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然看了發條橙的原著小說,發現原來它有一個看似光明的結尾。事實是這樣的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寫完後投給美國出版社,出版社執意要刪去最後一章來突顯諷刺性,事實上把它搞成一個寓言。庫布里克在拍完電影後表示自己沒看過原來版本而是只參照了美國版,這讓原作者很傷心。 我來說說我在看完原著書之後對發條橙的理解。發條橙的存在正是對社會進行的諷刺與批判,也是讀關於「何為人」這一命題的思考。亞歷克斯無惡不作,可以說做的讓人惡心,但這是他本性的發揮,是本來慾望的體現。經歷過「特殊」治療後,他不在可能對社會做出邪惡的事來,成了一個「君子」。但君子是被迫的產物。而且使他成了上發條的機器而不是一個人。這樣的善比惡更恐怖,它是反人類的善。所以平衡非常重要,不限制每個人為自己做出的選擇,同時讓更多人選擇對社會有意義,這樣才達到平衡。極權社會的誕生往往是通過有少數人剝奪人們的選擇權,逼迫他們從事所謂的對社會有利的事。但「善」從不是絕對的,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所有人為少數人服務,已達到他們所要求的「善」「正義」。 發條橙的另外一層諷刺應該是亞歷克斯在受盡警察折磨後來到小說家家中,以為自己遇到救命恩人,卻淪落為政治工具的事。雖然最後他們讓他痊癒,但並不是出於對亞歷克斯的同情,更不是善良,他們腦中只有激進的言論。誘人的權力。這從政客軟禁亞歷克斯,迫使他跳樓成為最有利的輿論工具可以看出。 最後談一下關於電影和原著的問題。毫無疑問是庫布里克驚人才華和極好的電影讓發條橙成為迷茫青春的代名詞名揚海外。我覺得庫布里克是幸運的他沒有看到英國版,可以說如果他不以「我痊癒了」結尾而是尊崇原著的話,不可能產生如此大的沖擊力和諷刺效果。而書本無疑也是成功的,安東尼的結尾有一個升華:亞歷克斯一次偶遇彼得,發現他已經成家並有工作,他又想到貝多芬與莫扎特在18歲時已碩果累累。他不再迷惘不再瘋狂,他也想到了成家與工作。可以說不久亞歷克斯就會成為穩定分子。(這也許會讓廣大窺惡傾向者感到失望也會讓廣大文青感到失望)亞歷克斯不再是惡棍,也不再是發條橙,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成為一個有擔當的成年人。 正如原作者所說的小說與寓言是不同的小說是軟的而寓言是硬的。庫布里克和安東尼無疑是當代非常優秀的藝術家。
『貳』 如何評價電影《發條橙》
《發條橙》是1972年上映的一部犯罪科幻片,是一部視角奇特,表達主題另類的影片。鬼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用電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高端的問題,該不該因為人的惡而剝奪他的選擇權,讓他成為一個溫順沒有反抗沒有脾氣的人。
影片中的主人公阿歷克斯是一個有著嚴重暴力傾向的少年,年少時便因輪奸、殺人被判監禁14年。他為了早日出獄,在監獄接受了「厭惡療法」,通過持續的觀看色情暴力視頻,讓觀者對這些行為產生生理的反感。終於,阿歷克斯變成了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人,被釋放出獄。
出獄後的阿歷克斯並未獲得更好的人生,監獄生活讓他失去了家庭的認可,過去的仇人、街頭的流浪漢對他拳腳相加,在他求援時遇到的竟是曾經被他殺害的女人的丈夫,於是他被非法監禁,成為別人對抗政府的武器。
終於他再次回到
『叄』 《發條橙》為什麼可以成為庫布里克經典的代表作
電影《發條橙》是著名導演庫布里克在1972年創作的傳世之作。
《發條橙》當年在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暴力和性的表現而被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評定為X級的電影。在電影上映一年後,庫布里克刪剪掉了電影里的30秒鍾的鏡頭,才使《發條橙》的評級改為了R級。英國則直接禁止此片在國內上映,直到2000年才被解禁。
《發條橙》這部電影無論在鏡頭語言的表達,還是主題意蘊的挖掘上都堪稱「教科書級」的作品,也正是如此,才讓這部電影歷經半個世紀,仍被視為影史經典之作。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作者:劍神彈棉花(網路知道認證行家)
