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友誼地久天長 什麼電影
友誼地久天長,是1940年電影《魂斷藍橋》《Its.A.Wonderful.Life》《When Harry Met Sally》中的主題曲。
『貳』 《地久天長》:友誼和愛情都有期限,唯有陪伴可以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其實是個好人一生悲催的故事,看完電影後,我一度沉浸在漫長的憤怒中,對命運不公的憤怒。
耀軍和麗雲,是被命運玩弄的一對夫妻。他們本來是工廠的普通職工,人海中平凡普通的兩個人,他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乖巧的兒子,有著一切普通人該有的幸福和快樂。
可是一個突然的意外,卻瞬間擊潰了這個家庭。
他們唯一的兒子,在某一天,溺亡了!害死他們兒子的,是他們朋友的兒子沈浩。
於是,過去的種種沉渣泛起,原來,他們已經失去過一個孩子,在八十年代「計劃生育」的大潮下,他們曾經被強行打掉了一個孩子,而執行打胎任務的,正是他們的朋友,李海燕——也就是沈浩的媽媽。
更加悲劇的是,在那次打胎的過程中,意外同樣選中了王麗雲,這導致她此後再也不能有懷孕的可能。
這在當時,對於劉耀軍和王麗雲來說,還勉強可以接受,畢竟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可是當意外再次找上門來,唯一的孩子劉星溺水死去,那件事就再次浮出水面,被無限放大,無法變得那麼輕描淡寫了。
他們於是選擇了逃避,遠離故土,輾轉於廣州,深圳,最後在福建落下了腳跟。其實他們要遠離的,並不是故鄉,而是痛苦的回憶,以及無法直面的怨和恨。他們無法再和這片深深傷害過自己的土地相安無事,更加無法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去面對害死了自己兩個孩子,讓自己從此無法生養的朋友一家。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對他們而言,反而更加安全。一切彷彿都重新開始了,他們拚命地,為自己編織了一個虛幻的假象。
做戲做全套,別人做戲是為了騙別人,而他們做戲,是為了騙過自己。
在福建,耀軍和麗雲又收養了一個孩子,只是因為這個孩子長得很像他們死去的兒子。他們給養子取名也叫劉星,大概是為了徹底掩蓋過去的傷痛,假裝兒子不曾出過意外。
然而命運並沒有因為他們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善待他們,養子雖然長相和他們死去的兒子極度相似,可性格卻天壤之別,他並不那麼乖巧懂事,總是在學校闖禍,最終因為偷東西而和家裡鬧得不可開交,離家出走。
養子的鬧劇,是在提醒耀軍和麗雲,夢是時候醒了,假的終究是假的,就算當真,也只是一廂情願。
麗雲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這地方好熟悉,就像上輩子我們來過一樣。」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悲痛極了,因為這句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她是向命運低頭了,她認為眼下的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小兒子被強迫流產,大兒子的意外死亡,自己的不能生育,彷彿一切的一切,都是命里註定的,無論怎麼逃,也逃脫不了命運之手的擺布。
人在什麼時候會認命呢?大概是身處絕望深淵時才會認命,當對眼前的境遇無可奈何無法抵抗的時候便只能豎起白旗束手就擒,然後安慰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養子離開後,王麗雲的生命再次荒蕪一片,她只剩下自己的丈夫劉耀軍了,他們成為了彼此活下去的動力和理由。
但是,促使他們為彼此活下去的,卻並不一定是愛情。尤其是當養子離家出走後,劉耀軍去城裡進貨,獨自去旅館見了徒弟茉莉,對於這個年輕的肉體,他沒有太多的抵抗,就繳械投降,和她滾了床單。
人們談到這部電影時,都說它足夠真實,真實的除了紀錄片一樣的鏡頭語言,還有人性。
劉耀軍不是不知道,在這個時刻,王麗雲就只剩下他了,她再也經不起任何折騰,可是偏偏,他卻又在這個關鍵時刻和別的妹子滾床單。男人在美好肉體面前那種潰不成軍,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試圖為他的出軌找理由,也許他就是想在這時犯一個錯誤,年輕時,擁有一切時不敢犯的錯,人到中年,一無所有,再也沒什麼可以失去的了,便放飛自我。再或許,他是對沈英明一家心存怨懟,於是要通過睡他的妹妹,來發泄內心的怨恨?但這些理由都無法說服我,歸根結底,我更願意相信的是,促使他出軌的,是身體的本能,是對美好肉體的蓬勃慾望。
