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芙蓉鎮的影片評價
《芙蓉鎮》將道德批判與歷史批判融為一體,以人物命運的變遷傳達出深廣的社會內涵,揭示了極左路線給人民造成的災難,富於人道主義精神。影片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優良傳統,取得了雅俗共賞的社會效果。(第10屆百花獎評委會評 )
總的來說,《芙蓉鎮》仍然是一部謝晉式的「哀而不怒」的電影,但在當年那個特定的年代卻引發了人們對「四清」、「反右」、「文革」等歷史問題清算的熱情。(《中國新聞周刊》評)
《芙蓉鎮》作為一部地地道道的當代中國電影,就如同一道原汁原味的經典中式大菜,對於已經吃慣品種繁多的雜食和西式快餐的人們,無疑是對於被破壞了的味覺的一次拯救。(金鷹網評 )
《芙蓉鎮》是一部內容與形式俱佳的經典之作,是與《活著》一樣細膩又激烈地描寫如何在變遷的環境中保持美麗與優雅的好電影。純粹的人性貫穿全片,放射著耀目的光芒,令人難忘。謝晉在片中把樂觀與絕望,欣喜與悲傷,平靜與混亂,真實與虛假編成絕妙的織體,平衡,精緻,干凈,暗地裡又涌著股濃烈的激情,氣韻非凡,渾然天成。該片仍然是一部謝晉式「哀而不怒」的電影,在這部片子中,人性,在運動的歷史長河中淬煉,被放大,被捆綁,被考驗,純的愈發純凈,濁的愈發混濁。(《東方早報》評 )
《芙蓉鎮》是一部歌頌人性和人道主義,歌頌生命搏鬥的影片。影片運用多種符號,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復雜而豐滿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人物從壓抑到抗爭的人生歷程。(人民網評 )
Ⅱ 對芙蓉鎮一個人物的影評
「時代有謝晉,謝晉無時代。」電影芙蓉鎮結合謝晉導演拍攝電影的年代,這句話成了影片最恰當的腳注。
僅兩個多小時的影片,給我們重現了自「四清」前推五年到「文革」後1978年底為止20年間陰暗沉重的歷史剪影。我認為謝晉的偉大之處就是抓住了胡玉音這一個小人物在這一歷史時期內的人生遭遇來反映這一時代的社會縮影,影片沒有恢弘的大場面鏡頭,僅有的戰爭鏡頭也是谷燕山在醉酒後的「回憶」敘述,與之相比,鏡頭下的「文革」沒有「文斗」、「武鬥」,批判的形式被滿街出自秦書田手筆的大字報代替,「文革」給整個社會造成的巨大危害雖然沒有得到充分的表現,但是這也符合了導演以一兩個小人物反映整個大時代的特點。熒幕中,王秋赦在芙蓉鎮上空留下的「運動了——運動了——」的瘋語,熒幕外,留給「運動」結束近40年後的我們強烈的反思。
影片在結構上具有強烈的文學特點,影片以胡玉音賣米豆腐開始,又以她賣米豆腐結束,
兩個場景中人物都不變,但是胡玉音身邊的桂桂成了秦書田,人們頭上鬢白的頭發卻給人一種物是人非之感。這一場運動似乎一場幻夢,人們的動作停滯,時間在二十年後重新流動。
在人物關繫上,影片的中心人物是胡玉音,圍繞這一人物,桂桂、谷燕山、黎滿庚、秦書田、王秋赦、李國香,每個人物都有強烈的個性,互相穿插推進情節發展。
「革委會」幹部李國香對谷燕山心存愛慕,但出於谷燕山和胡玉音之間「曖昧」的關系,對胡玉音產生了報復心理。李國香把胡玉音、谷燕山、黎滿庚三人定性為「利益集團」,隨著影片故事情節的推進,我們知道了三人之間的關系,胡玉音與黎滿庚原來是情侶關系,因為借機身份原因無法在一起,成了干兄妹,而谷燕山則是因為在抗戰中受傷,成了性殘疾者,由此可以確定他與胡玉音之間不可能存在不正當曖昧關系。維系三人之間的關系的紐帶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是一種自然流露的人性。
