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奧斯卡都包括哪些獎項
奧斯卡獎項簡介
每年奧斯卡頒獎典禮進行時,全球都會有超過2億人觀看現場的演出,都會有無數的明星從世界各地趕去參加這個盛會。縱觀奧斯卡的歷史,你會感受到奧斯卡就是當今世界電影界的"影帝",任何人都無法迴避它帶給我們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憂傷和煩惱。奧斯卡獎是美國最高的電影榮譽,也是當前世界電影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電影獎之一,由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頒發、它自1928年開始,在每年4月前後舉行,至今已度過70個春秋(1998年)。
從歷屆評選結果看,大部分獲獎作品都是題材比較嚴肅,藝術價值較高的影片。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的盛況。頒發的獎項有23個:
最佳影片獎(BEST FILM AWARD)
該獎從第1屆起到57屆為止,一直未有變動,只是提名影片的數目有多有少。最多的是第7屆,被提名的影片一共有12部。第5至第16屆,提名片都在10部以上。此後每屆最佳影片都從5部提名影片中評出。
最佳表演獎(BEST PERFOMANCE AWARD)
該獎項分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獎和最佳男配角、女配角獎4項。最佳表演獎最早只設有男、女主角獎兩項,從1936年第9屆起才設有男、女配角獎。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AWARD)
該獎由美國導演公會的全體會員提名,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導演部門現任會員最後投票選舉。
最佳劇本獎(BEST SCREENPLAY AWARD)
該獎項又分為創作劇本獎與改編劇本獎兩項,它們的提名與最後投票選舉均與最佳導演獎相同。經歷幾次變動之後,從1957年度起,劇本獎改為"最佳創作劇本"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該獎項50多年來並無多大的變動,在1938年度第11屆之前,僅設一項攝影獎。從1939年到1956年,分為黑白與彩色兩項。到1957年兩者合並為一項攝影獎。次年又分為黑白和彩色兩項。到1967年,由於黑白片產量巨減,上述分類逐漸被取消。從那時起,攝影獎只設一項。
最佳音響獎(BEST SOUND AWARD)
該獎項從第1屆至第30屆期間,一律稱為錄音獎。自1958年第30屆起,改為音響獎。
最佳音樂獎(BEST SCORE AWARD)
由於美國的公眾崇尚歌舞,在奧斯卡的各獎項中是比較突出的。
該獎項又分為最佳作曲、最佳配樂、最佳歌曲等3項。其中歌曲分項從1934年設立以來,一直未變。它授予的對象是為大型故事片創作的一首主題歌,包括詞與配曲。
最佳美工獎(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美工獎全稱最佳藝術指導--布景裝置獎,所謂藝術指導,是指影片的布景、道具等設計。該獎一度有黑白彩色之分,但1967年起兩獎合並,僅設一項。
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該獎項授予利用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處理與動畫等製造視覺效果上有突出成績者。該獎項始於1939年,從1963年起,它分為視覺效果獎和音響效果獎。音響效果獎到1968年時才被廢除,從而只剩下視覺效果獎一項。
最佳服裝設計獎(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該獎項由具有藝術指導部門會員資格的服裝設計師進行預選、提名與最後投票。
服裝設計獎從1948年設立以來,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在1957年之前有黑白與彩色之分。後來幾經分合,自1967年起合並為服裝設計獎一項。
最佳剪輯獎(BEST EDITING AWARD)
該獎項從1934年設立以來,一直沒有變動。其評選方法與攝影獎相同。從第52屆起,又出現最佳音響剪輯獎和最佳音響效果剪輯獎。
最佳化妝獎(BEST MAKE-UP AWARD)
該獎項從第54屆開始設置。
最佳外語片獎(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該獎項授予非英語國家製作的大型有聲故事片。但一個國家只能提名一部。評選提名作品用秘密投票方式進行,每屆提名5部,被提名者可派一名代表參加頒獎儀式。英語國家的影片均不許參加該項評選。
最佳短片獎(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該獎項授予的是指長度不到3千英尺的35MM影片。現分動畫短片和真人真事短片兩項。
