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中國電影觀眾的平均觀影年齡是多少

中國電影觀眾的平均觀影年齡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02 03:52:25

A. 網路大電影的觀眾都是誰

隨著「網大」市場的成長和創作的「精品化」,觀眾構成也發生著快速的變化。以下將根據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提供的平台「網大」觀眾數據,以及艾曼數據提供的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觀眾的對比數據,對網路大電影的觀眾結構特徵進行分析。

一、性別構成:以男性為主

性別構成上,如下表1所示,2017年愛奇藝網路大電影有66%為男性觀眾,雖然較2016年的70%有所下降,但與中國網民整體構成相比,可以看出網路大電影仍更受男性觀眾喜愛。騰訊視頻的「網大」觀眾中有72%為男性觀眾,呈現出類似的特徵。

B. 超強吸金的中國電影產業,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都是啥特點

2012年:170.73億元,2013年:217.69億元,2014年:296.39億元,2015年1-9月:突破297億元。這是內地電影市場近四年的表現,其超強的吸金能力令人側目,引得各路豪強紛紛跑來分食這塊蛋糕。中國內地觀眾對電影產業的高速增長貢獻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對觀影群體的必要了解,有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生態的培育。下面,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下對內地電影觀眾的了解,由於缺乏數據支持,這些認識只是停留在粗淺的感覺層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齡層次對觀眾進行劃分。
首先提到的是當前電影的主流消費群體——年輕人,年齡層次以90後為主,這幫年輕人作為觀影主力托起了中國電影業的「牛市」。與此同時,她(他)們的消費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議,主要表現在兩點上:一是對喜劇電影的過度偏好。看一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榜單,除去引進的好萊塢大片,過10億的6部電影中,有5部是喜劇類型。前兩年的《泰囧》以12.67億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記》又以24.38億登頂了內地電影票房榜首,著實令人眼紅耳熱。用「億」為單位計量喜劇電影的票房已經很平常了,「破五」、「過十」更是不稀奇。這給很多人造成的感覺是:現今的年輕人太喜歡沒心沒肺的笑了。現場觀影的感覺也是如此,年輕人的笑點普遍很低,稍有點笑意的情節都能讓她(他)們笑出聲來。二是對電影消費的缺少理性。現在的年輕人對一些披著電影外衣,實則用帥氣、名氣、闊氣搞行銷的東西情有獨鍾,向一些純粹以斂財為目的的玩電影者大灑金錢。我曾經問過一名90後,《小時代》與《何以笙簫默》這樣的電影好看嗎,回答是看著挺爛的,可絕不會缺席。這種不理性的任性消費行為尤其為人詬病,被貼上了「無腦」的標簽。年輕人的這兩種消費偏好,給電影市場造成了旱澇不均的狀況,投其所好的賺的盆滿缽滿,一些高品質的電影卻少人問津,部分用心作電影的人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年輕人的觀影喜好因此廣受指摘。其實,更應該試著去理解年輕人這樣的消費行為背後的原因。
什麼喜劇片廣受追捧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累並煩惱著的時代,自打懂事起,累與煩就無所不在。上學的年輕人為學業所累為考試心煩,上班的年輕人為工作所累為生活心煩,有錢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沒錢的恨不能什麼都做,壓力無時無處不在。有很多年輕人要聽著郭德綱的相聲入睡,就是要用輕松來舒解心中的壓力。走進電影院圖個輕松放鬆,開心笑笑緩釋下內心的壓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體味憂苦的內容了。不獨年輕人如此,各年齡層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樣強烈,所以質量高點的喜劇片都會受到廣泛追捧,票房大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低劣的東西深受青睞
當今的年輕人對用帥氣、名氣、闊氣包裝起來的東西沒有絲毫的抵抗力,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忠誠度,確實是一件讓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這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在這個瘋狂的追名逐利的社會,還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去信呢,在信無可信的情況下,年輕人對長相、名氣、物質的喜好就成為最本能最直接的選擇了。除了年齡尚小的孩子,我們哪個年齡層次的人不為利與名所左右呢。當年輕人需要用這些麻醉自己的時候,善斂財者就會提供「麻醉劑」,收益想不好都難。
為什麼高品質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質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確實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層次什麼的居高臨下地來說年輕人,就是一件挺裝的事情了。70後喜歡過瓊瑤,80後喜歡過韓寒,90後喜歡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誰也不比誰高到哪裡去。年輕人之所以對好電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還沒有必要的生活體驗。拿《鋼的琴》與《闖入者》這樣的影片來說,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看了之後才會有觸動內心的感覺,年長點的對其中的情境深有體驗的就會感到回味良久。年輕人還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也就難以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換成我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看這樣的片子也會覺著沉悶。近幾年,部分愛情片特別是校園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為這是當下年輕人正在體驗或者剛剛走過的經歷。好電影沒有好票房,與年輕人沒有太大關系,與觀影群體不夠多樣化有關。
所以,年輕人有這樣的觀影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不應該把社會的問題推到年輕人頭上,更應該看到年輕人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深刻變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變化是,年輕人的消費有力拉動了電影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資源流入,短短兩年時間,有多少大鱷、多少資本進入了電影產業。相比前幾年,電影業的資源配備和行業地位變化巨大,年輕人無疑是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主力推動者。
