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珠穆朗瑪峰是怎樣得名的
珠穆朗瑪峰名稱來源
藏語「job-mo glang-ma rib」(珠穆朗瑪)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里,gland-ma有兩種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he-ring child ga)所居住的宮室。 不過還有一種英文說法在中學課本裡面多次出現,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紀念英國人佔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尼泊爾語名是薩迦瑪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這名字是尼泊爾政府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名的。由於此前,尼泊爾人民沒有給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於政治原因沒有選擇用音譯名稱。
1258年出土的《蓮花遺教》以「拉齊」稱之,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米拉日巴道歌集》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1717年,清朝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
1952年5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和出版總署聯合正式通報,把「額非爾士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
2002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稱「Mount Everest」應正名為其藏語名字「珠穆朗瑪峰」。該報及其主觀地認為,西方使用英語名稱「額菲爾士峰」前280年前中國的地圖上標志已以「珠穆朗瑪」命名。
台灣地區傳統上一直以「聖母峰」稱呼此山。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佛學的上師九祌心都是什麼心
一、如孝子心
至尊米拉日巴將身口意供養給上師,一切都隨上師的心意而行,凡是上師吩咐的事,他都老老實實去做。按常人的想法,天天造房子,拆拆造造毫無意義,但米拉日巴並未以自己的想法為主,他完全按照上師的話去做。這是把自己舍於上師的「如孝子心」。
二、如金剛心
米拉日巴依止上師的心,在任何情況下都未曾破裂。尊者出走時,一閱見常啼菩薩的傳記,就馬上自我反省而立即回到上師身邊。上師圓寂之後,米拉日巴的心和上師始終不分離,每次唱道歌時,總是首先敬禮瑪爾巴上師。因此,他具有「生生世世不離師」的「如金剛心」。
三、如大地心
尊者荷負上師的事業重擔而無疲厭。最初苦行時,什麼擔子都能自己挑;後來精進修行時,圓滿現證了上師所交付的所有法要;成就後攝受弟子,圓滿繼承了上師的事業。這是具有荷負上師事業重擔的「如大地心」。
四、如輪圍山心
尊者發誓「要聽從上師所有的教言,克服一切苦行」,而且他確實做到了。即使背上長瘡、痛苦難忍,此心亦未動搖;即使從幾里的山下獨自背石頭上山,身體極度疲累,也不曾退失信心。這是具有「如輪圍山心」。
五、如僕使心
上師叫他放咒、降冰雹,他都立即去做,意無慚疑,這是具有「如世間僕使心」。
六、如除穢人心
在上師面前,他沒有絲毫傲慢,總認為自己是個下劣的罪人,三門極其謙卑,這是具有「如除穢人心」。
