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認為國產電影何時才能趕超歐美大片
中國電影大約還有五年的時間可以大范圍達到歐美大片水準吧,現在的《紅海行動》就是一個達到歐美大片的水準的例子。所謂水準:好的原創劇本是第一步,其次就是選角時多考慮一下演員的演技。
⑵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存在哪些差距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差距主要在於版權的范圍和特效技術上。在2017年11月份舉辦的美國電影市場上,一部中國電影在這場世界最大的電影交易會上,引發了各國片商的青睞和搶購,一舉創下超600萬美元的銷售好成績,它就是商戰動作電影《中國推銷員》。
據這部影片的海外發行獨家代理商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人瑪西女士介紹,「一次展銷會能賣到60多個國家真的算是很多了,我們還賣了好多中東國家,甚至包括還處在戰亂期的敘利亞版權都賣出去了,還有土耳其、沙特、利比亞、科威特、伊拉克、埃及和南非這些國家。
雖說這部電影賣了很多國家,但大部分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好萊塢的電影可以賣到北美,西歐,澳洲,以及中國等大半個地球。
(2)國產電影和美國電影差多少年擴展閱讀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拉開了中國電影發展的序幕。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
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任慶泰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之父」。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2018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1082部,年總票房達到607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60079塊。
⑶ 電影歷史發展的不同,從何時開始國內影院成了美國大片的天下
應該在百年以前的時候,美國電影在中國就有著非常大的市場了。美國的電影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遠比其他國家更早,所以紮根更深,影響也更大,哪怕到了當今,美國電影的市場份額中國也占很大部分。
國產和美國大片齊驅並駕。當然總體來說,國產影片離美國大片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每年類似於復仇者聯盟這種電影,都是中國市場額度最大。好在國產片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也出了很多精品,比如唐人街探案等。雖然未來一段時間還是美國大片的市場更大,但是國產的潛力值得期待。
⑷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差距有多大
中國和美國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縱觀發展史,雖然中國不停地努力縮小差距,但是技術上仍然落後美國一大截。美國大片一般都是採取最好的特效,願意花大量的金錢,但是我們中國就不一樣了,錢到位了才可去做,做得還不一定是最好的。
中國導演看到劇本裡面有條龍,他是不會花更多的心思放在這條龍上面的,而是按照非特效的方式去拍,影片拍完了,就交給特效公司,開低價就行。但是美國大片是這樣做的,從一開始就一定要找個特效指導來做,還要畫各種分鏡頭稿、設計鏡頭等等。可惜在國內,沒有人會關系這個。觀眾們觀看所謂的「國產大片」的時候,雖然忍不住吐槽特效垃圾,但是事後很快忘記了這件事情,反而關注影片的後續發展,由此可見國內市場到了沒人重視的地步。
⑸ 中國電影和外國的比到底差了什麼
如果是文藝片就沒那麼大差距,國產文藝片每年入圍「三大」的也不少,其他小電影節就更多了,中國第六代導演基本都在干這件事。文藝片在於解析深度與表現方式,偉大的作品本就不多。中國基於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對人性的思考方面,本土文藝片並不弱,只是近年來國人生存環境較平穩,在對一些國際層面的敏感問題上缺少深刻的親身體會,電影表現得張力自然有所欠缺。關鍵在於你比較的方式,所謂外國,難道是指全世界?一個國家的和全世界的經典作品來比,肯定不公平,就文藝片的成就來說,能和中國相提並論的,只有法國等少數歐洲國家,美國並不在其中。
但如果是商業片,就不用多說了,中國連日本都比不過,和美國的差距至少還有50年。主要是政策環境所限,衍生出來的製作和銷售能力差距就很大了。
⑹ 《速9》上映嚇退三部甜寵愛情片,國產電影何時能與美國大片抗衡
由陳嘉上執導,言承旭、任素汐主演的愛情片《有一點動心》改檔至6月4日上映;由張雪迎主演的校園愛情片《追球》也撤檔至6月4日上映;除此之外,由孫周、張洋執導,王智、克拉拉、張丹峰、張一鳴主演的愛情片《深愛》也改檔至8月13日七夕情人節上映。
我們一般是花錢找國外工作室,但劇本導演和演員這3個只能用國內的,差距沒法彌補。我國有大片經驗的導演屈指可數,有幾個曾經嘗試拍過但結果是被網友噴的體無完膚。
投資方面,以前是二八分賬,投資1億,8千萬給演員,剩下兩千萬剩下的工作人員分。現在改稅降演員薪酬後是四六分賬,投1億,先拿走4千萬,剩下6千萬演員拿走大頭,最後再工作人員分。等於工作人員收入沒加,投資方回本更難,演員收入降低,電影業發展變得更難。所以現在從業人員和投資更願意轉向網路劇。
總的來說國內電影沒必要和好萊塢比大片,各國有自己的特色,我國就比較適合走類型片路線。
⑺ 中國電影特效與美國電影特效差了多少年
保守得說差了20年吧,也許不止。因為美國80年代就有<終結者>那樣的特效電影了,中國現在自己還做不出(當然香港的水平還將就,不過大陸很多特效請的是美國的製作團隊做的)。很多美國電影裡面看著很逼真的模型或效果都是電腦CG做得,比如 -加勒比海盜4裡面80%的場景都是電腦合成,但是你根本看不出破綻,非常逼真。美國現在的電腦特效幾乎可以實現一切逼真效果,無論從設備還是技術,中國和美國差距還不小,路還很長,不過差距在慢慢縮短
⑻ 國產電影落後美國幾年
落後?從未超越!你的問題我只能回答:-NNN年!
⑼ 為何九十年代的國產電影清晰度比不上美國30年前的作品
其實很簡單中的國產電影發展比較慢,而且單單從上海引進的電影來說,都是美國上個世紀的經典,所以說科技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不過因為國產電影的技術水平有限,所以說在清晰度方面是很難超過美國的,而且美國一直電影業就比較發達,所以這也就導致,從根本上來說,當時的國產電影是追趕不上美國的,而且正是因為中國當初處於中國建設時期,因此並沒有太過於集中發展影視業,所以這也就導致,整體上電影質量都是遠遠弱於美國同時期的作品的。
3,美國作為發達國家,影視產業發展迅速。
其實美國的影視產業發展比較快,而且很多經典電影放在現在依舊很流行,所以這也是最根本的區別,包括以後引進的很多電影,其實我們都是很難想像這居然是三十年前的作品,所以也正是因為美國影視業發達,所以遠遠領先於我們。
九十年代的時候,國產的影視行業也算是處於發展初期,因此自然和美國的作品有著很大的距離。
⑽ 在你看來,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到底差距有多大
在這里我想說,美國的電影比中國發展的早太多,當美國電影已經能夠做電腦cg特效的時候我們中國電影大多數還是黑白色的,國產電影要趕上好萊塢水平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近年來國產片也佳作頻出:《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哪吒:魔童降世》。盡管是有點屈指可數但總歸也是有的!不要把好萊塢電影捧上天,更不要把國產電影貶到地底下去。盡管國產電影當中是有很多爛片,但是好萊塢拍的爛片就少嗎?在這里評論的有幾個看過很多的國產爛片呢?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的差距是很大,因為美國電影已經實現了工業化,有一條完整的生產線,而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光是特效就與美國的相差了十幾二十年,好電影是不分國界,但也請理性評論凈化一下網路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