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電影大全集免費
關於二戰類型題材的電影簡直是太多了,如果想要看全集的話,估計幾天也看不完,所以至今為止沒有一個影視網站,可以說把二戰題材類型的電影全部包攬在其中,這也是非常不實際的一個現象,所以想要把二戰類型題材的電影全部免費看完的話,那麼我們可真的要費一番功夫了,因為首先就要搜集所有題材類型的電影,然後再把各個電影網站平台全部都聚集到一起,這樣才有可能搜集得到,但是大部分電影也都是收費的,那麼想要看免費的電影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來尋找:
3、換取短期免費會員觀看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通過做活動換取一些短期的免費會員來免費觀看這些電影,這是最好而且最安全的辦法之一,所以我們可以在收費的電影平台看一看有沒有做活動,或者免費領取短期試用的會員等等活動,一般情況下這類活動都是存在的,只需要我們細心的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② 和尚原之戰中,南宋名將吳階如何大勝金軍的
蒙古滅南宋採取了雙線作戰,正面從襄陽進攻,西面由漢中入西蜀,順長江一路東下,兩面夾擊。金國人原計劃也是如此,他們在正面受制於中原抵抗力量的限制,於是想從西路打開突破口,策應中路。
不過,金國人的圖謀失敗了,因為他們在關中出口遭遇了頑強抵抗,始終進入不了漢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場戰斗就是和尚原大戰,領導這場戰斗的就是南宋名將吳玠,和他的弟弟吳璘,吳家兄弟讓金兀術們都輸哭了。
建炎四年(1130年),金軍再次南下入侵。不過金軍在中原遭遇了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金軍深入腹地,經常被動挨打。為了分化南宋軍事抵抗,金國人採取了兩條策略,第一條在中原成立劉豫偽齊政府,以漢制漢,第二條就是打開西路缺口,與中路配合。
中國的地貌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北方多山,南方多水,自古南征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東路的中原平地,從襄陽入荊襄,在順長江、湘江一路向東、向南;一路從漢中南下攻取四川,再順長江東進。後來的蒙古滅宋就是這個選擇。
金軍乘著富平之戰的餘威,分兵兩路,直撲和尚原。一路由烏魯、摺合率領的數萬人馬,從大散關方向而來,一路由沒立出鳳翔,兩軍計在和尚原匯集,圍殲吳玠。
①克服不利條件紮根和尚原
吳玠此時困難重重,首先他缺兵少將,只有幾千人馬。也不奇怪,如果人多,就沒必要守在和尚原這么個狹小的地方了。第二個不利的條件是軍心不穩,甚至有人准備劫殺吳玠投降金軍:
「始,金人之入也,玠與璘以散卒數千駐原上,朝問隔絕,人無固志。有謀劫玠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諸將歃血盟,勉以忠義。將士皆感泣,願為用。」
第三個不利的條件是,缺少糧餉:
「玠在原上,鳳翔民感其遺惠,相與夜輸芻粟助之。玠償以銀帛,民益喜,輸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殺之,且令保伍連坐;民冒禁如故,數年然後止。」
吳玠靠忠義和恩惠,克服困難,在軍民同心協力之下,終於在和尚原站住了腳跟。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有他在,金軍絕不敢置之不理貿然南下。
②以長擊短,痛打烏魯、摺合部
金軍本計劃是兩路合擊吳玠,但是行動協調出了問題,烏魯、摺合部先期到達,從大散關方向對和尚原發起進攻。
和尚原處於山谷中,道路狹窄崎嶇,金國人到了這里,騎兵失去了優勢,只能下馬作戰:
「烏魯摺合先期至,陣北山索戰,玠命諸將堅陣待之,更戰迭休。山谷路狹多石,馬不能行,金人舍馬步戰,大敗,移砦黃牛,會大風雨雹,遂遁去。」
