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12月27日的中國內地影史票房排行榜(人民幣) (每周更新)1994-2009中國內地票房最高的49部電影 名電影內地票房觀影人次發行年份拷貝數120124.606億1453.2萬2009上映中600+9502變形金剛2:卷土重來4.28億1271萬2009 700+9003建國大業4.1504億1300.99萬2009 750+9504泰坦尼克號3.595億約1800萬19982805非誠勿擾3.248881億948.97萬2008700+數字6赤壁(上)3.212031億957.67萬2008690+數字7滿城盡帶黃金甲2.91億771萬2006660+數字8變形金剛2.8232億931萬20075409赤壁(下)2.599174億770.27萬2009 700+數字10英雄2.5億約1100萬200231011集結號2.4978億750萬2007660+30012畫皮2.324093億776.49萬2008611+數字13風聲2.244745億618.94萬2009600+數字14三槍拍案驚奇2.2132億665.8萬2009上映中600+數字15長江七號2.03億709萬2008660+41216投名狀2.011億690萬2007650+37717功夫之王1.86億563萬2008683+54518功夫熊貓1.855億614萬2008530+數字19十月圍城1.848億532.04億2009上映中600+數字20無極1.795億 2005470+數字21南京!南京!1.683075億572.29萬2009700+數字22功夫1.6億 2004493+數字23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1.57億489萬2009 460+數字24十面埋伏1.536億 2004近40025冰河世紀31.53億340萬2009 0+330/3D26蜘蛛俠31.4971億491萬2007520+數字27哈利波特與鳳凰社1.4515億489萬2007400+數字28007:量子危機1.43億431萬2008620+數字29色.戒1.38億448萬2007600+數字30特種部隊1.305億419萬2009 450+數字31夜宴1.3億 2006574+數字32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1.256億414萬200752033博物館奇妙夜21.2132億408萬2009 400+數字34天下無賊1.2億 2004420+數字35生死抉擇1.165億 200019036梅蘭芳1.16484億351.28萬2008600+數字37游龍戲鳳1.133149億345.89萬2009500+數字38大灌籃1.1278億384萬2008650+數字39終結者20181.1232億366萬2009 450+數字40瘋狂的賽車1.088397億363.95萬2009500+數字41木乃伊3:龍帝之墓1.082713億352.84萬2008600+60042鋼鐵俠1.059億318萬200848043達芬奇密碼1.0581億 2006400+數字44珍珠港1.05億 200145全民超人漢考克1.05億387萬2008600+數字46大內密探零零狗1.026502億358.51萬2009350+數字47金剛1.023億 2006310+數字48真實的謊言1.02億 199549霍元甲1.016億 2006350+數字
② 電影梅蘭芳劇情介紹
梅蘭芳一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誼的老藝人「十三燕」。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十三燕的拒絕。
梅蘭芳漸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國演出的邀請。在京劇舞台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第一次見到梅蘭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憂郁,而她開闊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蘭芳。她們同台演出,有了一種把自己和對方揉在一起共同分享的願望。這時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對孟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
(《梅蘭芳》將以10年為一個段落,截取梅蘭芳不同年齡段的故事。在影片中除了梅蘭芳之外,以齊如山為原型的邱如白將成為戲份最重的角色之一。可以說整部《梅蘭芳》及背上就是圍繞著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展開的。)
③ 關於梅蘭芳的電影有哪些
黎明的《梅蘭芳》、梅蘭芳京劇電影《游園驚夢》、2014《梅蘭芳華》紀梅演出
④ 電視劇梅蘭芳...
