①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
《老師好》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
1.電影反映了80年代高中那段青澀懵懂的歲月,高中的我們,年少輕狂,無憂無慮,處處都是歡聲笑語,想著與老師作對。那時的我們干凈,純粹。沒有沾上半點世俗氣,沒有被生活壓彎腰,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2.一幅幅畫面,讓人回憶起青春,回憶起匆匆那年,都會想起一些人,即使受過再多的傷,經歷再多事,這些人都是不會變的,無論何時何地,在干什麼,在面對誰,一想起他們,渾身都會充滿了神奇的力量。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只願回到那個操場,和他們一起,一直向前。不是不重視,只是,太在乎。
3.苗宛秋老師,這個生動形象的老師,給了當今 社會 ,物慾橫流,充滿銅臭味的世界響錚錚的一巴掌。舍己為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兩袖清風,把那個年代辛勤的園丁演的淋漓盡致,給當今 社會 的師風師德樹立了榜樣,標桿。
4.也許會感嘆命運的不公,時不我待,為了理想,為了爭口氣。掙回我們的榮譽,班上同學背著老師練起了健美操,把第一名的位置拿回來。世上的人們,追名逐利,為自己,為別人,總也會追求想要的東西,馬不停蹄。
5.安靜最後出的車禍,是本劇讓觀眾淚水潸然的點,當他幫老師平反以後,回來的路上誰會知道厄運降臨。真的,人的一生要經歷太多的生離死別,那些突如其來的離別往往將人傷得措手不及。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後會無期,永不相見。
青春往往不是鮮花的盛放,而是一場兵荒馬亂的草草收場。有人將青春掛在了雕花的窗沿;有人將閑情,拋灑在潔凈的石板路上;還有人將故事,裝進自己的行囊。人生啊,真的太緩慢,看遍了巷內的風景,仍記得是初識模樣。每次都是自我嘲笑:愛回憶的人,腳步總會比別人慢一些吧。
當前關於老師的電影確實很少,估計讓人記憶猶新也是以前的《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死亡詩社》等。《老師好》這部電影出現,讓人們又可以重溫老師這個話題。雖然《老師好》描述的80年代師生生活,這或許是因為於大爺年齡,演繹現在這個時候得老師有點不適合。或許80年代的師生關系,離我們很久遠,那是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但校園生活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矛盾、早戀那點事,是學校永遠都脫離不了的話題。
於謙扮演的苗宛秋老師,是一位地區優秀教師,對個人榮譽感很敏感,也很珍惜。在開始一群老師進校時,苗宛秋特別強調他的自行車,是區委獎勵的,將那種對榮譽認同表現無遺。在教室中,將獎勵的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當茶杯獎字,被學生惡作劇變成大時,更是憤怒把茶杯放王海頭上,以示懲戒。
在《老師好》中,苗宛秋不是一個偉光正的老師,他是一個有缺陷、但有教學管理經驗、對自己學生真誠關心的老師。在到新的班級後,他給錢讓海燕把頭發燙直,還不忘讓她明天還錢,用手絹試驗關婷婷是否塗口紅,用借火方式發現郭建設、蔣文明是否抽煙。這些開場的劇情,既表現了苗宛秋的教學經驗豐富,導演也通過這種方式將《老師好》中的主角人物一一交代出來,可以說的別具一格。
苗宛秋在與這些問題學生三年較量中,學生們一直圍繞他的自行車來頻頻出問題,其實就是對苗宛秋個人榮譽的挑戰。而在這些較量中,苗宛秋解決了問題學生入團問題、學生早戀問題,在這些溝通中,讓師生之間的的關系由不解到相互支持。
該劇前半部分劇情還是不錯的,後面陷入了講道理、談理想的怪圈,這也是一些老師題材電影通病,教書育人是老師題材電影主題,如何不用說教式方式表現出來,一直是這類電影的挑戰。
一個好的老師 足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對於好的老師來講,就是能夠發現孩子的不同,並有足夠的耐心賠著成長。
《老師好》刻畫的很細膩與真實,沒有把苗老師脫離現實的完美烘托,他也會和我們身邊的老師一樣,偏愛學習好的安靜;從自行車、茶缸、表彰大會憤然離場中可以看出他對榮譽感的重視;就是因為有這些,才會在他把工資捐出、免費補課時讓人肅然起敬、心升感動。
苗老師沒有要房子,因為那是用安靜的腿換來的,安靜是他的希望,他希望安靜代替他實現自己北大夢想,在他坐在空教室、在他缺席畢業照、在他蹣跚著去看安靜,有悄然離開時,你會知道,這么多年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學生,而你,早已熱淚盈眶。
青春註定不完整,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我可能看法不一樣,要說為什麼去看這個電影,可能主要是情懷,畢竟畢業好多年了,有點懷念校園時光,無憂無慮。
《老師,好》差點要成為一部深刻的電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較大,我認為電影除了緬懷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對以前分數式的教學一種抵制,分數並不能代表一切。電影最後的十五分鍾,我一直沒能看懂,當然並不是劇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後這十五分鍾不感覺突兀呢,完全就是為了歌頌教師偉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來的十五分鍾,感覺讓人看著別扭啊
