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日看歷史劇《彭雪楓將軍》時,我注意到一個情節:彭雪楓曾團結當地會門武裝——「紅槍會」進行抗日活動。
lz想問什麼
『貳』 彭雪楓將軍在抗戰時候最感動的事跡有哪些
革命之路
1925年在愛國進步教師的影響下,閱讀《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獨秀文存》等進步書刊。「五卅慘案」發生後,組織同學同校方進行斗爭,取得勝利,建立了育德中學學生自治會,被選為會長。6月下旬,經唐縱介紹,在育德中學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6月,被派到煙台劉珍年部二十一師做兵運工作。10月,在《國聞周報》副刊發表《煙台紀行》。12月,奉派往福山做農運工作。
1932年春夏之交,指揮二師參加宜(黃)樂(安)戰役,殲敵五十二師高樹勛殘部。8月,粉碎了二師師長郭炳生的叛變陰謀。榮獲「紅星獎章」。
1933年5月,調任紅三軍團四師政委,率部東征,連戰皆捷,進逼福州。11月,在滸灣八角亭戰斗中身負重傷。
1935年2月,部隊在扎西地區縮編,五師編為十三團,任團長。19日,紅軍回師遵義,在二郎灘二渡赤水河。十三團為先頭部隊,架設浮橋強渡,將敵擊潰,保證了大軍安全渡江。同月25日拂曉,十三團攻佔桐梓城。當天,接受奪取婁山關任務。率領十三團先於主力兩日,向婁山關急進。經激戰,於是日午後五時攻佔婁山關的制高點——點金山。晚八時攻佔婁山關。
抗日戰場
1938年9月,周恩來、葉劍英指示河南省委將工作重心轉向豫東,創造豫皖蘇邊新局面。廿七日,竹溝抗日武裝隆重舉行進軍誓師大會。同月29日,《拂曉報》創刊。雪楓同志寫《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發刊詞並為刊頭題字。
1939年11月11日,河南竹溝「確山慘案」發生後,撰寫《關於竹溝事變》一文;同月,奉新四軍軍部命令,游擊支隊改番號為新四軍六支隊。任司令員兼政委。豫皖蘇邊區黨政軍委員會成立,任主任。28日,為《拂曉報》撰寫題為《本報被禁的聲明》的社論。
1940年8月,八路軍三三四旅新二旅與六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12月9日,在《拂曉報》發表《怎樣和敵人斗爭與怎樣建立敵後根據地》一書的序言;同月12日,因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耿蘊齋、六旅十七團團長劉子仁、十八團團長吳信榮率部叛變投敵,發表《為緊急動員告淮上紳耆書》。
新四軍第四師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發生;同月17日,發表《誓為皖南事變殉難烈士復仇》一文;同月24日,發表《縱談皖南事變——答記者問》的談話;同月28日,八路軍四縱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任師長兼政委。2月10日,湯恩伯率十萬反共頑軍大舉進犯豫皖蘇邊區,彭雪楓指揮四師進行長達三個月的反頑斗爭;同月11日,致函頑軍頭目李仙洲,敦促其懸崖勒馬;同月18日,致函阜陽縣警備司令廖運澤,呼籲團結抗戰,揭露何應欽利敵誤國的罪行。
1941年4月2日,發表《為征公糧告淮上父老紳耆書》;同月19日,頑軍一二四師四二五團團長陳銳霆率部舉行戰場起義;同月22日,四師三十二團在大小營集反頑戰斗中失利;同月24日,發表《告南陽同胞書》。號召頑軍中的南陽同胞擁護抗日的新四軍,反對湯恩伯打內戰的陰謀;同月25日,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五月五日,奉命率四師主力撤離路西進入皖東北根據地。
1943年3月17日夜,率部參加山子頭自衛反擊戰,是役大獲全勝,活捉蘇魯戰區副司令長官、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擊斃頑軍頭目王光夏及獨立第六旅旅長李仲寰;同月29日,陳毅、張茜、范長江到半城;同月30日,為爭取韓德勤共同抗日,與陳毅對韓德勤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面對面的斗爭,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處理了韓德勤事件,將韓禮送出境。
為國捐軀
1944年1月1日,發表《一年來的軍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鮮獨立同盟第二次盟員大會暨朝鮮義勇軍華中支部成立大會上作《中韓兩民族攜手並肩作戰》的演說;同月29日,對四師直屬部隊作《我們是政府的衛隊和老百姓的護兵》的報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師主力五個團在泗洪縣半城鎮大王莊舉行西征誓師大會,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揮部隊首戰肖縣西南的小朱庄,擊斃頑軍縱隊司令王傳授及其官兵三百餘人,俘敵一千三百人,並爭取了吳信榮部起義,首戰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繼續西進,滌盪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同月10日,圍殲夏邑縣八里庄頑軍李光明支隊,戰斗進行得十分順利,至11日,全殲頑軍一個支隊,俘支隊司令李光明等千餘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成就貢獻
軍事
