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00部經典電影
1.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2.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國)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3.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國)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4.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美國)
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
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5.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1941)(美國)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6.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1942)(美國)
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以愛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
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國)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8.羅生門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國)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0.後窗 Rear Window(1954)(美國)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11.賓虛 Ben-Hur(1959)(美國)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國)
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13.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國)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國)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星球大戰 Star Wars (1977)(美國)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證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17.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國)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芙蓉鎮 Hibiscus Town(1984)(中國)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20.紅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國)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1.十誡 Dekalog (1989)(波蘭)
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巨制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國台灣)
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台灣史詩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戀) Ghost (1990)(美國)
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國)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國/英國/越南)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國)
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國台灣)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
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28.霸王別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國/香港)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29.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國)
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30.真實的謊言 True Lies (1994)(美國)
美國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
特技電影的典範
大陸市場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開始
31.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美國)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
32.燃情歲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國)
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
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
33.鋼琴課(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
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34.陽光燦爛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國)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5.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國)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獅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國)
動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英語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巔峰之作
37.這個殺手不太冷(終極追殺令/殺手萊昂/殺手裡昂) Léon (1994)(法國/美國)
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國)
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國)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40.廊橋遺夢(麥迪遜之橋)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國)
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
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一部本地化思維極強的力作
41.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英國)
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
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
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42.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美國)
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麗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義大利)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44.中央車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國)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溫情小品
