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個美國的電影,說得是一個女人帶了10個孩子,男子帶了8個。一家人的故事
歡樂滿堂 (2005) (Yours, Mine & Ours)
導 演:雷加·戈斯耐爾
主 演:丹尼斯·奎德 蕾妮·羅素
上 映:2005年11月23日
地 區:美國
語 言:英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90分鍾
類 型:喜劇片 家庭片 愛情片
分 級:美國:PG
歡樂滿堂 (2005)故事梗概
本片翻拍自1968年的經典影片《雙樂滿堂》,講述的是一名養了十個孩子的寡婦,和一名有八名小孩的鰥夫,親朋好友認為他們兩個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乃居中撮合他倆。全片就以這兩個多小孩的單親家庭如何相處以至互相融合過程來製造連串溫馨笑料,強調父母子女之間盡管相左的意見不少,但愛能克服一切……
http://www.cnmdb.com/title/48227/
⑵ 張藝謀,一個勤奮的天才,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很多時候,天才往往是異於常人地勤奮,張藝謀就是這么一個非常勤奮的天才。
他有多麼天才呢?
他先是做攝影,1985年,在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中掌鏡,創造了史詩級的鏡頭,拿到了當年的金雞獎最佳攝影,此時,他從北影畢業才三年。
第二年,他成了一個演員,在《老井》中,扮演了質朴能乾的農民孫旺泉。演技渾然天成,一舉拿下金雞、百花、以及東京國際電影節三個影帝獎杯,這是中國頭一回有人拿到A級國際電影節影帝。
張藝謀演技之好,以至於李安導演《色戒》的時候,男主第一人選是張藝謀,被婉拒之後,才選擇了梁朝偉。
在給梁朝偉做造型的時候,李安還是照著張藝謀的樣子來,梁朝偉欣然接受。
當了影帝的第二年,張藝謀做起了導演,他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一舉拿下柏林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拿到國際大獎,張藝謀雄赳赳氣昂昂。
無論做電影行業的哪個角色,張藝謀都做到了極致,他的天才毋庸置疑。
與此同時,張藝謀也是極端勤奮的,即便如今已71歲高齡,他仍然堅持超強的工作節奏——每天凌晨5點睡,早上10點左右起,全天只吃一頓飯,接著看小說,看劇本,開討論會,同時推進多個項目;晚上熱鬧散去,再拿五個小時來看電影、做功課。每天如此,全年無休。
也許,勤奮是刻在天才血液里的基因,這才成就了中國唯一的張藝謀,當然,還有他生命不同階段遇到的三個女人。
1950年,張藝謀出生於陝西西安。
他的父親畢業於黃埔軍校,國民黨時期當過領導幹部;母親出身於大地主家庭,很愛學習,畢業後在醫院里上班。
論能力和素質,張藝謀的父母是非常優秀的,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生存能力也非常強,能屈能伸。西安解放前,張藝謀的父親發現形勢不對,果斷離開國民黨軍隊,到陝西省財政廳當起了會計。
後來,在特殊時期,張藝謀的父母成了被打倒的對象,他們強忍著過來了,沒有崩潰,沒有怨天尤人,夾著尾巴做人,卻時刻不忘,張羅好一家人的出路。
張藝謀的學習生涯很完整,而且還發展了自己的愛好——畫畫。
當時的學習條件並不好,張藝謀的父母還是竭盡所能培養他的畫畫才能,給他買很多書,很多圖冊,讓他臨摹、做筆記。
張藝謀認真分析每一張圖畫,也認真分析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每一個難忘的畫面,多年後,他又迷上了攝影,用的是同樣的方法,手抄了十幾本攝影書籍,理論功底非常扎實,然後再用這些經典的理論指導實踐,果然勝出一大截。
可是,一身才華的張藝謀發現,他想出人頭地,有點難,主要是因為父母敏感的身份導致的。
