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墨菲定律好看嗎求大神幫助
萬能的墨菲定律.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 查看原帖>>
② 和墨菲定律 有關的 美國電影。
名字叫做《噢,糟糕!》,求採納!
③ 《真愛墨菲定律》第一集就開車,這部新劇還有什麼亮點
你說亮點啊,第一集就敢有床戲的劇,你猜他後邊會有什麼亮點?不要把現在的女孩子想得那麼純潔,她們已經不是等一個月看個拉小手就能滿足的單純少女了。我們首先要從男男腐向和戀愛向的劇為什麼會開始流行開始,其實就像普通的男女戀愛類型的劇一樣。男主和女主存在的理由是什麼,讓萬千的少女帶入啊,想入非非啊。
國家對於同性文化的禁止和堵塞,反而會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反而是如果國家文化對這些東西呈現出一種包容的態度的話,大家如果都見怪不怪了,還有誰會特地關注這種事情呢?
④ 哪裡搜到《墨菲定律》(法國電影)的視頻
pqfttoal,你是想問哪裡搜到《墨菲定律》(法國電影)的視頻
這個你完全可以去搜索1嚇 YYTvO影視 你就懂了滴啦~喲呵呵,
xcdpxt42
一般人我還真不會告訴滴~你懂的~
求採納,採納不會有孩子滴~~
vrfcaa00
⑤ 之前看過一個關於愛情墨菲定律的感覺不舒服,不過在那之前好像確實是害怕的什麼就發生了
仙看過一個關於愛情墨菲定律的感覺,不舒服,不過在那之前好像,這個不要影響你的心情,電影就是一個故事而已
⑥ 聽說過墨菲定律嗎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對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隨口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
一句本無惡意的玩笑話最初並沒有什麼太深的含義,只是說出了壞運氣帶給人的無奈。或許是這世界不走運的人太多,或許是人們總會犯這樣那樣錯誤的緣故,這句話被迅速擴散,最後竟然演繹成: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產生條件
在數理統計中,有一條重要的統計規律:假設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實驗(活動)中發生的概率為p(p>0),則在n次實驗(活動)中至少有一次發生的概率為P=1-(1-p)^n。由此可見,無論概率p多麼小(即小概率事件),當n越來越大時,P越來越接近1。
這一結論被愛德華·墨菲應用於安全管理,他指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觀上存在著一種錯誤的做法,或者存在著發生某種事故的可能性,不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小,當重復去做這件事時,事故總會在某一時刻發生。也就是說,只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麼小,這個事故遲早會發生的。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舉例分析
事故案例
2013年12月6日在寧波-舟山港域,能見度僅0.5~0.6海里, 9:25巴拿馬型散貨船「J」輪(引航員在船)滿載貨物駛過下籃山。為適合當時能見度不良的環境與情況,「J」輪主機採用SLOW AHEAD航行,因潮汛較大漲水順流航行,當時航速9節左右,航向323度,引航員用雷達標繪和AIS觀察到溜網重北面出口船舶「H」輪及佛渡水道過來的「X」輪(引航員在船,蝦峙門出口,船長168米,船寬25米,前後吃水9.2米)的動態,並發現「H」輪位置過於靠近進口航道,主動VHF聯系「H」輪並與之確認紅燈會。隨後在高頻里聽到交管中心呼叫「H」輪,要求其向右調整航向走蝦峙門出口航道,同時要求「X」輪跟隨「H」輪出口,「X」輪在高頻上回答並同意。
9∶30「J」輪為了與「H」輪和「X」輪保持更大的安全距離,提前轉向至330度。 9∶32「J」輪與「H」輪左對左交會過程中,看見「X」輪在「J」輪左船頭相對方位40度左右,距離約0.4海里,且其船首向對「J」輪船首,並觀察到「X」輪右轉趨勢不明顯,引航員判斷與該船已經形成了非常危險的局面,立即用高頻與之聯系,同時操右滿舵,主機由SLOW AHEAD直接加車至FULL AHEAD;經多次呼叫「X」輪但始終沒有應答。引航員連續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當斷定碰撞已不可避免時,緊急操左滿舵嘗試以尾反移量和減小碰撞角度來減輕碰撞程度。 9∶34「X」輪船首撞入「J」輪左舷7艙位置,碰撞角度約30度。當時船位在上溜網重東偏北進口航道,即概位29°50.23N,122°12.74E處。