一段悲憫旋律下的自我救贖之路
45.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國)
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46.搏擊俱樂部(搏擊會) Fight Club (1999)(德國/美國)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47.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國/泰國)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灣/日本)
一部高水準的社會學寶典
世界現狀的縮影,充滿迷人的奧秘與美感
在冷靜觀世之餘不乏對人的關懷與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歐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現實激烈碰撞的質朴而偉大的音樂劇
一首關於執著信念的贊美詩
50.千與千尋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贖的英雄史詩
重新審視人類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與自然的對決中探尋世人活著的力量和理由
❷ 電影《一秒鍾》是誰主演
《一秒鍾》是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領銜主演,范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20年11月27日上映。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看電影是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西北某地,沒趕上場次的逃犯張九聲(張譯飾)悄悄從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那是一盤宣傳性質的新聞膠卷帶,他相信在那盤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鍾」影像。
為了找到這膠片,他開始瘋狂起來。在追尋電影的過程中,他偶遇了想要膠片的劉閨女(劉浩存飾)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范電影(范偉飾),因為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2)電影世界新聞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在《一秒鍾》當中,父女情的動人之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張九聲如何突破規則與外部的重重束縛去接近女兒的形象。這背後的沖突實際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公」與「私」的界限與分寸該如何把握,為什麼個體的慾望與情感值得尊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關於個體的辯證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張藝謀電影中頗為出彩和矛盾的部分。從《活著》到《我的父親母親》,以及《歸來》,甚至《影》都流露出這一主題。張藝謀對這一問題念茲在茲,反反復復地回歸和討論中也流露出他所秉持的——以及幾乎是整個第五代導演所關注的——人文主義關懷。
❸ 推薦:世界100部最經典電影。
我心中最經典的100部電影名單:
1、肖申克的救贖
2、天堂電影院
3、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4、海上鋼琴師
5、這個殺手不太冷
6、黑天鵝
7、燃情歲月
8、禁閉島
9、盜夢空間
10、老爺車
11、廊橋遺夢
12、辛德勒的名單
13、剪刀手愛德華
14、美國往事
15、教父
16、大地驚雷
17、低俗小說
18、無恥混蛋
19、法國中尉的女人
20、怦然心動
21、二見鍾情
22、假結婚
23、羅馬假日
24、無間道
25、暗戰
26、英雄本色
27、霸王別姬
28、七宗罪
29、閃靈
30、2046
31、春光乍泄
32、斷臂山
33、東邪西毒
34、阿飛正傳
35、旺角卡門
36、花樣年華
37、重慶森林
38、拯救大兵瑞恩
39、卧虎藏龍
40、心語星願
41、卡薩布蘭卡
42、加勒比海盜
43、蘇菲的抉擇
44、走出非洲
45、藍莓之夜
46、變臉
47、勇闖奪命島
48、速度與激情
49、天使愛美麗
50、穆赫蘭道
51、超完美謀殺案
52、靈異第六感
53、沉默的羔羊
54、蝴蝶效應
55、放牛班的春天
56、千與千尋
57、天空之城
58、龍貓
59、你的名字
60、我不是葯神
61、湄公河行動
62、可可西里
63、哈爾的移動城堡
64、幽靈公主
65、晚秋
66、桃色交易
67、危情三日
68、人鬼情未了
69、告白
70、虎膽龍威
71、空中監獄
72、媽媽咪呀
73、時時刻刻
74、紅磨坊
75、戀愛假期
76、他沒那麼喜歡你
77、記憶碎片
78、致命ID
79、熱天午後
80、十二怒漢
81、搏擊俱樂部
83、綠里奇跡
84、阿甘正傳
85、致命魔術
86、熔爐
87、鋼琴家
88、新橋戀人
89、紅白藍三部曲之藍
90、冷山
91、羅生門
92、勇敢的心
93、傲慢與偏見
94、老無所依
95、怒火攻心
96、孤兒怨
97、虐童疑雲
98、計程車司機
99、賽末點
100、小城之春
❹ 電影預告片官網有哪些
電影預告片官網有預告片世界,時光網。
時光網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媒體與電商服務平台,擁有電影媒體門戶,直播與電影衍生品電商業務,從影訊查詢,在線訂票與選座,到正版授權的電影衍生品,一直致力於「讓電影遇見生活」。
從2005年創立,十年來專注服務電影行業,時光網已經成為滿足中國電影觀眾觀影需求,全方位享受觀影樂趣的平台。
2016年7月27日,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全資並購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媒體及電商服務平台時光網,解鎖萬達電影生態圈的線上平台領域。
其他:
業務現狀:時光網從中國內地出發,但致力於報道全球電影資訊,傳播電影文化,幫助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以"電影無國界"為宗旨。
雖然阿爾芙雷特·斯伯丁、布倫特·西蒙不是明星大腕,但他們作為時光網優秀員工,依託時光網平台,每年跟蹤報道眾多好萊塢新聞大事件,並將中國電影推薦到美國,為中美電影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
2016年,時光網從傳奇拿下了《魔獸》電影衍生品全品類的獨家授權,從生活用品到數碼到玩具到傢具品類豐富。 而《魔獸》映前周邊銷售超過億元的熱賣也使其成為2016年IP周邊經典案例。
以上內容參考:時光網-網路
❺ 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必須的嗎你怎麼看
近年來,監管愈發嚴格,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像《色戒》這樣 「藝術感」 超強的電影了,更多的是靠借位、鏡頭切換這樣的拍攝手法來點到即止,而諸如此類的拍攝手法,也只能說有利有弊而已;
《色戒》應該算是劇情片中大尺度的鼻祖了,他以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有憤青主義的女大學生為了盡綿薄之力利用美色接近漢奸意圖行刺,結果接近之後發現對其動了真情,最終被漢奸發現意圖慘遭殺害的故事;但很顯然,這樣的劇情在年輕人眼裡並不吸睛,但他卻成了當時首屈一指的好片;
原因就是他的一些大尺度劇情:而一些大尺度情節也是根據大學生接近漢奸這一系列劇情展開的,這其中把漢奸易先生的貪婪、無情、暴躁、焦慮不安等情緒刻畫的淋漓盡致,也給大家展示了當時戰爭即將結束時漢奸的最真實寫照,這樣的情節和人物刻畫,不但成了影片的調味劑、增加了收視率,更能稱之為是藝術;
但這樣的一部藝術片最終卻沒能逃過 「封殺」 的結局,原因就是該影片的未刪減版尺度大到已經超出了傳統藝術的范疇,而這也是這類影片的有害之處;太過於追求極致,導致很多人看影片不單是為了體驗劇情、觀看劇情變化,這或許也是製片方不想看到的結局;
但很明顯,近幾年來出現的影片對尺度的把控做的非常到位,大家在觀影的同時,很少能看到太過露骨的畫面,這樣也給人以 健康 的觀影體驗,但結合現在一些小鮮肉的演技來看,似乎很多時候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人物刻畫太籠統的感覺,這或許也是缺少了調味劑的原因吧;
總之,尺度的大小對於影片收視有絕對的影響,更多時候,尺度是演技的一部分,而某些特定的劇情,需要體現淋漓盡致的演技也無可厚非;所以,並不是 「大尺度」 本身的問題,結合劇情設定尺度的大小才是最正確的;
情·欲戲,在某些導演手裡能拍出高於生活感的藝術性出來,而在有些導演手裡,那就純粹是低俗。
看過村上春樹小說的朋友,不難發現在他的故事裡,各種男女之間慾望纏綿場景非常多,但是你會覺得他的小說是色情小說嗎?
