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看待中國的電影商業大片

如何看待中國的電影商業大片

發布時間:2022-09-22 23:40:00

如何評價中國電影目前的商業大片

從《英雄》開始,中國電影票房開始產生奇跡。因為這年英雄票房2.5億。那麼之前的票房如何呢,本人做個統計。英雄是2002年上映的,我們看看之前幾年:

200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
1,生死抉擇 1.165億元
2,沒完沒了 3500萬元
3,孤男寡女 3421萬元
4,一聲嘆息 3000萬元
5,花樣年華 3000萬元

2001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
1,少林足球 6000萬元
2,大腕 4200萬元
3 瘦身男女 3000萬元
4,特務迷城 2900萬元
5,全職殺手 2500萬元

2002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
1,英雄 2.50億元
2,天脈傳奇 3500萬元
3,天下無雙 2300萬元
4,新紮師妹 2250萬元
5,嫁個有錢人 2100萬元
6,河東獅吼 2000萬元
7,絕世好B 1900萬元
8,向左走 向右走 1300萬元
9,卡拉是條狗 950萬元
10,尋槍 900萬元

《英雄》的票房是之前一年票房冠軍的5—10倍的量,而且幾乎是當年其他排名前十名電影票房的總和。我們把這種叫著票房奇跡。在這里,我們不是說多一千萬兩千萬甚至一個億兩個億的票房叫著奇跡,我們定義票房奇跡用兩個邏輯:
1、 至少是2倍量以上提升票房,比如以前是3000萬,突然升到6000萬,或者9000萬
2、 突破一個重要關口,比如一千萬,一億,十億,二十億。這樣重要的關口突破也叫票房奇跡。

從這兩個邏輯出發,我們可以選擇近年來(時間長的不算,比如少林寺,因為那個時候貨幣跟現在不一樣,現在通貨膨脹太厲害,而且那個時候不是商業電影,而是政府管制電影)電影的票房奇跡。

接著英雄的是《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因為這兩個電影都實現在英雄基礎上的2倍量以上的票房。

如果包括外國片,票房奇跡的是《泰坦尼克號》《阿凡達》《變形金剛》。
如果降低標准,國產電影票房奇跡的還可以算幾個:《非誠勿擾》《建國大業》《葉問2》。 我們把這些票房奇跡放在一起《英雄》《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阿凡達》《非誠勿擾》《變形金剛》《泰坦尼克號》。這些夠我們作為研究樣本用了。

我們發現,產生票房奇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制度革新和模式突破。這以《英雄》為代表,英雄完全革命掉舊有的電影發行方式,電影的製作完全學習國外大片模式,分帳比例從35%提高敖東40%,大製作+大明星+大營銷,一下子把國人對電影的激情調動起來。制度的變革帶來票房的井噴,這是最厲害的一次,因為英雄的票房幾乎是當年其他前幾名電影票房的總和。

第二, 口碑傳遞。以《讓子彈飛》《唐山大地震》為代表。張藝謀的大片模式引起別人的跟進,夜宴,無極,黃金甲,甚至建國大業,都不是很具有典型的票房奇跡意義。就在這個時候《大地震》《讓子彈飛》橫空出世,一個用催淚的方式,一個用血染的激情,以口碑為核心,吸引電影觀眾進入影院,引起電影票房的狂潮。更為難得的是《讓子彈飛》,在一個幾乎完全競爭的檔口,和其他幾個電影競爭中取得好的票房,是自由競爭和市場經濟的勝利。

第三, 視覺奇觀。以《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為代表。其視覺效應引起陸川的跪拜,當然也吸引影迷。這個不用多講。

第四, 特殊題材。以《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變形金剛》為代表。大地震題材正好在中國大地震之後,很容易吸引眼球。建國大業首次全明星演繹建國題材,票房不錯,變形金剛甚至以前的魔界,都是特殊題材引發的票房井噴。

