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電影 > 賽珍珠電影免費觀看

賽珍珠電影免費觀看

發布時間:2023-05-20 05:20:09

Ⅰ 賽珍珠哪一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1892—1973)1930年創作鬧知的小說《大地》,於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僅用幾個月時間完成的小說以作者熟知的安徽省和南京市為背景胡彎咐,描寫了一個普通農民王龍的發家史。作者以生動的筆觸,順暢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因剝削而發家的典型形象,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主人公王龍發家前的勤勞朴實,意外得到金條珠寶後的墮落及晚年的悔悟。這部小說可以稱作是一部有影響的歷史教材,1931年出版後受到廣泛的注意,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並改編成褲純電影。賽珍珠獲獎後,美國曾出現種種非難,認為她不該獲獎,因為她年紀太輕、名著太少。

Ⅱ 賽珍珠的生平及著作

賽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於美國西佛吉尼亞的一個基督傳教士家庭。兩三個月大的她就隨著傳教士的父母來到後來她曾經生活過近40年的中國,隨父母在浙江、江蘇一帶小鎮生活。從童年開始,她就能說流利的中文和英文,並接受了母親和中國私塾式教師的基礎教育。1900年義和團暴亂期間,賽珍珠一家到上海避亂,同年底全家回到美國。1914年她畢業Randolph-Macon 女子學院,隨後回到中國。1915年結識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John Lossing Buck,並於1917年結婚。婚後他們搬到安徽南宿州鄉間生活,在這里積累了創作《大地》的素材。1920年,賽珍珠隨到金陵大學農學院執教的丈夫來到南京,到1933年間曾在金陵大學等多所位於南京的大學執教。

賽珍珠從1920年代就開始寫作生涯,一生著作頗豐,出版了超過70本書籍,創作體裁包括小說、傳記、詩歌、灶手戲劇、兒童文學、翻譯作品和新聞作品。1930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東風,西風》(East Wind, West Wind),1935年賽珍珠的第一段婚姻結束,此書的出版者——紐約庄台公司(John Day Company)總裁理查德·沃爾什(Richard Walsh)成為她的第二任丈夫。1931年出版了後來獲得普力策(Pulitzer)獎的第二部小說《大地》。《大地》出版後,好評如潮,銷量飆升,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的最暢銷書。1933年她出版了《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在美國很是暢銷。

1938年,賽珍珠因為「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史詩般的描述」,「為中國題材小說作出了開拓性貢獻」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1934年由於中國條件較差以及為了親近她的女兒以及Richard Walsh,賽珍珠告別了中國,回國定居。回國後她筆耕不綴,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放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49年出於對當時收養政策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Welcome House」,在後來的50年,這個機構幫助了超過5000名兒童。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隱虛嫌,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

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後,她主動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新看中國」節目,並積極申請訪華。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氛圍,她的訪華申請遭到了拒絕。1973年5月6日她鬱郁中去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她病逝後,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賽珍珠的多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包括《大地》( The Good Earth, 1937),《龍種》( Dragon Seed, 1944),China Sky (1945),The Big Wave (1961) ,Satan Never Sleeps (1962),《庭院里的女人》等等。

美國新聞名人海爾德.艾賽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傑作《我們里的烙印》一書講到,他曾深入采訪過的五十年代的美國政府、新聞、商界等要人們,都深受賽珍珠筆下刻畫的中國人物的影響。尤其神奇的是,盡管經歷過抗美援朝、越南戰爭和「文革」,美國百姓對中國人民的良好印象譽宏居然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這不得不歸功於這位超前女性對中國的傑出貢獻。

Ⅲ 庭院中的女人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6vwt

導演:嚴浩
編劇:保羅·柯林斯、賽珍珠、羅燕
主演:威廉·達福、羅燕、石修
類型:劇情、愛情、戰爭、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美國
語言:英語、漢語稿橋凱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1-05-04(美國)
片長:116分鍾、Germany:111分鍾
又名:庭院中的女人、PavilionofWomen


1938年,日軍的鐵蹄蹂躪中華大地,而江南水鄉的吳府卻宛如立身桃花之源,過著與世隔絕的安逸生活。

吳府女主人吳太太(羅燕飾)40歲壽宴那天,其好友康太太難產,命懸一線。吳太太匆匆趕往好友處,在此偶遇孤兒院的洋人醫生安德魯(WillemDafoe威廉•達福飾)。安德魯不顧中國傳統觀念的偏見,用西洋藝術將康太太從死神手中奪回。

