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葉卡捷琳娜大帝》電影
1. 《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一部描繪俄國歷史上著名女性統治者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電視劇,於2014年首播,共有三季。
2. 該劇每集時長約44分鍾,通過敘述葉卡捷琳娜大帝的生活故事,展現了她的統治智慧和女性魅力。
3. 第一季在2014年播出,第二季緊接著在2017年與觀眾見面,第三季則是在2019年落幕。
4. 這三季的電視劇在觀眾中獲得了較好的反響,評分普遍保持在8到9分之間,其中對於歷史場景的再現和劇情發展受到好評。
5. 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沙皇,以其獨立、智慧和堅定的意志著稱。
6. 在劇中,她面對各種壓力,包括權力的移交和婚姻的選擇,但她都巧妙應對,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7. 葉卡捷琳娜大帝與她的伴侶波將金的關系是劇中的一大看點,兩人攜手共同鞏固了帝國的根基。
Ⅱ 從落魄德意志公主到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一代雄主的奪權之路(上)
在君主制時代,女性君主並不罕見,中國也曾經出過一個「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但是如果問我,最欽佩的是哪位,我心目中的人選只有兩位—— 伊麗莎白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
這兩個人如果硬要分一個高下,從基本盤和傳奇程度上來說,我會選擇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歷史上唯二可以稱為「大帝」的君主,無與倫比的女沙皇。
18世紀的德意志,諸侯割據,貴族們不再「貴」,上流社會充斥著各種窮酸、無名的小貴族們。
葉卡捷琳娜的父親也是其中一人,身為 安哈爾特公國的奧古斯都親王 ,他的領地只有小小的一塊,與其說是公國,還不如說是小鎮。
不過奧古斯都親王年輕的妻子—— 約翰娜, 倒是身份挺顯赫,約翰娜出生的 荷爾斯泰家族 長期與沙皇俄國的諾曼諾夫王朝聯姻, 1741年彼得大帝的小女兒伊麗莎白的一場政變,一夜之間成為俄國沙皇。
荷爾斯泰家族頓時身價倍增,因為現任女沙皇的姐姐安娜在之前嫁給了約翰娜的堂哥——查理伯爵,說的簡單一點,「 你的姐姐嫁給了我的哥哥,我倆就是姐妹了。」 這就是女沙皇和約翰娜的關系。
我們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算是一個 德國的小公主,原名:索菲亞·奧古斯都。
索菲亞的母親對權力充滿了慾望和興趣,在生下索菲亞後,就頗為失望,認為索菲亞不能給她帶來身份的提升,在產下一個男嬰後,更是對索菲亞不管不顧。
諷刺的是,這個德國小貴族一家,正是因為索菲亞的出生,才名載史冊,要不然誰會在意兩個鄉巴佬貴族。
索菲亞8歲的時候,母親約翰娜就帶著她到處走親訪友,她意識到給女兒找個身份顯赫的親家有助於讓自己投身入權力的中心。
1739年,一場命運的相遇降臨到索菲亞的頭上,她的親舅舅阿道夫被任命為彼得大帝的親孫子彼得·烏爾希里小公爵的監護人,這位彼得也是索菲亞的小表哥。
初次見面的印象不算好也不算壞,葉卡捷琳娜在回憶錄里寫到:
「小彼得看起來教養挺好,就是矮小瘦弱,一副病懨懨的樣子,交談起來還算愉快」。
約翰娜看到女兒和彼得聊的不錯的樣子樂開了花,小彼得是板上釘釘的瑞典國王的繼承人,但是這次相遇並沒有立即引起什麼反響,兩個小孩還是各自回家了。
索菲亞作為一名小公主,雖然有些窮酸,但是教育肯定是少不了的,他的德國家教描述她為「聰明的傻瓜」,總是問一些令人尷尬的問題,比如「宇宙的構成是什麼?」而且還非常固執,家教就只能用手杖嚇唬她,每次索菲亞都會跟老師鬧的很不愉快。
「這一輩子我始終向理性和溫柔臣服,壓迫只會讓我奮起反抗。」——《回憶錄》
索菲亞這種罕見的獨立引起母親約翰娜的強烈不滿,認為會影響她出嫁,對她也就更加尖酸刻薄,索菲亞也愈發想離開這個家庭。
