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育嬰奇譚》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育嬰奇譚》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2rk_9xEQW2y_W4caWX-gNg
Ⅱ 求 育嬰奇譚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育嬰奇譚》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1VwVM2XBhe91siunVlzqXg
作品相關簡介:《育嬰奇譚》是霍華德·霍克斯執導的喜劇片,由凱瑟琳·赫本、加里·格蘭特主演,於1938年2月18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古生物學家大衛與富家女蘇珊經過一系列誤會後終於相愛的故事。
Ⅲ 跪求恐怖片愛情,【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Z-CiBmvtVF1dFOebf8-ovA?pwd=g4jx 提取碼: g4jx
Ⅳ 盤點30年代的歐美片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30年代的歐美片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科學怪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Ⅳ 我想找一部美國喜劇片 將一個男的被電了以後可以聽見女人心中所想的~
男人百分百中文片名
男人百分百
外文片名
What Women Want
更多中文片名
女人需要什麼
傾聽女人心(中)
偷聽女人心(港)
影片類型
愛情 / 奇幻 / 喜劇
片長
127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評級
Rated PG-13 for sexual content and language.
級別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12 Chile:TE Peru:PT USA:PG-13 France:U Norway:7 Sweden:7 Hong Kong:IIB UK:12 Spain:7 Germany:6 Netherlands:AL South Korea:15 New Zealand:PG Hungary:14 Switzerland:10 Denmark:7 Finland:K-7
製作成本
$65,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000 (on print)
拍攝日期
2000年2月 - 2000年6月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Eastman Kodak)
膠片長度
3614 m (Spain)
首映票房
614,543.00 (單位:美元)
全美票房
2,811,707.00 (單位:美元)
海外票房
1,300,000.00 (單位:美元)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南希·邁耶斯 Nancy Meyers
編劇 Writer
Josh Goldsmith .....(story) &
Cathy Yuspa .....(story) and
Diane Drake .....(story)
Josh Goldsmith .....(screenplay) &
Cathy Yuspa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Nick Marshall
海倫·亨特 Helen Hunt .....Darcy McGuire
瑪麗莎·托梅 Marisa Tomei .....Lola
阿倫·阿爾達 Alan Alda .....Dan Wanamaker
艾什莉·約翰遜 Ashley Johnson .....Alexandra 'Alex' Marshall
Mark Feuerstein .....Morgan Farwell
羅倫·荷莉 Lauren Holly .....Gigi
Delta Burke .....Eve
Valerie Perrine .....Margo
朱迪·格雷爾 Judy Greer .....Erin
莎拉·保羅森 Sarah Paulson .....Annie
Ana Gasteyer .....Sue Cranston
麗莎·艾德爾斯汀 Lisa Edelstein .....Dina
Loretta Devine .....Flo the Doorwoman
Diana-Maria Riva .....Stella
艾里克·巴弗爾 Eric Balfour .....Cameron
Andrea Taylor .....Inner Voice Actress/Office Intern (as Andrea Taylor)
John Frazier .....Truck Driver
Joe Petcka .....Man on Street
Brian Callaway .....Man on Street
Coby Goss .....Man on Street
Christian Michel .....Man on Street
Perry Cavitt .....Ogling Man
Crystal McKinney .....Unimpressed Woman
Jeanine Renick .....Unimpressed Woman
Kathrin Lautner .....Gigi's Friend
羅根·勒曼 Logan Lerman .....Young Nick Marshall
Kelly Cooper .....Showgirl
Palmer Davis .....Showgirl
Katie Miller .....Showgirl
Dana Waters .....Nick's Mom
Gregory Cupoli .....Male Role Model
Alexondra Lee .....Woman in Sweater
Aviva Gale .....Counter Girl
Shirley Prestia .....Coffee Shop Customer
T.J. Thyne .....Coffee Shop Customer
Norman H. Smith .....Norm
Audrey Wasilewski .....Secretary with Danish
Angela Oh .....Jess, Dan's Secretary
Robert Briscoe Evans .....Ted
Chris Rolfes .....Woman in Park
Katie Kneeland .....Woman in Park
Jeanine O'Connell .....Woman in Park
Kelley Hazen .....Woman in Park
Brooke Elliott .....Woman in Park
Kristina Martin .....Woman in Park
Harmony Rousseau .....Sloane/Curtis Receptionist
Lisa Long .....Sloane/Curtis Executive
Heidi Helmer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Marla Martensen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Sally Meyers Kovler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as Sally Meyers-Kovler)
