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最早的彩色動畫片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彩色動畫片是《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6年製作的動畫短片。短片由李克弱、錢家駿擔任導演,一凡擔任編劇 。
該片主要講述了一隻美麗的鳥,它羽毛豐滿,艷麗動人,卻高傲自大;在秋季時不屑構築鳥窩,在冬季時飽受嚴寒,在野火處取暖時被野火點燃羽毛後被燒黑變成烏鴉的故事。
該片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1956年獲第七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1957 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美術片三等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的影片評價: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片中的動物形象和背景既比較寫實,又注意適當誇張,在藝術和技術處理上有顯著進步,代表了當時國產動畫片發展的新水平,上映後獲得良好的反響。但做為第一部彩色片,影片同時也暴露了新中國動畫電影事業在當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當時中國同蘇聯建立了友好互助同盟的關系,國內各行各業都掀起了向「蘇聯老大哥」學習的熱潮,這一熱潮也延展到了美術電影領域,美術電影工作者當時所看到的和學習到的都是蘇聯的資料。
在創作《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時,創作人員臨摹了蘇聯動畫片《灰脖鴨》等影片中的精彩片斷,並作為資料保存下來,以供後來者學習參考,這就使得這部影片出現了「沒有出中國民族特點。
B. 木偶片的發展歷程
《長恨歌》
木偶紀錄片《長恨歌》虞哲光編導,尤磊、夏秉鈞操縱,1948年上海宇宙影業公司攝制完成。該片是根據木偶戲《長恨歌》拍攝的,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悲歡離合的故事,分五幕,每幕以白居易《長恨歌》中一句詩定名:第一幕,從此君王不早朝;第二幕:七月七日長生殿;第三幕:漁陽鞞鼓動地來;第四幕:宛轉娥眉馬前死;第五幕:蓬萊宮中日月長。這個戲被旅美僑商翁慶興、黃嘉恩選中,在其創辦的宇宙影業公司拍攝成片長三本的彩色紀錄片,編入大型紀錄片《中國大觀》 ,配有英、法語對白,發行到美國,在國外放映。該影片在拍攝過程中,得到電影藝術家田漢的指導。影片以崑曲唱腔為基調,人物造型、服飾仿古、布景宏偉,給人以美的享受。 1953年7月,經文化部電影局批准,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正式擴建為動畫片小組和木偶片小組,至1956年共攝制木偶片11部。1957年至1965年美影共攝制木偶片40部。
1.《小小英雄》
《小小英雄》編導靳夕,技術指導萬超塵,木偶設計虞哲光,攝影章超群、趙克駿,1953年10月上影美術片組攝制完成。影片是根據童話小說《紅櫻桃》改編的,描寫小阿芒依靠集體的力量,智斗惡狼,使山中小動物恢復了和平、幸福的生活。這是上影美術片組攝制的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1951年8月,上影決定以蘇藉華人李景文為指導,蘇理為總聯系人,成立了由萬超塵、萬國強、查瑞根、吳蔚雲、朱今明等組成彩色電影試驗小組,進行拍攝彩色美術片的試驗。1951年12月3日,萬國強研製成功彩色顯影劑「代可敏」,12月4日,文化部電影局充分肯定試驗成果。於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1952年1月底正式拍攝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1953年10月攝製成功。文化部電影局給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頒發錦旗,給參加試拍人員頒發榮譽證書和證章。
2.《神筆》