七、如乘心
至尊米拉日巴就像一輛大車,不論負擔有多重、路有多難行,他都歡喜受持。有人會說:「這樣像大車一樣背石運土有什麼功德?有什麼意義?」雖然在石頭上安立不了功德,房子蓋好了又拆也談不上有什麼意義,但是尊者承事上師的心最有功德、也最有意義。為了求得無上妙法,他想方設法讓上師歡喜,連運石蓋房這樣看似無義的事,他也一心一意地做。這種對一切都歡喜受持的心,就是「如乘心」。
八、如犬心
瑪爾巴上師顯現憤怒相時,對待米拉日巴就像對待一條狗,不但口中惡罵而且拳打腳踢,甚至用皮鞭亂抽,但是米拉日巴並未因此對上師產生邪見,這是具有「如犬心」。若換成我們,不要說受到這樣的毀罵,就是公開點名批評一次,心裡也不能接受,認為上師傷自己的面子,甚至生起嗔恨。
九、如船心
一般人從事單調的工作,時間一長就會厭煩,而尊者從事的正是這種乏味的勞動:今天修圓形房子,明天修三角形房子,後天修十層樓,修好了又拆掉,搬到山頂的石料又搬回山下。雖然天天如此,但他並未心生厭煩,這是具有「如船心」。
⑶ 藏傳佛教派生出五個教派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噶舉派】噶舉,藏語原意為佛語傳承,漢譯為口傳。該派早期有兩系:一為香巴噶舉,創始人瓊波南交,起先學習寧瑪派大圓滿等法要,後赴印度,從那洛巴尊者之妹乃格瑪空行母求得乃格瑪六法及五金法,三個月速得成就。回藏後,瓊波南交從朗日塘巴尊者受比丘戒,於後藏香地(今南木林)建寺弘法。十四至十五世紀間,宗喀巴大師及弟子克主傑等尚先後向此系僧人求學,但後來便逐漸湮沒無聞,融入他派。
人們現在提到的噶舉派,通常是指由南岩瑪爾巴大譯師創立的塔波噶舉。大師和阿底峽尊者、寶賢譯師同時,出身望族,少年入佛門,曾歷盡千辛萬苦多次親赴印度、尼泊爾,師從那洛巴、麥哲巴、古古熱雜等大成就者求學顯密大法,以那洛六法、耳傳奪舍法等最有名。瑪爾巴大師究竟證悟萬有一味的大手印境界,即身圓成無上菩提。座下有四柱傳人(四大心子),最傑出的首推至尊米拉日巴大師(1040~1123),被藏人譽為雪域「成就之王」。大師精誠事師、苦修務道的感人事跡膾炙人口,流芳百世,具有不朽的教化意義。
米拉日巴尊者的主要弟子是岡波巴和熱瓊巴。岡波巴大師(塔布拉傑)為月光童子化身,早年學習噶當派教法,善巧法義,三十二歲左右以比丘身份投入米拉日巴尊者門下,受學甚深密法,迅速升起兆相,依靜處精修得圓滿成就。他把噶當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尊者的「大手印」有機結合起來,並將大手印分作顯宗大手印和密宗大手印兩部,以便應機施教。
岡波巴大師之後,塔波噶舉逐漸分出許多支派,有「四大(噶瑪、蔡巴、拔戎、帕竹)八小」之稱。噶瑪噶舉是流傳到現在最有名的一支,創始人都松欽巴,三十歲時從岡波巴大師學修佛法,三十八歲在類烏齊附近噶瑪地方建噶瑪丹薩寺。第五世噶瑪巴尊者得銀協巴曾應明成祖之請,到南京為其灌頂授法,被尊為國師,並受封為「大寶法王」。
值得一提的是,藏傳佛教的轉世制度即肇始於該派,因而噶瑪巴堪稱歷史最悠久的「活佛」。(藏語「哲格」的原意為「化身」,具有多種含義,在用作對人物的尊稱時,一般指轉世再來的有道修行人。之所以被漢人俗稱為「活佛」,大概是譯傳過程中附上了敬仰的成份。請不要產生誤解。)
噶舉派的特點是:1、顯密悉備,以顯宗為密宗之基礎。2、以新譯密法為主。3、實修著名。4、最高見為大手印見,以應成派中觀悟入顯宗大手印見,依那洛六法修習氣脈明點悟入空樂不二的密宗大手印見,圓證三身而成佛果。
噶舉派道次第深受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影響,以岡波巴大師的《大乘解脫庄嚴寶論》為根本要典,要求學人打好前行基礎,通達五部大論等顯宗法義,生起清凈的中觀應成見,再進修如來藏之顯明修學法門——無上密乘,其間不得隨意略越。