Ashley Quirico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Regan Rohde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Liz Tannebaum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LeShay N. Tomlinson .....Marshall Field's Shopper
Cristine Rose .....Sloane/Curtis Attorney
Arden Myrin .....Darcy's Assistant
Rachel Duncan .....Alex's Friend
Alex McKenna .....Alex's Friend (as Alex Mckenna)
Regiane Gorski .....Yoga Instructor
Juliandra Gillen .....Woman in Library
Lisa Anne Hillman .....Woman in Library
Tracy Pacheco .....Woman in Library
Ashlee Turner .....Woman in Library
Jamie Gutterman .....Jogger by Lake
Maggie Egan .....Kitchen Secretary
Juanita Jennings .....Kitchen Secretary
Robin Pearson Rose .....Kitchen Secretary
Hallie Meyers-Shyer .....Girl at Lunch Counter (as Hallie Meyers Shyer)
Laura Quicksilver .....Girl at Lunch Counter
Kate Asner .....Woman at Lunch Counter
Caryn Greenhut .....Woman at Lunch Counter
Jennifer Greenhut .....Woman at Lunch Counter
Marnie Mosiman .....Woman at Lunch Counter
Sierra Pecheur .....Woman at Lunch Counter
Nnenna Freelon .....Nightclub Singer
Gil Hacohen .....Haim
Nancy Monsarat .....Nike Executive
Jacqueline Thomas .....Nike Executive
Rory Rubin .....Nike Executive
Chris Emerson .....Mail Room Kid
Victoria Kelleher .....Secretary
Gertrude Wong .....Old Woman in Chinatown
Andi Eystad .....Girl at Prom
Kira Coplin .....Alex's Friend (uncredited)
Kiva Dawson .....Showgirl (uncredited)
Drew Howerton .....Boy at Prom (uncredited)
Kimberly Lyon .....Showgirl (uncredited)
Heidi Merrick .....Secretary (uncredited)
貝特·米德勒 Bette Midler .....Dr. J.M. Perkins (uncredited)
Robin Nance .....Red Head (uncredited)
Kelsey Oldershaw .....(uncredited)
Kristine Perchetti .....Showgirl (uncredited)
Andy Schofield .....Man walking in park (uncredited)
Richard Simmons .....Himself (uncredited)
Nancy Sinclair .....Woman Getting Manicure #2 (uncredited)
Melinda Songer .....Dancer (uncredited)
Martha Stewart .....Herself (uncredited)
Tracey Stone .....Black Haired Beauty (uncredited)
Danielle Weeks .....Meg Ryan lookalike (uncredited)
Dean West .....Taxi cab driver (uncredited)
Julie White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Bruce A. Block .....co-procer
Susan Cartsonis .....procer
Bruce Davey .....procer
Carmen Finestra .....executive procer
Gina Matthews .....procer
Stephen McEveety .....executive procer
David McFadzean .....executive procer
南希·邁耶斯 Nancy Meyers .....procer
Matt Williams .....procer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2000年12月13日 ..... (premiere)
美國
USA
2000年12月15日
希臘
Greece
2001年1月5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1年1月8日
紐西蘭
New Zealand
2001年1月1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1月18日
台灣
Taiwan
2001年1月20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1年1月24日
日本
Japan
2001年1月27日
英國
UK
2001年2月2日
香港
Hong Kong
2001年2月8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1年2月8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1年2月8日
秘魯
Peru
2001年2月8日
義大利
Italy
2001年2月9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1年2月14日
法國
France
2001年2月14日
德國
Germany
2001年2月15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1年2月15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冰島
Iceland
2001年2月16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3月8日
巴西
Brazil
2001年3月9日
立陶宛
Lithuania
2001年3月9日
丹麥
Denmark
2001年3月16日
西班牙
Spain
2001年3月16日
瑞典
Sweden
2001年3月23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1年3月29日
芬蘭
Finland
2001年3月30日
挪威
Norway
2001年4月6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1年4月13日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4月19日
