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評價陳可辛電影

如何評價陳可辛電影

發布時間:2021-06-24 04:58:23

如何評價陳可辛導演的電影《如果·愛》

想演戲的孫納(周迅 飾)與想導戲的林見東(金城武 飾)初遇見時,兩人都正處於生活與事業的低谷,在相互鼓勵和扶攜中,他們漸漸有了共同的可以看見希望的未來,然而孫納更想把現在的可能抓到手,狠心與林見東分了手,跟了可以給她戲的導演聶文(張學友 飾),成為人人艷羨的大明星。
天意弄人,十年後孫納與也做了演員的林見東因為一部合拍戲又重遇。雖努力說服自己忘記過去,卻欺騙不了自己的心,孫納陷入兩難中。而更戲劇的是,孫納、林見東和聶文要同演一出劇情與他們之間情恨糾葛驚人相似的戲。

㈡ 如何評價電影《親愛的》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
孩子並非一個超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我們都無法體會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大空洞感和絕望感。
只是你可以嘗試去感受一下,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

但是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
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庄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發聵。
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

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沖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里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

我知道這個結束的意味,但不認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也試圖做了一點探索,但並沒有提供導演和編劇的思索。
只是泛泛帶過,然後終結在一種奇妙的荒謬感。
誠然,這個設計很精彩,但這樣一個主題的片子落點放在人販子老婆的懷孕上,無論如何都算是一種有意識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結束在孩子帶著一口安徽普通話開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畢竟,這是一部曾用名為「親愛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為戲劇沖突走得太遠而忘記最初想表達的東西。

至於編劇,細節處自是動人。包括黃渤訴說後來發現有人騙也是好的,包括片頭在繁雜的網線里找紅繩找網線的特意設計,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種小孩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甚至貧富差距,包括小孩學方言的細節(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講普通話,黃渤認為陝西人的小孩就該講陝西話,最後找回來的小孩卻講一口安徽普通話),包括張譯守在黃渤家門口,被黃渤發現時閉上眼睛裝睡、然後給黃渤發的那條簡訊。

而演員,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納一些溢美之詞。

黃渤對郝蕾飾演的魯曉娟,有一句評價,「只是我認命,你不認命。」
太准確!郝蕾的美始終有一種不認命的決絕和凄婉。
我記得她下樓的時候,黃渤問她,「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痛苦,怨憎,和無奈,終於她什麼也沒說地轉身下樓。
我記得她在那個互助大會上,面對張譯說,「請魯曉娟分享一下。」一陣沉默。沉默是最難演的,而且在片子的開頭,她是一個那麼渴望說話會爭論的女人,在這里她沉默了。很難得的一段留白,沒有周圍人多餘的面部特寫和台詞(雖然對於沒給特寫這一點也蠻奇怪的),但是空氣中存在的那種張力,直到郝蕾突然出聲而崩裂。她哭著說,「對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丟的。」能夠看到她嘴唇顫抖,緩慢地蹲下去。我理解這種內疚感,聯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黃渤耳光的一場,能夠深深理解這種因為內疚而帶來的巨大折磨,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絕丈夫性要求的真實原因,她無法原諒自己甚至無法直面自己的錯誤。而這一刻,她的爆發,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發。
還有黃渤痛哭那場,她攔住想要上前的張譯,自然,無聲,瞭然地看了黃渤一眼,將心中的情緒都慢慢地壓了下去。
動人的,都是這些細節,感情,都在眉眼之間。看起來,舉動都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

