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徐克電影《青蛇》
剛開頭修行20年的法海就收了一隻修行200年的平和溫順的蜘蛛精(可能暗示法海是神明大蟒蛇神(八部天龍之一)轉世),但是蜘蛛精產生的佛珠使他動搖,在紫竹林碰到青白蛇,原本要收妖,但看到倆蛇為孕婦遮雨,放她們一馬並把佛珠給了她們讓她們修煉。
昆劇念白變成了她們的平素言談,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艷人形游戲人間,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樂等諸多凡塵情感皆可生成,歡笑悲泣,隨心而來,無異常人。而小青修煉時日尚淺,雖有凡人皮囊掩護,然而蛇性難改,小青可以說是一個心智在十一二歲的階段,慵懶滑膩依舊,只知道隨心所欲瘋癲玩樂,不懂得傷春悲秋淚灑西風。小青見那書獃子許仙跟白蛇終日廝混糾纏,歡樂逍遙,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決心要跟姐姐鬥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許仙那一顆情魚色心。剛開始還發洪水天災,小青和小白去治水還碰見法海,法海看到她們有如此善心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小青好像對法海有意(小青前面就說過一句話「紫竹林的和尚也不錯」小青對法海是有好感的),但是小白讓小青敬而遠之。
② 電影《青蛇》的評價
詩情江南,情慾浮塵——徐克的《青蛇》 作者:裴-雅 轉自SOHU影音社區 看徐克的《青蛇》,自始至終貫穿的感覺就是:江南好,江南美,詩意的江南,中國人心中的江南情結,纏於景,纏於物,纏於情,縷縷浮散,悠悠不絕。 看那西湖煙雨如絲,畫舫飄漾,白素貞與許仙初相會。才子佳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四目脈脈,情意流轉。一顰一笑,訴盡了多少相思意。天地間,只余輕雨飛揚,眼前心頭,幻化的皆是風月無邊。江南的水意,就這樣柔柔地盪漾著,春意,就在那綿綿春雨的浸潤下,爬上了人的心頭。於是,片中人笑得迷醉,片外人看得陶醉。 再到相別,許仙立於岸邊許久,收傘遞於白素貞,「留於遮雨之用」,轉眼卻見船頭斜放一傘,訕訕間,白素貞卻巧笑著接過傘,留下了一句:「箭橋雙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戶人家」。多少江南的浪漫詩情,多少人間的旖旎風情,在那一聲「箭橋雙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戶人家」的重復中,縷縷地滲透了出來。想,人間多少的至真至性愛情,都由得這樣的一個含蓄邀約中蔓延開始。此後,佳人妝樓倚望,公子憑欄遙想,外人呢,惹得心頭一片惆悵穿行:何日待得佳人如此青眼? 及至許仙和白素貞的家,亭台畫榭,曲廊通幽,更那池中水碧生涼,荷花凝朱含芳,江南的水鄉,居家的詩意,已在這國畫般的意境中裊裊升起,看一眼。都覺得讓人心生無限的純美感,想像居住其中,感受臨水觀花,風生水起,明月拓影,青蓮浮水,再與佳人池邊或漫步,或賞玩,或戲水,又該是怎樣的一種詩情畫意。那一抹古典的形色之韻,那一幕江南的淋灕水氣,寄寓了多少中國人對家的溫情遐想。更何況還有兩個佳人為伴,一個溫婉賢淑,一個野性媚惑,此情此境,除卻神仙生活,世間還能有何可以形容得出?平生若得享用一日,便覺生命圓滿,夫復何求! 再看景那形。看那紅葉飄舞,竹影婆娑,藍光幽微,小橋流水;看那張曼玉柳腰纖細,回風舞雪,尤物不可名狀;看那王祖賢媚眼如絲,吐氣幽蘭,撩撥著心底的慾望青蛇;一切都是那樣的迷離而絕美。
③ 如何評價徐克的電影《青蛇》
徐克想用《青蛇》表達怎樣的感情呢?普遍的理解是,《青蛇》說的是一個多角戀故事。白蛇愛許仙,青蛇當小三,許仙腳踩兩條船,青蛇勾許仙又勾法海。至於法海,是一個法力高強而性慾旺盛又死要面子的...淫僧。真有這么復雜嗎?
