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規電影放映廳能坐多少人
電影院的規模按觀眾廳的容量可分為:
特大型1801座以上或11個廳以上;大型1201座~1800座或8~10個廳;中型701座~1200座或5~7個廳;小型700座以下或4個廳。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
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影院基地選擇應根據當地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布置,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應臨接城鎮道路、廣場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寬度除不應小於安全出口寬度總和外,且小型電影院不應小於8m,中型電影院不應小於12m,大型不應小於20m,特大型不應小於2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電影院應按每座0.2㎡計,大型、特大型電影院除應滿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應小於10m。
四、多觀眾廳電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應按實際分配的最多人數計算;總座位數2000座以上的電影院宜分數處集散。
五、位於交叉口的電影院尚應滿足城鎮有關交通車行視距的規定。
B. 普通電影院一個大廳能容納多少人
中間稍微靠後的位置較好,不過如果中間沒有位置的話,那就要選後面的座位,不要選靠前的座位哦,看科幻片和動作片的時候更不要太近,因為會眼花繚亂,我看蜘蛛俠3就是這個感覺。我這一年去電影院差不多快10次了,
這是我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位置要在每排的最中間是最好,然後再挑前後排~~~
後排比較好,
因為您可以去看看,很多次我都看到後排座滿了,但前排有很多空的
C. 一個電影院最多可以坐幾人
電影院的規模按總座位數可劃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個規模。不同規模的電影院應符合下列規定:
1特大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應大於1800個,觀眾廳不宜少於11個;
2大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宜為1201~1800個,觀眾廳宜為8~10個;
3中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宜為701~1200個,觀眾廳宜為5~7個;
4小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宜小於等於700個,觀眾廳不宜少於4個。
D. 電影院有27排每排33人估計一下電影院大約能坐多少
27排座位,每排坐33人,電影院能坐891人。
E. 一個電影院大約能坐六百人對嗎
一個電影院大約能做600人,肯定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有的時候六七百人1000多人也是正常的。
F. 電影院一個三層每層都有21作為每行十五人你知道這個電影院能坐多少人嗎
21×15×3
=945人
答:這個電影院能坐945人。
G. 一個影院能坐多少人
(1)51×37≈2000(人); (2)9×26≈300(人). 答:(1)普通座大約能坐2000人.(2)嘉賓座大約能坐300人.
H. 電影院原來共有35排座位,每排42人,擴建後共可多坐70人,擴建後共可以坐多少人
1540人
解析:擴建後坐的人數=擴建前做的人+擴建增加的人=35×42+70=1540人
I. 電影院一共有1600個座位,高年級有951人,低年級有723,電影院的座位夠不夠
不夠,1600<(951+723)=1674,座位數小於總人數
J. 蘭州最早的劇院
http://i0.sinaimg.cn/dy/o/2009-07-30/1248941429_1lH3rU.jpg
規劃中的蘭州文化藝術中心
http://i3.sinaimg.cn/dy/o/2009-07-30/1248941429_FAhWJ6.jpg
拆除中的蘭州劇院。本報記者 郁婕 攝
蘭州劇院「沒」了。
從1957年蘭州最早的一所大跨度劇院到2009年的「一片瓦礫」,蘭州劇院在走過52個年頭後,戛然而止!當然,與蘭州人最熟悉的那幢建築一起灰飛煙滅的,還有「蘭州劇院」這一稱謂。
蘭州劇院「演出」已經結束——有人這樣說;蘭州劇院真正的「演出」才開始——也有人這樣說……究竟,瓦礫之上崛起的將會是什麼?
