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後期配色是怎樣的有哪些模式
彩的組合上千萬種,當顏色混在一起,就不只是呈現在肉眼下的形態,還可以透過這些配色方式了解電影所呈現的氣氛,以及角色的內心世界。然而,這個部分多交由電影攝影師以及美術指導們來負責,也偏屬於電影後期製作階段。
互補色模式:是指兩種對應的顏色所形成的對比效果,這也是現今最廣泛的配色模式。以暖色系與冷色系的兩種顏色來強調對比度以及提升鮮艷、突出的效果。
相似色模式:是指以色相環上鄰近的顏色組成,呈現電影中整體色彩的協調感。彼此之間的色彩結合較為柔性,且非為暖色調或冷色調,因此並不會表現出像互補色模式那樣強烈的效果。通常以相似色作為電影中的風景色調來呈現自然、柔和之感。最常見的模式是選擇一個主色系,並挑選與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後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襯托。
三等分配色模式:是指三種顏色在色相環上以120°隔開,雖然整體色彩的飽和度不會太高,但一樣給人生氣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為電影中最冷門的配色模式,不過適當使用仍會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效果。
補色分割模式:相似於互補色的對應關系,但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補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對應之兩側顏色作結合。一樣具有強烈的對比度,但張力的效果較不明顯。
矩形配色模式:是由兩組互補色所構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的繽紛感,但至少有一種主色來突顯效果。
㈡ 如何把照片調出電影色調
最近很多小夥伴私信我如何調出《The middle of the day》這組作品中的「電影感」,其實就單從色彩來說,電影色調多種多樣,有冷暖對比也有和諧統一,但它們所帶來的「電影感」卻有一些共同特徵,比如常見的電影畫幅剪裁比例(本組的2.35:1),以及較高的視覺寬容度(體現在暗部偏灰,整體沒有純黑、純白)。於是准備為大家分享本組照片的調色思路,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最後對照片進行微調和銳化,然後導出,建議使用「文件-導出-導出為」選項勾選「轉換為sRGB」,作為網路分享,同時保存一份PSD或者Tiff格式。
㈢ 影片中的色彩構成有哪幾種方法
影視作品色彩構成的具體過程是色彩構圖,構圖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具有相應特徵和關系的色彩,從而突出畫面主體、表現的情節、渲染影視氛圍。進行恰當色彩布局,從而形成一種有一定變化、和諧統一的整體。因此在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我們要從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出發,巧妙運用明暗、色彩等手段,把主要部分強調出來,在影視作品的色彩構圖中,主要包括:色彩的表情構成、象徵性構成、色彩陳述性構成、聯想性色彩構成、隱喻性色彩構成等,下面對這些色彩構成做初步的解釋。
(一)色彩的表情構成
電影影視傳達人們的情感或精神的某種願望是通過色彩的表情構成來完成的。不同色彩個性所表現的客觀效果是不同的;通過這些色彩所蘊含的心理現象,能夠反映出人類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的豐富多彩。
(二)色彩的象徵構成
一種概括的、抽象的、哲理的特殊思維形式或藝術表達方法是通過客觀色彩現象表明,這就是色彩的象徵構成。考慮到不同背景時代、不同地域特徵、民族背景、歷史特色、宗教、階層等背景中的人們對色彩的想像、需求的不同,因此,賦予色彩的特定涵義及專有的表情特性也具有不同的意義。
(三)陳述性色彩構成
影視片色彩構成的最基本形式是陳述性色彩構成,我們在任何彩色影視片中都能見到它的使用。
(四)聯想性色彩構成
影視片中,色彩聯想指當人們看到某一色時,時常會由該色聯想到與其有關聯的其他事物,這些事物可以是具體的物體,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色彩的聯想與平時生活的經驗最為密切相關。譬如說,對於紅色,我們既可以聯想到具體的事物,如太陽、火焰、紅旗、鮮花等,也可以產生抽象的聯想,如革命、激昂、熱情等;又如黑色,既可以聯想到黑色衣服,黑夜等具體事物,也可以聯想到死亡、絕望等抽象概念。
心理學家認為,明色調的食物一般比暗色調的食物容易下口,而暖色系的食物與冷色系列的食物則對人的胃口影響不大。如按色相來分,紅色通常代表辣的感覺;橙色代表香甜;黃色代表甜酸;綠藍色代表酸澀味;咖啡色代表苦味;紫色代表著腐臭;白色代表平淡無味;帶灰色的色調是不好吃的感覺;黑色和深色色調是味濃的表示。例如,電影《紫日》中出現了兩次美麗的紫色日落,這是對於日本法西斯戰爭走向衰亡的暗示。
(五)隱喻性色彩構成
為了協助主題的突出,使人物和事件在真實感和內涵深度上得到補充或者得到延伸,就採用隱喻性色彩構成來造成一種特定的情緒氣氛。針對不同的社會集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度等,每一種色彩的文化寓意也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同時造成了影視作品中色彩構成的不同色彩文化特徵。
㈣ 周傑倫 晴天MV的那種「電影畫面效果」以及那種灰灰的「畫面色調」怎麼做!
這種特效不好做,可以嘗試下調節白平衡和色調,一般都在編輯軟體裡面有,有的是攝像機上就帶有這種特效,要麼就是燈光的效果
我也在一直找這種能夠給視頻做特效的方法,就好像PS一樣把整段視頻都給特效處理了,但是現行軟體都是以剪輯為主,AE這方面也找不出來最好的方法,個人感覺是色調或者是燈光的原因。
本人也是視頻愛好者,望多交流
㈤ 為什麼電影的畫面略顯灰色,我們自己拍攝的視頻怎麼做出電影那種色調
後期剪輯的時候可以調整畫色
㈥ 電影的調色風格有哪些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藍調子、綠調子、黃調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以分為亮調子、暗調子,有時也稱為高調子和低調子。
按飽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濃調子和淡調子。
按照影像的對比程度,可以將影片分為硬調子和軟調子。
按照色性可分為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
㈦ 錄制好的電影為什麼是灰色的
錄制好的電影為什麼是灰色一種是logC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拍出來的片子比較灰。便於後期著色,一般後期都會在前期拍攝的基礎上再次進行調色,大部分會用達芬奇調色法,現在都是後期軟體調色。
電影,微電影的畫面質感,其實很小部分取決於畫面的清晰度或者說構圖的標准程度,而大部分取決於畫面的色調,是否符合整部影片的基調。
色調暗的介紹
在拍攝影片時如何表現一個場景,是導演或者主創人員很主觀的為觀眾呈現的畫面,同時通過畫面很客觀的呈現給觀眾,這時觀眾的主觀思想就會跟著畫面前進。有些電影,微電影的畫面大多數情況下是亮和暗的平衡,產生正常的中灰色的感覺。
然而在自然界也有一些情況是趨向很亮或很暗的時候。例如有霧時,整個原色基調是灰暗的,而下雪天室外的場景透過雪光會亮的刺眼藝術家可能就會選擇明或暗的反差來強調這種栩栩如生的效果,給畫面增強質感。
如果讓明暗反差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里,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逆光鏡頭。
㈧ 電影的那種灰藍色調是怎麼拍出來的,像《盜夢空間》、《黑夜傳說》、《黑暗騎士》之類的
那些灰藍色調不是拍出來的
是後期製作調色調的,效果加的
你看的影視劇裡面,什麼偏老片的感覺,偏冷色的感覺,都是拍完以後,交到後期手裡統一較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