不久吳府請安德魯為少爺吳鳳慕(趙耀翰飾)傳授西學。鳳慕同情愛慕父親的小妾秋明(丁藝飾鍵喚),但父親以為其定下康家的小姐為妻。鳳慕每天悶悶不消知樂,而吳太太卻和安德魯在授課中逐漸為對方所吸引。這兩對人的戀情將何去何從……


Ⅳ 教書的教怎麼組詞

教書的教組詞:教學、教授、教書、教書匠、文教區

教拼音:jiào 、jiāo

釋義:

1、指導,訓誨:教習。教頭。教正。教師。教導。管教。請教。教學相則旅衫長。因材施教。

2、使,令:風能教船走。

3、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4、姓。

教jiāo(ㄐ一ㄠ)

傳授:教課。孫腔你教給我做。

(4)賽珍珠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教學[jiāo xué]

教書。

[jiào xué]

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2、教授[jiào shòu]

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師的最高級學銜。

[jiāo shòu]

講解傳授知識、技能。

3、教書[jiāo shū]

教學生鎮罩學習功課。

4、教書匠[jiāo shū jiàng]

指教師(含輕蔑意)。

5、文教區[wén jiāo qū]

以文化教育、科研為主的城市功能區。

Ⅳ 跪求 大地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大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RBe4U3KpzHpthsJqBDw5g

提取碼: 4teq

作品相關簡介:

《大地》是由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西德尼·富蘭克林、維克多·弗萊明、GustavMachatý、山姆·伍德執導,保羅·穆尼、路易絲·賴納、沃爾特·康諾利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37年1月2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賽珍珠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是如何憑借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斗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

Ⅵ 《龍種 (1944)》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龍種 (1944)》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a7y3jrEHF5LyjTgkyaGwQ

?pwd=w9yb 提取碼: w9yb
《龍種 (1944)》
導演: 哈羅德·S·巴奎特、傑克·康威
編劇: 簡·默芬、瑪格麗特·羅伯茨、賽珍珠
主演: 凱瑟琳·赫本、沃爾特·休斯頓、艾琳·麥克馬洪、阿基姆·坦米羅夫、杜亨·貝、赫德·哈特菲爾德、卡羅爾·耐什、亨利·崔佛斯、羅伯特·拜斯、羅伯特·劉易斯、弗蘭西斯·拉弗提、傑奎琳·德威特
類型: 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44-07-20(美國)
片長: 148分鍾
又名: 龍的傳人
寧靜祥和的中國南方鄉下小村莊,唐凌(沃爾特·休斯頓 Walter Huston飾)與家人一起幸福而忙碌的生活著。他的兩個大兒子已經娶妻生子,最小的兒子(赫德·哈特菲爾德 Hurd Hatfield飾)仍懷揣著一腔熱血。二兒子的妻子小玉(凱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飾)是一位擁有反抗精神的婦女,通過閱讀書籍,她得到了先進的知識和進步的思想。然而這一切都被日軍的侵華戰爭打破了,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破敗的家園,年輕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帶領村民與侵略者展開了英勇的斗爭。
由美國米高梅公司出品,根據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作家賽珍珠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龍種》,榮獲1945年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攝影(黑白)提名。這部講述中國人抗日故事的影片,由好萊塢影星出演中國農民,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勇斗爭。

Ⅶ 請問有大地1937年上映的由保羅·穆尼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大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gZ6y9Gqf9Q6J4rGdyeQmw

提取碼:g3sx

簡介:《大地》導演:西德尼·富蘭克,林改編自賽珍珠的普立茲獎小說,是好萊塢在三十年代開始注意東方題材的代表性作品。影片雖是描寫中國農村夫婦的悲劇故事,但主角均由美國人扮演,導演悉尼.弗蘭克林也採取西談雹裂方古典電影的風格來處理,在製作上相當嚴謹認真。劇情描寫保羅.茂尼與路易絲.萊娜本來是貧困的農民,面對飢荒的威脅甚至以烤土充飢。後來茂尼得到了一筆財富,竟整天花天酒地迷戀情婦,萊娜只有發揮肆攔賢妻的耐性期待丈夫浪子回頭。今天看來類似故事已顯得老套,但本片的拍攝與特技表現傑出,路易絲含閉.萊娜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Ⅷ 大地三部曲

作者: [美]賽珍珠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聯合讀創

原作名: The Good Earth

譯者: 王逢振 等

出版年: 2019-10

頁數: 1136

定價: 148.00(全三冊)

裝幀: 平裝 禮盒

ISBN: 9787559633002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

美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偉大小說家,唯一同時獲得諾貝爾獎和普利策獎的女作家,譽滿全球,作品被譯成145種語言,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出生四個月後,她隨著身為傳教士的父母來到中國,在中國 鎮江 度過了童年、少年,婚後定居 安徽宿州 。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四十年,對中國的世情、風土、文化滿懷濃厚的興趣和深切的情感,她視中文為「第一語言」,並將《水滸傳》譯成英文在全球范圍內出版。

1932年,講述中國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熱愛、苦難和救贖的長篇小說《大地》出版,在全球引起熱烈反響,連續兩年穩居暢銷榜冠軍,獲頒普利策小說獎;原出版公司因《大地》火爆暢銷,從負債累累一躍成為紐約最著名的圖書公司;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奧斯卡5項提名,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超6500萬人觀影。

1938年,賽珍珠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 &1932年普利策小說獎雙冠之作!