地形讓金國人戰鬥力線損了一大半,數萬大軍成了牽馬的登山隊。吳玠數千人分成兩隊,由上而下輪番沖擊。山地作戰,地勢高的一方俯沖,優勢明顯大於仰攻的金國人。金國人又不習慣步戰,被吳玠車輪戰術搞得疲憊不堪,損失慘重。
數萬人馬被打退到黃牛堡一帶,又碰上大冰雹的襲擊,烏魯、摺合帶著殘兵敗將逃離戰場。
③主動出擊,破沒立於箭筈關
與此同時,吳玠令部下楊振,另率一路人馬百里奔襲,抵達箭筈關,靜候沒立部的到來。三日後,沒立部姍姍來遲,他們根本沒預料到吳玠會把主動出擊,把戰場設在箭筈關:
「沒立方攻箭筈關,玠復遣將擊退之,兩軍終不得合。」
3.第二階段:阻擊金兀術主力軍
兩路大軍相繼敗在只有數千人的和尚原,金國人顏面大失,難怪當初完顏撒離喝會被吳玠打哭了:
「玠擊敗之,撒離喝懼而泣,金軍中目為『啼哭郎君』。」
金國人自從對宋用兵,還沒碰到過一位宋將,可以讓金國人一敗再敗。趕上完顏婁室病逝,名將金兀術(完顏宗弼)接過了帥印,他「憤甚,謀必取玠」,於是:
「兀術會諸道兵十餘萬,造浮梁跨渭,自寶雞結連珠營,壘石為城,夾澗與官軍拒。十月,攻和尚原。」
十萬大軍,跨過浮橋,連營百里,堆石成城。很明顯,史書的描寫很誇張,這種對抗人多是沒有用的,十萬大軍頂多就是個壯壯聲威而已。有時候,人多在戰場上反而成累贅,金兀術很快就會體味到這個滋味。
①箭雨對抗強攻
當金國人再次以登山隊的勇氣,仰攻和尚原時,金兀術才深切感受到烏魯、摺合的痛苦。金軍爬得氣喘吁吁,還得施展騰挪術躲避箭雨,好容易攻到堡壘跟前,絕望了:宋軍的床子弩太TM變態,射程遠,動力強,人群密一點,一箭下去能串成糖葫蘆,最後還能把他們釘在岩體上曬人干!
金兀術發了瘋似的,不管山上串了多少串,依然不停地揮軍而上,一副靠人肉堆平和尚原的架勢。這種方法雖愚笨,對吳玠來說也很危險,畢竟山上的箭簇儲備有限,軍糧也會斷絕。
②襲擊金軍糧道
吳玠早有準備!他在山下早早地埋伏了一隊伏兵,繞到敵後,襲擊了金軍的糧道!
金兀術北方人,爽直吶,爽直到缺心眼,根本沒想到吳玠就這千把人,居然還有心思分兵襲擊他的糧道。生氣不管用,只能重新部署兵力安排,企圖躲過糧道再次被襲擊。結果,大軍一移動,再次掉進吳玠的陷阱里。
③神坌溝夜襲戰
當金兀術將大軍移動到神坌溝一帶時,半夜裡,他們的大營突然火光四起,殺聲陣陣。原來吳玠在神坌溝事先埋伏了三千兵馬,這會兒半夜敲門,趁火打劫:
「度其困且走,設伏於神坌以待。金兵至,伏發,眾大亂。縱兵夜擊,大敗之。兀術中流矢,僅以身免。」
黑燈瞎火之下,金國人亂作一團,一敗塗地,金兀術本人身中流矢,差點交代在神坌溝。有資料說,金兀術驚恐之下,剃光了發須偽裝成士兵,才逃脫升天。
這肯定誇張了,夜襲之時,宋軍恐怕也看不清誰是金兀術,再說三千人搗亂攪局行,想把人家全乾掉根本不可能。
不過,金兀術受此重創,心灰意冷是真的。他將大軍撤回鳳翔,留下「啼哭郎君」完顏撒離喝,與吳玠繼續對峙,自己回國找媽媽治療心理創傷去了!就是不知道,完顏撒離喝會不會再次被嚇哭。
紹興三年,金軍卷土重來,依然是金兀術掛帥,「啼哭郎君」相佐,試圖挽回顏面。這一次,由於叛徒出賣,吳玠糧餉不濟。審時度勢,吳玠決定棄守和尚原,退守仙人關。
金國人不光再次十萬大軍殿後,前面還放了一隊偽軍——偽齊劉豫的大將劉夔,他們一路搗平和尚原,開山鑿路:
「兀術、撒離喝及劉夔率十萬騎入侵,自鐵山鑿崖開道,循嶺東下。玠以萬人當其沖。璘率輕兵由七方關倍道而至,與金兵轉戰七晝夜,始得與玠合。」
仙人關之戰是一場極其艱苦的系列戰斗,吳玠的兵力大約一萬人,對抗十倍於己的金軍。金國人爬雲梯、放火燒山,什麼手段都用盡了,總是功敗垂成:
「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鎧,鐵鉤相連,魚貫而上。璘以駐隊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層積,敵踐而登......翌日,命攻西北樓,姚仲登樓酣戰,樓傾,以帛為繩,挽之復正。金人用火攻樓,以酒缶撲滅之。玠急遣統領田晟以長刀大斧左右擊,明炬四山,震鼓動地。」
從這些簡短的文字里,我們能真切感受到戰斗的慘烈程度。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金兀術對仙人關望而興嘆,再次被迫撤軍,「既不得逞,度玠終不可犯,則還據鳳翔,授甲士田,為久留計,自是不妄動。」
此後,吳玠借著中原岳飛等人抗金的威勢,一度對金軍形成反攻,陸續收復了鳳翔、秦州和隴州,把金國人企圖打通西線的夢想徹底扼殺!