最佳記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AWARD)
該獎項分為長記錄片獎和短記錄片獎兩項。前者授予長度超過3千英尺的35mm,16mm或70mm記錄片;後者授予長度不到3千英尺的35mm,16mm或70mm記錄片。按照規定,這三種長、短記錄片必須反映文化、藝術、歷史、社會、科學、經濟或其他領域內的重大題材,而且拍真人真事。
該獎項是由記錄片獎評審委員會在審查了所有參賽影片後,評選出3-5部長、短記錄片作為最後的提名影片。
榮譽獎(HONORARY AWARD)
榮譽獎是所有特別獎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它的前身是特別獎,創於第1屆。從1950年開始,易名為榮譽獎。
該獎授予在電影製作方面有傑出貢獻或長期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進行卓有成效活動的個體或團體。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歐文*撒爾伯格(1899~1936)好萊塢著名製片人,曾監制不少名片。37歲去世,學院特地設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紀念獎。該獎項從1937年設立以來,一直沒有變動。他由學院理事會決定,授予"一貫從事電影製作並發揮高度才能"的製片人。規定每屆只有一名獲獎人,而且只有完全夠條件才能獲選。曾有幾屆因沒有合適人選而空缺。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瓊*赫肖爾特(1886~1956),學院創始人之一,曾任第11屆院長,為使學院擺脫困境曾做出巨大的努力。為了紀念他特設此獎,此獎項從1956年創設以來,一直沒有變動。它由學院理事會決定,授予"為給電影事業帶來信譽而做出人道主義努力的電影事業人士",規定每屆只有一名獲獎者,而且只有完全夠條件者才能評上,曾有幾屆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而空缺。
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該獎項設立於1972年。那時,科幻片、災難片、動作片日益增多,為了表彰他們在視覺效果和音響方面的革新成就而特設此獎。起先僅視覺效果成就獎一項,後來又增設音響成就獎。但每屆不一定兩者都評出,而且每一分項的獲得者也會有多名。
科技成果獎(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該獎項從1930--1931年第四屆創設以來,一直沒有變動。它授予的對象包括對電影藝術與電影科技有特別價值,並在電影產業中採用先進的工藝、公式、發明與發現的影片。該獎項又分為一、二、三等獎。
⑵ 每年可能有幾部電影同時獲得其中一項或幾項大獎,那麼如何評選出年度奧斯卡獎得主
每年只有一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是因為奧斯卡獎機制就是這么規定的,沒有並列這一說法,沒辦法。再說說評獎過程:
奧斯卡獎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別稱,說白了奧斯卡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這些人評出來的。
奧斯卡評委來自兩撥人:最高層是"學院主席評審團",下設"學院分支評審團。
主席評審團人員從下屬14個分支學會(演員協會、導演協會、藝術指導協會、攝影協會、美術師協會、編劇協會,電影執行人員協會、電影剪輯協會、電影製片協會、音樂協會、錄音協會、公共關系協會、短片和長片動畫協會、視覺效果和作者協會)中選撥出來。
主席團下設的分支學會評審團,除了職業評委外,還包括超多自願參與的會員隊伍,每個分支自願參與會員達到幾千人。
各大奧斯卡的獎項報名後(報名的電影必須符合一定規則,所以一些當年不符合規則的電影會入選不了奧斯卡),上述的"評委們"會先投票選出最終各個獎項的提名名單,隨後會向外界公布提名名單。過一段時間再投出最終獲獎者(這個最後一輪投票只有那些積極的終身的學院成員才具有投票資格),最後在頒獎夜宣布大家最終獲得者(從報名到頒獎時間經歷有半年多)。
⑶ 三個包攬五項奧斯卡的影片
截止2020年,奧斯卡已經舉辦了92屆,在這悠長的歷史中,曾有不少電影獲得了多次提名,也有不少電影同時獲得過奧斯卡的不同獎項。然而,同時斬獲「五大獎項」的電影卻非常罕見。
奧斯卡小金人
奧斯卡「五大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最具價值,最有分量的五個獎項
最佳影片獎
最佳男主角獎
最佳女主角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改編劇本獎
在歷屆的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提名的「五大獎項」電影有43部,但最後只有三部成功贏得了奧斯卡的所有「五大獎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電影吧!