百萬元票房的記憶
一片殘磚瓦礫裸露在驕陽下。
就在這個夏天的7月,蘭州人與他們相伴了半個多世紀的蘭州劇院徹底地「告別」了。
快到上午11時的時候,老胥又從機房裡轉了一圈,一看沒事,他就下來到院子里涼快涼快。
「我是1978年來的,馬上就退休了,退休手續已經交上去了,(批下來)大概也就到八九月了。」老胥叫胥希虎,是蘭州劇院的電工,也是眼下劇院里還在上班的職工中工作年限最長的一位。
院子里,原先那幢樓頂上寫著「蘭州劇院」四個大字的三層樓已經沒有了,一片空地上殘留著碎石和瓦片,空地的四周用一米多高的鐵絲護欄圈住了。不過,拆除了的老樓的痕跡還是很明顯的——一道深黑色殘牆的印跡自然地在空地四周「畫」了個圈。
「劇院的營業依然正常進行,現在主要是在劇院右邊的附屬小樓內放電影和錄像。」蘭州劇院副經理宋瑞珉說。
快中午12時的時候,老胥又上樓去機房看了看,機房和電影廳都在二樓,錄像廳在三樓。老胥上去的時候,能坐100多人的電影廳里坐著4個人,一對小情侶和兩個女學生。眼下,正是蘭州各大影院的暑期檔,上映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變形金剛2》、《麥兜響當當》等影片多是針對學生群體的。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到劇院的時候,看電影的人那叫個多,場場滿,真正的對票入座,一場電影放下來,把好幾個對票員忙壞了。」老胥是電工,所以,啥時候都要在崗。不過,像這樣一天沒幾個人看電影的情況,老胥說他已經習慣了。因為他覺得「電影市場的輝煌已經過去了」。
老胥說他以前有個厚厚的電話本,上面的電話記得密密麻麻的,「知道不,這些電話都是求我幫忙找電影票的。每次演電影,都有不少人提前給我留下電話,等我搞到電影票以後聯系。」不過,幾年後,老胥的這個電話本就沒用了,沒有人再托他找電影票了,「後來我就撇掉了。」
蘭州劇院、解放劇院,還有金城劇院和東方紅電影院可以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蘭州市幾個比較有名氣的劇院,這當中,尤其以蘭州劇院為重。這不僅僅是因為蘭州劇院1300多的觀眾容納量,更是因為它曾在這個業界的「翹楚」地位。「(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具體哪年記不清楚了,我們蘭州劇院創了100萬的紀錄,為此,還得到了表彰,頒發了證書。」老胥說的這100萬元的紀錄,也就是現在說的「票房收入」。「當時蘭州市受到表彰的劇院就蘭州劇院一家,因為,只有我們一年創造了100萬的紀錄。」
「1979年,全國城市電影觀眾達293億人次,而到了1999年,觀眾則下降到了4.6億(城市觀眾)左右,只相當於20年前的一個零頭,是當時的六十分之一。」無疑,來自相關部門的這一組數據也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像蘭州劇院這樣一批國字型大小老劇院的輝煌和沒落。據了解,在電影放映業鼎盛時期,包括學校和廠礦企業俱樂部在內,蘭州市有影劇院40多家。
眼下負責辦公室工作的小梁是上世紀90年代到蘭州劇院的,那個時期也正是劇院,特別是電影院觀眾流失最凸顯的時期。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電影市場開始整體滑坡。「印象中,2000年我們劇院改造後引進的首部美國大片《垂直極限》曾經引起了相當的轟動,感覺有那麼一陣子看電影的人又多了。」小梁說。
曾經的戲曲舞台主陣地
蘭州劇院始建於1957年,是建國初期我國自行設計,由當時的蘭州市人民政府投資60萬元建造的蘭州市最早的一個大跨度劇場,其建築聲學設計效果在上世紀80年代被譽為「國內十大最佳建聲設計劇場」。蘭州劇院不僅是蘭州市文化出版局所屬全民所有制文化企業,也是一所兼具市政府禮堂功能的蘭州市老字型大小大型文化場館。
「為什麼叫劇院不叫電影院?就是因為它其實更為重要的功能是一個文化陣地——戲曲演出場所。」省劇協副主席、蘭州市戲劇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嚴森林說,蘭州劇院就是為了戲曲藝術而建立的,因為畢竟戲曲在我國的歷史是遠遠早於電影的。「它曾是蘭州市『春光』越劇團(已撤銷)、青年京劇團(已撤銷)、秦劇團、豫劇團等省屬市屬文藝團體的專業演出場館,也是蘭州市大型會議、學術報告、群眾文化及大型節會活動的主要場館,國內外許多著名文藝團體、表演藝術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正因為此,它也成為了蘭州市家喻戶曉的標志性文化場館。」
在嚴森林的印象中,「文革」之後的幾年時間,蘭州劇院可以說是蘭州市戲曲演出的「主陣地」。「因為那個時期整個國家都處於恢復傳統戲的演出階段,這樣前後有5年的時間,除蘭州劇院外,金城劇院、蘭園劇院等都頻繁地進行著戲曲演出。」
對於這一點,老胥也有非常深刻的記憶。
和電影相比,老胥更愛看戲。作為老蘭州人的他,尤其是喜歡聽秦腔。在劇院工作的他,和其他戲迷相比而言,自然就有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上班的時候就可以過把秦腔癮。「在當時,我們劇院的舞台還是相當不錯的,燈光、舞檯布置檔次在同業中都是比較高的。大概在1978年,全省老藝人大匯演就在我們劇院進行,這次演出影響特別大,來看戲的人特別多,演出一直持續進行了近兩個星期,當時,包括很有名的老藝人劉金榮、周振旭等都參加了演出。現在,參加當時匯演的那一批老藝人全部都去世了。」老胥說。