由於時代的原因,桂桂、秦書田先後被命運推到了胡玉音的身邊成了她的婚姻對象。胡玉音沒能和黎滿庚結合,與「沒出息」的桂桂結婚,但是婚後生活也是平淡幸福,兩口子起早貪黑做生意,攢下了錢財蓋了新房。但是他們的勤勞在那個時代成了罪過,他們成了「運動」的犧牲品——桂桂勇敢地選擇去刺殺李國香,卻失手被殺。在這里,桂桂這一形象或許可以被理解為一批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但是這一批人在「運動」中倒下了。「有時候是人,有時候是鬼。」為胡玉音主婚、起新屋寫對聯的秦書田在專政下成了「黑五類」、「鬼」,但與桂桂不同,秦書田大智若愚,在一切不幸面前都以訕笑以對,就算是寫標語也一絲不苟。在於胡玉音一起掃大街的過程中,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慕,智慧沉穩的秦書田在熒幕上成了胡玉音的的依靠,也成了觀眾的希望。
谷燕山與黎滿庚在運動展開後,走上不同了兩個面向。谷燕山在混亂中依舊以一個正義的形象出現,在胡玉音和秦書田成為「黑夫妻」悄悄舉行婚禮的當夜,成了唯一一個主動上門喝喜酒得人,谷燕山以他高大威嚴的身軀,在保護著這些運動中無辜的人。胡玉音給谷燕山下跪說:「如果中國當官的都像你這樣,老百姓就太平了。。」但要注意到,谷燕山在抗戰中在抗戰中成了性殘疾者,而這一點似乎暗含「只有失去了慾望的幹部,才會有正義」。黎滿庚則在痛苦地掙扎中「出賣」了胡玉音,但正如谷燕山說的:「你的良心還是有的,現在有的人要吃人!」在「運動」,有很多「黎滿庚」是迫於壓力,趨於造勢者,成了運動中的「打手」。但是他們的良心沒有泯滅,因此再影片的最後,黎滿庚還是回到了「人民」中。
李國香和王秋赦是一對有鮮明特色的反面角色。王秋赦藉助運動,從一個流氓地痞,成了書記,最後運動結束,還是被打回了原型,成了瘋子。李國香最為一個女性,卻穿著干練中性的衣服,得不到愛情,扭曲了心理,藉以「運動」對普通老百姓進行瘋狂地攻擊。所謂「運動」,實際上是對既有利益的重新分配,王秋赦正是看中這一點,積極擁護「運動」,期間甚至藉助紅衛兵對李國香進行批鬥。整部影片中,紅衛兵只在這一小段中出現,從那稚氣未脫的臉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們對「文革」的盲目熱情,也正是這種盲目,被王秋赦、李國香這種為己牟利的人所利用,紅衛兵一瞬即逝,但是「運動」沒有結束,李國香和王秋赦依舊活躍。「你反動右派」,「你也是人。」這是李國香在被紅衛兵掛「破鞋」的時候,同被批鬥的秦書田與他的對話。盡管她經歷了批鬥,感到了無助,但是一旦她翻身掌權,她沒有吸取教訓進行反思,反而是變本加厲地搞「運動」。這便是時代背景下人性的變態。故事的結尾,王秋赦與李國香的結局是大相徑庭的,王秋赦瘋了,敲著鑼喊著「運動了——運動了——」,這是一個可憐的阿Q,愚昧無知,可憐可恨;而李國香卻坐著豪車去結婚,對他的懲罰只是秦書田對她的一番嘲弄,只是道德上的審判。時代遠去了,「運動」結束了,歷史的責任由盲目無知的紅衛兵們來負,而李國香們卻依舊過著富足的生活。
組織決定歸還胡玉音的錢和房子,秦書田重新被任命為文化館館長。但是桂桂卻不能復活了,失去的光陰回不來了。十幾年的「運動」,一切都回到了原點,胡玉音重新賣起了米豆腐,人們之間結束了緊張的關系,重新有了溫暖。盡管胡玉音因為「階級身份」問題,遇到種種困難,但是人們還是明裡暗裡幫著她,也可以說是在這個年代裡,人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互助的。但是,於個人,盲目的「運動」帶來的是妻離子散,於國家,是社會的停滯和倒退。對於瘋了的王秋赦敲鑼喊口號,秦書田說:「如果世道不變,他說的興許有道理。」對於過去了的年代,我們需要反思的太多。謝晉在影片里對人性給予了希望,人性不滅!
