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捉妖記2》什麼時候上映
2018春節賀歲電影《捉妖記2》超前預售提前22天預售票房破3000萬,影片將於2018年大年初一全國公映。
1月25日,《捉妖記2》「胡巴鬧新春,開運迎福來」活動在北京頤堤港冬季花園歡樂開啟,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出席活動。
據悉,本次活動從1月25日開始,將持續至3月4日,喜歡胡巴的朋友可以在10:00-22:00之間到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頤堤港商場,與這些萌妖親密接觸,體驗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捉妖記2》立志打造華語電影頂級IP,與頤堤港的合作更是為IP的打造與傳播加磅。早在1月18日開啟超前預售時,《捉妖記2》便獲得38家品牌的線上助力,引發行業關注。據片方介紹,《捉妖記2》此次共與康師傅、立白等超過30個品類、50多家品牌進行聯合營銷和授權產品開發,而與麥當勞的合作更是麥當勞首次聯手華語電影IP。
《捉妖記2》合作品牌的范圍之廣、數量之多、涉及之深,都是史無前例的。如今,《捉妖記2》IP開發路上又添新夥伴,繼上海大悅城、廣州長隆樂園後,與頤堤港合作再次舉辦電影主題展,促使該IP以更加親民的方式被大眾接受,據悉,接下來影片還將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商場舉行大規模的主題展覽活動。
今日,《捉妖記2》曝光「開年送福」路演特輯,影片在公映前近50天就開啟了「百城聯動」全國路演及巡遊,首站更是別出新裁的採用「五城聯動」方式,在沈陽、北京、上海、武漢、廈門五大城市同時拉開「百城聯歡」的序幕,伴隨著路演的火熱展開,梁朝偉、井柏然、李宇春、楊祐寧等主創陸續現身全國各地,在地標性建築、人流量密集的商場等地與觀眾進行年味十足的互動。《捉妖記2》親民又接地氣的路演形式,將真正打通各圈層觀影人群,輻射到各領域、各年齡層次的人群。
影片在公映前一個月提前開啟超前預售,單日預售票房超過500萬,截止至1月25日09:00,預售票房已破3000萬,國產第一IP「捉妖記」的強大號召力與觀眾基礎由此可見,新晉「國民萌寵」胡巴有望成為2018年春節檔的「流量擔當。」
『貳』 2月票房100億,電影大盤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從2月15日到25日,春節期間總票房已接近85億元,整個2月票房也幾乎達到了100億,這樣的成績,不可謂不牛。
偷票房,編劇是「親日分子」,影片出品公司互相撕逼……就在大家亢奮地數數的同時,影片之間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這場在2017年年底就已開啟的腥風血雨般的春節檔大戰,隨著時間的推進,戰火卻從未削弱,甚至不斷升級,2018年成為春節檔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
春節假期已經結束,2月也已經見底,如果單純再去糾結春節檔的是非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筆者認為,與其回顧和感嘆,倒不如去預測一下未來,明年的春節檔將會怎樣?幾年之後的春節檔又會怎樣?
2019的春節檔排片:一個字,不變應萬變
春節檔與其說是一場全民狂歡,倒不如說是頭部公司的「分蛋糕」派對,大到中影華夏萬達光線,小到一些原來做批片的公司甚至是猜不透名堂的公司,都加入了春節檔影片的出品方,就連做電視劇的華策也抓住機遇出品了一部賀歲片。
筆者大膽預測,2019年的春節檔基本可以有一個大致的輪廓出現,無非就是這些名字:《捉妖記3》?《唐人街探案3》?《西遊記之XXX前傳》?外加雷打不動的《熊出沒》以及從這兩年開始嘗到甜頭的戰爭動作片的最高標桿:《戰狼3》?