黃渤的亮點,如果要一一記錄,我大概需要一個EXCEL.
我喜歡他含蓄的演技,在魯曉娟蹲在地上抱住雙臂痛哭的時候,他並沒有像國產連續劇一樣抱住她(像大團圓一樣的溫情),而是站在旁邊,看著她,想要靠近,又並沒有靠近,眼睛濕潤,嘴唇顫抖,心裡即便已經千山萬水,然而終究什麼都不能說什麼也不要做,那種節制而隱忍的演繹,於無聲處更見情深。
也喜歡他突然的爆發。找回兒子之後派出所的一場哭戲 ,雖然也是慢慢地蹲下來,但是和郝蕾細膩的哭戲不同,黃渤的痛哭是震撼的,翻江倒海的,這種在巨大絕望之後重獲希望的沖擊,在壓抑了三年之後,都在這場痛哭里了。黃渤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偶像包袱的人,所以他哭得很難看,涕淚橫流,但是你看著看著,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落下了眼淚。

黃渤和郝蕾,本是非常不搭的一對,從氣質上來說,郝蕾若是清宮沒落後妃,黃渤便是那市井中拉黃包車的,甚至都不如黃渤和志玲姐姐和諧。但是非常愛他們這一對夫妻。感謝導演的選人,讓我感受到了這種演技登對帶來的酣暢淋漓感(多一句嘴,倆人都是好戲之人,而且都是屬於特別認真演戲認真到魔障的人)。
兩個人的對手戲都很家常,絕無大喊大叫用力過度的演出,但功底正在這種力量的把握。也不用一一敘述,希望大家到影院去看。就說一場,田文軍在店裡,房東來趕人,一陣掙扎無果,房東走開,黃渤抬頭,一眼看到魯曉娟一身黑衣坐在街邊,兩人對視一眼,說句做作的話,真是一眼萬年。而印象最深的是,魯曉娟走進店裡,問,「你睡得好嗎?」黃渤說,「睡不著,真希望不睡。」魯曉娟遞給他一瓶葯,「吃了這個能睡個好覺,要是好用告訴我。」從頭到尾倆人沒有對視過,言語中也無情感起伏。但是兩句平淡台詞,自然的動作,我相信,他們是真的相愛過。
真正難得的並非演戲,也非復原生活,而是提煉生活的日常,卻升華為戲劇中的表現,讓觀者映照出生活和自我。

觀影後,陳可辛導演說了一句,這個演員陣容真是黃金陣容。是,幾乎是可以即使為了演員就買票的陣容。黃渤和郝蕾自不必說,趙薇也是一線中演技有口碑的,張雨綺雖然還沒成大器,但舉手投足都透出晶光來,張譯也是個認真演戲的人,雖然剛上大熒幕不久,比起另幾位還是有點電視劇范兒,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未來,佟大為演這種角色駕輕就熟,導演愛他,基本上都給他合適的角色,他也沒掉鏈子,其餘幾個人,包括魯曉娟丈夫、警察、兩個小演員、四川工友,都可圈可點。
而值得慶幸的是,導演並沒有浪費這個陣容(我們都知道,多少導演和片方浪費了好演員,常常讓我們走出影院,吐槽無力,可惜了這演員陣容)。他幾乎讓每個人發揮了自己的潛力。

我說「幾乎」,是,並沒有完美。

這應該是趙薇從影以來比較大的角色挑戰了,農村婦女,面目污跡不可辨,一口方言,沒文化。看評論,也說她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大突破演技。我一向敬佩敢於拋棄偶像包袱可勁兒糟蹋自己的演員,她也實在演技和認真並在。
但是,這並不是個適合她的角色。雖然她已經努力作踐自己,但還是沒有那種糙的質感。或者我先入為主,總會在「小燕子」或者「姚木蘭」的那張臉面前跳脫,她獨特的念白方式和嗓音,即使在安徽方言面前也無法改變。

㈢ 請問陳可辛電影的風格、特色是什麼樣的或者說導演本人所追求的風格是什麼怎樣的 最好能說明有哪些

論述時代精神和風俗習慣是解釋陳可辛電影風格的基本原因,以此說明陳可辛電影商業性和藝術性產生的社會根源和個人因素。

陳可辛以世俗故事、草根人物表達商業 話語,體現商業價值的訴求,以影片的主題內涵表達精英思考,從而完成了商業性 與藝術性的縫合。同時,用新歷史主義敘述的方式解構傳統的歷史主義現實觀,以 世俗大眾的視角,從小人物人生際遇、歷史軼聞中多側面多角度的詮釋歷史,進行 商業化表達,而主題意蘊中則體現了其對傳統價值觀、人生理想、人生意義、人文 情懷的彰顯,從而使得商業性與藝術性互相滲透、體現在作品中,受到主流文化、 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一致推崇。

