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電影 > 俄羅斯電影炮火連天免費

俄羅斯電影炮火連天免費

發布時間:2023-03-26 21:51:50

㈠ 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這部電影是由彭順導演執導的一部抗美援朝的電影,磅礴的氣勢,恢宏的場面頓時吸引了我的眼球,戰爭場面震撼慘烈,彌漫著濃濃的硝煙,我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觀影。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我的戰爭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我的戰爭觀後感1

久違了,抗美援朝影片。真的已想不起上次看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是什麼時間了,因此無論影片品質如何我都要去看看,更何況影片還真的不錯。

我看電影《我的戰爭》向編劇劉恆致敬:在許多作家忙著「穿越」到古代,盡情展現帝王將相之時,他能用良知寫下這個劇本。向導演彭順致敬:因為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這段歷史的感知不會比我們多,盡管被詬病影片人物刻畫不到位,細節缺乏,不懂三三制戰術,亂加愛情胡椒面等等,但他能在對這場戰爭的非議聲中,能從中國這么多導演中站出來,用心拍攝了這部影片並讓它橫空出世,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向演員的敬業精神致敬:劉燁、楊佑寧等,為了影片真實在炮火中堅持不用替身完成每一場戲,這里的劉燁盡管鬍子拉碴、性格粗糙,但卻覺得這是我看到的他最美的形象。甚至連台灣演員楊佑寧在這里都令人刮目相看。

當看到黃志忠扮演的老爹爭搶著並哼著豫劇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看到劉燁飾演的連長孫北川用憨憨有力的聲音對全連僅剩的30餘人「還有沒有種」的呼聲時;當看到身邊戰友一個個倒下而那些具有民我看電影《我的戰爭》族血性的男人仍勇敢前進的純爺們時;當看到孫北川閉眼之前問戰友「你說我們這些事以後會有人記得嗎」時;當看到王珞丹飾演的文工隊隊長站在歡迎隊伍邊用期待的眼神尋覓,恍惚中戴著軍功章的孫北川在歸來的志願軍隊伍中默默的走過,仍是一身灰土滿臉滄桑,然而他永遠也回不來了時;當看到慘烈的戰爭場面以三D的形式近乎真實的呈現在人們面前時,我想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滾滾而下的不會僅僅是我一個人吧?

這是在特殊時間,特殊環境,特殊地點打的一場特殊戰爭;這是一個世界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這是一場無數個「我」組成的戰爭,說它是一場打出國威給共和國帶來60年平安發展的偉大戰役並不為過。

關於我的戰爭觀後感2

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四大戰役: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由孫北川帶領的鋼鐵九連乘火車奔撲前線,火車正在行進中。不料,敵機突然襲擊,遭遇了密集轟炸,隨著導彈一次次的拋下,一股股巨大的沖擊向戰士們襲來,整個戰場都被火光包圍,一大朵一大朵火焰四射的蘑菇雲升上天空,戰士們大量犧牲,孫北川帶領部隊奮勇沖鋒,炸掉暗堡,奪得江面大橋戰勝利。之後收到上級命令前往五義亭阻擊敵軍,到達五義亭,等敵人坦克靠近後給予重擊。在大斧子等人的犧牲下,留給部隊時間,小神仙和老爹成功引爆巨石,將美軍坦克砸毀,守住五義亭,大家的歡欣喜悅響徹山谷。軍隊繼續向敵軍師部挺進,進入小鎮時,不慎進入敵軍布下的地雷陣。文工隊隊長孟三夏觸到連環地雷,孫北川替她將雷按住,並成功除雷。而後被敵人包圍,老爹腿部中彈,王文珺犧牲,後來老爹唱歌引敵人前往,拉響彈雷,消滅阻擊了敵人。九連在537高地北坡時,經過激戰,進入敵人坑道,反撲中,人數所剩無幾,為完成任務毫無懼色,堅持到大部隊到來,英雄們含笑而眠。