01一夜風流
電影《一夜風流》海報
上映時間:1934年
英文名稱:It Happened One Night
影片類型:浪漫、愛情、喜劇
導演: 弗蘭克·卡普拉
編劇: 羅伯特·里斯金
主演: 克拉克·蓋博、克勞黛·考爾白
這是一部上世紀30年代初的愛情浪漫喜劇電影,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五大獎項」的影片,本片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當時正是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的劇本來自一本雜志上的小說改編而成,在不被眾人看好的情況下,被導演卡普拉拍攝成為一代經典。
電影《一夜風流》
一夜風流劇情:
在國外這部電影比《羅馬假日》更加出名,片中的女主艾倫是位美貌的富家千金,婚事遭到她父親的極力反對,為了阻止這場婚姻,父親不惜將她囚禁在輪船上。
囚禁艾倫的船
而艾倫也玩起了絕食,心疼女兒的父親決定和女兒談談,看看能否勸她回心轉意,但結果女兒倔強的態度,讓他怒不可遏,最終他打了艾倫一巴掌,這也讓艾倫憤怒極了,她跑出倉房跳入海中逃走。
被父親打後的艾倫跳海逃走
一番追逐下,艾倫還是逃了出來,她坐上了前往紐約的公共汽車,在這里遇到了剛剛失業的記者彼得,雖然出了點小摩擦,但兩人就算認識了,最後艾倫還靠在彼得的身上睡著了。
艾倫靠在彼得肩膀上睡著
不久後的彼得了解到艾倫的身份,他威脅著要告知艾倫的父親以此換取報酬,這讓艾倫頓時慌了神,一番交涉下,艾倫求得彼得的幫助。兩人一起上路繼續前往紐約,一路上更是發生了很多有趣而浪漫的故事。
彼得和艾倫
《一夜風流》獲獎情況???: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夜風流》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克拉克·蓋博
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1901年-1960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是美國三四十年代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之一,曾經3次被奧斯卡男主角提名,但成功的只有這次,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可惜這位美國老牌明星在59歲的時候就因突發心梗去世,在這之前他剛剛拍完了和瑪麗蓮·夢露搭檔的電影《亂點鴛鴦譜》(The Misfits)。
克拉克·蓋博(Claudette Colbert)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克勞黛·考爾白
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1903年 -1996年)生於法國巴黎,三歲隨家人移居美國,演藝生涯開始於美國百老匯的舞台劇,那年她剛滿20歲,4年後她離開百老匯並且出演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For the Love of Mike》,雖然是無聲的,但這標志著她電影事業的開始,直到《一夜風流》後克勞黛名聲大噪。
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1897-1991)美國導演,生於義大利,6歲的時候隨全家定居美國洛杉磯,他一共導演過54部電影,獲得了六項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獲得了三項奧斯卡獎,在1982年的時候還獲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著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編劇:羅伯特·羅辛
羅伯特·羅森(Robert Riskin,1897年-1955年) 是美國電影學院獎的編劇和劇作家,因與導演(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合作而聞名,在他們合作期間拍攝的8部電影,共獲得了29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美國編劇羅伯特·羅森(Robert Riskin)
02飛越瘋人院
電影《飛躍瘋人院》正式海報
上映時間:1976年
外語名稱: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類型:劇情、驚悚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
編劇:勞倫斯·豪本、博·古德曼
主演: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
電影《飛越瘋人院》是第二部獲得奧斯卡「五大獎項」的影片,同時還獲得了奧斯卡4項大獎的提名,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小說。