以上是四個主要原因,當然你要分析還有很多值得分析下去的。本人找到四個根本原因。同時本人分析一下看似大片,票房失敗的原因。這些電影有:《關雲長》《武俠》《趙氏孤兒》《十月圍城》《白蛇傳輸》《楊門女將》。比較有爭議的可能是十月圍城,3億的票房,怎麼叫失敗?那麼多明星,3億票房還不叫失敗呀,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

第一, 口碑失敗。代表《關雲長》。口碑失敗是票房差的根本原因。無論你怎麼宣傳,比如,《關雲長》,即使你有張麻子姜文,葉問甄子丹,這兩個最有人氣的明星,即使你有最好最酷的海報和預告片,依然票房失敗。白蛇也是票房不給力。

第二, 題材老掉牙,觀眾倒胃口。代表《趙氏孤兒》《楊門女將》《白蛇傳說》。觀眾對連續的古裝大片已經倒胃口了,再也不提不起神了。第一次拍攝,是創新,第二次,就是愚蠢。趙氏孤兒有最好的明星團隊,葛優+黃曉明+范冰冰,有最好的導演。票房還是一塌糊塗。楊門女將更是,白蛇傳說更是老掉牙的故事,哪裡還能激起觀眾的熱情。

第三, 惡戰傷身。代表《十月圍城》《白蛇傳說》。十月圍城和三槍惡戰,本來以為會盈,但是會失去觀眾對電影的熱情;白蛇和畫壁作戰,互相黑對方,結果雙雙慘敗。不管你有多麼大的明星坐鎮,斗則兩傷,合則兩利。

幸福的家庭大都相識,不幸的家庭各有各得不幸。在電影圈,恰恰相反,好的電影各有各的好,票房失敗的例子大都相識,不必總結過多,這三條是票房失敗的根本原因。

正反對比,我們就知道,到底怎麼樣才能有好的票房,避免差的票房,票房取決於什麼

第一, 今天的電影票房奇跡,取決於口碑,而不是炒作。這是中國電影最大的進步。從2010年開始,之前的電影,你可以拍攝幾個大片,炒作一下,幾乎都有票房,比如十面埋伏,夜宴,無極等等,能炒作票房都不會差。但是2010後,中國觀眾成熟了,不管你是多麼大牌的明星如葉問和張麻子組合的《關雲長》,還是你的海報和預告片震撼如《白蛇傳說》,甚至還是你的導演如斯皮爾伯格,還是你的製作如3D的《鐵拳鋼甲》《丁丁歷險記》,如果不能在口碑上贏得觀眾,做夢都別想有票房奇跡。《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讓子彈飛》《失戀33天》等票房奇跡以及《關雲長》《白蛇傳說》《丁丁歷險記》等什麼大明星什麼3D什麼國際大導,如果沒有過硬的口碑,永遠別想在票房有奇跡產生!

第二, 今天的電影,不是以排片和檔期為票房必然條件,而是以電影質量為必然條件。中國的院線比《英雄》那個時候增長了近10被,一個當期如果充分利用的話,可以產生25億票房,可以容納5個《英雄》(加上通貨膨脹因素)這樣的電影同日上映。也即是說,只要是電影好,哪怕5部電影同時上映,也照樣可以有票房奇跡。《讓子彈飛》證明一切。在《趙氏孤兒》《大笑江湖》《非誠勿擾》的夾擊下,讓子彈飛7億票房不是說著玩的。同時,如果電影不好,哪怕把再好的檔期給你,也沒有用,比如《白蛇傳說》《關雲長》《建黨偉業》。一個國企檔,一個五一檔,沒有一個爭光的。當然,檔期和排片作用還存在,但是已經下降了,特別是這次經歷過《失戀33天》的票房奇跡和《楊門女將》《丁丁歷險記》《建黨偉業》的票房歇火之後,院線和製片方都會明白這一點。也正是這一點,張偉平敢對八大院線開刀。