綜述金國之所以一直不能滅宋,除了中原一帶的頑強抵抗,西路吳玠兄弟多次抵擋金國人的重兵,粉碎了他們兩路並進的戰略目標,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原因。
所以,把吳玠比作南宋江山的一根柱石,一點不為過。蹊蹺的是,南宋中興四將,連逃跑將軍劉光世都位列其中,居然沒有吳玠!
不過,宋孝宗登基後,還是給予了吳玠崇高的評價,他下旨追封吳玠為「涪王」。王夫之對南宋初年的歷史,有一段很解氣的論述,以此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盡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韓、劉錡、二吳(吳玠、吳璘),可以復汴京、收陝右乎?曰:可也。」
估計金兀術、完顏撒離喝看到這段評語,又忍不住淚如雨下了!
③ 有人有我的戰爭電影免費觀看的視頻完整版的嗎
"
這個樓主不會還沒有找到可以看的地方吧
不是網路雲就能看嗎,只需要手機危興搜索 :ys
在自己找到後,裡面輸入這個片子的名字,就能看的
相對之前的部分,這次的內容更充實一些,角色也多了不少
答題不易,
如果沒有回答完全,請您諒解
"
④ 在甘肅成縣古代打過仗嗎,什麼年代,大概在什麼地方
成縣地扼川陝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戰事頻仍,茲將部分重要的戰事擇錄如下:
1、秦漢下辨之戰 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率軍出秦川以攻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另有大軍在大將曹參的率領下,自漢中經略陽,逆青泥河西進,出奇不意攻佔下辨,與陳倉之秦師成犄角之勢。此役為秦楚之際漢軍東出重要戰役,既避實以擊虛,又分散了秦軍的視線,為後來的勝利打下了基礎。相傳鹿玉山曾為漢王駐軍之地。
2、羌漢下辨之戰 漢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武都郡羌人反。鄧太後聞虞詡有將帥之略,詔為武都太守。詡聞,羌人派軍數千設伏於陳倉、崤谷之間以待詡。詡至谷口,停軍宣稱:已遣使請兵,兵到,然後進發。羌人意懈怠,因分軍劫掠旁縣。詡日夜兼行,令吏士各作兩灶,每日倍增,羌人尾隨之而不敢擊。 虞詡既達郡治下辨,部眾不滿三千。而羌軍數萬,圍攻赤亭已數十日。虞詡下令,不用強弩,而只用小弩。羌人遂集結城下猛攻。虞詡乃潛調強弩,發無不中,羌軍震恐。詡乃率隊出城反擊,多所殺傷。 翌日,虞詡命全軍自東郭門出,北郭門入,入而易服再出,如此者數,羌人不悉城中守軍之數,大相驚懼。詡乃潛派五百兵於河流水淺處設伏。羌人果潰逃至此,伏兵驟起,襲擊羌軍,殺死及俘虜無數。羌人從此潰散。
3、魏蜀下辨之戰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劉備進兵漢中,遣張飛、馬超、吳蘭屯兵下辨。曹操遣都護將軍曹洪來攻。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春,曹洪師抵達下辨,將擊吳蘭。時張飛屯兵縣東之固山,聲言欲斷軍之後路,一軍狐疑,進退維谷。騎都尉曹休於是說:「彼如欲斷道,則當伏兵潛行;今先張聲勢,證其不能;宜乘其未集,速擊吳蘭,蘭破則飛自遁逃。」曹洪從其言,進擊,大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迅聞,張飛與馬超退軍漢中。