看後我被深深觸動,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讓我肅然起敬。敬他們的勇敢,敬他們的團結,敬他們的堅持與努力,敬他們舍己的精神,敬他們的堅定。一幕幕場景再現了前輩們為勝利鋪就的鮮血之路,每一場戰役中都會有志願軍壯烈犧牲,知名的,不知名的,哪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哪個不值得我們愛戴與尊敬?他們是我們的英雄!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電影是催淚的,令人感動的。當孟三夏撕心力竭地讓大家活著回來時,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活著就是戰友間的深厚情誼,就是最大的勝利;當小神仙奮不顧身將孫北川撲倒躲避炸彈的一瞬間是美麗而震撼的,身後的火海讓這一瞬變得永恆;當天寒地凍,老爹和小神仙冒著生命危險,用盡心血,歷經苦難,滿臉堅定爬出碎石時,我感受到他們的毅力。被深深感動!

中國所有英勇犧牲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他們為了13億中國人現在的美好做出了巨大貢獻。每段幸福生活後都有前輩們的努力與汗水,艱辛與堅持。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應銘記於心。我們應珍惜現在的幸福,永遠記住幸福後前輩的努力!

關於我的戰爭觀後感3

對國產戰爭片多數還停留在《上甘嶺》、《兵臨城下》、《英雄兒女》那個階段,當然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例外。也看過不少好萊塢的戰爭片,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細細的紅線》等,真實還原激烈戰爭是關鍵,重要的還是希望對人性更多挖掘。

而這部《我的戰爭》顯然是對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二次改編,因為第一次改編的作品是曾經引發觀眾圍觀的《英雄兒女》。影片聚焦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如何浴血沙場,表達了他們的愛國情懷,以及相互之間滋生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故事。

關於抗美援朝那段歷史,現在的年輕人了解並不多,主要還是從教科書一知半解。《我的戰爭》還原了那段真實的歷史,特別從年輕人身上,去觸摸他們一些真實的想法。戰爭的殘酷性他們感受最深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為了更多家庭不再流離失所,不再妻離子散,不再顛沛流離,拋頭顱灑熱血,是他們義無反顧的堅定信念。

影片表現了抗美援朝四大戰役,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和537高地爭奪戰,所呈現的戰爭場面非常的炸裂,激烈的交火,灰飛湮滅的各種爆炸,效果震撼。

影片為了還原歷史,所有的裝備都原樣化的展現,租借了超過兩百多條當時的步槍沖鋒槍和一台建國後仿製的日式92式步兵炮。整個拍攝過程中集結近千名群眾演員上演大沖鋒,超過10萬發以上的子彈消耗。

在角色的塑造上,影片同樣給予高度還原。劉燁演繹的孫北川很立體,演員本身演技在線,加上化妝的給力,以及很多危險鏡頭都親力親為,還有台詞的去文學化,呈現給我們一個有血有肉真情實感的軍人形象。他的粗獷、善良和溫情並不矛盾的存在。堅定的毅志力,勇往無前的戰鬥力,都表明他軍人的身份,但他對孟三夏的情愫暗生,通過張洛東傳遞情書,在簡單、直接、豪爽的行為之下,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柔軟的人性光環。

楊祐林演繹的張洛東是個陽光、單純的大男孩,雖然他對孟三夏也情意涌動,但他更希望孟三夏和自己亦師亦友的連長孫北川有個圓滿的歸宿。戰爭讓愛情走開,影片的人設沒有現代人復雜的心思,而是充滿更多正能量,他們的眼裡有的只是戰爭,兒女情懷只是偶爾的閃念。

在充滿雄性荷爾蒙單一的世界裡,孟三夏的出現平添了一些柔和的色彩和溫度。戰爭將男人練就錚錚鐵骨,亦讓女性也多了颯爽英姿。王珞丹塑造的孟三夏直爽火爆,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對孫北川的情感變化很有層次,從抬竿、服軟到愛上,這一過程沒有突兀,只有合情合理。而對張洛東視如親人的表現,也充分表明其女軍人的作風和情懷。

影片很多感人至深的橋段,讓人很難相信這會是曾經最著名的鬼片導演彭順導演的。當然編劇是劉恆老師,他編劇的《雲水謠》、《集結號》和《金陵十三釵》等影片獲獎無數。他們二人的傾力合作,既能夠讓戰爭場面帶感,又能夠還原出當時的角色個性和情懷。

