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視藝術的空間再現
影視攝影區別於其它藝術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首先是造型的,以藝術的造型(畫面)貫穿 在它的自始至終。
那麼在造型中如何在二維平面上創造三維空間,在這方面,影視攝影的先驅已積累了不少經驗與理論,例如:如何利用人的視覺生理映象的特點,強化線條透視和影 調透視現象,利用斜線及斜向排列的物體向遠處伸展和會聚來顯示空間,利用多層次景物的逆光照明形成豐富的影調層次來展示空間等等,並通過影視特有的手段——運動攝影來改變 空間的結構和位置,創造出一種真實動人的現場感,開拓了空間的視野。如影片《小兵張嗄》中的一場戲,偽裝成漢奸模樣的羅金保帶著嗄子走進院落,(鏡頭中景跟拉)他們鑽進葡萄 樹下,(鏡頭跟移)然後曲里拐彎走到小柵里,羅金保挪開堵在門上的一捆草,從一道門鑽進去(鏡頭拉開成全景),他們爬上房頂,再從梯子爬到另一個院落里(鏡頭隨之降下)……這一 連串的運動鏡頭既揭示了當年神出鬼沒的抗日游擊隊的一種神秘傳奇感,又較好地再現了一種空間的真實感。在擴展空間方面,中國古代畫論中總結了三個字,一是「隔」,就是利用前景以及安排 較多的景物層次,在選景時要盡可能利用門窗、籬笆、建築物的局部做前景,並使景物有遞進關系,在多層景物間彌漫煙霧,加強空間透視現象。二是「借」,也就是背景的選擇,拍 室內場景,背景處應有門窗透進光線或通過它看到遠處景物。在室外則讓背景中有遠處的山峰、塔、建築等成點狀嵌在背景中。三是「引」,即利用線條向畫面深處伸展和指引。如向遠方伸展的道路、河流、水渠,成行的樹木、電線桿等。它們在視覺上
做斜向安排,在視覺上就有模擬第三空間的作用,如果它們向畫面的對角線方向伸展,而消失點又在畫面之內, 就更有效地形成縱深的三度空間的幻覺。在畫面上真實地再現空間,對表達情節內容表現人物的活動及心理狀態提供了可信依據。如影片《公民凱恩》中,用了諸多縱深鏡頭來再現空間,正如影片導演威爾斯所說:「在生活中你看到的東西是同時盡收眼底,在電影里為什麼不能這樣呢?」影片中當蘇珊演出又一次失敗後企圖自殺時,畫面空間造型是這樣安排的, 前景是一隻玻璃杯和一瓶毒葯,中景是枕頭上蘇珊的面部,後景是房門和門下透過來的一線亮光,我們聽到蘇珊的喘息聲和凱恩在門外拚命敲門的聲音,這一空間的創造給我們一種既 緊張又擔心的心理感受。畫面空間的營造由此可見會產生一種非同尋常的奇特效果。
⑵ 影視畫面是如何構成的
畫面是大自然興城古城的拍下來的,所以才變好看,台北縣是。
⑶ 如何分析電影中空間結構
電影的空間結構包含著很多內容和元素,短時間內沒辦法回答清楚,只能大概地給你說一下。
首先,電影的空間由兩部分構成:鏡頭內的空間和鏡頭外的空間。注意:我說的是鏡頭,不是畫面。鏡頭內的空間是窺視空間,可以把攝影機當作你的眼睛,這個空間是極為有限的。在這個空間里你所能見到的僅限於電影本身的劇情,這個空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完全相同的;而鏡頭外的空間是一個延展空間,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因為鏡頭外的空間是留給觀眾自己想像的。可以把攝影機當作是你自己,從而完全置身於電影之中。這個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常說「電影的空間是無限的」一般是指電影的整體空間而言。包括了鏡頭內外。如果一部電影的主人公只是在一個畫面似的背景下交代劇情似地進行表演,那麼空間結構就體現不出來了。
所以,分析電影空間結構,應該先把電影的內外空間弄清楚,然後綜合地產生對一部影片空間的基本概念。
其次,電影空間結構是立體的。比如一樓和二樓、池塘和地面、隧道和出口等等。看一部電影的空間結構如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空間的立體性做得夠不夠好。有些電影中只使用蒙太奇來簡單地交代敘事,並沒有通過長鏡頭將空間連成一個整體,這是低水平的空間構造。一般來說,長鏡頭對電影空間結構的立體性和無限性作用很大。可以說,是長鏡頭成就了電影空間。《雲水謠》的開篇鏡頭、《殺死比爾》、《公民凱恩》以及希區柯克的大部分影片對於空間結構的理解都非常好。如果你是要研究空間,這些片子看幾百遍都不多。
最後,電影空間結構是具有隱喻的。電影由運動產生,又因為隱喻才具有意義。《公民凱恩》的長鏡頭運用被認為是至今為止長鏡頭運用的最高水平,因為它的長鏡頭的隱喻作用幾乎無處不在,而且非常具有創新性。你可以去找出來看一下。一般來說,人物在鏡頭中的位置是隱喻的重點。高和低、遠和近、大和小等等,甚至平等位置的鏡頭都可以看作是一種隱喻。再比如說,鏡頭本身的拍攝位置也可以作為一種隱喻。仰拍和俯拍就是很好的隱喻鏡頭。還有就是空間大小本身就可以作為隱喻。狹小的空間和空曠的空間對於觀眾產生的心理暗示是完全不同的。
基本上就是以上幾點。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⑷ 影視藝術的空間營造
蘇聯的瓦斯菲爾德說:「電影藝術作品中的時間——無論是天文學的時間或形象的、蒙 太奇的時間——總是在空間里,在一定的紀實性的或假定的環境里實現的,影片的結構便是一個空間——時間的范疇。」一
部影視作品的空間營造應從整體上把握環境的氣氛和氛圍, 選擇典型的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形象元素來構建一個具有整體感的空間構架,如影片《金色池塘》的外景環境造型,一所坐落在湖濱的別墅,風和日麗,綠林清幽,景色迷人,湖面上流 盪著金色的陽光,給人一種和諧的美,富有地域特徵。這一環境的選擇,揭示了現代人生活中老年人應該怎樣面對新生活的問題,是向生活舉手投降,還是與生活進行抗爭,振作起精神,面對死亡與之挑戰。美國影片《鳥人》的環境造型也具有典型意義。「鳥人」用不願與人交談的方式來作為一種對社會的抗爭而被關在精神病院治療,其環境把「鳥人」安排在一 間帶鐵窗的病房,窗外是廣闊的藍天,自由飛翔的白鴿,而他身處的現實困頓和他心靈嚮往的自由天地從環境造型中鮮明地對比出來,環境的造型具有象徵性的意味。環境空間的營造要給人以物化情感的可能,空間環境能與人的情緒、心境吻合,人物的 情緒就會自然而貼切地找到情感的外在物,內在的情緒便能在環境中延伸開來。影片《出租汽車司機》一開始拍攝了查爾斯一雙清澈明亮、閃著青春和純真但又並不歡快的眼睛,坐在 車廂里的主人公查爾斯與川流不息、五顏六色的汽車,與路旁不斷閃逝的五光十色的紐約夜間街景構成了一組組色調反差極大、光彩奪目的畫面,通過這些美麗動人的畫面空間營造, 把觀眾帶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一個既單純、質朴、孤獨又勇敢、執著、堅定的世界,把當代人的迷茫和追求的「組合性格」極好地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