還有一個深刻的變化是,當年輕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進影院時,也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我曾經向60、70、80後的人推介過好電影,回應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為什麼要花錢去電影院看呢,從網上看又省錢又省事。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花錢走進影院享受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時,也在改變著那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於吃免費午餐的快餐式消費行為。不管她(他)們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她(他)們的行為都在說明著一個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錢消費才能養活為你服務的人,才能讓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所以,當年輕人填滿影廳座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對這些年輕人表示感恩,她(他)們的這一小步,是中國電影業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說一下其他年齡層次的觀眾,從小到大說起吧。先說少年兒童,作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們的觀影消費特點很明顯:一是不太在意花錢,家長們為孩子掏錢買票看電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綁消費,孩子們可以把家長一同領進影院,而不管家長是否願看,還拉動了「爆米花經濟」。三是從小就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長大了也會將看電影作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這些孩子們的勢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檔就知道了,120多億的票房,孩子們有一多半的功勞。隨著孩子們的日漸長大,電影市場會有更紅火的未來。
再說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應該是電影消費最荒瘠的地帶了,要麼日常俗務纏身,要麼習慣網上掃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進過電影院的不在少數。諸多原因造成的觀影熱情低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最後重點說一下老年人,老年群體的觀影消費潛力其實遠超出我們的印象。從個人經驗看,在影院見到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男性與女性觀眾有著不一樣的表現。男性觀眾數量相對要少,在售票處與影廳內碰到他們時,可以覺出他們有點不自然。這種感覺我也有同感,由於不再年輕,在看一些愛情片青春片時,在售票處、檢票口和影廳內,面對年輕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總會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在影片結束時會盡量早些離場。
相比男性觀眾,女性老年觀眾則絲毫沒有這方面的矯情,她們在影院里表現的從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廳內碰到兩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與旁邊的年輕人交談,說自己從《黑貓警長》到《滾蛋吧 腫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個遍;還有一位老太太提著一大包東西,電影完場後站在當月排片欄前端詳了老半天,恰好她旁邊站著一位領著小孩的父親,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並排站在那兒看排片預告,感覺很有些意味。我與兩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場電影是《華麗上班族》。中秋期間,前後多次碰到了或結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觀眾,而且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們很高的觀影興致。如果說這些還是個例的話,那麼在看《闖入者》時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說明問題了,當時的影廳雖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還多。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她們不約而同地來看電影,說明她們是在主動獲取影片信息,背後的觀影熱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億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費應該不在少數。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有空閑,還沒有網上掃片的習慣,與保健、旅遊、跳廣場舞這些愛好相比,看電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著得天獨厚的魅力,老年人觀影的「白發經濟」還是大有可為的。
上面說到的這三個年齡層次的觀眾,是有關聯效應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歡看的,老人有老人願意看的,只要把孩子與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帶進影院里了。由此可見,除了年輕人,其他年齡層次的觀影消費也有比較大的引導、拉動、開發的空間。
額外多說一點的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觀眾都明顯多於男性觀眾,即使是年輕情侶,應該也是女性左右著觀影消費。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稱時,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弧里。不管在哪個市場什麼消費,女性都是永遠的主角。
國內電影市場處在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觀眾是電影產業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業將消費者奉為圭臬、把營銷做到極致,用「大數據」去把握和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電影觀眾卻似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還是說一下切身體驗,作為一名骨灰級觀眾,我從未收到過院線的任何訊息,哪怕是一條簡訊。在淘寶上買一次東西,還能不時收到一些問候呢。感覺電影行業還是有點靠天吃飯、等米下鍋的狀態,對我們的觀眾缺乏主動深入的了解。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只有發自內心地去愛觀眾,觀眾才會更愛電影。

C. 中國電影的消費人群,年齡分布是怎樣的

個人觀察主要是十幾二十歲的中學生和二十多三十歲有工作的年輕人,小學生什麼的很少,五十以上中老年人更少。。。
曾經在一篇新聞中看到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是21歲,沒有核實,當做參考吧。

D. 大聖歸來電影院里一般觀影的人是什麼年紀的

部分追憶導演的,因為和99版西遊記同是一人,有看評分去的,年齡大概是80後居多吧,不過很多都建議攜帶家人一起去看最好!