導演彭順曾經是著名的鬼片導演之一,現如今改變風格,一部《逃出生天》讓人刮目相看,而這部《我的戰爭》會是今年戰爭片中不俗之作。換成是內地導演,我們不知道《我的戰爭》會被拍成什麼樣?在大場面的製作和控制上,以及對小人物個性的挖掘上,他不會受很多主觀因素影響。

看了太多兒女情長的影視作品,看《我的戰爭》,會激活我們沉睡的正義感和忘我的`責任感。氣勢磅礴的場面,緊湊不冗緩的節奏,真誠認真的製作,精彩自然的演繹,註定《我的戰爭》是一碗滿滿的正能量雞湯,復甦了我們麻木的精氣神。

關於我的戰爭觀後感4

影院里看完《我的戰爭》,那種炮火連天、地動山搖的真實體驗帶給人的震撼不亞於《智取威虎山》。同樣是紅色經典,《智取威虎山》採用了英雄傳奇式的手法,而「亞洲鬼王」彭順的《我的戰爭》,更帶著直戳人心的震撼,無論是烽煙滾滾的戰斗,還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戰後蒼涼,都帶給人特別真實的體驗。

以抗美援朝為故事背景的影視劇並不在少數,但是真正能做到震撼人心者卻寥寥無幾,多年前的《英雄兒女》如今依舊是幾代人心中的紅色經典。而《我的戰爭》同樣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鬼才導演」彭順執導,劉恆編劇,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祐寧、葉青、王龍華等主演,隔著63年的風起雲涌,再現「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雄偉戰場。

戰場的殘酷、炮火的轟鳴,那個英雄時代的兒女情長與民族血性。《我的戰爭》沒有重復高大全的英雄贊歌,而是更著重那個時代的民族大義和真實的人情人性。

戰爭戲里的愛情,總是來得簡單、直接、純粹而美好~就像孫北川跟孟三夏的愛情。影片中劉燁飾演的孫北川跟王珞丹飾演的孟三夏的愛情萌發,起源於「老鄉」。炮火連天又冰天雪地的戰爭里,人在異鄉所以對「老鄉」格外的溫暖。《我的戰爭》中的愛情是條溫暖的暗線,從一開始孟三夏嫌棄孫北川太粗魯到最後兩個人互生情愫,因為有了愛意,才有了更渴望的求生意志。而孫北川給孟三夏最真實的戰地「血色浪漫」,就是借著酒勁說,我想跟孟三夏親嘴兒。

《我的戰爭》中既有男性期待的荷爾蒙爆棚的戰場對決,也有女性青睞的戰地血色浪漫,更有大場面的戰場視覺沖擊。但最出彩的,卻是鮮有人關注的戰地恐怖。

被譽為「亞洲鬼王」的彭順,他曾經執導的《見鬼》《鬼域》等電影都斬獲不俗的口碑和票房。從依靠化妝、聲效及劇情設計嚇唬某人到動輒上千人共同參與的戰爭電影,彭順算得上「棄文從武」,第一次執導戰爭史詩大片了。而這一次,彭導在恐怖片里練就的一身挖掘人性最深處秘密以打動觀眾的本領被恰到好處的運用到《我的戰爭》中,奉獻一部「非典型性」戰爭電影。那些炮火連天的大場面是最贊的視覺陪襯,那一抹戰地里的愛情是最溫暖的亮色,而屍橫遍野的戰爭恐怖才是最直接的震懾。

影片並沒有刻意調動觀眾的情緒,但彭順導演矯情救贖的緊張氛圍營造和手法,卻很好的讓觀眾融入到影片中,跟著情緒走下去。孟三夏帶領著文工團躲在戰壕里,卻無意中摸到地雷,炮火在外面不斷噴勇著,而狹小空間里的恐怖感才來的更真實。而「李老爹」與敵人同歸於盡那場戲,那段清唱出來的戲曲調子伴隨著英雄和炮火,讓很多人崩掉了淚腺。

這的確是一部不一樣的「戰爭史詩」~很多人看完《我的戰爭》,都說「燃」!不問歷史,只為那種時代的精神!