埃及
Egypt
2001年4月25日
印度
India
2001年5月18日
俄羅斯
Russia
2001年8月21日 ..... (video premiere)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Centropolis Entertainment [美國]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國] ..... (as Icon Proctions)
Wind Dancer Proctions [美國] ..... (as Icon Proctions)
發行公司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 (Switzerland)
Bac Films [法國] ..... (France)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國] ..... (Germany)
Celsius ..... (India)
Eurocine [阿根廷] ..... (Argentina)
GAGA Communications [日本] ..... (Argentina)
Golden Scene [香港] ..... (Hong Kong)
New Films International [愛沙尼亞] ..... (Hong Kong)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 Paramount Home Video [美國] ..... (2001) (USA) (DVD)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Belgium)
Toho-Towa [日本] ..... (Netherlands)
Warner Sogefilms A.I.E. [西班牙] ..... (Spain)
特技製作公司
CIS Hollywood [美國] ..... (additional special visual effects compositing)
Centropolis Effects LLC [美國]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Action Sports Adventure [美國] ..... boxing footage courtesy of
After Six Formal Wear ..... thanks
Central Casting [美國] ..... extras casting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amera cranes and dollies by
City of Long Beach [美國] ..... thanks
Columbia Records ..... soundtrack
Food Network [美國] ..... footage from "Cooking Live!" courtesy of
Jo Anne Kane Music Services [美國] ..... music preparation
John Paul Mitchell System [美國] ..... footage of women running courtesy of
Las Vega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Authority [美國] ..... photographs of Las vegas hotels courtesy of
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 [美國] ..... footage from "Martha Stewart Living" courtesy of
NBA Entertainment [美國] ..... footage from the NBA courtesy of
Pacific Title [美國] ..... opticals by
Playback Technologies ..... 24 frame playback
Playboy Enterprises [美國] ..... Playboy logo and design are trademarks of
Prairie Pictures Stormstock [美國] ..... footage provided by
Sax Fifth Avenue [美國] ..... thanks
Sony Music Soundtrax [美國] ..... soundtrack
索尼影視電影廠 Sony Pictures Studios [美國] ..... sound re-recording
Temple St. Clair Carr ..... thanks
Time Inc. ..... Margaret Bourke-White/Life Magazine righted by
Tony's Food Service Inc. [美國] ..... catering
Universal Media Inc. ..... footage from "The Jack Paar Program" courtesy of
Wieden & Kennedy [美國] ..... Nike commercial by
William Holden Theater ..... sound re-recording
yU+Co. [美國] ..... main and end titles designed by
劇情簡介
在影片中梅爾吉布森飾演一個單親爸爸,他有極度的大男人主義,在經歷了一次偶然的事故後,他意外的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神奇的能力,憑借這種能力他可以聽到身邊女人的心聲,從而完全感受到女人真實的內心世界。他把這當成上帝贈予自己的特殊禮物,並沉迷於其中難以自拔。漸漸的,當他聽到越來越多女性心聲時,他發現自己的行為也受到了影響,一切都在無法抑制的發生著改變。他不再象從前那樣「男權至上」,相反,對女性的模仿欲油然而升,如刮腿毛、對鏡梳妝。驚喜與悲傷,歡笑和沮喪,幾經反復,命運似乎總在同他開玩笑……
Nick Marshall (梅爾吉布森飾)是一個芝加哥的廣告業高級主管人員,一次意外事故讓他開始能聽到女人在想什麼。開始時Nick很不適應這份上天賜予他的意外本領,但很快他就發現可以用它來做點兒「好」事兒,比如對付新來的女上司Darcy McGuire (海倫亨特飾)。
但隨著他不斷的斟聽Darcy的內心世界,他最終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位能乾的女上司…
一個任職於廣告公司、天生自以為是的大男人,卻在一場意外之後,突然能聽見女人的內心的真實心聲……
在浴缸中被電擊後,梅爾·吉布森飾演的男子意外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特異功能,憑借這種能力他可以聽到身邊女人的心聲,從而完全感受到女人真實的內心世界。他把這當成上帝贈予自己的特殊禮物,並沉迷於其中難以自拔。漸漸他發現自己的行為也受其影響,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他不再像從前那樣「男權至上」,相反,對女性的模仿欲油然而生,如刮腿毛、對鏡梳妝。驚喜與悲傷,歡笑和沮喪,幾經反復,命運似乎總在同他開玩笑。
幕後製作
本片主要藉助有梅爾·吉布森的魅力,海倫·亨特經常無戲可演,總體輕松,但不是上乘之作。
影片評價
一句話評論:
He has the power to hear everything women are thinking. Finally... a man is listening.