第三, 營銷必須高屋建瓴。雖然電影質量重要,當時營銷思路也重要。很多人誤會,以為營銷就是咋咋呼呼,打廣告,把海報製作的多麼震撼人,把預告片搞得多麼邪乎,把明星和大牌請得多麼多。其實都錯了。真正的營銷就是:找第一,找唯一,找題材,找話題,找制高點。找第一就是第一個做,比如第一個做3D有奇跡,比如第一個拍大地震有奇跡,第一個用100多個明星拍攝大業有奇跡,第二個都會很差,除非有其他內容注入。找唯一就是找最近很多年別人沒有這么干過的事情和用過的演員,比如張藝謀找全新大學生演員,馮小剛找別人從來沒有拍攝過的大地震。找題材就是找能個刺激觀眾神經而且是當年主流電影方向的題材,比如地震,比如愛情,比如失戀,比如變形金剛,比如外星人,而不是老掉牙的舊題材,找題材最是衡量一個製片人的功底和營銷水平。找話題,就是處處處於話題的中央,讓電影成為觀眾的經常看到聽到的對象。找制高點,就是牽著競爭對手的鼻子走,而不是跟正競爭對手屁溝後走,致人而不致於人。從來沒有一個跟著別人屁溝後面能跟出票房奇跡的電影來。

② 如何評價中國電影的現狀

中國並不是沒有好電影,有很多投資少,宣傳少的電影,拍得的確很不錯。但由於其文藝性太強,沒有考慮到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所以一般投資少宣傳少的好電影大多都是走喜劇路線,因為這樣才會被大眾認可。

③ 評價一部電影是否為商業片的標準是什麼

商業片:主要是集合了多種商業元素的電影.比如:當紅明星,大導演,大投資,大宣傳,大規模上映,復雜的特效,熱鬧的故事情節等等.
當然,不是所有的商業片都具有所有的商業元素,但必具備其中一二.一般來說,暑期檔和聖誕檔的電影都是商業片,中國的賀歲片也是典型的例子.商業片有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上映規模.

④ 你認為中國電影怎麼樣為什麼談談你對大陸電影的看法1000字

恩。
中國電影這樣說吧,有自己的特色,畢竟是依賴一些五千年以來的文化,比如功夫,詩詞,江湖等。說起來還是源於悠久的歷史,我覺得就光靠這么多年的歷史,中國電影能拍的內容就能千變萬化,無窮無盡。總體的評價就是還行,為什麼說還行而不是好呢?因為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也是需要和別人比較的。
我就喜歡看美國電影,為什麼美國電影比中國好看呢?(我自己認為)
倒不是說美國文化怎麼怎麼的好,美國文化其實沒有我們國家深厚,也沒有我們那麼有宏大的背景。我說的好是創作的思路,給人的啟發。
美國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都貫穿一個主題,但是每個主題下面,總能讓人看出其他很多可以超越主題的內容。比如《美麗心靈》,是講家庭的支持?還是對學術的追求?還是說生活的無奈?看不透,但是思維的空間太大。這就是美國電影的獨到之處,內容其實很容易明白,但讓你仔細去想,非常耐人琢磨。
再看看中國的電影,大片——《十面埋伏》,多少年前的了。講什麼?無間道?愛情戲?雖然有中國文化,但是僅僅當娛樂片看,看不出導演想講什麼,就算看出來了,也不覺得到底有多意義深刻。
當然,也有很多出色的電影,比如《投名狀》,這是大片吧。另外一些小片也很好,我特別欣賞中國的小片。徐崢他們導演的也很有味道,很有意思,能讓人思考很多。
現在電影太多了,泛濫啊。先找好片,也容易。看自己的理解,對於自己什麼是好片,能給自己啟發多少。有點扯遠了,回來主題吧,說說中國電影。
記得《功夫熊貓》吧,人家好萊塢拍出來的中國功夫味道還有一點不錯。中國文化那麼大,被別人拿去拍應該是高興的事,但是要考慮,我們現在拍的電影是為了什麼?票房?自己的名聲?一定要等到別人把功夫這些東西拍到一定高度了,我們再想著怎麼從那些商業大片中回來,重新投入到本土文化?
外國人已經看到了中國文化,我們更該做好自己的文化產業。找我來說,中國電影,寧缺毋濫,這樣才能有對比,才能看出什麼是好電影。
想說的還有很多,我感覺這位同學是為了交作業吧。。八百字。到此為止。。

