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戰摩蘇爾劇情怎麼解析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事情起源於一次拯救行動,尼尼微特警隊在賈西姆少校帶領下違抗上級命令殺入極端分子控制區去拯救隊員的家人,路遇一幫警察被極端分子圍困。
極端分子高喊口號反復沖擊,生死存亡關頭被特警隊解救並吸收其中的一名勇敢年輕人入隊,影片中的這些伊拉克人十分驍勇善戰,國家怎麼會被美國和自己弄成這樣,跟租界一樣,四分五裂,納悶。
在行動的路途中特警隊救下的一名警察出賣了隊員的位置,在極端分子的自殺炸彈下直接導致一名特警隊員死亡,安置屍體過程中特警隊通過聯邦警察把守的關口也要買路錢,又路遇極端分子襲擊,迂迴包圍解決戰斗,擊斃極端分子,自己死亡一人,比「黑鷹墜落」更真實的戰斗。
(1)血戰摩蘇爾在絨免費看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影片通過極端真實的鏡頭層層推進,展現戰爭的冷酷和血腥,使人不寒而慄,把噩夢一般死亡展現在眼前,人的眼神中你只能看到麻木和呆滯,如果信仰帶來的就是彼此廝殺 ,就是你死我活,就是家園千瘡百孔,就是國家一片廢墟。
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信仰啊,號稱為伊拉克帶去自由和平等的美國把這個國家打爛後,拍屁股走了,現在這個國家的和平在哪兒,大家都有共同的信仰,彼此廝殺又是為什麼、眼中看到了在瀕臨死亡中掙扎的貧民和兒童。
影片中就連特警通過聯邦警察把守的關口都要買路錢,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就像沙漠中的泉水般珍貴,剩下的就是讓互相猜忌、互相防範、互相傷害成為常態。
⑵ 孩子,才是伊拉克的未來——電影《血戰摩蘇爾》
孩子,才是伊拉克的未來
——電影《血戰摩蘇爾》
晚上,看了戰爭題材的電影《血戰摩蘇爾》
這是一部打破我認知的好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好電影。
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們,可以找找看看。
這里是貝頓看電影,喜歡加關注。
下面說說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1、隊長的眼神和臉,始終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伊拉克人,也是有非常能打的。
2、孩子,才是伊拉克的未來。看到隊長下車救下孩子,當時,我還不明白,後面突然明白了。
3、戰士,終將倒下,馬革裹屍。年輕人也終將老去。苦難的孩子們,從小受苦受累。
4、我救了你,但是你要跟我走。這樣的徵兵方式,還是很真實的。戰場就是這樣,看到了不錯就帶走。
5、女兒看到爸爸,叫爸爸的時候,感覺就是人間天堂。期盼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親人才能相聚,聚散離合。
6、戰爭,總是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戰爭過後,我們總能找到這樣那樣的感動故事。
7、三個人最終完成了任務,回到了家裡,回到了親人身邊。多少人戰死沙場,再也回不來了。
8、幸福,總是遲到,最終她還是來了。父親,殊死拼搏,最終還是回到了家,看到了愛人和孩子。
9、隊長,如果知道任務完成了,他在天上也是會開心的笑。他們在天上也會喝酒慶祝。
⑶ 美國比較好看的電影
你也沒說你要的是什麼類型的電影。那就把一些我覺得挺好看的電影說一下吧
【忠犬八公的故事】好於 99% 劇情片 是一個非常感人的真實事件改編的一個電影。家裡如果有狗狗啥的請謹慎觀看,你會哭的不要不要。
【黑客帝國】好於 98% 科幻片 好於 99% 動作片 《黑客帝國》是很老的一個電影了。1999年代的但是這不代表這個電影不好看。現在拿出來看也可以,也很不錯,特效也很牛逼。劇情也很不錯
【血戰鋼鋸嶺】好於 93% 戰爭片 好於 95% 歷史片
【雨人 Rain Man 】好於 94% 劇情片 也超感人的。容易哭的一個電影
【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好於 99% 劇情片 好於 99% 科幻片
【疾速追殺】好於 84% 動作片 好於 78% 犯罪片 這個電影總共有三部,如果你不喜歡看那些劇情啊,還有燒腦啊,推理呀,那種電影就喜歡看爆米花電影。啥劇情也沒有,只有一個爽,那這個電影不要錯過
【危機13小時】好於 66% 戰爭片 好於 87% 動作片