Ⅵ 2008年有那些好看的喜劇電影,知道的說來聽聽
<幸運庫克>,這個絕對讓你噴飯。
《表姐當家》。
美國喜劇影片《老友有錢》
《淘金記》(1925年)
流浪漢受在「淘金熱」的帶動決意采礦,最終卻落得只能吃皮鞋果腹的天地。這也是卓別林默片時代最瘋狂、最具創造性的傑作。
《育嬰奇譚》(1938年)
一隻美洲豹「寶寶」、一塊恐龍骨化石,以及凱瑟琳·赫本與加里·格蘭特之間激情的化學反應,這些足以讓這部「神經喜劇」化腐朽為神奇。這對男女明星搭檔在《費城故事》里的表現也許更浪漫些,但在《育嬰奇譚》里肯定是最滑稽的。
還有今年新出來的。我再給你介紹一下。
《我去世的吃醋女友 》
差不多了,夠你看了。
Ⅶ 閱片1萬部!全世界看電影最多的人選出了他的Top 10
閱片10000部的全球最牛骨灰影迷,把嗜好轉彎為傳奇事業,創辦了涵蓋150萬部電影的專業資料影庫。資深技術宅變身好萊塢紅人,他是IMDb創始人,科爾·尼達姆。
如果你自認是電影發燒友,你的主頁收藏夾很可能有 IMDb(網路電影資料庫) 的網站。
IMDb有多權威?內容涵蓋 150萬部 電影和電視節目,以及320萬個演員,並且有每個月超過5700萬名訪客,1.9億次訪問量。
實現小目標——閱片一萬部
這位骨灰級電影粉最近 狂燒480部電影 ,只是為了趕在IMDb成立 26周年 前實現小目標—— 閱片一萬部 。
平均下來,50歲的尼達姆一生中每隔48小時就觀看一部電影。誰還敢說自己閱片無數呢?
當然, 這個數量僅僅針對不同標題的單個電影。作為電影發燒友,遇到心頭好,重復煲劇是常事。光是《異形》,他就看了不下 60遍 。
由此可見,尼達姆也會隨著新片的推出不時地修改心目中的十佳。你也許會認為,萬里挑一害死糾結症,但對於自有一套評判標準的專業影迷尼達姆而言,幾年前已心裡有數。
「我的十佳表達的是我對電影整體的感覺」,尼達姆說。「每一部電影都是獨立的個體,但也代表了導演、類型、風格」,他補充道。
這份榜單是一個閱片上萬的電影狂人忍痛篩選出的最愛,可謂十足的干貨。
他的口味大多偏向歷史久遠的 經典老片 ,如1944年的《雙重賠償》;有一些則是 黑白片 ,比如1958年的《歷劫佳人》。唯一一部較為年輕的影片是2010年小李子的 《盜夢空間》 。
遺憾落榜的也有很多優秀影片,差點擠進前十的就有懷德1960年的喜劇《桃色公寓》和史蒂芬·斯皮爾伯格1975年的《大白鯊》。 (十佳彩蛋在文末)
沉迷電影的少年時代
這個骨灰級影迷人生中最早的記憶就在電影院里成形。
「我的第一部電影是白雪公主和小矮人,5歲的時候我已經愛上電影」,但後來畫風突變。普通人的8歲滿屏都是喜羊羊與灰太狼,而尼達姆已經在媽媽的帶領下去電影院觀看驚悚片 《大白鯊》(Jaws) 。
該片講述的是警長獵殺食人大白鯊的故事,充斥著血腥鏡頭。「我被嚇得連游泳池都不敢靠近」,也恰恰因為迷戀上過於真實的刺激感,他開始瘋狂地在電影路上狂奔。
他對電影的痴迷一發不可收拾。1981年,當家裡有了娛樂設備後,他就守著一部關於外星人的片子足足兩周,反復觀看。
就連旅行也不放過任何觀影機會。1989年,他第一次去美國,把行李丟到酒店後,就迫不及待地驅車去了最近的影鋪,租借 《發條橙》 。
這是部充斥著性與暴力的影片,甚至在電影公映後,英國出現很多類似《發條橙》的犯罪場景,於是在當地被列為禁片了。
尼達姆為了 「翻牆」 ,千里迢迢地跨越大西洋,只為一睹該片的真容。可見他對電影的迷戀已然到了「為你翻山越嶺,無心看風景」的地步。
當談到人生理想這個大命題的時候,尼達姆毫無半點含糊。「我有個公開的大秘密,」他停頓了一下發出爽朗的笑聲, 「那就是要鼓勵全世界的人成為和我一樣狂熱的電影迷。」
而這個理想,早在年少時就開始構建了。