《神筆》編劇洪汛濤,導演靳夕、尤磊,攝影章超群,木偶設計虞哲光,1955年11月上影美術片組攝制完成。影片故事始終圍繞著馬良和神筆的不平凡命運而展開。放牛娃馬良一心想學畫,整天用樹枝和木炭作筆畫畫。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仙送他一支神筆,畫什麼就得到什麼,鄉親們得到他用神筆畫成的耕牛、水車等實物,都非常感激他。此事被官府得知,官老爺派人逼迫馬良畫一座金山。馬良在金山周圍畫了海洋和帆船,貪婪的官老爺帶著家人上船,馬良揮舞神筆掀起狂風大浪,那隻帆船很快沉沒。從此,馬良自由地為勞動人民畫需要的東西。影片具有強烈的傳奇色彩。導演們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塑造了天真、可愛的馬良這個藝術形象。1956年8月,該影片獲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8至12歲的兒童文娛片一等獎,1956年在敘利亞、南斯拉夫和1957年在波蘭、加拿大連續4次獲獎,1957年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優秀美術片一等獎。
3.《火焰山》
《火焰山》編劇伍倫、梁延靖,導演靳夕、尤磊,木偶設計靳夕、竇宗淦,攝影章超群,鍾立人,技術指導萬超塵,1958年6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我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第59至61回改編,描寫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被火焰山阻擋,孫悟空幾經曲折,終於從鐵扇公主手中借了芭蕉扇,撲滅了大火。該影片造型生動,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豬八戒設計、製作得栩栩如生,深受觀眾好評。影片對火的特技動作頗為成功。
4.《龍蝦》
《龍蝦》編導靳夕,攝影鍾立人,造型設計竇宗淦、王昌誠,1959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西方國家某個酒家,因龍蝦發臭而捏造某和平運動組織借其場所開會的廣告,引來大批特務、密探,他們互相懷疑,彼此監視,大打出手,雖然銷路大增,但酒家還是被砸爛了事。這是一部政治諷刺片。
5.《鴿子》
《鴿子》集體改編,導演兼攝影陳正鴻,人物和背景設計曲建方、竇宗淦。1960年6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通過描寫帝國主義反對畫和平鴿子,揭露帝國主義玩弄假和平,真備戰的罪惡陰謀。影片象一幅幅活動的政治諷刺漫畫,形象生動、幽默、有趣。
6.《雕龍記》
《雕龍記》集體編劇,導演章超群、岳路、萬超塵,攝影章超群,造型設計詹同渲、胡若思,1959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是根據歐小牧整理的雲南民間傳統改編的。它描寫雲南大理點蒼山黑龍潭藏著一條母豬龍,危害人畜,楊木匠之子七斤在汲取潭水時被母豬龍拉下潭去。楊木匠立意為民除害,雕了一條木龍,投入潭內,被妖龍擊碎。楊木匠不灰心,在大家支持下,又雕了一條裝上鐵鱗鐵爪的木龍,終於斗敗了母豬龍,救出了七斤。影片想像力豐富,故事情節曲折,人物造型生動。1960年9月該影片獲羅馬尼亞第二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電影節二等銀質獎。
7.《砍柴姑娘》
《砍柴姑娘》由創作集體根據民間傳說編導,攝影陳增福、鄭培良,造型設計詹同渲,1959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講述一個山坳里,住著砍柴姑娘青兒和爺爺。一天,爺爺病了,青兒獨自上山砍柴,在回家路上,正好遇上背著妖法葫蘆、騎著小牛的老狼精,她慌忙躲避,不料恰好躲進老狼精的家裡。小牛一看不好,故意掙斷繩子跑出去引開老狼精。過後,老狼精喝醉酒睡在鍋里,小牛和青兒合作,把老狼精燒死在鍋里。小牛吃了妖葫蘆里的珠子,速還原成了一個小男兒,他倆高高興興地回家。影片故事情節曲折有趣,人物造型生動。該片1960年7月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8.《一隻鞋》