『肆』 電影《發條橙》的名字發條橙有什麼暗喻
關於發條橘子的意思,小說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原著再版時的序里說:「發條橘子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老倫敦人用它來形容奇怪的東西。它標志著把機械論道德觀應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機體上去。」所以,片名所暗示的則是上了發條(機械的、人造的)的人(英文「橘子」與「猩猩」一詞相似)。而在小說最後一章的主要內容是阿歷克斯長大後最終放棄了暴力,並結婚生子。
『伍』 發條橙是什麼意思
《發條橙》是1972年斯坦利·庫布里克所執導的犯罪片,由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領銜主演。該片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阿歷克斯,在入獄之後為了提前重獲自由自願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療,卻在「痊癒」後遭到正義的迫害的故事。
關於發條橘子的意思,小說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原著再版時的序里說:「發條橘子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老倫敦人用它來形容奇怪的東西。它標志著把機械論道德觀應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機體上去。」
(5)如何理解電影發條橙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Malcolm McDowell飾演阿歷克斯,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邊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邊姦淫女性。後來因為殺了一名單身女子,入獄並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療,出獄後,他對淫樂之事產生徹底的厭倦。
2、Madge Ryan飾演布絡斯醫生,阿歷克斯的主治醫生,厭惡療法的創始人。在給阿歷克斯注射某種葯物後,布絡斯醫生就讓阿歷克斯目不轉睛地觀看各種令人發指的色情、暴力影片,以使其對色情暴力在生理上產生條件反射式的惡心。
『陸』 如何評價電影《發條橙》
《發條橙》做為曾被多國禁映的作品,這源於電影對何為自由的主流社會機制提出了尖銳的質疑,在怪誕的暴力渲染後該片著點於人自我意識對自由這一理念的深思,不拘的超現實科幻主義使庫布里克呈現的光影滯重而真切,以此對現有體質深刻的譏嘲下是人自我意識迷茫的佐證,誰會願意成為被裝上發條的人?! (夢里詩書)
『柒』 被封殺30年的《發條橙》為何淪為禁片
暴力原因。
《發條橙》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反烏托邦小說,該片最初在美國被定為X級,之後因其強暴及「極度暴力」的情節,被一些犯罪分子模仿,導致該片在英國被禁30年。
被禁之前,本片票房大賣,且獲得了提名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以及最佳剪輯獎。
2011年上映的修復版《發條橙》風采依舊,絲毫沒有過時,人們感嘆,「40年後人們對於暴力的理解才追上了庫布里克這位天才導演。」
劇情:
阿歷克斯是一個充滿暴力傾向的少年,他與其他幾個和他一樣的少年每天打架滋事。
一天,在與小流氓大打出手之後,他和幾個夥伴來到了郊外的一處寓所,這是作家亞歷山大的家,在阿歷克斯的哄騙之下,女主人打開了了房門,他們不但痛打亞歷山大,還當著他的面輪奸了他的妻子,而後,阿歷克斯在夥伴中建立了自己的老大地位。
他們決定晚上到富婆「貓夫人」家作案, 沒想到「貓夫人」在他們來之前就已經報案,阿歷克斯失手殺死了「貓夫人」之後被警察帶走。
阿歷克斯被判處14年刑期,為了早日出獄,他自願成為監獄正在實驗的「厭惡療法」試驗品。
