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李安執導的電影《色·戒》
2007年色戒上映,讓李安導演又捧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獎杯,距今已經十幾年,當年因為裡面色情場景和影片被禁而被大眾熱議的電影,卻依舊沒有被遺忘,脫離開獵奇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會發現就像李安導演的其他電影一樣,色戒也同樣讓人有發自內心的感動。
為什麼電影中要有這些情色場景,是為了噱頭嗎?李安不僅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他更擅長的是通過故事來讓我們看到人的真情實感。如果我們把中間的情色場面,把它當成李安電影中普通的情節來看的話,色戒中易先生與王佳芝兩人單獨在一起的場景就可以看成斷背山中傑克與恩尼斯的斷背山,它與世界上其他的一切無關,即使王佳芝背後有共產黨的組織,易先生也有投靠的日本人和時刻管控著他的張秘書,然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卻放下了各種 社會 關系,兩人看起來各有使命,卻同是天涯淪落人,因此才能讓觀眾看到他們在其中投射的真實的感情。人們的感情中少不了性,那麼電影中也沒有什麼理由避免描述這些事情,因為這一切都是人物會發生的自然的反應。易先生和王佳芝因為性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卻在無意之間透露了自己的內心。
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呢?我覺得說的是人內心隱秘而真實的 情感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愛不愛自己,只有問自己的心才知道。而這部電影也同樣表達了這樣的主題,那就是表面上為人贊頌的 情感 有時候卻敵不過處於陰暗處,出於人性而迸發出的真心和溫情。
王佳芝為了這份愛付出了一切,我們可以解讀成女人就是心軟,可以說性是通往女人內心的唯一通道,然而這不是愛嗎?感情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混沌,自己都渾然不知,就沖動的做出了不一樣的決定。又是這樣的清晰,清晰到別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心裡明白,在自己內心說一句,原來這個人是愛我。就是導演李安想說的感情。
從電影畫面上看,《色·戒》確實很精彩,動作流暢尺度大,看得人血脈噴張。
但是也是因為尺度大,突破傳統的文化底線,所以被封殺了,連演員也被封殺了。
而且,尺度太大還有個壞處,那就是讓人忽略了電影內容,至今為止我看那個片段不下十次,卻沒有看過整部電影,對影片內容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梁操唯」的水平上。
這就使得很多人把導演李安定性為三級片導演,損害他在觀眾心裡的形象。
總而言之,《色·戒》這部電影的存在弊大於利。
一、展現了人性的復雜
《色·戒》從根本上來說,其實講述了一個人性的故事。在雙方敵對的情況下,佳芝利用美色引誘漢奸,這其實是一項危險而困難的任務,她在快要成功時卻又對漢奸產生情愫,而且是真情。
演員梁朝偉和湯唯嫻熟的表演讓觀眾驚嘆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兩個人內心的糾結與自我斗爭。電影劇情的走向也雖然符合電影角色的性格特徵,但結局易先生「趕盡殺絕」的決定卻還是令人惋惜震驚。這就是現實,這也是人性。
二、戰爭與 情感 的碰撞
易先生機警精明,等閑之輩難以接近,卻對這位裹在旗袍里風情萬種的佳芝小姐甚是深情。每次與對方的接觸看似是假意迎合,卻用一個深情的眼神,刻畫出彼此不能放下的 情感 。即使是漢奸人的心總有真的一面,與其說是被色誘,還不如說是一種美好邂逅,是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的心靈碰撞。
團員祁裕民在刺殺未果的情況下認為佳芝是缺乏男女經驗,有礙色誘,佳芝不惜犧牲自己,與劇團中的團員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卻斷送了祁裕民和佳芝之間那一份微妙的感情。
生在亂世, 情感 都是與戰爭和利益連繞在一起,不能自主,不能隨了自己的心意。這就是影片所呈現出來的主題,給人心靈深深的撞擊,每個人心中對於感情的美好追求只能隨著戰爭的紛擾而灰飛煙滅。
三、演員的真情投入
在離離合合和一次次的刺殺未果中,易先生和佳芝的接觸也一次次增多,這卻推動了倆人之間的感情升溫。在槍手已經埋伏好准備襲擊易先生時,佳芝卻被易先生的准備的鑽戒深深感動,這時她也明白,自己早已假戲真做,愛上了易先生。
演員湯唯表情細膩,眼神到位。無奈,這場戲終須有一個結局,將影片推向高潮,我們所能期盼的那份美好卻又不是。把一個老辣變態的漢奸表現的淋漓盡致。
四、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表現
《色·戒》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大膽而外揚。對「性」的描寫恰當而不低。既大膽地展現了抗戰年代裡人與人之間那種無拘的狂野,卻又在結尾讓故事轉了180度的彎,直接奔向了浪漫主義。
湯唯劇情中所需要的這種由恨生愛的大轉變清楚地呈現給了每一個觀眾。此外,梁朝偉也顛覆了他曾經在許多作品中的固有形象,飾演了一個變態的漢奸,其對形象的演繹也是很到位,可以算是豁出去了。
五、李安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
《色·戒》從未上映前就飽受期待,最後眾望所歸地成功獲得了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色·戒》令湯唯獲得了廣泛認可的同時,也使得她演藝事業節節高升。導演李安對電影拍攝要求十分苛刻,這也是李安作品完美的原因之一。
在影片中對所有的道具都追求真實質感,所有的劇情幾乎都完美安排。甚至連那6克拉的鑽戒,翡翠麻將,LV提包等等都是使用的真實道具,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色·戒》成為了一部近乎完美的經典之作。
色戒劇照
電影「色戒」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年,所有人都記住了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的愛恨糾葛,梁朝偉用精湛的演技和與生俱來的憂郁氣質,迷倒了電影里的王佳芝,也收獲了熒屏之外無數少女的芳心,然而電影終究只是電影,真實 歷史 上的易先生與電影里的角色相差甚遠,他與王佳芝之間的一切亦不纏綿悱惻。