慾望,是每個人的本能,是生活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所以在恰當的時候展現慾望,其實更貼近真實,讓讀者或觀眾能感受到人物的體溫,能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也更能被帶入到故事中。
在現實生活里,人人都帶著面具。
而在床上,人赤裸相見,彼此更加坦誠,更容易把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
電影里也一樣。
很多大尺度場面並不是可有可無,它對於推進劇情、增進人物之間的關系或激發人物之間的矛盾都非常重要,或許通過其他方式也能達到這種目的,但是沒有這種方式直接、徹底、節省鏡頭而且讓觀眾容易理解。
就像再《色戒》里,沒有那場聞名遐邇的床·戲,王佳芝和易先生的關系也不會出現跨越性的發展以及微妙性的轉變,這為後面的劇情轉折埋下了伏筆。
李安其實大可不必讓過程顯得那麼真實,在現實中產生那麼大爭議,但是你看過那個場面後難道不會覺得李安的安排絕妙嗎?
還有《泰坦尼克號》里,傑克為蘿絲畫的裸體畫。蘿絲真的有必要全裸入畫嗎?
還不是為了凸顯蘿絲和傑克的關系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發展,還有什麼比畫裸體畫更能展現兩人之間純潔而熾烈的愛呢?
當然這也是為了之後兩人在車里那隻手印埋下伏筆。
正是這樣有層次、不斷加強地敘事方式,才能將觀眾引領進入故事,才能真正講好故事打動觀眾。
電影中的大尺度鏡頭,很多時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藝術這種高大上的東西,似乎只有一部分人看得懂,作為一個俗人,大尺度鏡頭最好避免未成年人觀看,容易誤導未成年人的三觀。 時,從導演和編劇來說,大尺度鏡頭可以更好的體現出電影中的藝術性,是必須拍出來,這樣也可以吸引不少眼球,也可以提高一定的票房。也會提供給大家對這部電影的爭議性,有些電影大尺度鏡頭既唯美又順應劇情的發展,讓人看了不僅還能最大限度的刺激荷爾蒙,比如外國的一些電影,就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尺度的鏡頭,正是這些大尺度鏡頭,讓這些電影成了經典,讓人看了如沐春風,值得回味。 以,個人認為,大尺度鏡頭不應該一棒子打死,應該根據電影的劇情需要和發展,應該有的時候就有,不應該需要的時候就不要,這樣,才能給觀眾更好的視覺體驗和精神上的滿足。
電影中激情戲到底是導演的需要,還是藝術的需要呢?
說起電影中的大尺度鏡頭,就讓人不得不想起韓雪,因為韓雪就曾經直言自己拍戲有幾個規定,其中不拍吻戲就是原則之一,金星也忍不住吐槽,不拍吻戲你來幹嘛?吻戲絕對算不上大尺度,但照樣有人不能接受!
可是有時候電影真的需要一些大尺度鏡頭,畢竟男女主角情到濃時,一個吻恰好就是 情感 的升華。特別是在某些生離死別的戰爭場景,男女主角發乎情止於禮,這是在很難讓觀眾達到 情感 的共鳴。就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如果不展示醜陋,誰人又能夠體會到美好?
當然,除了男女之間,有時候也有男男之間,或者女女之間。比如王家衛的《春光乍泄》,這部電影中有不少鏡頭需要演員放得開,如果不是演員的努力,這部電影也很難出彩。
當然,有時候也有例外的情況,大尺度鏡頭僅僅只是為了吸引觀眾,最典型就是國產鬼片,劇情不行,大尺度來湊,有時候看見這些場景真是懷疑這屬於哪一種電影?