E. 25-29的具有購買力的人群在逃離電影院,你覺得原因什麼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從2017年到2019年,平均票價持續上漲相對應的是上座率持續下跌。除了票價上漲的原因外,這兩年整個市場內容方向有明顯的調整,主旋律商業大片成為了市場絕對的主流。主旋律大片的」市場化」仍然有很長的距離,也需要反復嘗試來滿足當下市場主力觀眾的市場需求。但好在,今年25歲以下觀眾對於影片票房「供血」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我和我的家鄉》、《奪冠》都達到了40%以上,在此前三年,也僅有《復聯4》可以達到這一成績。那麼,對於製作端來說,如何更仔細地拆分市場受眾的審美喜好,對於接下來的主旋律大片其實至關重要。畢竟依靠單一的「主旋律電影」商業化,也很容易引起觀眾的疲勞感。



在今年電影線上線下「渠道之爭」的關鍵時期,「為什麼一定要在電影院看電影」就成為了其中最具爭議性的觀點。這說明在潛意識里,院線電影本身的短板暴露實際上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其「性價比」。如果電影仍然無法將「消費基石」重新拉回電影院,那麼整個產業靠什麼完成重建呢?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又能保持多久呢?


疫情前,電影市場已經實現了跨越600億的「門檻」,但是觀影人次的增速卻出現了明顯下降。其實在這個數據下面,兩個數據是更為關鍵的參考指標,這決定了中國電影市場究竟有多少「絕對剛需」。


一個是觀影頻次,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影頻次非常低,和幾大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而在中國電影市場逐步走向世界第一大票倉的同時,觀影頻次其實依然在下降。根據去年的數據分析,近一半用戶一年只看一次電影,高頻次觀影人群佔比在下降。而且四大檔期吸引全年半數人次,這意味著觀眾進入影院的「規律性」過於明顯。另外全年上座率從13%下降到11%,觀影頻次和上座率「雙低」非但沒有因為票房持續增長而變好,反而更差。


此外,電影終端放映卻面臨著嚴重飽和。盡管疫情導致幾千家影院關停,但在今年的國慶檔,日均放映場次超過39萬場,共放映314萬場。盡管疫情對全球電影造成重創,但2020年國慶檔在場次放映上相比2019年依然是同比增長的,這說明終端市場在努力「復工」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


但是也正是在2020年國慶檔,日均觀影人次1245萬,同比下跌26%。盡管有防疫限流管控的影響,但從更大時間尺度來看,這一個下降其實也並不意外。那麼,如何讓觀眾重回電影院,實際上在此後的電影市場依然是一個主命題。


因為2021年整個全球產業的態勢並不明朗,對於國內電影市場來說,國產片供應如何加快生產滿足市場需求,進口大片能否順利進入還需要考慮全球市場疫情復工的實際情況。

F. 電影院的消費群體大概年齡階段在多少的居多

18到45歲的居多吧,太小的都是家長帶著,50左右的都不太喜歡去電影院的!

G. 一般喜歡看電影的人群有哪些,年齡段是多少

各年齡段應該都有,比如小孩子喜歡動畫片,青少年喜歡叛逆、戀愛等類電影,成年人更不用說了,反倒是一些老年人會把更多時間花在電視劇上,個人認為應該是這樣。

H. 院線遭遇資金危機,電影產業下一步如何走

我認為,在有線電視和流媒體服務中呈現出的狀況證明了這一切。」變形金剛系列製片人羅倫佐·迪邦奈凡杜拉(Lorenzo di Bonaventura)說道,「因為他們能講有趣的故事,所以導演想要去那裡。那裡有很多機會,是可以採取行動的地方。」

另一個問題就是,行業的財務基礎正顯現出緊張的跡象。沒有什麼比好萊塢和最可靠的資本來源之間正在涌現的障礙更加明顯的了。幾年前,聰明的資金正在離開這個行業,部分原因是矽谷對於財富的承諾,但也因為投資者被一些創意工作室所拋棄,使其成為金融的失敗者。