丁默邨(左一)
易默成的原型是丁默邨,偽汪精衛的特務頭子,也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殺人魔窟的特工總部主任,他的心機城府極深,平日里低頭走路,沉默寡言,如果不了解他的真實身份,屬於丟到人堆里毫不起眼的那類人。除此之外,他有著敏銳的直覺,超乎常人的洞察力,這讓他常常在與自己的敵對人交鋒時,對方還沒有先出手,他就已經做好了一切防範。
丁默邨好色,即使患了嚴重的肺病,也流連花叢里,身體瘦弱的他甚至仰仗春葯與漂亮女子廝混,所以當鄭蘋如——王佳芝的原型人物,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那時年華正好,明眸皓齒的她一下子就吸走了丁默邨全部的目光,丁默邨將她留在了自己身邊,讓她做自己的秘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他的情人。
鄭蘋如,上海《良友》畫報
鄭蘋如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女子,她是去暗殺丁默邨的間諜,但同時她又是單純的,因為她沒有接受過任何間諜訓練,換言之,就是一個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殺手,而她完成任務所憑借的,一是一腔熱血,抗日戰爭爆發後,國難當頭,她義不容辭;二是她美艷不可方物,年僅十九歲的時候就成為了上海《良友》畫報的封面女郎,美色是她武器,而且能殺人於無形。
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鄭蘋如遇到的對手是丁默邨,一隻老奸巨猾的狐狸,面對美色,他可以一邊神魂顛倒,一邊卻又清醒理智。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最開始的時候,他是沒有覺察到鄭蘋如的不對勁的,並不是他不夠精明,而僅僅是他對鄭蘋如是有信任的,而這信任來源於鄭蘋如曾經就讀與民光中學,恰好丁默邨曾經又是民光中學的校長,所以他們算是能扯上一點師生關系。只是盡管如此,最終鄭蘋如還是露出了破綻。
色戒劇照
那是在他們交往了幾個月後,丁默邨和鄭蘋如共進晚餐,用餐後,鄭蘋如對他撒嬌:「聖誕節快到了,你送我什麼呢?」,在得知鄭蘋如想要一件皮大衣後,丁默邨帶她去了一家皮貨店,可就在鄭蘋如挑選大衣的時候,他注意到在櫥窗的玻璃外有兩個人在打量他,幾乎是一瞬間,他就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馬上從一扇門沖出去,撲上車,就在那一刻,果然,槍聲響起。
作為一個平時睡覺都不在卧室睡的人,這次的刺殺馬上讓丁默邨意識到了點什麼,很快,他就調查出了所有與這次行動有關系的人,而鄭蘋如的名字出現在這其中的時候,他是既意外又不意外的。
色戒劇照
對於這一切,鄭蘋如是不知道的,不僅僅她不知道,她的上級也都毫不知情,當丁默邨已經對她了如指掌,以上帝視角注視著這一切的時候,她還天真的以為,因為那天買大衣是自己提出來的,所以他不會懷疑到自己的身上,於是又給丁默邨打了電話,約好下一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12月25日,鄭蘋如帶著一把手槍和必死的決心去赴會,太過年輕的她,此時此刻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而至,她以為自己會和丁默邨玉石俱焚,又或者丁默邨已經是她瓮中捉鱉的那一隻鱉,可事實上,那天最後等待她的是4輛車和20多個特務。
在丁默邨的安排下,鄭蘋如被捕,她最終被秘密處決於滬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中,年僅22歲。
鄭蘋如
鄭蘋如和丁默邨之間的所有往事,說白了不過是一個愛國女子刺殺一個漢奸失敗,在這段關系裡,丁默邨好色,而鄭蘋如任務在身,丁默邨有沒有對鄭蘋如真的動過心,我們沒有確切的答案,但鄭蘋如對他,卻是實實在在一分情都沒有,在她的心裡,一直有著一個喜歡卻最終沒有在一起的人,那就是一個叫王漢勛的空軍軍官,只可惜向來情深,奈何緣淺,最終他們還是錯過了,鄭蘋如死後四年,王漢勛也因意外去世,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說起《色戒》,印象最深的還是多場以假亂真的激情戲。
(因為看的是一開始的無刪減版)。
也許我只是一個不懂藝術的平凡俗人的原因吧。
不管影視界把《色戒》定義為什麼片,
我個人是認為《色戒》是拍的最好的三級片。
因為故事情節緊扣人心,激情戲又能以假亂真,
看的讓人目瞪口呆,心跳加速,遐想聯翩。
在我看來,電影《色戒》之於李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總之,這么多年過去,我還能記得這部電影如一股異常強大的沖擊波,直接沖進我的內里,讓我望見了人性中原本很難望見的幽暗之處。李安在這部電影里深刻地解析了一次人性。怎麼都不能輕描淡寫地略過她的。所以,再來聊聊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吧。
首先要為李安超凡的想像力喝彩。
對於張愛玲的作品,我因為喜歡而特別地認真對待。但她的《色戒》,還真的沒甚看懂。起碼我沒有看出李安在電影里表達的那些意思。看了N遍小說版《色戒》,覺得根本不如張愛玲的其它小說那樣好看。因為根本沒什麼故事嘛。
可是李安的電影《色戒》我看懂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懂(自認為哈!)。那些小說中沒能表達出的意思,李安都用他的電影語言表達出來了。故事編得合情合理,人物刻畫入木三分。看來我還是水平低呀——小說本來就需要比理解電影更深的功夫。更別說是篇張愛玲想藏東埋藏西的小說了。好在還有李安版的電影《色戒》,讓我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曲線對一事物進行充分的認識。還好有李安這樣想像力超凡的人,用電影詮釋我看不懂的張愛玲。
為張愛玲無所畏懼的追求真實感嘆
女人總是喜歡言不由衷、半遮半掩。搞得男人總結出一條經驗之談——女人的話要反著聽。女人是不會勇敢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的,特別是張愛玲寫書的那個時代。可張愛玲通過她的小說《色戒》真實地書寫了一個真實——對於女人來說,愛情超越一切!張愛玲無所畏懼地追求真實,還表現在她對於胡蘭成的這段感情,愛就愛了,任憑他是誰。一直覺得她的《色戒》,是她向世人的一個道白——關於愛上胡蘭成這個事。看過《色戒》,我想沒有觀眾會恨王佳芝,沒有觀眾會責怪王佳芝在被鑽戒的光澤晃暈了頭時,真實地面對了一次自己心目中的愛情。就如同沒有人責怪愛過漢奸胡蘭成的張愛玲一樣。