《一隻鞋》編劇靳夕,攝影鍾立人,造型設計竇宗淦,背景設計王昌誠,影片根據同名川劇改編,兩者都取材於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卷十六《毛大福》。作者在改編中把原著中的狼改為虎。影片《一隻鞋》講述一對醫生夫婦,先後被虎請去接生和醫療傷腳,丈夫毛大富卻被牽連進一樁人命官司中,結果,老虎口銜兇手的一隻鞋出庭作證,他才獲無罪釋放。片上映後,由於部分觀眾對擬人化創作方法不夠理解,對《一隻鞋》中老虎的處理產生懷疑,提出不同意見,一些報刊發表文章展開討論。1961年6月21日王朝聞在《人民日報》發表《老虎是「人」——從木偶片<一隻鞋>談起》認為「《一隻鞋》里的虎,它的主要特是人而不是獸,它不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而是藝術所反映的對象。」通過這場討論,對於美術電影擬人化的創作方法起到了普及的作用。它告訴人們:關於「文學就是人學」的原則也適用於美術電影。美術片中的人物,大都是神仙妖魔、獅子老虎、雞狗貓兔,還在樹木花草、瓶瓶罐罐等等,這一切在美術片里都是「人」,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它們都是人的化身,這就是擬人化的創作方法。
9.《大獎章》(立體片)
《大獎章》編劇洪汛濤,導演兼攝影章超群,造型兼布景設計曲建芳、黃素非,1960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一部童話題材的影片,描寫驢子、熊貓和小豬參加運動會的故事,批評了驕傲自大而失敗的驢子,贊揚了虛心而獲得成功的小熊和貓。它是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木偶片,所有鏡頭都用兩架攝影機同時逐格拍攝,布景也特別具有縱深立體感。影片《大獎章》既具有立體電影令人身臨其境的特色,又有木偶片的幽默、輕松的風格。
10.《紅雲崖》
《紅雲崖》編導陳正鴻,攝影蔡正常,1962年5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是根據樑上泉同名長詩改編的,描寫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老石匠羅老松為了在懸崖石刻「赤化全川」、「赤化全國」等標語,獻出了生命。他的鮮血化成紅雲,縈繞在刻有懷念紅軍標語的懸崖。影片運用木偶的誇張動作,人物塑造比較成功。尤其羅老松的憨厚、朴實、勤勞、勇敢、堅定的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孔雀公主》
《孔雀公主》編劇靳夕、君口羊,導演靳夕,背景設計君口凌晨、王昌誠,木偶設計程十發、詹同渲、呂衡等,攝影鍾立人。1963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傣族長篇敘事詩《召樹屯》改編,講述王子召樹屯,愛上了美麗的孔雀公主,為奸臣所妒,王子遠征,公主被迫出走。王子凱旋後,經過千山萬水,終於重獲團圓。通過王子和公主的悲歡離合遭遇,表現出主人公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中國第一部大型木偶片,全片長80分鍾,計2130米。影片情節曲折,人物眾多,有孔雀獨舞和眾人共舞的場面,有許多戰爭的場面,不僅動作復雜,姿態各異,而且能做出多種表情,顯示出高超的中國木偶技藝,是木偶片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
12.《長發妹》
《長發妹》編劇嚴勵,導演岳路,攝影蔡正常,1963年8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肖甘牛整理的侗族民間傳說改編,講侗族小姑娘長發妹為了解除村民們乾旱之苦,與山妖進行了不屈的斗爭,引來了泉水的故事。影片教育人們要樹立舍已為人的高貴品質。為了拍好該片,主創人員曾到侗族地區深入生活,掌握了大量資料。
13.《半夜雞叫》
《半夜雞叫》原著高玉寶,改編張松林、虞和靜,導演尤磊,攝影鍾立人,木偶設計謝洪賓,1964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地主周扒皮剝削欺壓長工,自討苦吃的故事。影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對小長工小寶、墳周扒皮的造型栩栩如生,受到觀眾贊賞。1965年5月17日該影片在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放映,法新社評論該影片時指出:「人民中國把中國豐富的民間藝術之一的木偶搬上了銀幕,戛納電影界觀眾極為贊賞,並表示歡迎。」