電影中苗宛秋那種教學也是中國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數,我本身也是這樣過來的,基庭先生倡導過自由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覺一二線城市可能選擇更多,三四線城市,或者鄉鎮只能靠分數,電影讓我們看見了中國教育的復雜性與多面性。也讓我們看見了無數☞毛坦廠中學☜背後的無奈與心酸。
電影當做緬懷青春的看就行,歌頌教師偉大的我還真沒怎麼感動,就當看了個喜劇片。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可能是無病呻吟,過度解度,但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或許不完美,但也可以為別人擴展一種思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懷念,而是壓抑。 人物之間的感情是真實而感人的。年少的 情感 是純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動心的愛情,友誼也是美好的,率真,寬容,義氣,師生呢,雖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極為真摯的。 但透過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與反思。 過分壓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總端著一個印有獎字的搪瓷缸,這個瓷缸在劇中出現好幾次。而與獎相關聯的事件,還有教育部門獎勵的自行車,學校分配的房子,優秀教師的評選。
時過境遷,當年的獎其實只是換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這棵大樹上駐蟲。 孩子在這樣的教育壓抑下,卻是異常堅強的。隨著音樂的渲染,有幾次我都以為這幾個學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戀,且失去入團機會的洛小乙的爆發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飯,被老師看不起,朝准老師的酒瓶卻揮向自己,在安靜家門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毀滅;被老師抓到在天台練健美操的婷婷,孤單而堅定地跳了好久好久,為了,是為了因為自己而錯失的班級榮譽,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們依舊活著,韌性地活著,恣肆地活著。就像被暴雨襲擊過後,路邊蔫了的野花,明天,依舊能挺立脊樑。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當年留下遺憾的北大時,因為自己的事,找縣長求救歸途中出了車禍,無緣高考。手中染滿鮮血的蝴蝶結,思緒停在,安靜在課桌下編著蝴蝶結,苗嚴厲地朝她伸出手,拿過那個蝴蝶結,毫不猶豫地將蝴蝶結扔出窗外……思緒又飄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著口琴的自己,那時候,老師也站在後門,苗回頭看他,他,那個時候是點頭默許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個十字路口,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也就那麼幾個。而高考這個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為文革前夕,85年安靜是因為車禍,在與嚴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凱旋途中。苗在孩子畢業當天,選擇離去。他為何那樣急著離去呢,現實的壓抑,理想的破滅,那個安靜編的蝴蝶,巧妙地將自己所受的壓抑和孩子們所受的壓抑聯系了起來,這種壓抑在安靜的車禍後達到飽和而迸發,他無法面對熟悉的環境,無法面對心愛的孩子。其實,苗的壓抑在之前的劇情一直就有鋪墊,安靜問「成為像你這樣的老師不好嗎」「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時苗的閃躲。而他,後來依然選擇當任小學教師,則是一種與自己的和解,也是對教育的初心不變,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選班長及誤會洛小乙的事件中,他儼然是一副偏心,專制,不好說話的模樣,而其實,在後來,他慢慢被孩子活潑的天性感染,而這點感染,在校長說自己這兩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學生喊著自己名字,一看,是他們「浪費時間「給自己找自行車時,又被壓抑下去,「再這么折騰下去,你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看得起」……而後來,拿著染血的蝴蝶結,他,選擇離開,逃避。 幸福應是參差不齊的,不是一個模樣刻出來的。
他們義氣、勇敢、真摯,怎麼會、怎麼應該被人看不起?