定律分析
寧波-舟山港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域之一,通航水道內船型復雜,船舶數量眾多、尺度和船速不一、操縱性能參差不齊等問題,致使該港域,特別是警戒區周圍引航風險不斷增大。
雖然上述案例事故發生後,「J」輪沖灘成功,並成功拋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事故仍給港口生產以及當事引航員和船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該事故看上去偶然,結合「墨菲定律」看又是必然的。事故中的「J」輪以相對安全的船速航行在蝦峙門分道通航進口航道上,如果每艘船各行其道,各航其路,碰撞就不會發生。事實上該水域航行的船舶長年累月都是如此操作的,然而該水域為警戒區附近,船舶縱橫交錯,交通流密集,眾多隱患長時間存在,一旦一方違反常規(超速、疏於瞭望等),而另一方未有相應預案及防備措施,事故就不可避免會發生。可見,無論概率p多麼小,當n越來越大時,沒有發生事故是偶然的,而發生事故才是真正的必然。
定律啟示
「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如果事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據統計,2013年寧波-舟山港域引航站引領的船舶達36858艘次,平均每天引領101艘次,而非引航的船舶如自引國輪、客渡輪、漁船、運沙船、沿海運輸船等更多。如此眾多的船舶,構成了寧波-舟山港域復雜的引航環境,其中任何一艘船舶出現工作馬虎或者很小的違規,也許一次、十次、百次、千次都沒有發生事故,但一千零一次就可能會發生重大引航安全事故。
如果幫助到你,能幫忙點個採納嗎,謝謝
⑦ 墨菲定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墨菲定律是迷信?還是科學?
可能大家對「墨菲定律」的說法並不陌生,但真正能體會並重視的人很少。墨菲定律指的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很多人認為,這不就是「倒霉定律」嘛,總有人運氣太差。但這並非偶然或者迷信,它是有科學依據的!
1996年,科學家羅伯特·馬修斯發現,人們擅長「虛幻關聯」。也就是說,在堵車的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所在的車道是最慢的。原因是,我們總會過多關注別人如何超過我們,而非自己的前進。
我們之所以更傾向於記住不好的事情,這和我們的本能和生存意識有關。一次消極事件對我們的打擊,比起其他一千次做的好事情,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墨菲定律講的不僅僅是心理效應,還強調概率事件。有一個眾人皆知的「麵包和黃油」的故事,講的就是壞事總會發生——假設麵包從桌子上掉落,總是沾有黃油的那一面會碰到地板。
馬修斯在做過多次科學實驗後就發現,從固體機械學和麵包旋轉速度來看,這一理論確實是無誤的。當一個麵包在標准高度的桌子上掉落時,只能旋轉半圈。
如果讓塗有黃油的那一面不弄臟地板,桌子的高度就必須要達到2米5!可是,這么高的桌子,日常生活中,好像也不太常見。
這么看來,所謂的「壞運氣」,背後蘊含的更多是某種科學道理。而「墨菲定律」,正是這一切現象背後的規律所在。
墨菲定律產生原因
從人為角度來看,墨菲定律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樂觀主義偏差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種現象被解釋為「樂觀主義偏差」。它指的是,人們傾向於認為,自己更可能經歷積極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極事件的現象。
簡單地說,就是同樣的情況,別人更可能遇到「壞事」,而自己則不會,嗯,就是這么的「自信」。
上世紀80年代,瑞典心理學家歐拉·斯文森(Ola Svenson)研究發現,93%的美國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平。毫無邏輯的,半數的受訪者都認為他們自己在所有人中能躋身前20%最安全司機之列。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恰恰相反,正因為司機自視過高,才導致了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
在商業世界中,因盲目樂觀而導致決策失誤的企業案例不在少數。剛剛落幕的7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捧走了最高獎項金獅獎的奈飛公司(Netflix),就曾犯過類似的錯誤。