陳可辛電影的創作分期 陳可辛踏入電影行業是從吳字森導演的《英雄無淚》開始的,他決定進入 影壇時並沒有直接選擇做導演,而足聽從父親的建議做起了監制,後來一度被稱為 香港最傑出的電影豁制之…。陳可辛共監制28部影片。 其中《神行太保》(1989,導演趙良駿)、《壯志豪情》(1 990,導演柯受良)、《記得 香蕉成熟時》(1993,導演趙良駿)、《新難兄難弟》(1993,導演陳可辛、李志毅)、 《晚9朝5》(1994,導演陳德森)、《春逝》(2001,導演許秦豪)、《見鬼》(2002, 導演彭發、彭順)、《金雞》(2002,導演趙良駿)、《會雞2》(2003,導演趙良駿)、 《春天花花同學會》(2006,導演趙良駿)、《l、J徒》(2007,導演爾冬升)、《十月圍 城》(2009,導演陳德森)、《神奇俠侶》(201 l,導演谷德昭)、《血滴子》(2012,導 演劉偉強)等都獲得了不俗的票房,其中《會雞》等影片還成為當時救市佳作。陳 可辛作為電影監制,是成功的。但是,在他的心暈,一直都認為做導演才能更全面 的參與到影片的創作中,他最大的理想還是做一名優秀的導演。於是,陳可辛「監 而優則導」。從1983至2013這三十年之問,陳可辛共執導13部電影和1部短片, 其中電影《中國合夥人》於2013年5月上映。從他執導的這些電影來看,影片的質 量、導演技術的純熟程度都有明顯進步。鑒於他本人的工作生活環境的三次大的改 變,以及受到環境和文化思想的影響,再加上陳可辛在不同時期分別提出三個不同 的電影理念,因此,我們把陳可辛的創作時段分為香港電影人、亞洲電影人、大中 華電影人三個時期。

以嚴謹、認真的念度攝制有品質的電影,力圖做到有態 度的審視生活,努力體現自己的美學觀點。是陳可辛追求的電影理念。

㈣ 如何評價《喜歡你》這個電影

《喜歡你》是導演許宏宇的處女作,但監制卻是大名鼎鼎的陳可辛。其實,在拍這部電影之前,兩人已在《投名狀》中有過合作,那時許宏宇是作為電影的剪輯師,而陳可辛則作為導演。由於對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均衡,許宏宇2011年就獲得了第六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剪輯師」。


而《喜歡你》講述的是一個簡單而純粹的愛情故事,這可以讓影片和現在年輕人在情感上接軌的地方。在電影中,愛情如同美食,從看到吃,到品嘗,如同兩個人在談戀愛,從發現、享受,再到吃飽後的幸福。從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龍蝦炒飯,到最後一碗普通泡麵……

周冬雨飾演的角色在電影里說過一句話:你怎麼敢同時吃兩個人的飯?是啊,愛情是不兼容的,控制不住的才是真感情,能控制住的只是理性。我愛你,所以我要獨占你。聽上去特別霸道不講理。可愛情,本來就是不講理!

