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電影講一本書教人怎麼賺錢,錢賺的越多活的越短。裡面還有個叫蝴蝶夫人的。香港片,求片名
《發財秘笈》是一部諷刺喜劇片。它敘述青年黃尚在得到所謂《發達啟示錄》前後所作所為和所得到的後果。
黃尚得新叔協助得以離開長洲到香港工作。到香港後他遇三個難忘的女人,一個是溫柔賢淑的新叔的女兒亞萍,一個是風騷放盪的同屋住客露露,一個是冷艷高傲的高級上司珍妮,亞萍是跛腳的。有一天他在海邊無意中撿到了一本《發達啟示錄》,它是一本厚黑學教本,教人要發達必須不擇手段心狠手辣。
『貳』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叄』 投資電影怎麼賺錢啊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肆』 推薦幾部關於賺錢題材的電影
《中國合夥人》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我們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商業勵志片,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
該片講述了「土鱉」成東青、「海龜」孟曉駿和「憤青」王陽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上映。
『伍』 國產電影最賺錢的是哪一部
這要看哪個時段的了, 春節長假期間,《錦衣衛》、《全城熱戀》、《大兵小將》、《蘇乞兒》、《花田喜事2010》等國產影片占據了票房主流。根據《中國電影報》的數字統計,今年春節七天的票房超過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億元票房將近翻了一番,也讓賀歲檔整體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30億元。
賀歲檔期電影大戰從去年11月就已經打響,到春節期間落幕。近30部國產電影PK好萊塢大片《阿凡達》和《2012》,結果是兩部美國大片捲走了16.5億元票房,國產片加起來的票房比人家還少。而春節票房雖說高達3億元,其中《阿凡達》一個片子就狂吞1億元,眾多國產影片只得搶食那剩下的2個億。
正如《錦衣衛》發行方負責人張文伯所言,雖然票房數字看起來挺好,但是回去算賬,結果是大家都沒賺到錢。
這很正常。電影作為文化市場的主要產品之一,也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美式好萊塢大片向來以大製作、高科技、高投入和高娛樂附加值放眼全球,營銷世界。更何況《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在少年時代就謀劃著投拍這樣一部夢幻式大片,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精妙奇想加上好萊塢獨具的優勢基因,《阿凡達》橫掃中國票房就是很符合邏輯的事情了。
再看國產電影,缺乏的不僅僅是好萊塢的電影導、拍、編、制水平,更缺少好萊塢的營銷和發行機制。如此情境,造成了國產電影單打獨斗,在國際市場缺乏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力。除了「申奧」電影的曇花一現,就是中國幾代導演沾沾自喜於歐洲電影節的獲獎,藝術格局難以突破,導致中國缺乏真正世界級的大導演。在國內市場,或武俠、或賀歲、或古裝,大家往往是扎堆而上,了無新意。尤其賀歲檔,前些年主要是馮小剛在經營,現在是內地導演一哄而上,加上好萊塢電影的強力介入,賀歲票房的蛋糕再大,也經不起眾人的分而食之。
相比前兩年,今年賀歲檔的30億元票房其實已有相當大的擴張。但是平均下來,大多數國產電影的票房只不過數千萬元而已。數字面上的巨額票房煞是誘人,可是對爭搶賀歲檔的國產電影而言,其實是看得見摸不著的票房通脹,結果是國產賀歲電影的貶值。
值得一提的是,賀歲檔和春節票房的井噴式增長,預示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巨大。這意味著,只要是好的電影,中國觀眾就不會吝嗇腰中荷包。最根本的,還是國產電影要自立自強,找準定位,多出精品。至於為票房而票房的「趕檔」電影,除了製造票房數字上的通脹效應,對提升國產電影的市場競爭力並無助益。
『陸』 電影是如何賺錢的
我曾是一名演員,我來回答你,但也不一定準確,因為演義圈的事都是沒有公開標準的.
你可能只知道有什麼電影好看,有什麼電視劇不錯,你需要知道一個名詞"製片人",因為他是出錢的人,他可以什麼都不懂,他就是有錢,他就是想拿錢投入拍攝,然後再賣錢.
那麼他就需要先找一個好劇本題材,也就是要拍什麼內容.
有了方向還需要一位編劇,他要對這個題材進行修改,因為文字作品和視覺作品是不同的,他的工作就是把具有可讀性的內容編輯成具有可看性.包括人物,背景,故事大綱等等.
編劇改好了劇本就要請演員來拍戲啦,那麼請不出名的給的錢就很少,請明星給的錢就必須多,不然人家不鳥你的.有了演員以後,最關鍵的就是要請一位導演,來組織這些演員們理解劇本,解釋劇本,讓演員們在導演的指導下將劇本吃透,將劇本里的人物形象逼真的刻畫出來.
