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紐約人在北京」
「北京人在紐約」的作者曹桂林出版了「紐約人在北京」- 更新了他的「美國觀」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1993年,每一個有電視機的中國家庭幾乎都在等待這幾行字的出現。因為之後劉歡的歌聲將響起,《北京人斗缺悉在紐約》的片頭會出現。
這部電視劇可謂風靡一時,不僅獲得當年的五個一工程獎,也幾乎包攬了次年的飛天獎、金鷹獎的重要獎項,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國人對美國的第一印象,就是從片頭的這幾句話開始。
20多年後,《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原作者曹桂林又出版了《紐約人在北京》,更新了他的「美國觀」:「紐約呀紐約,曾把你比作地獄,曾把你比作天堂。為你孤注一擲,為你得意狂妄。為你忘了自我,為你內外皆傷。如今兩鬢斑白獨自嘆:不值不值,空忙一場。不懂不懂,真荒唐!」
8月27日晚,曹桂林與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導演鄭曉龍、主演王姬舉行座談,透露其新作也將由鄭曉龍改編為電視劇。
寫中國知識精英在美國的生存群像
已經入了美國籍的曹桂林前段時間去大使館辦護照加頁,門口堵得人山人海,他覺得比他1980年辦簽證時人更多。「都這么多年了,怎麼還這么多人想出去?」
他在北京扮埋郊區有別墅,每年春秋兩季回來度假,除了同學與發小,鄰居們是他讀懂中國的最新材料:他們熱衷於送孩子去美國上學,打聽移民問題,並抱怨中國的環境與食物。
「我跟他們說空乎,美國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其實留在國內對你們更好,生活水平更高,可土豪們就是不相信我。」曹桂林說。
在一個敲擊鍵盤或打開手機就可以得到資訊的時代,曹桂林發現自己還得不斷跟中國人解釋美國。20多年前的《北京人在紐約》,是為了給那些抱有「美國遍地黃金」觀念的人們看看新移民的真實處境,而現在的《紐約人在北京》,以這20年的觀察,展現中國知識精英在美國生存的群像。
因為娶了加州大學聲樂系主任,曹桂林近些年一直生活在大學城,交往的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負笈求學,而後留美任教的華人知識精英。但令他感慨的是,與外界想像的不同,盡管享有高薪,但在美國的高賦稅政策下,教授們的生活相當拮據,「一個月下一兩次館子是要咬著牙的。」他反感於「放棄了海外高薪優待毅然回國」的說法:回去的人各有原因,但更多人是想回而不得,「就算把美國的房子賣了,四五十萬美元,在北京上海能買到什麼樣的房?」
在他結交的圈子裡,他覺得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心裡總是缺那麼一塊」。教授們湊在一起的時候討論的是國內熱播的連續劇,聚會的時候非讓唱歌劇的曹桂林太太唱《十五的月亮》。但每次他跟中國鄰居苦口婆心「美國不是你想的那麼好」,不是被批評「帶有情緒」,就是被指責「站著說話不腰疼」,《紐約人在北京》有他立此存照的意思:「我都快七十了,犯得著騙他們嗎?不就白紙黑字留點證據,等以後的人看到,說還是他說得對,是咱們沒聽進去。」
心裡被撞個窟窿只能寫作來填
但光和鄰居們打打嘴仗,並不能夠刺激一個年近七旬的人寫一部長篇。《紐約人在北京》的直接成因,是他的一位當歷史教授的朋友在駕車去機場時與妻子雙雙車禍殞命。曹桂林覺得心裡被撞出了一個窟窿,只能通過寫作來填。不僅是因為這位朋友把生命中最後一個電話打給了他,津津樂道於買了紅眼航班省了100塊錢,更因為,這位朋友買機票是為了補度蜜月,而他的太太正是曹桂林介紹的。再追溯回去,教授的太太原本是曹桂林另一個朋友的小三,朋友後來怕麻煩,托曹桂林將她帶去美國,因為出國辦的是旅遊簽證,曹桂林不得不安排教授與她假結婚。「如果我不牽這個線,是不是就沒這兩條人命?」曹桂林自責。