【薩迦派】薩迦派創始人為昆·袞卻傑布大師,他出身舊密(寧瑪派)家庭,自幼修學前譯大圓滿及修部法類,善巧通達。長大後隨卓譯師、寶賢譯師及瑪爾巴譯師等多位大善知識,遍學新派密法及顯宗法義,精進修持,得大成就。公元1073年,大師於後藏日喀則奔波山興建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因該寺所在地土色灰白得名)寺院,作為根本道場,廣宏顯密佛法。
貢嘎寧布尊者為袞卻傑布長子,二十歲即任薩迦寺住持。他的佛學知識非常淵博,廣聞多才,使薩迦派獲得很大發展,故被尊為「薩欽」(意即薩迦派大師),為「薩迦五祖」之首。貢嘎寧布一生曾依止多位上師,遍學顯密大法,還蒙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毗瓦巴(瑜珈自在)以智慧身親至薩迦傳授道果法,依之修行獲得非凡成就。
貢噶寧布有四子,次子索南孜摩和三子札巴堅贊秉承薩迦法統,精修戒定慧,宏揚道果法,相繼主持薩迦寺,成為該派之二、三祖。札巴堅贊尤以持戒精嚴聞名。四弟貝欽沃布沒有出家,生二子,長子貢噶堅贊自幼修學並通達一切顯密教法,又師從克什米爾班欽等善知識學習十明,智慧學識無與倫比,人們尊稱他為「薩迦班智達」。他曾受蒙古闊端王之請至西涼傳授佛法,被禮為上師。貢噶堅贊是薩迦四祖。
薩班之弟索南堅贊的長子八思巴為薩迦五祖。他早年追隨薩迦班智達,遍學薩迦教法,法力無邊。十九歲時授予忽必烈喜金剛灌頂,1264年以元朝國師身份領總制院(1288年改稱宣政院,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政務)事。忽必烈將西藏境內十三萬戶封給八思巴,復擬偏宏薩迦教法,限制余派。但八思巴謝絕了此番美意,說服元帝並宏諸派,從而為藏傳佛教的全面發展消除了障礙。
薩迦派還有一項流芳百世的偉業,即是於1550年在德格縣貢欽寺創建了著名的德格印經院,刊刻重要佛典和歷法、醫葯等書籍,由此對保存和弘揚藏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和其他教派相似,薩迦派也顯密並重,認為顯宗是基礎,精通五部大論為進修密法的前提。其密法以新譯為主,也有部分舊譯。薩迦教法的核心是輪涅無別的道果法,彼許證悟清明法性為涅槃,顛倒執著為輪回,然法性本來一如周遍無礙,輪涅之名僅以證悟與否而假立,是故了達法法性非為別別他體即可不舍輪回而當下證得涅槃。
具體修持時,先需打好三現分(三相續)等前行基礎,培植強烈的出離心、大悲菩提心,了達萬法本性空,然後進入壇城接受灌頂,再於道果見攝持下精修生圓次第。其本尊主要為金剛橛及新派五大金剛等。
薩迦法脈分為舊二派、新三派。藏地公認歷代薩迦法王皆是文殊菩薩化身,有比丘形象者,也有現在家居士身份者。吉祥薩迦世系有圓滿宮和度母宮兩支,至今傳承不斷。
近代薩迦派大德仍不斷涌現,以十九世紀四川德格縣宗薩寺的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1820~1892)最為著名。尊者為寧瑪派大成就者布瑪莫札和赤松德贊王的共同化身,自小蘇醒大乘種性,遍學各派教法。仁波切雖具足佛陀般的智慧、證量,然仍不恥下學,甚至向牧人求取希有傳承,追隨他修學佛法的大德也多如繁星。尊者與噶舉派貢珠仁波切、寧瑪巴秋吉朗巴大師共同發起的「利美(不分宗派)運動」,打破門戶之見,圓融各派教義,對佛教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當今,兩位薩迦法王分別駐錫印度和美洲。宗薩欽哲仁波切亦悲智雙運,坦盪開明,於亞歐美諸地大力開展適應現代社會的弘法事業。他促成拍攝了《小活佛》等影視製品,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展示藏傳佛教魅力,吸引了無量眾生趨入解脫大道。