劉子蔚
劉子蔚,男,京劇武生。
中國戲曲學院京劇表演專業畢業,主修武生行當。在校期間曾從師高盛麟、金桐、李盛斌、王鳴仲等老師。現在中國京劇院青年團擔任武生演員。
1985年隨三省五市京劇藝術家演出團赴港演出,以《火燒裴元慶》、《洗浮山》、《殺四門》三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轟動香江劇壇,謝幕達七次之多。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一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武生第一名)。1987年赴日本留學。其間主演過多部港台電視劇,《梅蘭芳》、《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新月格格》、《黃土地外的天空》、《中華大丈夫》、《花蝴蝶》(TVB版《包青天》其中一個單元)、《布衣天子》等,電影《水玲瓏》、《新冷血十三鷹》、《笑俠楚留香》。
1993年應法國譽榮軍團之邀赴巴黎演出。1997年應日本亞洲音樂協會邀請,參加中國京劇院演出團赴日本主演《大鬧天宮》。1997年應美國UCLA(洛杉磯大學)之邀赴美參加國際藝術家交流大會,並演出《大鬧天宮》。1998年應邀赴UCLA,任客座教授,教授中國京劇。2005年演出電影《春閨夢》。
⑤ 電影《梅蘭芳》出品人
出品公司
1.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2009) (Japan) (theatrical)2.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 (2008) (China) (theatrical)3. 英皇電影 [中國香港] (2008) (Hong Kong) (all media)4.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美國] (2008) (USA) (theatrical)5. Scorpio East (2008) (Singapore) (all media)
⑥ 介紹一下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乳名裙姊。漢族,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祖母無錫人,四歲喪父,十二歲喪母,伯父典於雲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馬旦。擅長旦角,扮相端麗,唱腔圓潤,台風雍容大方,被稱為旦行一代宗師。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他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經過長期的舞台實踐,對京劇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方面都有所創造發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
梅蘭芳(1張)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國外人士的重視,曾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摩那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梅先生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抗戰期間蓄須明志,拒絕演出,靠寫字賣畫為生。解放後歷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以65歲高齡,排演了最後一出新戲《穆桂英掛帥》。1961年8月8日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⑦ 梅蘭芳的 電影評論
影《梅蘭芳》是時下影市當仁不讓的領頭羊。除了票房洶涌外,與其他賀歲片相比,《梅蘭芳》在品位及口碑上更勝一籌。很多人認為,陳凱歌最應該感謝的,是編劇嚴歌苓。而嚴歌苓也認為陳凱歌是一個明白的導演。反復打磨過的《梅蘭芳》在她看來——
其實陳凱歌並不是第一個找嚴歌苓寫梅蘭芳的導演。十年前,丁蔭楠就曾看中她作為小說家的細膩和敏感。嚴歌苓交出的第一版劇本幾乎被陳凱歌全部推翻,因為她寫得「太含蓄」。最終的劇本先後經過七次易稿,而公映的電影在劇本的基礎上還有進一步的修改。因此嚴歌苓既是編劇,又是觀眾。在她看來,《梅蘭芳》既有驚喜,也有遺憾。
「寫一個人的傳記是一件很容易出力不討好的事,很難找到一條既有戲劇性,又足夠磅礴的線。」盡管創作過不少作品,但《梅蘭芳》還是讓嚴歌苓感受到不小的壓力。嚴歌苓說,寫劇本的時候,梅蘭芳的資料堆在桌上,而梅蘭芳的形象就堆在她腦子里。面對梅蘭芳傳奇的一生,嚴歌苓感觸最深的卻是他的平常心,以至於她把感觸也落實到了電影中。
采訪嚴歌苓並不順利。費了一番周折才把電話打到台北,通話效果卻不好。嚴歌苓很體貼地說,給我一個號碼,我給你打過去。一句話就拉近了距離。采訪過程中,嚴歌苓一直保持著溫和又不失自我的態度。聊到最近有人就《梅蘭芳》中「紙枷鎖」等情節的「抄襲」質疑,她雖有不滿,但語氣仍然溫和,「我不打算理睬這個人,沒什麼必要回應他。除非他把我告到法庭上,人贓俱獲擺出來,否則我不會理他。」「我父親1985年就發表了《紙銬》,我是不是可以反告他抄襲?」這時的嚴歌苓很像她筆下的諸多人物,輕描淡寫卻擲地有聲;也像電影《梅蘭芳》給人的感覺,淡淡的,卻不失一分深沉和厚重。
說劇情
規模不夠是遺憾
記者:您看完《梅蘭芳》成片後第一印象如何?和您最後交出的劇本差別大嗎?
嚴歌苓:和劇本相比,陳凱歌導演改了不少,有些地方的處理我覺得比原劇本更好,比如用一些蒙太奇的手法使故事更簡練。像電影最開始少年梅蘭芳讀信以及大伯帶著紙枷鎖挨打,劇本里是按情節順著敘述,而陳導用幾個鏡頭、幾個閃回就把故事交代清楚了。
記者:這些改動里有沒有讓您覺得比較遺憾的地方?