他至今為那個女孩遺憾。女孩漂亮、乖順,彈一手好鋼琴,即便是當了世人所不齒的小三,他也評價「品性好」,他覺得她的問題是「被時代大潮弄得價值觀變了」。所以他不喜歡《北京遇上西雅圖》,這類赴美待產案例他見過許多,但他覺得不能寫成喜劇:「這么寫太不嚴肅,這事說起來其實挺慘的,結果最多寫點什麼女人之間勾心鬥角,完全不是這點事。」
很多中國人的美國敘事,他都覺得太過輕率,比如《中國合夥人》,「你相信了合夥人的故事你就傻了。合夥人發不了,只有包裝他們的華爾街的中間人才會發。」曹桂林經歷過五個美國總統,自認為被美國的財政政策所傷害,堅持柯林頓執政時期最好,因為「只有柯林頓才真正想把經濟搞起來,只有那時候投資房地產才賺錢」。
1980年代的新移民面對生活的壓力,到美國後不久往往不是離婚就是分手。「現在的闊學生沒法理解,他們覺得你們對待婚姻怎麼這么輕率,一點也不輕率,全是壓在心底的。初戀或初婚對人還是挺重要的,(分手)總會在你心上劃上那麼一道,有時難免還要懷舊下。但這種懷舊放到現實生活中,馬上就沒了,你必須鼓起全部的力量去面對那麼殘酷的現實。」曹桂林說。
過了耳順之年,相比這類說給外人聽聽的故事,他越發感慨人生的不確定。新作里「不值不值,空忙一場。不懂不懂,真荒唐!」的慨嘆,就有為此事所發的原因。他越來越感到人如沙礫,被時代的一個又一個浪頭推來搡去,有人終於被推上了岸,有人莫名不知去向。
第一部國外拍攝的電視劇的背後
《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出版後反響強烈,銷量超過100萬冊。導演鄭曉龍回憶,「當時中美兩國在物質上確實差距巨大。加上出國的人傳回來的情況從來報喜不報憂,回來也是衣錦還鄉,造成那時中國人對美國的印象就是遍地黃金,不遺餘力不擇手段一定要出國。而這部小說寫出了這其中的問題,不僅是在國外吃苦,還有文化沖突之下的狀況。」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擁有很多個「第一」:國內第一部全程國外拍攝的電視劇、姜文的第一部電視作品、劉歡的第一次作曲。此前劉歡一度被央視封殺,卻因該片主題歌又見諸央視。
鄭曉龍在座談會上透露,當時拍攝預算是130萬美元,工作人員幾乎都沒有工資,這筆錢勉強用於應付整個劇組的所有開銷,過得非常拮據。在美國拍攝,本可以提出拍攝申請,獲批後會有專人幫忙清場、維持秩序,「雖然申請是免費的,但我們也沒有申請,因為有人幫忙就要給小費,小費對我們來說就是巨大的。」
《北京人在紐約》中用了很多航拍鏡頭,是在一日內完成的,鄭曉龍回憶,那天他在飛機上待了11個小時,到最後已經站不起來了。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採用了很多違法手段,比如演員偷偷摸摸跑到墓地,聯系飛機迅速下降拍攝,在空中管制發現之前開溜。有一場戲,飛機低到螺旋槳的風把姜文吹倒了,但也只能爬起來繼續拍。「就這,後來還發現拍糊了,只好重拍,最後是找了個假墓碑完成的。如果我們有錢,就可以申請航線,但我們沒有這個錢,就只能偷拍。」當時劇組,有美國駕照的只有鄭曉龍一人,其餘的人都是持中國駕照在美國開車,「美國警察抓住了看到中國駕照,一下就懵了,他都沒法給你開罰單。因為這個事情我們被法院傳喚,光是違章停車、無證駕駛,就要罰6000美元。」
但相對經濟上的困擾,作為團長,鄭曉龍更擔心的是有人偷跑,「每天都在高壓之下,因為隨時都可能出事兒,每天都可能有人跑了不回來。尤其是有些文藝團體,連團長、副團長全都帶頭跑干凈了,押了護照也跑,我特擔心哪天劇組人都跑沒了。」
對話
寫書是因為有東西撞到我心上了
東方早報:你並不是一個專業寫作者,為什麼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寫體現文化沖突的小說?