為梁朝偉的易先生遺憾
都說梁朝偉的易先生演得好,我卻覺得他演的易先生太好了,反而讓我有些遺憾。要知道易先生是心狠手辣的特務頭子。那樣一個角兒,不是裝幾個奸詐的表情,說幾句惡毒的話,擺幾個陰狠動作就可以出得了彩的。梁朝偉太優秀了,怎麼都難把他與易先生掛上鉤。而如果不是特務頭子易先生,王佳芝對易先生的愛情就失去了合理的根基。易先生因為職業的關系,對單純的王佳芝有心理上的依賴。王佳芝是治療易先生因殺人太多而引發無限恐懼的一劑良葯。因為不可缺少,才有了那些在王佳芝眼裡視為愛情的舉動(一個男人花那樣大的價錢,說明男人的在乎,而男人在乎一個女人,那就應該算得上是愛情的吧!),有了王佳芝無怨無悔對崇高使命的背叛。這部電影因為梁朝偉一貫的優秀,而少了些許穿透心壁的力量。據說,大陸版的《色戒》,對易先生的戲刪了不少,那就不能怪梁朝偉了。
為湯唯略顯稚嫩的表演一笑
難得這樣的世界還有湯唯這樣氣質的人。氣質好得如同與這個混沌的世界無關。她長得很中國,很中國民國那個時代。李安真是慧眼獨具的。湯唯能經受這部大戲的考驗,實屬不易。現在為了事業豁出去的女人已不是什麼稀奇。只是她這次的付出,一定是超過了她心理底線的,不然她不會常常在片場獨自落淚。看著她不時流露出的稚嫩(不算她必須表演出的那一部份),我非常同情她。看得出,在電影里她真的太稚嫩了。畢竟她還沒到張愛玲寫《色戒》時那個年齡。沒有經歷,又怎能懂得。她是要費多大的勁才能達到李安的要求呀。好在已經交卷。這么多年過去,她為《色戒》所背負的,也都過去了。
我對於梁朝偉的喜歡就是從這部《色戒》中開始的,甚至經常會回過頭再看一遍。
對於這部片子,我想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看:
幾個大學生試圖想殺一個大漢奸。在暑假的時候策劃了一場相遇,利用王佳芝來勾引易先生,暗殺不成,殺了一個走狗,平時租房子租車把錢花完了,生活歸於平靜後又把王佳芝叫來,繼續勾引易先生,實行下一步計劃,所有人都把她放在了一個極危險的位置,甚至據點的聯系人都對她道德綁架,所有人都應該清楚,這本不是她自願的。
鄺裕民是個懦夫,他甚至連一個吻都不敢給王佳芝,王佳芝做的一切,都是因為鄺裕民的志向,但是這個人根本不能給他安全感,鄺裕民可能是一個好的戰士,但他不是一個好的愛人。
易先生是漢奸,但是是唯一對她好的人,從開始的眉目傳情、佔有到後來肯為她買一顆大鑽戒,一向謹慎的易先生僅僅是對她不設防線。但是到了最後,王佳芝和鄺裕民他們的計劃暴露,易先生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對著那個鑽戒,極力撇清自己的說:「不是我的」。
王佳芝是可憐人,到死都沒有人替她收屍,但是有些人活著,他們就像死了一樣,易先生是,易太太也是。
麻將桌上的端倪能看出不少的故事,易先生和在座的幾家太太都有點瓜葛,但是易太太仍然鎮定自若,好像已經習慣了,明知道易先生對王佳芝有了好感,仍要裝作沒看見。
沒有王佳芝的易先生選擇了自保,甚至不親自審問,看著那間空盪盪的屋子,眼裡浸了淚水,沒有王佳芝可惜、遺憾、傷感,但不是不能活。
最後還是想說,梁朝偉演技真的很棒很棒。
風語者也來談談電影《色戒》吧。畢竟華人導演里個人最為崇拜李安。
如何解讀《色戒》這樣一部頗受爭議的作品,在下內心還是沒有把握的。原作同名小說《色戒》是才女張愛玲的一篇文字並不多的小說,內容是一個使用美人計對付漢奸的故事,且有故事原型。
李安導演的《色戒》其實有意在兩字之間加了一個點--《色.戒》。可別小看這個差別,李安導演是有深意傳達的,待在下慢慢道來。
著名導演謝飛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繫上課時,問大家看過小說《色戒》沒有,李安導演准備拍了,你們學導演的都來做做作業吧,如讓爾等導演,看各自會怎麼樣來拍?
事後當大家看到李安的驚世之作《色.戒》後,紛紛表示大跌眼鏡,幾乎可以用驚世駭俗來形容! 片中的大尺度激情床戲引起大量觀眾難以接受,國內還刪除了整整六分鍾才得以與觀眾見面。論票房當年僅落後美國大片《變形金剛》,但爭議不斷,有叫罵美化漢奸的,有叫罵流氓導演的,有言稱封殺的……由於國內還沒有影片分級制度,該片被普通觀眾認為兒童不宜觀看,李安也哭笑不得。
當年許多大陸和台灣的觀眾甚至借 旅遊 之際,專門到香港看全版的《色戒》,可見吸引力多大。
這是一部色情片?諜戰片?還是愛情片?的確不好歸類,這些元素都有。
當你看過了李安的《冰風暴》和《斷背山》之後,再看《色戒》,就會不由自主地佩服李安的電影了,《冰風暴》表現了西方人的性自由,《斷背山》描寫了一個類似天堂之愛的故事,《色戒》居然也是一部愛情故事,不同的地方是描寫的完全是地獄之愛。如果讓在下歸類,個人覺得應該歸類為人性題材作品,屬於文藝片類型。
故事講的是一群初出茅廬的學生黨,同奸詐的特務做斗爭,演技太爛,早就被人家察覺,暗殺變成了荒誕滑稽的舉動,女主犧牲貞操最後被迫假戲真做,動之以情來俘獲漢奸的心,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再看看暗殺背後的一黨人物,幾乎全都是很猥瑣「業余」的,如何能成功?所以註定無法達到目的。由於實施美人計,女主成為關鍵,為引誘目標進入圈套,靠演戲是無法俘獲人心的,所以只有假戲真做,去當漢奸的情人,才能不被發現。但到後來,用情太深的結果是連本人也無法分辨自己在干什麼了,與敵同眠,與狼共舞,最後完全失去了自我……
李安導演用心良苦做足了一個女人的情愛戲份,這也是原作者努力想表現的重點,小說里有句發人深省的話,「要得到男人的心,得通過他的胃,要得到女人的心,得通過她的陰道」,幾乎是名言。影片里三場床戲完全是劇情需要,層次遞進推動情節發展的,顯得格外重要,絕非單純為吸引人,引誘人。故事到最後關頭,女主情關難過,一句「快走」放過了漢奸,自己下意識做了革命的叛徒,但成就了一個女人的人性,這里太佩服李安的處理了,女主在一場看似壯烈的鋤奸任務中,其實是一再被犧牲,要不斷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如同在地獄一般,生死對她而言早已經麻木,反而在漢奸身上看到了一分真愛,於是如此這般……難怪李安在拍片過程多次失聲痛哭,無法自已,幾近崩潰。
從這一點上看,王佳芝反倒是極為可憐的,因為在一系列的故事線索里,女主作為一個學生,從一開始就是不斷地被身邊的人一再「出賣」,如自己心儀的男朋友在關鍵時刻的退縮,同伴閨蜜無疑暗戀了自己的男友,出主意讓一個猥瑣男來為女主破身,再後來即使到重慶派出的特務也是拿她當槍使,一再利用其姿色,出賣肉體和靈魂……如此冷酷無情的人和事,最後都讓這個天真的女子墜入絕望,殘存的一點情和愛,居然也是斷送自己和組織的苦果,飲鴆止渴式的反叛,地獄里的掙扎,當你真正看到這些的時候,你的內心和良知還能無動於衷嗎?