從粉絲變成IMDb創始人
瘋狂影迷大有人在,而尼達姆卻能親手組建全球電影愛好者的樂園,並成功把業務賣給 亞馬遜 ,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這就要從他的日常習慣說起,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為了留住觀影記憶,80年代早期,尼達姆嘗試著用筆去記錄電影里的精彩瞬間。
「看電影時,我會注意每部片之間的關聯。作為 卡萊·格倫 的腦殘粉,我會把所有資訊集中在一個小資料庫里,方便記錄看過他的幾部電影。」
手寫記錄兩周後,他納悶道,為什麼不尋找一種更高效的方法?轉念一想,第一個私人電影資料庫就成立了,裡面記錄著簡單的導演、演員信息。
「我很慶幸電影作為愛好早於職業。」尼達姆對電影的迷戀以及樂於分享的性格成為了他事業孕育的土壤。
然而,只有熱情,沒有技術支撐的藍圖很容易夭折在搖籃里。而這兩個條件,尼達姆都兼顧有餘。
插句題外話,尼達姆可是個 資深技術宅 ,14歲就開始賣自己編程的游戲,並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漸漸地,他開始在網路上分享記錄下來的電影文檔。有粉絲建議創建搜索資料庫,他就利用業余時間將已閱電影資料和數據上傳到自己創建的留言板。
剛開始資源有限,他招募了一批的全球電影愛好者去更新資料。憑借著對電影同樣的熱愛,這支隊伍逐漸壯大了起來,就連攝影師和作曲家的電影資料庫都被搭建起來了。
然而,這才是漫長創業路的開端。由於早期的網路還沒有商業用途,這讓以網路為橋梁的IMDb的商業路顯得舉步維艱。
為了更好的投身電影事業,尼達姆辭去了 惠普 的高薪工作,並貸款購買了IMDb的第一個網路伺服器。
短短兩周內,他賣掉了網站的第一個線上廣告。隨著收入增長,他邀請了更多電影迷加入團隊。
IMDb的網站業務蒸蒸日上,有很多大企業想收購,但尼達姆只選擇了亞馬遜, 「因為亞馬遜在尊重IMDb的同時,也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他並沒有讓整個團隊進駐亞馬遜,而是派專員去搭建一個溝通的平台,目的是為了保證IMDb的獨立性與創業精神。
「我們在保留創業性的同時,擁有了更多的人力資源。」這個偉大的創業公司每天面向兩億用戶,試圖往更成熟的專業化方向蛻變。
如今,IMDb有 一百多位員工 維護網站的日常運行。對於尼達姆來說,生命中的每一秒都被電影占據。他至今還保持這個清晨觀影的好習慣:每天六點起床,在多數人醒來已看完一部電影。
時至今日,IMDb已成為 好萊塢電影 工業的驅動力,尼達姆也成為好萊塢電影的點金手,真正做到了在神秘的好萊塢和影迷之間構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尼達姆的 十佳影片
1 、《迷魂記》(1958)
「我愛上了金·諾瓦克的角色,以及電影完全出人意料的懸念,讓人驚呼『噢不,原來 完全不是這樣的!」
2. 《盜夢空間》(2010)
「我喜歡峰迴路轉的結局,也喜歡柳暗花明的中間。我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超級粉絲。」
3 、《西北偏北》(1959)
「加里·格蘭特扮演的角色儒雅而世故,簡直無可匹敵。本片也代表了希區柯克另外三部偉大電影:《愛德華大夫》、《美人計》和《蝴蝶夢》。」
4 、《雙重賠償》(1944)
「這是比利·懷德出色的黑色電影。」
5 、《育嬰奇譚》(1938)