Ⅲ 如何評價《芙蓉鎮》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具有對新中國電影史來說的里程碑意義,也是世界電影史中一部不朽的傑作。其對文革悲劇進行人性反思和批判的力度是尖銳犀利的。
該片的構思可以說伴隨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知識界文化界集體開始以人道主義結合社會政治角度反思國家歷史的思潮。它將道德批判與歷史批判融為一體,反思社會、警醒世人的背後亦貫穿著對美好人性的贊頌和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網易娛樂評)
主要介紹
《芙蓉鎮》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攝制的劇情片,由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於1987年3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公映。
該片根據古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靠勞動致富,卻在從「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政治運動中飽受迫害,她與「右派分子」秦書田在共患難的過程中產生真摯愛情,共同迎來撥亂反正的時刻。
Ⅳ 芙蓉鎮 觀後感
「天亮了,鬼就不出來了」,在一個人像鬼,鬼似人得時代,天亮了也未必有用,推薦一部電影,芙蓉鎮。這是姜文早期的一部電影,故事是從一個買豆腐的芙蓉姐開始的——胡玉音,一個從小出生在一個妓女家庭的舊時代女人,但是在他身上去另外多了比同時代普通人的商業精神,當然是導演的可以安排,但是也許是那個時代的很多數中的一個,所以在聚光燈下才顯得那麼真實,那麼的感人肺腑。文化大革命是這個故事的背景,在那樣的一個「階級斗爭」成為「時尚」的社會,似乎多一點生存智慧都是罪過,多一點文化都是累贅(秦書田),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因為多這一點,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當成「運動」的對象,才有了故事的悲劇。
姜文的這部電影,沒有太多的做作因素,整部電影的節奏不緊不慢,很多情節似乎可以預料到後面的故事,但是結果預料的又不是那麼的准確,也許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社會結構還沒有定型的社會,一個的「預期」似乎都是多餘的。誰能夠知道一個看起來貌似傻乎乎的王敦秋成了明天的「王支書」?誰又能知道一個聞名全鎮的「芙蓉姐」會變成明天掃街道的呢?更有誰能夠知道當年風光不得了的李國香也會成為「破鞋李國香」呢?……太多的不確定,太多的變化,太多的運動。我很欣賞秦書田的一句話,「這是好事,不管紅夫妻黑夫妻,只要是夫妻就行了」。他看清了那個世道,看清了運動的真諦,他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者!這樣安排是導演可以安排的,在結尾就得到了驗證,當從人變成鬼的王支書再次來到芙蓉姐的豆腐攤時候,他還是施捨給這位「靠運動生存的人」一碗米豆腐,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明天運動會不會真的到來。
「今天你幸福了嗎?」這是白岩松先生的一本書名,我不知道裡面的內容寫得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借這個名字來向我們自己的內心反省,我幸福了嗎?也許和電影里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相比,我們真的很幸福了。
我不能保證我的答案能夠說服所有人同意,但是應該有一個不錯的支持率,答案是我們還不幸福。我們生活的現代也許只是昨天的一個延續。那又是為什麼呢?
昨天的時代「完了」,但是我們的時代「還沒完」!當谷燕山在一個黑夜呼喊時候,我的內心也在呼喊,他的時代是完了,我們時代正是他們「完了」換來的。而我們還沒完!他的呼喊似乎又在耳邊響起,因為黑夜的安靜使得他的呼喊更加振聾發聵。
當我們看見摔倒的老年人不敢去扶她時候;當我們多家財富很大一部分都准備向海外轉移時;當人民的血汗錢被那些貪官無情的竊走時;當我們的道德和良心一次次被質問時;當我們的法律在權貴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時;當……我們幸福了嗎?我們也許在為另一個地方在掃街道。