第一部因寫中國獲諾貝爾獎的命運史詩!

唯一同時榮獲諾獎、普利策獎的女作家賽珍珠。

20世紀最偉大的「中國小說」,改編電影獲奧斯卡5項提名!

一部講述命運核心的小說,就像又讀了一遍《活著》!

-

一片燃燒鮮花和熱 淚的土地,一個光明和黑暗的世紀

一部講述命運核心的靈魂史詩

一個將土地視作生命的「父親」

一個軟弱好色的地主,一個精明貪財的商人,一個沉默謹慎的將軍

一個個被命運洪流裹挾向前的兒 子

一代在戰火中輾轉逃往異國的年輕人

-

關於生命的熱烈生長,靈魂的苦難與救贖

命運的絢爛與沉浮,人性的沉淪與激盪

-

★享譽全球,鮑勃·迪倫、奧普拉·溫弗瑞、林語堂、哈金等大師反復閱讀的「百年好書」!

★關於中國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熱愛、苦難和救贖,觸及靈魂!

★改編電影獲奧斯卡5項提名,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超6500萬人觀影

★作品被譯成145種語言,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賽珍珠在中國生活近四十年,視中文為「第一語言」,將《水滸傳》譯成英文在全球范圍內出版

★一生曾為林語堂的「文學伯樂」、與徐志摩結緣,引發魯迅、錢鍾書、老舍辯議

-

◎ 名人推薦

我早年閱讀並仰慕的名家包括海明威、加繆及賽珍珠。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鮑勃·迪倫

賽珍珠是自13世紀的馬可·波羅以來,最能讓西方了解中國的作家。

——美國歷史學家 詹姆斯·C. 湯普森

《大地》表現了中國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依戀,小說中的土地宛如一個人物。……將中國農民的經驗升華成史詩般的普世藝術:樸素、堅實、莊重又寬厚。這是一代又一代讀者喜愛的主要原因。

——美國國家圖書獎唯一華人得主 哈金

-

◎ 媒體推薦

賽珍珠的獲獎在於她筆下對中國農民的豐富、寬厚、史詩般的描述。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一種對生命意義和命運悲劇的偉大描述,它曾發生在世界上的任何時代與任何角落!

——《紐約時報》

人類救星孫美好:

1931年 ,美國作家賽珍珠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大地》,在美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年就銷售了180萬冊,連續22個月榮登暢銷書排行榜首位,60多個國家相繼翻譯出版,第二年就獲得了普利策獎。 事實上在30年代,中國已經有了8個中文譯本的《大地》 ,可以說影響力不亞於美國。

1933年,中國明星影片公司率先發布消息,准備將《大地》搬上銀幕,然而卻因種種原因擱淺了。米高梅公司得知這一消息,以15萬美元的天價購買了《大地》的攝制權,用了三年半的時間拍攝成功了。1938年,賽珍珠更是憑借《大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登上了文學生涯的頂峰。迄今為止,《大地》已經被翻譯成上百種文字,與瑪格麗特的小說《飄》一起成為美國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影響最大的兩部作品。

那麼,這本書究竟寫了些什麼內容,能讓兩個國家的讀者如此喜愛呢?

01. 土地是古老傳統的符號與象徵

《大地》描寫了 20世紀初期,安徽宿州和江蘇南京一帶中國農村的真實生活 ,那時候,農民與土地之間有著異常親密的關系。小說的情節就是沿著自然災害對農民王龍生活的影響而展開的。

王龍的妻子阿蘭,是他從城裡的黃家大院領回來的一個女傭。 婚後的那幾年收成好,王龍的家境漸漸富裕起來, 有了更多的土地,妻子也生了幾個孩子,家裡開枝散葉,日子越過越紅火。

可是好景不長, 沒過多久就遇上連年乾旱,王龍又變得一貧如洗 。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去南方。