⑤ 如何評價中國電影目前的商業大片

商業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最近在江門上映,聽說其票房收入已經過億元,但我看後真是有些失望。從名星陣容和製作手法來看,這部片子被譽為張藝謀的顛峰之作,並不為過,但故事情節直接克隆《雷雨》,也有一些莎翁悲劇的影子,讓人感到,名導的創新能力開始被急功近利的市場效應弱化。

同樣問題出在另一部大片《夜宴》上,同樣是名導執導,票房收入同樣過億,但劇情同樣是克隆了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復仇故事。這兩片之間的武打、舞美風格也很相近,甚至連女一號章子怡和鞏俐的「狠」勁都相似。這種「巧合」不禁讓人感嘆,中國的商業大片好象已經走上了一條相互復制的道路。

2002年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在國際主流空間拉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帷幕。《英雄》開創了一種由跨國製作和跨國電影市場支撐的超級製作形態。隨後,《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等商業大片紛至沓來,中國大片的發展表現出高投入高產出的形態,但也出現了題材武俠化、票房口碑兩極化等問題,特別是題材的脫離生活上,《無極》、《英雄》都收獲了不少「口水」。

內容創新是比形式創新更重要的東西。商業大片的高票房很大程度上來自導演的「品牌效應」,但品牌的創新能力如果持續弱化,它的贏利能力又能持續多久呢?另外,從目前整個中國電影工業體系來看,具備市場效應的中等規模影片的集體缺失,使中國大片的運作模式更像是一座根基不穩的空中樓閣,只靠幾個名導撐著。試想,當偶像倒了時,中國電影難道就不做了?

好萊塢大片都是高投入大製作,但有賺有賠,而且很多大片的內容創作一流,並不相互克隆;經常擔綱大片的女名星薩朗·斯通的臉上也總是以微笑示人,不像中國女星們這般冷若冰霜。相信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和百姓鑒賞辨別能力的提高,中國大片只賺不賠的趨勢也必將被打破。

⑥ 中國的電影為什麼拍的越來越商業化和中國的經濟有什麼關系

分級都沒有,類型片混亂,每年固定幾個大片掃一片票房,投資大肯定就商業化啊,不然哪兒來錢。導演光研究怎麼植入廣告了能不商業嗎,所謂的新生代導演沒幾個靠譜,拿電影當mv拍,不貼錢不錯了。商業才有大市場,經濟迅速發展肯定需要一些快餐性的東西,現在文化消費需求是大,但是層次都不高,你能拿小眾文藝片參加電影下鄉活動嗎,整體市場需要一些快,刺激,大眾的東西。電影的商業和房地產,股市其實本質上沒有不同,但我相信這都只是過程,就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那個成熟的結果了。(純屬個人觀點,一個字一個字在pad上敲下來的,也很片面,就參考一下吧)

⑦ 你對國產電影的看法是怎樣的說說看

國產電影在崛起,越來越有質感了,這不剛上映的《流浪星球》受到的外媒的贊賞不是。

⑧ 談談商業片的特點

商業片是相對藝術片和紀實片而言的。指的是以票房收益為最高目的、迎合大眾口味和欣賞水準的影片。

商業片集合了多種商業元素,比如說當紅明星、知名度高的導演、復雜的特效、大的投資、大規模的宣傳、什麼全國甚至全球同步上映等等等等。

也不是所有的商業片都具有所有的商業元素,但必具備其中一二。一般來說,源自美國、現在很風行的所謂暑期檔和聖誕檔的電影都是商業片,中國的賀歲片,也是有代表性的商業片。