關於我的戰爭觀後感5

前幾天,電影《我的戰爭》曝出一款宣傳片,幾個老頭老太太去韓國首爾旅遊,跟韓國的導演妹子炫耀自己當年不用簽證直接開著大卷皮、扛著五星紅旗就進來了。這款預告片遭遇了不少的負面評論,應該會對電影有很大的票房負助推力。網路輿論就是這樣,順勢同情弱者。若是換一款宣傳片,讓老人們回憶自己抗美援朝的時候多麼不容易,成為弱者,估計就不一樣了。

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喜歡拍攝一些現代的戰爭電影,最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秀肌肉,別惹我,我很厲害。這屬於不戰而屈人之兵。而秀肌肉不是上來就耀武揚威,而是要顯得自己被欺負了,是自衛,然後越打越牛逼,才好。美帝和俄羅斯,都是這么拍。

所以,各國其實都不太喜歡別國的這類戰爭片。尤其是現代戰爭,各國都有自己的解釋與立場,電影本身的立場就是拍攝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的體現。美國和俄羅斯圍繞了同一場戰爭,有不同的拍攝方式,比如美帝拍攝《五日戰爭》,俄羅斯立馬還擊一部《八月八日》,都是講2008年8月8日喬治亞戰爭的。誰對誰錯,或恐還說不清楚。因此,在面對戰爭電影的時候,對戰爭雙方對錯的評斷,應該盡量不扯入電影評論之中,因為,扯不清楚,還是交給歷史學人們去做好了。

那麼,我們就不妨僅僅從技術層面來看看這部彭順導演的《我的戰爭》。先說好的一面,拍攝技術層面。彭順導演能駕馭這個戰爭題材,本身就很令人意外。我們國內,除了馮小剛導演拍攝過《集結號》這樣的有血戰場面的現代戰爭戲之外,基本上,新時代,沒有導演做過類似的事情。彭順導演以往也沒有這類影片。從實現情況來看,香港導演確實有過人之處,比《百團大戰》要高好幾個級別。

《我的戰爭》中戰斗場面是什麼級別的?說世界頂級,有點瞧不起美國電影。但在實現水平上,跟韓國的戰爭電影是有一拼的。尤其是開場的火車遭遇飛機空襲,劉燁部隊組織有效反擊一段,算是用了洪荒之力。最大的亮點是簡單、乾脆,而且有戰法,不拖泥帶水。這是以往的國內戰爭電影所沒有的。建議大夥關注這段。

後邊的實現情況中規中矩,大約是前邊用力過猛了,後邊力量與場面略顯跟不上。537高地爭奪戰,就沒打出氣勢來。是不是拍攝經費不足造成的呢?為了呈現激烈與宏大,彭順導演最後給一些主角上了廣角攝像。主角們的表演也非常完美,可以點贊。但是,《我的戰爭》作為戰爭電影來看,總覺得不過癮,後面的力量跟不上去。

從劇本的角度講,先說優點。有幾處春秋筆法,很好。第一處,火車只有35分鍾停靠補給時間。第二處,劉燁部隊前期的火力不行,後期補上了。第三處,我們的補給不給力,劉燁部隊餓肚子。這些,都是抗美援朝的實情,希望以後的抗美援朝電影可以大書特書,這是製造悲情的重要材料啊。

然後說不足。

套路太老了——我們的隊伍牛,打到敵人懷疑人生。建國之初,我們拍攝過不少戰爭片,都是這個套路。當時的指導思想是,革命的樂觀主義。什麼意思呢?就是打丫挺的,越打越開心,勢如破竹,無論老蔣還是美帝,都是見一個干一個,特別開心的。《我的戰爭》實際上有這個因襲,九連越打越牛逼,直接干下了537高地。但是,這個路數,落伍了。

現在的戰爭劇本,更喜歡戰爭的反戰主義,我們為什麼打?因為我們要迎接和平。所以,戰斗一方,喜歡把自己弄得比較弱勢,然後去以弱勝強,表面自我表揚和平精神,背地裡炫肌肉。這個精髓,《我的戰爭》沒有學會。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電影敘事亂七八糟,有戰斗而無戰役。戰爭戲的好看之處,斷然不再打炮,而在打炮之前的各種計謀、調度。《亮劍》好看,就好看在這地方,李雲龍等人有戰略調度。簡單一點說,泡妞的有趣之處,是泡的過程,不是最終床上拉開架勢。這是戰爭片劇本的精髓。《我的戰爭》屬於傻打、瞎打,沒有調度。

總體來說,《我的戰爭》劇本很差,拍攝還行。諸位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觀影。

㈡ 求打仗片電影!

