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發現了電影最大的缺點漏洞
說實話,我倒覺得自言自語然後被人聽到以至泄密的橋段更少出現。如果有,那也不是電影的「缺陷」,反而恰恰是電影的某種表現手法(雖然這種手法很拙劣)。你想想,電影主人公在自言自語的時候是「不小心」被人聽到,還是導演(編劇)安排他被人偷聽到呢?如果這樣泄密不符邏輯,那大可不必用這種表現手法嘛。所以這不是問題。
但是你說的電影要如何表現某人的內心活動的確是個問題。這也是電影和文學的區別之一。文學作品可以很直白地描寫人的心理活動。早期電影還沒有擺脫文學陰影的時候,做法其實也是很直接的。導演往往大量運用畫外音來表現人們的心理活動,後來就少用了。因為電影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也就是電影應該用電影語言來講故事。你說的要多用畫外音,其實也不能一概而論,要看電影的視角和「態度」。比如很主觀的電影,或者通俗的講,就是第一人稱的電影,就可以直接表現主人公的內心,比如《天使愛美麗》;但是還有一些電影是「客觀」的,它往往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講述一個故事,就不太應該讓我們知道人物的隱藏的心理活動,比如《刺殺肯尼迪》。在這一類電影里,畫外音更多的是為了講述事件本身,也就是為了理清故事的脈絡。
當然這兩類電影都不是主流(很少有電影那麼「主觀」或那麼「客觀」)。這時電影要表現心理活動甚至是潛意識的活動就更加豐富多彩了。通常導演都不屑於讓角色獨白,而是通過鏡頭語言來表現。這就類似於文學中的隱喻。舉一個例子,比如要表現一個人陶醉在某種環境中,可以用搖移鏡頭來表現;恐怖電影中為體現緊迫感,可以用主角身後的尾隨鏡頭;表現絕望和無能為力可以用很低的鏡頭;恐怖電影中表現主角的無助,可以用居高臨下的俯視鏡頭。這些都是有效而直觀的。導演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人物的心境,而是讓我們去「感覺」,再加上音樂和畫面的處理(比如畫面比例、色調)和鏡頭的運用(比如景深鏡頭、廣角鏡頭等),效果就可以很好了。這也是為什麼電影里導演比編劇重要的原因。
有的時候,表現心理活動可以大膽一些,這主要取決於電影的風格。比如早期的愛森斯坦引入的剪輯手法,它往往把兩件看似無關的事物編輯在一起,起到暗示的效果,比如先拍一個人的臉,再拍一隻雄獅的雕像,來表達某種暗示。這種蒙太奇在現在仍被廣泛應用。比如自由女神像代表自由、洛杉磯讓人聯想到犯罪等等。這是很復雜的。它本質上是要讓觀眾與電影主人公產生共鳴。比如安東尼奧尼的鏡頭往往冗長,他就是要觀眾也體會那種乏味、糜爛的感覺。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某人的心境也很難用具體的語言表現,比如我很高興,我不會在心裡說,「我很高興」。我只是覺得高興而已。
像你說的角色如果有話要說,除了用復雜的鏡頭語言表現以外,當然也可以用畫外音呈現,好比庫布里克在《發條橙》里做的一樣。事實上好電影很少讓角色「說出」他們想的。這種情況更多出現在話劇和電視劇中。前者限制於表現手法,後者因為缺少藝術性和商業化特點,而歷來傾向於「簡單地」表現問題。
❷ 一部電影是好是壞,該如何去評判
大家都知道一部電影的好壞是需要根據多方面去判斷的。比如說你看到這部電影有很多的感觸,那麼這部電影就是好的。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能夠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那麼這部電影也是好的。如果這部電影的劇情好的話,那麼這部電影就是好的。
一、能夠觸動你內心的電影就是一部好電影。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看到一些情節的時候總會感觸頗多,好像這個片段觸動了你心底最深處的那個記憶,這樣的電影能夠觸動你內心的電影,那就是一部好電影。這部電影只要觸動了你,就說明是一部好電影。你不用管別人對它的評價,只要你用心去看了用心感觸到了,對你而言就是一部好的電影。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評判一部電影好壞需要根據各個方面去評判的,這種是要憑理性和主觀去判斷的。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❸ 你認為國產電影的缺點是什麼
國產電影的缺點不在於電影和導演本人,而是中國的廣播電視體制,導致導演們不敢拍,只能去拍一些容易審核過的內容。
❹ 捕鼠記 電影捕鼠記所存在的不足是什麼 找出影片中的缺點
就是覺得場景有些不真實,看完完全沒有入戲的感覺;還有那隻老鼠為什麼就是父親的轉世呀~憑什麼呀!
❺ 電影的優點與缺點
相對於文字 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觀 給人帶來形象的、震撼的、更加深刻的印象 現代電影的聲效和視覺的結合可以實現人類所有的夢想 將幾乎一切東西 搬上大屏幕 是想像中的東西 立體飽滿
但是正是這種形象的手法 使得一些文字表達的內容被概念化 范圍被縮小 減少了想像的空間
❻ 怎樣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評判標準是什麼呢
電影本質上是一種娛樂商品,是一種文化屬性。 電影的觀眾是有血有肉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好壞要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一部好電影的前提是要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這個吸引力會促使人們從頭到尾觀看電影,所以一部有吸引人故事的好電影尤為重要。
你還是得自己看電影。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度娘會為你解答。 您可以查看個人資料和評論,看看它是否是您喜歡的曲調。
❼ 怎樣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
看內容,導演是否引導了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不顧慮主流價值觀憑自己傾向導演電影(比如小時代,價值觀傾向有點大的電影)。
看拍攝水平,例如馮導「芳華」里有個戰爭的長鏡頭,真的這個鏡頭的技術非常高,我是第一次看這么長又這么順暢的長鏡頭,甚至感覺這是世界上最難的一個鏡頭了。
看特效,這個要有一定的電影觀賞積累才能判斷電影特效的好壞,比如「機器之血」快大結局時成龍手臂因基因突變長出來時的特效就有點草率了。
看劇情,是否狗血(例子依舊是小時代,有人甚至說它是一個個ppt做的,個人感覺導演沒上心),是否觀眾能猜到內容。
看演員水平,畢竟演員也是導演和編劇挑的,演員演的好壞也能看出電影的好壞(再一次提出芳華,我不是托,只是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太多震撼了,每一個演員都不屬於一線,但演技都很自然)
最重要的還是演員和導演的用不用心,比如空天獵,花了幾個億,票房卻不高,這是演技問題,但導演李晨是真的想讓大家見到國家的強大,所以即使評分不高也有很多人去看。正面的例子就是「戰狼2」,劇情不是很流暢,也有點草率,但動作很逼真很現實,而且在宣揚大中國與和平主義,所以拿下中國票房第一。
僅個人觀點
❽ 對於一部電影好壞的評價標准
當然是劇情以及導演所想要表達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觸動到你(這點最重要);
再好的電影也不可能打動每個人,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❾ 客觀的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客觀的評價一種東西,肯定是需要從多方面來講的,就像電影的話,應該與演員的演技,拍攝的好壞,影片景色的選擇以及後期的配音和剪輯都有關系。
❿ 如何以專業角度判定一部電影的好壞
電影的好與壞跟好幾個因素有關系,一是劇本,好的劇本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劇本好,才有可能成為好的電影;二是演員,演員演技好的話會給電影提分不少,而且好的演員會自帶流量;三是剪輯,所有播放的電影都是剪輯過的,剪輯的好與壞直接決定電影的質量,拍的好,剪的不好也同樣完蛋,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導演,導演的好壞從根本上決定了電影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