劉耀軍的出軌,否定了觀眾對他和麗雲的愛情幻想。如果沒有出軌,你或許還會幻想,他們之間的相依相偎是難能可貴的愛情,可是當他出了軌,你會覺得,去他媽的愛情,所謂陪伴,只是兩個彼此需要的人,相互扶持著活下去而已。
這部電影名字叫《地久天長》,可是整部電影里,沒有什麼是地久天長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是可以被瞬間毀滅的。一個意外的突然而至,一轉念的慾望傾瀉,都能將友情與愛情糟蹋得面目全非。
影片的片名,顯然是取自於《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而在影片中,六個朋友,三對夫妻也曾一邊播放這首歌,一邊追憶往昔,但這首歌卻諷刺地成為了他們友誼的喪鍾。不久,先是一個朋友因為參加一個舞會而被指控聚眾淫亂,被捕入獄。接著,便是王麗雲被逼打胎,埋下了友情崩壞的導火索。
其實,影片中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時代的造就的,時代下的個人選擇,反而顯得微不足道。不管是王麗雲還是李海燕,都是被時代傷害的人,王麗雲飽受失去兩子,無法生育的折磨,而李海燕,也飽受精神和道德的折磨,至死她也未能完全釋然。臨終之際,她附在王麗雲耳邊說:「現在可以生了,有錢了」。這是有關一個時代的結語。
李海燕的絕望和恐懼,也並不比王麗雲輕多少,尤其是在劉星溺死的那一段里,她那張皇的表情,就已經把她內心潛藏的不安無限放大了。
這是一個關於和解的故事,李海燕終其一生,都活在愧疚和悔恨中,可是她至死,也並沒有將內心的悔恨直接表達出來。她的兒子則因為前車之鑒,選擇了與她不同的方式,他向劉耀軍和王麗雲說出了他們兒子死去的真相,當面懺悔,以得到內心郁結的紓解。
可我並不相信,最終的和解是真的達成了,因為真正的和解,應該是接受過去,回到故土,可是劉耀軍和王麗雲卻拒絕回到故鄉。拒絕回歸,並不是在外地生活有多麼的順遂,只是因為,依舊無法面對熟悉的人和事,依舊無法面對回憶和過往。
《地久天長》不是一部能讓人特別開心的電影,人們都希望愛情天長地久,友誼地久天長,可是它卻告訴我們,生活原本就是一地雞毛,在大時代下,人們宛如螻蟻,一切都顯得脆弱和不堪。沒有永恆的愛情和友誼,每個人活著,都是在努力過自己的那一關。
唯一令人慰藉的是,愛情和友情雖然都有期限,但陪伴卻可以地久天長,就像劉耀軍和王麗雲,白發蒼蒼,一生悲苦,人到中年,似乎依舊一無所有,可是當飛機震盪時,他們還是握住自己彼此的手,當對方拉不上拉鏈時,還是伸出手為對方拉上。人生沒有天長地久,至少還有相濡以沫。
『叄』 《友誼地久天長》的簡介
友誼地久天長——美國電影《魂斷藍橋》主題曲
——轉自《奧斯卡電影名曲》
Auld Lang Syne
by Robert Burns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And here's a hand, my trusty friend, and give us a hand of thi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羅伯特·彭斯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怎能不懷念?
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忠誠的朋友,讓我們互助互信。
舉杯祈禱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地久天長,親愛的,願友誼地久天長。
讓我們舉杯祈禱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地久天長》是根據民歌改編的,它也是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1940年主演的《魂斷藍橋》的主題曲,這首詩歌贊頌了真摯久遠的友誼,後被人譜曲演唱。歌名一譯「一路平安」或「美好往昔」。
『肆』 《友誼地久天長》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友誼地久天長》是電影《魂斷藍橋》的主題曲。
一、《友誼地久天長》
1.譜曲:羅伯特·彭斯
2.歌詞: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my dear,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run aboot the braes
And pu'd the gowansfine,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oot,
Sin auld lang syne.