你說的賺錢流程就是這樣:
製片人出錢(投資)--買劇本,請編劇\導演\演員\場務等(僱傭勞動力)--開始幹活,分工合作--後期合成(將一段段的鏡頭剪接在一起,還有配音啊什麼的)--新片發布(首發式啊,新聞發布會呀,報紙啊,電視啊,就是打廣告做宣傳,也叫"造勢")--推向市場(銷售產品啦,如果是電影,一般都找各地大的電影院來合作,賣票利潤分成,電視劇一般早會有各地電視台拎錢箱排隊等著辦理播出權呢)--消費者觀看(觀眾被廣告吸引誘惑想第一時間看到片子,就會花大價錢買票去電影院看啦.一般評價一個電影怎麼樣都是以上座率高啊或多少多少票房來決定的.而電視劇呢你坐在家不花錢就可以看了,因為已經有人替你付過錢了,呵呵,誰呢?廣告商唄,你沒發現看一會電視就會蹦出幾個廣告嗎?)
言歸正轉,最後看看票房一共收上多少錢,這個錢是毛利潤,要去掉稅,去掉請人的費用(明星拿最多),去掉設備和道具的費用,去掉一切為這部電影所花的費用,然後剩下的就是利潤,但還要與各電影院再次按約好的比例分成,最後最後剩下的才是製片人的利潤.
題外話,如果這部電影很幸運的在X權威的評選活動上獲獎了,比如最佳導演啊,最佳男主角啊女主角啊,最佳攝影啊,最佳音樂啊等等..那麼曾出演這部的演員身價就又會提升啦,尤其以前不知名的演員,就很可能因此走紅嘍,趙薇就是嘍..
不過不要把拍電影想的太簡單了,很復雜的,一般如果不差錢的話,都在追求三"名"原則,名編劇,名導演,名演員.有三名,不怕不火,呵呵,寫了這么多,你現在有所了解了嗎?要不要給我加分呢?呵呵
『柒』 華語電影中哪10部電影最賺錢.
《滿城盡帶黃金甲》2.8億
《英雄》2.5億
《無極》2億
《赤壁》上集破3億,全球7億,下集也近2億
《集結號》2.6億
《投名狀》1.7億
《梅蘭芳》、《葉問》、《非城勿擾》、《fe》票房均破億
『捌』 那些電視劇、電影是靠什麼賺錢的
電視劇是靠賣版權來賺錢的,
流程:找人投資或者找電視台投資,然後拍好樣品,然後廣電審核,過關後賣給電視台,電視台是靠電視劇中間穿插的廣告賺錢。
電影是靠票房賺錢的,
拍好電影然後在電影院公映,賣票房。也有一些小眾電影是靠網上的收視率來賺錢!
『玖』 有沒有幾部關於賺錢題材的電影
1.華爾街(1987)
2.華爾街:錢永不眠(2010)
3.華爾街之狼(2013)
4.鍋爐房(2000)
5.套利 (2012)
6.合夥人 (2010)
7.貓鼠游戲 (2002)
8.安隆風暴 (2005)
9.永無止境 (2011)
10.顛倒乾坤 (1983)
1.華爾街(1987)
1987年電影《華爾街》中邁克爾·道格拉斯扮演的主要人物戈登·格科(Gordong Gekko),他是一個貪婪而無良的商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許多80年代在華爾街上進行欺詐性商業交易的公司經紀人和股票經紀人的影子。
這部電影成為了那個時代過剩,財富和力量的原型,並激發了許多新交易者加入成千上萬的金錢競賽。
2.華爾街:錢永不眠(2010)
這部電影是《華爾街》的續集,講述了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飾演的戈登·格科的故事。電影中當他的女兒試圖遠離他時,他接近了她的未婚夫傑克,後者是一位年輕的投資銀行家。
3.華爾街之狼(2013)
華爾街之狼可能是華爾街系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它獲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在電影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扮演約旦·貝爾福特這一角色,他是一名股票經紀人,設法騙取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同時對華爾街臭名昭著的貪婪給出了一些令人震驚但啟發性的見解,值得一看。
『拾』 跪求有什麼教人賺錢內容的電影,類似《巨額交易》這部電影的。高智商的。有經濟頭腦的
其實這部電影是喜劇,其中帶有大量的喜劇色彩,並不是你所說的賺錢電影。如果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去看看《華爾街2》之類的電影,那些才是真正讓你懂得賺錢的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