1938年與活動於睢縣、杞縣、太康一帶的張震、蕭望東部配合,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隨著抗日隊伍的壯大,1939年,彭雪楓率部繼續向東挺進,建立了以永城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6支隊進行了大小戰斗3760次,累計殲敵4萬8千餘人,在運皖東北地區,組建了騎兵團,並在洪澤湖地區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掃盪」作戰(又稱33天反「掃盪」斗爭)的勝利;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
教育
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縣傅集成立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彭雪楓親自兼任校長,該校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前身。
文學
1938年9月29日彭雪楓創立《拂曉報》,並在該報發表以革命為主題和戰術指導的文章60餘篇,為革命斗爭提供了精神力量。
『叄』 彭雪楓將軍的一些感人事跡
1、彭雪楓將軍果斷繳械祛除匪氣
竹溝地處桐柏山腹地,周圍被崇山峻嶺包圍,貧窮落後,加之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土豪劣紳壓榨剝削,農民生活苦不堪言。許多農民因生計所迫,走上了聚眾為匪的道路。彭雪楓到達竹溝後,通過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具體情況後,根據中央制定的抗日統一戰線方針,結合竹溝實際情況,決定從消滅和爭取當地土匪武裝的斗爭中來擴大抗日力量。
當時,在竹溝一帶號稱擁有兩團之眾的安克祥、段永祥部是兩股最大的土匪武裝。經多方工作,安、段兩部接收了共產黨的收編,但長期積累的匪氣難除。為使其真正成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彭雪楓等人對此進行分析研究,經請示中共中央長江局和河南省委批准,決定採取果斷措施,對安、段兩部分別實行繳械整編。
1938年3月初的一天,安克祥奉命到竹溝集中,在指定地點紮下營寨。中午,彭雪楓以請安克祥及其連以上幹部會餐為名,利用敬酒之機,卸下了安克祥的雙槍,順利解除了安團官兵武裝,並向其說明繳械原因,宣布共產黨的政策。同時,周駿鳴在信陽用同樣辦法解除了段永祥部的武裝。整編後的安、段兩部600多人,充實到新四軍四支隊八團。1938年3月29日,八團在團長周駿鳴、政委林凱率領下誓師東征,開赴皖東抗日前線。
2、以誠相待智破陰謀
八團東征後,在竹溝設立了後方留守處,彭雪楓以八路軍參謀處長的身份,全面主持留守處及中共在豫南特區的黨組織和軍隊工作。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竹溝抗日根據地日益鞏固擴大,這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和地痞流氓的恐慌。他們上書蔣介石:竹溝留守處「圖謀不軌」。1938年5月,蔣介石電令信陽警備司令、三十二師師長王修身派部前往竹溝查辦。王修身即派所屬一八八團團長夏華國率部進駐竹溝,蓄意製造摩擦,藉以驅逐或就地取締竹溝留守處。
彭雪楓接到情報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他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決定在做好充分應變的同時,對來者以誠相待,爭取團結友軍共同抗日,以粉碎頑固派的陰謀。夏華國率部進駐竹溝時,彭雪楓組織了熱烈的、真誠的、善意的歡迎場面。之後,又動員竹溝的軍民盡最大努力給夏華國所率官兵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彭雪楓還利用西北軍舊部的關系親自與夏華國交談,共同追憶往事。從西北軍的興衰到故人的沉浮,從彼此的政見到抗日的形勢和前途,從亡國的恥辱到抗敵的信心,雙方談話十分投機。夏華國深受感動,表示在中華民族遭受外辱的危難時刻,絕不同室操戈,願同赴國難。
在歡迎一八八團團結抗日的群眾大會上,彭雪楓發表了演講。他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同一國家,同一民族,同為炎黃子孫。現在我們走的又是一條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抗日救國。所不同的是兩個黨領導兩個部隊,國共兩黨的抗日統一戰線要求我們攜手同心,團結抗日!」他的演講激起陣陣熱烈掌聲,引起雙方部隊的強烈共鳴。在熱情友好的氣氛中,夏華國率部在竹溝駐扎不到十天時間,即向上級報告:「竹溝新四軍非常友好,沒有違反抗日宗旨的不軌行為」,爾後友好撤離。
『肆』 關於彭雪楓將軍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八一電影製片廠、南京佳地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宿遷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彭雪楓縱橫江淮》
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彭雪楓將軍》由中央電視台、中央黨史委和河南省委、江蘇省委、安徽省委聯合攝制。該片共分4集,每集47分鍾,全景式地展現了彭雪楓將軍光輝的一生。
還有一部2004年拍的《激戰八里庄--彭雪楓將軍》
『伍』 誰有彭雪楓之縱橫江淮的詳細劇情
電影《彭雪楓縱橫江淮》以彭雪楓將軍和他領導的新四軍第四師在豫皖蘇地區抗日衛國的故事為主線,集中體現了彭雪楓將軍「武可安邦、文能治國」的雄才偉略和「對黨忠貞,為民赴湯」的崇高情懷,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彭雪楓將軍的高風亮節和人格魅力。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2007年出品