小學時,學校調查表上要求填寫「家庭出身」,同學們寫的是貧農、中農,張藝謀不知道該填什麼,父母也很尷尬。
可父母不愧是強人,他們告訴張藝謀,「你和同學們不一樣,並不代表你比別人差,再說了,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呢?」
是的,張藝謀一家當然不比別人差,在當時人均30元每月的工資時,張藝謀的父母一個月加起來,能掙120元左右,有錢,可他們仍然夾起尾巴做人。
領導雖然在日常工作中很認可他,卻在這個關鍵時候拒絕了,「小張,你的這個出身擺在那裡,沒辦法的呀。」
那個時候,廠里開大會,講完日常工作之後,要進行組織內部交流,廠長說,「黨員、團員留下,其他人都走吧。」
全廠600多號工人,只有張藝謀一個人灰溜溜地走了,不算光彩,但也是萬眾矚目。
無論何種情況,張藝謀從沒有喪失過信心,他在不停地尋找出路,管理崗位上沒了奔頭,那麼他就轉向自己更喜歡的文藝崗位,也正是在這一階段,他對女人無比精準的眼力,展現出來了。
張藝謀讀中學時,班上來了個插班生——肖華,她的父母從北京調到西安工作,她也跟著來了西安。
肖華的父母全都是知識分子,肖華根正苗紅,眾人艷羨,很有排面。
第一眼見到肖華,張藝謀就覺得,這是他平淡生活中的曙光,於是,他主動接觸肖華,很快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後來,張藝謀下鄉插隊,他邀請肖華跟他一起去,畢竟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革命友情,肖華答應了。
插隊的歲月里,有人追求肖華,張藝謀一拳上去,跟對方扭打起來,後來,還寫血書給肖華,表達自己強烈的感情,肖華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肖華什麼都聽張藝謀的,以至於她父母為她張羅好的出路——去上海交通大學讀書,也因為張藝謀的一句話,「你去讀了大學,認識了別人,就會變了,再也看不上我這樣的鄉巴佬了」,肖華果斷放棄了。
可是,兩年後,恢復高考制度,北京電影學院來西安招生,全廠只有一個考試名額,張藝謀想盡辦法弄到手了。可是,他當時28歲,年齡超過招生規定的22歲,北影拒絕讓他參加考試。
出發去北京前,張藝謀和肖華結婚了,畢竟這是改變他命運的女人,可是,肖華沒想到的是,當年擔心她讀了大學會變的張藝謀,在讀大學十年後,變了……
1978年9月18日,北京電影學院78級正式開學,後來,這一天被《電影手冊》評為20世紀電影史上100個最激動人心時刻之一。
張藝謀更是心情激動,他用無比端正的比劃,填寫著自己的入學登記表,在婚否這一欄,不知是為了低調、不引起議論,還是什麼其他原因,張藝謀默默地空了一格,什麼都沒填。
入學後,張藝謀非常刻苦,上課期間,總是認認真真,一絲不苟,放學後,他是圖書館里借書最多的學生之一,放假了,其他同學出去玩耍、放鬆,張藝謀揣著學校發的相機,去街上拍照片,而且拍得很好,很有感染力。
在與同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張藝謀表現得憨厚、誠懇、謹慎,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肖華在離婚多年後爆出,張藝謀讀大二的時候,寫回家裡的信,指出肖華不會穿衣打扮,應該要多學習,提升審美。
肖華的內心隱隱不安,可她太愛張藝謀了,也為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她只能期盼張藝謀會一直愛她。於是,她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照顧張藝謀的父母,成了人人稱頌的好媳婦,可張藝謀還是會發現,她不是很會打扮。
大二下學期結束後,張藝謀的進修時間到了,按照道理,應該返回原工作單位,可張藝謀希望繼續留在學校進修,於是,他像多年前想要入團一樣,積極地奔走活動起來。
學校老師很認可他的攝影水平,於是,為他專門開了一次討論會,最終,由張藝謀寫一封申請書,由學校報給文化部部長,再次請示領導意見。