【美國狙擊手】好於 62% 戰爭片 好於 65% 傳記片
【血戰摩蘇爾】好於 61% 戰爭片
【決戰中途島】好於 62% 戰爭片 好於 66% 歷史片
【灰獵犬號】好於 70% 戰爭片 好於 70% 劇情片
⑷ 血戰摩蘇爾結局什麼意思
影片《血戰摩蘇爾》結桐友局的意思是,摩蘇爾城最終將會淪陷,戰火將會蔓延。
一、簡介
《血戰摩蘇爾》是由安東尼·羅素和喬·羅素出品,馬修·邁克爾·卡納漢執導的電影。影片復述了真實戰爭事件「摩蘇爾戰役」。故事的中心圍繞著一群伊拉克警察展開,他們守護著伊拉克北部的小鎮。
二、劇情
《血戰摩蘇爾》的靈感來自盧克·莫格爾森2017年為《紐約客》撰寫的一篇文章《絕望之戰摧毀極端分子》,講述一個叛變的警察部隊與摧毀了他們家園的極端武裝分子之間的戰斗。
三、播出平台
愛奇藝,皮廳中國高品質視頻娛樂服務提供者。2010年4月22日正式上線,秉承「悅享品質」的品牌口號,積極推動產品、技術燃輪隱、內容、營銷等全方位創新,為用戶提供豐富、高清、流暢的專業視頻體驗,致力於讓人們平等、便捷地獲得更多、更好的視頻。
愛奇藝已成功構建了包含電商、游戲、電影票等業務在內,連接人與服務的視頻商業生態,引領視頻網站商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⑸ 求 血戰摩蘇爾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血戰摩蘇爾》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血戰摩蘇爾一般指摩蘇爾(警匪動作片)。《摩蘇爾》是由安東尼·羅素和喬·羅素出品,馬修·邁克爾·卡納漢執導的電影。影片復述了真實戰爭事件「摩蘇爾戰役」。故事的中心圍繞著一群伊拉克警察展開,他們守護著伊拉克北部的小鎮。
2020年10月閉塌,流媒體公司奈飛Netflix買下了喬·羅素和安轎拆圓東尼·羅素兄弟監制的動作片《摩蘇爾》,將於2020年11月御慶26日在奈飛上線。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⑹ 五部戰爭電影推薦
推薦五部戰爭電影分別是:《1917》、《灰獵犬號》、《血戰摩蘇爾》、《卡拉什尼科夫》、《勒熱夫戰役》。
1、《1917》。
《1917》拋棄了剪輯,用一個長鏡頭完成了整個電影的敘事,如果你說長鏡頭無意義,那麼整部電影對你來說都是無意義的。門德斯導演採用這種表達方式,顯然不是為了炫技。
⑺ 比薩斜塔傾斜嚴重,請你設計個糾偏方案 。
世界各地有不計其數的斜塔,中國也有不拍羨少非常重要的斜塔。可是,絕大多數人,除了比薩斜塔外,很難說出第二個斜塔。其實,從存在歷史、塔高、傾斜程度等論,都有比比薩斜塔更出眾的,但為何唯獨比薩斜塔聲明顯赫,天下聞名呢?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坐落於義大利比薩市的奇跡廣場,它與臨近的禮拜堂、洗禮堂和墓地建築共同形成了一組雄偉壯觀、結構精妙的宗教建築群,是羅馬式建築藝術之典範,展現了比薩在12~13世紀作為歐洲聲名顯赫的海上共和國的輝煌。同時在全義大利的塔中,唯獨比薩斜塔是圓的,唯獨它是通體用白大理石造的。比薩斜塔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當前傾斜約10%,即5.5o,塔頂傾斜4.5米(塔頂離塔心垂線的水平距離)。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86米,為8層圓柱形建築,底層有圓柱15根,中間6層各31根,頂層12根。塔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00多級,可以供遊人登上塔頂。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
在塔的側面有一白色的聖堂,聖堂是羅曼內斯庫樣式建築的傑作。自1068年開始修建,到建成為止共花了50個年頭。聖堂的正面飾以4層的柱廊。聖堂內說教壇上部的吊燈十分有名。據稱伽利略就是看到了它的擺動從而發現了振動定律。此教堂的後面有一個洗禮堂,建築的造型極為渾厚有力。它始建於12世紀中葉,直到至l5世紀才得以完成。就在聖堂的側面還有一個是以綠菌所包圍著的墓地。墓地以高牆圍起,內部是迴廊圍繞著的一個中庭。
斜塔的故事
藝術上的成就和塔身「斜而不倒」的奇觀固然引人入勝,但都不足以成就一個絕世無雙、天下皆知的比薩斜塔。有兩個原因使得比薩斜塔聲名鵲起,一是斜塔從開始修建到建成,直至今天,對斜塔的校正以及由此引發的爭論都從未停止過,從而吸引了大量世人的注目;二是在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著名實驗: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該實驗被認為是物理學上的一塊里程碑,標志著對傳統經典理論的挑戰和質疑,被廣泛寫入多個國家的教科書中。
