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卓別林那麼老的電影為什麼還那麼清晰比90年代香港的電影清晰的多啊,是為什呢 相差幾十年的技術啊
卓別林的電影的電影是膠片拍攝,在保質期內,他可以轉帶成較好的視頻,就是你剛才說的清晰度高的視頻。香港90年代的電影有一個時代背景,那個時候VCD特別風行,為了銷售及市場業績,批量拷貝、銷售。後來才有DVD,當膠片轉成DVD或是高清的視頻,成本太高,沒有人為其付費,所以就任由VCD版本的視頻在市場上流通了
而卓別林的電影,那個時候沒有VCD,一般是用膠片機在電影院直接播放。當然後來可以轉成高清的視頻。國外的經典,也有人願意為其付費。
黑背電影的對比度好,質感強,也有這個成分在裡面
⑵ 相機上等效焦距是什麼意思,相機上說30幀/秒是什麼意思
等效焦距我不懂,但是30幀/秒是指錄象或播放是的幀率,30幀/秒是NTSC制式的,普遍用於歐美日.我國用的是PAL制式的,25幀/秒.
⑶ 電影每秒多少幀
電影放映的標準是每秒放映24幀,每秒遮擋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這里的幀就是畫面,也就是說電影每秒放映24幅畫面,以達到動畫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極限為每秒55幀,還有研究表明,每秒60幀以上可以明顯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每秒120幀是每秒24幀的5倍,採用這樣的拍攝技術可以讓畫面更加栩栩如生,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所以,採用每秒24幀的畫面頻率符合這一規律,可以使我們察覺不到畫面的中斷。
不過,高幀頻的畫面異常清晰,使畫面所呈現的場景也異常真實,從而也會使電影失去了朦朧的想像美感。
(3)卓別林老電影是多少幀擴展閱讀:
幀數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過高的幀數相當於同等長度的影片要存儲更多的畫面,因此影片的文件體積就會大量增加。特別是在清晰度高的情況下,這種增長是很嚴重的。
一般中國的電視播放每秒25幀,這個幀率屬於PAL制式,在亞洲和歐洲電視台較為常用,而美國加拿大一般都是NTSC制式每秒29.97幀。在中國一般的動畫製作以及廣告製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幀每秒。
另外,以往的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
⑷ 電影一秒多少幀
電影放映的標準是每秒放映24幀,每秒遮擋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這里的幀就是畫面,也就是說電影每秒放映24幅畫面,以達到動畫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極限為每秒55幀,還有研究表明,每秒60幀以上可以明顯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每秒120幀是每秒24幀的5倍,採用這樣的拍攝技術可以讓畫面更加栩栩如生,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4)卓別林老電影是多少幀擴展閱讀:
框架越高越好。因為更多的幀數相當於為相同長度的電影存儲更多的幀數,所以電影的文件大小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高清晰度的情況下,這種增長是嚴重的。
中國電視播放速度為每秒25幀,這是亞洲和歐洲電視台常用的PAL速率,而美國和加拿大的NTSC一般為每秒29.97幀。在中國,一般的動畫製作和廣告製作都是採用PAL制,每秒25幀。
此外,雖然通常的每秒24幀的電影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每一幀都是模糊的,特別是對於快速移動的鏡頭。如果鏡頭移動得很快,圖像就會抖動或頻閃。
⑸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5)卓別林老電影是多少幀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⑹ 為什麼看一些很老的黑白電影,看起來好像都有快進的感覺例如查理卓別林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 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早期電影僅僅是滿足「動畫」效果(15幀/秒或稍多)。因此,現在以24幀/秒播放,就會有「快放」感覺。
⑺ 為什麼卓別林表演動作特別快
快進播放的,可以節省膠卷。
⑻ 卓別林電影是不是經過快進了
那時候電影很多時候是16幀的,按現在的播放速度(24FPS)就變成快進了。
⑼ 玩游戲最低多少幀才算流暢
每秒30幀
⑽ 1秒鍾電影膠片長度是多少
16mm
@
24fps
=36尺/min
16mm
@
25fps=37.5尺/min
35mm
@
24fps=90尺/min
35mm
@
25fps=93.8尺/min
一般的一本35mm膠片400尺/121.92公尺
拍攝時間按24fps換算是4.44分鍾
按25fps換算是4.26分鍾
按常規的24fps拍攝計算每秒鍾約為1.41尺膠片
大概也就是0.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