不知不覺,從2014年春節檔票房超過10億開始,春節檔已經顯現了某些規律,這樣的規律在2018年得到了一個更為強烈可靠的印證,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節檔有極大可能延續這樣的規律。
規律1
續集不怕多,只要有人看
《爸爸去哪兒1》在2014年上了,2015年馬上就有了《爸爸去哪兒2》,直到這個IP逐漸在官方被限制,在民間被淘汰。2014有《澳門風雲》,2015就有了《澳門風雲2》,直到後來《澳門風雲3》的口碑實在差到沒人看…
更不用說《西遊記》的,大鬧天宮,白骨精,牛魔王,伏妖,降魔,女兒國,等等等……
筆者去年曾經和做《女兒國》特效的一家公司的老闆吃飯,老闆說得很實在:「不用動什麼腦筋,女兒國拍完了就會有紅孩兒,紅孩兒完了還有哪吒,哪吒完了還有盤絲洞,什麼都不用多想,每年春節拍一部西遊就夠賺了。」
《西遊記》系列被不同的導演,公司拍攝,成了春節檔續集效應的最大受益者,只可惜IP擁有者吳承恩無法轉世,否則他老人家一年賺幾個億的版權費是沒問題的。
《西遊記》為什麼大家這么喜歡?因為一個字「穩」,吳承恩老人家故事情節編排的巧妙,拍起來很順;又是人盡皆知的四大名著,觀眾沒有任何陌生感;很多情節又都是合家歡,老老少少都能看。
不要小看了這一個「穩」字,春節檔要的就是這個「穩」——穩賺不賠。因此,大IP的續集很適合春節檔上映。前作只要算是成功的,同樣的一套班底就可以穩穩地延續,故事在前作基礎上穩穩地繼續展開,大不了換幾個角兒,換一個場景,拍出來就穩穩地賺票房。
最好的例子就是《熊出沒》這個系列,簡直是「穩穩」派續集春節檔的經典大作,不知不覺間已經連續五年進入春節檔;從某種程度上,《熊出沒》已經在春節檔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壟斷,很難想像有另外一部動畫片可以趕走《熊出沒》順利搶占春節檔動畫合家歡的「吸金大位」。
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節檔我們還將看到《熊出沒》,還有《西遊記》,甚至還有《捉妖記3》和《唐人街探案3》,更甚至,筆者預測,還有《戰狼3》。
你覺得有點煩對嗎?沒事,你還是會掏錢看戲的。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規律2
票房越來越穩,觀眾越來越習慣
春節檔的總票房和《熊出沒》一樣,也是異常的「穩」,但是這種「穩」更多的是「穩定地增長」。2014年春節檔票房首次突破10億,達到14.5億,2015年票房18.1億,2016年達到33.8億,2017年達到34.2億,2018年達到57億,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穩」的規律,不僅票房收入越來越高,而且在當年度票房中的佔比也是不斷升高: 2015年全年票房為440億,春節檔佔4.1%;2016年全年票房457億,春節檔佔6.0%;2017年全年票房559億,春節檔佔6.11%,從趨勢來看,今年春節檔佔2018年票房的比例可能會更高,大概率會超過7%。
另外,近三年的春節檔,就影片的「量」來說,數量和質量都呈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4部影片到2018年有6部。
這樣的趨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觀眾越來越習慣在春節假期去影院看片,這種習慣也是過去4-5年逐漸培養起來的。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各個影城的觀眾結構具有明顯特點,家庭式購票、情侶約會,同學聯誼式集體購票比例不斷增多,這樣的現象在二三四線城市觀眾群體中尤為明顯。
最為值得注意的一種春節檔觀影現象是「返鄉青年的催化劑」作用,春運大潮下,一線城市的上班族回到2-5線,據2017年微影數據顯示每個人可以帶動大概3-5個家鄉的潛在用戶觀影,這種觀影習慣會隨著每一次的返鄉大潮慢慢普及,不斷沉澱;另一方面隨著影院建設不斷下沉,銀幕數增多,這樣的」返鄉催化劑「在沉澱後經歷爆發,終於在今年得以井噴,而且這樣的厚積薄發在接下來的幾年應該還將持續。
規律3
從一家獨大到群雄紛爭,春節檔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
有心人應該還記得,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春節檔雖然非常熱鬧,但是競爭還算有限,相對溫和。
每年總是有那麼一到兩部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其他票房未達到預期的影片,也大多識趣知趣,對於已經比平時放大數倍的觀影量和票房體量感到滿足。