14.《畫像》
《畫像》改編並導演靳夕,攝影朱丁元,木偶設計詹同渲,1965年5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是根據相聲藝術家馬季的同名相聲改編而成的,它通過畫家深入農村體驗生活的過程,贊揚勞動模範張寶田一心為公、先人後己的高貴品質。影片主人公勞動模範的造型生動,憨厚可敬。 「文化大革命」使上海木偶片生產遭到嚴重破壞,10年間僅僅創作生產5部影片。
1.《小八路》
《小八路》張松林執筆,尤磊執行導演,攝影黃佾,1973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長虎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培養教育下,鍛煉成長的一名機智勇敢的「小八路」的故事。這是「文化大革命」中拍攝的影片,雖然受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為綱的影響,木偶的造型與動作,鏡頭處理與美術設計都是成功的,影片中虎子、揚隊長等人物形象也比較生動。
2.《駿馬飛騰》
《駿馬飛騰》根據宮克一的同名小說集體改編,執筆顧漢昌,導演靳夕、劉惠儀,攝影朱丁元、黃佾,1975年2月美影攝完成。影片描述內蒙古畜牧大隊為解放軍選一批軍馬,大隊長要把任務交給暗藏歷史反革命分子李滿堂,下鄉知識青年宇紅等主動把馴馬的任務承擔下來。宇紅在中共村黨支部領導下,識破李滿堂的陰謀,帶領牧馬班完成了馴馬的任務。影片在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支配下,緊緊圍繞「訓軍馬」這一典型事件,來反映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政治斗爭,把木偶片的「偶味」變成了階級斗爭的「火葯味」。但該片的人物造型比較生動,烈馬和群馬的姿態各異,特別是對草原大場景的處理,採用了真實外景與木偶定向銀幕合成的拍攝方法,為突出人物起了較好輔助作用。 1977年至1995年是上海美影廠繼往開來的18年。在這18年中,攝制了木偶片79部201本,其中系列木偶片5部89本,占木偶片總長度44%。
1.《西瓜炮》
《西瓜炮》根據劉征泰的同名民間故事改編,編劇凌紓,導演靳夕,攝影朱丁元,人物造型設計曲建方,1979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清末「小刀會」的孩兒兵利用賣西瓜同敵人斗爭的故事。影片中人物造型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影片主創人員根據出土的俑、民間玩具和京劇臉譜等傳統文化,採用誇大頭部和眼睛比例的變形手法,使人物造型古拙渾厚而帶有稚氣,富有「偶」味,收到了是木偶而不是摸擬真人和「真象其人」的藝術效果。
2.《阿凡提》
《阿凡提》取材於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奇人物阿凡提的一束幽默故事,改編凌紓,導演靳夕、劉惠儀,美術造型設計曲建方、孫大衡,攝影朱丁元,1979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盤剝人民的巴依想借「種金術」發財,結果他的一千兩金子由阿凡提的智慧還給了人民群眾。影片創作者採用大線錢、塊面感的粗獷筆致的漫畫式手法,設計人物造型、背景、動作,使影片主題突出,人物性格鮮明,充滿著趣味性和幽默感。尤其是阿凡提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深受廣大觀眾喜愛。該片1980年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3.《愚人買鞋》和《嶗山道士》
《愚人買鞋》編劇方,導演方潤南,攝影黃佾,背景趙芝輝,1979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愚人買鞋,不顧自己腳尺寸大小,迷信書本,鬧了不少笑話。
《嶗山道士》編劇虞哲光、凌紓,導演虞哲光,攝影黃佾,1981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通過一位書生拜嶗山道士學藝的故事,告訴人們真才實學只有經過艱苦勞動才能獲得,如果想不勞而獲只能是失敗告終。