㈤ 陳可辛的電影對於流行歌曲的使用有何非凡之處

我沒有感覺到陳可辛的電影對於流行歌曲的使用有非凡之處。陳可辛是一個非常有才的導演,而且在他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標桿性的啟示意義。他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無論時代怎麼改變,他從來都不放棄自己對於電影的執著,而且他是一個非常捍衛榮譽的人。而且即使道路上只有他一個人在堅持著,他也要努力的走下去,去追尋著自己想要的未來。從陳可辛的電影作品之中,你能夠感受到一種變化的感覺。每一個電影片段都像在不斷翻新,帶給我們無窮的回味,也保持著永恆的創新。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里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㈥ 陳可辛電影中人物的特點

一頭長長的、黑白頭發的陳可辛導演。他的電影較寫實,影中人物給人有真摯平淡而富有個性的感覺。若細細觀摩,很容易產生共鳴。記得《甜蜜蜜》中有義氣又溫情的曾志偉、勢力又善良的張曼玉以及腳踏實地憨厚的黎明,就留給鄙人莫大的印象。像《十月圍城》中的人物也可圈可點,《投名狀》更是把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難堪展現在觀眾面前。陳導是一個很用心的一個人。
PS:吳君如是他的太太,呵呵。

㈦ 如何評價電影《甜蜜蜜》

一首歌就是一個故事。這在電影《甜蜜蜜》里顯得格外在理。

陳可辛帶著修復版的《甜蜜蜜》參加今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影展「經典單元」,重新勾起了很多人關於這部電影,關於愛情的記憶。

相愛只需要時機,在一起需要很多運氣。不得不說,陳可辛真是一把寫愛情的好手,他總是能捕得最好的時機讓愛情滋生,卻又吝嗇了運氣的次數,他恰到好處地將細膩處放大,在平淡生活里寫出愛的本質。

關 於 台 詞

不知道為什麼,整部電影中蘆葦尾巴最喜歡的台詞居然是這段:新年進步。恭喜發財。一帆風順。身體健康。事事如意。龍馬精神。如意吉祥。大吉大利。萬事順意。友誼萬歲。

重點是最後一句:友誼萬歲。這是黎小軍和李翹經過除夕之夜的事情後,新年第一天,倆個人的一段對白,比起李翹前面「昨天晚上,大風大雨,倆個孤獨的人糊里糊塗地吃了頓團年飯而已。」話里的假裝不屑,後面這一長串的祝福話語才令人叫絕,繞詞的倆個人已經想不出什麼話能緩解尷尬了,詞窮的感覺有時候真的十分難受,曖昧不明的情感在「友誼萬歲」那裡戛然而止,李翹用友誼掩蓋了倆人的愛情,這句台詞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幼稚得深刻。完了鏡頭又立馬轉到了527房間。

愛情文藝片的美在於含蓄在於收,表達愛情不一定要海誓山盟,不一定要坐上熱氣球捧著鮮花拿著鑽戒……整個片子里,黎小軍只在電話里對小婷說過「我愛你」,他愛李翹,可這句話卻從來沒有對她說過,這是人物脾性,也是人物情感的強烈對比。

㈧ 陳可辛的電影有哪些藝術特色

我非常的佩服陳可辛導演,但不是特別喜歡現在的他的作品。他非常有才華,甜蜜蜜,投名狀可以證明。他非常的聰敏,也就是情商高的沒邊,為人處世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中國人,也就是圓通,他的電影基本兼顧商業和藝術的典範。為人處世非常的謙虛,低調,從來不居功自傲或者狂妄自大,人際關系搞得很好,所以他適合做監制。

㈨ 如何評價電影《甜蜜蜜》

還記得當初情人節,修復版的《甜蜜蜜》登陸內地院線,不少人拒絕的理由很簡單——二十年前陪自己看這部電影的人,如今早已勞燕分飛。

影視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的原因是,不同年齡段重溫會有不同甚至迥異的感受。

比如《甜蜜蜜》,讀書時看故事、看顏值,為黎小軍和李翹分手扼腕嘆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重拾二人的求生軌跡,才明白港漂的心酸與不易;成家立業,被零碎瑣事耗掉一大半精力後,也想通了李翹為什麼在第二次選擇時,還是情願跟著豹哥。

小編曾經疑惑,為什麼《甜蜜蜜》的英文名字是「Almost a Love Story」?這分明就是一部愛情電影啊!怎麼能用「幾乎」「差不多」這種含糊不清的修飾詞呢?