曹桂林:我對寫作既沒計劃,也沒定位,也沒訓練過,平時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一般來說寫東西就是不吐不快,有東西撞到我心上了,是一個心血來潮的業余愛好者。
因為我不是專業的作家,所以我一般寫的都是有原型的故事。最開始《北京人在紐約》是我把自己在美國10年的生活總結了一下。後來寫《綠卡》,是因為這事撞得我挺難受的,一個女孩為了拿綠卡遇上那麼多波折,就寫出來了,但因為之前《北京人在紐約》火了,出版社加了一個「北京姑娘在紐約」的副標。因為拍《北京人在紐約》,和主創也成了好朋友。那時候王姬還在美國,見到特別多偷渡移民,她想讓我寫個書,她來演女蛇頭。那我說好吧,因為不是自己的事,只好去寮國、緬甸、泰國待了半年找材料,還去福建長樂待了半年,寫了一個《偷渡客》。2001年,姜文又讓我寫個《王起明回北京》,我還說現在誰知道王起明啊,寫了有啥意思啊,他說有,他就覺得這人有意思,我就寫了一個,但自己也不是很滿意,因為沒什麼撞著我的,就編點故事,自己也覺得不負責任。
但《紐約人在北京》是延續《北京人在紐約》的,我在美國待了30年,《北京人在紐約》寫了前10年,後20年我更深入地了解美國是怎麼回事,尤其在美國的華人精英們的生活、精神狀態,這群人的故事以前很少被寫到,那我就想我來寫吧。
東方早報:寫《北京人在紐約》的時候有這樣的動機嗎?
曹桂林:有,我想跟我女兒搞好關系,讓她看完這書之後知道爸爸還惦記她,想著她,甭管在世界哪個角落。但是沒有成功,只在逢年過節有個卡片問候。經濟上她很有錢不用我幫,我也用不著她幫,沒有來往,感情上沒有交流。後來聽別人說現在是結婚了,還有小孩了,我都不知道,沒見過。
她12歲來了美國,我覺得孩子這么小就送到美國,她就不是你的了。中國的親子關系,應該是你崇拜我我愛你,但她太小來到西方,就變成了美國的價值觀,要獨立,要做她自己。她19歲後我們就沒見過面,說我不會麻煩你,你也不要麻煩我,聽這話我多傷心。還是用英文說的。她剛來的時候特意讓她學英文,融入美國的白人圈子,結果在家裡都嘰里呱啦英文滿口,我說家裡要說中國話,她也不知所措。後來我發現這就是太小把孩子送出去的結果。對於父母撫養之恩也沒有什麼感情,她覺得既然把她生出來,不撫養還把她殺掉嗎?當然不行,美國法律規定你有撫養義務的。所以《北京人在紐約》,就是用一個家庭來體現文化沖撞。
東方早報:《北京人在紐約》最著名的就是對紐約的天堂與地獄的比喻,為什麼新書反觀當年,感慨的是空忙與荒唐?
曹桂林:我到美國第一年就成立了公司當了老闆,當年就買了房,第二年我的會計師跟我說,你趕緊再去買一套房吧,不然你要繳的稅太多了。
美國的稅太可怕了。你在美國生活,你就進入了這套游戲規則。一個大學教授年薪10萬美元,在美國也算中上層,但扣完稅到手,你能見到的只有6萬多。這筆錢一半要還房貸,在美國買房子沒有一次付清的,因為那樣要交重稅,人們故意要買大的、貴的房子,就是為了刨掉稅,免得國家把你的錢收走養軍艦去。然後孩子的教育、養車、電話,乃至除草、處理垃圾,每天早上開信箱就出現一大堆賬單要填支票。我在美國和學者圈打交道,我們的一個共識,就是你作為新移民不管讀到什麼位置,做出什麼成就,都是虧的,因為你賺的錢全部還給美國大地,就算你死了要把錢傳給兒子,都要交50%遺產稅。在美國當教授一個月能下一兩趟餐館是要咬著牙的,我還認識從沒有去過美發店的系主任。
東方早報:感覺你這兩本書都有要破除美國迷思的感覺。
曹桂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三十年來我在中國美國之間穿來穿去,但我發現不是我寫兩本書,就能當溝通橋梁的,通不了。美國當然有很多好處,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它的金融制度,不管你多能幹、多努力,走到了多高的位置,你照樣掰不開、擰不動。所以我一直勸我們鄰居,沒事在中國偷著樂吧,不要想著移民了,不會比你現在的生活好。我們鄰居的孩子都找我給辦過去,辦過去的沒一個成樣的,年紀小的去了就美國樣了,就不是你兒子了,他的思維、習慣看不上你這個中國老爹了。晚點去的也沒讀書的,有錢,一天到晚晃來晃去,最後成了混混回來了。而且我說了,就算你學到頂了,成了教授了,也就那樣。