俄國的這場政變,也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作為女沙皇的伊麗莎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讓瑞典國王的繼承者也就是自己的外甥小彼得作為自己的繼承者。
因為她自己無法生育,有個被廢黜的伊凡六世會是她死後的合法繼承人。
與此同時小彼得就得放棄自己瑞典的繼承權,這個好事就被伊麗莎白安排在了索菲亞的舅舅阿道夫頭上。
因此索菲亞這個適齡的少女開始引起了歐洲各君主的注意,尤其是德意志公國——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
此時的俄國受益於彼得大帝的治理,成為了歐洲影響最大的帝國,而普魯士的日益擴張引起了俄國的警惕,腓特烈二世十分想與俄國交好,此時為未來沙皇的繼承人物色一名妻子,對拉近兩國關系有著巨大的益處。
於是腓特烈就與這位十四歲的少女見了一面,沒想到索菲亞絲毫沒有怯場,輕松的應付了關於藝術與詩歌方面的談話,普魯士國王毫不猶豫的安排索菲亞的畫像發往俄國,並親筆寫了推薦。
1年後的1744年1月,來自聖彼得堡的信到了約翰娜手中,該信邀請約翰娜與索菲亞即刻動身面見伊麗莎白女皇,還貼心的附上了一萬盧比作為路費。
在前往俄國的路上,索菲亞目睹到了一顆碩大的彗星在夜空中熊熊燃燒。
我從未見過如此輝煌的景象,這顆閃耀的星星與大地是如此的近。——《回憶錄》
可能索菲亞自己都沒意識到,她自己的光芒將比這顆彗星還要閃耀。
此時作為未來俄國沙皇的小彼得已經到達了俄國,但是小彼得異常的排斥俄國,不願意學習俄語,而他此前所受的教育也十分粗暴,導致彼得性格膽小卻冷酷無情,對身邊人充滿著不信任。
小彼得絲毫不掩飾他討厭俄國的一切,認為俄國如此的落後,遠遠比不上德意志和他之前所生活的荷爾斯泰因公國,對此伊麗莎白也很無奈。
小彼得也經常一副病懨懨的樣子,伊麗莎白不得不考慮,如果他突然病故怎麼辦,所以對於伊麗莎白,讓小彼得結婚生子,培養下一代繼承者,成為穩固王權的重要手段。
索菲亞的命運,在此刻已經與俄國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索菲亞到達俄國後,盡管小彼得以十分熱情的態度迎接了她,但是大部分還是因為兩個人是同齡人,並且小彼得可以用德語與她交談,不用再說令他極度討厭的俄語。
緊接著這位偉大的彼得大帝的繼承者就展現了性格無比怪異與口不遮掩的一面,他滔滔不絕的與索菲亞講述自己愛上了女沙皇的侍女,但是無奈接受與索菲亞結婚。
這對初來乍到的索菲亞無異於晴天霹靂,彼得的愚蠢給索菲亞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我坐立不安的聽著他傾吐自己的秘密,但是他的輕率與缺乏判斷力令我大為震驚」——《回憶錄》
索菲亞不得不面對現實,耐心扮演著彼得玩伴與朋友的角色,因為她要擺脫母親,就要在俄國生存下去。
索菲亞明白自己與彼得不同,彼得是根正苗紅的彼得大帝親孫,她只是一個為了嫁給她而來的鄉下小貴族,為了融入俄國,她努力學習俄語,並懇求加長學習時間。
索菲亞學習俄語期間發起了高燒,連續十幾天昏迷不醒,而伊麗莎白對這個小女孩充滿了感情,與沒心沒肺的小彼得比,索菲亞禮貌而又貼心,女沙皇幾度留下了眼淚,幾乎以為自己要失去她了。
在大家以為索菲亞已經接近彌留的時候,貼心的想給她找一位路德宗的牧師(俄國國教是東正教,索菲亞家庭是路德宗),但是索菲亞堅持讓他們把自己東正教的神父老師找來。
努力學習俄語,尊重信仰這兩件事傳遍了宮廷內外,從沙皇到皇宮近侍都對這個小姑娘充滿了敬意與同情。
當然,我們的葉卡捷琳娜大帝耍了點小小的心思,不過恰到好處。
病癒後,索菲亞順利皈依了東正教,並與皇儲彼得訂婚,獲得了 「大公」頭銜 ,賜名葉卡捷琳娜,女皇也慷慨的給與2萬盧布作為用度,一切看似都很美好。
雖然伊麗莎白似乎與葉卡捷琳娜有某種親近感,但是獨裁女皇可不是那麼好相處的,伊麗莎白時常會呵斥葉卡捷琳娜,有時是花銷,有時僅僅是衣著打扮,葉卡捷琳娜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應付這位女沙皇。
1745年,女皇下令二人定於7月1日結婚,二人婚後,在俄國秘密與普魯士通信的母親約翰娜也被女皇趕回了普魯士,葉卡捷琳娜完全被伊麗莎白掌控了起來,女皇的目的很簡單,希望二人盡快生出繼承人。
為了控制二人,女皇還派遣了專門管家以「督促」二人不要貪玩,盡早辦「正經事」。
但是彼得與葉卡捷琳娜並不順女皇的意,8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動靜,憤怒的伊麗莎白認為這都是葉卡捷琳娜的錯,藐視自己。