斜塔的故事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比薩斜塔修建和糾偏的過程:
1173年,比薩鍾樓開始修建,由建築師博納諾·比薩諾設計並建造,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開工五年以後,發現建成的三層塔身開始向南傾斜,該工程被迫停工。
1185年,當鍾樓興建到第4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導致鍾樓已經明顯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
1231年,工程繼續。建造者採取各種虧睜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鍾銷賀歲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重心偏離。
1272年,建築師焦旺尼·迪·西蒙內雄心勃勃,試圖校正已偏離中心90厘米的塔身,在他的主持下又加建了三層,可是塔身更加傾斜,而且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1278年,建塔工作不得不在批評聲中再度中止。
1350年,建築師托馬斯·比薩諾將頂層房屋的重心向北移動,以平衡南傾。由他負責建了第七和第八層,1370年完成第八層,1372年擺放鍾的頂層完工,8層鍾樓共有7口鍾,但是由於鍾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
從1173年建鍾樓開始到1372年最後竣工,建築、糾偏、停工多次反復,歷時近200年,一場馬拉松式的工作終告結束。
到了20世紀30年代,比薩鍾樓已經被人們熟稱為比薩斜塔了。墨索里尼下令矯正比薩斜塔。工程師們在地基上鑽了好幾百個洞眼,灌注了80多噸水泥漿,非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塔身進一步傾斜。
1965~1974年,義大利政府兩次出高價向全世界徵集保護方案。為了挽救這座世界級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義大利專門成立了「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向全世界徵集糾正方案。這些活動無疑是對比薩斜塔的全球宣傳,吸引著全球無數人的目光。每天來自全世界成千上萬種的拯救方案,像雪片似的飛向「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這些方案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我國著名糾偏專家曹時中、劉祖德都提出了不少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1972年,義大利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強大的沖擊,整個塔身大幅度搖晃達20多分鍾,但地震之後斜塔依然屹立未倒。
1990年,斜塔已差不多快要倒塌,義大利政府被迫將斜塔向遊人關閉,再次進行糾偏整修。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約翰·比蘭教授提出「抽土糾偏」的拯救方案,已於2000年初付諸實施。通過修復,今後比薩斜塔雖還會傾斜,傾斜率也仍會不斷有微小增長,但要延續300~400年後才能傾斜到這次修復前的狀態。
比薩斜塔傾斜的原因是建築設計師把比薩鍾塔的地基選擇在一片土質松軟的沖積平原上,建設過程中軟粘土地基不深不牢,導致鍾樓傾斜而成。然而這一技術問題在當時甚至後世幾百年都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否則,鍾樓的修建也不能建建停停持續了200年,當時歐洲一流的建築師都試圖解決這一難題,但最終結果都是知難而退,直到上世紀末,糾偏工作才有了突破性進展。
奇怪的是,當時發現傾斜的時候,鍾樓僅建了三層,連一半都不到,建築師為什麼沒有選擇放棄,亦或是移至別處呢?盡管歐洲的建築精英們花費近200年時間修建和糾正,最終還是將鍾樓建成了斜塔。是不是正是這種不拘一格、大膽挑戰的精神成就了比薩斜塔,使其成為建築科學史上不朽之作呢?