感謝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位老師 這就是對這部很好的點評
時光,請允許我暫借一段你的溫柔,執筆而寫,以致我那還未逝去的青春。
──題記
青春,是一條奔騰的河,而哭過笑過痛過,才是青春該有的記憶。幸運的是,你不孤單,有這樣的一群朋友,陪你走過這段輕狂歲月。而你能做的,只有珍惜。
「有的時候,一首歌突然就勾起一段回憶,無論是歡快的,還是憂傷的,都是最好的旋律。因為歌聲中,有我,也有你。」這句話久久在我耳邊響起。昨天看的電影仍令我歷歷在目。
一群充滿活力、鬥志倔強的少男少女,一位苦心孤詣、心急如焚的老師,在南宿一中開始了一場「青春保衛戰」。
老師苗宛秋自己也曾是一名出類拔萃的學生,卻因「文化大革命」當了一名「平凡」的老師,但他不氣餒,用盡自己的心血,去教育學生。卻沒想到剛到高一(3)班,噩夢即將來臨。
學生在課堂上塗口紅,卷發,抽煙,看閑書……行為都令老師不滿,而洛小乙更是明目張膽地拿著斧頭上學並且遲到。但是,老師畢竟是神聖的,他盡管心裡不願,也只能乖乖交出東西並做出相應的體罰。
學生們卻不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竟去拆老師的自行車,使老師在全村上出洋相。面對這些熊孩子,老師無可奈何,卻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每一位學生。
當學生生病時,他毫不吝嗇地捐出他一個月的工資,當洛小乙爺爺摔倒時,他竭力去幫助,即使自己的自行車丟了……
從中,我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愛學生的。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理解,反而與老師作對。常常因為犯低級錯誤被老師批評,以前我總認為老師對我有偏見。現在,茅塞頓開,老師不正是想讓我變得更優秀嗎?
最令我難忘的也就是苗宛秋老師找洛小乙時,當所有人都放棄了這個小混混時,他卻沒有,而是堅信他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於是他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單槍匹馬的去找學生。當那些人威脅他時,甚至是自己的學生拿酒杯砸自己時,他也毫不畏懼,告誡他「懸崖勒馬,回頭是岸」。那堅定的眼神似鋒利的刀子直刺入我的內心,淚,悄然落下。好在,洛小乙也似乎醒悟,而是將酒杯砸向了自己。「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暗自堅強……」
學生們最終也領悟了老師的用心,不再淘氣,設身處地的為老苗著想。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學生們的懂事總是那麼的遲,逝去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誰知最後,老苗竟來了一場不辭而別。青春就是這樣,淚水和歡笑同行,這才最值得留戀。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遇,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們,而是遇見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兩年的時光如流水般轉瞬即逝,與老師相處的時光也開始著倒計時,所以,對於仍處於青春的我們,應不負光陰,勤奮學習,努力為老師為同學著想,在人生路上砥礪前行!