奈飛公司是一家集製作、發行、播放為一體的數字電影租賃公司,其市佔率超過了所有其他視頻網站的總和,是當之無愧的媒體巨頭。
但是,近兩個月以來,它的股價如過山車一般震盪。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1年的那一次股價下跌。
當年,獲得巨大成功和眾多用戶擁躉的奈飛宣布,新的視頻流業務將從租賃業務中分離出來,若用戶想同時體驗兩種業務,需額外付費。此舉一出,眾人嘩然,激怒了不少奈飛粉絲。當下,公司不僅流失了80萬用戶,股價也下跌超過了25%。
不到一個月後,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被迫向公眾道歉,並撤銷了這個決定。3個月後,哈斯廷斯承認自己犯了「過度自信」的錯誤,沒有考慮到用戶的利益。
從奈飛過於武斷的決策來看,正是這種「樂觀主義偏差」,鈍化了其對潛在問題的感知,從而釀成了糟糕的結果。而墨菲定律的啟示就在於,讓人們牢記這種盲目樂觀主義所帶來的風險。
2、忽視潛在隱患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看不見的大猩猩」。實驗是這樣的,受試者被要求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要記錄視頻中球員的擊球次數。但視頻觀看結束後,受試者卻被問到另一個問題:是否有注意到視頻中,從人群里走過的那隻「大猩猩」。結果令人意外:約有一半的受試者都沒有看到那隻「大猩猩」!
這個現象被稱為「無意視盲」,即在太過於投入某件事的情況下,很容易忽略身邊的事,即使這件事很顯眼。
在商業世界中,有不少因為忽略「大猩猩」而慘敗的案例。最近,微信朋友圈小視頻開始支持微視拍攝,不知大家試了沒有。
一直想在視頻領域發力的騰訊,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這款8秒短視頻APP「微視」。微視背靠騰訊這座流量的大山,不得不說,起點就比別人高了一大截。只可惜,微視後來的表現差強人意,一直懸而未決的「隱患」,最終讓其在短視頻江湖中節節敗退。
一開始,微視占盡騰訊資源優勢,一度在App Store免費排行榜排名第一。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日活一度達到4500萬人。
雖然開局告捷,但一直靠著騰訊「輸血」的微視,在拚命攫取流量的同時,卻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事——找到自身的定位。據傳,當時的項目負責人,根本沒有想清楚這款產品的定位,一旦有人問起,便搪塞過去,不再作深入思考了。
雖然此番,我們又看到了不甘落後的騰訊開始重操「舊業」,但微視能否卷土重來,用戶是否會買賬,我們仍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解決原來的問題——清晰的定位和商業模式,那一切依然會是空中樓閣。
實力欠缺總是更容易增加壞事發生的幾率。尤其在企業初創時期,競爭壁壘若沒有構築好,越容易遭到強大對手的侵襲。這樣的商業案例比比皆是。「你忽視問題,不代表它會自動消失,有一天,它可能會變成坑讓你踩。」
3、責任意識缺失
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人生最大的錯誤,往往就是由僥幸引誘我們犯下的,當我們犯下不可饒恕、無從寬釋的錯誤後,僥幸隱匿得無影無蹤。而我們下一個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它又光臨了」。
偉大的哲人早已洞見了人性弱點。因為責任意識的缺失,有時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疏漏,就可能造成整個系統的崩潰。曾經以品質聞名於世的日本製造,近來卻在一系列的丑聞下開始走下神壇。
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承認,公司旗下四家日本工廠所交付的鋁、銅產品均存在篡改材料數據等作假行為,被波及的問題產品購買方增加至約500家;
2017年11月23日,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承認,旗下子公司存在產品數據篡改的造假行為,目前受影響企業目前達到258家;
2017年11月28日,日本化工巨頭東麗株式會社曝出數據造假丑聞,波及13家企業客戶。
造假行為遠不止此。當企業和個人的責任意識開始淡薄,他將帶來難以想像的破壞性後果。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尤其科技越發展,面臨的麻煩可能就越嚴重。
如何防範?
