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幫助,拍照時畫幅比例小,可在直播時畫幅比例怎麼就變大了
畫幅比例指的是畫面的縱橫比,畫幅比例的變化可以增強畫面空間感和深度,也可以更准確地傳遞出攝影師想要表達的主題和意圖。那麼都有哪些比例以及如何應用於攝影構圖中呢?
現在大部分數碼相機都有選擇照片長寬比的功能,拍攝的照片的長寬比常見有四種規格,分別為4:3、3:2、16:9、1:1。如果聽完之後沒啥概念,那就舉個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標準的電視畫面的長寬比就是4:3。老式膠片相機拍出的照片長寬比就是3:2。現在有些高清電視的長寬比為16:9。有人會問了,那拍照到底用啥比例呢?到底哪種的更好?先別著急,咱們先搞清楚這幾個尺寸到底怎麼回事?
4:3畫幅比例:4:3畫幅比例是大部分影像傳媒採用的標准畫幅比例,例如在電視或電腦中播放的影像都是4:3比例的,它可以令構圖和畫面產生穩定感,從而產生視覺上的舒適感。
3:2畫幅比例:3:2(1.5:1)畫幅比例是大多數數碼單反相機中使用的圖像感測器長寬比例,並且也會顯示為所拍攝的照片的比例。這個畫幅比例來自過去35mm相機的膠片大小(36x24mm)。這個畫幅比例在橫向上更長一點,因此觀看者會感覺更穩定。
16:9(寬屏)比例:16:9畫幅比例是主要應用於電影或高清電視中的畫幅比例,與一般的畫幅相比,它的橫向更寬,因此會帶給人場面宏大、動態逼真的感覺。攝影中常採用較長的橫向構圖來表現廣闊的風景時使用。
1:1正方形比例:構成畫面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想到矩形畫幅比例,但是如果被攝主體是靜物或人物的話,採用正方形畫幅比例會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魅力。使用正方形畫幅比例,上下左右的位置上都不會產生不必要的留白,觀者視線很容易會被吸引到畫面的重心部分,畫面緊湊,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
在矩形畫面上看上去平淡無奇的事物,在正方形畫面中則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另外,正方形畫面可以將觀者視線集中到畫面的中央,如果採用放射線構圖,可以更好地突出正方形的特點。特別是在靜物拍攝中,可以完美表現出傳統的精彩效果與深刻感,此外,它還具有表現簡潔、突出主體的效果。
黃金比例:黃金比例指的是1:1.168,它從古代開始,一直使用至今,是最柔和、最能營造出美感的比例。從古至今,黃金比例被廣泛應用於建築、繪畫、雕刻等藝術領域中,對於攝影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攝影中,膠片和照片的比例也使用了黃金比例,而黃金分割、三等分、九等分也都是這里派生出來的。將被攝主體放在按照黃金比例分割的位置上,整個畫面會讓人感覺很舒服,而且實現了完美的均衡。因此在攝影構圖中,經常會使用到黃金分割法。
黃金比例除了被單純作為一種比例加以利用之外,更多的是以多種派生形態而存在的。因此,除了表現自然成長和能量變化的黃金螺旋結構,卷軸、全景照片等都是黃金比例的擴展案例。畫幅長度較長的屏風依然給人穩定的感覺,就是因為是按照黃金比例展開的。
㈡ 電影畫幅比例是在相機設置還是剪輯
電影也有不同比例,有的比例直接拍出來就是,有的是後期做的。
比如16:9的,單反可以拍出來就是這樣比例,另外一些非主流的比例,單反不能拍的時候就是那種比例,需要後期做的時候做成那樣。就是說,不是所有比例單反都能在拍的時候就做到的!也就是不能調那麼多你想要的各種花樣比例。
畫幅比,指代影像畫面的長度與寬度的比例(Aspect Ratio,也稱橫縱比),一般用「 X:Y 」來表示。 比如 4:3(或者 1.33:1)的比例,就是說畫面的寬度為 4 個單位,高度為 3 個單位。
㈢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㈣ 在電影攝影中,如何處理不同畫幅對景別的影響
5種畫幅
常見的畫幅形式包括橫畫幅、豎畫幅、方畫幅、寬畫幅及超寬畫幅5 種。不同畫幅的照片能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因此在拍攝不同的題材或表現不同的主題時,應採用恰當的畫幅進行表現。
橫畫幅