而比薩斜塔成名的另一個故事也頗值得我們深思。
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由此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的物體下落速度跟質量成正比的觀點。但伽利略在其代表作《兩門新科學》中,並沒有提到他在比薩斜塔做的實驗。有關這個實驗的說法來自伽利略晚年的學生維維安尼(1622~1703)的《伽利略傳》中。因而這一事件也就成為了科學史上的一樁疑案。
伽利略當時的確質疑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也確實做過鐵球試驗,並且當時伽利略任教比薩大學,比薩斜塔簡直就是為伽利略自由落體運動而生的。4米多的偏心可以保證落地的自由,50多米的高度滿足了實驗需求。
但問題是,如此重要的一個實驗,伽利略本人在他的著述中從未提及,而是出現在他的學生維維安尼的記載里。同時,維維安尼並沒有親眼看見伽利略做斜塔試驗,因為伽利略死時(1642年),他才20歲。他來到伽利略身邊時(1639年),伽利略已經雙目失明,只能口授了。所以,維維安尼的記述可能不確實。
1612年有一個人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樣的實驗,但他是為了反駁伽利略而作這個實驗的,結果是兩球並沒有同時到達地面。事實上,後一實驗更加可信,因為盡管理論上物體下落的速度和質量無關,但實際中,由於空氣阻力的存在,重球會比輕球下落的快些,這一差別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此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伽利略並沒有做過這個實驗。以致發展到大英網路全書的伽利略條目否定了這個實驗的存在,世界傳記網路全書也予以迴避。
實際上,這個實驗之所以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還不正是它大膽無畏的挑戰精神?盡管這個實驗並不存在,甚至即便存在,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伽利略挑戰精神的敬仰和傳誦,事實上,伽利略反復做了無數實驗,包括斜面運動,最終還是其理論模型從邏輯上推翻或者說糾正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
比薩斜塔成名的兩個故事,看似毫不相關,但細細想來,竟似有著某種與生俱來的暗合。
理想狀態下,真正的「正塔」是不存在的,絕對垂直的塔只存在於設計圖紙上,即所有的塔(包括鍾樓)都有一定傾斜度,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斜塔。塔的正斜之分,只是我們人類分辨能力和接受程度的結果。
所有科學理論也一樣,也並非絕對正確,都存在瑕疵和錯誤。科學理論的正誤,也是我們接受程度和證偽能力的結果。古希臘時代甚至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亞里士多德的理論的確是當時的科學理論,因為在當時誤差水平下,這項理論是成立的,直到伽利略、牛頓等人對之進行了革命性的修正。某種意義上講,亞里士多德理論是牛頓理論的原始、簡化版,而牛頓理論則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原始、簡化版。科學理論一樣是在不斷修正中不斷進步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塔,也沒有絕對的真理,但卻有著不計其數對絕對正塔和絕對真理狂熱追求的人,這造就了人類的社會進步和傳奇歷史。
由此可見,比薩斜塔成名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是人類追求絕對理想的偉大象徵。