《第一滴血》 全系列
《現代戰爭啟示錄》
《全金屬外殼》

㈢ 電影《長津湖》那麼多外籍演員都從哪找的是用技術手段做的特效嗎

關於這部電影,我認為算是今年比較值得一看的一部作品。先不說整部作品它的內容或者是它能夠帶給大家的感覺,就說創作這部作品的主演們對待這部作品的態度,我認為就是值得一看的。大家會發現現在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慢慢的流於商業片的形式,他們並不是為了真正的去創作出一個優秀的作品,帶給觀眾某些感悟。

跨過鴨綠江里的裝外國士兵那麼多演員都是在國外找的,因為現在中國已經是經濟大國,已經有很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就業,創業創業電視劇中有一些特效,並不是真正的有那麼多人。為了拍好《長津湖》找了無數演員試鏡。想要拍出好的電影,那麼就要把握好角色,所以長津湖湖在拍攝之前找了無數的演員試鏡,就是為了在無數的演員中選擇出最合適劇中的角色,不合適的演員在拍攝的過程中也不會呈現出好的效果,所以說,對於角色打磨要更加的細致入微。

㈣ 前蘇聯電影,二戰時期蘇聯女子高炮部隊

這里黎明靜悄悄
http://ke..com/view/204200.htm?fr=ala0_1_1

㈤ 4部戰爭題材電影推薦:戰士軍前半死生

「我這個年紀的人發動了戰爭,為什麼讓年輕的小夥子們去送死。」

在台詞不多的《敦刻爾克》里,開著民船去救援士兵的老人講出的這番話,在漢斯季默濃墨重彩的配樂里平靜劃出,卻是一記重錘。

相比於諾蘭以往影片里的復雜結構,《敦刻爾克》已經收斂不少,但這位「結構天才」依然用多線敘事打造了一個完全異於經典戰爭電影模式的時空世界。

這個 關乎三十幾萬人、三段時空的一場大撤退, 在看似集體英雄主義的團隊行為之下,每一個個人所做出的微小而偉大的努力,未嘗不是一首首穿梭在流彈之中、流淌在海浪之下、回盪在雲層之上的 士兵之歌 。

諾蘭選取了「 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個在二戰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撤退行動,用陸、海、空三段線索的平行敘事呈現了那些在撤退中處在不同境況下的個體行為,以及個體聯合起來形成的巨大力量。

而在漫長的電影史上,我們還曾見證過無數個生動的士兵身影。飛火流螢,他們或在為攻下一個陣地而沖鋒、或在為保存實力而計劃撤退。 戰爭是大人物們的野心和殘忍游戲,對於每一個被迫走進戰爭之苦的血肉士兵,怕是只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所期待的,只是完整無缺的活著,返鄉。

這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都沒有去全面解構任何一場戰爭實況,而是 分別選取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角度 ,觀察每一場戰役里的士兵。

1.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戰爭背後的體制犧牲品

庫布里克在1957年拍了這部關於一戰的反戰電影,並且很巧妙的 將戰爭的殘酷從戰場之上轉移到戰爭背後的黑暗體制 。

片名的「光榮之路」也一度被認為是 反諷 之說。一名下士、兩名二等兵,陰差陽錯的被押上刑場,將軍為了仕途的晉升、名譽的保全, 三個底層士兵無端被軍事法庭裁以「在敵人面前表現懦弱」的荒唐罪名。

在戰場上他們是被調配的棋子,在戰場下,仍有一雙無形之手在操控,完全無辜的他們就這樣被處以死刑,死於殘忍戰爭背後的體制罪惡,如螻蟻般。

在乎這些士兵的、一直為他們辯護的只有和他們一起在前線上戰斗過的Dax上校, 在面對軍事法庭的不公裁決時,Dax上校說:「我曾數次羞於作為人類的一員,這將是一次。」