在一個個事實的面前也許最後的生存方式的秦書田,「活下去,好好活下去」「掃街道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於是歡歌起舞」「紅夫妻黑夫妻,是夫妻就行」,是的,這就是生活,好死不如賴活著。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大部分是義憤填膺的,大部分是說「文化大革命」是多麼的悲催的,多麼的草菅人命!我想這不是導演的本意。這部電影的好是在引起我們反思當下,反思是引起我們思考,思考當今的問題,每個人又每個人人的思考視角,作為我們一個老百姓,應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能夠做出適當的改變,改變自己也行,改變壞境更好,總之,選擇最佳的生存方式。
Ⅳ 推薦電影:《芙蓉鎮》一段不應也不能忘卻的歷史
在寫這部電影賞析的時候,我要首先感謝作者古華老師,導演謝晉,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有勇氣將這段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在《為奴十二年》中我寫過人類歷史的進程不可能不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蓋與不承認。希望這樣的時代,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當然我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按理說我們沒有資格做出評論,可是生於新時代的我們卻有權去賞析這部經典的國產電影,閱讀這本茅盾文學獎的小說。
《芙蓉鎮》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的劇情片,由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於1987年3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公映,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
為了能寫好這篇文章,我特意去看了古華老師的原著小說,很感謝導演和編劇,忠於原著,內容並沒有太大的改動。電影用真實的人物讓我們感同身受,小說用文字的力量震懾人心。
在那個年代,是非的判斷標准以一種畸形的面目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不忍看,不堪看。
天還沒有亮,胡玉音(劉曉慶飾)就已經和丈夫黎桂桂( 劉利年飾)開始准備食材,藉助僅有的幽暗的煤油燈,一勺一勺的挖著,慢慢的磨出細膩的米漿,再上鍋蒸,切成小塊,弄好佐料。天微亮就開始擺米豆腐攤,熱情地招呼著南來北往的客人。因為分量足,干凈,大受歡迎,熟客,生客絡繹不絕。胡玉音被鄉親們調侃為豆腐西施,這讓她成了一個活招牌。這可不是胡玉音承襲了什麼祖業,而是飢腸轆轆的苦日子教會了她營生的本領。踏實,純良,吃苦的普通老百姓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份美好的生活,這是勤勞的象徵,是華夏兒女千年來的美好品質,胡玉音只是其中一員。
電影開篇的音樂非常好聽,略帶感傷,為故事後續的發展打下了基調
1963年,電影里後面有解釋,農民在不影響大集體勞作的情況下,是允許多一份營生,勤勞致富的。
日復一日的勞作,兩口子省吃儉用,起早貪黑,用牙縫里剩出的錢蓋了新房,本以為從此可以過上踏實的好日子,卻不知道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而風暴的中心就是她和她周圍的人。
房子的每磚每瓦都是夫妻搬來的。
這部分的場景導演用交叉的畫面,一邊是胡玉音凌晨磨米豆腐,一邊白天建造新屋,是想告訴我們,這個房子的每一寸都是他們用自己的時間和汗水堆砌的,沒有剝削過任何人。
李國香(徐松子飾)原國營餐飲店的女經理,因為生意不如胡玉音的米豆腐,本就心懷嫉妒,她自認為高人一等,國營企業,是國之根本,怎麼可能比不過一個農戶的小小攤販,定是其中有貓膩,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四清運動的領導人,目的就是徹查。
徐松子老師在劇中全程高光演繹,當之無愧的金雞獎最佳女配。她視察工作,神色凝重,調查小組的辦公位置暫定在運動分子王秋赦(祝士彬飾)吊腳樓上,進到小屋看到臟亂不堪,簡陋的環境和胡玉音剛建的新房子對比,李國香對農村出現的兩極分化現象,尤為傷心,她認為胡玉音單憑自己一個人不可能有這么大的能耐,背後定有人撐腰,如果是小集團模式的操作,那就非常可怕了,如此這般下去,領導會被腐化,資本主義風潮會席捲重來,社會主義勝利的果實難保,責任重大。唯有殺一儆百,才能有震懾效果,她把矛頭指向了胡玉音。
王秋赦(祝士彬飾)出生是雇農,如果貧下中農算半無產階級,那他就是出生高貴的十足的無產階級,他就像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孫悟空,上邊和旁邊都無三代,身世清白,社會關系純良,思想端正,不勞偏門財。因此在土改的時候,分得了水畝地,屋基和一座安身的吊腳樓,可是這地他不種,房子不收拾,他把地賤賣給其他農戶,做吃山空,美其名曰,幫助他們解決溫飽,房子不收拾那是工作忙,每天需要挨家挨戶的調查民情,屋基也賣給了胡玉音,有房子住還需要這個做甚?」艱苦樸素「」不霸佔不浪費國家一寸資源「。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