飛越瘋人院劇情: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1963年美國的一家瘋人院里,這里迎來了新「病人」麥克·墨菲,他看起來舉止正常,思路清晰,精神病院的醫生甚至懷疑這小子是假裝精神病來偷懶的,而監獄方則認為麥克患有妄想症,來到這里只是想要確認一下,但醫生也無法定論,於是麥克就開始了自己的瘋人院生活。
第一天進院的麥克·墨菲
在這座精神病院有著一個極度變態的護士長,她以控制這里的病人為樂,但麥克·墨菲就像是一個另類,他不像其他人一樣順從變態的護士長,還「教唆」其他病人要反抗,這一切都讓護士長對麥克恨之入骨。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麥克·墨菲更加瘋狂,他先是帶著「病人們」逃出瘋人院,而且還騙得一艘小船,帶著「病友」們出海遊玩,雖然最後被抓了回來,還受到了懲罰,但這些仍然不能讓麥克安分守己。
酋長幫助麥克·墨菲逃走
他買通看守,搞來酒和美女,帶著病友們一起瘋人院狂歡,這一切都讓他們感受到以前從未有過的快樂,就連一向結巴的比利也成功和麥克的女性好友進行了一夜的愛情活動,早上護士長看著眼前的一幕氣急敗壞,她痛斥比利,直擊他內心的痛楚,從而導致比利自殺,這也徹底讓麥克瘋狂,他試圖殺死護士長,但最後被趕來的看守打暈,不久後,麥克再次出現就已經成了個痴呆。
憤怒的麥克·墨菲爆發了
酋長不願看到麥克·墨菲這樣沒有尊嚴的活著,他先是用枕頭捂死了麥克,接著又向麥克開始為他們講述的那樣,抱起重重的石頭水池,砸向了窗戶,最終獲得自由。
酋長抱著水池砸向窗戶
《飛躍瘋人院》點評:
《飛躍瘋人院》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結尾時給頭哥的感覺很是震撼,從一開始瘋人院這個地方就像是個隱喻,它象徵著牢籠,而麥克則是嚮往自由的一種精神。
《飛躍瘋人院》獲得獎項:
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飛躍瘋人院》
第4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傑克·尼克爾森
傑克·尼克爾森(Jack Nicholson,1937年)是美國一位演技非常出色的老牌明星,他的很多作品直到現在還是令人津津樂道,至今為止他已獲得奧斯卡獎項12次提名。
傑克·尼克爾森所塑造的熒幕經典角色
第4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路易絲·弗萊徹
路易絲·弗萊徹(Louise Fletcher,1934年)出於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她共出演了超過120部影視作品,憑借《飛躍瘋人院》她不僅奪得48屆奧斯卡影後,還收獲「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和「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路易絲·弗萊徹生活照和角色照
第4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米洛斯·福爾曼
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出生於捷克,是一位著名的導演和編劇,他曾在捷克的時候也拍攝過幾部電影都非常出色,受到戰爭影響,他逃亡法國後輾轉前往美國,從此開始了他在好萊塢的電影事業。
米洛斯·福爾曼
第48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博·古德曼勞倫斯·豪本
他們兩位合作改編小說,從而誕生了這部偉大電影《飛躍瘋人院》的劇本,因以為這部電影讓兩人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編劇獎。
勞倫斯·豪本和博·古德曼
03沉默羔羊
沉默的羔羊正式海報圖
上映時間:1991年
外語名稱: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類型:恐怖、驚悚、懸疑
導演:喬納森·戴米
編劇:托馬斯·哈里斯、泰德·塔里
主演: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
第三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五大獎項」的電影《沉默的羔羊》,影片的劇本改編自美國作家托馬斯·哈里斯同名小說,他的靈感則是來自美國臭名昭著的希爾頓連環殺人案。
沉默的羔羊精彩劇照
沉默的羔羊劇情:
聯邦調查局抓獲了一名非常殘忍且狡猾的變態連環殺人魔-漢尼拔,他就是本片的男主,之後就被關押在看管極為嚴密的精神病院八年,直到女主的出現。
漢尼拔被單獨關壓
女主史黛琳是個剛剛過了實習期的FBI探員,這天她正在刻苦訓練,卻被上司克勞福叫到了辦公室,他指派朱迪前往精神病院見漢尼拔,希望從他口中可以發掘另一個連環殺人犯-水牛比爾的線索。
兩人第一次會面的時候
