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開國將帥授勛1955 電影
《開國將帥授勛1955》是由唐國強、石偉執導,唐國強擔任編劇,唐國強、劉勁、王伍福等主演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
該片以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授勛儀式為主線,通過穿插1955年授銜前後幾鬧並胡位將帥的回憶,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後的光輝歷史的故事。
電影採用宏大場面與細膩情感相結合的拍攝手法,通過歷史畫面回顧、穿插授銜前後多位將帥的回憶等方式,展示我軍一路走來的光輝歷程。該片也將首次解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液攔
影片評價:
電影《開國將帥授勛1955》將蔽源會是一部大力張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精品力作,作品展現的開國將帥們肩負民族大任、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英雄氣概。
將會教育激勵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牢記歷史、繼往開來,在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作為一部最為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這是向建黨100周年的隆重獻禮。(鳳凰網娛樂、中國青年網評)
『貳』 鄧稼先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叄』 想要投資開國將帥這部電影,具體要了解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周期,風險,收益。成本主要的就是這幾大塊。詳細問題可以咨詢我
『肆』 開國將帥授勛1955
這部電影講了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授勛儀式這次授勛儀式產生1052名功勛將帥,有十位備受與共和國元帥軍銜。
十大元帥――是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十位軍事家,他們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恆、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決定授予朱乎蔽德彭德懷林彪等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本片採用宏大的場面和細膩的情感細節描寫和相結合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將幾位將帥的回憶以及我軍自建軍後的光輝歷史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時事,也讓我知道了應該緬懷先烈,學習他們的高尚情操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情節是悶信國民黨的投降將陳明仁也在其中,他不覺感慨很多,雖然他曾經是我黨的敵人和對手,在多個與我黨軍隊戰爭中都毫不留情,可是正因螞頃輪為他在抗戰中貢獻,它順應歷史潮流領導湖南起義,主席力排眾議,將它封到了上將名單中。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解放軍軍史上的第一位女將軍――李貞,不僅他的英明傳揚中外而且他同時被授予上將的丈夫甘泗淇,同樣威名家喻戶曉,這部電影中也將他們的傳奇故事重點寫了下來。
這部電影既是共和國軍隊的另定規勵志之篇,又是將帥們的褒獎,還是後輩們的學習楷模。
『伍』 鄧稼先做出來的貢獻
鄧稼先的生平貢獻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長期甘當無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進了中國核防禦力量的「鐵脊樑」之中。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帶著當時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涉洋歸來報效祖國。50年代末,鄧稼先從物理學講壇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閃現在核武器研製的基層第一線: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參加研究所的興建,在羅布泊國家試驗場的土路上顛簸,在雲遮霧罩的山區指揮著原子彈、氫彈的研製。鄧稼先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鬥了28年,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986年,積勞成疾的鄧稼先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28年的秘密經歷才得以披露,「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新華社北
鄧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貢獻是什麼?他的貢獻對中華民族有什麼意義?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他是最具有農民朴實氣質的科學家。鄧稼先敏銳的眼光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終於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鄧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貢獻是什麼?他的貢獻對中華民族有什麼意義
鄧稼先一生主要工作是研製成功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他的工作使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日子。
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為中華民族做了哪些貢獻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