但是從2017年開始,春節檔出現了一番激烈的肉搏戰。內行應該還記得,當時《西遊伏妖篇》上映7天拿下11.5億元的票房奪得了春節檔冠軍,《功夫瑜伽》也斬獲了8.7億票房,《大鬧天竺》的票房為5.7億,《乘風破浪》4.1億。雖然《西遊》還是冠軍,但是面對的是同時三部大片的追擊和「搶票房」。
這樣的情況在之前的春節檔從未發生,一方面是因為春節檔體量還不夠大,影片爭奪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公司傾盡全力把宣發成本提高壓在一部春節檔大片上;但是這樣的情況在2017-2018年發生了根本扭轉,類似《美人魚》這樣一家通吃的現象可能永遠都不可能再重現了。
2018無愧史上「最激烈春節檔」,早在春節檔開始前幾天,業內就瘋傳「春節檔票補限令」,即全國影院票價不低於19.9元,單部影片補貼不得超過50萬張,這背後的邏輯很清楚:誰都不願意對手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高票房,誰都對自己的內容有信心,覺得自己的影片能夠大賺一票。
除夕當天,春節檔電影預售已超6億,其中,《捉妖記2》預售為2.68億,《唐人街探案2》預售2億,《西遊記女兒國》「超前點映」加預售達2.6億。
各部影片的宣發投入空前巨大,平均下來每部影片的宣發成本都是在1億上下;手段也是多種多樣,從春晚、衛視晚會、高鐵、飛機,到深度異業營銷,甚至農村的牆面……
這樣的預售和宣發投入導致後來票房的行情一天一個情況,幾天一個逆襲,直到最後口碑逐漸沉澱,拋開各種微博上的爆料和指責,宣發和預售上動靜最小的《紅海行動》竟然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筆者不再去贅述和復盤2018春節檔的具體情況,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春節檔的蛋糕分享者越來越多,6部影片齊上陣,歷年最多,100多家出品方坐陣後方,類似中影,華夏,橫店,金逸,文投等公司都投資了至少兩部影片,這樣的群狼相爭和群虎環伺證明了一點:春節檔已經進入徹底的戰國時代,如果未來的春節檔出現更多的影片,更多的出品方,以及更多的狗血劇情,從預售,宣發,到收尾,請不要驚奇,這就是中國電影市場所有真實現象的集中體現。
春節檔的迷思:究竟有沒有瓶頸?難道春節檔會一直這樣火爆下去?
2019年的春節檔很有可能出現更多的續集電影,包括已經續了N年的《熊出沒》,刷新票房新紀錄的重任也有可能由「《戰狼》+春節檔「這樣的雙重」王冠效應「來完成。當然,也有可能會有新的大片進入明年或者後年的春節檔爭奪,開心麻花可以出個春節檔的喜劇大片,《前任4》也可以挑著春節檔來個大挑戰…….
可是,問題來了,春節檔的增長究竟有沒有瓶頸?難道春節檔就一直這么火爆下去,100億?200億?
筆者認為,有三個維度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清醒地認識春節檔的本質,同時預測可能的威脅到春節檔持續增長的瓶頸。
01
宏觀經濟與社會環境的變化
在中國,電影業或許是唯一一處還在被行政高度干預的大眾消費市場,雖然它的很多經營環節已經完全向民營機構敞開,但它每日的交易狀況仍在政府的掌握之中,至少是大方向上(至於誰偷了誰的票房之類的,其實監管部門並沒有特別在意,從宏觀上來說,都是些小數字)。
不言而喻,看電影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消費,那麼中國城鎮居民收入的水平決定了娛樂消費的規模。文化產業就是因此而能成長,電影也不例外,春節檔更不例外。
中國目前正處於所謂的「第三次消費升級」時期,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旅遊等服務業消費。電影作為大眾娛樂,裹挾在整個經濟大趨勢中,必然會遵循一些常見的市場規律。比如市場高速增長期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往往對消費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電影並不是一個新生消費,它作為娛樂項目已經長久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是近些年因為影院的新建,針對盜版的管理,以及內容審查的放寬,讓觀眾的消費場景發生了變化,消費支出得以增加。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能夠制約電影票房增長或者春節檔票房增長的,到頭來還是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和物價水平;試想一下,如果電影票每張平均100元的話,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一定會急劇下降,大家又都會回到每晚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免費節目或者用wifi刷朋友圈的不變軌道中。
