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們稱喬治梅里埃的影片為什麼
他發明了很多轉場特技,包括淡入淡出、疊化等,還首先把二次曝光、多次曝光、合成畫面等引入電影,特技只是一方面,核心特點是創造了「銀幕戲劇」的美學觀念,簡單來說就是影片拍攝內容以戲劇形式為主,就是攝像機擺在戲劇舞台前面,所有拍攝內容都在舞台上完成,因而世界上第一個攝影棚也是他建立的,類似現在的棚拍,還有就是他開創了「再現歷史」的先河,拍了排演的新聞片,他是表現主義和形式主義、造型主義電影的老祖宗,也就是蒙太奇的老祖宗,也就是現在諸多劇情片、情節劇、商業片的老祖宗。。。。只不過梅里埃太大的局限性在於他沒有意識到攝像機是可以動的,因而就沒有景別的說法了,遑論移動鏡頭,當然《橡皮頭人》除外。
⑵ 喬治梅里愛共拍攝了幾部電影或短片 現存的有幾部
一共拍攝了400多部電影 1899年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德雷福斯案件》,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從1899年到1906年,他相繼拍攝了神話片《灰姑娘》、《藍鬍子》、《魔燈》、《一千零一夜的宮殿》、《卡拉波斯仙女》等。從1902年到1912年拍攝的1899年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德雷福斯案件》,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他最擅長於拍攝神話影片。從1899年到19 06年,他相繼拍攝了神話片《灰姑娘》、《藍鬍子》、《魔燈》、《一千零一夜的宮殿》、《卡拉波斯仙女》等。他還擅長於拍攝J-凡爾納式的科學幻想作品。從1902年到1912年,他還成功地拍攝了《月球旅行記》、《無法實現的旅行》、《海底兩萬里》等作品。1902年,他根據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月球旅行記》拍攝了同名電影,這是一部早期比較成熟的科幻片,長達16分鍾,一時間巴黎是萬人空巷,他們都蜂擁到電影院看這部影片。這部影片也預示了整個20世紀電影發展的光輝耀眼的歷史。為梅里埃帶來了巨大的聲望和榮譽。
⑶ 梅里愛的戲劇電影為什麼最終沒落
美國電視劇《從地球到月球》,最後一集(12集)片名就用的就是《月球旅行》的法文名字。這一集穿插講述了梅里埃拍攝《月球旅行》的過程中有一個插曲:梅里愛本想把這部電影拿到美國放映,以得到更大的商業利益;但是,托馬斯·愛迪生在倫敦看過這部電影後,他的助手們秘密地對電影進行了拷貝。在美國全國上映後所賺得的大量錢財全部歸愛迪生所有。梅里愛分文未得,幾年後宣告破產。固然盜版讓梅里埃損失許多,但梅里埃破產的原因還不在於此。
梅里埃沒有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開始工業化生產,比如求助於銀行投資。梅里埃的電影始終是其一人投資即做製片也做導演還做演員。這種手工生產方式很快就不適應了電影工業的發展。
梅里埃的電影沒有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而有所進步,他一直沉迷於電影機械的表現,電影最重要的元素——不同景別的剪輯沒有被梅里埃應用。他後期的電影沒法吸引到大量票房。
⑷ 梅里埃的相關事件
2012年4月11日,第九屆法國電影展在北京揭幕,本屆電影節將有9部唱片和10部短片與觀眾見面。經過彩色修復的喬治·梅里埃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記》和雷米·貝占松導演的《幸福時刻》作為開幕影片進行了展映。
《雨果》:寫給老電影的情書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巴黎的天氣很冷。過年期間,街道兩旁的很多店鋪已經關門,稀稀疏疏的行人偶爾走過,還有星星散散的公共汽車的轟鳴聲逐漸遠去,空曠的街上一度很是冷清。印度沙龍(SalonIndien)門口的招牌蓋著一條白布,上面寫著:盧米埃爾的電影,門票1法郎。
印度沙龍的入門很不起眼,進門是一道狹窄的樓梯通向下方,大廳很小,裝飾也很簡單,廳內放置著100張咖啡座椅。那個令人有些好奇的電影放映裝置放在一個較高的地板上,用一塊固定在木板支柱的黑色鐵皮遮起來,一塊有些簡陋的銀幕懸掛在對面的牆上。
這是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觀眾不多,只賣出了30多張票,其中還有幾位是記者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朋友。喬治·梅里埃也在被邀請之列,他的戲院就在隔壁,一直以魔術和戲劇為生。此前盧米埃爾兄弟邀請他的時候賣了關子,說「這個用魔術讓人目瞪口呆的傢伙,這次輪到你目瞪口呆了」。