在進行「厭惡療法」期間,醫生給他觀看了大量的色情、暴力影片,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試驗者「目不轉睛」的觀看大量色情、暴力影片,以期達到對色情與暴力的條件反射,讓試驗者遠離色情與暴力。
「厭惡療法」的實驗結束了,阿歷克斯在這種方法的治療下變成了一個打不還口,罵不還手的人,被釋放出獄。
『捌』 《發條橙》這部電影為什麼叫「發條橙」
因為《發條橙》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原著就叫《發條橙》。
《發條橙》是1972年斯坦利·庫布里克所執導的犯罪片,由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領銜主演。
該片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阿歷克斯,在入獄之後為了提前重獲自由自願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療,卻在「痊癒」後遭到正義的迫害的故事。
(8)如何理解電影發條橙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阿歷克斯
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邊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邊姦淫女性。後來因為殺了一名單身女子,入獄並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療,出獄後,他對淫樂之事產生徹底的厭倦。
但當他回到家時,周圍人群沒改變對他的舊看法,在種種歧視的重壓下,他跑到郊外一所別墅想喘口氣,不想卻遇到了自己的仇敵。
2、布絡斯醫生
阿歷克斯的主治醫生,厭惡療法的創始人。在給阿歷克斯注射某種葯物後,布絡斯醫生就讓阿歷克斯目不轉睛地觀看各種令人發指的色情、暴力影片,以使其對色情暴力在生理上產生條件反射式的惡心。
3、「貓夫人」
獨居郊外的女人。阿歷克斯在手下的慫恿下由窗戶進入「貓夫人」的寢室,「貓夫人」同阿歷克斯展開搏鬥,卻被阿歷克斯失手打死。
『玖』 才華橫溢庫布里克,主演《發條橙》,什麼原因可以成為庫布里克經典的代表作
一向不喜歡庫布里克電影的風格和色彩,但這部電影的觀點我倒是同意的,制度是種可以被隨意捏造玩弄的虛無,相當可悲可笑——如果我理解對了的話。
作為有深度的影片還是有很多不理解,何況加上超現實主義色彩…其實絕對的烏托邦、大同社會被人們嚮往但決不會存在,這種理想社會何嘗不是一種病態呢?
『拾』 《發條橙》講了什麼如何評價呢
這是電影史上最奇特的影片之一,也是最著名的禁片之一。自它問世以來,不僅惹來了至今仍爭論不休的討論,而且其中暴力場面還被許多青少年爭相模仿。因為這個原因,在很多國家它一直被禁演,例如在英國,它便遭遇了近30年的禁演——直到這部影片的導演庫布里克導演辭世之後,它才得以與英國觀眾見面。
除了涉及到暴力問題,這部電影也與「洗腦」有關——在西方世界,「洗腦」好像是最為恐怖的話題,甚至比變態殺手還要讓人談虎色變,因為「洗腦」意味著對個性的完全抹殺,對個人自由的徹底干涉。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作品都表現了這一話題的恐怖,最著名的例如《飛躍瘋人院》。而這部《發條橙》更是將這一問題放到一種極端的形勢下進行拷問:即使對象是無恥墮落的小流氓,是不是也應該維護他的自由選擇權利?是不是就像電影中的神父所說,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當美國導演庫布里克看完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發條橙》之後,他極力說服華納電影公司於1969年斥資20萬美元買下了它的版權。隨後他帶著僅200萬美元的預算,開始了電影《發條橙》的拍攝。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庫布里克借鑒了許多記錄片的拍攝手法,包括現場收音,只利用自然光照明以及在拍攝追蹤鏡頭時利用輪椅製造顛簸的效果等。