嚴歌苓:原來的劇本很長,基本是上下集的長度。可能我們太怕觀眾看不明白了,所以線索和層次鋪墊得比較周密。其實我覺得如果能夠那樣拍的話或許會更好,就是把梅蘭芳這一生徹底地展開。因為一個像他這樣的演員,他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很難壓縮在較短的時間內講述清楚。一般國外很多優秀的傳記片都是有相當規模的,比如《甘地傳》、《阿拉伯的勞倫斯》,對我來說,《梅蘭芳》沒能做到這樣的規模確實挺遺憾的。當然現在的電影發行以及觀眾的觀賞習慣,可能也不太接受這么長的電影。
記者:福芝芳在出場後和梅黨的對立讓有些觀眾感覺有點突兀?
嚴歌苓:其實這個福芝芳和梅蘭芳的相遇,是梅家安排的,梅的奶奶很喜歡她,兩個人就結婚了。等於最初是有些親人的感覺,不是戀人,就是沒有後來和孟小冬的那種戀愛的、來電的感覺。其次是她和梅黨的一些瓜葛。梅黨感覺到這個人可能是來控制梅蘭芳的,而福芝芳也想要把梅黨佔有梅蘭芳的那部分給奪回來。
《梅蘭芳》里,我們看到了陳凱歌的誠意,看到了屬於因為等待《黃土地》、《霸王別姬》的那個北方氣韻的陳凱歌。也許是因為記憶里那個「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已經成了觀眾心中的維納斯,這部同樣與京劇密不可分的影片難免被人與《霸王別姬》相比。但是竊以為,這樣的比較無論對於《梅》劇組的主創人員,還是對於主要演員們來說,都是不公平的。程蝶衣畢竟只是虛構的藝術形象,而梅蘭芳則是家喻戶曉的真實人物,對於這樣一位在國人心中象徵藝術與美的人物,拍攝傳記性影片,本身就意味著將整個團隊置於懸崖邊緣。作為觀眾,我記住了眾多演技精湛的配角,為他們出神入化的表演而激動;同時,也為傳統意義上主角們的某些缺陷而倍感遺憾。
華彩:「十三燕」與王學圻
影片的第一部分,講述少年梅蘭芳和當時「伶界大王」十三燕的故事,也是全片最具水準的部分,從小梅蘭芳一露面,到十三燕敗給梅蘭芳鬱郁而終。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高潮不斷,精彩台詞層出不窮,出場人物的設置和性格魅力都堪稱一流,尤其是結尾處十三燕和梅蘭芳的王者之爭,將兩個人物內心世界的矛盾沖突表現得極為細膩動人。這段戲也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調,「十三爺爺」臨終前對梅蘭芳的囑托是對梅蘭芳性格成因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證明。
尤其奪目的當推王學圻的表演,盡管他所飾演的十三燕戲份只在前半段,台詞也常常兩三字成一句,但演員的光芒無人能及。王學圻,這位老戲骨的表現幾近入臻化境,言談舉止之間將十三燕身上流露出的沒落貴族氣質演繹的氣勢逼人,絕對堪稱近些年來華語影壇罕見的表演。
鋒芒:「邱如白」與孫紅雷
可以說,孫紅雷是這部戲事實上的男主角。有網友戲評:就算給這部片子改名叫《邱如白傳》,也不為過。確實,按具體戲份來講,孫紅雷所扮演的邱如白是戲份最多的一個,從進步青年到成為陪伴梅蘭芳大半生的經紀人,再到最後與之因為誤會決裂,時間跨度近三十年,的確是風頭最勁的事實男主角。從演技上來看,如果說王學圻的表演堪稱登峰造極,孫紅雷對邱如白的刻畫也應該稱得上是光芒萬丈,他的表演充滿爆發力,在一些細膩情緒上的拿捏更是令人驚嘆,任何一個導演面對這樣的表演恐怕都不忍心下剪刀。
驚艷:「青年梅蘭芳」與余少群
青年余少群一出場,華美俊秀的扮相就惹得台下觀眾屢屢感慨:真是造物主的傑作!他的花旦扮相堪稱驚艷,有一種令人屏氣凝神的美艷,這種美帶來的震撼,堪比當年張國榮版的程蝶衣。在表演上,這位新人也是可圈可點,想必這些成果都離不開導演的悉心調教。
缺憾:主角的疏離