流年如水易逝,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我們要懂得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懂得感激老師的辛勤教育,不負韶華。攜著遠方的夢,去彼岸,去追逐,無怨無悔,永不回頭!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看到主演是於謙老師,沒看之前以為是部喜劇片,這也和於謙是相聲演員的關系吧,看完之後覺得非常的好看,這部電影展現了80年代的校園真實生活,於謙在裡面扮演一名人民教師,在裡面和學生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 情感 。 這部電影電影給我感覺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彷彿自己也回到了讀書的時代,已經參與進去,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是非常的精彩,在加上裡面客串的明星大咖非常的多,連吳京在裡面也扮演著一位 體育 老師。 於謙在裡面演苗老師,是個非常負責任的老師,他有一顆把學生當成孩子的心,當然每個時代對於好老師的標准會有不同的定義對孩子進行有為教育,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成為孩子奮斗過程中的伯樂,這樣的老師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的,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部電影好看嗎?如果你也喜歡就在評論區發布一下你的建議,
以前的老師雖然真的會打你但也真的會管你,現在的老師已經不敢打你了,但也不會真的管你。
長大後發現,老師是除了父母外,真心希望你好的那類人。這是看完這部片很多人的感慨。
作為於謙的電影首秀,看完《老師好》之後,我堅信於大爺是相聲圈裡最會演戲的。這和早年各種影視劇里跑龍套的積累不無關系。 觀影前我最擔心這會部鬧劇路線的電影,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劇本處理的不錯,很多細節笑中有淚,不狗血不浮誇,能讓人有共鳴。
再來誇誇這部片的客串們:張國立,何冰,胡軍,吳京,喬杉,艾倫等等,數都數不過來,比任何一部賀歲片的客串都要多。難怪有人要笑稱這部片也可以叫《於謙老師的朋友圈》。
《老師好》是部笑中有淚的青春成長題材片,觀影過程定會勾起對青春校園生活的回憶,值得推薦!
感謝悟空邀請
② 論述如何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
1、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2、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3、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評主題。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5、評演員。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2)如何評論好的電影擴展閱讀
可以說在電影百年的歷程中,創作啟發理論,理論推動創作,成為一個交互發展的過程。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
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
完全導演論則在電影作者論和製片人中心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導演的完整職能以及與投資人的關系,建立了從新好萊塢、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導演模型和導演資本制的應用原則。
③ 如何評價《狗鎮》這部電影
《狗鎮》的導演/編劇是丹麥籍的拉斯·馮·提爾。他的《黑暗中的舞者》曾創下丹麥電影史上最高投資記錄,該片是他「美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原有望奪得金棕櫚獎,後來輸給了《大象》。這部電影借鑒了不少舞台劇的形式,布景非常簡單,都是象徵性的,像是實驗話劇。一開始確實有些不習慣,進入狀態就好了。按照導演的說法,是為了讓觀眾忽視外在形式,更加關注人物和情節。電影還像戲劇一樣,分了章節。9個章節都有主題,交代了大致情節。還有大量旁白,交代了村民的背景。拍攝方式是手持攝象機,略有些搖動,但不明顯,可以忽略。