這也是為什麼春節檔前出現了票補限令和出品方與宣發方的各種反復,因為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全年度票房,包括春節檔的票房,並不是觀影消費規模真實的體現,有相當一部分是商家攜起手來自己導入的「水分「。
02
春節檔的「非電影化「
曾有人說過,中國電影的最大問題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中國電影低下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矛盾近兩年看似被緩和了不少,但是沒有人能夠保證隨著好萊塢大片的更新換代,《捉妖記》和《熊出沒》們是否還有能力滿足大家的審美需求。
三四線城市的人越來越愛看電影,春節檔全家出動,但是這似乎與電影的生產水平並不相關。對於一線城市以外的人群來講他們看電影更像是一場節日,春節檔去電影院更像是去尋一下開心,而不是真正的所謂「觀影興趣「:電影院放什麼就看什麼,只不過要動腦子選擇一個看起來更有趣。
看電影本身變成了一種純銷費和純消遣,電影本身的意義就變得不再重要。隨之而來的就是危機,只要人們能夠找到更多更新的消遣方式,春節檔看電影的意義就不會顯得這么重要。
春節可以去國外旅遊,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選擇去國外旅遊,那潛在的看春晚的人群以及去影院看春節檔的人群就降低了,當然要等到三四線城市居民春節紛紛去旅遊,可能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同樣的,如果有越來越多國人春節有了其他娛樂方式,比如看某個火熱劇集,比如打某些游戲,那麼自然春節檔看電影的人群都會降低。
當然,春節檔的火熱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紅利,就算有再多的人群被其他娛樂方式牽引,還是會有足夠的觀眾去買電影票:所以春節檔一大瓶頸就是檔人口紅利不再足以支撐春節檔的基本票房需求,那個時候就會有問題了。
至少現在看來,這樣的問題並不嚴重。
03
人民欣賞口味的變化
最後的最後,也是一個隱藏的主要因素,是中國整體觀眾的欣賞口味和觀影層次變化。
試想一下,如果今年春節檔還是上映了一部叫《澳門風雲4》的電影,票房會有多少?無論宣發砸多少,檔期排多少,估計會和《祖宗19代》相差無幾。
所謂的三四線小鎮青年,說句實話,在很多行業內部人士看來,和「文盲「或者」傻瓜「的同義詞相差不遠,說白了就是什麼片子都要看。但是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
至少從2018年來看,小鎮青年的口味也會提高,也正在提高,雖然很難期望他們出現全面的批判性觀影思維,但也不是任何質量的電影進入春節檔就能忽悠到他們。
雖然中國電影的製作水準還是參差不齊,但是至少爛片放多了觀眾也會厭倦,也會看懂,怎麼著也得生產出一些「不那麼爛的爛片「來吸引消費者。
春節檔的瓶頸會來嗎?
哪一天小鎮青年路過縣里的影院,看著幾張海報,搖搖頭:「真的沒什麼好看的,還是老樣子,走,回家吃雞去。「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中國電影的產業和市場方能真正出現質的變化,那麼春節檔瓶頸的到來或許將是一件好事!
『叄』 捉妖記在電影院買票要多少錢 跟網上的一樣嗎
不是一樣的價錢。網上出售的電影票一般都會比影院的便宜很多~~ 電影院3D定價 一般在70左右。不同影院有些差別。
『肆』 這8部電影全是爛片,但卻個個票房破十億,你知道是哪幾個嗎
這8部電影全是爛片,但卻個個票房破十億,真不愧是「天坑八部」?
電影市場的不斷更新換代,催生了不少優秀的電影作品;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被譽為電影垃圾的「爛片」。其中有一些純屬坑錢的,還有一些就是一部封神兩部坑的;不管是哪一種,這都是讓影迷們頭疼的事。
『伍』 捉妖記2什麼時候播放,幾月幾日幾時
2018年大年初一,2月16號。捉妖記2開始播放。
『陸』 投資一部好的電影宣發大概需要准備多少錢
