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里亞納海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正當太平洋艦隊積極籌劃和演練馬里亞納作戰計劃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統帥人物古賀峰一在美第58特混艦隊進攻帛琉群島時,與其隨員以及參謀長一行分乘2架大型水上飛機由帛琉島起飛,欲飛往菲律賓的達沃,途中遭到暴風雨沖擊,參謀長福留繁的座機拼力掙扎,終於在菲律賓的宿務島附近海面迫降,倖免一死,而古賀的座機卻杳無音訊,附近駐防的日機、艦艇全力搜索,結果一無所獲。
古賀的參謀長被菲律賓抗日游擊隊俘獲,其隨身攜帶的一箱絕密文件被送交美軍。在繳獲的文件中,有一份稱為「Z行動」的提綱,顯然是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該計劃最終被送往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總部,萊頓和他的日文專家們連夜把文件翻譯出來。日本海軍把這個作戰計劃看作是對敵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行動,計劃作戰的地區一直延伸到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新幾內亞一線。
1944年5月5日,日本廣播電台宣布豐田貞次郎大將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為挽救危局,大本營向豐田大將發布了「阿號作戰」命令,企圖集中大部分兵力,再次決戰,一舉殲滅美艦隊。此時,珍珠港方面已獲悉,「阿號作戰」計劃只不過是「Z行動」的具體翻版。尼米茲看了「Z行動」的譯文後,便下令把文件發給集結在馬里亞納群島附件的所有艦長。
美軍一直期望同日軍航空母艦艦隊交戰,並將其徹底殲滅。現在,這一時刻終於要來臨了。尼米茲得知日軍艦隊中有偷襲珍珠港的「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時,心中頓感振奮。他對史密斯將軍說:「有朝一日,當我在辦公桌上看到擊沉日軍這兩艘航空母艦的電報時,那就是我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1944年6月,美軍向馬里亞納群島發起了進攻。美軍盡管存在不利條件,但尼米茲以及太平洋艦隊的領導人對即將來臨的決戰還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有新聞記者問:「日本廣播電台宣稱,『一場大海戰即將開始』,你對此有何看法?」尼米茲回答:「我希望他們講的是真話。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他們引出來打一場大仗。」
18日黃昏,美艦隊在西南355海里處發現了日本艦隊。米切爾建議連夜把艦隊開到西面靠近日軍艦隊的地方,以便在19日凌晨與日艦交戰。然而,斯普魯恩斯在與參謀們討論了1個小時之後,決定不去迎擊日艦隊。他向部隊下達的命令只提出「攻佔並守住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而沒有提到連續進攻敵軍的艦隊。
米切爾和他的飛行員為此大失所望,認為斯普魯恩斯使他們坐失良機,米切爾痛苦地抱怨道:「敵人跑了,它曾一度處於我攻擊范圍內。」飛行員普遍埋怨「這是非飛行員指揮飛行員帶來的結果」。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證明斯普魯恩斯的戰術是完全正確的。從繳獲的日軍檔案來看,6月19日那天,斯普魯恩斯憑他的運氣或直覺把第58特混艦隊部署在最理想的位置上。
B. 馬里亞納海戰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馬里亞納海戰也被稱為菲律賓海海戰,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展開的一次海戰。這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決戰。由於戰斗中日軍飛機被美軍戰斗機輕易擊落,被美國人戲稱為「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
C. 馬里亞納海戰發生過程是怎樣的
在美軍進攻馬里亞納群島期間,美、日兩國艦隊在馬里亞納和菲律賓之間的海域所進行的一場大規模交戰,稱為馬里亞納海戰,又稱菲律賓海戰。
美軍於1943年冬在吉爾伯特群島登陸,從中太平洋大舉反攻後,日軍因其海、空兵力衰弱而無法組織反擊。日軍大本營認為,阻止敵人進攻和扭轉戰局的唯一辦法,就是實施海上決戰。只有集中兵力,通過決戰消滅美國艦隊,奪回制海權,才能改變被動態勢。