相對於劇院電影放映業務逐步走向低迷的狀況而言,戲曲退出「劇院舞台」的跡象似乎來得更早些。在電影輝煌的時代,戲劇演出就呈現出了「沒落」的景象,而隨著電影放映市場在上世紀90年代的明顯滑坡,蘭州各大劇院中已經再難覓到「戲劇演出」的身影了。取而代之出現在「劇院舞台」的就是各種歌舞表演。1998年以李谷一、朱明瑛等為代表的東方歌舞團到蘭州劇院的演出,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老胥說:「不過像這樣的專業歌舞團的表演畢竟是少數,隨後,多是一些『走穴』的非專業歌舞團。當然,這樣的歌舞演出也只是紅火了一陣子。」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戲曲自身的主觀因素,還有客觀原因。隨著電影、鐳射、錄像、電子游戲等娛樂形式的風起雲涌,使得戲曲舞台受到了沖擊,加之戲曲自身發展也顯現出一種萎縮的現象,所以,戲曲被『擠』出『劇院舞台』是一個現實。」嚴森林說,戲曲退出「劇院舞台」也說明了一個現狀:劇院缺失了它本該擁有的文化場地的功能,城市文化場地和藝術舞台在萎縮。「這里不僅僅是指已經拆除了的蘭州劇院,就目前蘭州市而言,演出劇場也就一兩個了。」
原址上起建文化藝術中心
來自蘭州大劇院的信息:到2011年,蘭州劇院將變身蘭州文化藝術中心,成為我省具有較高規格、現代化、標志性的大型文化設施。
「拆除是必須的。」蘭州劇院總經理秦永安表示,蘭州劇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謝幕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應該有更好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新的(劇院)來取代它。」
秦永安說,事實上在2007年就因為消防原因,蘭州劇院基本上處於停業狀態了,因為盡管在過去,蘭州劇院算得上是蘭州有影響的和設施不錯的「老字型大小」劇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特別是硬體上。「常年的超負荷運轉,系統老化陳舊,消防隱患嚴重,拆除是唯一的選擇。」
在蘭州劇院之前,因為同樣的原因,始建於1950年的市屬的解放劇院和省屬的飛天劇院、東風劇院等「老字型大小」劇院也都已被淘汰「出局」了。而隨著蘭州劇院的「消失」,蘭州市演出場所的緊缺,使得蘭州的舞台藝術無疑又缺少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陣地。
「拆除是為了建一個更好的服務於文化藝術的『舞台』,可能會有人擔心處於黃金地段的蘭州劇院屆時將會傾向走『商業化』路線,會喪失『藝術文化舞台』的功能,我想說的是,將來新建的蘭州文化藝術中心將比以前的蘭州劇院從設施到服務領域都更好,它將是對蘭州劇院這個『老字型大小』和『老品牌』的一種提升。」
據記者了解,在蘭州劇院原址上起建的蘭州文化藝術中心,預計投資2億元,其主體工程建設將於明年全面啟動,到201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蘭州市文化藝術中心佔地面積11112.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多功能音樂廳、多廳電影廳、文化教育館、藝術培訓和展覽中心、文化T台、演員公寓、辦公及輔助用房、地下停車場及設備用房等。建設項目中將充分考慮到了總體設計功能的先進性,其中多功能音樂廳建築面積約6200平方米,設1200個座位,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力求建成在西北乃至國內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設施和城市標志性建築物;多廳影院建築面積約2800平方米,建成4個五星級標准放映廳。此外,藝術培訓及展覽中心、文化教育館,不僅設有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藝術培訓場地,還同時設有健身房、圖書室、閱覽室、美術繪畫室、羽毛球場等多種設施,以滿足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
不是尾聲的尾聲
從小跟在爸爸屁股後在蘭州市不少劇院里聽過戲的嚴森林,眼下已經退休了,現在,他依然愛聽戲,只不過不去劇院了——因為他找到了一個「新」的戲曲舞台。
「現在劇院也少了,更主要的是到劇院里也聽不到戲了。那麼,城市裡的戲到哪裡去了?都送到鄉下去了。」嚴森林有些開玩笑地說了一句。
不過,和嚴森林一樣,眼下,蘭州不少戲迷聽戲都不去劇院了,而是去金城關聽戲。「在那裡已經有六七個戲社了,來自外省以及省內市州的一些名角好家天天在這里演出。」嚴森林說當城市裡戲劇專業隊伍已經是「空穴」的時候,這種民間的戲曲狀態絕對就是戲麴生命的一種延續,因為它表現出了戲曲特有的生態——戲曲的根在民間。「這個民間是廣義的,它是包括城市和鄉村的,所以,戲曲想發展,就必須佔領城市,佔領城市的劇院,佔領城市的郊區。」
現在,秦永安每天上班的時候總是先在那一片空地前站一站或者轉一圈,而每天心裡盼的就是一件事:新工程趕快開工。而對於即將退休離開單位的老胥來說也是一樣,也想早點看到老單位的新模樣。
「不過能不能看到,還不好說呢!」老胥的語氣有些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