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劉三姐》,莫老爺反映的是哪類人
《劉三姐》對於我來說是模糊的,小的時候聽家裡老人會提到劉三姐的事情,也看過《劉三姐》那部電影,劉三姐唱歌好聽,歌如泉涌,長的也美麗動人,而且非常的有正義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集才藝與美麗一身的奇女子。
正是因為劉三姐的正義感,得罪了到時的地主老財莫老爺,這個老財主就用各種手段對付劉三姐,但是都得到了劉三姐的有力回擊,讓老財主甚是難堪。當時的劉三姐跟莫老爺就相當於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劉三姐代表那些貧窮的勞動人民反抗莫老爺代表的那些土豪劣紳對勞動人民的壓迫。
電影《劉三姐》是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而來的一部戲曲型電影,於1960年上映。由導演舒里,黃婉秋、劉世龍 、張巨光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劉三姐以唱山歌的方式幫助貧苦的百姓解氣,同時也得罪了地方地主老財莫懷仁,地主老財莫懷仁想方設法的陷害她。莫懷仁找來一幫酸臭秀才信心滿滿與劉三姐賽歌,不想個個被她罵得狗血噴頭。
劉三姐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對窮苦人的盤剝,反應了舊 社會 當時窮人的疾苦和封建階級對人民的壓破和剝削。劉三姐作為一個象徵性的人物形象,代表人民百姓反抗封建階級的壓破而斗爭。
影片中的莫老爺正是代表封建階級的維護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想方設法的打壓和陷害一切損害階級利益的窮苦百姓。是典型的封建主義者。
對莫老爺,一個時代一個說法,當時對莫老爺做看法就是:一個地方的地主爺,有錢,有勢和官府來往密切橫行鄉里的一個地方惡霸;
如果在往後退到八十年代,那麼他就是一能人,不但擁大量良田,而家庭也非常氣派,家中建設的亭、台、樓、閣,十分了得,而且家中管家,僕人侍女,丫鬟婆子成群,嚴然一地方大財主。
時代再往後二十世紀後,那麼他的身份就又變了,他是一個地地到到的地方大財團,一個出名的大企業家,不但顧用大里人員為它做事,而且解決了大批百姓群眾的就業問題,不管男的,女的,老的(管家)少的都在他家做工幹活,全爭他的錢,他養活了許多人,可能不是地方官,也是人大代表,或者是政協委員之類。
莫老爺是我們廣西忻城縣人,我也是這人也是姓莫,這里還有個莫土司衙門,可以過來參觀一下
『貳』 電影《劉三姐》,2000字觀後感。
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她唱出來的不僅是山歌,還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唱出了人們心中的愛與恨,喜與悲。劉三姐流落他鄉,但是還是受到了眾鄉親的熱情接待,並把她好好的安頓了下來,招來了五湖四海的鄉親來會歌。從影片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只要自己真心付出,那麼五湖四海皆朋友。她遇事機智勇敢,視同為老百姓人們如親人,對財主敢怒敢言,極惡如仇,心中充滿了反抗精神。想到這里,劉三姐的英雄形象浮於眼前。劉三姐的歌聲清脆,甜美,宏亮有韻,如桂林的江水一樣的透澈澄明,如桂林的山一樣壯美。哪裡有劉三姐,哪裡就有歌聲。劉三姐的歌聲打動了村民,更唱出了村民的心聲,電影一開始,三姐就用自己的歌聲吸引了老漢,在看到阿牛跳下河捉魚,三姐面帶嬌羞的唱歌,從而和阿牛一見鍾情,體現出三姐的小女子情懷。財主知道三姐在漁家落戶,於是派莫管家去搗亂。結果被李老漢一隻山歌譏諷。莫管家問三姐認不認識莫老爺時,回答的歌聲也令我記憶深刻.劉三姐用歌聲諷刺地主,唱盡心中不平事:「不種芝麻他吃油,不種桑田他穿綢,窮人血漢他喝盡,他是人間強盜頭。」這些猶如鋒利的尖刀一般的詞語配合鏗鏘有力的旋律,把劉三姐對財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把地主階級剝削勞動人民的丑惡嘴臉表現得入木三分。下一段是三姐等人上山採茶,歌聲歡娛,語調輕快。後來阿牛等一起來對歌,氣氛歡快,就從這件小小插曲中,就看出山中村民的淳樸、對山歌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希望,就幾曲山歌就感到很滿足。卻不想可惡的財主連這一點點幸福就不給予,引得村民悲憤反抗,反抗財主時村民唱的歌曲悲憤疾苦,體現出村民在財主的壓迫下生活的窮困潦倒與艱辛。莫財主為了禁止劉三姐和鄉親們唱山歌,請來秀才相助。三姐的二哥擔心三姐的安危,堅決反對,但是三姐確相信自己能贏,雖然會讓哥哥擔心,但是為了村民和自己能繼續唱山歌,也一定要去。三個秀才狗仗人勢、自以為是、愚鈍自大,劉三姐用犀利的歌曲挫了秀才的銳氣,嘲笑財主,把莫財主氣得跌下河。