這兩部影片嘗試用中國山水畫作背景,開創了立體木偶與平面山水面有機結合的先例,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嶗山道士》背景中山巒起伏、雲霧繚繞、茂林修木,虛虛實實,表現得非常充分,對表達這一古老的題材起了很好的襯托作用。在《愚人買鞋》背景中,運用國畫形式時,主要不是取其形,而是取其意,借鑒中國畫留白底的形式,達到烘託人物的藝術效果。
4.《奇怪的球賽》
《奇怪的球賽》編導包蕾、貢吉榮、谷白,導演章超群、詹同,攝影章超群,1979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它描寫自稱已贏得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勝利,以霸道聞名的薩耶薩耶冰球隊來到烏托蘭,他們妄圖用自己先進的電子技術,在球場上妄自稱霸,結果被兩位愛好電子的青年識破陰謀。影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奇特有趣。全片用漫畫的手法,勾勒出國際霸權主義的丑惡嘴臉。
5.《真假李逵》
《真假李逵》根據古典小說《水滸傳》有關章節目改編,編劇包蕾,導演詹同,攝影陳增福,1981年9月美影拍攝完成。影片寫李逵回家,路途中剪除了冒其名強盜的李鬼。這部名著改編的木偶片改編很有特色,在改編中他採用「藕斷絲連」的創作辦法:所謂「藕斷」,即另編故事,有利於創新;所謂「絲連」,即保持原作的立意、特色、風格等。用這個辦法突出李逵的耿直、憨厚、嫉惡如仇、勇猛英武的形象和性格。
6.《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1~13集)編劇凌紓、靳夕、曲建方,導演曲建方、蔡淵蘭、金芳玲,攝影朱丁元,1981年12月至1988年4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共有29本,片長7472米。影片描述阿凡提與小封建主、財主伯克、巴依之間的較量,把這些吸血鬼耍得昏頭轉向。阿凡提甚至敢同國王比智慧,大長人民群眾的志氣。為塑造阿凡提形象,攝制組主創人員2次去新疆深入生活,搜集阿凡提的故事,尋找阿凡提的原型,終於成功地塑造出阿凡提的生動形象:蓄山羊鬍子,鷹勾鼻子,小園眼睛配上小葉圖案的眉毛,頭纏「色攔」頭布,戴小帽,手拿彈撥樂器,騎著小毛驢走游四方,「愛管天下不平事,要為窮人出口氣」。該片第2集《兔送信》1984年5月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榮譽獎,該片第4集《神醫》1989年10月獲美國第六屆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
7.《瓷娃娃》和《魚盤》
《瓷娃娃》編劇胡康戎、方潤南,導演方潤南,攝影蔡正常,1982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一個姑娘雕塑了一隻狐狸,又雕塑了一個可愛的瓷娃娃。狐狸妒嫉它,引誘它到野外去玩。在風雨中,泥娃娃跑,進垃圾箱里,受到垃圾的欺侮。幸好姑娘把泥娃娃揀回來,重新塗彩,燒煉成一個更漂亮更可愛不怕風吹雨打的瓷娃娃。這是一部木偶與真人合成的影片。《瓷娃娃》中各種瓷雕都是由聞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鎮的高嶺土捏制塗以高溫顏色釉燒成的。有時一個動作就要燒制幾個,主角瓷娃娃的不同姿態就燒制了192個。導演和動作人員用「套裁」和「代用」的方法在同一個瓷雕上拍各種動作,加上運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使不用關節的瓷娃娃不僅能動起來,能立,能走,能舉手投足,而且還會唱歌跳舞。這在中國美術電影史上是一次新的探索。
《魚盤》編劇潘國祥、方潤南,導演方潤南,攝影胡兆洪,1988年11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繼《瓷娃娃》之後,這二部以陶瓷為造型手段的影片。影片採用含蓄象徵的手法,描寫環境污染把一隻青花瓷盤變成漆黑一片,把一條活潑可愛的藍色魚變成一堆白骨。《魚盤》把江南民間陶瓷圖案直接鑲在現代藝術里,用傳統的形式美表達現實生活題材,是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影片在1988年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榮獲A組第一名。
8.《一夜富翁》