為此,日聯合艦隊於1944年3月1日以其大部分兵力組成用於海上決戰的第1機動艦隊,任命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為司令官。這是一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配有其他水面艦只的戰略部隊,編有大型航空母艦3艘、中型航空母艦2艘、小型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7艘、巡洋觀13艘、驅逐艦29艘。這支機動艦隊組建後,分別在日本國內和林加群島等地進行訓練。5月2日,大本營任命豐田副武海軍大將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於次日下達「阿號」作戰計劃,命令第1機動艦隊所屬各部於5月20日前在菲律賓西南的塔威塔威錨地集結,完成作戰准備。
預定將在帛琉群島附近或加羅林群島西部與美軍主力艦隊決戰。原在計劃中規定,若敵進攻馬里亞納群島,不使用第1機動艦隊,後因油船問題得到解決,則改為在馬里亞納方向亦可使用機動艦隊。
馬里亞納海戰示意圖6月11日,美快速航母特混編隊開始襲擊馬里亞納群島,日軍大本營以為這次同過去的幾次空襲一樣,屬奔襲性質,兩三日後就會撤走,所以按兵未動。13日,美軍開始實施艦炮火力准備,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於當日17時27分下達停止「渾號」作戰,准備實施「阿號」作戰的命令。
日第1機動艦隊為了盡量靠近預定決戰海域,遂在塔威塔威集結。但抵達該地後,在其附近水域常有美軍潛艇出沒。艦隊無法出海訓練。而飛行員的訓練水平未達到要求,急需抓緊時間提高飛行技能。
因此,小澤司令官於13日晨率第1機動艦隊的大部兵力離開塔威塔威,駛往菲律賓中部的吉馬拉斯島。在航行途中接到准備實施「阿號」作戰的命令,小澤立即通知參加「渾號」作戰的第1戰隊、第5戰隊、第2驅逐艦戰隊和第10戰隊的3艘驅逐艦回歸原建制。第1機動艦隊14日抵達吉馬拉斯,立刻進行補給。15日7時10分,聯合艦隊下達「阿號」作戰開始實施的命令,小澤便於當日8時率隊從吉馬拉斯錨地出發,15日傍晚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向東駛去。前去支援比阿島反登陸作戰的第1戰隊等部接到小澤的命令後,迅速向東北方向開進,並於16日15時33分與主隊會合。至17日15時39分,這支機動艦隊中巡洋艦以下的艦只都進行了海上加油,完成了最後的戰斗准備,繼續東進;預計將於19日進至塞班島以西海域與敵決戰。
美軍部署多艘潛艇對日機動艦隊的行動和通往塞班島的航路進行監視。小澤主隊於13日從塔威塔成出航後便被「小銀魚」號美軍潛艇發現,15日晚從聖貝納迪諾海峽剛一駛出就被「飛魚」號美軍潛艇發現。宇垣海軍中將率領第1戰隊等部駛向會合點時又被「海馬」號美軍潛艇發現。
根據潛艇報告的敵情,斯普魯恩斯將軍決定:迅速把分頭執行任務的4個航母特混大隊集中起來,做好迎擊敵人的准備,並從聯合遠征軍的火力支援群中抽調5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和20艘驅逐艦,去加強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的警戒。6月18日中午,前去襲擊硫磺列島的兩個航母特混大隊回歸本隊後,米切爾從各大隊中抽出重巡洋艦4艘、驅逐艦14艘,加上他直轄的快速戰列艦7艘,組成一個新的大隊。由李海軍中將指揮,准備用於同日水面艦艇部隊交戰。這樣一來。米切爾編隊就由4個大隊變成5個大隊,共有航空母艦15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20艘、驅逐艦67艘。15艘航空母艦共載母艦飛機891架。5個大隊均採用環形隊形,各大隊之間的距離為12~15海里。
由於既要還擊來襲之敵,又要掩護登陸地域,米切爾編隊不敢遠離馬里亞納群島,於是晝間西進,夜間東撤。18日晝間,米切爾率隊全天西進,並派偵察機在前方搜索,但未發現敵情。
自18日晨,小澤也加強了空中搜索。根據當日18時30分返航的偵察機報告,已知在其東北380海里處出現編有多艘航空母艦的美國艦隊,但因天近傍晚,未派飛機出擊,而令其第3航空戰隊向東航進,小澤率第1、第2航空戰隊向南退避,以求能在敵機作戰半徑之外度夜,待次日晨發起攻擊。
6月19日3時,小澤命令所屬各戰隊均轉向東北航行,將航速增至26節這時,其第3航空戰隊擔任前衛,第1、第2航空戰隊在它後面約100海里處跟進。第3航空戰隊的「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3艘航空母艦列成單橫隊,各艦相距約5~6海里,以「大和」號、「武藏」號、「金剛」號、「榛名」號4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為其擔任護衛,由栗田健男海軍中將指揮。
第1航空戰隊的「大歷」號、「翔鶴」號、「瑞鶴」號3艘航空母艦列成疏開的人字從形,以3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為其擔任護衛。第2航空戰隊的「隼鷹」號、「飛鷹」號、「大風」號3艘航空母艦亦列成疏開的人字隊形,以「長門」號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為其擔任護衛。以上9艘航空母艦載有母艦飛機共439架。3時30分後,小澤先後派出44架飛機搜索目標,終於發現了美國艦隊,遂於7時後開始進行第一次攻擊:第3航空戰隊的64架飛機於7時25分離艦,第1航空戰隊的128架飛機於8時離艦,第2航空戰隊的49架飛機於6時05分離艦。10時後,日軍又開始進行第二次攻擊:第1航空戰隊的50架飛機於10時15分起飛,第2航空戰隊的15架飛機於10時30分起飛。第3航空戰隊因回收各戰隊返航的飛機而未能參加這次攻擊。