我覺得很多中國人已經過得很不賴了,有些地方可能還比美國人強,當然我說的不是擺攤炸油餅的那些人。當然炸油餅的不抱怨,抱怨的反而是過得不賴的這群人。一會說中國有霧,夏威夷老有霧,洛杉磯到了冬天車都看不見。一會又說吃的有毒,但美國的茄子都長一樣大,芹菜跟擀麵杖似的,土豆跟足球似的,是不是轉基因我不懂,但說是自然生長的,打死我都不信。他們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比中國好得多的社會,但那也不是美國。
2. 洪宇宙簡介及詳細資料
洪宇宙出身回族家庭,1980年,洪宇宙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
1984年,洪宇宙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甘肅省話劇院。在話劇院的10年裡,洪宇宙主演了《初戀時不懂愛》《十五的月亮》等話劇,以及《陰陽界》《追逐墨爾本》《老旦是一棵樹》《黑血》《關西無極刀》等影視片。
1994年,出演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古裝電視劇《三擾信國演義》,扮演周瑜和青年時期的袁紹 。1998年,洪宇宙執導劇情片《他那一片天》,是他首次執導的作品。
1999年11月,主演了根據紀實文學《人蟲兒》改編的紀實電視劇《人蟲》 ,在第三篇章《與票蟲兒鬥法》中飾演"票蟲兒" 。2000年,主演古裝歷史電視劇《文成公主》 ,在劇中飾演唐太宗李世民。
2001年7月,主演警匪懸疑電視劇《生死有情》,飾演揚帆公司董事長陳一帆 。10月,參演紀實電視劇《中國儀仗兵》,扮演老隊長 。同年,還主演了反映警民生活狀態的紀實電視劇《徐家井的故事》 。
2002年2月,主演警匪片《黑血》 ,飾演公安局刑警隊長鄭牧。同年,還與梅婷搭檔主演戰爭劇《金三角風雲》 。
2003年11月,主演古裝武俠電視劇《熱血忠魂之獨行侍衛》,飾演江南八子之首鏡子,並擔任執行制緩悉輪片人 。2005年2月,主演古裝劇情電視劇《汗血寶馬》 ,扮演落難王爺曲寶蟠,並擔任執行製片人 。
2006年5月,執導都市輕喜劇《紐約人在北京》 。12月,主演反映公安幹警英雄形象的懸疑電視劇《千鈞一發》,飾演因貪欲而迷失自我的公安局長羅剛 。
2007年1月,出演古裝歷史電視劇《貞觀長歌》 ,飾演突厥首領突利可汗。2月,洪宇宙擔任寧夏春節聯歡晚會藝術總監和節目支持人 。3月,參演懸疑電視劇《楊三姐告狀》 ,扮演瑞王爺。2009年8月,出演侯詠執導的劇情片《闖關東中篇》 。9月,主演反映煤礦工人生活的劇情片《黑色漢子》 。
2013年1月,主演反映緝毒的懸疑片《萬里追蹤》 。2015年2月,洪宇宙擔任寧夏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4月,參演改編自張賢亮同名小說的劇情片《靈與肉》 。
2018年6月12日,參加紀念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盛典,與張光北共同朗誦《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
萬里追蹤
2012
賀局長
黑臉漢子
2009
蔡曉晴
田景山, 王瑞虹, 祁月茹
闖關東中篇
2009
衛立煌
侯詠
王茜華
楊三姐告狀
2007
睿王爺
黃力加
楊若兮
貞觀長歌
2007
突利
吳子牛
唐國強
卧薪嘗膽
2007
王子累
侯詠
陳道明