《一夜富翁》編導車慧,美術設計忻鴻祥,攝影蔡正常,1986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小姑娘玲玲往瓷狗儲蓄罐里投放了許多錢幣,資狗變成了不可一世的一夜富翁,受到小夥伴的羨幕。翌日早晨,玲玲取出錢幣,瓷狗肚裡空了,卻受到夥伴們的欺凌。影片通過小瓷狗一夜之間有錢無錢的不同境遇,尖銳地諷刺了社會上拜金主義者的丑惡靈魂。這是部童話題材影片,主人公的造型都是從玩具商店直接選購的。由於玩具本身有著自身造型的各種美感力量,如誇張的造型,裝飾的色彩,各種不同材料的質地美,尤其是玩具機械運動中表現出的推拙、憨厚動作,使影片別具風格。
9.《擒魔傳》
《擒魔傳》(1~6集)編劇馬明泉、庄火明,總導演詹同渲,執行導演肖淮海,攝影喬元正,1987年11月,由美影和福建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完成。6集影片共18本,計片長4492米。根據古典小說《封神演義》改編,描寫殷商紂王荒淫殘暴,寵愛由狐狸精變成的妲己,殘害無辜,妾子牙受師傅元始天尊的派遣,下山除妖,協助周王伐紂,推翻商朝。人物造型生動,紂王的肆虐殘暴、塗炭生靈,妲己的嫵媚迷人、妖淫狠毒,姜子牙的法術無邊、風趣正直,聞太師的剛正威嚴、愚忠至死等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該片由漳州市木偶劇團演出。影片的場景、音樂、木偶臉譜都具有濃郁的中國京劇的特色。
10.《爭執》
《爭執》編劇虞哲光,導演夏秉鈞,攝影陳增福,1988年6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一把茶壺自以為高大雄偉,看不起一隻小小的茶杯,茶懷不服貼,於是兩物爭打起來,雙方均遭破碎的可悲下場。這部童話題材影片,人物(茶壺、茶杯)直接來自於江蘇宜興。本是幾件靜物被賦予活潑的生命,且富有哲理,受到行家們的好評。
11.《不射之射》
《不射之射》編劇、導演川本喜八郎(日本),繪景劉焰星、趙鴻,攝影喬元正,1988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述春秋戰國時期,趙國青年紀昌拜邯鄲城內名射手飛馬為師,學會了一套射箭的本領,他並不以此滿足,又去峨嵋山拜甘蠅為師,甘蠅向他傳授不用弓箭不射之射的技法。該片1988年獲中國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12.《大盜賊》
《大盜賊》(1~8集)根據德國奧特弗利特·普雷斯勒的同名童話改編,編劇歐陽宇平、胡兆洪,導演方潤南、劉惠儀、夏秉鈞、程中嶽、胡兆洪,美術設計劉澤岱、謝洪賓、孫大衡,攝影喬元正、朱丁元、陳增福、胡兆洪,1990年美影攝制完成,8集影片共24本。影片描述大盜賊霍真普洛茲改邪歸正的神奇故事。該影片人物造型誇張,尤其是對刻劃人物的內心活動比較成功。動作風趣、幽默、是一部可看性較強的影片。該片1993年12月獲中國第二屆影視動畫展播一等獎和音樂獎。
13.《怪老頭兒》
《怪老頭》(1~4集)編劇喬元正、貢建英、強小柏,導演尤磊、胡兆洪、喬元正、蔡淵蘭、朱冰、劉惠,攝影喬元正、胡兆洪、黃智逸、萬志強、朱丁元,1992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怪老頭兒用特異功能幫助教育小學生趙新新改正錯誤的故事。影片人物造型誇張,動作風趣、幽默。
14.《鏡花緣》
《鏡花緣》(1~4集)根據李汝珍的同名小說改編,1~3集編劇王大為,第4集編導胡兆洪、鄒勤,攝影胡兆洪、黃智逸,1991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秀才唐敖考場失意後,隨妻兄林之洋出海經商,游歷許多國家,見識了各種風土人情。影片在忠於原著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美術片想像力豐富的特點,製作出一系列奇人、奇物、奇景,畫面驚險、生動、有趣。影片第四集《兩面國》獲1991年度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和1993年第二屆中國影視動畫展播榮譽獎。
15.《眉間尺》