其實細膩如陳可辛,早就在細微之處回答了這個問題。

《甜蜜蜜》上映9年後,陳可辛再次操刀都市愛情片《如果愛》,英文名喚作「Perhaps Love」。二者交相輝映,導演一早就洞察了愛情的本質:我們看到的愛情大多隻是表象,更多的其實都是「不確定」。

不然,陳可辛不會提出這個兩難的問題——

你願意同黎小軍一起面朝大海,還是跟豹哥一同喂馬劈柴?

最終的結果,看過電影的都知道了:李翹陪豹哥來到了美國,黎小軍又輸了。

由此,觀眾對電影提出了疑問:第一次,生活所迫,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李翹跟豹哥走了情有可原;可這次完全是天隨人願,黎小軍離了婚,豹哥山窮水盡,自己反而成了他的累贅,那李翹為什麼執意選擇了豹哥呢?

是愛情?是報恩?是更好的物質生活?

豹哥這個人,走南闖北善辨人心,在大風大浪打打殺殺中練就了一種了如指掌的淡定和漠然,他面對心愛的女人,總是把傷心事笑著訴說。

所以李翹跟他走了。

電影的最後,在播放鄧麗君去世的消息,李翹停住了腳步,黎小軍走了過去又退了回來。兩個人站在那裡聽完新聞後,抬頭望著對方,一毫秒的遲疑後,淡淡地微笑。李翹已經蒼老,黎小軍木訥依舊,時光把兩個人隔開,他們經歷了無數悲歡離合,再次重復,也只能相顧無言。

我們作為局外人,清楚地聽見命運車輪的巨大轟鳴,看見其壓過的深刻軌跡。

㈩ 你怎麼看待中國合夥人的導演陳可辛

媒體評價

陳可辛的時代被劃開,成為橫跨香港、內地、台灣的頂級大導演,2008年他沒有遺憾,這個江湖任其笑傲。(騰訊網評[36] )

在華人電影圈,陳可辛曾有著一種標桿性的啟示意義。這位早年遊走於好萊塢的香港導演,對現代娛樂工業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透切,以至於他早期進入大陸電影市場時,完全移情移景,忘我投入。(搜狐網評[37] )

他執導的電影作品,卻像是不間斷變化翻新的風景,或者多聲部復調迴旋的樂曲,始終保持了一種不斷尋求轉變與創新的可貴激情。(光明網評[38] )

個人評價

金像到金馬,他又是雙料,足可以被寫進歷史了。能獲得這樣的成就,是要靠努力,要積累功德的。在香港電影頹廢時,能捍衛其榮譽的,惟獨只剩餘下他一人而已,他的這尊獎杯與每一次的榮譽,都是艱辛的,最是難得。(騰訊特約評論員宋子文評[39] )

他的浪漫對白只會發生在他的電影里。(吳君如評[40] )

陳可辛心中唯一的香港演藝圈大哥,早就覺得他肯定成功。(曾志偉評[41] )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陳可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年午夜場電影都放什麼 瀏覽:431
張學友說吃屎啊你那個是什麼電影 瀏覽:541
男女看電影會做什麼 瀏覽:78
艾麗塔愛琳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765
手機電影網站怎麼製作生意 瀏覽:565
電影提前多久和演員簽約 瀏覽:887
itunes中怎麼只有電影 瀏覽:285
如何往mp3里下電影 瀏覽:420
免費的十部好看的電影 瀏覽:645
咖喱什麼電影 瀏覽:930
為什麼電影票房比人口還多 瀏覽:145
求好看恐怖驚悚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29
男主什麼一電影 瀏覽:228
輪回鍾麗緹在線免費電影 瀏覽:467
楊貴妃安祿山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03
電影院都有哪些會計科目 瀏覽:67
z先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968
美國校園欺凌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12
最好看的外國海洋電影 瀏覽:400
迅雷下載電影怎麼保存到手機百度知道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