【格魯派】偉大的宗教改革領袖宗喀巴大師(1357~1419)出生於青海宗喀地方的一個佛教家庭,誕生時瑞相紛呈,敦珠仁欽大師賜予長壽加持,並授記日後能利益無邊眾生。三歲時,由第四世噶瑪巴游戲金剛授近事戒,賜名慶喜藏,並授記:此童子後往藏中,住持正法,如第二能仁。七歲依敦珠仁欽大師受沙彌戒,並於座下聞受大量法要。十六歲那年,遠赴佛法興盛的衛藏求學深造。其後隨薩迦、噶舉、夏魯、覺囊等各派善知識,廣學顯密教法,於一切明處及密乘灌頂修法悉皆善巧通達。尤於薩迦派仁達瓦大師處受益良多,奉之為根本上師。
三十歲在雅壟地方恭請錯欽薄寺住持戒寶為親教師,錯巴吉津寺住持慧依為羯磨阿闍黎,該寺維那福德金剛為教授阿闍黎,兩寺持律比丘為證戒僧眾,受圓滿吉祥之比丘戒。宗大師深知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源,亦為佛教之命根,故護戒如眼,對斷酒、不非時食、授食、濾水、觸火等微細戒條也一絲不苟,處處以身作則,嚴格依律行持。
宗大師的聞思修和講辯著,均達到了非凡的高度。譬如在門喀札喜棟寺,同日開講十五部論典,每天從早到晚講授十五座,沒有間缺。歷時三月,總共講完了《因明疏》、《現觀庄嚴論》等十七部論典。後於另一法會中,同時開講二十一部大論,辨析精微毫無錯亂,諸大德皆驚為文殊再來。
宗大師悲願所致,一生造了大量顯密論疏,以《菩提道次第廣論》(1402年成書)和《密宗道次第廣論》(1406年成書)最為著名,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菩提道次第廣論》總依彌勒菩薩《現觀庄嚴論》,別依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全面深入地開顯了三士道次第,對出離心、菩提心、依止上師、止觀雙運等關鍵問題作了善妙論述。全書條理清晰,嚴謹細致,是集顯宗法義之大成者,亦為進修金剛密乘之前導。
宗大師極力強調一切經續論典皆是佛教徒所應恭敬、隨學之處,故提倡遍學三藏,極力反對僅依個別教言、修法而得解脫之說。在此思想指導下,格魯派極重聞思的宗風和嚴格的僧伽教育體制迅速形成並長盛不衰。
治學有成後,宗喀巴大師示現精進修持,從最基本的出離心等前行法開始,認真觀修,圓滿了六百萬大禮拜。再進修生圓次第,徹證般若空性,現見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大威德金剛等無量本尊,得到文殊菩薩大悲攝受,能如常人對話般隨時請教法義、咨決疑難。
為從根本上振興佛教,宗喀巴大師從十五世紀初就積極倡導僧人嚴持戒律。據土官《宗派源流》載:貢巴饒塞(後弘期復興佛法的大律師)送盧梅到西藏去的時候,把自己戴著的一頂黃帽送給盧梅,說戴上它就想起我來了。因此,後來的大持律者都喜歡戴黃帽。矢志重振律綱的宗喀巴大師也毅然戴上象徵清凈持律的黃帽,弟眾們紛紛隨學,「黃帽派」由此聲名鵲起。從其正式名稱——「格魯(意為善律、善規)派」,也可同樣看出該派對戒律的高度重視。
1409年藏歷正月,宗喀巴大師在拉薩發起盛況空前的大祈願法會,有各派淄流一萬多人參加。嗣後,在拉薩東北近百里的旺古爾山建成甘丹寺,作為本派根本道場。緊接著,哲蚌、色拉、札什倫布、拉卜楞、塔爾等寺相繼建成,以六大寺為骨乾的格魯派迅速發展,逐漸取得主導地位。
宗大師最主要的親傳弟子是賈操傑和克珠傑,他們相繼領甘丹池巴法席,繼續宏揚恩師教法。在後來的弘傳過程中,格魯派逐漸形成達賴和班禪兩支轉世法系。克主傑大師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
格魯派教法的特點是,將嘎當派強調的出離心菩提心和薩迦、嘎舉、覺囊、夏魯等派密法相結合,再加上文殊菩薩親傳與宗大師的許多法要,蔚為大觀。大威德、時輪、密集、勝樂等密教金剛是其主修本尊。在顯宗見解上,格魯派主要持自空中觀見,抉擇萬法自性空。