張藝謀的申請書寫得非常漂亮、工整,為了構圖完美,在一些應該使用逗號的地方,他選擇用一個小點代替,錯落有致,藝術家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申請書里,張藝謀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學校和老師,表示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希望能繼續留在學校里學習,全篇真摯、誠懇、謙和,就如他表現出來的性格一樣。
可實際情況是,張藝謀多年後自己回憶,當年如果學校給他發一個大專畢業證書,他願意離開學校。
真不愧是老謀子啊,心裡謀著自己的打算,嘴裡卻一定是謹慎、謙和的。
這樣的老謀子不僅繼續留在了北影,還獲得學校特批,補辦了大學入學手續,從一個進修生,變成了堂堂正正的大學生。
1982年畢業後,被學院院長以最優秀畢業生的身份,推薦去了廣西電影製片廠,表現很好,在《一個和八個》中擔任攝影,獲得當年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後來被認為是」第五代「導演的第一部作品。
走紅之後,張藝謀調到了西安電影製片廠,這是當時中國最牛的電影製片廠之一,陳凱歌的父親就在這個廠里。
張藝謀更加如魚得水,就如前文中提到的,當了影帝,還籌備拍攝處女作《紅高粱》,這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女人鞏俐。
當時,鞏俐是中央戲曲學院表演系的學生,她覺得自己長得特別像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所以很想當演員,可是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上,最終是靠一位老鄉、表演界大拿的精心調校,才成功入學的。
鞏俐在中戲,是五朵金花之一,表現非常優秀,不過還有艷壓她一籌的,那就是超級美人史可。
史可豐乳肥臀,五官大氣明艷,氣質性感逼人,是全校公認的校花,在她的面前,鞏俐像個柴火妞。
張藝謀籌備《紅高粱》時,按照原著莫言小說,女主角豐乳肥臀,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史可是最佳人選。
可最後時刻,張藝謀看到了鞏俐的試戲片段,他果斷選擇了鞏俐。
最終,《紅高粱》一舉拿下金熊獎,鞏俐這張非常傳統、非常標志的東方風韻的臉,迷得西方世界贊嘆不已,一炮而紅。
接下來,他們合作了整整十年,《活著》、《秋菊打官司》、《菊豆》等,一部張藝謀、鞏俐的合作史,就是中國電影最好的年代史。
這是張藝謀藝術創作的巔峰時期,他的選擇異常精準,也異常務實。
不同於陳凱歌早期很詩意、很宏達,卻沒有故事情節的電影創作,張藝謀更務實,他明白電影的第一要義是好看,最快捷、有保障的方式就是小說改編。
張藝謀一挑就挑中了當時初出茅廬的莫言,買下了他的小說《紅高粱》的改編權,果然,中華民族抗日的濃烈情懷,再加上隱秘的、叛逆的東方男女情愫,極具傳統意味的東方紅,強烈震撼了西方觀眾。
女演員選擇方面,張藝謀也異常務實。
史可誠然美麗非凡,可是她的長相偏西化,中國人覺得她美得罕見,可是,張藝謀要把片子送到國外評獎,就要用一張外國人從沒見過的、東方的臉,於是,他選擇了鞏俐。
張藝謀的選擇是深思熟慮,很現實的,可鞏俐卻帶著少女情懷看待張藝謀。
她用盡自己所有的才華,在她淳樸清秀的外表下,是洶涌澎湃的激情和性感,再加上細致入微、傳神動人的表演,總能將張藝謀腦海中的各種女性形象,完美地展現出來,表演為導演加分,這對一個導演來說,是多麼幸運。
可是,他們激烈碰撞的不僅有才華,還有身體。
1988年的一天,肖華在張藝謀的襯衣里,發現了鞏俐寫給他的火辣情書,肖華氣得發顫,可她太愛張藝謀了,她把信放回去,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
可張藝謀不願意維持現狀,他發現信被動過,於是索性坦白,提出離婚,肖華不同意,兩人繼續僵持。