現在新的資本,尤其是那些從中國不斷湧入的資金,似乎正在變得乾涸。中國當局對外國投資實行嚴格的限制,限制資本流入娛樂業。這導致了萬達10億美元收購電視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ctions的交易案失敗,以及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與中國的上海電影集團公司(Shanghai Film Group Corp.)及華樺傳媒(Huahua Media)另一個10億美元聯合融資案失敗。



「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對於好萊塢的投資過高,正逐漸放慢腳步。」曾參與過夢工廠和華納兄弟融資案的娛樂業律師斯凱勒·摩爾(Schuyler Moore)表示。

穆爾認為,中國的投資可能會消失,其他形式的風險投資將從電影轉移到新興形式的大眾娛樂,例如虛擬現實。「興趣並不在傳統的電影模式。」穆爾說

道,「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麻煩。」

樂觀的人認為票房收入仍在增長。2016年的美國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110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最高的386億美元。三個月內,2017年已經上映了《美女與野獸》和《金剛狼3:殊死一戰》等大片。但是,這種增長主要是因為較高的票價機制以及通貨膨脹。簡單地說,越來越少的人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美國和加拿大並沒有達到2004年創下15億票房的行業高峰。

「你花了更多的錢,卻只有更少的觀眾和更少的影響。」前派拉蒙影業總裁亞當·古德曼(Adam Goodman)說道,「你開始電影項目,就只能看到票房在逐漸燒毀。」

剛剛由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電影院上座人數基本持平。

像許多蘇丹執政者一樣,電影公司老闆成為掌權巨頭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工作室只是龐大媒體和技術帝國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電影都在遠離洛杉磯的地方拍攝,像亞特蘭大或者新奧爾蘭等城市,在這里稅款抵免是最為慷慨的舉措。所有那些工作室高管負責企業更高階梯的決策,他們生產的電影在底線之上變得越來越不完整。康卡斯特公司和迪士尼在有線頻道或是周邊產品中賺取了比電影票房更多的收入。



全球票房數據(單位:十億美元)。(紅色-美國/加拿大,黑色-全球其它地區) 圖片來源:MPAA

或許越來越多的人在害怕冰山的逐漸靠近,但是工作室和影院似乎更願意簽署盛大的交易,這使電影在早期家庭娛樂放映中有著更高的價格。作為誘惑,經銷商願意削減影院在其數字銷售方面的百分比。包括福克斯、派拉蒙、獅門影業、索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在內的六家最大的電影工作室,正在與像Regal和AMC等主要的電影院線進行單方面的討論。

目前,大型的上映電影應該在上映後90天才能進行出售或者租賃。

但是電影製片公司認為這個時間太長,他們想縮小電影院獨占電影窗口的時間。隨著DVD市場的快速衰落,他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支撐家庭娛樂的收入。有一個信仰認為,像Netflix那樣的流媒體服務已經限制了消費者隨時隨地訪問內容的渠道,這在一些工作室董事會中被奉為教條。

「這是一件必須發生的顯而易見的事情。」 美銀美林媒體分析師傑西卡·雷夫·科恩(Jessica Reif Cohen)表示。她補充說,她認為在家裡提供電影服務可能會吸引有著年幼孩子的人們。

「這可能會是一個沖動消費,或是他們沒有保姆,以及其他不能去電影院的原因。」她說道。



經常去電影院的觀眾的種族劃分(單位:百萬)。(紅色-白種人,灰色-西班牙裔,棕色-非洲裔,黑色-亞裔/其他)

至少,雙方正在進行商談。在過去,當工作室調整放映窗口的時候,影院與工作室是針鋒相對的敵對狀態。他們一直認為,如果電影可以在上映幾周內被租賃或者購買,那麼觀眾或許就不會去電影院復看。並不希望自我毀滅的影院運營商,已經准備好面對警告性的後果,應對任何人的入侵。

I. 為什麼電影院中,觀看電影八佰的基本上都是九零後和零零後呢

若是為看一場國產優秀戰爭電影這很正常,年輕人愛熱鬧,有愛國熱情有英雄主義情懷。

若看一部電影夾帶了其它思維,為特定的目地去看,這不是好現象!教育從娃娃抓起,年輕人尤其容易接受新思想,《八佰》也可算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但也需加以正確引導,因為這是部反映國民黨抗戰宣揚舊民國的影片,在宣揚民族精神之餘也易被帶入政治與意形態的茫然之中,此片如今也正處於爭議當中。

以80後和90後來說,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電視劇可以說是從小看到大,身上的熱血早已沸騰多年。而作為00後,正是花樣年華,需要這樣的電影,讓他們明白他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點燃他們的熱血,勿忘國恥。所以說,在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是比較開心的。因為我看到了熱血在傳承!