李國香到胡玉音的新房子去視察,給她算了一筆帳,說她從經營米豆腐攤開始,每月凈收入已經超過一個省級幹部的,胡玉音與丈夫起早貪黑的勞作,這些可都不能算作成本。另外胡玉音每月從糧食站長谷燕山進購60斤碎米骨頭子,被李國香說稱是60斤大米,胡玉音趕緊解釋那不是大米,村裡很多人買這個都是喂豬的,我在裡面慢慢挑選,做成米豆腐。卻不知這一解釋正好掉下了陷阱。李國香平平和和說到 」別人買去喂豬,最後賣給了國家,可你呢?變成商品,進了自己的口袋」 但是這句話卻猶如五雷轟頂, 一個普通老百姓被扣上這樣大的罪名,如何可以承受,胡玉音慌了,她就像被閃電擊中一般,懵了。她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躲避風頭,新屋不敢住了,搬回舊屋,自己就是個住欄板屋的命,米豆腐不賣了,自己辛辛苦苦存了1500元錢,這該死的錢怎麼辦,丟掉,她捨不得,這是她的血汗錢,她想到了黎滿庚(張光北飾)鎮上的大隊黨支書,這個和她有過舊情,但是因為她出身而無法結緣,認了她做親妹妹的哥哥,她把性命放在了他手上。
一對普通的勞動夫妻,靠自己的雙手,積蓄下款子,蓋這么一棟樓,說明了什麼?勞動可以致富,可以改善生活,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可是那個年代黑可以說成白,白可以委屈成黑,這種話可以被曲解,被打碎,重新組合成另外一種扭曲的含義:拿國家的利益發自己的紅財,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是在挖社會主義牆角,動搖了國家的根基。
黎滿庚(張光北飾)鎮上的大隊黨支書,這個人物代表了當時很多檢舉自己的父親,自己的妻子,自己朋友的人,他們本性是淳樸,善良的,可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違背倫理,違背良心,同時自己也深陷這樣的煎熬,在「你死我活」的思想斗爭下,他把胡玉音給她的1500元上交給了國家。把胡玉音推向了深淵。被扣上富農的帽子,丈夫慘死,成了被人批鬥的年輕的寡婦。
谷燕山(鄭在石飾)這個以好脾氣,老好人在芙蓉鎮上享有聲譽的「北方大兵」被扣上了「喪失階級立場,盜賣國庫糧食」的罪名,被鎖在小屋交代問題,接受停止調查。他打過小日本,打過蔣介石,現在卻反被人從背後偷襲。他在房間里吼叫,可是沒有人理會他,斗爭是無情的,來不得半點「人情味」這種資產階級的虛偽玩意。難道自己給胡玉音的碎米頭骨子在她那變成了米豆腐就是量到質的改變,釀成大禍了?!電影中這段李國香和谷燕山的對手戲特別出彩,為了坐實這個以谷燕山為頭目,富農胡玉音賺私財,黎滿庚協助,秦書田宣傳資本風氣的小集團罪名,李國香威逼利誘,要谷燕山承認與胡玉音的私情。。。。。一個打過仗的鐵漢子,不怕槍,不怕刀卻被這歪曲事實的罪證弄得冷汗浸透,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
秦書田外號秦癲子(姜文飾)一個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瘋癲的外表下是清醒的思想,他用瘋癲來對抗這令人窒息的黑暗,在卑微中求得活下去的權力,他和胡玉音在大雨中被批鬥,被人唾棄,他還是堅強的撐下去,並把這種力量傳遞給了胡玉音,讓她感覺到自己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同病相連,因為互相支撐,在這亂世中他們相愛了,秦書田向王秋赦上交與胡玉音的結婚申請時,王秋赦要求他用白對聯寫上「兩個狗男女,一對鬼夫妻」貼在門框上,他照辦了並樂觀的向胡玉音解釋「鬼夫妻,也是夫妻,這說明組織同意了我們的結婚申請。在如此泯滅人性的社會下,這份樂觀讓人如此心疼,可即使這樣低到塵埃的妥協,也被人強行拆散,秦癲子被抓後,告訴胡玉音,一定要活下去,即使像牲口一樣。
是的,好死不如賴活,賴著臉皮也要活,人家把你當鬼看,你就當鬼一樣活著,總有一天希望會到來。
秦書田在門口貼對聯,胡玉音在家裡痛苦
電影中有個場景非常具有諷刺意味,黎滿庚組織五類分子訓話教育,其中點名時一個小毛孩站出來了,因為爺爺生病吐血不止,只能孫子來頂替。這樣的階級斗爭和封建社會的連坐之罪有何區別?稚嫩的臉孔,不懂這一切,但是在他幼小的心靈深深烙上了」有罪「字眼。這樣的斗爭會延續到下一代嗎?多麼可悲。
五類分子是指: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等五類人的統稱
胡玉音懷孕後,為了等自己的丈夫,苟且地活著,這段我不忍寫,因為我的文字不足以體現當時扭曲的價值觀和畸形的社會,如果欣賞了電影,你的內心會更加悲憤。像這種勇敢的電影就像一壇老酒,隨著時間的沉澱會越來越醇香,越來越值得評味。
烏雲遮天終又散了,芙蓉花謝重又開,平反後的芙蓉鎮恢復了多年前的熱鬧和祥和,胡玉音的米豆腐攤重新開張,我想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結束,意味著另一個新時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