當時,張藝謀的父親跪下來阻止兩人離婚,母親也哭著說,「我只認肖華這個兒媳婦」,張藝謀被迫暫時放棄離婚的打算。
後來,肖華綳不住了,因為她聽到張藝謀與別人打電話,說道,「我和肖華的婚姻,只是插隊時的一個錯誤。」
肖華心如死灰,等張藝謀掛了電話,她提出了離婚,張藝謀有些意外,可短暫地思索後,他只說了一句,「我會盡最大努力補償你的」,全無挽留的意思,最終,兩人離婚了。
鞏俐以為,張藝謀是為她離婚的,可鞏俐也錯了。
張藝謀離婚後,與鞏俐公開了,成為當時影視圈最大的新聞,鞏俐甜蜜地表示,她做好隨時結婚生子的准備,張藝謀也笑得很開心,可他的心裡其實另有打算。
張藝謀和肖華生了一個女兒,判給肖華,可她與張藝謀的感情很好,一打電話就能聊上個把鍾頭,鞏俐很吃醋,總是發脾氣,張藝謀對此很不滿意,他認定,鞏俐是完美的熒幕女神,卻不是他完美的妻子,於是,他一直拖著……
1995年,兩人相戀8年,鞏俐催婚催了無數次,沒有辦法,只能由家人出面。
鞏俐二哥問張藝謀,什麼時候娶鞏俐,張藝謀輕描淡寫地說,不就是一張紙嗎,你那麼在乎幹嘛?
鞏俐心灰意冷,拍完當時兩人正在合作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她對外宣布與張藝謀分手。
鞏俐離開後,張藝謀的電影突然很難拉到投資,很多人勸他,」反正你和鞏俐真心相愛,又是事業上的完美搭檔,你們就結婚嘛,有美嬌妻,有票房,有投資,多好。「
可是,張藝謀認定,鞏俐不是他婚姻中的最佳選擇,就絕不回頭。
此後,張藝謀開始 探索 商業大片之路……
1996年,張藝謀拍攝《有話好好說》,是一部都市輕喜劇,女演員是瞿穎。
沒有了鞏俐,這部作品不被看好,電影投資中途撤走了,張藝謀一籌莫展,這時,他遇到了張偉平。
張偉平大手一揮,投了2600萬,最終,電影僅收回800萬,張偉平巨虧。
可他不在乎,「沒事,從頭再來。」
至此,張藝謀成為中國第一個與資本交往深厚的知名導演。
《有話好好說》失利後,張藝謀又回歸到他最擅長的農村題材,拍出了《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再次掀起觀影熱潮。
時間來到1999年,張藝謀、張偉平策劃世紀獻禮,推出賀歲電影《幸福時光》。
為了炒作電影,他們搞了個全國海選女演員,4萬名少女前來應征,其中就有張藝謀後來的妻子陳婷。
陳婷是舞蹈學院的學生,膚白貌美大長腿,可是離女主的形象還是差很遠,沒有選上。
可她對張藝謀的無限仰慕和清純靚麗,還是打動了張藝謀,兩人開始私下聯系,當時,陳婷19歲,張藝謀49歲。
張藝謀對陳婷說,他想生孩子。
於是,還在讀大學的陳婷,毫不猶豫地懷孕生子,並且連生三個孩子,沒有扯證。
這對女人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可是,陳婷不哭也不鬧,堅定不移地操持著張藝謀的家。
是的,張藝謀已經這么大年紀了,連鞏俐想給他生孩子,他沒有同意,如今,他和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又何必執著於那一張紙呢?
陳婷默默陪伴的那些年,張藝謀在商業電影上,再次開啟了一個時代。
電影《英雄》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國內票房2.5億,佔了當年全年總票房的四分之一,實在厲害。
更重要的是,張藝謀開啟了商業大片的營銷 探索 ——拍攝電影製作過程的紀錄片、找媒體給電影預熱、到各大城市給電影做宣傳。這些在今天已經成為標配的推廣套路,在當年全都是張藝謀帶動的開天闢地的 探索 。
此後,《滿城盡帶黃金甲》,鞏俐回歸張藝謀電影,搭檔周潤發,還有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周傑倫,票房再次炸裂,張藝謀的藝術口碑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可此時的張藝謀,已經是執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導演,堪稱「國師」,他豈能創作如此水準的電影?