女皇不知道,怪異的彼得此時沉迷於玩具士兵的游戲,每天更衣上床他便關上房門,讓近侍進來 在床上擺滿了藍色德意志軍裝的士兵,來玩「戰爭游戲」 ,這個愛好一直持續到彼得同志登基,依然樂此不疲。
而葉卡捷琳娜只能在旁邊乾瞪眼:
「在我看來,真應該有人為我找一個更適合我的位置。」——《回憶錄》
隨著時間的流逝,彼得的性格絲毫沒有改變,反而在俄國層層的壓力之下,更加暴戾乖張。
1750年,在一次春遊中,彼得遇到了一位庫爾蘭公主,彼得毫不掩飾的表達了對公主的喜歡,絲毫不顧葉卡捷琳娜的感受,一直到晚上,彼得都不停止對庫爾蘭公主的贊美,這讓葉卡捷琳娜很不耐煩。
她不情願聽的樣子,讓彼得吼叫了起來,抓起葉卡捷琳娜打了她兩拳 ,才躺下睡覺,完全不顧哭泣的葉卡捷琳娜,到了第二天才道歉。
彼得對葉卡捷琳娜的態度,是充滿了 自私和物化的 ,當遇到麻煩就會去依靠她。
在之後彼得在玩一根馬鞭時不小心打傷了自己的臉,他嚇壞了,怕受到女王的懲罰,心急火燎的去找葉卡捷琳娜。
葉卡捷琳娜細心的為彼得上葯,並為他隱瞞,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彼得就是這樣,來去匆匆,也不會表達感激,比葉卡捷琳娜還大一歲,卻還是十足的小孩。
1753年,在伊麗莎白多次暗示與警告下,葉卡捷琳娜終於懷孕了,但事實上她與彼得也再無感情,但是這個小皇子,是她維護自己地位的一張王牌,不得不去做。
繼承人出生後,被取名為 保羅 ,但是葉卡捷琳娜被丟在了產房,連翻身都沒有辦法,女皇和彼得抱著小孩匆匆就離去了。
全城燈火通明,舞會不斷,所有俄國人民都在慶祝孩子的出生,但是葉卡捷琳娜卻孤單的躺在床上,無人問津,似乎伊麗莎白認為自己才是孩子的母親,葉卡捷琳娜只是個工具而已。
她連看望自己的兒子都不行,整整一個冬天,葉卡捷琳娜在自己的房間沒有走出去 ,翻開了塔西佗的《編年史》,孟德斯鳩的《論法精神》,伏爾泰的《風俗論》這些之前苦於彼得的打擾一直沒有空看的書籍。
葉卡捷琳娜與塔西佗學習羅馬帝國的人物與權力構成;
與孟德斯鳩學習啟蒙運動的哲學思想,把自己歸為「有共和思想」的人;
而伏爾泰則是她的引路人,葉卡捷琳娜被伏爾泰深深的折服,長期保持的通信,學會了生存與歡笑,也學會了如何治理國家。
隨著與彼得婚姻的惡化,葉卡捷琳娜也有了自己的情人——貴族薩爾蒂科夫,在她生子之後,也因為怕事,匆匆離去前往漢堡。
兒子與情人的離去,孤獨的生活讓葉卡捷琳娜決心改變自己的境遇,她已經履行了自己的義務,給俄國帶來一位繼承人,但是卻被遺棄在卧室里,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她要奪回一切自己想要的。
「要讓那些陷我與痛苦之中的人明白,我是不可侵犯的,錯待我的人絕不會有好下場。」她如是想。
生子後一年,彼得的生日舞會上,葉卡捷琳娜精心打扮出席了,她在舞會上 痛斥被派來監視自己的近侍 ,近侍去彼得那裡告狀。
彼得聽完怒氣沖沖的去找葉凱捷琳娜,並拔出了自己的劍威脅對方,葉卡捷琳娜絲毫沒有退讓:
「那麼也給我一把劍,這樣我才能跟你決斗。」
彼得嘟嘟囔囔的收回了劍,罵罵咧咧的回去了,這次交鋒讓彼得感到有點害怕,他一向小心甚微的妻子似乎變得無比的兇悍。
在一次舞會上,葉卡捷琳娜遇到了一名年輕英俊的波蘭貴族青年——波尼亞托夫斯基,還有一名威爾士貴族——查爾斯爵士,這兩個人 前者成為了她的情人,後者成為了她的好友。
查爾斯爵士比較老練睿智,貼心的提出 為葉卡捷琳娜提供資金支援,從英國方面為她開了了一個可供透支的賬戶,這為葉卡捷琳娜後來結交權貴提供了有效保障。
波尼亞托夫斯基更多的則是給她帶去快樂,最荒誕的一件事當他偷偷前往葉卡捷琳娜的住處時,居然被彼得的衛兵抓住了。
其實彼得倒是有著自己的情人,不太管這些事,只是扣住了他。
葉卡捷琳娜無奈之下去求彼得的情人沃倫佐娃,當彼得見到自己的情人時,居然大笑「現在那就還差一個人。」
去卧室把葉卡捷琳娜脫了出來,更像是為了羞辱她,四人一起共進晚餐,彼得無比的高興的玩到了半夜。
葉卡捷琳娜內心並不接受這樣荒誕的舉動,但是還沒有到達爆發的時機,只能忍耐。
多年後, 波蘭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 登基之後,在自己的回憶錄絲毫不掩飾對彼得的貶斥:
「天性使然,他成為了一個懦夫與酒鬼,他對俄國沒有一點歸屬感,甚至是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