「在我看來,這是電影史上最有趣的一部片子,主演有我最愛的男演員加里·格蘭特和我最愛的女演員凱瑟琳·赫本(我給其中一個女兒起名就叫凱瑟琳)。」
6. 《異形2》(1986)
「這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超過了60次,包括兩次法語版。《異形2》有不間斷的驚悚和毫不冷場的動作場面,從那個星球開始出亂子的那一刻起,一切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7 、《七宗罪》(1995)
「這部片子是看得我最緊張的片子之一。結局的沖突是全片最贊的部分:他應不應該執行法律呢?」
8 、《低俗小說》(1994)
「它在90年代重新定義了電影。非線性時間敘事非常精彩,開頭和結尾的場景從兩個不同角度拍攝也絕妙無比。」
9 、《大開眼戒》(1999)
「希區柯克、懷德、斯坦利·庫布里克都在我最愛的導演排行榜里。這個片子看得我幾個星期都緩不過來。人們都沒有意識到它是一部聖誕電影,幾乎每一幕都有一棵聖誕樹。每個聖誕前夕我都會重看兩部電影,一部是《大開眼戒》,另一部是《生活多美好》。」
10 、《歷劫佳人》(1958)
「這是最後一部偉大的黑色電影,開場那個著名的長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結尾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結局之一。」
以上就是IMDb老闆尼達姆最愛的十佳好片,沒看過的快上車,看過的歡迎留言討論。
文:Cassie
資料來自 THEWRAP
- THE END -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 外灘畫報(the-bund) "
你可以試試點擊下面這張圖片↓↓↓
Ⅷ 跪求恐怖電影在線觀看免費高清恐怖美國,【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7ANvlosRa_U1rB6GqCrW0g?pwd=5jrc
馬修(喬什•哈奈特 飾)是個年輕有為的廣告公司人員,與女友也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當他在一次生意洽談的會晤中,他無意間聽到了往日摯愛——莉薩(黛安•克魯格 飾)的聲音。那時兩人正處熱戀,可是莉薩無端在他的生活中消失了。而一直以來,馬修都無法忘記莉薩。
Ⅸ 超人系列電影
克里斯托弗·里夫 Christopher Reeve 的超人系列以及《超人前傳》《超人歸來》
超人 Superman (1978)
氪星即將毀滅之際,為保持種族的延續,科學家喬·艾爾通過飛船將他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卡爾送往地球。卡爾被地球上的肯特夫婦撫養成人,他具有超人的能力,將成為地球上正義和真理的守護者。長大了的卡爾來到大都市,成為《行星日報》的記者。平時,他是溫文爾雅的普通記者,危急時刻就變成穿著緊身衣、披著斗篷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守護神超人。當邪惡的魯索妄圖統治全世界時,超人是唯一能夠制止他的人。