再讓我們巡覽一下全球千姿百態、各式各樣的斜塔吧。
布里斯托斜塔(Temple Church,Bristol,英國)①
布里斯托斜塔位於英國的布里斯托市(Bristol),高35米,始建於1390年,但完成2層後,由於發現傾斜,於是工程停止。當發現塔停止傾斜時,工程又繼續進行,1460年,完成最高一層,並且這層是和地面垂直。當你近距離觀察該塔時,你就可以發現角度的變化。斜塔矗立在教堂的西南角。最高一層的重量依然增加了塔的傾斜程度,此塔處於未完成狀態,沒有欄桿和塔尖。
當地的傳說認為,塔的傾斜是因為塔基是羊絨和羊毛鋪墊成的,事實是,富有的紡織商曾經捐資於的塔建設。塔的傾斜主要是塔基建在沖積粘土層上。
從南面看,塔身斜著偏離教堂。經歷了1940年11月的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空襲,教堂和斜塔都以今非昔比。斜塔躲過了炮火,卻險些毀於英軍的工兵隊。故事是這樣的,工兵隊誤以為塔的傾斜是由於空襲造成的,於是為了防止危險,打算炸掉斜塔,正當他們在塔周邊布設炸葯時,一個老布里斯托市民上前詢問後,告訴他們這塔已經斜了500年了,這樣奇跡般挽救了斜塔。
托倫斜塔(Toruń,波蘭)②
托倫斜塔是波蘭中部老城托倫的象徵,塔身高15米,傾斜1.4米。托倫是13世紀條頓騎士團在此修築城堡,是波蘭最為古老、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誕生於此,所以也稱「哥白尼城」。
斜塔建於公元14世紀,當時塔尚是正塔,嚴格意義上講,它是更像一個四面圍牆的碉堡,或者說塔樓,當時的主要功能也主要是防禦。在中世紀,塔的地基松動導致了塔的傾斜,直到塔基坐實到堅土層,才停止傾斜。到18世紀,該塔不再具有防禦功能,塔的後牆加固到最初的設計高度15米,頂層也進行了糾正,該塔開始被作為一座女子監獄。19世紀,斜塔被重修,並且被用作軍用車間。20世紀後期,斜塔成為了一座公寓樓,單傾面屋頂取代了原來的哥特式四坡屋頂。20世紀60年代,斜塔成為了許多文化社團的活動場所,現在裡面有個一公共場所和紀念品店。
傳說,該塔是一個名叫胡貢的人所建,他愛上一個美麗的托倫女子,但並不開心。托倫女子在維斯瓦河(波蘭最大的河,也是波羅的海流域最大河流)冰層上奔跑時,掉入水中,胡貢緊隨其後未能救得情人。他自責懊悔不已,修建了斜塔作為懺悔。
幾乎所以去托倫斜塔的情人們,都試圖背靠斜塔站著,因為傳說,誰能背靠斜塔站直,誰就能馬上結婚。
老教堂斜塔(荷蘭)③
老教堂斜塔(Oude Kerk),是一座哥特式教堂的鍾樓,位於荷蘭代爾夫特(Delft)的中心。斜塔為磚砌而成,高75米,垂直傾斜2米。這宗教殿堂內部十分優美,講壇滿布精巧雕刻,二十七座彩色大玻璃窗均非常可觀。荷蘭很多名人也下葬於此,其中包括享負盛名的維米爾。
斜塔建於1246年,作為聖巴塞繆斯大教堂的鍾樓,塔尖和角塔是1325年至1350年加上去的。從建成開始,在長達1個半世紀里,該塔一直是代爾夫特的標志性建築。
斜塔由於是在運河河床附近建設的,導致塔基不穩,從而逐漸傾斜。14世紀末,
1536年代爾夫特發生大火,同時新教革命運動沸沸揚揚,破壞了許多傳統聖像,加之此後1654年,存儲於塔內的火葯發生爆炸,塔身損壞嚴重。修復過程中,塔頂端的角塔進行了垂直校正,因而整個塔看起來好似有點扭曲的感覺。
1843年,城市委員會由於擔心斜塔會倒塌,試圖將其拆平到教堂的高度,但被當地居民阻止。現在老教堂斜塔是當地極具特色的景觀,被市民愛稱為「Leaning Jan」(Jan為荷蘭的大姓,這個戲稱相當於中國的「斜老李」)。
荷蘭另一座貝德姆斜塔④,位於荷蘭北部貝德姆鎮,建於公元12世紀,該斜塔高35.7米,垂直傾斜2.61米,該塔傾斜度大於比薩斜塔,現在要挑戰比薩斜塔成為「歐洲斜塔第一」。
蘇烏爾胡森斜塔(德國)⑤