李安對漢奸的處理沒有標簽化,是作為一個人來表現的,有惡的一面,同時又有人性的一面,如果簡單地認為是在美化漢奸,那就太低估李安想要表達的東西了,畢竟人性是十分復雜的,過去我們習慣了非奸即忠的標簽,這里對人性的解剖,尤其對女性內心的挖掘,絕非簡單粗暴可以涵蓋,我們能看到的還有無法看到的東西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對人性題材的把握,風語者最佩服的一是史提芬斯皮爾伯格,一部《辛德勒的名單》讓導演們望塵莫及,還有就是李安,幾乎每部作品都是人性題材力作!尤其後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全是寓言式的對人性進行拷問……《色戒》真正能被人們看懂,是存在一定障礙的,因為藝術性太另類了,也太容易被誤解了。
色可戒,情難舍!這就是李安導演想要告戒世人的東西。
該片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以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為背景,講述女大學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漢奸易先生意圖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並准備下手時,卻發現自己下不了手,於是通風報信讓易先生逃過一劫,易先生卻決定將他們包括王佳芝統統槍斃的故事。
張愛玲的愛情小說總是帶著悲劇色彩,女主角在愛情里都很卑微,而她自己的愛情,也是卑微到了塵埃里。 張愛玲在給胡蘭成的信里寫道: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我的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色戒》這部電影把原著里又矮又丑的易先生換成了我們帥帥的大眾情人梁朝偉,湯唯演的王佳芝因性而愛,把國家大義,戰友之情全部拋在一邊,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人看的很不舒服。王佳芝的同伴鄺裕民提出計劃,卻要王佳芝來實行,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易先生卻要她的命。同伴不值得她一心一意賣命,愛情也生長在地獄里。計劃失敗了小說內外,電影內外的人都指則她。
男人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色情,女人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對女性的壓迫和傷害。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大導演李安還是很有名的,多次獲得國際性大獎。6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可以說在國際上還是很成功的。張藝謀是力挺李安的,可以說兩個人是惺惺相惜的。
看過《色戒》後,我覺得拍的還是相當不錯的。故事是以真實的事件改變,幾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為了殺汪精衛派系的漢奸而一直在奮斗,他們也只不過是剛剛長大的孩子,臉上還有稚嫩,殺漢奸雖然是一件正義的事,但是畢竟要流血犧牲,這就讓人十分膽怯了!劇中的梁朝偉,可以說是非常帥氣的,沉默寡言總是讓人覺得陰森可怕,而湯唯飾演的王佳芝從一個單純的女青年,變成一個刺殺漢奸的女特務,這心路歷程也不是一般人能經歷的!總的來看,整體上電影給人感覺還是很流暢的。而大尺度的演員,也讓大家忽略了電影劇情的本身。演員為了這部戲,感覺還是付出了很多的!梁朝偉讓大家大飽了眼福,湯唯更是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里,還是有幾點要和大家探討的,覺得在處理上還是有些不妥的。
1、作為愛國的女特務王佳芝,在最後關頭,居然放走了漢奸,這一點就有一點摸不到頭腦了!只能推斷王佳芝是愛上了易先生,他的鑽石以及他的身體,我覺得這有一點抹黑王佳芝了!
2、幾個大學生為什麼去殺漢奸,也要穿上學校的校服,這點讓人匪夷所思。
3、在香港的租的公寓里,即便易沒有進到公寓,幾個大學生有手槍也完全有能力射殺,可是為什麼沒有沖出去,雖然是新手,但是也太坑了!
4、梁朝偉飾演的易不像和漢奸,反倒是有點給人感覺很酷的感覺了!
㈡ 如何評價李安執導的電影《色·戒》
李安拍下這部片子其實有著重要的意義。離歷史最近的影像,哪怕是虛構,在將來有著接近歷史真實細節的意義。其實從主流的歷史觀看,這部片子肯定涉嫌著三觀不正。但是站在文學和歷史宏觀的角度,這部片子最大的真實,在於記錄了一段不被鄭重書寫的歷史夾縫中人物的真實內心。
感謝你的閱讀。
㈢ 有沒有帶色的電影(那些意味頗多的好色電影)
「好色」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因為在電影世界裡,很多導演都「好色」。
「好色」導演拍出來的「好色」電影,無論是配色,還是構圖,光是看到畫面就能體驗到爽。
而且還能通過顏色來傳達劇情的走向,以及對觀眾情緒的把控。可見,「好色」導演對顏色的駕馭實力就不言而喻了。
張藝謀好紅色,他早期的很多作品對紅色都進行了不同的演繹。
《英雄》里的紅色,是張氏武俠的壯烈與浪漫,通過紅色將這份豪情演繹的淋漓盡致,帶給視覺極大的享受。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則通過紅色的運用來諷刺著封建時代女性命運的悲涼。
而《紅高粱》里的紅色,映襯了俗常兒女情長的野性與浪漫。
王家衛對顏色博愛,你也能在他電影里看到各類曖昧的主題色。
黃綠色的《重慶森林》,是半夜香港的迷離與活力;
紅色的《花樣年華》,是痴情男女在道德邊緣遊走的曖昧;
藍綠色的《藍莓之夜》,呼應著一場爵士慢調般的咖啡店愛情;
「好色」電影不僅在很多時刻愉悅了觀眾的觀影體驗,更多時候,顏色也把觀眾帶到了一個奇妙的顏色語言體系裡,和影片主題形成映照。
僅僅是一種顏色,在不同的電影里,就能迸發不同的魅力。
奇遇冒險、浪漫愛情、人格指代、命運轉折,今天要說的一種顏色,是很多「好色」電影都會採用的,而且很多時候可以讓人莫名的愉悅—— 這就是橙色。
電影里每每出現的那些或奇妙或震撼的時刻,往往也都是橙色潛移默化造就的。
憑借電影《性本惡》《魅影縫匠》幾度入圍奧斯卡的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舊作《私戀失調》曾經就有過這樣的一個奇妙時刻。
男主角巴利一路平庸長大,開著自己小小的工廠,生活工作皆平庸。
但在一個早晨,他在自己的工廠門外,遇到了女主角勞拉。從此他的生活充斥著刺激冒險,還有浪漫無匹的愛情。
這個初遇,在一個平凡的早晨,他們彼此尚不知對面的人會是自己的愛侶。
一縷 橙色光束 出現在畫面中間,也是二者之間。
看完整部電影再回頭看這一幕,這縷炫目的橙色光束,不正是愛情的映照嗎?