六百餘年來,宗大師的清凈法流教化了無量眾生棄惡行善,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到如今,格魯派教法更是遍布寰球,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覺囊派】覺囊派初祖為十二世紀初的彌覺多傑尊者,他起初跟隨卓譯師的傳人修學時輪金剛等法要,在後藏烏郁專修時,於定境中親證空色天身由內生起,又見《如來藏經》等佛典雲「一切眾生皆本具相好庄嚴之佛身,名如來藏」,由此創立勝義本有之他空見,成為覺囊派核心教義。傳數代後,特吉尊追大師(1243~1313)在拉孜東北建覺摩囊寺,大開甘露法門,該派由此得名。
談及覺囊派,就不能不對全知多羅瓦(篤朴巴,(1290~1361))和全知多羅那他(1575~1634)兩位祖師加以著重介紹。篤朴巴與寧瑪派無垢光尊者同時,本為薩迦僧人,三十一歲時已遍學各派顯密教法,辯才無礙,被尊為全知。到覺囊寺後,得雲登嘉措上師慈悲攝受,親引修持時輪金剛,速證如來藏光明十相,對他空見生起極大信心,撰寫了《山法他空了義海論》等,極力闡揚他空妙義。住世期間,大興佛事,建造十萬大佛塔,講授五部大論、慈氏五論、《入菩薩行論》、《般若經》、《時輪根本續》、《勝樂本續》等眾多法要。尊者經常根據眾生不同根性意樂,傳授相應的灌頂及引導修法。由於全知篤朴巴具足大悲加持和善巧方便,座下證悟如來藏本面的聖弟子眾不計其數,覺囊派因而聲名大振,趨於極盛。
多羅那他尊者出生時瑞相紛呈,自小被認定為更噶周卻的轉世化身,為僧俗大眾迎至覺囊寺。他以神奇的天份,很快通達一切顯密佛法,除自宗教法外,對噶舉、薩迦、布頓等派法要也十分精通,成為眾所欽敬的大班智達。修持無上密法時,現證甚深內道,成就十相金剛持果位。尊者慈悲傳法授徒,著有《多羅那佛教史》等顯密要典及佛贊十四函,還經常潛修密法。譬如二十九歲的春季,每天黎明彌勒菩薩都從雲中現身,融入大師身中,以此殊勝加持,大師徹證他空聖境。
除了大放異彩的了義他空見,覺囊派在修行上也頗富特色:修完出離心、五十萬加行等前行法後,即可求受密法灌頂,由具證上師引導修持「三遠離」,然後趨入時輪金剛六加行(實為甚深正行)修法,從而速證如來藏勝義本面(遍空虛空金剛),即身圓成佛果。
當代覺囊派的中心主要在四川壤塘一帶,在不久前示寂的雲登桑布法王等祖師大力弘揚下,該派現已得到海內外眾多信士的了解和尊崇,利生事業蒸蒸日上。古老而神奇的教法,給現代社會注入了新鮮空氣。(由此可知,蕭平實在《狂密與真密》里說的「覺囊巴遂告滅亡,唯余法系傳承表相,如來藏妙法遂永絕於西藏人民」,純屬欺世之談。)
【寧瑪派】回過頭,讓我們走近著名的前譯寧瑪派。
寧瑪派教法最顯著的特點是,既不偏墮於空性方面,也不偏墮於顯現方面,而是高度強調現空雙運二諦無別。這一精神,無論在顯宗部分還是密法之中,都得到了圓滿貫徹。本書即以自宗寧瑪派教法為核心而展開論述,所以這里暫不多言。
作為藏傳佛教主要奠基人的蓮花生大士,其赫赫威名和神異事跡是藏地佛教徒永遠的驕傲,特別地,鄔金第二佛在前譯寧瑪派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河水游舞經》等教典中,釋迦牟尼佛曾親口授記:在他涅槃八年之後,當有蓮花生大士出世弘揚密法。多羅那他大師的《蓮花生傳》等寶典亦明確記載,蓮花生大士誕生於鄔仗那國無熱惱大湖的蓮花蕊間,嗣後由國王恩扎布德抱回皇宮撫養,備加疼愛,立為儲君。太子長成後,於五欲境自在游戲,同時潛修密行,證悟光明本性。為獲取更自由的修法利生機緣,太子通過善巧方便最終擺脫王宮生活,前往著名的八大屍林等殊勝道場做甚深修持,以忿怒相調伏無數外道空行,令其歸命世尊聖教,發願護持佛法。其時,蓮師還示現了眾多化身,如現為釋迦獅子凈持別解脫戒,聞思精修,講辯著論,四處開顯大小乘佛法;又現為瑜伽士形相,於各大聚落修持無有取捨執著的瘋狂行,暗中接引有緣密乘弟子;又現身於那爛陀等大寺住持正法,廣破外道,高樹佛法寶幢……蓮花生大士種種神變智慧匪夷可思,法音蓮足遍布五印大地,乃至盈滿大千世界。
