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電影虧損1.5億,嘉禾此後一蹶不振,主演成龍該不該背這個鍋
對於年輕的影迷朋友來說,嘉禾無非是一家影院名稱,但在眾多熱愛港片的觀眾心裡,它代表著中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那個時代。
《精武門》、《警察故事》、《鬼馬雙星》等一系列經典影片,開映前的四塊金磚陪伴了幾代人走過他們的青春歲月。
嘉禾在最輝煌的年代,也是港片最盛行的階段,捧紅了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知名影星,還創造了電影界多項「第一」的成績。
就連導演唐季禮都感嘆嘉禾是許多電影人的出身地,也有不少知名影星曾在嘉禾打過零工。
可到了21世紀,一代電影帝國日漸沒落,在拍完賀歲片《超人》後就沒有再開戲。
據眾多媒體分析猜測,讓嘉禾影業元氣受到最大傷害的一部影片,還得屬成龍主演的那部《特務迷城》。
武打巨星成龍,盡管叫座但也面臨過虧損
在成龍和老東家羅維影視鬧掰之後,他的何去何從成了那段時間眾人關注的焦點。在邵氏和嘉禾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時,成龍選擇了報價420萬的嘉禾。
允許他組建子公司,給予他獨立製片的權利,相對更加自由的制度讓成龍一心投入了嘉禾的懷抱。
關於主演成龍該不該為此背鍋,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評論留言。
『貳』 明月幾時有票房為什麼差
1、沒抓住觀眾。現在電影主流觀眾是90後,00後。他們看電影,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沖擊力很大的鏡頭,而明月幾時有這些都沒有,正如其名,電影以一種詩意的情懷去講述主角們之間的故事。這讓觀眾看起來很難受。
2、國產電影就是這樣,大製作有時候票房反而不叫賣,明明演員實力很強,只是現在的市場越來越年輕化了。過於沉重的題材,根本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也沒有多少年輕人去思考和感悟《明月幾時有》里的情懷,觀眾更喜歡的是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