Sin auld lang syne, my dear,
Sin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sportedi' the burn,
From morning sun till di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Sin auld lang syne, my dear,
Sin auld lang sy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And here's a hand,my trusty frien',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二、《魂斷藍橋》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國度假的陸軍中尉羅伊(羅伯特·泰勒)在滑鐵盧橋上邂逅了舞蹈演員瑪拉(費雯·麗)。然而就在兩人決定結婚之時,由於戰爭兩人被迫分離。為見愛人最後一面,瑪拉錯過了芭蕾舞團演出,失去工作。瑪拉聽聞羅伊已經陣亡傷心不已,淪為妓女。
以上內容參考:豆瓣-魂斷藍橋網路-Auld lang syne
『伍』 你覺得電影《地久天長》怎麼樣
看王小帥的《地久天長》,是一件腦力和體力兼具的勞動。時間很長,對膀胱是個考驗;主題很深奧,頗費腦力。
主題的問題可能有點深奧,撇開這個來看,電影還是不錯的,不膚淺,也不太悶。時間跨度很長,有史詩電影的氣質。剪輯的想法很好,用了一條主線,又有好多插敘,帶出了節奏感。只是插敘部分的安排有點生硬,基本上成了一種補充說明,喪失了電影語言的含混性和多義性。
一直看到詠梅自殺的那一段,都覺得是很好的電影,但到了計生主任臨終,畫風突變,直奔著電視劇去了。
這個結尾還是沒有保住,爛了尾。原因或許有很多,但觀眾沒必要理解。看慣了多少電影,處理的時候都是高高拿起又輕輕放下。
『陸』 請寫出《友情天長地久》的歌詞哪部電影用此曲做了主旋律拜託了各位 謝謝
作者羅伯特·彭斯 《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詩歌,原文用蘇格蘭語寫作,意思是逝去已久的日子。《友誼地久天長》是18世紀蘇格蘭傑出農民詩人羅伯特·彭斯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被譜了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在中國各地普遍稱為 友誼天長地久 。中文歌詞有多個版本,許多人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在戰前的台灣唱的是日文版的 蛍の光 ( 螢之光 ),戰後則改為中文版的 驪歌 。在很多西方國家,這首歌通常會在除夕夜演唱,象徵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它的主調並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而這首歌在很多亞洲地區中的學校畢業禮或葬禮中作為主題曲,象徵告別或結束的情感。在經典電影《魂斷藍橋》中,此曲被用作為主旋律。在經典電影《風雲人物》中,片尾眾人合唱此曲。中文歌詞英文歌詞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my dear,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run aboot the braes And pu'd the gowansfine,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oot, Sin auld lang syne. Sin auld lang syne, my dear, Sin auld lang syne, We'v ewander'd mony a weary foot, Sin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sportedi' the burn, From morning sun till di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Sin auld lang syne, my dear, Sin auld lang sy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And here's a hand,my trusty frien',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 朋友 友誼萬歲舉杯痛飲 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我們曾經終日游盪在故鄉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友誼萬歲 朋友 友誼萬歲舉杯痛飲 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我們也曾終日逍遙盪槳在綠波上但如今卻已勞燕分飛遠隔大海重洋友誼萬歲 萬歲朋友 友誼萬歲舉杯痛飲 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我們往日情意相投讓我們緊握手讓我們來舉杯暢飲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 萬歲朋友 友誼萬歲舉杯痛飲 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 萬歲朋友 友誼萬歲舉杯痛飲 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 萬歲朋友 友誼萬歲舉杯痛飲 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 在歌曲方面和「友誼地久天長」相同
『柒』 《友誼地久天長》是哪一年代哪部電影的歌
原唱是leo
sayer
但是基本找不到的
而且原唱並不怎麼好聽。(個人認為)
auld
lang
syne是蘇格蘭方言,相當於現代標准英語的「old
long
since」,即「昔日」之意。它源出於蘇格蘭傑出的民族詩人robert
burns的一首同名抒情詩「友誼地久天長」,後經譜曲,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正是影片《魂斷藍橋》的主題曲。這支曲子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常在離別之時演唱。
『捌』 我小時候看過一部香港電影,90年代的。講的是軍隊的,記得它的插曲是《友誼地久天長》,好像結局是男主角
不是軍隊吧,應該是講飛虎隊的
鄭浩南主演的《飛虎奇兵》,電影本身是一部喜劇不過結局卻是悲劇,最後男主角殉職了,葬禮的音樂就是友誼天長地久,記得我就是從這部電影認識這首歌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3CzBDdR7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