應藏王赤松德贊之盛情邀請,蓮師以無比之悲心進藏弘化。當此之際,藏地各路鬼神聞風而動,許多頑蠻之徒企圖以區區世間神通阻撓大師的歷史性使命,像以前雷劈紅宮、水淹澎塘一樣從中作梗。沒料到三世諸佛總集之蓮師神變威力無比高強,一路上勢如破竹,不費吹灰之力便一一摧伏了此等凶神惡煞。唐古拉山神、眾龍王、白哈爾神、阿修羅戰神芝瑪、十二堅牢地神、長壽五天女等相繼拜伏蓮師足下,皈依供養,發誓護持佛法,永不違逆。
掃平魔障違緣後,蓮師與布瑪目札(無垢友)、菩提薩埵(靜命堪布)等高僧大德襄助法王赤松德贊大興佛法,建立了殊勝圓滿的三寶所依,世界屋脊之上響徹法音佛號。
蓮師和布瑪目札尊者為極利根弟子傳授了九乘之巔的阿底瑜伽無上大圓滿密法。此法超勝於其他一切顯密法要,乃是圓中圓、頓中頓、密中密的見性成佛妙法,僅聞詞句也可斷除三有之根,具有極其殊勝的加持力,是前譯寧瑪派的最高大法。歷史上,無數寧瑪派學人通過修持光明大圓滿即身成佛,圓寂時出現肉身縮小乃至舉體化為虹光等究竟成就的瑞相。
蓮師還授予王臣二十五人為主的具勝緣密乘弟子八大黑日嘎修法,彼等依法精修,紛紛獲證稀有成就,並經常示現他心通、空中飛行、穿牆過壁、插橛入岩、光線掛衣等神變。其中以多吉登炯(金剛降魔)、嘉瓦秋揚、南喀良波等諸大心子最為著名,大譯師貝若扎那也譯出了眾多佛典,並於藏地各大神山潛修密煉,獲得究竟成就。空行母益西措嘉證得四種持明,傳下許多竅訣,還和蓮師一道開光加持藏地,於各大聖地隱埋大量伏藏法要,授記以後將有化身大士取出以廣利群生。
事業圓滿後,至尊蓮花生大士於扎日神山之巔,乘著四大天王所舉之天馬飛赴西南羅剎洲轉行教化,臨行時留言,將於每月上弦初十日駕歸藏地加持眾生。布瑪目札尊者則前往漢地五台山,以無漏虹光身常住其間,利益有緣眾生。
由於寧瑪派當時主要以師徒間口授心傳為主,不多依賴外在形式,再加上有眾多伏藏、凈相等近傳加持,所以後來的法難並沒對其造成致命的打擊。迨至十一、十二世紀,著名的「三素爾」應世,素爾波且(釋迦炯內)、素爾窮(喜饒札巴)和卓浦巴·釋迦僧格三大持明聖者成為大規模復興寧瑪教法的先驅。他們在衛藏烏巴龍地方正式建立寧瑪派寺院,祖孫三代相繼弘揚舊譯的《續》、《幻》、《心》等法要,由此形成頗具影響的「素巴派」傳承。
與素爾波且幾乎同時的寧瑪派大德榮素班智達(秋吉桑波),在弘揚自宗大圓滿平等清凈見方面,也頗有建樹。他撰寫的《入大乘論》、《大幻化網廣釋》、《黑蛇總綱論》等法要,至今仍是寧瑪派學人聞思的重點。阿底峽尊者進藏時,榮素班智達尚在童年,尊者把他抱在懷里辯論法義,竟無法取勝,乃贊言:此子是我的一位上師轉世,所以智慧如此敏利!
十三世紀,寧瑪派誕生了一位極偉大的祖師——全知龍欽繞降尊者(又名無垢光尊者,1308~1363)。尊者於革瑪然雜上師處獲得大圓滿法的清凈傳承和究竟成就,無余通達自宗法義,且遍學新派密法,智慧證境深不可測,和薩迦班智達、宗喀巴大師一道被公認為藏地三大文殊化身。龍欽巴尊者著述極豐,一生中撰寫了《四心滴》、《七寶藏》、《三大休息》、《三自解脫》、《大幻化網遣除十方痴暗釋》等大量法要,使寧瑪教法得以顯明和系統化。此外,尊者對新派諸大本尊修法也作了許多釋疏,全集中還收有不少詩賦、贊偈等,洋洋大觀,美不勝收。對於寧瑪教法的延續和發展,龍欽巴尊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龍欽寧提」意伏藏的開啟者,仁真晉美朗巴尊者(即持明無畏洲,又名智悲光尊者,1730~1798)為所有寧瑪派學人所敬仰。尊者在桑耶青浦閉關修持三年,精誠祈禱,於凈相中數次面見龍欽巴上師智慧身,領受甚深教誨和強力加持,從而獲證究竟成就。其座下弟子以多智欽·晉美琛利哦熱和晉美嘉維尼格(如來芽尊者)最為著名,他們繼承並廣弘了「龍欽寧提」大法。