或許都有一點,但都不是徐克要表達的重點,或者說,某些關系只是表象而已。
徐克要表達的,只有一點。那就是青蛇對白蛇的同性之愛。其他都是順道說的。
我後知後覺。之前不少網友都已經有類似觀點。這里加些視頻,希望讓這一妄說顯得有說服力一點(CCTV6經常重播的《青蛇》是潔版,畫面比粵語版少,部分台詞也被修改,以下片段都截取自粵語版)。
④ 李碧華編劇、徐克導演的《青蛇》的價值在哪裡
畫面、鏡頭、演技都不可多得。
當然,這部電影的出彩之處,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雷楚雄指導的瑰麗華美的畫面,還有雷德頌給黃沾詞作配製的樂曲,經典之處實在是太多了。大家覺得呢?
⑤ 如何評價徐克電影《青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每一年的清明、端午時節,最適合重溫一部電影《青蛇》,夢里江南好去處,皆在這不大的一張銀幕里。萬丈紅塵,人、妖、佛、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好的電影,好戲,乃至一切精彩藝術,必是色相紛呈,讓人深深投入進去,末了又生出恍若一夢的出離心,起身離場時,便似多活了一回人生。
色
從開場紅塵彌滿的石雕場,到末尾漫天飛揚的血紅袈裟,紅塵之色貫穿《青蛇》始終,身在其中的芸芸眾生無能脫離。
這是一部濃墨重彩,飽滿得化不開的電影,一幀幀,一幅幅,活色生香,暈染開來恰似人間之色。哪裡會界線分明,干凈利落,正是這般迷離誘人,萬物昏沉沉才是。
眾生烏蒙一片,更襯得白的素雅,青的迷濛,佛的金光,我們不由心嚮往之,於是緣起,故事開篇。
初見時,各個自命不凡。法海不屑人與妖,金剛怒目,大威天龍,一身凌然。待到初見村婦產子,卻勝似妖魔,避之不及;許仙大斥學生只知淫詞浪曲,又將傳情的花燈沒收,待到自己近了女色,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白蛇說,這樣的老實人好相處,卻原來再老實的老實人也有諸多不老實,人性復雜遠超蛇性;青蛇道,姐姐有的我都會有,情愛皆要試,末了時,不過孑然一身離世去。
無常,世事無常,色空無常。
相
石雕廠千奇八怪的眾生,法海觀之曰人;仙姿道骨的乘風老者,法海觀之曰妖。這是看穿了表相。待到竹林里見過了裸身的婦人,禪定時妖孽橫行,不得不大開殺戒,這卻是相由心生,更入一層。
他義正言辭:「紅塵色相,盡是虛幻。」許仙道:「你把我的家都變沒了,還滿嘴大道理……我迷戀紅塵,我沉迷凡俗世界,我願意。」
著重眼前之相的許仙和難脫內心之相的法海,孰可分清,妄論高低?
捉妖道人,雖能見妖,世人卻因其眼盲難免譏諷不信;白蛇貌美,設館救人,世人便視為菩薩轉世,不疑有他;青蛇青樓艷舞,世人頓生痴迷,早不問來歷……
離一切諸相,既名諸佛。世人不過你我,凡人一個,自然離佛之境甚遠,網困諸相中。
佛、人、妖,貫穿影片的這三者亦是相。法海近佛,人身執妄卻非佛;許仙生死出家,是人卻難做人;二蛇為妖,然修人形依人事。到底誰是人,以何相示之,方見真意?
跳出影片的相,縱觀古今,女人常被妖魔化,精怪魔巫都要往「她」頭上套,恐懼夾雜蔑視,彷彿身為人便可保持正義高貴。而蔑視「她」的那些更為現實且軟弱的人,根本上是男人——歷史本由他們撰寫。還有那麼一些「人」,統領著更高的意識層次,不僅看不得被他們視作醜陋軟弱的同類男人,更看不得最底層的被妖魔化的女人們。他們自譽近佛,剛強無匹。
實則,眾生皆相,眾生平等。佛無相。
執念
由色相入,而生執念。紅塵故事,必得執念,不然世人覺得它——不動人。
白蛇的執念,是眾所周知的,千年等一回,她嚮往成為一個人,得到一份真摯不移的愛戀。為了實現心中這個念,她選了老實無建樹的許仙,對法海的評價是躲還來不及。可即便做了萬全的准備,自身貌美又多財,依足了做人的規矩,這相對蛇精短如朝露的人的一生愛戀,依然難保周全,心猿意馬,錯漏百出。
許仙的念太多太雜,但歸結起來卻也不過一個——紅塵凡俗。人世的慾望糾結,他都戀。作為人,他最執著的是不脫紅塵,即便最後被封五蘊無奈點頭,亦是為了紅塵里留念的人事,不能放下。
即便眼盲的捉妖道士,能看穿人妖之分,都不忘執著世俗的名利,有人圍觀就想獻技。端午再闖白府,依然執迷不悟,想要借除妖名揚天下,利慾熏心,自然是非不分。
本該最離執念的法海,說他是執念最深的一個,也不為過。執念源於過於清晰的二分法,非人即妖,非好即壞。法海將蜘蛛精收服,卻罔顧其修行佛前,並無大過。此後,依然沒有反省己身,仍是兢兢業業除妖事業。執念一旦深重,看似不動金剛,實則缺乏慈悲,法海身後的佛像幾次崩塌,正是鏡頭給予的影射。
近乎偏執的二分法認定,使得法海出爾反爾尋二蛇報仇,因為他不能允許有人破了其自認修成的金剛身,他不能接受人身的脆弱,不能接受落到和人、妖無別的境地,不能接受二分神壇的崩塌。
他拖走許仙時,仍不忘念叨「人比妖怪更難馴服」,到底是執著於紅塵的許仙更難馴服,還是偏執人妖、上下之分的法海更難馴服呢?