故事中的狗鎮坐落於美國洛基山脈的峽谷之上,這里住著很少的居民,他們很普通,也善良。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苦,居住的房子也很破敗,但卻安居樂業。湯姆家的房子是整個鎮上最好的,在興旺的年代堪稱為豪宅。湯姆是一個愛思考的年輕人,說他是作家也可以,他常自我感覺良好,喜歡開導別人。特別是在道德上,他有一種優越感。有一天晚上,他在小鎮唯一的街道愛姆大街閑逛的時候聽到了一聲槍響。不久一個美麗的陌生女子格蕾絲無意中闖入這個平靜、保守的小鎮。小鎮的街道通向幽深的死路,她無處可去了。她在躲避一個黑社會老大,她希望能暫時躲避在此。湯姆答應幫助他,支走了向他打聽的黑社會老大。她給鎮子帶來了一種潛在的危險,居民們希望她離開。但在湯姆的熱心開導下,居民們給了格蕾絲2個星期的考驗期,如果她表現得好,便可以留下。
鎮子上的生活清苦又閑散,基本上沒什麼事情可做。格蕾絲小心翼翼地敲開小鎮每一戶居民的房門,並以溫和的態度迎合各式各樣性格怪異的人們,以求得他們的肯定。兩個星期過去了,格蕾絲終於被接受了。此後一段短暫的時間,她和居民們相處愉快,似乎她已經融入這個環境了。不久,警察到來,貼了一張畫著她人像的尋人啟事。小鎮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人們局促不安。他們把格蕾絲看成給小鎮帶來危險的人,但經過湯姆的開導還是允許她留下了。7月4日,狗鎮人們迎來了重大的慶祝活動,居民們藉此機會表示他們真心誠意的接受了她,並期望她能永遠與大家生活在一起,湯姆也在聚會前向格蕾絲傾訴了愛意。然而,正當懷著美好心願的人們共同舉杯慶祝時,警長再一次光臨了狗鎮,他將尋人啟事換成了通緝令,誰在兩星期內找到失蹤的格蕾絲便能得到豐厚獎金。小鎮人們心情又開始起伏,剛建立起來的所謂友誼在考驗面前,脆弱無比。在湯姆的提議下,格蕾絲可以留下,但代價是她要付出雙倍的勞動,而收入會更少。格蕾絲還是很感激,每天她更加忙碌。但似乎她做得再多也無法討得大家的歡心,她很難從居民們的臉上看到笑容。
不久,小鎮又有警察到來,格蕾絲正在給查克家的7個小孩當家教。查克知道她此時不敢聲張便趁機強奸了她。而幾天過後,查克的老婆維拉帶著幾個女人半夜摸進格蕾絲的家裡,查克的凌辱卻使格蕾絲成為了勾引有婦之夫的盪婦,維拉撕扯著格蕾絲。作為懲罰,維拉砸碎了格蕾絲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換取的7個心愛的小瓷娃娃,也砸碎了格蕾絲的心。並冷酷地扔下一句:「如果你能忍著不哭,我就給你留下一二個。」
格蕾絲看透了狗鎮居民的偽善、冷漠和猙獰的面目,決心逃離。格蕾斯在湯姆的安排下以支付開貨車的本10美元作為報酬。格蕾絲清早上了裝滿蘋果的貨車,車顛簸的開出了鎮子,開了好一陣突然停了。本說前面有警察,說這是危險的運送,要付出更高的報酬。格蕾絲身無分文,本強奸了她。顛簸了一天,終於到了目的地,格蕾絲迫切希望擺脫不幸看到異地的陽光。車停下來,她卻聽到熟悉的狗叫,原來她又被帶回了鎮子。她被愚弄了。鎮子里的人早就得到了她要逃走的消息。為了防止格蕾絲再次逃走,又加上誣陷格蕾絲偷了錢,她被當成狗一樣拴了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拖著沉重鐵圈,緩緩地走回了家。
格蕾絲已完全麻木了。白天照常拖著刑具為居民工作,晚上她成為鎮上所有男人發泄性慾的工具。後來她得知,出賣她的人就是湯姆,偷錢的也是。湯姆偽善的解釋著原因,並想佔有他,既然其他的男人都已經這樣做了。格蕾絲拒絕了他,並認為他們的相愛是個錯誤。湯姆認為既然得不到格蕾絲,何必再失去小鎮對他的信任和地位?於是,他找出當時老大給他的名片。
接下來的這幾天,小鎮的人們騷動不安,無心支使格蕾絲,他們似乎都在等待什麼人的來訪。過了五天,寂靜的道路上終於響起了汽車聲。湯姆代表小鎮歡迎老大的到來,並向他們邀功,希望得到更多的賞金。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原來格蕾絲是黑社會老大的女兒,她原是為了不願意當父親接班人才逃離的。格蕾絲一直相信人是善良的,而狗鎮讓她明白了許多。老大諄諄善誘讓她回到原來的生活中,而她還在猶豫。他的父親讓她選擇「你先下去轉一圈,想明白了你再上車」。
格蕾絲下了車,當她再次面對狗鎮的人們,內心的凄涼讓她做出了選擇。她回到車上問老大「如果我答應重作你的女兒,我何時才能得到權勢?」老大說「現在」。「好,那我不想再見到這個狗鎮」。在「老大」的指示下,爪牙們放火燒毀了狗鎮上的所有的房子,並開始屠殺。格蕾絲吩咐手下「有個家庭有好幾個小孩,當著她(維拉)的面殺先她2個孩子,如果她能忍住不哭,那就停止……她欠我的」。外面熊熊的火光,哭聲震天,格蕾絲含淚看著這一切,非常鎮定。人都殺光了,只剩下湯姆。格蕾絲握著槍走出車廂,湯姆還在偽善的說什麼這樣的題材給了他怎樣的靈感,他要寫一本小說……格蕾絲用槍指著他的腦殼,「砰」的一聲,什麼都結束了。她回到車上,對父親說「有的人,要自己親手去解決。」狗鎮消失了。那隻粉筆畫的狗跳了出來,對天狂吼!