千鈞一發
2007
羅鋼
戚健
彭心宜
生死有情
2006
陳燕民
李成儒
紐約人在北京
2006
洪宇宙
解昕怡, 鄭曉東
汗血寶馬
2005
曲寶蟠
吳子牛
聶遠
關西無極刀
2003
陸濤
趙鴻飛
熱血忠魂之獨行侍衛
2002
鏡子
吳子牛
丁海峰
少年關雲長
2002
呂熊
陳思成
魂斷太平
2002
孟語林
張漢英
劉之冰
金三角風雲
2002
王新民
梅婷, 高明, 范冰冰
中國儀仗兵
2001
老隊長
曾曉欣
佟凡
人蟲
2001
票蟲兒
陳燕民
李成儒, 劉威, 李丁
徐家井的故事
2001
呂廣新
蔣愷
風流才子紀曉嵐
2000
金狀元
孫樹培
趙亮
黑血
2000
鄭牧
陳燕民
王佳寧
文成公主
1999
李世民
蔡曉晴
曹穎, 仁青頓珠, 張光北
他那一片天
1998
好漢的夢
1998
陸一鳴
夏傳林
尤勇
大漠豪情
1998
嚴留
黃祖權
何家勁
關中風雲
1998
刀客八墩
情緣
1998
老旦是一棵樹
1998
彭軍
哈斯高娃
追逐墨爾本
1997
陳燕民
曹穎
紅粉家事
1997
夏傳林
付藝偉
十三天假日
1995
客串
諸葛鍾諾
黑臉漢子
1995
空港塔台
1995
李洪翼
陳燕民
劉威
牛子厚與富連成
1993
長順
姚守崗
陳劍陸鬧飛
沒有終點的跑道
1993
秦國興
三國演義
1993
周瑜、袁紹
王扶林
孫彥軍
末代皇帝
1988
李順
周寰
陳道明
情陷
2004
吳子牛
陶澤如
滄海雄風
1992
大潮
吳厚信
王海燕
天出血
1991
白臉狼
候詠
常戎
聯手警探
1990
陳逸凡
郭寶昌
於榮光
死裡逃生
1988
何曉光
張欣
梁國慶
歡樂英雄
1988
吳添才
吳子牛
陶澤如
陰陽界
1988
吳添才
吳子牛
申軍誼
死裡逃生
1988
何曉光
張欣
梁國慶
最後一個冬日
1986
申炎
吳子牛
陶澤如
他們正年輕
1986
副連長
周曉文
岳紅
一個女演員的夢
1985
沙之星
左翎
野人
1985
譚德
哈小姚
社會職務
2007年7月25日,洪宇宙擔任靈武長棗形象大使 。
2007年11月,洪宇宙擔任寧夏首批消防形象大使 。
在演藝界,洪宇宙是個低調的演員,雖然他演的"周瑜"影響很大,贊賞者很多,但他依然是默默地努力,踏踏實實地工作 。(中國廣播網評)
洪宇宙扮演的周瑜,血肉豐滿、出神入化。在經歷演藝巔峰後,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長遠考慮上,導演了電視劇《他那一片天》。成立影視公司,當起了《熱血忠魂之獨行侍衛》等電視劇的製片人、執行製片人。洪宇宙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再到製片人的三次轉身 。(人民網評)
3. 有沒有不收費影視軟體
現在不收費的影視軟體挺多的,比如說西瓜視頻這款影視軟體就挺不錯的,裡面有很多的高分、熱門電影供人觀看,重點是完全免費的,不需要花費觀看者的一分錢,且電影資源又豐富。
西瓜視頻里不僅只有免費的電影視頻,還有音樂、影視、社會、農人、游戲、美食、兒童、生活、體育、文化、時尚、科技等視頻,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包羅萬象了,只有你不想看的,沒有你看不了的。
所以說如果你是電影愛好者、還是各類視頻的熱心關注者的話,下載西瓜視頻這款免費的影視軟體,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啊!
4. 《北京人在紐約》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北京人在紐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Gz8ij3R0u5riCB-Hb1tPw
5. 《北京人在紐約》原來是鄭曉龍刨的一坑!