「唱歌不怕頭落地,閻王殿上唱三年,唱起山歌膽子壯,過了一灘又一灘」劉三姐道出了她的心聲,可以看出劉三姐為了唱歌連死都不怕,唱山歌是劉三姐的追求,也是她表達情感的方式,莫財主在對歌失敗後,心存不甘,又出毒計,把劉三姐搶到家中百般威脅,劉三姐堅貞不屈,阿牛勇敢地闖進莫家將劉三姐救走,莫懷仁帶領家奴乘船追趕,百姓幫助劉三姐逃走。從莫府逃出後, 劉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劉三姐以藤和樹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綉球。」劉三姐用明亮透徹的聲音,大膽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當阿牛接到三姐拋出的綉球後,歌曲的節奏立即變得歡快明朗起來,表達了兩個相愛的人對愛情終始不渝的情感。影片的最後阿牛唱出了他對愛情堅定執著:「風吹雲動天不動水推船移岸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劉三姐帶領鄉親們用歌聲進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勢力的壓迫下,劉三姐被迫離開。但她繼續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首首山歌,有愛,有恨,有喜,有悲,所有的情結凝聚動聽沁人心底的旋律。對世事的不公的反抗,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讓劉三姐的形象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跡。
『叄』 劉三姐電影劇情 講的是什麼故事
1、砍柴女劉三姐(黃婉秋)以唱幫窮苦人解氣的山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為肉中刺的財主陷害,幸運撿得一條命後,派伏她一路歌聲沿江而下。老漁夫(張巨克)和兒子阿牛(劉世龍)通過歌聲將她辨出,將她接入家中。遠近鄉民聽聞,都趕來與劉三姐賽歌,以為她已人頭落地的哥哥劉二(梁音)也因此機與她重逢。因為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對窮苦人的盤剝,鄉民叫好同時亦令當地財主莫懷仁(夏宗學)極為恐慌。
2、為防鄉民暴動,莫懷仁想以淫威令劉三姐噤聲,只換回自己的難堪,劉三姐言稱若賽歌勝過她,她自不會開口再唱。劉二怕妹妹重蹈覆轍,想帶她遠走液神他處,但劉三姐誓要好好懲治莫懷仁。莫懷仁找來一幫酸臭文人信心滿滿與劉三姐賽歌鬧羨虧,不想個個被她罵得狗血噴頭。為讓劉三姐屈服,莫懷仁暗中將她綁至府中,施以錦衣美食,只換來劉三姐的幾聲冷笑。早已與劉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劉二及眾鄉民,則頗為擔憂她的安危,正想辦法將她營救。
『肆』 電影 劉三姐 的主要內容
劉三姐被財主迫害,到外婆家投親。財主莫懷仁的管家莫進財強奪獵戶李小牛的獵物,劉三姐打抱不平,迫使莫進財把獵物還給李小牛。
隨後,莫懷仁利誘劉三姐為妾不成,便以討租、強索田地來威脅劉三姐。劉三姐約財主對歌,財主請來三個酸秀才,劉三姐用山歌戰勝了他們。
莫懷仁勾結官府,禁唱山歌,陰謀迫害劉三姐,並要拿劉三姐問斬。劉三姐在鄉親們的掩護下,時隱時現,把莫懷仁愚弄得匍匐在迷魂陣中。後來,劉三姐和李小牛告別親人,轉到外地傳歌去了。
(4)免費版劉三姐電影擴展閱讀:
劉三姐的人物生平
關於劉三姐原型身世,說法頗多。據廣西縣志記載:劉三姐原來出生在天河縣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下里鄉藍靛村),那裡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還有記載。
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城關的多吉寺的後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遊人常在那裡對歌,(故有羅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
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最早創作演唱彩調劇《劉三姐》的都是羅城人,那是在1936年,羅城的〈抗日救國文工團〉首次創作演出了 該劇,到1958年,廣西的文學藝術家(其中包括羅城的包玉堂)。
劉三姐的故鄉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羅城有『三姐望鄉』和『秀才看榜』兩塊天然的大石,這足以證明劉三姐的故鄉在羅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