所謂的「必須」是指「一定,少了它就不行」的意思。而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令人羞羞的畫面,甚至是非常大尺度的。有些觀眾認為,這無非就是電影創作者為了帶動話題或者是滿足觀眾的好奇而加入進去的橋段。
其實不然,從編劇或者導演的角度出發,有些電影,尤其是偏向於作者電影(個人風格濃烈)的作品中,當男女主角乾柴烈火之時,會選擇保留部分片段甚至將過程直接呈現給觀眾,這是一種多方位得展現主人公 情感 與心理的設定。而這激烈的畫面之後,人物可能就會受到其他線索的影響,關系發生了變化。
如果沒有這一部分的畫面呈現,觀眾也能get到雙方的關系變化,但是一旦加入了,甚至事無巨細得展現出來,觀眾不僅能夠得知人物關系 情感 紐帶的濃烈,還能從這一關系中挖掘出更多有趣的人物心理。
就拿《色戒》來說,人物的 社會 地位和主動、被動的關系都在那場被刪的一干二敬的尺度戲里演繹了。尺度戲在這里不再是博眼球的噱頭或者話題炒作,而是真正為劇本和劇情推動服務的片段。
在有些經典的例子,比如《泰坦尼克號》里男女主角在一輛車里的尺度戲份,最後二人在玻璃窗上的手掌印,這個鏡頭至今經典無比。這讓人看起來充滿了情慾,但同時又不顯得低俗,是浪漫到極致的 情感 共融。在我看來,像這個鏡頭對於《泰坦尼克號》來說就是必須存在,而且是絕妙的存在。
所以,這些大尺度的片段也要看創作者的需求和觀眾心理是如何把握的,沒有絕對的必須之說,只有放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否合適或者說是否有增加效果的說法。
不能說必須的吧,應該是許多電影藝術作品用大尺度鏡頭表現會更完美。
比如婁燁的電影。
婁燁是一個很擅長用情慾鏡頭敘事的導演。
婁燁對於暴露鏡頭的執著應該跟他本人想向觀眾傳達的觀點思想有自己的理解有關。就像弗洛伊德對美學的認識,它認為人性的一切行為都跟性意識有關。
人出生的時候是裸露著的,這是最真實,最初的模樣。我想裸露應該表達著一種還原、真實。
人性的慾望、貪婪、卑劣、卑微在現實生活中苦苦掙扎,謀求生存。這些通過裸露鏡頭來表達,最合適不過。
裸露鏡頭,是一種很大膽深度挖掘人性,呈現還原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的表現手法。
在電影中拍裸露鏡頭不是難事,也不再少數,但是能通過裸露鏡頭傳達某種觀點,引發思考,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不是必須的,卻是必要的,然而也只是針對部分創造者而言。是否使用大尺度,和導演的創作風格有關。
比如,想要表現一個女子的肉體美,有些導演直接用裸體鏡頭表現,或正面或背面,通過直觀的肉體展示,表達美;有些導演通過朦朧的方式表現,比如女子的身體上蓋著一層薄紗,但是曲線畢露;有些導演則喜歡留白,比如只拍脖頸部位,或者拍腳,讓觀者去想像。
比如,想要表現男女之間的情慾,有些導演直接完整呈現,赤裸裸的視覺沖擊;有些導演給一個遠景鏡頭,觀者知道男女演員在演繹什麼內容,卻無法看的真切;有些導演也是點到為止,接吻之後便移開機位,用光線或者聲音告訴觀者發生了什麼事。
比如,想要表現劇中人的悲傷或者沮喪,讓其在花灑下淋浴。有些導演既拍全了肉體又拍全了表情,有些導演只拍表情,將鏡頭定在脖子以上,有些導演拍全景,演員蜷縮在一處,看的見肉體卻也看不清肉體。