蘇烏爾胡森斜塔建於13世紀中期,位於德國北部埃姆登附近蘇烏爾胡森村。蘇烏爾胡森村地處德國與荷蘭交界處,共有1200個居民。斜塔高27.4米,塔尖是在1450年加建的。教堂和斜塔是以橡樹樹干為地基,幾個世紀以來,教堂的木質地基一直浸泡在地下水中,而橡木結構與潮濕的地基使這座尖塔漸漸偏向一邊。19世紀,這塊地里的水被排干,木質地基也隨之腐爛,導致整個建築逐漸傾斜。由於安全原因,尖塔於1975年停止向公眾開放,但十年後,經過安全加固的尖塔又重新對外開放。
自從1982年以來,阻止斜塔繼續傾斜的努力一直在進行,直到1996年尖塔終於得以固定,不再傾斜。目前這座斜塔仍在使用,並成為旅遊景點。
該塔的傾斜度為5.19度,比薩斜塔的傾斜度還大。2007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確認,蘇烏爾胡森斜塔「擊敗」義大利比薩斜塔,贏得「世界最斜塔」的稱號。
納維亞斯基斜塔(Sverdlovsk,俄羅斯)⑥
斜塔位於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的納維亞斯基鎮,建於18世紀,是由當時著名的製造商Demidov家族修建的。塔高57.5米,塔基為9.5×9.5米。根據最新測量,塔身頂端垂直傾斜2.2米。
蘇聯時期,納維亞斯基鎮非常封閉,因此考古學家一直沒有發現這一斜塔,直到21世紀,斜塔才吸引了無數人前來觀賞。
建設斜塔的正真用途至今仍是個迷,儲藏密室、瞭望塔、鍾塔、監獄、化學工廠到造偽幣廠等等眾說紛紜。
塔內尚有一個非常神秘的房間,20平米,位於四層和五層之間,考古學家認為是間「聲學屋」。如果有人站在屋的一角低聲喃語,另一角也會聽的清清楚楚。可能是Demidov家族用來收集高級賓客談話信息的吧。
傳說斜塔是故意建斜的,為的是讓其面向西南,Demidov的出生地。事實上,建塔開始,塔基就不穩定和平整,因此塔身傾斜。現在測量表明,塔身偏離垂直塔基軸線3o,塔尖是正的。
考古學家仔細研究斜塔後發現,斜塔建築採用相當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如果塔是在1725年至1732年建成的,那麼塔頂的避雷針就比本傑明.富蘭克林造25年。另一個驚人的發現是,塔的金屬部分絲毫沒有生銹。
經過修復和加固後,斜塔現在完全向公眾開放。
蘇尤姆別卡斜塔(Kazan,俄羅斯)⑦
蘇尤姆卡別斜塔位於俄羅斯伏爾加河中游喀山市,喀山市1552年之前喀山是喀山汗國的首都,後來成為韃靼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首都。
斜塔是喀山市標志性建築,共6層,高58米,通體暗紅色,塔身傾斜1.94米,其造型頗具特色,從各個方向都清晰可見,並且與位於克里姆林宮另一端的斯帕斯基城堡構成了和諧的統一體。建造時間仍是個謎。學者認為大約在17世紀和18世紀之交,當時斜塔在俄國名稱大噪。
20世紀30年代和90年代,曾經多次對塔進行校正和加固。該塔曾經是是喀山市最高的建築。
傳說伊凡雷帝歷經三次血戰,攻下喀山,在喀山修建克里姆林宮,並強迫韃靼族的喀山汗國王後蘇尤姆別卡為妃,蘇尤姆別卡要在一周內為她建造一塔。塔建成後,她她登臨塔頂,奮身跳下自盡,塔從此得名。
盡管歷史學家考證,喀山女王蘇尤姆卡別是在1551年被莫斯科軍隊囚禁,之後轉移至卡西莫夫並死於那裡,和建塔毫無關系,塔樓修建的年份是在伊凡雷帝攻佔喀山100多年後,然而這個凄美的傳說依然在流傳。
在帝國時代,塔尖是一個雙頭鷹,布爾什維克將其換成了紅星,現在塔尖是一個穆斯林的新月。
摩蘇爾斜塔(伊拉克)⑧
摩蘇爾斜塔位於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是阿拉伯世界非常經典的斜塔。此塔創建於1172年,幾乎與比薩斜塔同時,塔高52米,具有濃厚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聳立在摩蘇爾市中心西側,開比爾清真寺院內。
斜塔的整體是建造在一個正方形的花崗岩砌大平台上,外用青磚壘成圓柱形,塔底內室是四方形,面積40平方米,中有塔心柱、木扶梯,層層有陽台盤繞,給人以玲瓏秀巧之感。斜塔塔身呈圓柱型,雕有各種花紋,隨著塔身高度的延伸,在塔身的中部一直到塔頂呈現傾斜狀態。