《眉間尺》根據魏朝《搜神記》改編,編導凌紓,攝影朱丁元,1992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述古代鑄劍名匠干將莫邪夫婦,被迫為暴君鑄造天下第一隱形寶劍,鑄成後匠人被殺死,匠人徒弟掩護匠人兒子眉間尺攜另一寶劍逃走,眉間尺長大後為父報仇,與暴君同歸於盡。這是個民間傳說的悲劇,主題鮮明:反抗暴君,為民除害。影片人物個性鮮明,民族色彩濃厚。影片的攝影有獨到之處,在眉間尺為父報仇的高潮戲中,攝影師採用頂光、側光、逆光和多色光等攝影技巧,使銀幕出現強烈、奇特、濃郁悲壯的氣氛,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該片於1992年5月獲1991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93年12月獲第二屆中國影視動畫展播榮譽獎。
16.《倔強的凱拉班》
《倔強的凱拉班》根據法國心爾納的同名游記小說改編。王大為、胡兆洪又對法國提從的劇本加以修改,導演胡兆洪,攝影胡兆洪,1995年12月美影按德國杜尼約克製片公司委託加工攝制完成。影片描寫凱接班一次外出做生意,他拒絕政府關於過海峽要納稅的規定,舍近求遠繞黑海一圈,回家途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戲劇性的故事。根據故事離奇、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的特點,編導主創人員採用提煉、概括的方法,淡化游記色彩,加強對人物的性格的描寫,尤其對主人翁凱拉班倔強脾氣的描寫,使影片形成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揉合,風趣、幽默和離奇、驚險交織在一起的獨特風格。
C. 准備拷1500G的電影和動畫,需要推薦(不要復制粘貼)
想嘗試另類的電影敘事結構
看這些吧
落水狗,低俗小說,兩桿大煙槍,木蘭花,愛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撞車,太陽照常升起,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大象,向日葵之夜,刺殺據點,11:14,後備箱,謎情公寓,恐怖游輪
想看懸疑類結局大吃一驚的
看這些吧
電鋸驚魂系列 致命ID 閣樓 不請自來,迷霧,第一誡,如月疑雲,費馬的房間,玩命記憶,搏擊會,孤兒,鬼肢解,非常嫌疑犯
想挑戰自己觀影極限,體驗晦澀電影魅力,感受意識流電影的
看這些吧
妖夜荒蹤 記憶碎片 穆赫蘭道 內陸帝國 追隨 八部半 雲上的日子 偷搶拐騙 老無所依 沉默的羔羊
想深受感動,看完感慨至深的,
看這些吧
肖申克的救贖 海上鋼琴師 放牛班的春天 泰坦尼克號 兩小無猜 阿甘正傳 本傑明。巴頓奇事 平民窟的百萬富翁
想當爆米花電影看 看完哈哈大笑的,
看這些吧
小姐好白 小姐好辣 小孩好黑 人面獸心 憨直舞男 鄰家女孩 神奇遙控器 女狼俱樂部 新丁駕到 歐洲任我行 美國派系列 四仔旅行團
想看動畫片
看這些吧
機器人總動員 怪獸大戰外星人 料理鼠王 埃爾文與花栗鼠
日漫:海賊王(連載中。。) 死亡筆記(已完)
(以上都是我自己寫的 要覺得有一部不好看可以來找我 這分不給我可真是太浪費了)
D. 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年代)
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是《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年)。《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6年製作的動畫短片。短片由李克弱、錢家駿擔任導演,一凡擔任編劇。
該片主要講述了一隻美麗的鳥,它羽毛豐滿,艷麗動人,卻高傲自大;在秋季時不屑構築鳥窩,在冬季時飽受嚴寒,在野火處取暖時被野火點燃羽毛後被燒黑變成烏鴉的故事。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幕後製作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領域中的故事片和美術片同時開始了彩色片的試制工作。由於美術片製作周期相對較短,因此先於故事片完成了彩色片的試驗。
當時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前身)於1955年完成的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就是彩色片的試驗第一個成果。
由於影片在彩色攝影和動畫片特殊顏料的試制方面都取得比較成功的經驗,使得中國美術電影從1956年起進入全部攝制彩色片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