墨菲定律有時可能是「大概率壞運氣」,有時也可能是「小概率事故」,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去降低意外發生的概率。
1、預估偏差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在《社會動物》一書中提到:「人類的頭腦是一部過度自信的機器。」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就像一台機器,每當面對一些問題,它就會自動切換這種心智模式去應對。雖然,有時它會有助於我們提升表現,但是消極的一面是,它也讓我們忽視了潛在的危險。
對此,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更全面一些。我們可以事先預測出與實際結果的偏差值,設想有可能遇到的最壞情況,並做好風險管控,採取多種保險措施,以避免偶然事件發生後所造成的損失。
以下是墨菲定律的主要內容,供你參考:
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2、提升實力
有的人總是擔心,考試會不會考到自己剛好沒有復習的部分,結果,天不遂人願,墨菲定律「顯靈」了,考試出的題剛好是自己沒看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但是,當你再轉頭看看那些氣定神閑的同學,就知道,他們的底氣來自於他們平日就用功讀書,所以考完試來,也從不慌張擔憂。而實力欠缺的自己,只能拼「運氣」。同樣的考試內容,對於實力不同的學生來說,考不好的概率是不一樣的。越是實力不夠,越愛責怪運氣不好。
因此,提升實力是降低出錯概率的唯一捷徑,從此便不必擔心墨菲定律作怪。
3、高度重視
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庫珀就曾對女兒墨菲說過:「墨菲定律並不是說會有壞事發生,而是說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
從統計學和邏輯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說,墨菲定律成立的前提:一是大於零的概率,哪怕是小概率事件;二是樣本量足夠多,也就是說時間足夠長。那麼,墨菲定律就一定會實現。
有時候,事故發生的原因在於人們對小概率事件的忽視。事實上,「小概率負面事件」更值得關注。
想想那些麻痹大意而發生的安全事故……看手機的低頭族過馬路發生的慘劇等等。你以為的車會強制停下,你以為的不會撞到,你以為的……
這種事太多了。只是沒有人引起重視。
墨菲定律告誡人們,加強安全意識,時刻不能放鬆警惕。對於每一次活動中的潛在安全隱患,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的提出者,是美國航空工程師愛德華•墨菲上尉。他曾參與研發過「阿波羅」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安全系統。1949年,墨菲試圖通過實驗,測試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但是,在多次測試和修改設計後,他依然沒能得到答案。
後來,他檢查了裝置,結果發現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了錯誤的位置上。這讓墨菲哭笑不得,於是他便說出了最著名的一句話,「會出錯的事情總會出錯。」
⑧ 墨菲定律的全部定義是什麼
讓墨菲定律成立的前提有兩個:一個是大於零的概率;另一個是時間夠長(換句話說是樣本夠大)。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墨菲定律」(英文:Murphy's theorem)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墨菲定律」是客觀存在的,有些人把它當作回天無力的借口,有些人則把它當成提醒自己隨時保持警惕的警鍾。面對軟體中隱藏的功能缺陷,如果我們能想得更周到、更全面一些,採取多種預防措施,就可能將缺陷率降到最低。
墨菲定律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科學理解,積極對待,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墨菲定律帶來的負面影響,始終保持快樂成功的心態。成功的機遇或許就蘊含在一個個風險當中,學會如何應對風險,並不斷從中學習成功的經驗,這樣我們就更加容易把握成功。
(8)墨菲定律電影如何擴展閱讀
墨菲定律的科學解釋
每種定律都可以由一種或幾種簡單的數學或物理學定律來解釋,墨菲定律背後的科學解釋就是宇宙的熵增現象。
通常認為,我們的宇宙目前處於膨脹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事物傾向於轉化成雜亂無序且平均分散在空間的微觀粒子及熱輻射,這種無序性增強加大就稱為熵增。
而通常人類活動的目的是建立集中的、有秩序的事物,比如將鐵礦石熔煉成鋼鐵構件,將沙子製作成晶元,這與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是相反的,所以無論是說大自然的懲罰也好,說違反客觀規律的代價也好,墨菲定律這種破壞有序事物的定律就是大宇宙環境自然規律的體現。
⑨ 《墨菲定律》是指不好的事嗎因為我看過一部美國的電影,有個女孩叫做墨菲,她的哥哥經常拿《墨菲定律》
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事啊,墨菲定律你不知道嗎?就是說總是擔心一件事情會發生,結果它就真的發生了。因為你總想著他會造成一種心理暗示,就會改變事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