於是,他和張偉平分手了,理由是資本過度干涉藝術,張藝謀要捨身保全藝術。
張偉平在媒體上痛罵張藝謀,張藝謀卻仍是謹慎、謙虛、不作任何辯解的,獲得了大眾的同情與支持。
多年後,張藝謀拍出了史詩級的爛片《長城》,被罵得體無完膚。
張藝謀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本來不想接,可這是中國導演的電影,第一次能在全球150多個國家上映,是推廣傳統文化的一個好機會啊。」
於是,張藝謀大膽地嘗試,只是嘗試失敗了。
不管這是張藝謀情商高、會說話,還是他真的一直在挑戰自己,可以見到的是,張藝謀一直在不斷開創新的領域。
今年五一,他第一次拍攝了諜戰電影《懸疑之上》,票房領跑五一檔,而與他同期的導演,有的已然隱退,有的沉迷資本 游戲 ,有的花邊新聞遠超作品影響力,而張藝謀在藝術上還有野心,還有追求。
追求藝術的路上,他的第三個女人陳婷,沒有走鞏俐的路,因為她放棄了事業追求;也沒有走肖華的路,因為她堅持進修,讀書,穿衣打扮,既不以苦情換深情,也不以才華換認可。
三個女人,是張藝謀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也是最實際的選擇,就像他自己說的,他是一個實際的人。
我們作為觀眾,看完他的故事,也許應該感嘆一句,做人當如張藝謀,鉚定自己,提升自己,勤奮刻苦,謙虛謹慎,才是王道!而那些站在背後的人,感恩一路相隨,可緣分盡了就是盡了,畢竟能終身陪著我們的,只有自己!
⑶ 什麼是《一個和八個》
張軍釗1952年出生於河南長樂。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83年他導演了第一部影片《一個和八個》。
影片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冀中平原。八路軍指導員王金被人誣陷為奸細,蒙冤與土匪大禿子等八名罪犯關在一起。在惡劣的環境下,他仍以民族解放事業為重,以自己的廣闊胸襟和革命思想感化、教育著同獄的土匪和逃兵,使他們在被鬼子包圍的嚴峻時刻,英勇殺敵以贖回罪過,王金也重新獲得了黨和人民的信任。影片一改以往戰爭片的明亮色彩,第一次運用黑白灰三色創造出雕塑般的畫面力度感,用不完整的構圖揭示出身軀和精神所遭受的扭曲、人物關系的復雜和特定的戰爭氛圍。影片在電影語言的運用上打破了傳統的範式,表現出視覺造型的歷史個性,在中國電影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攝影風格也常用大反差的光線和黑白對比的版畫式處理與影片主題內容相呼應。這部影片是第五代導演探索電影的開山之作,此後精彩的作品相繼呈現。
⑷ 電影《一個和八個》中"一個"指的是哪個階層的人物
這里的一個指的是電影中的八路軍指導員。
. 影片講述了八路軍指導員王金和八個土匪之間從敵對到共同抗戰的故事。
具體內容可見http://ke.haosou.com/doc/2582289-2726890.html
⑸ 一個和八個的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83年5月,廣西電影製片廠召開大會,破格批准以張軍釗、張藝謀、肖風、何群這四個應屆畢業生為主體,成立全國第一個「青年攝制組」(平均年齡27歲)。下達生產令投產《一個和八個》,張軍釗任導演,張藝謀、肖風任攝影,何群任美工師,郭寶昌為「不掛名」的藝術指導。大學畢業不滿一年,就全部獨立拍片,這在中國電影界是「史無前例」的。
1983年10月底《一個和八個》完成,當青年攝制組把「處女作」於1983年11月中旬送到文化部審查時,正碰上當時文藝界大批「人性論」,《一個和八個》被當成「精神污染」的活靶子來重點批判。廣西電影製片廠原廠長韋必達於是在1983年11月21日的廠長會議上對於《一個和八個》發表了幾點不同意見,特別提到「對於這批有事業心又勇於創新的青年人,應該關心和愛護,肯定他們的成績,有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多地指責,如有錯誤應當由廠領導承擔,由廠長來負責。」但仍改變不了會議主持者的看法,影片還是沒能通過,拖了整整11個月後即1984年10月16日,在社會上很多叫好的聲音壓力下才最終獲得通過。