剛開始,王龍拉人力車。可是干這個活兒總要冒很大的風險,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拉壯丁強征入伍。為了躲避風險,王龍白天不出來,改為夜裡給人托運行李拉貨。無數個晚上,他赤著腳,裸著背,在漆黑的街道上拉著繩索賣命, 家裡的妻兒老小則沿街乞討 。讓他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 就是有朝一日回到家鄉的願望 ,他渴望重新踏上與自己血肉交融的土地,那是屬於他自己的土地。

一天,王龍鄰近的一家大戶遭遇了搶劫。王龍並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只是懵懂地和妻子被野獸般狂叫著的人流捲入了那所大房子, 開始洗劫財物 。當他們帶著搶來的財物回去以後,王龍驚魂未定地說:「我們回到田地去,明天我們就回到田地去!」

就這樣,重新踏上土地的王龍恢復了以前的生活,他又開始辛勤勞作,日子又重新有了起色, 王龍甚至富有到可以納妾的地步,可以把自己的大兒子送去讀書,把二兒子送去穀物市場當學徒,甚至還買下了黃家大院 。

王龍也沒想到自己能過上養尊處優的生活,他把管理權交給兩個兒子,他覺得自己可以退休了。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聽到兩個兒子商量著要把地賣了,他憤怒地喊道:「敗家子呀,要賣地?誰賣地,誰家就到了末日。」兒子好不容易把他勸到床上,指天誓日地保證絕對不賣地,背後卻相視而笑。

農民王龍一家的生活狀態,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與土地的密切關系,因此這個時空里的土地成為古老傳統的一個符號與象徵。

02.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形象

《大地》之所以成功,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向西方讀者展現了真實的中國人形象。

《大地》出版之前,中國人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那些生活在「唐人街」中的「中國佬」,他們行為古怪、醜陋、骯臟、狡猾、麻木而又殘忍。外國人始終認為中國處於一種 半文明時代 ,因此他們描寫中國的時候,大多帶著誤解與蔑視。1923年,自稱「中國通」的美國記者羅德尼·吉爾伯特甚至在其所著的書中公開叫囂:「中國是一個劣等民族」。

而《大地》的出版改變了19世紀以來西方流行的反面的中國形象。

王龍是貧苦農民的兒子,他渴望愛情,需要個老婆,於是他走進黃家大院,得到了一個女傭阿蘭,把她帶回家,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就這樣結了婚 。他們的生活起初是漂泊的,經受過飢荒,流落到南方,在江蘇一帶靠乞討為生,無意間發了一筆不義之財,才得以回到家鄉。

同樣是出於愛情,王龍在有錢以後帶回一個青樓女子,納為妾室。在這里,作者寫出了王龍作為正常人的 性格弱點,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 ,他開始鄙視自己的糟糠之妻,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然而最終,還是大地喚醒了他。這性格方面的復雜性,正是當時社會生活曲折的反映。

王龍的妻子阿蘭出身貧苦,在黃家的日子裡,她受盡凌辱,醜陋的長相反而幫她躲避了地主的侵犯。她 平靜木訥,吃苦耐勞 ,嫁給王龍之後, 她忠實地履行著一個家庭主婦的職責,家裡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很多關鍵的時刻,阿蘭為王龍出謀劃策,可以說,她就是王家的 定海神針 ,沒有她,也就沒有王家後來的發跡。

阿蘭 尊老愛幼,有著扶貧濟困的美德 ,在王龍痛斥因飢餓面偷肉的幼兒,表示自己決不嘗這偷來的肉的時候,忠厚的阿蘭卻出於母性默默地煮了那塊肉,喂飽了瀕臨死亡的一家老小。

身為傳統女性,阿蘭認為生平最重要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生兒育女,繁衍子嗣。可是災荒年間,她不得不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親手溺殺了剛剛生下的女嬰。在發家後,她又狠著心給小女兒裹腳,使她不再像自己那樣遭到人家的歧視。

然而王龍發跡之後的所作所為讓她痛苦不堪。書中有一個橋段,寫的是王龍為了向青樓女子荷花獻殷勤,把阿蘭留下的兩顆珍珠搶走,阿蘭心如刀割,「阿蘭又回過來搗她的衣服。大顆的淚珠從她的眼裡沉重地慢慢滴下,但她沒有舉起手來把眼淚擦掉;她只是用棒槌更使勁地搗在攤在石頭上的衣服。」這些傷心事兒「像男人頭一般大的一顆石頭壓在她的心上,心亂如麻。」在這種情況下,阿蘭除了死掉以外別無選擇。

長期以來,西方人嫌棄中國人容貌醜陋、留瓣纏足、不懂禮貌、愛好嫖賭、見死不救,認為這些陋習都是中國人的天性,但賽珍珠的筆下卻寫出了那些因受盡煎熬而麻木的面孔之下,隱藏著的巨大的生存力量。

