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什麼關於革命的電影嗎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張黎和成龍執導,趙文瑄、李冰冰、陳沖、孫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戰爭片。該片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的故事。該片於2011年9月23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2、《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3、《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革命題材電影。由劉星執導,佟瑞欣、郭偉華、趙濱主演。該片於2016年10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1935年1月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的歷史史實。
4、《大轉折》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於上世紀末的《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系列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戰爭題材電影,可以與蘇聯的《解放》、《莫斯科保衛戰》,美國的《最長的一日》等同類型電影媲美。
影片全景式地展現了解放戰爭中後期,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至全國大部分解放的那一段歷史。其中,《大轉折》講述的就是劉鄧大軍建立大別山根據地的艱苦歷程。
5、《大決戰之遼沈戰役》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楊光遠等聯合執導,古月、趙恆多、蘇林、劉懷正、馬紹信、魯繼先、張衛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統帥部領導、林彪指揮的解放軍為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統帥的國民黨軍隊而進行遼沈戰役,攻克錦州,全殲廖耀湘兵團,最後攻克沈陽,解放了全東北的故事。
『貳』 井岡山電影電影簡介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向南轉移,途中遭到敵人的襲擊,部隊損失慘重。隨後在決定部隊去向的問題上,領導內部產生了很大分歧。
最後毛澤東的意見得到大多數同志的支持,部隊繼續向南轉移。到達永新縣三灣村後,毛澤東對剩餘部隊進行了及時的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為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擴大革命隊伍,毛澤東提出應爭取袁文才和王佐等地方武裝勢力。在此問題上,余灑度等第一批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又與毛澤東產生了分歧,余灑度等人以去省里匯報為名逃離井岡山。
毛澤東以誠相待,終於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毛澤東的部隊駐進了茅坪,毛澤東由此找到了知音賀子珍。為進一步鞏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一方面繼續爭取王佐,一方面派何長工去省委匯報,尋找南昌起義失敗後南下的朱德部隊。
很快王佐接受改編,加入了工人農革命軍,壯大的隊伍初戰告捷一舉拿下了新城。但在此時,省特派員周修明卻責令部隊改路去支援湖南暴動,還錯誤地傳達省委指示,開除了毛澤東的黨籍。
不得已,毛澤東一面去中央申訴,一面出兵湖南。結果,軍隊遭到慘痛的失敗,也丟掉了後方的根據地。毛澤東氣憤不已,再次回到井岡山,經過浴血奮戰,毛澤東與朱德的部隊終於1928年4月28日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2)革命道路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井岡山紅色文化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
堅定信念,敢闖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干群關系;五是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