摩蘇爾斜塔的奇特造型,是伊拉克古代建築工匠對祖先建築藝術的開拓。現在伊拉克面值10第納爾的貨幣上,便繪有這座清真寺斜塔的圖像。
摩蘇爾是尼尼微省的首府,又是北部第一大城市,其地理位置優越,歷史上長期起過重要作用,長期居東西方貿易大通道「絲綢之路」的沖要,「五海」之間的大中轉站。摩蘇爾就是「交會點的意思。
摩蘇爾有別具一格的謔稱。因為舊時的市區主要分布在河邊起伏的丘陵上,房屋不得不高低錯落,依著面河的坡度層層下落,難得取平,於是獲得「斜城」的雅號,這和其內以「斜」著稱的伊斯蘭清真寺尖塔相得益彰,摩蘇爾斜塔成為了「斜城」中的「斜塔」。
安順斜塔(Teluk Intan,馬來西亞)⑨
安順斜塔位於馬來西亞的安順(Teluk Intan)市中心,建於1885年,是由華人商人兼建築師梁全忠所建,塔高25.5米
安順斜塔在馬來西亞國內影響很大,也是安順市的標志性建築。安順斜塔已被列為國家博物院管理的古跡,由於斜塔上置放著一座大鍾,當地人都稱它為大鍾樓。安順市位於霹靂河下游,是一個因錫礦及椰干而發展起來的城市。
安順斜塔位於霹靂河旁,原是作為畜水塔之用,塔高8層,塔基直徑為12.9米,是一棟八角鑽尖的中華式建築。1889年至1895年之間,由於霹靂河水泛濫,使這座水塔往市鎮街傾斜,並陷入泥土內。從此以後,它便成了現在的傾斜樣貌,也不再作儲水用途。1941年日軍入侵之前,英國人原打算將其推倒,後被當地群眾阻止而作罷。日據時代,日本軍用它來當瞭望台以刺探軍情。
這座斜塔的特色是外觀看起來是八層,但是實際上它裡面只有三層。每層高5米,一共有110級階梯直達樓上。塔內每層樓都有一道寬約1.8米青石做的走廊。三樓有一個5米高的鋼制蓄水池,存水量是18立方米。
整座斜塔獨具中國韻味,是馬來西亞最獨特、絕無僅有的斜塔。
尼爾斯斜塔(美國)⑩
尼爾斯斜塔位於美國的伊利諾斯州,建成於1934年,是工業家羅伯特為熱氣電通風公司員工休閑,在芝加哥,休閑公園的一部分。
這座斜塔是比薩斜塔的翻版,比薩是尼爾斯市的姊妹城市,但僅有比薩斜塔的一半。有人猜測當時修建斜塔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慶祝比薩斜塔的600歲生日,更為可能的解釋是,斜塔是為了解決休閑公園游泳池的供水。1960年,羅伯特的後裔捐獻了休閑公園的部分作為尼爾斯斜塔的整修。
1995年,斜塔開始重修,由市長尼古拉斯主持,1996年完成,對其建築結構、立面和廣場都進行了重修。如今,斜塔公園有4個噴泉和一個9米深水池。
虎丘斜塔(中國)⑪
虎丘斜塔是蘇州雲岩寺塔之俗稱,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上,建於公元959年(五代後周末期),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比薩斜塔早建200多年。該塔為仿樓閣式磚木結構,8角形7層,高47米,塔底直徑13.66m,塔身呈八角形,由外壁、迴廊與塔心三部分組成,重6000噸。塔身雖用磚砌,但仿木塔式樣,繪有彩畫及紅、白、黑製成的各種花紋,色澤瑰麗多彩。由於塔基土的厚薄不均、塔墩基礎設計構造不完善等原因,從明代起虎丘塔就開始向西北傾斜,現在塔頂傾斜2.34米,塔身傾斜度為2.48度。
虎丘塔從宋代到清代曾7次遭到火焚,但磚砌塔身基本得以保存。解放後在塔內發現了秘藏千年的一批珍貴文物。虎丘斜塔從1975年開始封閉,歷經28年,2003年才對外開放。
虎丘斜塔是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築。塔的形制體現了唐宋時代的建築風格和藝術手法。虎丘斜塔被稱為「中國第一斜塔」和「中國的比薩斜塔」。
護珠斜塔(中國)⑫
護珠斜塔位於上海松江縣天馬山上,建於公元1079年(北宋元豐二年)。塔七層八角,磚木結構,高18.8米,塔尖向東傾斜2.27米,傾斜度達6o52』,超過比薩斜塔,該歷經多次台風襲擊,迄今仍安然無恙,堪稱一絕。