4、仇池成漢下辨之戰 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前趙國主劉曜於隴城擊破秦州刺史陳安後,揮師直下仇池。仇池國主楊難敵聞訊大懼,與弟楊堅頭南奔漢中,遣質請降於成漢。成漢安北將軍李稚受難敵賄,延之於駐地。趙兵退,即遣歸武都(治下辨)。難敵遂據險不服,稚悔失計,亟請討伐。成主李雄遣稚兄中領軍琀與稚出白水,征東將軍李壽及琀弟玝出陰平,以伐難敵。難敵據險自守,以逸待勞,陰平之軍被阻,而白水之軍則長驅至下辨。難敵遣兵斷其歸路,四面攻擊,琀、稚深入無繼,遂為難敵所殺,死者數千人。
5、宋魏濁水之戰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帝遣龍驤將軍裴方明等帥甲士三千並荊、雍二州兵伐仇池。十九年(公元442年)五月,方明等至漢中,與梁、秦二州刺史劉真道分兵攻武興、下辨。楊難當遣建節將軍苻弘祖來拒,與方明戰於濁水。弘祖戰歿,方明至下辨,擒難當子楊虎,仇池平。時魏太武帝遣安西將軍古弼、征西將軍皮豹子帥師自散關入,會於仇池。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春,至下辨,將軍強玄明等敗死。二月,與宋北秦州刺史胡崇之會戰與濁水,崇之為魏所擒,師潰,走漢中。魏遂平仇池。
6、魏齊龍門之戰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秋,南梁州刺史楊靈珍舉州降齊。九月,孝文帝遣河南尹李崇為都督隴右諸軍事,將兵數萬討伐靈珍。崇開山分道,出奇兵掩襲靈珍,靈珍部眾損折大半。乃遣從弟楊建屯龍門,自帥精勇一萬屯鷲峽,以為固守之計。楊建至龍門之北山,派兵伐樹塞路達數十里。崇命統軍慕容拒帥眾伍千,銜枚潛發,夜襲龍門。楊建為魏軍神速所懾,大敗而走。崇乃自帥甲士進擊鷲峽,大破靈珍。靈珍弟婆羅阿卜珍戰死,南秦州平。 7、泥功嶺之戰 北周明帝元年(公元557年),鳳州人仇周貢、魏興等聚眾發難,攻破廣化郡,分兵西入,進圍廣業、修城二郡。二郡太守告急於成州刺史趙昶,昶將擊周貢,遣使報修城郡守杜杲,為周貢部將樊伏興所獲。伏興乃解修城之圍。勒兵泥功嶺(即泥功山),設六伏以待。昶至泥功,伏發,合戰,伏興之眾大潰,昶追至泥陽川而還。二郡之圍遂解。
8、宋川陝保衛戰 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富平之戰後,宋將吳玠退保鳳翔和尚原一線。紹興元年(公元1133年)三月,金國大將設立進擊和尚原,為宋軍擊敗。五月,設立與烏魯孛堇、摺合孛堇,統兵數萬,分兩路進擊,一路殺奔箭舌關,一路自階州、成州繞道出大散關,夾擊和尚原。吳吳玠、吳璘昆仲據險拒戰,斬其將兀盧,金人大潰。金國元帥兀術益兵再擊和尚原,大敗兀術,全軍覆沒,剿殺殆盡。 和尚原大捷後,吳玠料兀術必益兵再戰,遂於仙人關側近修置山寨,為第二防線。仙人關地處鳳州(今陝西鳳縣)、興州(今陝西略陽)交界處,地勢險要,為入蜀隘口。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冬,金兀術南下,陷攻和尚原。乃與撒離喝等並兵南侵,於紹興四年(1134)二、三月間與吳玠軍在仙人關遭遇。「宋軍用神臂弓、炮石並力捍禦,殲金兵甚眾。仙人關之戰,可分兩個階段。二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三月一日,金軍處於攻勢。自三月一日到二日夜吳玠抓住戰機,發動進攻,經歷兩夜一日連續苦戰,金軍終於大敗而逃。戰後,吳氏昆仲於興州至成州一線布防,成州上城曾為吳氏駐節之地。紹興中,金人背盟,攻秦州,吳璘子吳挺破其治平砦,大敗金兵。吳挺歿後,宋王朝為表彰吳氏一門屏障東南之功,於寧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在成州北郊建墓園勒石記功。碑今尚存。