執慢不除,更生殺戮,何生慈悲?
哪怕臨到末了,他還在功過之論,見白蛇產子難以置信……
不執者,唯有小青。
帶著好奇來到世間,嘗試了所有感到懷疑的教條,她不墨守成規,不畏手畏腳,不預先設定,而是去經歷,去感知,去接納。她常反駁,常質疑。她揭開人、妖面目,令白蛇無奈,令法海惱怒。
她不願自欺,亦不想欺人。
「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清楚。」
《青蛇》的最後一個鏡頭,停留在了一滴朝露上。
若說佛,盡在片中,亦不在片中,恰如人生戲夢一場。
⑥ 如何評價徐克導演的《青蛇》
電影《青蛇》故事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描寫白蛇與青蛇修練成人, 巧遇書生許仙並產生戀情,卻遭僧人法海施法破壞。本片打破傳統一貫視角,有意從青蛇角度去探討青蛇、白蛇、法海及許仙之間的凡塵情感,對人間是否有情及情為何物提出質疑。基於這兩點,全片拍攝得較有現代感和新意。
人物塑造也突破傳統:如法海年輕俊朗不似以往戲劇中殺氣騰騰的老僧,青白二蛇各有性格但不失妖氣。拍攝《青蛇》是徐克多年的心願。徐克成功給傳統《白蛇傳》注入新元素,展現出現代女性對愛情和友情的觀念轉變
就這樣,《青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現代元素配上眼花繚亂的特技攪和一番卻別有風情,讓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說:「電影導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熱和小說家的想像力,電影就會產生一種魔力」。
⑦ 評價一下徐克的電影《青蛇》這個影片
拍攝《青蛇》是徐克多年的心願。徐克成功給傳統《白蛇傳》注入新元素,展現出現代女性對愛情和友情的觀念轉變。就這樣,《青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現代元素配上眼花繚亂的特技攪和一番卻別有風情,讓人耳目一新。
本片打破傳統一貫視角,有意從青蛇角度去探討青蛇、白蛇、法海及許仙之間的凡塵情感。人物塑造也突破傳統:如法海年輕俊朗不似以往戲劇中殺氣騰騰的老僧,青白二蛇各有性格但不失妖氣。
⑧ 如何評價徐克的電影《青蛇》
我覺得徐克的電影青蛇是十分棒的一個影片,因為我覺得這個影片,它的畫面感是十分的好看的,它的製作也是非常的良心的,我覺得他的情節非常的完整,跌宕起伏,內容也特別充實,每一個演員也特別的投入,也特別的有感情,可以把每一個人的眼光吸引進去,我覺得是十分厲害的,我覺得這部電影是非常良心之作,我覺得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有自己的一些信仰,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在裡面的,我覺得是特別好的
⑨ 豆瓣8.5分,凄美詭秘的情調背後,怪才導演徐克想向我們傳達什麼
電影《青蛇》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徐克執導。自1994年上映以來即引起轟動,同年攬獲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三項提名。迄今為止,影片上映25年,豆瓣上逾50萬人標記看過,超30萬人打出評分,且評分高達8.5分。
影片取材自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白蛇傳》,在古典神話中加工改造,獨辟蹊徑,以青蛇的視覺構建出別致的白蛇傳奇。江湖怪才徐克和文學奇才李碧華為觀眾聯手打造出凄清冷艷的故事情調,無數觀影人在流光飛舞的畫面中感到愛恨交織的糾葛和心碎。
影片主要講述青蛇小青陪同白蛇白素貞來到人間體驗世間百態的故事。期間白蛇尋愛、小青懵懂、法海修道、許仙沉淪,痴男怨女的曠世奇緣在浮生如斯的畫面中逐漸展開,主人公的情感也隨之發生巨變。
在我看來,這場凄清冷艷的人間旅途是小青由懵懂到成熟的人生轉折點,也是小青一場轟烈的尋情之旅。比白蛇年幼500年的小青,就像懵懂無知的青少年,在青春期情慾誘惑面前,膽怯又好奇地探索著情感。