相傳塔里藏有舍利珠,夜間閃耀光芒,故稱「護珠寶光塔」。民間傳說塔身傾斜的原因是盜挖塔底的古錢等珍寶,從而拆磚找錢,底層塔身被拆去大半,塔身日益傾斜。事實上,由於塔基建在山坡上,從土層厚度不一,是塔傾斜的最主要原因。
清乾隆53年塔遭到火災,燒掉塔心木、扶梯、樓板,留下傾斜的塔身,雖岌岌可危而不倒。
據專家考證,認為當地的風向由東南方向吹來,風力頂著傾斜的塔身,這是此塔傾而不倒的一個原因。
綏中斜塔(中國)⑬
綏中斜塔座落在遼寧省綏中縣前玉鎮,建於遼乾統年間(1101-1110年),磚砌3層,8角形,塔高10米。綏中斜塔古稱瑞州歪塔,有怪塔之稱,該塔塔身向東傾斜已達12度之多,大大超過比薩斜塔的斜度,迄今不垮,被譽為「華夏一奇」。
塔身傾斜原因至今還是迷。有專家推測,可能是地震所致。因為歷史上遼西走廊是地震活躍地區。當然,也不能排除地下水侵蝕、風力等因素影響。
數百年來,雖然幾經地震與洪水侵襲,該塔始終斜而不墜、歪而不倒。如今當人們站在塔旁仰視,會感覺斜塔似乎要迎面倒下,著實讓人驚心動魄。
定林寺斜塔(中國)⑭
定林寺斜塔位於南京,始建於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身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枋、斗拱,目前是南京歷史最久的樓閣式硬塔。
定林寺斜塔是定林寺的標志性建築,作為金陵名剎「48景」之一的南京江寧方山定林寺,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譽。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劉勰,皈依佛門後,所著不朽巨著《文心雕龍》即完成於定林寺。
800年前南宋古人建塔時,是建在火山滾岩上的,由於一側的水把土逐漸沖走,塔的基礎松動,造成了基岩南高北低,寶塔向北面一方側偏。2003年曾經在面臨倒塌時進行了「糾偏」加固,斜度從7度59分被拉回到5度35分,經過6年的考驗,沒有繼續傾斜。
左江斜塔(中國)⑮
左江斜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縣左江的江心島的山峰上,建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當時建三層,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加建兩層,成為五層磚塔,塔底直徑5米,塔身高18.28米。
塔尖傾斜1.411米,傾斜度為4o24』,傾斜方向為西南偏西。傳說該塔起初在建造時,工匠們有意將塔建造成斜的。根據專家考證,塔在開始建造時的確是斜的,最明顯的證明是塔頂的檁條是自各個方嚮往同一方向—西南方向傾斜的,西南面擦條之間的間隔最小。建塔時,左江斜塔是斜的,但傾斜角度不大,後來由於塔基不均勻沉降,又加大了塔身的傾斜度。
塔的傾斜方向正好與江水流向相反,建塔工匠在建塔時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設計的,將塔身傾斜有利於低於水流沖擊和風力,體現了建築的高超技藝。
左江斜塔是唯一一個人為有意的將其建築為斜塔的古塔。
⑻ 美國好看的軍事題材電影
壯志凌雲、顛覆指令、翌日、巴頓將軍、最長的一日、坦克大決戰??
追擊紅色十月??
⑼ 《血戰摩蘇爾》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血戰摩蘇爾》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CsCc00pWjgsalfk7601tg
⑽ 有沒有《血戰摩蘇爾》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網路網盤高清免費岩燃在線觀看:粗塵虛
鏈兄叢接: https://pan..com/s/1mTkShe-JrDqb2BqvsKEJ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