9、宋金成州之戰 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關外四州(階、成、西和、鳳)守將吳曦謀降金。金人遂長驅直入,所向披靡。十一月,金人自秦州破西和州。十二月,破成州,守臣聞風而遁。吳曦乃焚河池縣,退屯青野原,旋於興州自稱蜀王。三年(公元1207年)二月,四川宣撫副使隨軍轉運安丙及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等共誅曦,揮師收復四州。三月,張林、李簡率甲士至成州,金人遁去,成州復歸宋版圖。
10、大順軍成縣之戰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七月二十八日,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將過天星、橫天王突入成縣西北隅,擊殺秦州衛經歷張應舉於城東門樓,擒典史孫如囚於營中,橫掃明軍城防部隊後,於石碑、張旗兩寨布防。僅八日,轉移至泥陽鎮,後抵西和、禮縣。十月復自西和、禮縣突入成縣,旋移軍東進。
11、馮孔成縣之戰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隴南軍閥孔繁錦為馮玉祥之張維璽師擊潰,率殘部與宋有才盤踞成縣。張維璽揮師南下,坐鎮天水,遣倪玉聲旅攻成縣。孔聞訊星夜攜眷南逃,經康縣達於四川。倪玉聲旅銜枚急走,於八月二十二日正午突抵成縣城下,迂迴包圍,發起猛攻。孔、宋殘部不支,繳械投降後被遣散。是役,自進攻至結束戰斗,不足2小時。
12、張俊耀圍城之戰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十月間,康縣人張俊耀率200餘人攻至成縣城下。舉城驚懼。縣政府急調民眾及鄉間獵戶,攜帶土槍登城防禦,並遣使赴徽縣告急。俊耀急攻受挫,遂於南山西廟嘴、豬嘴崖一帶扎營圍城。徽縣駐軍聞訊後,即派兵一連,攜迫擊炮2門,星夜急發。至成則不為俊耀所察,乃乘黑潛入城內。拂曉,俊耀率部眾吶喊攻城,城上槍炮齊發,城內援軍開門出擊。俊耀之眾不支,大潰,退走山林。
13、紅軍攻城之戰 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至宕昌哈達鋪後,按中共中央的命令發動了「成徽兩康』戰役。12日,部隊分左、中、右三路,揮師東進,直指成、徽、兩、康。16日,受命攻成的紅二軍四師抵達成縣紙坊鎮,時秋雨濛濛,道路泥濘。紅四師指戰員冒雨急進,於拂曉前至縣城下。政府軍第三軍三十五混成旅屬輜重營及保安隊約五六百人沿城布防。紅四師指揮員查看地形後,即命紅十團攻西南門,十二團攻東北門。17日凌晨紅十團三營七連六班戰士潛行至城下,伺機攀入古城行道,炸毀堡壘,打開城門,主力部隊魚貫而入,城內守軍始從酣睡中驚醒,倉惶向西北角潰退。紅軍起初疏於窮追,為敵方所乘,遂據有利地形反攻。時逢紅十二團殺到,於是,並力迎擊,反攻之敵退據上城。縣城遂為紅四師攻佔,後復棄城東走,移駐紅川等地。
⑤ 仙人關之戰的介紹
南宋紹興四年(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在川陝之戰中,宋軍與金軍在仙人關(今甘肅徽縣東南)進行的一次要隘攻防戰,是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
⑥ 為什麼宋金之戰中的仙人關之戰被稱為最慘烈的戰爭
我覺得這是因為這場戰役之中,宋朝的士兵並沒有像以往一樣,只要失敗了就立馬投降,然後朝廷俯首稱臣,這樣來保全自己,而是十分頑強的抵抗金軍的進攻,並且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來和金軍拼殺,所以說也是將四川等地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導致以後金軍都沒有選擇再次的侵略四川等地。這場戰爭大概犧牲了十幾萬人,但是宋軍徹底的磨滅了金軍的囂張氣焰,是一大捷。