近代寧瑪教史中,蓮師無誤授記的弘傳大圓滿密法的太陽,是尊貴的全知麥彭仁波切(1846~1912,即米旁仁波切,義為不敗尊勝諸方)。仁波切孩提時代即具足清凈的出離心、大悲菩提心,信心和智慧也如蓮開敷。七歲時造下精妙絕倫的《定解寶燈論》,圓滿抉擇了顯密佛法甚深精要,成為寧瑪派弟子重點研學的根本要典。由於具有文殊金剛智慧,所以尊者對一切顯密教法僅需聽聞詞句的傳承,無需講解便能自然通達甚深義理,令世人莫不嘆服。
全知麥彭仁波切生生世世的具緣上師為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在尊師面前,他恆以三喜承侍,令師極為滿意,故此得到殊勝不共的意傳加持。蔣揚欽哲上師對麥彭仁波切的才德智慧也十分賞識,如器注器般授與一切顯密教法和修要。
⑷ 貢布多吉
《獵人貢布多吉》
該戲題材出自米拉日巴的一個小故事,在《米拉日巴傳及其道歌》一書中有詳細記載(故事講的是米拉日巴在深山苦修時,獵人貢布多吉驅犬追獵小鹿,鹿逃至尊者隱居處,後獵犬和獵人分別追。
這是一個佛教色彩濃郁的小戲,又叫《獵人貢布多吉》 (又譯"貢保多吉"),《貢布多 吉聽法》, 《獵人與小鹿》(藏語"...2000年8月,筆者在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觀摩過該劇演出,其情節略為:獵人貢布多吉驅 獵犬追小鹿,小鹿逃到尊者米拉日巴。
⑸ 米拉日巴傳記的電視劇
18集高清藏語電視連續劇。
2, 藏漢雙語聲道。
3, 視頻顯示台詞字幕
3, 編劇導演解說:秋達降措 (藏)
4, 主題曲插曲:演唱:亞東,根尕。
作曲:秋加措(卓瑪姑娘走過的地方等的作曲家)
主要情節
至尊·米拉日巴的家居後藏貢塘地方,族姓為瓊波,米拉是其族姓的別名。其先輩於嘉區創建家園,因賭博失敗而遠遁他方,來到拉堆貢塘下部的甲額扎果絨地方安家落戶,傳衍子嗣。生有米拉喜饒堅贊和雍喜二人。米拉喜饒堅贊和娘薩嘎金夫婦生有一男一女,男的就是米拉日巴。出生於藏歷第一繞迥之金龍年(1040年,宋康定元年),妹妹名叫貝達。
米拉日巴7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芳齡24歲,年輕秀麗,伯父強命他的母親與他的兒子成婚。因輩份不同,母親執意不允,伯父不高興而侵吞了他家所有財物,並將他母子趕出家門。其母和他兄妹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極其貧困的悲慘生活。就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省吃儉用,將他送到魯傑巴教師那裡學習文化和手藝。有一次米拉日巴和教讀師魯傑巴一起在一個喜宴上飲酒後,唱著歌回家,母親見此情景十分生氣,哭著斥責道:「你父親米拉喜饒堅贊怎麼生了你這樣一個劣子,我們家母子們過著如此貧寒的生活,你還有心喝酒唱歌?現在應該去尋訪一位精通詛咒的法師,學會詛咒來為你父報仇雪恨才是。」米拉日巴也傷心地說:「那麼,我就決定按照母親的囑托去做。」於是母親量力備了一些財物和一匹馬,送米拉日巴出行訪師學法。
米拉日巴歷盡艱險,輾轉在荒野上,逢人就問,何人通曉詛咒法術?後來聽人們說雅隆地區有位雍敦綽嘉的咒師學有大咒術,便到那裡找到這位咒師,獻上見面禮說道:「我是從上區貢塘地方來,只帶一點菲薄禮物前來求師,專學詛咒法術。」咒師問他為何而學此法,米拉日巴將家中發生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咒師又派人去米拉日巴的家鄉調查他說的話是否真實,調查人回來說他沒有講半點妄語,完全屬實。咒師才答應給他傳授。和米拉日巴一塊來學詛咒的有五人。