大廳里的燈光熄滅了,銀幕上出現了一個女人,一動不動地站在一個廣場前。梅里埃以為那是一場固定不動的照片放映,轉身對旁邊的人不屑地說:「讓我們來這里就是為了看這些玩意兒嗎?要知道,這些東西我十年前都已經會了。」他看到了銀幕上一匹馬拉著一輛馬車向他走來,後面跟著幾部汽車,然後是活動的行人:整條街都動了起來!梅里埃閉上了嘴,目光再也沒有離開過。
銀幕上的影像繼續移動:牆在拆除者的十字鎬中倒下,激起了一片塵土;背景里的樹葉在風中搖擺;接下來是《工人們走出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最後是著名的《灑水記》。放映在一片心醉神迷的掌聲中落下帷幕,觀看者徹底被征服了,狂熱地叫嚷著要再看一遍。而梅里埃已經找到了擠在人群中的盧米埃爾兄弟,打算買下他的器材在他的戲院放映。他的希望落空了,哪怕他把價錢提高到1萬法郎,盧米埃爾兄弟也無動於衷:「這個器材是個大秘密,我不賣,我自己想擁有它,獨家經營。」
梅里埃後來說:「我們走了,一方面很高興,另一方面很沮喪,非常失望,因為我預感到這項發明將帶來龐大的金錢效益。」
此時,梅里埃也放棄過對這項發明的痴迷,幾經輾轉,終於搞到了一台英國放映機,並根據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機的原理仿製出了自己的攝影機。不久,他的劇院就開始拍攝自己的作品。
喬治·梅里埃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動用了光學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術舞台機關設置模型等各種手段,來豐富電影的魔幻和具有想像力的藝術效果。他在1900年以後幾乎就沒有走出自己的攝影棚他創造了最早的攝影棚,把電影的生產第一次放在了可以稱做工廠車間的攝影棚里進行這正是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中展現出來的那個攝影棚。
身為魔術師的梅里埃還創造了一些新的電影拍攝手法,最著名的當屬定格拍攝(stopmotion)馬丁在《雨果》中對此有了很清晰的描述和致敬。我們親眼看到了當時的拍攝情境,只見梅里埃熟練地停下動作並暫停影片的拍攝,換掉表演者,然後搖動手柄繼續拍攝。為了讓過渡更加流暢,他會剪掉一些畫面。當要表現一個小丑一躍而起在半空中搖身一變成一位紳士的時候,不露痕跡的剪輯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丁在《雨果》中重現了梅里埃時代的電影,而《雨果》可以說是他寫給默片時代最偉大的情書。通過一幕幕美輪美奐的鏡頭與黑白鏡頭的互相穿插,甚至不惜通過「穿越」過去,讓梅里埃復活,接受大眾和狂熱粉絲的吶喊。
電影中放映的那一幕幕老電影,把我們帶回到了電影史的早期。希區柯克曾言,電影最偉大的時代是默片時代。誠哉斯言,我們這些後來者只不過重復或者抄襲前輩們的想法,看看梅里埃拍過的那些電影就能知道,他嘗試過各種題材和類型,樂此不疲。
寫到這里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馬丁的《雨果》要拍攝成3D,這是用最先進的電影技術向那些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先行者們致敬,沒有他們的嘗試和發明,3D永遠沒有可能。而馬丁在《雨果》這部看似一部簡單美好的童話電影中,其實煞費苦心地處處用典,化典於無形的功底,也再次讓我們見識到了「電影社會學家」馬丁·斯科塞斯。
⑸ 梅里埃的介紹
喬治·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 ,1861/12/8‐1938/1/21)。喜劇演員、戲劇導演、魔術師、攝影師,後從事電影。代表作《聖女貞德》《月球旅行記》。第一部作品《玩紙牌》。梅里埃的影片永遠是中景,攝象機永遠不動。是世界電影導演人之一。被譽為「戲劇電影之父」。他發明了蒙太奇等。一生至少拍過800部電影。
⑹ 為什麼說盧米埃爾和梅里埃開創了電影紀實與寫意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⑺ 早期的影片拍的是什麼呢
進站的火車,下班吃飯的女工,吃奶的嬰兒等等,而且十分短暫。但是這種新鮮東西卻頃刻間迷倒了無數市民。人們爭先恐後去看「動畫」,這些動畫是沒有聲音的,因為愛迪生的研究沒能成功,所以一直沒有聲影同步。
1896年4月23日,活動電影在美國首次公演。地點是科斯特和比亞爾合開的紐約音樂堂。人們對這些不超過兩分鍾的活動畫面興趣盎然。記者報道中說:「滑稽可笑的拳擊比賽」,「洶涌的怒濤」,「婀娜的金發少女」。
但是因為這時的電影畢竟過於簡單,所以很快就失去了魅力。
電影逐漸冷落下來。
到梅里埃的出現,拍攝技術有了巨大的革新。
梅里埃是一名魔術師。1896年,他也趕時髦購置了放映機,自己擺設把玩。一天,他在自我欣賞地觀看自己的一部近作時,突然間看到了一個心驚的畫面:馬車拉著靈柩。這是怎麼回事?