而且這場戰役之後給金軍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使他們的信心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在此之後金朝再也沒有對陝西以及四川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四川的百姓在也沒有收到來自金朝的直面威脅,但這也是宋金戰役之中最為慘烈的一戰。
⑦ 與岳飛實力相當的吳玠,為何缺席中興四將
南宋時期,宋金交戰,有兩大主戰場:一是中原,二是關陝。
如果說岳飛是中原戰場的傳奇,那麼吳玠可以算是關陝戰場的神話了。吳玠有多厲害?咱們不吹不擂,用戰績說話:
和尚原之戰 ——公元1131年,南宋剛剛經歷了富平之敗(相關文章),陝西淪陷,軍隊損失數十萬,天府之國四川徹底暴露在了虎視眈眈的金人面前。危急關頭,吳玠與弟弟吳璘率領數千殘兵敗卒退守和尚原(今陝西寶雞),守衛這一通往四川的重要關隘。然後,吳氏兄弟就帶著這支僅有數千人的孤軍,把金人的十萬精兵打得大敗而逃,甚至殺得完顏宗弼“身中流矢,僅以身免”。
饒鳳關之戰 ——公元1133年,被吳玠打怕了的金兵,決定避開吳玠守衛的和尚原,從另一邊的饒鳳關(今陝西石泉)進擊四川。結果吳玠得到消息後,率輕騎日夜兼程三百里殺了過來,把金軍打了一個猝不及防。這一戰,金兵雖然侵入了南宋三郡,但也損失大量兵力和輜重,可以說得不償失。
仙人關之戰 ——公元1134年,金軍再次組織十萬人馬進攻仙人關(今甘肅徽縣)。這次金人准備充分、胸有成竹,連家眷都帶上了,說明都盤算好來四川養老了。結果卻再次被吳氏兄弟打得丟盔棄甲、連夜奔逃。此後很久都不敢再打四川的主意。
一次勝利,可能是走運;但屢戰屢勝,絕對是實力。今天我們就從這位常勝將軍身上,扒扒他鮮為人知的作戰秘訣——
帶兵之道:軟硬兼施,雞血常打
吳玠的兵,總是指哪打哪,行動迅速,這跟吳玠的帶兵方式不無關系。史書記載,吳玠統兵,恪守公正,溫和謙遜。選用將佐時,只看功勞和才能,從不會因為是親朋故舊或有權貴背景而授以官職。身為大將,他還經常向下級將士們征詢意見。於是在他的隊伍中,“下情”總能夠暢通上達,士卒也多樂意為他拚死效命。
學界普遍認為有這么四個原因:
一是資歷淺。相對於其他四將,吳玠最高實職僅至奉寧、保定軍二鎮節度使,其他人大都是三鎮節度使,或樞密副使、樞密使;
二是地太偏。相對於中原戰場,天高皇帝遠的西北戰場沒有得到朝廷的足夠重視;
三是人早逝。吳玠去世時才四十七歲,所以後來他的戰功便未表彰到應有的高度;
四是有黑點。他曾助張浚陷害名將曲端,有不義之嫌。加上好色縱欲,《宋史》就說他:“晚節頗多嗜欲,使人漁色於成都。”所以,無論朝野,他都備受爭議。
盡管未被列入南宋“中興四將”,但公道地講——憑此三戰,他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幾位。可惜這位常勝將軍四十七歲便積勞成疾,離開了沙場,關於他的傳奇也永遠留在了川陝那片熱土之上。
⑧ 川陝之戰的宋金對決
金朝三次大規模全面攻宋失敗後,遂在政治上採取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的策略;在軍事上,將全面進攻改為東守西攻的戰略部署,命右副元帥完顏宗輔往洛陽治兵,將完顏宗弼所率金軍主力西調,企圖集中力量,對川陝實施重點進攻,控制長江上游,為沿江東下迂迴南宋創造條件。
金軍在這一戰略指導下,在四年裡,先後在川陝地區進行數次大規模的進攻。陝西是南宋戰略要地,為此,宋王朝命知樞密院事張浚兼川陝宣撫處置使往興元(今陝西漢中)治兵,調整部署,加強防務,並將利州(今四川廣元)、成都等諸路大臣,均改為武將。