⑹ 求一個能免費看電影,而且不需要安裝額外插件的手機軟體,類似於人人美劇那樣的,但是是看電影。
新視覺影院,它並不是軟體而是一個網站,裡面上映第二天的電影一般都能看
⑺ 關於聲畫對位和聲畫對立,能各舉幾個電影中的片斷的例子嗎
首先作用為:強調聲音與畫面的相互作用,是一種通過觀眾的聯想,然後可以達到一種對比、象徵、比喻等一系列的對列效果,然後產生某種聲、畫本身原來不具備的新的寓意。接著把畫面的對列蒙太奇作用引用到聲音和畫面之間,然後可以使聲音成為獨立的藝術元素,這樣子就可以在影視片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與效果。
聲畫對位的有關例子:
1、《黃土地》中的片段情節,翠巧一邊紡線,一邊唱歌,其實歌聲和畫面內容是平行發展,二者並沒有必然的意義聯系,但是通過這樣一種聲畫組合的形式,一方面讓觀眾了解到翠巧的心靈手巧和勤勞能幹,另一方面又讓觀眾了解到她的不幸婚姻。
2、《天駒》的情節片段,搖曳的駝鈴,長長的駝隊,默默的黃牛,涌動的湖水,沙海波痕,鮮嫩的水草(疊印)游弋的魚群,波濤萬頃的大海。畫面的疊放,是一種聲畫組合的方式。
聲畫對立的有關例子:
1、《幸福時光》中的情節片段,吳穎回到家中看到鵲巢被鳩佔領,然後的心情悲涼失望,此時的聲音卻是口哨聲,鼓掌聲,歡呼聲,聲音傳達出的熱烈和興高采烈的情緒與主人公的心境構成了極大的反差,這樣子,聲畫對位更加反襯出人物內心的失望與憤懣、焦急與慌張的情緒。
2、《話說長江》中的情節片段,長江的源頭滴水成冰,天氣非常寒冷。但是這里卻沒有描寫冷,反轉的是在寫熱,在長江的另一端,南京、上海的人們都熱得恨不得脫去衣服,跳進長江里去游泳。這樣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
擴展資料:
聲畫對位和聲畫對立的區別:
聲畫合一: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特點: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採用。
聲畫合一: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特點: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採用。
聲畫對列:是指聲音和畫面各自百獨立,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彼此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聲話對位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大大擴大了電視傳播的容量,能夠使觀眾產生一種想像和聯想,從而達到一種象徵、隱喻的表達效果。
⑻ 關於聲畫對位和聲畫分立,能各舉幾個電影中的片斷的例子嗎
音樂與畫面的關系有兩種:
1.音畫同步
2.音畫對位【1)音畫對立2)音畫並行】
音畫對位應該是指有源音樂在電影中的出現形式
音畫分立應該是指影片中非同時出現的,例如旁白或音響
音畫分立:
《重慶森林》里王菲與梁朝偉對戲,王菲放音樂問他吃點什麼,憋了半天,梁說要廚師沙拉。
《一個與八個》放歌曲《太行山上》
音畫對位:
《鳥人》艾爾呼叫鳥人的部分
音畫對位有個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表現特定的某個代表人物,比如《藍色的女人》中,藍色的女人一出現就用那段固定的旋律;
《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