影片雖透露出一股凄婉詭秘的傳奇色彩,但是分析小青的情感轉變,我們會發現她的經歷,對於培養普通孩子健康情感意識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在本文,我會從三個部分具體分析小青的情感轉變,主要分為以下三方面:
不識人間情愛:小青追隨白素貞來到人間,初涉人事不懂人情,一昧模仿白素貞的舉動初嘗懵懂情愛:昆侖山上與法海過招後,小青對情愛有了模糊的認知,但是並不深刻最終大徹大悟:水漫金山寺一戰,生死面前,小青終於明白情愛並不局限於男女之歡基於《青蛇》這部影片的劇情,我會談談生活中我們如何正面引導懵懂的孩子面對青春期濃烈的情感。
03、最終大徹大悟:水漫金山寺一戰,生死面前,小青終於明白情愛並不局限於男女之歡
法海為了降妖伏魔,拐走許仙。白素貞為了夫君,在金山寺和法海以性命為賭注展開一場大戰。小青勸說白素貞離開無果,只得留下作戰,竭盡全力保護姐姐。
小青問白素貞,「為了一個許仙,放棄一千年的道行,值得嗎?」
白素貞卻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依足所有的做人規矩,如果這樣也是錯,那我千年的修行,就真不知所謂。」
對白素貞而言,愛情至上是她的信仰;但是對懵懂的小青而言,她無法理解。當她拼盡全力保護的姐姐卻要求她去救許仙時,小青的心中終於體會到人間的愛恨情仇。
小青反問白素貞:「你老說人間有情,難道妖就無情?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姐妹五百年相處也是情?」
此刻,在生死面前,小青坦然了,也明白了人間的情感。對小青而言,情愛並不局限男歡女愛,努力守護心中重要的對象,就是至深的情。
小青來到人間一趟,心力交瘁才最終了解情愛的意義。那麼,現實生活中的父母,要如何才能在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前提下,讓他們正視青春期的情感悸動?結合影片,我認為有以下2個關鍵之處:
第一,不要過度誇大愛情,讓孩子明白愛情只是一種尋常的情感。
白素貞比小青多了500年的道行,是小青修煉路上的引路人,但是她為小青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白素貞過度看重愛情,願意為愛情捨身,這種盲目而不顧他人的愛情,宛如飛蛾撲火一般,犧牲了自己,也灼傷了他人。
青春期的孩子,意識懵懂,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很容易模仿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行為。如果孩子經常在影視劇或者網路小說中接受「愛情至上」的觀念,很容易誤入歧途,就像小青模仿白素貞一樣,執著地去追求所謂的「愛情」。
父母應該避免孩子陷入這種錯誤的認知中,教會他們理性看待愛情,明白愛情只是眾多復雜情感中一種很尋常的情感,讓他們學會正確面對愛情的正反面。
第二,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感情,讓孩子直視心中的情感。
白素貞教導小青修煉,卻又避免讓她接觸情感。白素貞總是擺出一副老成的姿態教訓摸索情愛的小青,反而讓小青產生逆反心理,姐妹兩人感情也因此產生裂縫。
事實上,青春期的孩子也和懵懂的小青一樣。隨著生理逐漸成熟,性意識開始萌發,他們因此產生濃烈的情感意識,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這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能因為羞於啟齒而刻意迴避他們的情感動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加強和孩子溝通交流,讓他們直視心中的情感,並通過身邊人的事例或者自身經驗來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感情。
結語
電影《青蛇》是江湖怪才徐克和文學奇才李碧華奇思妙想完美碰撞的二次創作。徐克導演風格一向以天馬行空、不按常規著稱,搭配李碧華瑰麗奇幻的文學特質,兩者完美融合產生了獨特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