一般來言,商業片是照顧到大眾的口味,投其所好。
比方說《碟中碟》系列、《007》系列、王晶的電影之流。一般來說沒什麼內涵,只要看著過癮帶勁的,以票房為目的,屬於商業電影。可以理解為所謂的爆米花電影。

電影監制的工作內容
1、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等; 2、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
3、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製片人
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⑨ 如何評價鞏俐所說的「中國電影越來越商業化,只看票房,越走越偏的觀點

鞏俐說的?原來她最近在思考這么深層次的問題(但願用的是腦,而不是某個部位)。

來看看中國的一個小省份,台灣,最近一些年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文藝片,小成本,小製作,票房不高,觀感那是杠杠的好。輕度商業化影響它成為好電影的事實了嗎?所以中國電影,要想發展的更好似乎並不一定要靠重度商業化,還是那句話,要想抓住一個男人,先要抓住他的胃。電影市場的好壞,取決於觀眾想吃哪口。

中國電影未來的出路在於有那麼一些人,目光深邃,看的夠遠,通過泡沫塵埃,把帆對准未來的方向。

⑩ 你對國產大片的看法是什麼

國產電影,還有待提高啊,現在大部分電影的台詞都差強人意。對此只用八個字來評價:矯揉造作,不知所雲。《赤壁》里趙薇同學那句「匹女有責」可謂「語驚四座」。她確實應向年少時的語文老師道歉了。

編劇們的語言功底讓觀眾們對我國的文學事業擔憂啊! 最後,電影人需擺正心態:你們是為了藝術,為了還原生活,展現真善美,而不是淪為票房的工具,糊弄觀眾。

總之,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希望少和媒體聯合起來進行狂轟爛炸式的宣傳,畢竟質量決定一切。還是好好創作,少講空話。記住一句話,「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

中國影片回溫開始加速:

中國電影有過輝煌歷史,也走過了很長一段低迷期,大量用流量明星圈錢的電影扎堆上映,甚至出現了粉絲包場、午夜爆滿的奇葩現象。數據曝光之後,我們從源頭上也開始加速遏制這種現象,限酬令、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等等措施,讓中國電影逐步走上正軌。

我們不缺好的題材,不缺好的導演,更不缺優秀的製作團隊和好演員,市場規范好了之後,優質國產電影越來越多地被創作出來。

所幸,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商業與藝術的磨合,現在的電影人終於找到了平衡的方式,既能夠保證口碑又能拿到不錯的票房。這和觀眾的支持與覺醒也是密不可分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中國的電影商業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演員有哪些 瀏覽:17
好看的動作動漫大全電影 瀏覽:482
網盤上的電影文件怎麼整理 瀏覽:157
院線電影最少需要投資多少 瀏覽:172
每年有多少部國產電影 瀏覽:857
2015年10月啥電影好看 瀏覽:385
新神奇四俠電影免費 瀏覽:912
小米盒子里的電影是免費的嗎 瀏覽:512
關於音樂的四字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瀏覽:670
電影怎麼剪輯片段合成 瀏覽:668
電影清場拍剩多少人 瀏覽:223
海蒂和爺爺電影免費完整西瓜視頻 瀏覽:266
校園搞笑電影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753
電影黑豹不好看 瀏覽:438
外國什麼廚房的電影 瀏覽:974
在電影院旁邊百度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瀏覽:68
食神有哪些電影 瀏覽:85
好看的電影推薦幾部2018百度雲 瀏覽:361
姚晨的搞笑電影有哪些 瀏覽:190
白蛇緣起這個電影好看嗎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