《北京人在紐約》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第一部境外題材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一批北京人在紐約奮斗與掙扎的生存故事。該劇於1993年9月26日在中國大陸首播。
據鄭曉龍回憶,當時他跟姜文在紐約的時候,兩人聊天聊到了《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說:「咱們拍這個片子,算是刨了一坑。將來誰要再拍這種東西,肯定掉這個坑裡去了。」
鄭曉龍在最近一次拜訪中再次提到了這個「坑」:「也不知是否被言中,反正到現在這個海外涉外題材的《北京人在紐約》還算是一個坑。」
鄭曉龍的意思並不是說誰拍也不能再超過《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覺得超過肯定是能超過的,而且會有很多。「但是有很大的問題就是,至少因為《北京人在紐約》它是第一部嘛,所以就可能給別人一種先入為主的余大思想。」
作為中國電視劇事業的標志性人物,鄭曉龍不拍戲的時候愛打乒乓球,這是他 私下生活中最大的興趣愛好之一。而他的第二大興趣愛好卻是「吃瓜子」。
鄭曉龍說:「吃瓜子主要是拍戲的時候吃吃,原來只是為了少抽煙而吃瓜子,結果後來煙也沒少抽瓜子也吃起來了,現在總算是把煙戒了。」
鄭曉龍平時在家裡主要的運動就是打個乒乓球。
至於他打乒乓球的水平如何,鄭曉龍自己說:「業余的裡面算是可以的。在圈裡面跟馮小剛有得一拼。」
不過,鄭曉龍最後又補充說:「反正馮小剛他不如我,但還是能跟我打得起來。」
呵呵,鄭曉龍最後的這個補充還是挺逗的哈
鄭曉龍,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屆理事,中國內地著名導演。代表作品有《渴望》、《四世同堂》、《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金婚》、《後宮甄嬛傳》、《刮痧》等。
1984年至今,先後擔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管生產副主任、主任,在任期間曾策劃組織了多部在國內引起豎陵豎強烈轟動效應的電視劇:
第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
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
執導第一部電視系汪渣列劇《編輯部的故事》,
第一部編年史風格的電視劇《一年又一年》,
《無悔追蹤》、《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藍色三環》、《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罪證》等等一批優秀電視劇作品,均出自鄭曉龍之手,其中多部作品獲"大眾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獎"。
2012年,鄭曉龍拍攝了《甄嬛傳》,在兩岸三地播出造成熱潮,2014年10月,鄭曉龍開拍《羋月傳》,由《甄嬛傳》幕後原班人馬打造、孫儷主演。2016年10月16日,憑借《羋月傳》獲第28屆金鷹獎最佳導演獎。
6. 《北京人在紐約》
很早就聽說了這部作品,但今天才第一次把它讀完,閱讀的過程就類似於主襲指人公王起明和郭燕在紐約生活的過程,起起伏伏,他們曾在貧民區的地下室中摸扒攜爬滾打,也曾一躍成為商界巨頭,花錢到手軟。
作者眼中的紐約,既是天堂,也是地獄。說它是天堂,是因為那裡充滿了機遇,只要你肯努力、肯奮斗,善於把握商機,很快就能平地而起,實現命運蛻變,成為人生贏家,就如同書中的主人公,轉眼間就可以成為當代美國夢的代言人;說它是地獄,是因為那裡沒有人情(就書中描述所見),人與人之間只談金錢。再親密的朋友夥伴,甚至家中親人,他們隨時都可能背叛於你,對於你的失敗,他們可以坦然地冷眼旁觀而愛莫能助。在那裡,「情」是多餘的,專心談感情是軟弱無能的表現,而金錢卻是吸引人眼球的唯一砝碼。作者寫到:美國人,只崇拜三類人:體育明星、電影明星和商業巨頭,因為他們都是有錢人。拜金主義觀念大行其道。
正是這天堂與地獄混雜的紐約,使生活在其中的北京人喜憂參半。面對機遇,他們會怨懟大陸的保守;面對人情冷漠,他們會懷念東方傳統宗法社會的溫情脈脈。他們曾享受過無上的奢華與榮耀,也同樣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金錢,曾讓他們體驗過生的樂趣,但它也同樣成為了對他們女兒的無情祭奠。得到的同時,也必然會面對失去,選擇權在你自己手裡。
「紐約」就如同錢鍾書筆下的「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而城裡的人想出來。正如王起明和郭燕的女兒——寧寧,臨死之前躺在父親的臂彎里無數次地重復著「想回老家」的遺言;然而小說結尾,還是有很多北京人,包括他們當初在北京的朋友都想方設法地選擇來到了紐約。故事的結尾又是新一段故事的開始,他們的朋友來到紐約,重復了他們當年初至紐約時說過的話,而他們則運用當年初來乍到時所受到的「禮遇」(冷漠)接待了他們現在的朋友。又是一個輪回,然而是天堂還是地獄,或許只春禪伏有親身經歷才能瞭然於心。
7. 跪求《我是馬布里》網盤資源,是斯蒂芬·馬布里主演的
鏈接:
8. 北京人在紐約電影裡面有梁家輝嗎
沒有梁家輝的鏈搏表演。因為梁家輝並未參與該電影的製作或演出,沒有出現在其中,該電影是由劉若英執導,講述了一個中國留脊舉學生在紐約的求職和生活故事,主演包括王力宏、唐嫣等。梁家輝棚野祥是香港著名男演員和導演,曾經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導演等榮譽,主演過眾多知名電影,如《無間道》、《內地游》、《關鍵詞:麻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