配角的光芒奪目,主角卻顯得有些黯淡。關於男主角,從最初宣布由黎明出演梅蘭芳,到黎明的京劇扮相曝光,直至如今影片已經上映,黎明一直都備受爭議。作為演員的黎明,顯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從影片最終的效果來看,黎明的確為這部戲作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努力,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都顯得有模有樣。然而獨缺了一絲神采,而這一絲神采恰恰就是致命的缺憾。美則美矣,卻沒有靈魂。這一絲神採的缺乏導致他的表演缺乏感染力,力道不足,佳句雖多,但就是出不了佳章。有時你能感覺到他的戲就快來了,離動人心魄的境界只差一步,正在興奮,他卻拐彎了。這一步,也是神性的一步。多少演員演了一輩子戲,勤勤懇懇,卻終究停在神性的殿堂之外。
而章子怡版的孟小冬,則多少有點本色演出的味道。因為戲份上的限制,章似乎並沒能盡情的發揮,雖然也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人物塑造,但算不上有突破之處。作為一位女扮男裝的傳奇女子,孟小冬本人是熱烈的、率直的,同時,也有其嫻靜優美的一面。而我們看到的銀幕上的孟小冬,卻似乎率直剛強有餘、優美嫻靜不足。你只能說:章子怡還是章子怡。她咬緊牙關時的表情讓我瞬間想起玉嬌龍、想起2046里的舞女,這些表情是如此相似,不同的只是場景和戲服。她的表演有很大的同質化。也許,並沒有像她自己想像的那麼美好——她終究沒有與孟小冬的氣質融為一體。
總之,影片擁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開篇,這個開篇是2008年底最濃墨重彩、帶著濃郁老北京氣質的經典開篇。可惜影片在轉入梅蘭芳中年後就開始中規中矩,越來越有些喪失了開篇先聲奪人的氣勢,尤其在梅孟相識之後,演員很賣力,唱念、身段、手勢也時有亮眼之處,但總是流於籠統,缺少讓人激動的戲劇張力。我們有時候可以從演員身上看到導演的意圖,但又轉瞬即逝,無法在演員身上得到更加持久深入的展現。不可否認,此片在細節、背景還原、故事構成上,都在國產片的行進路途上留下了堅實的腳印,堪稱佳作
⑧ 《梅蘭芳》和《霸王別姬》
不是的
《霸王別姬》只是陳凱歌當時電影的一個傑作 而當時陳的電影也是一直在摸索社會的各種現象 你也知道最近陳拍過的片子不少,但都是寫粗糙的作品 無極啥的都是商業電影 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 而且這些電影的票房也不怎麼樣
所以陳選擇了回歸 當然要從他最能讓觀眾記住的《霸王別姬》開始了
只能說這2個片子是同樣的題材不一樣的人物和內容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
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可以看出程碟衣只是梅蘭芳的一個小部分的縮影
⑨ 梅蘭芳電影有那些
梅蘭芳的電影太多了你可以查一下關於梅蘭芳的一些詳細資料他和劉德華周潤發成龍等等都拍過一系列的電影
⑩ 對梅蘭芳電影的評價
哈哈,樓主是北方人么?看過《葉問》么,兩部電影同時上映,北方人都比較喜歡《葉問》,南方人都比較喜歡《梅蘭芳》。俺個人認為這純屬個人口味問題哈。
《梅蘭芳》拍得還是不錯的。
俺覺得主要是思考了幾個問題:1,京劇藝術到底是怎樣的藝術?是下九流的藝術,還是高貴的藝術。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京劇藝人。2,作為伶人大王的梅蘭芳為什麼身上毫無勢力庸俗之氣,而始終如一的謙虛謹慎?3,藝術家到底應該在何時堅持自己的理想,何時放棄自己的夢想?(抗戰時期梅蘭芳的拒絕演出)4,搞藝術的人應該追求的境界到底是大師境界還是凡人境界?5,對於愛情和親情,對於知己和配偶,對於相伴和孤獨,對於情感和藝術,梅蘭芳是做出如何的抉擇和犧牲?
演員不錯,黎明和子怡演的恰到好處,點到為止。陳紅還是那麼有魅力,還是那麼年輕漂亮,真好!只是覺得他罵孫紅雷那段戲稍微有些過火。孫紅雷演的不錯,就是角色稍微不太適合他,感覺他還是那種硬漢形象比較拿手。
呵呵,愚人之見,貴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