《發條橙》在拍攝完成後,由於它裡面對暴力和性的表現而被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評定為X級的電影。而且因此它成為了繼《午夜牛郎》後的第二部得到奧斯卡提名的X級電影。在電影上映一年後,庫布里克刪剪掉了電影里的30秒鍾的鏡頭,才使《發條橙》的評級改為了R級。《發條橙》在英國的上映比在美國更不順利,它被歸罪為幾件謀殺暴力事件的元兇。於是,庫布里克請求華納公司停止《發條橙》在英國的發行。隨後英國禁止此片在其國內上映,直到2000年才解禁。
紐約的電影評論界評價《發條橙》為美國1971年的年度最佳電影,而庫布里克則為年度的最佳導演。它還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以及最佳電影剪接的提名。在影片的開始,是一張臉的特寫。它似乎在微笑著,可笑容邪惡而扭曲,它像是在欣賞著自己。隨後鏡頭慢慢拉遠,近景,中景,全景。我們看到超現實風格的室內裝飾中彌漫著性與毒品的氣息。這近乎達利式夢境的場景,就像是弗洛伊德的本我天堂,同影片中另外一些典型場景設置一樣,這里有著濃重的超現實風格,陳設怪異,色彩濃烈,充滿著性暗示的意味……故事發生於未來社會,幾個充滿暴力傾向的青年在亞歷克斯的率領下,在剛喝過據說含有毒品成分的人奶後,他們開始到處去尋歡作樂。他們先是痛打了一個街邊的流浪漢,而後找到一群欲強奸一少女的流氓,為報私怨大打出手。庫布里克用慢鏡頭表現著雙方的惡戰,音樂聲中桌椅飛舞,玻璃破碎,那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暴力美學」了(對比這段「暴力慢鏡頭」,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隨後的那段「性愛快鏡頭」:亞歷克斯將兩個少女獵物領回家進行亂交,庫布利克用快鏡頭表現著整個性愛過程)。
一場惡戰後,亞歷克斯和同夥駕車飛馳,在馬路上肆意地逆行。在郊外的一處寓所,亞歷克斯以發生交通事故為由向這里的戶主作家亞歷山大夫婦借用電話,當門打開時,他們就戴著面具沖入屋內,毆打作家,並當著作家面輪奸他的妻子……
第二天,亞歷克斯痛打對自己不忠的手下,從而確立了自己老大的地位。晚上他們就又一起准備以相同的方法進入富婆「貓夫人」家中,不料「貓夫人」早有防範,不但沒有開門,還在亞歷克斯離開後給警察通了電話。亞歷克斯失手將「貓夫人」打死,而當他慌忙逃出「貓夫人」的公寓時,被意圖報復的手下當場擊昏,最後被趕來的警察逮捕。亞歷克斯以殺人罪被判入獄14年。
大概是由於那個時代像亞歷克斯這樣的惡性青年太多了,監獄資源異常緊張。為緩解這一問題和減少社會上的罪惡,當時的政府對這些青年採取了一項實驗性的治療措施。方法很簡單:在對「實驗品」注射某種葯物後,用個人電影的方式將一些極端殘忍和血腥的犯罪事件放大、加壓,不停地給「實驗品」看。而在葯物的作用下,「實驗品」的原欲與身體指涉著不同的方向,先天的快感與葯物的惡心感使他們的身體無所適從,這種難以忍受的分裂狀態將有效且強力抑制住「實驗品」的一切惡欲……
不知底細的亞歷克斯自告奮勇,自願充當這項政府新實驗的「實驗品」。實驗很成功,亞歷克斯在實驗結束後如政府所願,變成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沒有性慾且絕對不會危害社會的「新人」……
原著小說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解釋他的觀點時曾說:「徹底的善與徹底的惡一樣沒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而從事著魔鬼般罪惡勾當的亞歷克斯就在這徹底的善與徹底的惡中生存,他的外表是有機物,似乎具有愛的色彩和汁液,實際上僅僅是發條玩具。而可怕的上帝或是魔鬼,以及日益完善的,發揮著比他們更大作用的國家機器從未停止它們操縱一切的手,它們在黑暗中不動聲色地為發條玩具們擰緊發條,不動聲色地看著這些玩具們走上自我毀滅之路……
庫布里克在這部有意隱去時代特徵的關於未來社會思考的電影中提出了一個疑問:人在未來的社會體制中,在科技高度發展的過程中,能否依舊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自己的行為?抑或是作為一個「發條橙」任人支配而沒有自己的主張?或者說人在社會體制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庫布里克的這個疑問似乎永無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