其實史黛琳來此的目的早被識破,然而漢尼拔還是告訴了朱迪一個「線索」,她依舊按照漢尼拔提供的線索使案件很快有了突破,但離抓住比爾還差的遠,漢尼拔則告訴史黛琳要想繼續提供線索,就要幫助他換一所更好的監獄,朱迪這里又無法決定,接著又發現屍體,還有一個州長的女兒失蹤,迫於壓力上司們同意了漢尼拔的條件(其實這就是漢尼拔計劃逃跑的圈套)。
史黛琳和漢尼拔討論水牛比利
之後漢尼拔不斷通過隱晦的暗示,向史黛琳提供水牛比爾的線索,女主通過這些線索一步一步鎖定嫌疑人,最終擊斃水牛比爾,而漢尼拔這邊也成功的利用了史黛琳,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計劃,成功的逃了出去。
殺死看守後即將逃走的漢尼拔
《沉默的羔羊》獲得獎項:
第6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沉默的羔羊》
第6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安東尼·霍普金斯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出生於英國威爾士,1968年首次參演電影便由於出色的演技而備受矚目,後來又陸續主演了很多電影,光奧斯卡提名就獲得了好多次,他在《沉默的羔羊》中塑造的漢尼拔被譽為熒幕反派NO.1。
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漢尼拔及近照
第64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朱迪·福斯特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生於美國,12歲時就因在一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可見演技實力,目前她還是美國著名的演員、導演、製片人,很火的美劇《紙牌屋》就是她執導的。
朱迪·福斯特近照
第64屆奧斯卡最佳最佳導演獎:喬納森·戴米
喬納森·戴姆(Jonathan Demme)美國電影導演、製片人和編劇,曾經執導過很多優秀的紀錄片,電影,電視劇,如1984年《別假正經》、1993年《費城故事》、1991年的《沉默的羔羊》、等等,同時他還在一些影視劇中過一把演員癮。
喬納森·戴姆(Jonathan Demme)近照
第64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泰德·塔利
劇作家兼編劇泰德·塔利(Ted Tally),本片的劇本就是他根據小說改編而來,他也曾為《沉默羔羊》的前傳《紅龍》撰寫劇本。
⑷ 中國電影奧斯卡獲獎有哪幾部電影
提名和獲獎如下:
黃宗沾憑《玫瑰文身》獲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攝影獎(1955年)
吳漢憑《殺戮戰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1984年)
蘇聰憑《末代皇帝》獲奧斯卡最佳配樂原著獎(1987年)
張藝謀執導的《菊豆》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0年)
張藝謀執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1年)
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3年)
顧長衛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1993年)
李安執導的《喜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4年)
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5年)
李安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01年)
譚盾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2001年)
鮑徳熹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2001年)
葉錦添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2001年)
張藝謀執導的《英雄》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2003年)
趙小丁憑《十面埋伏》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2004年)
而《末代皇帝》(意)、《殺戮戰場》(英)、《玫瑰紋身》(美)三部影片雖有華人獲獎,但這三部片並非中國拍攝,不能算是中國電影,因此真正意義上只有七部中國電影跟奧斯卡獎掛鉤,其中代表《卧虎藏龍》是目前唯一一部真正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中國影片(代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