投資電影跟宣發方不是同一個概念,投資是咱們普通老百姓像投資股票之類的來投資,宣發方就是我們這些跟影視公司直接合作拿到電影的版權份額來給廣大投資愛好者提供渠道,讓投資者可以去影視公司實地考察,當面洽談簽合同的服務。不收取手續費,因為我們也是佔有電影的版權 等電影上映後才會賺錢,跟投資者的利益其實是捆綁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宣發公司這么賣力的篩選好項目給廣大投資者的原因。
影視投資現在很多騙局,我是做影視顧問這邊的經理。遇到很多客戶都被騙過 比如什麼買電影的一些產品可以分票房什麼台歷之類的 都是騙人的 繞了很大的圈子才到我們這邊(ZJ零壹零五BY)一些眾籌或者APP 平台都是騙人的。咱們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要謹慎投資,什麼一兩千可以投更是假到不能再假了好嗎?一般經過我們專業團隊篩選出來的電影項目基本上都是6W以上投 一些不是很優質的電影不會推給客戶,因為浪費人力物力,畢竟我們公司接下去還是要拍電影。積攢公司的口碑 正規的都是跟出品公司合作拿到版權 正規的投資都是出品方本身就佔有大部分的版權,只是讓出一小部分版權來給大眾投資,其實也是買的老百姓的號召力。以投資帶動宣傳 達到雙贏的局面
『柒』 捉妖記2的票房是多少
累計票房:223707.7萬。
劇情介紹
與胡巴分別後,天蔭(井柏然飾)帶著小嵐(白百何飾)踏上尋父之路,在義薄雲天的天師堂堂主雲大哥(楊祐寧飾)的幫助下,二人得知天蔭父親宋戴天的護妖軌跡。
而重回永寧村的胡巴再度被妖王追殺,顛沛流離逃亡時結識大賭徒屠四谷(梁朝偉飾)和一隻妖怪,三人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但又因屠四谷欠下的巨額賭債橫生諸多波折。
與此同時,江湖盛傳小妖王胡巴的重金懸賞令,妖界大軍、天師精英、綠林草莽聞風而動,多方勢力為搶奪胡巴在清水鎮掀起腥風血雨。
千鈞一發之際,念子心切的天蔭和小嵐通過天師堂找到胡巴並一起逃離險境。豈料,一場更大的驚天陰謀尾隨而至,伺機而動。
(7)虎林電影院捉妖記2多少錢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屠四谷
江湖騙子,專靠在賭桌上出千騙錢。屠四谷手下大妖笨笨意外撿到胡巴,但他卻想把它趕走。當得知朱金真在尋找胡巴時,萌發了把胡巴賣掉賺錢的想法,與胡巴相處的過程中,屠四谷漸漸被萌萌的胡巴感化。最終他與宋天蔭、霍小嵐相遇,並和他們一起對抗妖界大軍。
2、霍小嵐
一個不識字的菜鳥捉妖天師。為了愛情,甘願陪宋天蔭尋父尋子,在尋找過程中,無意間結識賭徒屠四谷,當胡巴被妖王追殺時,她與宋天蔭、屠四谷等人合力對抗妖界大軍,救回胡巴。
3、宋天蔭
出生於捉妖世家,是一名一錢天師。為人心地善良,個性單純。將胡巴趕走後,夜夜思念不已,與霍小嵐一起攤上了尋找胡巴的道路。最後在霍小嵐的幫助下,找到胡巴,並成功打敗妖界大軍。
4、朱金真
清水鎮上的錢庄莊主,一身金銀首飾,手拿權杖,十分有錢,說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喜歡賭徒屠四谷,為了逼迫屠四谷與其結婚,使盡各種手段。暗中也在尋找胡巴的下落,卻被手下攪局。
5、雲青
七錢天師,武功高強,外型俊朗,瀟灑不羈,負責維護清水鎮的治安,是鎮上的「保安隊長」。在與宋天蔭偶遇時,贈予天蔭父親為他留下的尋妖筆記。之後想要將胡巴送往妖界,卻被宋天蔭等人救回。
『捌』 捉妖記2預售破2千萬,摸X門後你還會想去看白百合嗎
想,我今年過年的時候絕對會去看捉妖記二。捉妖記一和捉妖記二相隔了有一年多的時間,一般來講,如果兩部續集相隔這么長時間的話,我有可能會沒有興趣,但是我看完捉妖記一的時候,就一直對捉妖記念念不忘,這一年來我都沒有忘記捉妖記,並且很是期待,這跟白百合沒有關系,跟這部電影有關系。
我真的超喜歡這部電影,而且在主要記憶中,我特別喜歡井柏然和白百合,他們倆的演技都非常的在線,就沖著他們的演技來說,我也不會去因為一些別的因素而否定他們中的一個人,尤其是白百合,出軌是出軌,演技是演技,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娛樂圈裡的骯臟事多的數不勝數,只不過有些事我們不知道罷了,如果我們知道的話,會覺得自己的三觀被刷新了很多遍,所以白百合這個事真的不算什麼,她只是一個被爆出來的料罷了,然而這個料現在已經平淡下去了,我們應該把目標轉移到他的作品上。
所以我很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捉妖記,不要因為白百合一個人就放棄了一部好的電影,同時在捉妖記上映的時候,也不要再把白百合的事拿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