03.對土地的珍愛和對子嗣的重視

《大地》的核心就是土地。王龍的一生,無論順境逆境,都與土地有關。換句話說,土地是王龍的精神支柱,是他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即使遇到了自然災害,外出逃難時,也捨不得賣掉土地,而當他得到了意外之財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土地,他慢慢發跡之後,也是 不斷地買土地,在土地上勞作 。「太陽火辣辣地照在他們身上,王龍脫下衣服,光著脊背,但阿蘭仍舊穿著衣服,盡管衣服已完全濕透,就像一層皮膚那樣緊緊地裹著她的肩膀和身子。不用任何的言語交流,他和她一小時接著一小時默契地配合著,他已經感覺不到勞動的辛苦,他只知道他們兩人似乎已融為一體。他已經失去了連貫的思維。 這里只有完美的勞動韻律,一遍又一遍地翻耕土地 。」

對王龍來說,土地就是聚寶盆,有了土地就有了財富。 在當時的中國農村,土地已經深深地嵌入農民的骨髓里,成為每個農民的生命中的信仰 。「在秋天溫暖的陽光下,王龍坐在他父親靠牆坐過的地方,他有時彎下身,從地里抓些土放在手裡。手裡攥著土作者,彷彿他的手指間的泥土充滿了生命。他攥著土,感到心滿意足。」

除了對土地的深厚感情之外,《大地》還著重描寫了中國人對子嗣的重視程度。

中國人有句俗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子嗣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根深蒂固。《大地》里到處都充斥著這種子嗣意識。阿蘭跟隨王龍離開黃家大院時,黃老夫人再三叮囑她,要聽丈夫的話,多生幾個兒子,頭胎兒子要記得抱回黃家給她瞧瞧。

結婚前,王龍望著空盪盪的房子想:以後這兒會有兒子在房間里跑來跑去,兒子再生兒子,王家開枝散葉 ,子子孫孫越來越多。阿蘭懷孕後,王龍「一動不動地站著,他無法說出這究竟對他意味著什麼, 他心情激動 ,接著像突然受到約束似的又冷靜下來。看來, 輪到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傳宗接代了 !」

阿蘭生了孩子,王龍的父親「突然開始大笑,停下來不吃飯,在昏暗的屋子裡,哈哈地笑了好一陣子。」

王龍的大兒媳懷孕了,兒子前來報喜,對父親說:「你要有孫子了!」王龍開心地說:「今天真是個好日子。」這種對子嗣後代的熱切盼望,從王龍的父親身上延續到王龍身上,又延續到王龍的兒子身上,代代相傳,正是中國人子嗣觀念的真實寫照。

04.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傳統觀念

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中,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思想根深蒂固,女人沒有地位,更談不上戀愛自由。女人成年後便遵循父母之命出嫁,遵守三從四德。

阿蘭自幼被賣到黃家為奴,王龍去黃家大院接她之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丈夫長什麼樣子。二女兒不到十歲,王龍就做主給她訂了親。 傳統的婚姻中,女人抱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心態,即便是丈夫人品不好也要從一而終 ,不能改嫁。

阿蘭完全符合封建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像大地一樣堅硬和沉默 。 她和王龍共同耕作,勤儉持家,孝敬老人,在臨產前也要先把飯做好再生孩子。在面臨困境與厄運時,阿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堅韌和機智,最終幫助王龍發家致富。然而即便如此,阿蘭也終究沒有逃脫被拋棄的命運,王龍看上了青樓女子荷花,使得她抑鬱而終 。

荷花又何嘗不是男權社會的犧牲品呢?賣身青樓是她不得已的謀生手段,為了脫離苦海,她必須在人老珠黃之前嫁出去,做王龍的二姨太,即便是她唯一的義務就是滿足丈夫的生理需要,也要踏出這一步。

而梨花給王龍做三姨太,則是為了感恩。她跟阿蘭相似,自幼被賣做丫頭,飽受欺凌。王龍對她的一番善心使她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於是在王龍年老時,梨花不離不棄地精心照顧。王龍死後,梨花帶著傻女兒在鄉下度日,最後皈依佛門。

正因為《大地》向西方展示和傳播了中國文化,改變了十九世紀以來西方流行的反面的中國形象。美國《星期六文學評論》曾這樣評價:「《大地》是一部非常優美的小說。我們終於從一部小說的字里行間讀到真實的中國人民,忠誠的妻子,富饒的大地、農民的泥土房……」

美國記者伊薩克斯也在其著作《美國的中國形象》中指出:「《大地》幾乎單槍匹馬地以對中國形象或多或少地更加實際的寫照,取代了大多數美國人自己想像出來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