同樣的橙色,電影《天使愛美麗》里,它是以一個私密而大膽的樣子出現。
女主角艾米莉古靈精怪,對自己的生活永遠充滿好奇和想像力。
只是,她的生活缺一個意外,一個能讓影片大放光彩的意外。
這個人物的轉折,也可以說是電影的轉折,出現在女主角撿到了一本無主相冊。
她輾轉反側,決定要「大冒險」找到相冊的主人。
注意了,這個輾轉反側出現的卧室是 橙色 的。
不知是勇敢、活力的橙色感染了她,還是她的性格就如這橙色一般,至此,她開始了這趟冒險,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橙色在這里,是大膽而甜蜜的映照。
橙色的出挑和自由,還被一些導演拿來當做代指自我人格的符號。
電影《她》里大篇幅採用了橙色,稱得上是 橙色最佳代言電影 。
電影開篇你就會完全被男主角吸引,從衣著到辦公用品界面,都是統一的橙色。
這也使得他和身邊環境和同伴有了明確的區分,以此觀眾也可以判斷,這個角色是不同的,將有什麼不凡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
果然,隨著劇情的發展,他和電子系統相愛了。
和冰冷的數據系統相愛,無異於在一片灰色里蹦出一片橙色。 橙色在這部電影里代表了一種自我的映照,這種自我是獨特的,也是冰冷電子世界的一種溫暖符號。
同樣是作為自我人格的映照,橙色還能作為彰顯個性的符號。
庫布里克經典之作《發條橙》,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作品,用色並不繁多。但影片中屢次用 橙色 來呼應主角阿利斯自我個性的叛逆。
而在《血色將至》里, 橙色被賦予了更具力量感的符號。它甚至就是電影海報主題色。
這部講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西部石油大亨崛起的電影,橙色在其中,既呼應了石油燃燒的顏色,也呼應了主人公憑借石油崛起的傳奇而強悍的一生。
演員丹尼斯•戴•劉易斯憑藉此片獲得第90屆奧斯卡影帝獎項,其力量感可想而知。
在同一個導演手裡,橙色也能有不同的功能。
韋斯安德森是擅長用顏色的導演,但無論他的哪部作品用哪款顏色,似乎都少不了橙色,就像他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主題的主色調為其他顏色,但你會發現橙色在裡面的作用確實立竿見影的,橙色的添加意外就升華了滿屏的質感。
電影中西爾莎•羅南飾演的甜點店職員,平日都是在馬卡龍色的環境里工作。
但 橙色 用光讓這一幕變得極具油畫質感,一種高級美感撲面而來。
而在電影《犬之島》中,韋斯•安德森選擇讓 橙色成為冰冷成人世界裡男孩和寵物狗的之間溫暖映照。
這種橙色的應用不僅是為了呼應小男孩的勇氣,也為了凸顯孩子與寵物之間的情誼,比之成人間的利益爭奪更鮮活。
所以你發現沒?橙色在電影里總是扮演著積極意味的角色。
它讓一段奇妙愛情開啟,也是激發勇敢能量的催化劑;
它預示著某種自我的獨特存在,更能代表一種強悍的人格;
它能讓電影的畫面更顯質感,也能讓電影的主人公更加時尚。
藝術、時尚、活力、歡快、創造、勇氣、收獲,任何一個積極的詞彙與橙色掛鉤,似乎都恰如其分毫不違和。
所以我不得不說橙色往往代表著美好,橙色的出現往往就意味著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話說回來,電影里有很多顏色都值得說道,但今天單說橙色,還是因為我的私心。
橙色對於我而言可謂恰到好處:它熱烈而保留一份屬於自己的自由,同時也不會太過清淺而融於眾。不極致濃烈保有清醒,也不混沌而渾渾噩噩,是美好的顏色,是年輕正當時的顏色。
而這個年輕正當時的顏色,被玩轉配色的 OPPO 帶到手機 Reno全新配色珊瑚橙 與 全新產品Reno Z 上。一段美好的故事也註定從我們身邊開啟。
Reno系列此前的產品顏色包含霧海綠、薄霧粉、星雲紫、極夜黑,不得不說絕妙的配色讓這個系列光外形就從同類型產品中脫穎而出。
這款配色靈感來自於海底的珊瑚,不同於一般的生物群體,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緩慢生長形成的珊瑚群,在寧靜深邃的海底煥發出一片勃勃生機,沉默海底的一抹珊瑚橙色,這個意象本身就極具生命力,是一種在靜謐中煥發的生命力。
而在這種生機中,珊瑚橙本身的暖色調特質,在一種暖意里更顯示了優雅的靈動氣息。
想法很妙,自然更需要創新獨特的工藝來實現。
珊瑚橙這種波長較長的顏色,想要實現更好的深度與質感,不單單是一層鍍膜能夠實現的。
你能想像這個顏色需要幾層鍍膜來完成嗎?
答案是三層不同橙色膜片疊加,產生的光學效果還原珊瑚橙自然色彩,同時在其中兩層橙色膜片之間增加了AG工藝的凝光層,通過這種創新性的方法,能夠讓光線按照紋理產生不同角度和深度的折射,讓色彩更加有深度和質感。
試想當你手握這一抹珊瑚橙,優雅靈動的同時,還能感受創新工藝實現的沉靜質感,大概也能進入那些電影里的「橙色時刻」吧。
會不會就如電影里《私戀失調》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在某一個奇妙時刻遇到愛情;是不是會像《她》的男主角一樣,開啟一段自我的找尋;或者它能賦予你更純粹的美學享受,穿越進《布達佩斯大飯店》里蛋糕店女孩的一個橙色油畫般質感的下午。
除了超美的外觀之外, OPPO Reno系列的影像實力更是超群。
Reno珊瑚橙和Reno Z均採用了4800萬+500萬像素後置攝像頭,4800萬像素大底鏡頭+IMX586感測器,強悍的配置放眼整個行業也算是頂尖的水準,能夠有效保證照片拍攝更加清晰,幫你記錄下每一個奇妙的時刻。
超清夜景2.0的加持下,即使在發光源極為復雜的情況下,成像也是依然給力,沒有出現噪點以及畫面過曝的現象,擁有更好的弱光表現能力,夜景細節表現的更加細膩,讓夜晚美景清晰地記錄下來。
OPPO Reno系列超清夜景2.0成像效果
對於傳統的人像拍攝,兩者更是駕輕就熟,能夠輕松拍出雜志級別的人像大片。
OPPO Reno系列人像成像效果
還有不得不說Reno 10倍變焦版,採用OPPO首創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後置上是採用了4800萬像素鏡頭+一顆1300萬長焦鏡頭以及一顆800萬超廣角鏡頭,三顆鏡頭相互配合,能夠輕松實現10倍光學變焦,行業最高的60倍數碼變焦,遠在天邊的美景也能被拉到眼前,是絕對的影像旗艦。
從左往右上下依次為OPPO首創混合光學變焦1倍、6倍、10倍、60倍成像效果
自覺今天也說得有點多,但確實是對Reno系列的珊瑚橙配色格外偏愛。
試想一下,這種一眼望去就能讓人心生溫暖的時尚顏色,當你拿著Reno珊瑚橙或Reno Z珊瑚橙走在大街上,彷彿能讓身處喧鬧城市的我們感受到珊瑚般悠然的海洋意境,極具個性與美感,時尚又自然。
總而言之,就是想私心推薦給你們。
Reno珊瑚橙售價為3299元,Reno Z 售價2499元起 , 喜歡的小夥伴現在就可以去預約啦,6月6日OPPO線上線下將同步開售。
如果你也在期待生活里某一個奇妙時刻,手握著這抹珊瑚橙色,帶著所有希冀踏上去遇見的旅程吧。
那些意味頗多的「好色」電影
㈣ 心猿意馬的影片評價