編劇: 張啟音、孟曼、楊駿
導演:安瀾
主演:劉之冰、劉天佐、張振華、趙小明、馬境
故事梗概
1938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挺進豫皖蘇抗日前線。經毛澤東同志親自點將,時任八路軍少將參謀處長的彭雪楓將軍將擔此重任。當時,處於日軍、國民黨部隊、地方武裝割據控制之下的豫蘇皖地區局勢混亂民不聊生。彭雪楓率領三百多人的隊伍進駐豫皖蘇,受到地方武裝和國民黨部隊的排擠不說,當地群眾對彭雪楓率領的部隊也不歡迎。
如何立足豫皖蘇,成了擺在彭雪楓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彭雪楓知難而進,很快就通過奇襲日軍王集軍需庫的勝利,在豫皖蘇群眾心目中樹起了新四軍抗日救國的形象。奇襲日軍軍需庫的勝利,加上彭雪楓在自辦報紙《拂曉報》上的廣泛宣傳,廣大豫皖蘇人民和地方武裝,踴躍報名參加新四軍。日軍為防止彭雪楓隊伍進一步壯大,對新四軍根據地展開掃盪。立足未穩的新四軍在日軍的掃盪下,和地方武裝頭領譚育亭、國民黨師長岳中夏一起掩護當地群眾通過國民黨防區順利轉移。日軍的掃盪嚴重地打擊了剛剛建立的根據地。彭雪楓不得不率領隊伍轉移到土地貧瘠、荒涼破敗的慶陽店。
春旱到來。面臨斷糧的危機,彭雪楓經過實地考察,帶部隊和群眾挖渠築壩推土造田。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彭雪楓的隊伍在豫皖蘇發展到兩萬餘人。根據中央指示,彭雪楓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豫皖蘇地區的日軍展開決戰。面對日軍的先發制人,彭雪楓率領部隊且戰且退,引日軍向我縱深開進。戰斗正式打響後,彭雪楓兵分兩路,一部向國民黨岳中夏防區進發,轉移至日軍後方,另一部連夜行軍至沙嶺日軍旅團軍火庫。軍火庫方面打響了,日軍將領老謀深算,繼續向彭雪楓所率領的薄弱正面部隊發起猛攻。日軍的戰略意圖讓彭雪楓決定加強力量攻打沙嶺軍火庫。
在騎兵團的支援下,日軍軍火庫守軍節節敗退,日軍不得不派出大本營端城守軍支援。此時,國民黨師長岳中夏頂著各方壓力大開防區大門,放彭雪楓部隊通過。彭雪楓率領新四軍得以從後方直搗空虛的端城。等日軍主力趕回端城時,端城已變成一座空城。日軍將領不得不低頭認輸。從此,彭雪楓的名字在豫皖蘇讓敵人聞風喪膽。
『陸』 彭雪楓將軍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彭雪楓將軍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二十三章 乘勝強攻婁山關(2)
十三團戰士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沖鋒,還不停地向白軍喊話:「來呀,歡迎你們上來喲!」
而敵人的後方不知為何頃刻間亂成一團,紅軍主力在敵軍後方發動了猛烈攻擊,紅十二團趕到婁山關增援了!前後夾擊,進攻婁山關的黔軍終於迅速敗退了。
婁山關攻堅戰是長征以來第一個大勝仗,彭雪楓和十三團威名遠揚,毛澤東更是興奮異常,立即給彭雪楓發去賀電!2月28日,毛澤東隨軍委縱隊過婁山關時,站在巍峨的婁山關頂,不由得浮想聯翩,感慨萬千。勝利後的豪邁和大無畏的氣概,讓他詩興勃發,揮筆軍下《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第二十四章 「尖刀團」力挽狂瀾(1)
彭雪楓率十三團攻下婁山關後,尾隨散兵游勇向遵義方向猛沖。27下午,配合友軍攻克遵義新城,只兩個多小時就全殲新城守軍劉鶴鳴團。
入夜,彭雪楓團開至……
『柒』 彭雪楓將軍是怎麼犧牲的
彭雪楓將軍是被流彈打中,犧牲的。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師主力五個團在泗洪縣半城鎮大王莊舉行西征誓師大會,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揮部隊首戰肖縣西南的小朱庄,擊斃頑軍縱隊司令王傳授及其官兵三百餘人,俘敵一千三百人,並爭取了吳信榮部起義,首戰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繼續西進,滌盪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同月10日,圍殲夏邑縣八里庄頑軍李光明支隊,戰斗進行得十分順利,至11日,全殲頑軍一個支隊,俘支隊司令李光明等千餘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彭雪楓將軍的貢獻:
1938年與活動於睢縣、杞縣、太康一帶的張震、蕭望東部配合,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隨著抗日隊伍的壯大,1939年,彭雪楓率部繼續向東挺進,建立了以永城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6支隊進行了大小戰斗3760次,累計殲敵4萬8千餘人,在運皖東北地區,組建了騎兵團,並在洪澤湖地區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掃盪」作戰的勝利;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
『捌』 新四軍將領彭雪楓將軍生平
網路https://ke..com/item/%E5%BD%AD%E9%9B%AA%E6%9E%AB/2832?fr=aladdin
『玖』 《彭雪楓將軍》最新txt全集下載
彭雪楓將軍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