05.賽珍珠與《大地》三部曲

賽珍珠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真實而成功的作品呢?這源自她在中國近40年的生活經驗。

1892年,出生剛四個月的賽珍珠便隨著傳教士父母來到中國鎮江。在她呀呀學語時,就從保姆口中聽到各種生活瑣事。1917年,她與美國教會派到中國來的農學師約翰·洛辛·巴克結婚後,在安徽宿縣工作了五年, 在那裡,她不僅結交了一大群中國農民,還經歷了一次大荒年 。

真實的生活經歷給了賽珍珠最珍貴的素材,中國農民始終不離土地的奮斗精神給了她極大的沖擊。因此《大地》出版後,在正值經濟蕭條的美國引起了深刻的反響。在這樣的背景下,賽珍珠一鼓作氣,又完成了《大地》的續篇《兒子們》(1932),以及寫孫子們的《分家》(1935)。

在談及三部曲的構思時賽珍珠說:「以農夫王龍為主人公的《大地》是第一部,是專寫死釘在土地上的守舊的農民; 第二部《兒子們》是軍閥們的行述 ,因為軍閥是中國社會中很重要的階級,張作霖、張宗昌,他們雖是人人所痛恨的壞人,但還是有他們的品格存在的。」賽珍珠企圖通過一個家族的發展史來展現中國三代人思想的變化,這是一個連當時中國人都未涉足的史詩性題材。

從清教徒到梭羅到21世紀,美國人始終推崇簡朴生活。《大地》里王龍一家的勤儉節約讓西方讀者彷彿看到了自己,從而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一改往日里中國人在他們心目中的惡劣形象,他們徹底領悟到中國人跟他們一樣,也是以 高尚道德和質朴生活 為榮,使得西方讀者對中國人產生了敬仰之心。

普照:

目前我讀完了《大地》,第二部《兒子們》我讀了開頭第一章:

……但是,他死得可不平靜。雖然他在臨死前一刻感受到了安慰,但是在他靈魂出殼之際,他那被窒息的軀體狂怒般地跳了起來,四肢猛烈地向四周亂揮,結果他那瘦骨嶙峋的手朝上一揮,正好打到了向他倚去的梨花。這一下打得著實不輕,而且正好打在臉上,梨花一邊用手捂著臉頰,一邊輕聲說道:「老爺,這可是您第一次打我啊!」

      但是他沒有回答她。她向下一看,見到他歪歪斜斜地躺著。在她看他的同時,他吐出了最後一口氣,然後便安靜了。她一邊輕輕地、細心地撫摸他,一邊把他的四肢放直,最後平平地把被子給他蓋好。

賽珍珠的語言就是這樣, 輕快、平直、樸素、准確 。經過幾位資深譯者或譯家的翻譯,從中文我可以判斷並沒有損失英文原文的氣息。她的寫作,是雕刻似的, 寥寥幾筆,儉約傳神地勾畫出人物的動作或心緒,事件的情境,風景的形貌 。

賽珍珠 使用第三人稱,視角平視,半全知敘述 ,核心角色是王龍這個人,兼及他的妻子、老父,他後來和妻子繁衍出來的子輩孫輩。她的 架構微小、視角平視、筆法輕快,顯得親切、誠懇 。就以王龍的行動為敘述核心,寫這一家人具體的日常生活,在合適的地方插入王龍的心理活動,刻畫出一個讓人信賴的牢靠的中國農民形象 。她沒有鋪寫諸如中國大地的風景、民不聊生的概貌,或城鄉景觀的差異等等,她一切從人出發,用精心擇選的細節、合理的布局(章節篇幅和劃分讓人舒適)、得宜的推進節奏,編織了一部傑出的長篇小說 (僅就《大地》而論亦成立

賽珍珠,從大地上一顆小小人著筆,「微雕」「大地」。但同時,她遼闊的視野遠超前人(和許多後人)。在兩個層面上,她遼闊:一則,她具有真正遼闊的審視中國農民生活縱橫上下的歷史眼光,而在這遼闊的基礎上,她做出了恰切的文學選擇;所以二則,她具有真正遼闊的文學視野,即用最合適的文學方式來呈現對應的題材。

她洞悉了農民的生活本質 ,所以才能在王龍一個人身上,寫透這典型的生活,選取的都是最日常的片段,但一個一個章節的連綴,讓人與土地不斷確認並加固聯結,終於寫人就是寫大地,直到人死,作為讀者我,會一廂情願地以為大地會因此輕輕動容。當然,雖然一如往年旱澇有時,大地改換著皮面,但深層仍靜默不語,埋葬逝者,孕育糧食來喂養生者。一茬一茬,人只不過是活了多年的草木。