看完這部片,心情十分低落,這種感覺就像當年看《天浴》、《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樣。《狗鎮》是一個人性的試驗場,拷問著人類的靈魂。人性詭異、黑暗。善,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人們往往疏忽了這一點。如果沒有法律從外界約束,如果缺乏自省的內在精神,善很容易滑向邪惡的深淵。最可怕的是人們「正大光明」的做著罪惡的事情,卻不以為恥。
格蕾絲在危難之時被狗鎮居民收留,以為只要自己善良隱忍真誠的對待他人,居民也會同樣對待自己。她對別人一無所求,只求一個容身之地。她每天天不亮起床,按鍾點挨家挨戶的忙個不停,拿著稀薄的人工,還要時常受人白眼,被人譏諷或挑釁,連盲了的老頭都要吃她豆腐。她默默忍受,不辯解埋怨,一點牢騷都不發。格蕾絲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篤信與人為善,她認為村民們應該是善良的,她原諒他們。但隨著外部的壓力越來越大,居民對格蕾絲越來越刻薄。他們把允許她留下當作一件莫大的施捨,變得貪婪自私和冷漠,無論格蕾絲怎樣勞動,他們都覺得不足以償還他們的恩賜。甚至,格蕾絲做得越多,他們便覺得自己得到的應該更多。這些最普通的人們,當他們自以為寬容、大度,當他們掌握著一切權利,而面對一無所有的弱者的時候,他們人性中惡的一面終於暴露了出來。白天女人們盡情奴役她,孩子們欺負她,晚上男人們玩弄她。鎮子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毫無同情之心的利用她、榨取她。當他們把格蕾絲當狗一樣拷起來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淪為了兩足動物。而自詡愛她的湯姆除了把對她的幫助用來滿足自己的道德感外,無所作為,甚至把偷竊之罪嫁禍於她,向居民和老大告密。而最終一切灰飛煙滅,不知是毀滅還是救贖。《狗鎮》讓我倍感悲涼。
④ 怎麼寫好影評
要寫好影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電影 閱讀劇本或劇情梗概:在開始撰寫影評前,先了解電影的劇本或劇情梗概,有助於更全面地把握電影的整體結構和情節發展。 了解幕後故事: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電影的拍攝背景、幕後故事以及導演、演員的創作意圖,這些都能為影評提供豐富的素材和背景信息。
二、細致觀察與分析 把握人物細節:影評中應詳細描述電影中的人物性格、行為以及角色間的關系,分析這些人物如何推動劇情發展,以及自己在這些人物身上領悟到的道理。 關注情節與細節:對電影中的關鍵情節、轉折點以及細節進行細致分析,闡述這些元素如何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和對電影的理解。
三、多角度評論 思想評論:對電影的主題進行深入剖析,力求提出獨到見解。同時,評論電影的現實意義,探討其對社會的啟示和影響。 人物評論:可以對電影中的單一人物或同一類人物進行評論,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徵、行為動機以及他們在電影中的作用。 美學評論:從電影的樣式、風格、審美特性等方面入手,評論其藝術價值。這包括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等方面的分析。
四、注重文采與思辨 選擇合適的文體:影評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但也可以嘗試使用書信體等其他形式。無論選擇哪種文體,都應緊扣電影與評論,保持思想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總體把握與細節突破:在影評中既要總體把握電影的整體風貌,又要從細節處入手,通過具體的例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影評不僅要展現對電影思想內容的深刻理解,還要表現出對電影藝術價值的敏銳洞察,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五、保持客觀與公正 避免偏見與主觀臆斷:在撰寫影評時,應盡量避免個人偏見和主觀臆斷,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對電影進行評價。 尊重不同觀點:對於其他影評人或觀眾的不同觀點,應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尊重並理解他們的看法。
⑤ 如何寫好電影電視劇影評
一、影評基本要點
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
寫影評一定要寫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只有自己的感受和切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感受。