改編自導演李志超的同名小說。當初還沒有將李志超的導演身份和作者身份重疊時,自作聰明的認為片子糟蹋了小說,小說應該是更加具有主題性的。但我忘了,小說文字都可以濫俗的。 沒有什麼好說的,這只是一部三流片子,要知道片子拍攝時的1999年於香港電影發展史是什麼意義,濫俗垃圾泛濫的時期。但其實片子是稍具有意義的,從黎姿的落魄可看出,片子想說的就是都市男女之間的迷惘。 連凱在酒店遇見三級片女星黃佩霞,後來他們在片場真實地演出了一場情慾戲。當時的黃佩霞已經厭煩了片場的冷漠與壓榨,想連凱帶她離開。但連凱只是想要跟她過一個縱欲為樂的夜晚,他明早還要回香港為女友黎姿慶祝生日。 黎姿從英國回到香港見連凱,但卻與他聯系不上。人生地不熟的她在香港無家可歸,想找以前被自己拋棄的男人,但卻被他放了鴿子。在酒吧與機師謝賢邂逅,之後去了他的家過夜。第二天,她見到連凱。兩人都沒有提及昨晚發生的事情。 黃佩霞之後自殺身亡,而連凱也與黎姿分了手。連凱懷疑她的死是否因為他的舍棄,但男人的萎縮又讓他排除這可能。而結果,他倆拍的戲也出了他的樣子。當他在戲院再次看到那時候二人的纏綿時,他哭了。 從戲院出來的連凱上了吳毅將的的士,而不久前,黎姿也上了這輛的士。當時的吳毅將正為債務而煩惱之中,認識了從佛山來的王喜。二人迅即擦起了火花,他們整夜都在的士里做愛。王喜想吳毅將用的士來頂債上佛山發展,而吳毅將始終舍棄不了現在的生活。王喜回到佛山,吳毅將繼續他的生活。 這就是故事,男女之間情愛不願負責的態度。演出的亮點除了兩個一直以硬漢形象出場的男人的情慾戲外,就大概還有連凱和黃佩霞的床戲。一者是激烈,一者是纏綿。其他的演員都不外是綠葉而已,其實整部片子就是賣弄這些鏡頭而已。主題什麼的還不就是白搭罷了。 但再看看演職員表,裡面相當的成員都是當今影樂壇的一線人物。知道奚仲文嗎?不知道?多看這幾年香港電影頒獎典禮吧,你或許就能夠對這名字熟悉一點。伍樂城呢?也不知道?那TWINS知道了吧?伍樂城就為TWINS監制唱片製作的。好像還閃過關錦鵬的名字。可想而知當時香港的娛樂業是多麼不濟,一群當今的精英製作出這么部粗糙的片子。 但或許是我對片子的偏見,這不是一部有名的片子,所以潛意識就已經給它打了個分。可能它是很好,只是我不懂而已。但一群人整天掛著「做愛」二字在嘴邊,再好也不會好到哪裡。但再搜索一下,原來李志超還是《妖夜迴廊》的導演,而這片子被譽為2003年香港十部佳作之一。
㈤ 影料補給站丨從電影里尋找「好色」之徒
最初熒幕上播放的電影都是黑白的
許多電影人對影片中 色彩 都十分著迷
甚至是讓我們把注意力
集中在一個關鍵的主題上
電影故事
電影畫面
電影原聲
是一部影片吸引觀眾最直接的元素
電影畫面中的色彩可以輕易營造出
和諧或者緊張感
色彩是除了原聲之外
對電影故事推進的
另一種解讀方式
而且已經迅速融入到觀影
不可或缺的體驗之一
許多知名導演在他們的作品中對
色彩的搭配有著明顯的偏好和依賴
色彩設置電影基調
不僅可以很好地引起觀眾的心理反應
並把重點放在重要細節上
而且為創造某種特定的情緒
來反應人物性格和行動的變換
下面推薦50部「好色」影片供觀賞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導演: 蒂姆·波頓
豆瓣 評分8.7
《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導演: 韋斯·安德森
豆瓣 評分8.7
《絕代艷後》
Marie Antoinette (2006)
導演: 索菲亞·科波拉
豆瓣 評分6.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 (1994)
導演: 呂克·貝松
豆瓣 評分9.4
《月升王國》
Moonrise Kingdom (2012)
導演: 韋斯·安德森
豆瓣 評分8.2
《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
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2016)
導演: 詹姆斯·博賓
豆瓣 評分6.6
《春假》
Spring Breakers (2012)
導演: 哈莫尼·科林
豆瓣 評分5.4
《角鬥士》
Gladiator (2000)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閃靈》
The Shining (1980)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豆瓣 評分8.0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 Juliet (1996)
導演: 巴茲·魯赫曼
豆瓣 評分7.2
《她》
Her (2013)
導演: 斯派克·瓊斯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Fantastic Mr. Fox (2009)
導演: 韋斯·安德森
《騎士酒店》
Hotel Chevalier (2007)
導演: 韋斯·安德森
豆瓣 評分7.0
《春光乍泄》(1997)
導演: 王家衛
豆瓣 評分8.8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2012)
導演: 李安
豆瓣 評分9.0
《非常嫌疑犯》
The Usual Suspects (1995)
導演: 布萊恩·辛格
豆瓣 評分8.6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
導演: 丹尼·博伊爾
豆瓣 評分8.5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2012)
導演: 湯姆·霍珀
豆瓣 評分8.5
《蝙蝠俠: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2008)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豆瓣 評分9.0
《朱諾》
Juno (2007)
導演: 賈森·雷特曼
豆瓣 評分7.9
《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豆瓣 評分7.6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2012)
導演: 喬·賴特
豆瓣 評分7.1
《和莎莫的500天》
Days of Summer (2009)
導演: 馬克·韋布
豆瓣 評分8.0
《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 (2013)
導演: 巴茲·魯赫曼
豆瓣 評分7.7
《為奴十二年》
12 Years a Slave (2013)
導演: 史蒂夫·麥奎因
豆瓣 評分7.9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2011)
導演: 伍迪·艾倫
豆瓣 評分8.2
《生人勿進》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2008)
導演: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
豆瓣 評分7.7
《藍絲絨》
Blue Velvet (1986)
導演: 大衛·林奇
豆瓣 評分7.4
《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2001)
導演: 宮崎駿
豆瓣 評分9.2
《風之谷》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導演: 宮崎駿
豆瓣 評分8.8
《怪獸電力公司》
Monsters, Inc. (2001)
導演: 彼特·道格特 / 大衛·斯沃曼 / 李·昂克里奇
豆瓣 評分8.6
《媽媽咪呀》