在這種微雕之內,賽珍珠未點明任何歷史背景 ,比如像電影式的插幀「19xx年,xx地方」這種笨拙活兒,聰敏如她是絕不會染指的。現實歷史縮身在主角王龍個人生活的歷史中,大多數時候不見蹤影, 唯在王龍生活遭逢變故的時候,時代的影子即搖曳起來 。

      在這座城市裡,王龍經常遇到某種新鮮事。他看見過另外一件他不懂的新鮮事。一天,他拉著空車沿一條街找顧客時,看見一個站著的人被一小隊武裝士兵抓住,當這個人抗拒時,士兵們在他面前揮起了軍刀。就在王龍驚異地觀望時,另一個人又被抓了起來,然後又有一個人被抓了。他覺得被抓的都是靠雙手做工的普通人。他獃獃地注視著,又有一個人被抓,而且這個人就住在離他最近的一個靠牆的棚屋裡。

……

      「可是,為什麼他們抓我的鄰居呢?」他跟我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次新的戰爭。」王龍驚愕地問。

      老頭兒蓋好鍋蓋後回答說:「這些士兵要開到某個地方去打仗,他們需要運輸他們的行李輜重,所以就強迫像你這樣的苦力去干。可是,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在這座城市裡,這已經算不上新鮮事了。」

歷史就以這樣的方式與王龍的生活擦肩而過,乍現並帶來一線轉機。王龍稍後在戰亂中闖入富人家裡,和群氓一起搶了錢財,這獲得的一些不義之財,開啟了他與土地更為深刻的聯結。

我:希望諾文獎本身是體現「發生在世界上的任何時代與任何角落」的獎,但其實它不是,它還是偏的,還沒有達到人類是一個整體的高度。具體來看,當時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容貌醜陋、留瓣纏足、不懂禮貌、愛好嫖賭、見死不救的印象,至少其中的愛好嫖賭,是和阿蘭沒有關系的。而且當時可能他們主要在廣州口岸,所以容貌醜陋這個問題,他們是見識不全面了。但那個時候我們正處於半封建時期,又一直戰亂,資本主義買辦政權又肯定不是為了人民,只不過又是一幫精緻利己者苟合在一起繼續剝削民眾,自己過好生活罷了。所以戰亂加窮苦,人就會更多地活的像個動物。唉。阿蘭才是她們家的強勞動力,和擴大人口的主要生產力,但她同時在莫名其妙的傳承思想里,像一個天生應該為奴的人一樣活著,她小的時候被賣給富人家當奴隸傭人,為她娘家提供了一筆收入,後來又為王龍實現了有家有業,傳宗接代擴大人口,她就是一個完美的工具,為娘家,為王龍,提供了極大的生產力價值。她真好用。人從狩獵走到了定居耕種的生活方式後,上千甚至可能上萬年,就開始了小說中描述的這種生活,絕大多數人都是依靠土地活著的農民,因此他們和小說中描述的一樣,繼續買地,繼續種植,患難的時候老婆可以一起把衣服被汗濕透著裹在身上從事生產,還可以把飯做好了再去生產,還可以生很多孩子,還可以自己解決掉不想要的女孩,當然雖然女孩可能會像阿蘭一樣苦,但阿蘭應該不是為了怕女兒受苦而掐死她的。再說一遍,女性在農耕時代簡直就像買了一個聚寶盆,太好用了,本身就是很好的勞動力生產工具,還可以解決生理和心理需求,不高興的時候還可以打罵出氣,還是全能的家務工具從做飯到洗衣服到收拾家都能幹,而僅需要提供給她點飯,甚至肉和白面可能都沒有女人的份,也就是在那個年代保持這個工具活著就行,還能生一堆勞動力,這簡直如果誰能做到,誰都想有的最好用的高級工具,誰還會把她當做人,太好用了,又太全面了。同時社會傳統和環境下,娘家是不給女性土地和房產的,不要說過了年紀不嫁出去會被各種語言上無意義的嘲諷,娘家自然會因為這些閑言碎語把女兒盡快嫁出去,甚至女性本身也會著急自己趕緊嫁出去。這一切都是這么地人為,整個社會都是那麼地精巧地在推著把阿蘭,和阿蘭自己也在推著自己,成為男人的一個最好用的工具。賽珍珠是幸運的,她算是可以比當時的中國女作家,站在一個更外界的,不用太過共情的,平等的小環境里,觀察到這一切,然後寫出來,然後在美國發表並引起關注。似乎那時人們的觀念就是小說里黃老夫人的,開枝散葉,頭胎是個男孩的話抱過去讓她看看。似乎在漫長的幾千年裡所有的人都這樣說,沒有人覺得不對,而且大家都笑著這樣一代代地這樣做。不過都是為了活著。而現在我們才知道,原來生命只不過是宇宙,地球上出現的一種隨機事件。它也可以沒有。但有了,就有這么多各種各樣的的人類故事。