諸上種種,都可以傳達出導演的意圖,觀者都可以領會到劇中的情節在說什麼。那麼,是不是說大尺度的震撼力更強?也不盡然。視覺沖擊上來講,大尺度的刺激量更大。但是如果從震撼力的角度說,一個眼神的特寫不見得就弱於一個肉體的特寫,比如《泰坦尼克號》中傑克給柔絲畫人體畫的一組鏡頭,國內公映的版本里刪除了柔絲全裸的畫面,只保留了傑克畫畫時柔絲看他時的那種眼神以及傑克畫的時候他看柔絲的眼神,只看兩個人互相對視的眼神,你便感知到了愛意在視線中的流淌,即便後來看到了未刪節的鏡頭,你不過是輕嘆一下柔絲的美,而當初最打動你的,卻是他們的眼神,不是肉體;然而,必要的時候,大尺度的震撼力又絕對佔了上峰,比如《色戒》裡面的激情戲,王佳芝如何吸引住易先生?或者說,王佳芝憑什麼可以吸引住易先生?如果僅僅是通過眉目傳情,就讓心理極度扭曲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易先生看上王佳芝,那就沒有什麼說服力。通過那段大尺度床戲,觀者既明白了易先生為什麼和王佳芝上床,也明白了易先生的不尋常心理。李安很會選人,王佳芝的角色必須要身材好同時演技在線,以便讓觀者意識到,那是什麼樣的女人才能吸引住殺人魔易先生。這一段,風花雪月的表達手法還真是不行。
大尺度鏡頭的目的是為了塑造人物的真實性,它之所以被談論,是因為和人倫道德的束縛相沖突,即便那些電影審查寬松的國家,對大尺度電影是否適合公映也是謹慎得很,畢竟,真實最傷人。真實性的表達不一定要藉助大尺度,它可以是隱晦的朦朧的,但是,當大尺度出現的時候,觀者應該感謝創作者的勇敢。你可以疑惑他們為什麼非的脫?可以不用脫,有的時候甚至沒必要脫,可還是脫了。脫了,就有它的道理,不僅僅是過了一次眼癮的事。
個人電影的大尺度鏡頭不是從藝術角度,而是審查和傳播角度的一種標准。藝術這種純感知的東西,外延應該和人類的想像力等同,可以無限擴張的,但從藝術傳播的角度來說,必須用尺度作為圍欄,否則任由藝術家放飛思想,各種突破普通人認知下限的東西就會蜂擁而出了。
比如世界十大X片,看完後心理陰影面積比中國還大。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領域的「大尺度」,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裸露、血腥、粗口、政治明敢詞等,這些內容在審查者眼裡,都有可能構成他們認知裡面的「大尺度」,甚至「超尺度」。所以有時候作為電影指揮棒的導演,他的藝術審美角度可能需要一些「大尺度」的鏡頭傳遞自己的理念,但未必能夠如願以償的實現。
之前何平導演在鏘鏘三人行裡面講過,導演最難的一點就是如何完整展示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每個人對於藝術的認知和審美高度不同,可能對同一個鏡頭產生完全不同的解讀。這還不是審查的問題,即使是拍攝製作過程中,導演和演員都會有很多關於「大尺度」的沖突。
當時曹穎和竇文濤聊到一些影視劇中裸戲的問題,曹穎就坦白有時候一些導演和劇組就為了博眼球,刻意加一些毫無意義的裸戲在劇情中,這種情況她會堅決抵制,寧願少拍一部戲也不能助長這種風氣。
何平導演這時候表示反對,他說其實有時候演員在用自己的世界觀去評估導演的一些鏡頭設計,比如說我們想拍一個女性在出門前換衣服的鏡頭,導演設計了很多細節來反映女主角的性格和情緒變化,比如脫衣服的一些細節、穿衣服的一些動作和表情,其實都是有自己的藝術表達的。但有時候到了演員眼中,變成「你就是想看我換衣服」,其實不是這樣,純粹是雙方對於藝術的理解和溝通不到位的結果。
我個人比較支持何平導演的立場,其實那些所謂的「大尺度」鏡頭的沖突,其實就是各方協商失敗的產物,真正的藝術領域應該更加有突破和挑戰,才能讓電影藝術的價值得到升華。
我覺得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有些大尺度鏡頭是必須的。
首先,先說劇情。如果一部好的電影缺失一些大尺度鏡頭會喪失劇情的完整性,無法精確的表達導演或編劇想要達到的熒幕效果。所以我一向更青睞未刪減的影片,不管整部影片最終呈現的效果是褒是貶,都需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的完整性,只有這樣才能以最純粹的視角和思考來理解導演的意圖。當然有些影片還是會超出我的認知,而其中的大尺度鏡頭對劇情理解的幫助也是因影片而異。