Mamma Mia! (2008)
導演: 菲利達·勞埃德
《十面埋伏》(2004)
導演: 張藝謀
豆瓣 評分5.7
《妖貓傳》(2017)
導演: 陳凱歌
豆瓣 評分6.9
《天使愛美麗》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2001)
導演: 讓-皮埃爾·熱內
豆瓣 評分8.7
《記憶中的瑪妮》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2014)
導演: 米林宏昌
《哈爾的移動城堡》
ハウルの動く城 (2004)
導演: 宮崎駿
豆瓣 評分8.9
《沉睡魔咒》
Maleficent (2014)
導演: 羅伯特·斯特羅姆伯格
豆瓣 評分6.9
《狂人皮埃羅》
Pierrot le fou (1965)
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豆瓣 評分8.2
《海底總動員》
Finding Nemo (2003)
導演: 安德魯·斯坦頓 / 李·昂克里奇
豆瓣 評分8.2
《旺角卡門》(1988)
導演: 王家衛
豆瓣 評分7.6
《荒野獵人》
The Revenant (2015)
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2010)
導演: 蒂姆·波頓
豆瓣 評分7.0
《亡命駕駛》
Drive (2011)
導演: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
豆瓣 評分7.3
《白雪公主與獵人》
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2012)
導演: 魯伯特·桑德斯
豆瓣 評分5.4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1982)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豆瓣 評分8.2
《消失的愛人》
Gone Girl (2014)
導演: 大衛·芬奇
豆瓣 評分8.7
《黑天鵝》
Black Swan (2010)
導演: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豆瓣 評分8.5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面孔》
Ansiktet (1958)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
豆瓣 評分7.7
好的電影其畫面的色彩是最容易
最直接打動人內心世界的
電影後期調色密切參與了
後期影片的再創作中
通過運用調色
各種色彩情感和光影變化
進行畫面的構思和設計
讓觀眾從畫面中感覺到畫面外的立意
隨之將觀眾的思緒與情感
帶入導演預期的藝術境界中
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與我們
ACG山海有經電影工作室
免費咨詢電影調色問題
如果你喜歡的電影其中的一幕沒有出現在這里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補齊哦
關於電影的任何疑問
歡迎關注微號「隨處安放的戛納」
後台留言咨詢或直接留下
【姓名+電話+意向院校及專業】
專業老師會在第一時間與你聯系
ACG際藝術教育旗下の山海有經影工作室
後台留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復雜|枯燥|乏味|>>>|簡單|豐富|有趣
㈥ 我國性學家怎樣評價電影《四十度灰》
《Fifty Shades Of Grey》 Author:EJ James
副標題: Book One of the Fifty Shades Trilogy
原作名: Fifty Shades of Grey
譯名(台):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作者: E L James
出版社: Vintage
出版年: 2012-4-3
頁數: 528
定價: USD 15.95
裝幀: Paperback
(又命:五十度灰)
《紐約時報》
導演薩姆-泰勒-約翰遜與編劇凱莉-馬塞爾成功地去掉了原著中的一些瑕疵。達科塔-約翰遜的表演聰明而令人信服,盡管她與飾演男主角格雷的傑米-多南並沒有很強的化學反應。
《好萊塢報道者》
作為三部曲影片計劃中的第一作,《五十度灰》在情人節周末開畫,取得破紀錄的預售票房紀錄。這部影片對於原著的粉絲和許多年輕男女都有著很大的 誘惑力,不管哪方面都稱得上現象級的影片。盡管書中的大量情色橋段在電影里有所收斂,影片分級也只是R級,但這依然是這么多年來第一部敢於大膽展現情慾的 好萊塢大片。不同於《愛你九周半》(9 1/2 Weeks)這類向男性觀眾群體拋媚眼的影片,這部影片是以女性角度拍攝的。
《綜藝》
依賴於這兩位年輕演員的優秀演出,製作團隊將《五十度灰》小說改編成了一部狡猾的悲喜劇。這部影片好比是揮舞著皮鞭的簡-奧斯汀,或是玩滴蠟的 夏洛蒂-勃朗特。影片將原著中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砍掉實在是大快人心,鏡頭的把握也非常好,另外電影中的安娜塔西亞是一位更加堅強的女主角,約翰遜成功地 演出了那種小女孩失去純真並逐漸培養自信的感覺。
Indiewire
改編自E.L.詹姆斯基於《暮光》系列的同人暢銷小說,電影《五十度灰》嚴格忠於原著,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這部影片由薩姆-泰勒-約翰遜執 導,凱莉-馬塞爾編劇,盡管擁有一大群台前幕後的優秀人才,影片中又有一些令人難以拒絕的大尺度演出,但絕大部分的觀眾還是希望能夠盡快逃離影院,遠離這 部超過兩個小時的「夾生飯」電影。
《環球銀幕》
在卧室之外,男女主角的聯系非常脆弱——克里斯蒂安隱藏著自己過去的秘密,刻意在情感上疏遠對方——但情愛場面卻顯露出兩人之間的肉體聯系。導 演泰勒-約翰遜尺度拿捏得正好,這些鏡頭喚起人們的慾望,但卻不會讓這部影片變成單純的軟色情電影。片中的性愛場面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真實態度,相比傳統 美式電影中不溫不火遮遮掩掩的場面,這種手法頗具革新意義。
美聯社
導演約翰遜面臨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將艷俗語傳統融合在一起。這就彷彿是將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和南希-邁爾斯(Nancy Meyers)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部會吸引廣泛觀眾群體的電影。為了取悅所有人,這部影片去掉了樂趣,只留下了視覺沖擊。相比之下,有些香水廣告反而更 有內涵,故事情節也更出色。
Time Out
這部影片無可避免地被「閹割」,幾乎到了無法識別出原著的程度。最終影片中只有輕輕打屁股的情節,這就像是去了趟迪士尼樂園,最終只在那裡坐了單軌電車。
㈦ 《赤裸特工》評價怎麼樣值得一看嗎
《赤裸特工》是程小東導演2002年上映的動作片,我是在2008年左右才看過這部片,當時閱片量不多,看到這樣打鬥刺激的動作片就印象非常深刻了,不過現在回頭看看,影片也就一樣,豆瓣評分也才只有6.3分。
