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娑婆訶哪個App可以看
你可以使用360手機助手一類的來下載所防需要的播放器軟體來使用。
㈡ 薩婆訶、莎婆訶、娑婆訶、梭哈、娑訶有什麼分別
根本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原文都是梵語,音譯為漢字,略有不同。
關於發音問題,常見的疑問有以下幾種:
一、「娑婆訶」是念「梭哈」還是「薩婆和」。諸如此類在梵音和現代音之間反復折騰答復都可以,隨意選擇一種念著順口的就好。甲師傳承和乙師傳承某幾個字或者某個字發音不一樣,以自身的傳承為准,如果沒有傳承,對誰有信心,就念誰的,傳承發音之間本來沒有任何可比性。
觀世音菩薩的咒語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解脫生死,快到涅槃的彼岸去,大眾都快去,願大眾速疾獲得正覺。所以,「波羅」是到彼岸義,「揭諦」是去義,「僧」是眾義,「菩提」就是「覺」之義,「薩婆訶」是速疾成就義。
「揭諦」的意思是「去」。從痛苦中走向解脫,從無明中走向覺照,從二走向不二。「揭諦揭諦」的意思是「去呀,去呀」。「波羅揭諦」的意思是「走過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所以這個咒語的語氣是很強的。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去彼岸啊。
在「波羅僧揭諦」中,「僧」的意思是每一個人,僧伽,眾生的全體。每個人都到彼岸去。「菩提」是內在的光明,是覺悟,或者覺醒。你觀照著,這種實相觀使你獲得了解脫。
「薩婆訶」是一種喜悅或興奮的呼喊,就像「歡迎!」或「Hallelujah!」。「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覺悟了,薩婆訶!」。
㈢ 娑婆訶電影 網盤
你好,我是兔兔禿90,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資源或者鏈接失效,可以使用網路網盤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進行提問收集資源哦,無需轉存簡單快捷,功能鏈接:https://pan..com/disk/main#/transfer/list微信小程序、網路網盤app、web端都已上線
㈣ 「娑婆訶」是
節錄自《大悲咒句解》淺釋 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下列六種意思:一、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二、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必須要真信心;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父親有病,希望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沒有見了,希望見這個好朋友;你誦這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希望有個好朋友;那麼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得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三、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槃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若我念念這個咒「娑婆訶……娑婆訶……」啊!就圓寂了,念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麼意思?我知道人人都不願意死的。所以不是死了,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德無不寂」,你的功是圓滿的,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四、息災:災難休息了,就是沒有災難了。五、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六、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瞋心上、痴心上、慢心上、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麼降伏?就用寶劍手眼。你可以這樣講: 你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瞋心的魔嗎?我把瞋心的魔給斬了;有痴心的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智慧劍,把這些天魔外道都降伏了。 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自己的妄想;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來,也沒有辦法。
㈤ 「娑婆訶」「娑哇訶」「娑哈」這些字是不是一樣的
1、娑婆訶
2、娑哇訶
3、娑哈
這三個詞 各自組成的字,很明顯是有相同的字和不同的字的,
相同的:三個詞都有「娑」字,1、2兩個詞都有「訶」字
不同的:三個詞分別有不同的「婆」、「哇」、「哈」字。
另外,三個詞都是梵文譯音,含義相同,主要含義是「成全、成就」的意思。
㈥ 佛教密咒中的「薩縛訶」與「娑婆訶」的發音是一樣的嗎
你好!
薩縛訶應是(sa
wa三聲
he),有時縛的左邊加一「口」字。娑婆訶和樓主的一樣。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㈦ 佛經裡面的娑婆訶,娑是念suo還是念sa
你好!
都可以,娑婆訶是從梵文的音譯,沒有嚴格的要求,自己覺得念哪個單順口就念哪個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㈧ 娑婆訶 佛教
中國古代歷朝的官方語言是以都城方言為基礎的,因此官方語言也隨著朝代的更迭而變化,這就造成了各代翻譯大師翻譯同一梵文詞句時,選用了不同的漢字來表示。
「娑婆訶」和「薩婆訶」都是梵文svāhā的音譯,不空大師譯作「娑嚩賀」,其中「嚩」字讀音的反切標為「無可反」(即讀作「沃」)其他各位佛經翻譯家用字也都有所差異,且所翻譯經典中「娑婆」或「薩婆」之後有小字標注的」二合引「,「訶」字後面有小字標注的「引」,只不過在民間傳抄中被不懂的人給刪掉未抄。「二合」表示前面兩個字要用第一字的聲母再接上第二個字的讀音來讀,「娑婆」後標注小字「二合引」的讀法就是「斯沃」二字要快速連讀後尾音拖長,「訶」字後標注小字「引」表示讀音同樣拖長。從漢傳佛教現存大藏經中可以看出,尤其是唐代的不空、金剛智大師對咒語的翻譯非常精確。如下圖房山石經中不空大師所翻譯的大悲咒,第二圖左下角末尾的「娑嚩賀」幾個字上的小標注非常明顯:
元代從藏文譯成漢語的經咒中,將該詞讀音譯為「梭哈」,已顯簡略。
當然,你要讀誦的話「漢字譯音」選哪個版本都可以,如果你已經把某種讀法讀習慣了就照舊,如果才開始學習讀誦的話,選擇梵音讀法還是比較好。對於諸佛菩薩護法聖眾的咒語,至誠的信心非常重要,但正確的讀音也是獲得感應的要素之一。
㈨ 唵 三陀啰 伽陀娑婆訶 經文拼音讀發
解怨結真言:
唵 三陀啰 伽陀 娑婆訶
ong san tuo la qie tuo suo po he
㈩ 娑婆訶的《演密鈔》對「娑婆訶」的解釋
(1)第一個意思是「誓願」。演密鈔六曰:『梵語娑嚩(合二)訶,此雲本誓,謂諸佛如來同一大誓故。』
(2)第二個意思是「攝取」。同七曰:『莎縛訶,是攝取義。』
四,《秘藏記本》對「娑婆訶」的解釋
秘藏記本曰:『娑婆訶,究竟義,圓滿義,驚覺義,成就義,散去義。』此五義如其次第表法界體性智等之五智也。
(1)究竟之義者,法界體性智也,是為方便究竟之極果故。
(2)圓滿之義者,大圓鏡智也,圓鏡圓滿其義同故。
(3)驚覺之義者,平等性智也,平等性智主修行之德,依三密之修行,驚覺已成之如來,又驚覺自己本有之菩提心故。
(4)成就義者,妙觀察智也,妙觀察智主成菩提之德故。
(5)散去義者,成所作智也,成所作智主入涅槃之德,若入涅槃則佛散失故。見秘藏記鈔五。
附:五智者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一、大圓鏡智第八阿賴耶識,在於因位,含藏染凈之種子,以生一切法之現行,至於果位,轉而成照一切法而現其影像,之智故喻曰大圓鏡智。
二、平等性智因位之第七末那識,與我痴、我見、我慢、我疑,四煩惱相應,而任運執我他彼此之差別,為此差別之執故,則第八識受染污,前六識亦受染污,及至果位,轉而為緣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實相之智,故曰平等性智。
三、妙觀察智第六意識,在於因位,緣有為無為之一切法而觀察之,故至果位,轉而成妙觀察智。
四、成所作智前五識在於因位,緣取現量五塵之境界而成所作,故至果位轉而成化他事業之智,故曰成所作智。
五、法界體性智第九識在因位,為八識之總體。八識者,第九識之別作用也,至果位轉而為世間出世間等之一切法體性智,故名法界體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