2.《全金屬外殼》

Full Metal Jacket

被剝去的人格

還是庫布里克,《光榮之路》以即將返回前線的士兵眾生相作結,《全金屬外殼》則以入伍前正在被剃發的一個個士兵特寫開場,而緊接下來的一段充斥著粗口的軍中訓話註定這個開頭會在影史上留名。 一位教官以近乎嘶吼式的喊叫肆意辱罵這些新兵戰士,這些粗口包含著強烈的人身攻擊、性別歧視、性取向歧視以及種族歧視。

即使是這樣,這個荒誕的開場一開始也並不會讓我們害怕或不適,相反倒是有一種美式滑稽感。

直到在畢業前夕, 一個胖士兵終於忍受不了因體能不達標拖後腿而遭到的無休止辱罵和同袍的排擠,選擇殺死了教官和自己。 此時,我們才意識到這並非一場游戲。 真正的戰爭還沒開始,一個年輕士兵就已經死在了新兵訓練營的血泊里。在高壓非人的環境里,一個士兵的人格已被剝去。

3.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無法估量的戰爭創傷

一個士兵在戰爭中所經歷的創傷,常人無法估量。因為長期陷於伊拉克戰爭的高度緊張戰斗狀態中,導致比利·林恩和他的戰友們在回國後,即使身處和平狀態之下,依舊對於一些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情形表現出不適, 他們在每一次未知狀態下被人突然觸碰時作出的極度誇張的本能防禦反應、在中場表演的綵排中被舞台煙火嚴重嚇到。

戰爭中流盡鮮血,和平里寸步難行。

比利·林恩因為一次對戰友的救援而成為美國英雄,被邀請回國做一場橄欖球賽事的中場表演,嘉獎他的戰功。 而他被大肆褒獎的英勇戰斗的那一天,是他「這輩子最慘的一天」。 最好的班長兼戰友在那一天死去,自己也險些喪命。

一些調查表明許多長期服刑的人從監獄中出來之後,無法適應正常社會的生活秩序、節奏、交際規律或叢林法則,然後,一些人又故意作案,選擇重返監獄,因為在那裡,他們才能獲取集體生活的「安全感」。

比利·林恩最終選擇了重返伊拉克戰場,那裡炮火連天,但對於一個傷痕累累的士兵來說,卻是一個比家鄉「安全」的地方。

4. 《士兵之歌》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

回不去的地方

導演選擇的電影核心表達不同,觀眾所得到的觀感體驗就會差之千里。同樣都是取得戰功後短暫歸鄉,李安講的是一個士兵從戰場回到家中後所意識到的自我戰爭創傷,壓抑、悲傷卻又無奈。

而 丘赫萊依讓一個士兵在回家旅途中經歷了友情、愛情和親情, 盡管最終回到家與母親的相見只有幾分鍾,但觀者在遺憾之餘,還是能夠感受到士兵阿遼沙一路上所給予和被給予的溫情。

《士兵之歌》用倒敘的手法,在開始的旁白里念道:

「這是一條通往城裡的小路,

那些離開村莊的人和返回家鄉的人,

都要經過這條小路。

她並沒有在等待任何人,

她的兒子,阿遼沙,

已經永遠不可能從戰場上回來了。

他被埋葬在遠離祖國的異鄉。

在那座不知名的村莊里,

陌生的人們在他的墓碑前獻花。

他們稱他為一個俄羅斯士兵,一個英雄,一個解放者。

可對於母親來說,他只是一個兒子,

她了解他的一切,

從他出生的那天到他奔赴前線的那一天。」

無論是比利·林恩還是阿遼沙,他們最終都返回了戰場。從此,父親、兒子、丈夫,統一稱為「士兵」。 這些士兵,他們從離開家的那天起,就再也回不來。

㈥ 一個狙擊手打死一個敵人,屍體被從水裡伸出的一雙手接住,慢慢的沉入水裡,是哪部片子

怎麼看的像是 使命召喚里的一部分

㈦ 怎麼評價前蘇聯電影鬼戰車t34

作為我個人來說,印象最深的俄羅斯電影就是2015年上映的《他是龍》。當時真沒想到外表粗獷的戰斗民族,竟然能拍出這么小清新的愛情電影。所以從這以後便開始關注俄羅斯電影,包括2018年上映的《T-34坦克》。而這部《T-34坦克》恰好就是根據前蘇聯電影《鬼戰車T-34》改編的,所以我去把《鬼戰車T-34》看了一遍。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年代久遠,畫面模糊,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特別是蘇軍俘虜逃生的時候,你的心跳也不跟著鏡頭不自覺的加快,喜歡戰爭題材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㈧ 誰知道歷屆奧斯卡獲獎電影都有哪些

