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剪輯對電影的重要性,請舉例說明
剪輯是使換面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將劇本抽象的內容融入畫面中。剪輯可以說是一種再創造的的過程。
電影剪輯是指將一部影片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取捨、組接,編成一個思想明確、結構嚴禁、連貫、流暢、富於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是對電影拍攝的一次再創作。它是電影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是綜合藝術,最後觀眾看到銀幕上的影片聲畫是許多藝術家和技術專家集體創作而成。剪輯人員必須和導演、攝影等創作人員共同對影片的創作意圖、整體構思、主題內容、人物情節乃至場景、氣氛等都有較深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剪刀下的影片熠熠生輝。蘇聯的蒙太奇理論在默片時代可以說是發展得最完整的電影理論。
想寫論文找愛森斯坦、巴贊等大師的書看去。詳細的說的話太多了,在這沒人能給你講清蒙太奇是怎麼回事。書中有很多例子什麼的講解的詳細。
⑵ 怎樣評價一部電影剪輯的水平
這個東西很專業了哦。不如你去天涯一類的地方發帖子問問吧。
我印象中剪輯比較好的片子
這個殺手不太冷片頭那部分
羅拉快跑
蒙太奇的經典案例 戰艦波獎金號。
沒看過但是聽過的39級台階
希區柯克的片子。。
⑶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剪輯
第一遍,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天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第二,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第三,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有沒有表現出的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第四,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它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第五遍,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第六遍,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第七遍,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第八遍,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好與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第九遍,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象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第十,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嘴皮子說出來的,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第十二,畫面上人物關系的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A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第十三遍,畫外空間是怎麼用的,是作為畫面內的空間的延伸,還是另外一個非敘事的空間;
第十四,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好念嗎?
第十五,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第十七,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第十八,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反拍不算內)。
第十九,人聲,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第二十遍,特寫是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用的嗎?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嗎?
這是周傳基老師的《怎樣成為專業觀影者》,他還有一些寫好的電影評論你可以做參考
⑷ 如何判斷一部電影的剪輯是否優秀
判斷一部電影的剪輯是否優秀,要看他的後期成果是否讓觀眾滿意,如果這部電影的剪輯後期能讓關注很滿意的接受,也就是說,這部電影的剪輯,優秀成功的。
⑸ 你對電影剪輯的認識是怎樣的
剪輯是電影中很重要的環節,一般有責任心的導演,例如好萊塢的導演之一,詹姆斯·卡梅隆,一般都會由始至終地參與電影工作的剪輯環節,因為他也知道剪輯才是控制電影成品的最重要一步。在1981年,由於他執導了第一部作品《食人魚2》拍攝完成後,與製片方發生矛盾導致他喪失了該部電影的最終剪輯權,除了他剛出道的人微言輕,他還沒有學會使用剪輯器。不過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這次不愉快恰好成為他專注於學習剪輯的動力,在幾個星期之後學會了使用義大利剪輯機,並且花費了幾個星期時間剪輯玩了整部片子。所以對於有志向的導演來說,剪輯跟攝影美學、劇本創作一樣是同等重要的。而執著於對作品的負責和個人藝術表達的導演,都會對剪輯極其重視。在一般電影創作概念中,剪輯是第三階段的再創作。
⑹ 如何評價電影《無極》的攝影和剪輯
《無極》最搶眼也最難受的東西,之前有媒體稱陳凱歌要把《無極》做成中國版的《指環王》,現在看來,特效在量上跟《指環王》確實有一拼,但質上可就沒法兒比了;美術方面,《無極》只勉強照顧到了重點對象,細枝末節的道具和群眾演員的行頭就顯得粗劣不堪了,這跟《指環王》里細微到一隻箭一具頭盔的浩大工程沒法兒比。
回頭看來,陳凱歌選定了一個魔幻的題材,便決定了他要把特效進行到底,但這不是我們的技術與金錢所能完美實現的,可這么大的項目,一旦上馬,便無法回頭,只好硬著頭皮強努了,但強扭的瓜不甜,勉強的結果總是顧此失彼欲蓋彌彰,吃力不討好。
⑺ 剪輯能對一部電影產生什麼影響
剪輯可以讓一部電影的畫面和情節銜接更加緊湊,更加美好生動,富有感覺。如果電影不剪輯掉一沉冗的部分,那麼看起來會顯得特別枯燥乏味。好的電影剪輯會讓視頻更有畫面感,捕捉和凸顯有趣的那部分。
⑻ 怎樣判斷一部電影的剪輯是否優秀
我覺得主要還是看看官的感受,如果觀眾都覺得優秀的話,那麼熱部電影的剪輯應該是非常優秀的了,畢竟外行都覺得不錯,專業人士判斷一部電影的剪輯是否優秀可以看他的上下轉場銜接如何,和音樂的配合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