待川陝軍事部署完成,宋高宗為分金軍對江、淮進攻之兵,命張浚師出關中,以牽制金軍,這一戰略思想與張浚轉守為攻的想法相一致。但川陝宣撫司都統制曲端慮及到:出兵平原曠野作戰,利於金軍騎兵馳突,以短擊長,難與爭鋒,主張精練士卒,按兵據險,待金軍糧盡兵疲,然後伺隙出擊。張浚拒而不納,並將其罷官。遣兵先後收復長安(今西安)、鄜、延(今陝西富縣、延安)等州。
金軍左副元帥完顏宗翰急調完顏宗弼軍自西京入關,與完顏婁室軍會合,於富平(今陝西富平北)東下邦縣。建炎四年九月,張浚調集熙河經略使劉錫、秦鳳經略使孫渥、涇原經略使劉錡、權永興軍經略使吳玠、環慶經略使趙哲等五路兵40萬、馬7萬(一說;騎兵6萬,步卒12萬),以劉錫為前線指揮,向富平地區集結,雙方相持於富平。金將完顏婁室示弱驕敵,使劉錫與諸將輕敵麻痹,以前有沼澤不便金騎活動,拒絕吳玠據高迎敵的建議,結果為金軍所敗(參見富平之戰)。金軍乘勢西進,迅速攻佔陝西大部地區。宋軍退守和尚原(陝西寶雞西南),及階州、成州(今甘肅武都東南、成縣)等地,憑險設防。
宋軍富平失敗後,吳玠收散卒數干退守和尚原,重行設防,以阻金軍。紹興元年(1131)五月,金將完顏沒立自鳳翔,烏魯、摺合自階、成,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會攻和尚原,皆被宋軍擊敗。十月,完顏宗弼率軍l0餘萬,從寶雞渡渭水進攻和尚原。吳玠據險邀敵,以強弓勁弩阻擊金軍,並和義軍相配合,出奇兵襲其側背,斷其糧道,激戰三天,大敗金軍(參見和尚原之戰)。
紹興二年十二月,金朝以完顏杲經略川、陝。
紹興三年正月,金軍攻克金州(今陝西安康)後,兵趨漢中等地。吳玠由河池(今甘肅徽縣南)一日夜兼程300里馳援饒風關(今陝西石泉西北)。金軍仰攻,宋軍以弓弩、滾木鐳石與金軍激戰六晝夜,殺傷金兵甚眾。後因犯罪小校叛引金軍從蟬溪嶺擊關背,攻破饒風關。宋軍退守三泉(今陝西寧強西北)、仙人關(今甘肅徽縣東南)。金軍因糧草不繼,野無所掠,疫病流行,於四月引兵北撤(參見饒鳳關之戰)。
紹興三年十二月,金再度興兵謀蜀。金軍先行攻和尚原,吳玠弟吳璘因軍糧不繼,拔寨退走。
紹興四年正月,金元帥令都監完顏宗弼、陝西經略使完顏杲,偽齊將劉夔率步騎lO萬攻仙人關。吳玠以萬人守關右,並修築殺金坪,依險拒守,大敗金軍(參見仙人關之戰)。金軍被迫還據鳳翔,授甲士田,為久留計。吳玠乘勝收復鳳州(今陝西鳳縣)、秦州(今甘肅天水市)、隴州(今陝西知陽西北)。
⑨ 南宋四大名將分別是誰他們人人都能和岳飛比肩
公元1279年,北宋終於結束了自己的統治,繼之而起的南宋在風雨飄搖中接下了所剩的半壁江山。但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並沒有停下腳步,飲馬黃河不再是他們的追求,轉而將眼光投向了長江,不知道自己的馬兒能否飲得慣南方江水。
在此危急時刻,南宋諸將挑起了保衛大宋江山的重擔,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且極具故事性的名將岳飛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三次投戎,收復建康,兩度北伐的壯舉家喻戶曉,被十餘道金牌召回的故事也讓我們扼腕嘆息。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當時的金主完顏亮出兵進犯西北,此時已經年過花甲的吳璘再次披掛,支撐病體重登仙人關,先後收復商州、河源州、大散關等地,又派兒子節制軍馬於瓦亭擊敗金兵,生擒金將耶律九斤。之後親自督戰僅用八天時間收復德順,又接連收復會州、熙州、鞏州等十三州、軍,但這些戰果都在之後的和談中被迫放棄。
最終吳璘在死前上表懇請朝廷不要放棄四川後溘然長逝,時年六十六歲。
那曾經是屈辱的年代,也曾是一個「名將輩出」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