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助:哪裡能找到珍妮和泰山,就是迪斯尼人猿泰山的續集,講的是泰山和珍妮的婚後叢林生活
在泰山等珍妮一萬年,然後利用媒介在全球做廣告,說泰山在徵婚,每五分鍾刷新一次,極言泰山之好,有房有車,應俊稍傻,峰柳涕淌。。。。。。如果還不湊效,那就。。。。。。再等一萬年。
②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為那一聲失落的嗩吶記
首先想說一件令我驚訝的事情。《百鳥朝鳳》剛上映那幾天,我在首頁幾乎沒有看見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文章。自從這兩天票房上去之後,各媒體影評都呈鋪天蓋地襲來之勢……這真的讓我感到很驚訝。
社會的浮躁總不免為人弊病,但吐槽的人念裂如多了,大家又會對此漸感麻木。 在這個商業化濃郁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沾上功利的影子,哪一個圈子都躲不開商業化帶來的烏煙瘴氣。 這和這部影片所闡述的內核一樣使人感到悲哀。
但《百鳥朝鳳》真的是一部好片子。諷刺的是,如果沒有製片人方勵為排片那一跪的新聞出來,我都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就不會在好奇心驅使下搜索它的評分,最終不會心甘情願地買了票走進影院。
是的,往常我總是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忽悠進的電影院,這次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是因為這樣一個尷尬的理由才去看了《百鳥朝鳳》。但我想,當大家再從影院走出來的時候,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一種值得的感覺—— 好的嗩吶匠能把嗩吶吹進骨頭縫里,而好的電影導演能把電影拍進人的心坎里。
焦三做到了,吳天明導演也做到了。
電影《百鳥朝鳳》講述了兩代嗩吶匠人為傳承嗩吶匠藝付出畢生努力,最終抵擋不住現實洪流而走向衰落的故事。 主線清晰,脈絡明確,主要體現匠人精神和技藝的傳承,沒有令人分神的旁支末節出現。看過電影後很容易給它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游天鳴幼時拜師學嗩吶,歷經磨礪最終成為焦三親定的接班人,得以學習傳說中最高難度的曲子:百鳥朝鳳。
第二部分講述了游天鳴長大後接替焦三攬活,然而時過境遷,師徒二人見證了嗩吶行業的衰微,嗩吶匠人地位的沒落。游天鳴堅守誓言把嗩吶傳承下去,焦三身患重疾悲慘離世。
第一部分由於是孩提時代,劇情顯得親切詳實,大篇幅都在講述游天鳴如何刻苦學藝,與師弟藍玉一同學習進步。藍玉天資聰穎,悟性極高,給了天鳴不少壓力,天鳴甚至因為師離家出走,差點放棄學徒生涯。
沒錯,焦師傅很喜歡藍玉是真的,最終沒有把接班人的位置給藍玉也是真的。所有人都以為藍玉會成為最終有資格吹奏百鳥朝鳳的高徒, 但焦師傅內心是清醒的,在他的擇徒標准里,排在首位的不是技藝,而是德與品。 「嗩吶離口不離手」是焦三強調最多的訓誡,嗩吶的繼承人,需要擁有堅定信念和責任感。
在電影的第二部分,游天鳴接了焦三的擔子,焦家班正式更名游家班,游天鳴兢兢業業地同師兄們攬每一份活。可是時代變了,嗩吶匠們的錢越賺越少,西洋樂器成為新寵,師仔啟兄們競相離去。最後剩下的幾人為火村村長吹的百鳥朝鳳聽上去都是那麼孤寂悲涼。
焦三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天鳴帶他去醫院檢查,查出了肺癌晚期。即使生命還剩須臾,焦三還一心掛念著嗩吶, 「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 他賣了家裡的牛給天鳴置辦新嗩吶,鼓勵他重振游家班。然而瓦解分散的嗩吶班再難重組。焦三去世,游天鳴獨自一人在墳前吹奏百鳥朝鳳,故事收場。
領銜主演陶澤如在電影里飾演的便是嗩吶王 焦三 。焦三是遠近聞名,受人尊敬的嗩吶匠,不僅技藝高超,對待徒弟更是苛刻嚴格。大家都以為焦三為人嚴肅不喜玩笑,但其實在他嚴厲的外表下也藏著一顆柔軟的心。他對嗩吶的熱愛近乎狂熱。焦三性格孤傲倔強,做事卻講規矩,認死理,恪守職業原則,只為德高望重的已源嫌逝之人吹奏百鳥朝鳳。
游天鳴 ,從小被送入焦三家學藝,雖無天份,但肯下功夫苦練。勤奮認真,踏實淳樸且有責任感。很多人都勸他放棄嗩吶另謀生計,他用一句話噎住他們:「我同師傅發過誓了。」為人極重情義,焦三於他而言便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懂得孝順和感恩。
在焦三的口中我們得知,以前的嗩吶匠是極受人尊重的,「坐在太師爺椅子上……」他們是紅白喜事,婚喪嫁娶上重金相邀的座上客。後來,嗩吶匠的地位逐漸下降。這個變化並不是從游天鳴接班後才開始,之前便已初現端倪。應該能肯定,在焦三之前嗩吶匠的地位還是更高的,否則焦三不會在每每提及自己的祖師爺時都顯得萬分自豪。而 游天鳴接任之後,正值經濟大潮與外來文化對中國的雙重沖擊,結果便是匠人地位的迅速下滑。 後來他去西安重組游家班,不經意見街頭上一位嗩吶人靠吹嗩吶乞討為生,百感交集卻無以言說。
傳統樂器落寞幾人知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聽過嗩吶表演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人不喜歡嗩吶,覺得它的聲音大且刺耳, 殊不知嗩吶作為傳統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在中國有著長達十七個世紀的歷史。 嗩吶音色明亮高亢,既有悲調也有喜調,看過電影的人們應該能體會得到嗩吶那富有張力的表現力。
「百鳥朝鳳」是嗩吶的經典曲目之一,北方各地均有不同版本,主要以百鳥和鳴之聲表現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除了這首曲子,經典的嗩吶曲還有「抬花轎」、「一枝花」等等。
非遺文化傳承迫在眉睫
電影里最後一位「姓傅的正局長」的出現似乎讓我們對傳統文化傳承又多出了一絲希望。這位傅正局長在劇中表示希望能通過錄音方式將游家班的《百鳥朝鳳》保存下來,焦三在病中聞之支持不已。與之相對應的事實是: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中國列入聯合國的相關非遺文化也有很多,如:崑曲,皮影戲,針灸,粵劇,京劇,剪紙,篆刻等。 非遺文化的傳承如今正面臨「人走技失」的尷尬處境,因此加大對非遺文化保護力度迫在眉睫。
我想以自己的一點感想作為結尾。
雖然去影院之前已知道《百鳥朝鳳》的大致劇情,看的時候卻仍然不可避免哭得很慘。看了一些影評,有人認為電影前半部分節奏恰好如小火慢燉,後半部分劇情有些趕。但我認為這種「趕」與前面的對比之後更印證著導演的某種意味——嗩吶藝人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傳承了那麼久,卻在近幾十年時代變革之下狼狽離場。電影的最後,墳旁的焦三聽完游天鳴獨奏的百鳥朝鳳,面含不甘轉身離去,這樣倉促的結尾卻給了我最大的震撼,本來還能勉強保持鎮定的,瞬間被擊潰……
那一刻,真是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最寶貴的東西,並且再也無法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