第1屆奧斯卡(1927-1928年度)
最佳影片:翼 Wings

第2屆奧斯卡(1928-1929年度)
最佳影片:百老匯的旋律/紅伶秘史 The Broadway Melody

第3屆奧斯卡(1929-1930年度)
最佳影片: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4屆奧斯卡(1930-1931年度)
最佳影片:壯志千秋 Cimarron

第5屆奧斯卡(1931-1932年度)
最佳影片:大飯店 Grand Hotel

第6屆奧斯卡(1932-1933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春秋 Cavalcade

第7屆奧斯卡(1933-1934年度)
最佳影片:一夜風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屆奧斯卡(1935-1936年度)
最佳影片:叛艦喋血記 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屆奧斯卡(1936-1937年度)
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齊格飛 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屆奧斯卡(1937-1938年度)
最佳影片:左拉傳 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屆奧斯卡(1938-1939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夢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屆奧斯卡(1939-1940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屆奧斯卡(1940-1941年度)
最佳影片:蝴蝶夢 Rebecca

第14屆奧斯卡(1941-1942年度)
最佳影片: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屆奧斯卡(1942-1943年度)
最佳影片: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第16屆奧斯卡(1943-1944年度)
最佳影片: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第17屆奧斯卡(1944-1945年度)
最佳影片:與我同行 Going My Way

第18屆奧斯卡(1945-1946年度)
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 The Lost Weekend

第19屆奧斯卡(1946-1947年度)
最佳影片:黃金時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屆奧斯卡(1947-1948年度)
最佳影片:君子協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屆奧斯卡(1948-1949年度)
最佳影片:哈姆雷特 Hamlet

第22屆奧斯卡(1949-1950年度)
最佳影片:國王的弄臣 All the King's Men

第23屆奧斯卡(1950-1951年度)
最佳影片: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第24屆奧斯卡(1951-1952年度)
最佳影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American in Paris, An

第25屆奧斯卡(1952-1953年度)
最佳影片:戲王之王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

第26屆奧斯卡(1953-1954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第27屆奧斯卡(1954-1955年度)
最佳影片:碼頭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第28屆奧斯卡(1955-1956年度)
最佳影片:馬蒂 Marty

第29屆奧斯卡(1956-1957年度)
最佳影片:環游地球八十天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第30屆奧斯卡(1957-1958年度)
最佳影片: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第31屆奧斯卡(1958-1959年度)
最佳影片:金粉世界 Gigi

第32屆奧斯卡(1959-1960年度)
最佳影片:賓虛 Ben-Hur

第33屆奧斯卡(1960-1961年度)
最佳影片:桃色公寓 The Apartment

第34屆奧斯卡(1961-1962年度)
最佳影片: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

第35屆奧斯卡(1962-1963年度)
最佳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第36屆奧斯卡(1963-1964年度)
最佳影片:湯姆 瓊斯 Tom Jones

第37屆奧斯卡(1964-1965年度)
最佳影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第38屆奧斯卡(1965-1966年度)
最佳影片: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

第39屆奧斯卡(1966-1967年度)
最佳影片:四季之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第40屆奧斯卡(1967-1968年度)
最佳影片:炎熱的夜晚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第41屆奧斯卡(1968-1969年度)
最佳影片:霧都孤兒 Oliver!