在此之前,美軍的珍珠港無線電測向站雖於18日夜曾報告在米切爾編隊西南約350海里處出現敵機動艦隊,但米切爾所派出的偵察機還未捕捉到這一重要目標。斯普魯恩斯等人都未弄清日本艦隊的可靠位置。
為了避免遭到敵軍的側翼迂迴,掩護登陸地域不受攻擊,已進至塞進島西南270海里水域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奉斯普魯恩斯之命轉向東撤。19日晨,撤至關島西北約80海域處,米切爾派出突擊機群對關島殘存的日軍飛機進行襲擊,擊毀其戰斗機30架、轟炸機5架。約於6時20分,這支航母編隊轉向西南航行,准備迎戰日機動艦隊。100時許,美艦雷達發現在西南150海里處出現一群飛機。這是日第3航空戰隊派出的突擊機群。美各航母大隊則均為迎風航行,上百架的戰斗機相繼起飛,前去截擊敵機。
當日機群離美航母編隊約70海里時,美戰斗機群從高空向其俯沖攻擊,一舉擊落日機25架,僅有少數日機飛臨美編隊上空,又受到高射炮火的猛烈射擊。這批日機所投下的炸彈中,有1顆擊中「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另1顆落在「明尼阿波利斯」號重巡洋艦近旁,均未造成很大損害。可是,這次來襲的34架日機僅有23架返回航空母艦。
日第1航空戰隊派出的128架飛機,剛飛出50海里就遭到美戰斗機的截擊,有近半數被擊落,飛臨美航母編隊上空的日機又被高炮擊落許多,共損失97架。這批日機的戰績是:1顆炸彈落在「邦克山」號航空母艦近旁,引起大火;1架日機撞在「印第安納」號戰列艦的艦舷上,使其受到輕微損傷。
日第2航空戰隊3艘航空母艦起飛的49架飛機,未完全集合起來就分兩群出發。一群在飛進途中與美戰斗機群遭遇,被擊落7架。並因交戰而喪失了襲擊美航母編隊的戰機;另一群飛出35O海里沒有找到目標,便返回母艦。
第1航空戰隊參加第2次攻擊的50架日機,在預定海域沒有找到目標,便飛往關島,臨著陸前遭美戰斗機群襲擊,被擊落26架。第2航空戰隊參加第2次攻擊的15架日機,雖然找到了美航母編隊,並進行了攻擊,但是未給對方造成多大損失,卻有9架被擊落。
日機離艦前去攻擊時,有兩艘美潛艇悄悄向日航空母艦接近。8時10分,「大青花魚」號美潛艇對小譯為旗艦「大鳳」號航空母艦實施魚雷攻擊。該艦因油艙中雷,後爆炸沉沒。日第1機動艦隊司令官則轉移到「羽黑」號重巡洋艦上繼續指揮作戰。11時20分「棘鰭」號美潛艇對「翔鶴」號航空母艦實施魚雷攻擊,使該艦中雷起火,後沉沒。
日艦載機實施兩次攻擊後,小澤根據返航飛行員的報告,認為美快速航母特混編隊已受重創,則令所屬各隊撤出戰斗准備,退至西北海域進行海上加油後,次日再戰。
美軍派出的艦載機全部收回後,天色已晚。米切爾留下一個航母特混大隊繼續封鎖關島和羅塔島,他親自率領其他幾個大隊徹夜向西南追擊。
直至次日16時,美偵察機才發現日機動艦隊在美快速航母特混編隊西北220海里處向西航行。雖然距離較遠,而且出擊的飛機入夜後才能返艦,但米切爾還是下達了起飛命令。20日16時30分,77架轟炸機、54架魚雷機在85架戰斗機的護衛下,向西北飛去。途中發現小澤艦隊的補給船隊,一個戰斗群奉命前去攻擊,將其油船擊沉2艘。其餘飛機繼續搜索前進,近黃昏時發現日機動艦隊。並進行了多次攻擊。日「隼鷹」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中彈起火、「飛鷹」號航空母艦被魚雷擊中,艙內發生爆炸,致使艦體斷裂,不久即沉沒。起飛攔截的日機又損失約40架,美機在這次攻擊中也被擊落20餘架。
由於日艦隊的實際位置比偵察機報告的位置遠60海里。一些美機返航時因燃油耗盡而在海上迫降。還有一些飛機返航著艦時發生嚴重碰撞事故。僅此兩項,就損失飛機約83架。21日晨,美偵察機發現,小澤機動艦隊已在369海里以外的海域以20節航速向西北駛去。斯塔魯恩斯認為,消滅日本機動艦隊的機會已經喪失,便決定停止追擊,向塞班島靠攏,以使快速航母特混編隊配合聯合遠征軍繼續完成登陸任務。
在這次海戰中美軍的艦只未沉一艘,僅僅損失艦載機110餘架。它雖未殲滅敵人艦隊,可是取得了制空、制海權,完全封鎖了登陸地域,使馬里納亞地區的守軍得不到任何增援,確保了馬亞里納群島登陸戰役的順利實施。而日軍則有3艘大、中型航空母艦被擊沉,還有幾艘航空母艦被擊傷,它所投入的439架母艦飛機損失395架,還有19架被擊傷,僅保全下來25架。艦載機的飛行員損失殆盡。航母艦群已成為當時海戰的主要戰力。這次海戰的損失使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能力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恢復,美軍從而獲得了繼續橫渡太平洋的更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