學了一年時間,其實學到的只是詛咒的支分,學完後其他學友皆滿足而去。米拉送走學友,仍回到師尊處。咒師說:「你為何不走?」米拉日巴說:「他們只為溫飽而來學詛咒的,我是有堅定的承諾,不把詛咒法術真正學到手,決不會走的。」咒師無奈,給米拉日巴一些資具和一封信,內容大意是:我有個可憐的門徒,請你給他傳授一種真實不虛的詛咒,命他好好學習。就這樣,米拉日巴被介紹到了章絨地區的拉傑努瓊·雲丹嘉措尊前。拉傑努瓊讓他閉關修習,問他能否做到?回答道:「能做到。」於是修造了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開始教學精修詛咒法。苦修了一段時間,開始出現正確的詛咒證相。恰在此時,他的伯父雍喜給兒子娶妻,正在結婚喜宴之時,房屋突然塌陷,壓死35人,僅留伯父伯母未死。
據說,這是米拉日巴試用詛咒法術咒殺的。米拉日巴在拉傑努瓊師前學習了許多幻變法術,爾後又回到雍敦咒師那裡,在碉房內的土窟中閉關修習降雹法。學成後,到家鄉附近的山上,用降雹法毀了對他母子二人有惡行的伯父母和鄉人的莊稼。此時此刻米拉日巴心悟道:我造下了惡業,悔恨莫及,決心改邪歸正,棄惡揚善,皈依佛法。
自此米拉日巴開始轉向信奉佛法,拜訪名師學習佛教顯密經典。他拜訪求學的首位師長是噶瑪噶舉派的絨敦·拉嘎,雖從拉嘎師求學了《大圓滿教法》,但照此修習後未能生起征相。拉嘎說:「你應前往妥普曲切(即指洛扎)瑪爾巴大師尊前求學佛法才是。
」米拉日巴一聞師名,頓生敬仰之念,十分歡喜。收拾行李辭別拉嘎師長來到曲切城。僅一見師面,感覺即時改善。這時米拉日巴已38歲。瑪爾巴也知道米拉日巴是一位很有根器的具緣弟子,但開始並不傳授佛教經論,也不讓他修習教法。而只讓他在四周山坡上修築碉房和做許多耕種之類的苦差事。他遵師命,不分春夏秋冬,經常從山下背負石塊到山上修建碉房,久而久之背部被磨破而流血化膿,痛疼難忍,但他為了求得佛法,修成正果,忍痛負重,勤勞不已,毫無怨言。
有時楚峨等大人物的門徒前來求受灌頂,瑪爾巴為他們傳授灌頂時,米拉日巴請求上師恩准參加灌頂,上師不允,不給他傳授,只讓他做苦工。師母(無常母)見此情景,實在於心不忍,便將那若巴的珍貴加持物一顆紅寶石悄悄送給米拉日巴作進見禮物,命他到楚峨師那裡去,並附寄一封信說:「由於上師(瑪爾巴)事務繁忙,請你務必將諸法傳授給米拉日巴。」於是米拉日巴來到洋日峨。楚峨說:「我的牲畜被雅莫哇等人劫去,你如答應先用降雹法替我報復,我就傳法於你。
」米拉日巴清楚地意識到這又是一大罪過,由於他求法心切,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依言行事。楚峨才將方便道中諸教授傳給米拉日巴,又命他住洞中閉關靜修。此時米拉日巴執意皈依佛法,不再殺生作惡,很快又回到瑪爾巴上師尊前。瑪爾巴對米拉日巴說:「我知道你還會回來,我並非不傳法於你,知道你是有緣弟子,只因為你造孽太深,我首先使你入於折磨苦行以凈治。」答應從此開始給他傳授佛法。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讓他繼續修建尚未完工的碉房,每修一層,即傳一種口訣教言,作一次灌頂。原已修止三層,還需修六層。當他修到第五層時,上師教給他密法,傳密宗灌頂,修到第六層時他就見到了本尊神。
此後依次給他傳授了許多密集法,讓他在勝樂六十二壇城中接受勝樂密法大灌頂,取密宗法號華協白多傑,譯言「吉祥喜笑金剛」,後來他的全稱就是米拉·協白多傑,簡稱米拉日巴。繼之又傳給他密續教言,口訣實踐法和大手印修習法。經米拉日巴請求,將那若巴傳給他的那若六法、六平等法和奪舍法全部傳授給了他。由於師母為他向瑪爾巴祈請,他以誠信得到上師的喜愛,上師不但把所有教法傳給他,還為他作了很多加持,上師最後一次去尼泊爾、印度時,將米拉日巴收為主要弟子,並賜給他授記,讓他去拉堆地方進行修持,將會獲得極大成就,他在瑪爾巴上師處先後學法修行7年。
⑹ 米拉日巴裡面的主題曲叫什麼
善知識啊,就叫《米拉日巴主題曲》吧。。
你知道,那隻是個曲子。。藏語歌聽不懂啊。。
這是我第二次答這個題了。。
現在我正看佛教電視連續劇《米拉日巴傳記》,還未看電影《米拉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