Ⅸ 賽珍珠(女作家)

賽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策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目錄[隱藏] 生平經歷 反對傳教的教師 把《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誕生於中國《大地》的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歷程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賽珍珠受獎演說(1938年) 評論界對賽珍珠獲諾貝爾獎的反應 主要作品 其他情況 文學歷程 拍攝過的電影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和三個中國男人的隱秘頌型往事 與徐志摩的真假徘聞 和林語堂對簿公堂 魯迅印象中的賽珍珠 生平經歷 反對傳教的教師 把《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誕生於中國《大地》的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歷程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賽珍珠受獎演說(1938年) 評論界對賽珍珠獲諾貝爾獎的反應 主要作品 其他情況 文學歷程 拍攝過的電影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和三個中國男人的隱秘往事 與徐志摩的真假徘聞 和林語堂對簿公堂 魯迅印象中的賽珍珠 賽珍珠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 賽珍珠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著名美國作家。本名珀爾·布克Pearl Sydenstricker Buck。賽珍珠以英文姓氏為姓(其父即名賽兆祥),取pearl中文意思珍珠,合成自己的姓氏。 賽珍珠 出生於弗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先後在清江浦、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是她的「中國故鄉」。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那裡度過,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值得一提的是,從幼年起,她就在鼓勵聲中開始寫作。 賽珍珠17歲回美國進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攻讀心理學,畢業後又來中國。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從事傳教工作。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北部的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她的母親去世後,全家遷至南京。1927年北伐軍進入南京,她離開中國。自1921年至1935年,她與布克(J. L. Buck) 長期居住在所執教的金陵大學分配給他們的兩層樓房裡。在這里她寫出了於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說,並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1934年與布克離婚;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亞細亞》雜志主編理查·沃爾什結婚,因而進入約翰·戴公司任編輯。以後在賓夕耐櫻賀法尼亞州的農莊裡從事寫作。 賽珍珠1934年由於中國條件較差以及為了親近她的女兒以及Richard Walsh,賽珍珠告別了中國,回國定居。回國後她筆耕不綴,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49年出於對當時收養政策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昌派機構「Welcome House」,在後來的50年,這個機構幫助了超過5000名兒童。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 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後,她主動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新看中國」節目,並積極申請訪華。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氛圍,她的訪華申請遭到了拒絕。1973年5月6日她抑鬱中去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Vermont),葬於賓西法尼亞州普凱西的綠山農場。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她病逝後,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賽珍珠美國新聞名人海爾德.艾賽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傑作《我們里的烙印》一書講到,他曾深入采訪過的五十年代的美國政府、新聞、商界等要人們,都深受賽珍珠筆下刻畫的中國人物的影響。尤其神奇的是,盡管經歷過抗美援朝、越南戰爭和「文革」,美國百姓對中國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這不得不歸功於這位超前女性對中國的傑出貢獻。 賽珍珠於1922年在牯嶺開始嘗試寫作,1931年發表長篇小說《大地》,立即印成為暢銷書,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 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她的一生中,賽珍珠創作了超過100部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題材包括小說,小故事,劇本和兒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她試圖向她的讀者證明:只要願意接受,人類是存在著廣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題涵養了女性、情感(廣義的)、亞洲、移民、領養和人生際遇。 賽珍珠還為林語堂的成名作《吾國與吾民》作序。

閱讀全文

與賽珍珠電影免費觀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可以看免費的印度電影 瀏覽:776
火雞電視劇叫什麼電影 瀏覽:243
淘寶上買電影如何不被投訴 瀏覽:225
兒童新出的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252
最近什麼好看的電影推薦 瀏覽:516
我要點火鍋什麼電影 瀏覽:512
中國打日本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42
傲慢與偏見電影免費完整版2005 瀏覽:336
如何卸載win10電影電視 瀏覽:127
免費觀看電影萬有引力 瀏覽:388
什麼電影有隻大狗 瀏覽:939
好萊塢2019電影上映都有哪些 瀏覽:514
如何在b站買電影 瀏覽:226
像山楂樹之戀一樣好看的電影 瀏覽:138
好看不要會員的懸疑電影 瀏覽:845
哈利波特中哪個電影好看 瀏覽:109
校霸和雙胞胎姐姐是什麼電影 瀏覽:979
好看的電影八爪魚 瀏覽:892
邵氏集團拍的神話電影有哪些 瀏覽:912
收費電影資源網站如何免費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