其次,我們來舉幾個例子。比較早的一部限制級影片《發條橙子》,這部影片自拍出來就爭議不斷,當年更是刪掉了多達30分鍾的大尺度鏡頭才得以公映。我也不知道具體看的是哪個版本,至今有些鏡頭所表達的劇情仍然不好理解。但即使這樣,人性的丑惡、貪婪、情慾、荒誕都一定程度得到了完整的展現。電影有時就是真實的人生,無論《發條橙子》遭受了多大的爭議,敢在1971年拍出這樣的電影,足以讓我對整個劇組表示致敬,尤其是片中飾演被侵犯的幾個女性演員,感謝她們為電影所作出的極大犧牲。
再說說我們的功夫巨星李小龍。李小龍的功夫片無論對香港電影還是世界電影的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之後的很多年,很多影視作品都能看到有模仿當年李小龍電影的影子。包括著名演員和導演周星馳,如果不看李小龍的電影,就沒法理解周星馳在《功夫》中致敬李小龍的一些小的設計。說回正題,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其中唐龍在義大利外出遊玩時碰到一個香艷的義大利女性,唐龍對女主的告誡還記憶猶新,對這個義大利女性報以微笑,以示友好,誰知剛剛進入公寓該女性就開始脫衣服…原來唐龍不幸偶遇了一個義大利風塵女子。這個小插曲我在刪減版的《猛龍過江》並沒有看到,觀眾當然沒法理解那個漂亮的義大利女性出現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比較極端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一部成就和爭議都十分巨大的電影。導演貝托魯奇和馬龍·白蘭度雙雙獲得了奧斯卡提名,但也由於瑪利亞·施耐德的死,這部影史巨作再次被人們推向風口浪尖。其中,馬龍·白蘭度和瑪利亞·施耐德的一場激情戲並未事先告知女主瑪利亞·施耐德,從而造成了真實的身體接觸,19歲的年紀在不被告知的前提下被侵犯的真實反應有些過於「真實」了,已經超出了一個職業演員的職責所在,最終瑪利亞·施耐德的一生都被性愛的標簽所困擾,她的生活也被自毀的面目全非,感情糾葛和毒品時常為伴,最終在2011年2月5日不幸去世,結束了波折的一生。當然這樣極端的例子無論從人權還是女權,或者尊重女性的角度都不應該得到推崇,哪怕是受到再多的專家和觀眾的肯定。這種電影即使不拍也不能違背女性演員的真實意願。
最後,我覺得如果是劇情的需要,一些大尺度的鏡頭是需要的。而觀眾觀影的動機是有很大區別的。一方面,如果是沖著電影本身,還是應該端正態度,把這些大尺度鏡頭當作客觀的真實存在就好了;另一方面,如果是好奇心的驅使,專門為了看大尺度鏡頭,很多時候不如去看成人電影那樣直接。由此我想到一個同樣飽受爭議的行業——人體模特,他們或為藝術或為生計,給美術學院的學生們做人體模特,只是職業的需要,不應該受到 社會 的歧視。借用范偉早年的小品來說「低檔商品用假人,高檔商品真人展示」。回到電影本身,隨著電影的發展很多大尺度鏡頭都會盡可能保護演員的隱私而得到更科學合理的處理,這一點還是十分提倡的,因此,單純為看大尺度鏡頭的觀眾們可要失望了。
我覺得是需要的。
故事只有真實才能引發共鳴,產生思考。
如果將一些大尺度的情節刪掉,後續用什麼來彌補故事性。電影的每一幀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每一個畫面都是為了強調和解釋它想告訴你什麼。
如果沒有的這些畫面,大家去感受的時候共鳴要如何產生。
就像《悲傷逆流成河》,大家都知道校園霸凌不對,就像《霸王別姬》,大家都知道應該尊重同性戀,就像《我不是葯神》,大家也知道就醫難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如果我直接用言語告訴你該怎麼做,大家會聽嗎!
要知道從小到大聽父母言的人真的很少。
甚至一篇新聞文章《國旗為誰而降》,它每一個字都是在講述的一個問題,而引起共鳴之後,大家回會用什麼方式去解決。
一旦讓人感覺到假,不夠真實,脫離了現實,共鳴如何引起。
所以說存在便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