J. 雞年春節檔再現票補大戰,你怎麼

這寒暑期的電影檔出現票補的現象在現在也是很常見的事情了。

先說一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吧。

總得來說第一就是因為這兩個假期的檔期安排都相對於其他檔期來說比較滿。

尤其是春節期間的檔期,經常是很多很好製作的電影選擇上映的黃金時段,所以也有著一個「賀歲檔」的稱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樣的話每個影片間的競爭就對比出來了,尤其是在現在這個電影院觀眾平均年齡在25.5歲的時代,有很多的賀歲片其實並沒有辦法吸引觀眾們去電影院買票的。所以每個影院都在弄著活動,來吸引觀眾前去影院觀影。同時也讓很多並不知道的人們知道自己的影院或者說是讓人們找來感受一年自己影院的環境和條件,這也是影院的目的之一。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網路的高速發展。

又是老生常談,網路過快的發展導致了很多線下的經濟線產生了很嚴重的危機,在電影方面也是非常的明顯,人們已經越來越依賴網路來生活。沒錢買票怎麼辦?回家上網看。沒人陪著不想買票怎麼辦?回家上網自個兒看。一不小心過了上映期怎麼辦?回家上網一搜什麼都可以看。這就是現在的現狀,網路觀影慢慢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慢慢在融入我們的生活。這樣的現象嚴重的影響著影院的生存,沒有收入怎麼引進影片怎麼盈利,沒人客流量怎麼讓影院繼續生存下去?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話題。所以影院們開始降低票價,希望能為自己影院增加客流量,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感受自己的服務,說不一定之後就會增加很多的長期用戶呢。

還有一個小點我認為也是原因之一。就是春節期間大家都是大團圓之際,大家都在休假中。

春節期間休息空閑的人多了,空閑的時間多了,尤其是一年之中難得有一個大的長假,人們更願意花錢買享受。這個時候很多家庭便會考慮一家人一起出門玩或者一起看一場電影,而且春節期間的電影大多是賀歲片,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觀影人群,所以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一起看一部電影來鞏固自己家庭的關系。所以春節期間很多人都會選擇集中觀影,在這個時候降低票價也是在給他們增加一個去看電影的理由。這樣即增加了影院的收益,又增加了電影的票房,又拉動了人們經濟消費,可謂是一舉三得。

再說一下怎麼看待吧。

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這個做法的。

網上觀影畢竟有它的局限性,屏幕不夠大,音效不夠好,而且現在很多電影都採用3D特效,這3D特效是在電腦上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不比影院的效果。所以如果影院降低票價我還是很願意花錢去影院看的,這樣在自身享受的同時呢可以用更少的錢。而且在很多不怎麼富裕的家庭看來,看電影是一種奢侈,如果在春節期間降低票價,會讓人多家庭選擇去影院觀影。

從影院方面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降價能給影院的觀影人數帶來大幅度增加,除了能增加影院的收益之外還能打響招牌,在春節期間的營業額也能大幅度上升。

終上所述,我認為這個現象還是有利於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的,也是服務百姓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觀眾的平均觀影年齡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爺打乒乓球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55
什麼兵團的盜墓電影 瀏覽:788
你最喜歡什麼電影 瀏覽:707
合肥萬達電影樂園票價多少錢 瀏覽:268
香港古裝好看電影排行榜 瀏覽:108
外國導演電影有哪些 瀏覽:401
哪些軟體可以看vlp電影 瀏覽:751
越囧電影免費提供 瀏覽:831
超好看的電影推薦國產 瀏覽:202
林正英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叫什麼 瀏覽:611
電影溫暖的抱抱免費手機在線觀看 瀏覽:938
電影院如何處理顧客投訴 瀏覽:310
好看的小眾電影國產 瀏覽:982
平分100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67
這個電影超級好看 瀏覽:675
有沒有很好看又很冷門的電影 瀏覽:186
動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72
驚險好看的動作電影 瀏覽:148
中國最好看的古裝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689
如何用電視看囧媽電影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