橫畫幅是日常拍攝中最常用的一種畫幅形式。橫畫幅的構圖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主要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和生理特點。因為人的雙眼是水平的,很多物體也都是在水平面上進行延伸的,所以,水平的橫畫幅構圖給人以自然、舒適、平和,以及寬廣的視覺感受。
在橫畫幅構圖中由於水平線被突出,往往能夠使畫面在視覺、心理上產生一種穩定感,從而能夠表現對象之間的橫向聯系與排列。另外,橫畫幅還能夠使對象的水平運動趨勢得以突出,有利於表現高低起伏的節奏感。
焦距:24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160s 感光度:ISO 100
通過方畫幅來拍攝白塔,表現出其庄嚴的氣勢
寬畫幅
與橫畫幅相比,寬畫幅具有更大的寬度,達到了2 : 1 甚至更大的比例,使得視野更加開闊。目前,使用數碼單反相機拍攝得到的寬畫幅照片,通常都是拍攝後進行後期的裁剪,或通過拍攝多張照片再拼合在一起的方式得到的。
㈤ 有哪些攝影的畫幅比例如何將其應用到攝影構圖中
如果說攝影構圖的話,一般靜態圖片(用相機拍攝)的比例就是3:2…如果把范圍擴大到動態影像的范疇,標清畫面是4:3的,高清畫面是16:9的(現在大多數顯示器和液晶電視的比例,也是電影常見的比例),超4k畫面是17:9的,最後就是一些寬熒幕電影的畫面是2:1的。
但是無論畫面比例如何,構圖的方法基本都是要遵循一些常規要求的。比如想黃金分割法:按照黃金分割比例構圖,簡單說就是4個三分之一的線條。在遇到地平線、天際線、建築物的時候,可以把物體放在畫面中的三分之一處。這個是最典型的構圖方法。
還有一個就是「九宮格」式的構圖。其實就是將上下左右的四條黃金分割線相交,形成四個交叉點,每個點就是黃金分割點。在構圖的時候,我們把主體放在這四個點上就可以。因為這四個點就是視覺上的重點。
其他的構圖方式比如水平線構圖、垂直線構圖、對角線構圖、S型構圖…只要根據不同比例單獨的設計就行。
㈥ 電影的畫幅
現在一般院線上映的影片畫幅基本上有這幾種:
全屏——也就是4:3的畫面,也就是在放映時整個銀幕都是有效的畫面區域。
遮幅寬銀幕——也就是在畫格的上下方各加上一個黑條,遮擋住部分畫面。
變形寬銀幕——你說的超寬畫幅就是這種。這種畫幅格式的影片是現在國際上最廣泛採用的。這種畫幅格式在前期拍攝時就要採用變形寬銀幕鏡頭拍攝,放映時也要採用變形鏡頭。變形寬銀幕的畫幅標準是16:9。
但是變形寬銀幕的電影鏡頭費用很高,所以現在一般國內的成本較低的電影都是採用的遮幅寬銀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35毫米攝影機的近光孔改大,這樣也可以拍出變形寬銀幕,但是不一定能做到標準的16:9。
㈦ 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視角感的鏡頭效果
當我們觀看戲劇或電影時,我們會感受到創作者想要呈現的角色和故事,有時覺得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並且正在與故事中的角色同時進行活動或面對這些事件,我們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感的視角呢?這些構圖和電影視角有助於使美麗的照片看起來完美,怎樣用攝影來傳達主題故事?
㈧ 誰知道如何用單反拍攝出電影那麼窄的畫幅
顯示的畫幅和相機CMOS大小是毫無關系的。CMOS越大,畫面越豐富,同樣出來是16:9的畫面。
你所說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後期加遮幅,形成2.35:1甚至是寬高比更大的畫面,你說截掉頭就只剩半截了是因為你在前期拍攝的時候沒有在監視器上就上遮幅,全部用2.35:1的畫幅去構圖。
還有就是一些電影使用的變形寬熒幕鏡頭,這個鏡頭成像就是2.35:1不用後期加,現在全世界所產的只有ARRI的MA系列鏡頭,以及前段時間一部名為《少女哪吒》的電影拍攝中使用的世界第一隻變焦變形寬熒幕鏡頭,是安琴公司產的。
變形寬熒幕的話,相機黨就不要考慮了。ARRI MA在國內湊齊一套都費勁,前段時間韓寒的《後會無期》用的就是這個系列的定焦頭,一套售價估計得200W。安琴的變焦變形寬熒幕就更不說了,我同事去劇組的時候問過,那一隻鏡頭的售價就過50W。
所以,你能選擇的就是在前期拍攝的時候在取景器或者監視器上加遮幅,用大力膠就行,然後後期加遮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