喜歡看老片的朋友,不妨把這部片子放出來看看,遠比現在那些假把式的動作片有觀賞價值。
㈧ 性愛狂想曲的影片評價
本片是一個猥瑣男人的性幻想——不,是性狂想。
男人看到三級片中在車中和路邊搭車的女人做愛的情節,就決定自己也要買車。他來到汽車行,要買能在上面做愛的那種車,銷售員滿足了他,他在路邊要路過的女人上車做愛遭到拒絕,於是又覺得一定要敞篷車才能滿足女人。男人賣了爺爺的肝和腎,但還是買不到滿意的車子,銷售員扔給他一輛破車再也不理他了。男人被迫又偷了一輛車,但誰知車子剎車壞了,直接向路邊女人的屁股沖去。
男人想像在飛機的頭等艙應該有女人的「特殊服務」,於是決定先要有錢,於是去搶銀行,但這個笨賊無論如何也不能成功;男人夢想電影明星應該有人投懷送抱,於是去做臨時演員,卻在搞得片場雞飛狗跳;男人又去挖寶藏,結果被炸得灰頭土臉。
一個男人臨死前把一包白粉交給男人,於是男人終於有了錢,他找到一家快要倒閉的小航空公司,上了他們的小飛機。飛機上確實有特殊服務,但只有那個飛行員跳著滑稽的脫衣舞。飛機上還有另外一個凶惡的男人,男人以為飛機要失事,殺了那個男人,但其實只是飛行員的一個「特殊服務」。
男人穿了那個男人衣服下飛機,卻被一夥黑社會接走去見大哥,原來那個男人是他們邀請來對付敵人的殺手。大哥把這個莫名其妙的男人當作高手熱情地接待,男人沒對付敵人,卻引起了一場大械鬥。
男人又在幻想溜進女浴室,一個自稱研究隱形人的科學家要他做試驗品,成功了就可以滿足他的幻想。實驗果然成功了,男人成功隱形了,科學家卻把他從女浴室、三級片拍攝現場捉了回去,要他作為證明參加新聞發布會。但會場上男人卻不能隱形了,於是科學家決定加大電流重做實驗,但實驗中一隻蒼蠅闖進男人身邊,男人成了一隻超級變蠅人。
為了捕獲這只超級變蠅人,整個國家動員起來,在體育場堆起巨大的一堆「大便」,男女老少齊上陣歌舞助威,准備誘捕他。變蠅人果然出現了,正當他享受眼前巨大的「美食」的時候,巨大的蒼蠅拍讓他結束了自己猥瑣的一生。
似乎有這樣一種說法,民間文學想像力的精華,全在所謂「臍下三分」的段子里。這部影片「精彩」的開頭部分和失敗的後半部分,似乎就證明了這一點。在影片開頭,主人公「渴望」性愛的執著,著實有點意思。主人公買車已經不是所謂「有面子泡妞」的階段了,而是直入主題,買車就為了能和女人在車上作愛,而且一定要買能在上面作愛的車,相信他也一定毫不猶豫地認為只要有車一定能在上面作愛,結果可想而知。這種簡潔有力而又赤裸裸的手法真是痛快,剝開偽裝直指人心,而且理直氣壯,絕沒半點含糊。「寧作真小人,不作偽君子」,心底的呼聲再低級趣味也能喚起人們的同情,更何況是這么「本能」的呼聲呢?
精彩的開頭之後,影片似乎想要把主題引到「性愛」與社會金錢勢力壓迫上,但很快被「金錢」這一更常見的主題吞沒。主人公沒有了前半段對「性愛」的執著,轉而對金錢發生了興趣,這樣的處理固然明白的提出了人類本能與社會壓迫之間的對立,但輕易地心理轉變既不合乎人物性格,也使影片散漫凌亂。最重要的是,影片在離開了「臍下三分」的約束和原動力之後,想像力一方面不再生動鮮活勇勁十足,一方面又漫無邊際狂亂無序。但影片中還是依稀能看到創作人員憤世嫉俗的心態,尤其是男人追求金錢的狂熱和結尾那一坨大便。
㈨ 歐美十大倫理電影 最好看的歐美倫理片
倫理片不同於普通的愛情片它會涉及到一些情慾元素,又不像A片那樣露骨。所以對許多想感受新鮮事物的人來說,倫理電影是它們最好的選擇,而歐美地區一向是倫理電影的發源地,下面要給大家推薦的是歐美十大倫理電影,有興趣的快來看看吧。
豆瓣評分:7.5
評價人數:23414人評價
不忠講述的一位妻子發生婚外情的故事,該部電影由著名導演阿德里安·萊恩執導, 戴安·琳恩,理查·基爾主演,影片上映於2002年,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16622人評價
偷香由義大利知名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 傑瑞米·艾恩斯、麗芙·泰主演的一部法國倫理片,該片講述了年輕貌美的女主角和幾位男士之間的愛恨糾葛。影片中不乏一些濫交、一夜情、縱欲的因素。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52000人評價
這是法國女神蘇菲·瑪索為數不多的倫理片,在豆瓣上有5萬人評價,最終得到了7.7分的高分,整個影片分為四個故事,每個故事相互獨立,蘇菲·瑪索在第二個故事當中,影片描述了,在法國生活中,幾位不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35715人評價
《性癮者:第二部》獲得了27屆歐洲電影獎的多項提名,該片繼續了第一部的劇情,講述了一個女性癮者的生活和經歷。內容涉及了SM等禁忌元素,總體來說,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98256人評價
《本能》這部電影是莎朗·斯通的成名之作,莎朗·斯通飾演的女主角為了找尋靈感,而和不同的人上床,其中包括一位著名的搖滾歌手。但不久這位搖滾歌手就被人殺死在家中,然後一位警察開始調查此事,但這位警察最後也被女主的眉毛所吸引。這部影片在豆瓣上有十萬人評價,多個著名的鏡頭被翻拍。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50632人評價
女性癮者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患有性癮的女人身邊的故事,女主從小患有性癮,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沉淪在性慾的空間,甚至成立了一個性癮俱樂部,然後當她愛上一個男人後,發現再也無法發生激情。
豆瓣評分:7.9
評價人數:92262人評價
戲夢巴黎由著名影星伊娃·格林主演,影片上映於2003年,該片講述了60年代的法國,一對法國姐弟和一位來自美國留學生之間古不倫故事,該片情慾場面比較多,在豆瓣上有十萬人評價。
豆瓣評分:8.1
評價人數:103889人評價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個電影名字大家可能不怎麼熟悉,但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洛麗塔》,這是最早的蘿莉控影片,該片講述了一位大學教授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女友後,對未成年的少女有著特殊的感情。後來她愛上了自己的養女洛麗塔,從而展開了一段不倫戀。
豆瓣評分:8.1
評價人數:112922人評價
情人是由香港著名影星梁家輝主演,講述了30年代越南的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和中國富商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部影片十分出名,在豆瓣上共有十一萬人評價,還能得到8.1的高分實屬不易。
豆瓣評分:8.3
評價人數:45621人評價
苦月亮由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休·格蘭特,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主演的一部電影,該部電影講述了兩個戀人之間由愛生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