2.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
很多同學寫影評時總是過度的描述電影本身,而非自己的評論。切記。影評寫作要突出自己的分析評價。當然,分析評論也要在也不能脫離電影。
3.注意文章體裁,不要讀後感
影評分析的格式與讀後感的文章體裁不同,影評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讀後感一般屬於抒情文范疇。前者重點在議,理論色彩濃;後者的重點在感,抒情色彩濃。所以寫影評的時候要注意文章體裁。
4.影評側重點
影評的側重點是影視作品的的藝術形式。要求緊扣影視的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二、影評框架
框架一:
第一部分:誇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部分:評論電影鏡頭的特點、分析鏡頭表現方式有哪些獨特之處。
第五部分: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哪些啟發後者新的發現。
第六部分:總結全文的整體思想。
框架二:
第一部分:直接點題,要評論這部電影的音樂。
第二部分:音樂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第三部分:評論音樂在推動故事情節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評論音樂和其他視聽元素如色彩、蒙太奇方面的配合。
第五部分:整體評價音樂的作用,總結自己的觀點。
框架三:
第一部分: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第三部分: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五部分:做最後的總結。
框架四:
第一部分:看完電影以後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並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第二部分:討論電影中最重要的道具或者線索,說說這個道具或者線索的特殊意義在哪裡。
第三部分:電影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第四部分:電影的剪輯風格或者拍攝方式的特點。
第五部分:最後解開自己的疑團,並指出導演的一些不足。
⑥ 電影影評怎麼寫入門級的就行。大致格式,開頭結尾
電影評論的撰寫是一項既富有挑戰又充滿樂趣的任務。評論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例如導演的創新構思、聲音畫面的運用、影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時代背景下的意義、音樂的運用、劇情內容、燈光照明的效果以及拍攝技巧等。評論時,應當結合影片的具體內容,突出其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的亮點,以此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並進行深入論證。
要寫出一篇優秀的影評,首先要對電影進行深入分析。記錄下影片中關鍵人物、鏡頭等細節,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一篇出色的影評應當具備新穎的觀點和獨特的見解,避免落入俗套,以「新」「奇」為特點。
影評的題目至關重要。一個好的題目不僅能夠准確傳達作者的核心思想,還能激發讀者的興趣。題目應簡潔明了,通常控制在6-7個字之間。在寫影評時,先確定一個吸引人的切入點,這將為整篇影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影評的開頭部分,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引起讀者的興趣。例如,直接介紹影片亮點,或是引用影片高潮部分來吸引注意。此外,還可以運用「興」的手法,通過聯想其他事物來引入主題。引用電影名家的名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不僅能夠增加文章的深度,還能為影評增添亮點。
影評的核心在於分析與論證。這部分應當圍繞影片的主題展開論述,通過引用具體例子來支撐論點。雖然可以進行適當的描述,但應以分析為主,避免偏離主題。
影評的結尾同樣重要。在總結全文內容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對影片的理解。引用名言或是托物言志,可以使影評收尾更加完美。
撰寫影評時,需要明確幾個關鍵點。首先,影評是一種議論文,要求基礎扎實。其次,影評沒有具體字數限制,但建議保持在1200~1500字之間,以確保內容充實且不過於冗長。最後,寫影評並不意味著需要具備專業的電影知識,但對影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