第42屆奧斯卡(1969-1970年度)
最佳影片: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第43屆奧斯卡(1970-1971年度)
最佳影片:巴頓將軍 Patton

第44屆奧斯卡(1971-1972年度)
最佳影片:法國販毒網 The French Connection

第45屆奧斯卡(1972-1973年度)
最佳影片:教父 The Godfather

第46屆奧斯卡(1973-1974年度)
最佳影片:騙中騙 The Sting

第47屆奧斯卡(1974-1975年度)
最佳影片:教父 2 The Godfather: Part II

第48屆奧斯卡(1975-1976年度)
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第49屆奧斯卡(1976-1977年度)
最佳影片:洛奇 Rocky

第50屆奧斯卡(1977-1978年度)
最佳影片:安妮·霍爾 Annie Hall

第51屆奧斯卡(1978-1979年度)
最佳影片:獵鹿人 The Deer Hunter

第52屆奧斯卡(1979-1980年度)
最佳影片: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

第53屆奧斯卡(1980-1981年度)
最佳影片:普通人 Ordinary People

第54屆奧斯卡(1981-1982年度)
最佳影片:火的戰車 Chariots of Fire

第55屆奧斯卡(1982-1983年度)
最佳影片:甘地傳 Gandhi

第56屆奧斯卡(1983-1984年度)
最佳影片:母女情深 Terms of Endearment

第57屆奧斯卡(1984-1985年度)
最佳影片:莫扎特 Amadeus

第58屆奧斯卡(1985-1986年度)
最佳影片: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第59屆奧斯卡(1986-1987年度)
最佳影片:野戰排 Platoon

第60屆奧斯卡(1987-1988年度)
最佳影片: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第61屆奧斯卡(1988-1989年度)
最佳影片:雨人 Rain Man

第62屆奧斯卡(1989-1990年度)
最佳影片:為戴茜小姐開車 Driving Miss Daisy

第63屆奧斯卡(1990-1991年度)
最佳影片: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第64屆奧斯卡(1991-1992年度)
最佳影片: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第65屆奧斯卡(1992-1993年度)
最佳影片:不可饒恕 Unforgiven

第66屆奧斯卡(1993-1994年度)
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第67屆奧斯卡(1994-1995年度)
最佳影片: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第68屆奧斯卡(1995-1996年度)
最佳影片:勇敢的心 Braveheart

第69屆奧斯卡(1996-1997年度)
最佳影片:英國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第70屆奧斯卡(1997-1998年度)
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 Titanic

第71屆奧斯卡(1998-1999年度)
最佳影片: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第72屆奧斯卡(1999-2000年度)
最佳影片:美國麗人 American Beauty

第73屆奧斯卡(2000-2001年度)
最佳影片:角鬥士 Gladiator

第74屆奧斯卡(2001-2002年度)
最佳影片:美麗心靈 A Beautiful Mind

第75屆奧斯卡(2002-2003年度)
最佳影片:芝加哥 Chicago

第76屆奧斯卡(2003-2004年度)
最佳影片:指環王3 王者歸來The Loa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第77屆奧斯卡(2004-2005年度)
最佳影片:百萬美元寶貝 Million dollar baby

第78屆奧斯卡(2005-2006年度)
最佳影片:撞車 Crash

如果是所有獲獎名單,可以上一下這個網:http://post..com/f?kz=90490845
http://post..com/f?kz=142849204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炮火連天免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較好看的電影冷門 瀏覽:786
電影系學生看多少部電影 瀏覽:904
7080電影網免費觀看 瀏覽:618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推薦一下災難 瀏覽:204
什麼推薦的電影 瀏覽:136
蘋果7p怎麼調大播放電影時的音量 瀏覽:580
如何製作電影三連封面pr 瀏覽:205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2019兒童 瀏覽:630
成龍2016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98
電影剪輯精彩片段怎麼掙錢 瀏覽:885
最近上映了的好看的電影下載 瀏覽:313
孔繁森電影下載免費下載 瀏覽:359
如何把電影下載到手機上 瀏覽:406
建立電影院如何選址 瀏覽:300
有個日本電影叫初戀什麼名字 瀏覽:926
懷孕3個月看電影會怎麼樣 瀏覽:593
砍電影票是什麼營銷套路 瀏覽:824
2016大陸犯罪電影有哪些 瀏覽:685
影視先鋒里的小電影怎麼分享 瀏覽:635
好看又恐怖的鬼電影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