梅里埃從椅子上蹦了起來。他驚恐萬分,忽然想起拍攝時確有一輛馬車拉著靈樞經過,但是那時是機器不轉之後剛剛恢復。也就是說,這部突然插入的畫面是機器停止之後重拍造成的。
這個新的發現使梅里埃試驗了一系列的拍法,他停機,然後再拍景物,再停機,又拍一些動作。就這樣,畫面切換組合,異常奇妙。
就要夭折的電影在梅里埃手裡起死回生了。他成功地創辦了製片廠和「明星電影公司」,開創了電影工業化的道路。1899年,他拍攝了新聞片《德萊孚斯事件》。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的法國社會事件用現實主義手法製作的,開創了電影業中「再現歷史」之先河。
梅里埃最先發現電影可以講故事。他的影片採用新奇的特技,華麗奪目的服飾,吸引了很多觀眾。他影片中所採用的很多技術是現在為止仍在使用的基本技巧:溶暗、淡入、淡出、慢鏡頭、快鏡頭,等等。他的傑出作品是《月球旅行》、《艱難的歷程》。
但是有盛就有衰,梅里埃風行15年,他創辦的處於世界電影中心地位的公司開始破敗,因為他嚴重脫離了生活並且拍攝角度極其死板。
百代公司兼並了明星公司,1938年,潦倒的梅里埃度過數年擺攤賣玩具的生涯,在醫院孤獨地死去了。巴黎是繁華的,他什麼也帶不走。巴黎依舊繁華,即使再有個梅里埃,巴黎也是如此。
1915年,波特等人的才能繁榮了大洋兩岸的電影事業。
1903年的《火車大劫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引人入勝的故事影片,它開創了一種影響非常巨大的大眾娛樂的新方式。豪華影院隨之崛起,好萊塢逐漸成為電影業的「西方不敗」。
電影從樸素直白的拍攝事件到成為藝術性的東西,主要是格里菲斯。他導演的電影剪輯藝術十分高超,1915年,他攝制了《一個國家的誕生》。這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介紹了美國南方的重建。他把三K黨塑造成英雄,把奴隸醜化成強盜,雖然電影很具感染力,但卻使許多正直的人憤怒。
無聲電影就這樣逐漸發展起來。「默片時代」就是這個時期。此時人們習慣的是一邊看電影一邊聽現場樂隊伴奏。
1927年,沃納兄弟製成第一部有聲藝術片《爵士樂歌唱家》。主演約爾森本來只是唱幾首歌,但是卻偶然地即興加入一段講話,結果開啟了一個電影大發展時期,他說:「你們還什麼都沒有聽見過。」
人們從電影中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句話,它結束了一段歷史。
⑻ 作為電影敘事史上的影片是梅里埃拍攝的什麼電影
你好!
13.電影史上第一間攝影棚是梅里埃於
(1897)
年建造的。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⑼ 梅里埃為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梅里埃是一名魔術師。1896年,他也趕時髦購置了放映機,自己擺設把玩。一天,他在自我欣賞地觀看自己的一部近作時,突然間看到了一個心驚的畫面:馬車拉著靈柩。這是怎麼回事?
梅里埃從椅子上蹦了起來。他驚恐萬分,忽然想起拍攝時確有一輛馬車拉著靈樞經過,但是那時是機器不轉之後剛剛恢復。也就是說,這部突然插入的畫面是機器停止之後重拍造成的。
這個新的發現使梅里埃試驗了一系列的拍法,他停機,然後再拍景物,再停機,又拍一些動作。就這樣,畫面切換組合,異常奇妙。
就要夭折的電影在梅里埃手裡起死回生了。他成功地創辦了製片廠和「明星電影公司」,開創了電影工業化的道路。1899年,他拍攝了新聞片《德萊孚斯事件》。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的法國社會事件用現實主義手法製作的,開創了電影業中「再現歷史」之先河。
梅里埃最先發現電影可以講故事。他的影片採用新奇的特技,華麗奪目的服飾,吸引了很多觀眾。他影片中所採用的很多技術是現在為止仍在使用的基本技巧:溶暗、淡入、淡出、慢鏡頭、快鏡頭,等等。他的傑出作品是《月球旅行》、《艱難的歷程》。
但是有盛就有衰,梅里埃風行15年,他創辦的處於世界電影中心地位的公司開始破敗,因為他嚴重脫離了生活並且拍攝角度極其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