本片取材自著名漫畫系列。這部電影耗資5500萬美元拍攝,美國總票房達到1.34億,海外票房1.66億美元,正式開啟了銀幕上的漫畫英雄時代,同時也令克里斯托弗·里夫成為最受愛戴的偶像演員之一。幾年後,這部電影還遠播到了中國,培養下整整一代《超人》影迷。1978年的超人是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1980年的第二集講超人同時對付三個來自氪星的壞蛋,他的羅曼史也有進展;1983年的第三集走搞笑路線,講一個電腦操作員不慎幫助壞人打垮了超人;1987年的第四集中,超人為世界掃除核武器,特效低劣,情節無新意,但主角表演仍一絲不苟。超人扮演者里夫在90年代因騎馬摔落,全身癱瘓。1984年的《女超人》(Supergirl)講超人堂妹的故事,雲集多位大腕,但被認為是大爛片。
花絮:·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曾經被邀請執導該片,但在薪水方面,製片方與他很難達成共識。他們打算等著,直到看見"這部魚的電影"(Jaws,1975),是如何讓他贏得驚人票房成績。電影獲得巨大成功,斯皮爾伯格也開始了其他拍攝計劃。
·為扮演令人信服的超人,練就一身肌肉,克里斯托弗·利夫經歷了一段時間嚴格的體能訓練。指導老師是大衛·波洛斯,他曾在星球大戰三部曲之一扮演達斯·瓦德。
·克里斯托弗·利夫在拍攝期間體能消耗太大了,以至於剛開始拍攝的他在空中飛行的鏡頭和後來的無法匹配,只好重新拍攝。
·展示超人飛行的最佳方式的改進,實際上是一個長時間的試驗過程。這些方法中包括簡單的是用彈弓向天空發射一個假人,做成角色的樣子的一個遠程遙控模型飛機,可以表演一些簡單而生動的飛行活動。製作單位還特別設計出一個可移動的攝影機鏡頭,後面固定著一個發射器。這樣在拍攝克里斯托弗·利夫的時候,鏡頭可以製造出他在運動的假象。實際上是攝影機上面的發射器在迅速後退。
·克拉克·肯特和超人的頭發分是相反的一邊。
·馬龍·白蘭度在鏡頭上出現10分鍾,獲得了四百萬美元的報酬。
·為了表現克拉克·肯特,克里斯托弗·利夫參考了加里·格蘭特在電影《育嬰奇譚》 Bringing Up Baby (1938)中的表演。
·片尾超人快速飛向天空的場景在後來其他三部超人的電影中重新用到了。
·馬龍·白蘭度拒絕事先背好他的大部分台詞,當他把嬰兒卡爾·艾爾放進逃生的地方,他真的是在小孩的尿布上念著自己的台詞的。
·由於當時克里斯托弗·利夫的名氣太小了,幾乎每一場電影宣傳,馬龍·白蘭度和吉恩·哈克曼的名字都寫在這位主角的名字前面。
超人續集 Superman II (1980)
劇情介紹:一群恐怖分子佔領了埃菲爾鐵塔,要挾法國政府如果不接受他們的要求就引爆氫彈,超人立即奔赴巴黎,將裝有氫彈的起重機帶到外太空,孰料爆炸的氫彈毀壞了喬·艾爾囚禁3名Krypton星匪徒的「幻影地帶」,這3名匪徒立即在瘋狂的佐德將軍的帶領下氣勢洶洶的前往地球,他們要奴役超人保護下的人類。
此時,我們的超人正和女友洛伊斯·萊恩情義綿綿,不但對惡人的降臨渾然不知,而且超能力也喪失殆盡。當他發現佐德和其手下的存在之後,立即返回「孤獨要塞」恢復能力以對抗窮凶極惡的匪徒,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花絮:
·最初,理查德·唐納拍攝的《超人續集》中有超人與父親喬·艾爾對話的情節,扮演喬·艾爾的馬龍·白蘭度後來曾提起訴訟,要求按百分比獲取第一部《超人》的利潤,並後來勝訴,於是製片方將出現他的場景剪掉,用超人的母親取而代之。盡管白蘭度並未出現在本片中,但他的訴訟仍為他爭取了分紅,並且他的場景計劃在2006年的《超人歸來》中出現。
·湯姆·曼凱維奇(Tom Mankiewicz)受雇指導馬里奧·普佐最初創作的印度版《超人》劇本,並將其改編為《超人續集》的劇本。曼凱維奇去除了大多普佐式的粗俗,並按製片方的要求加入了相關的宗教暗示,其中包括了從30年代出現超人漫畫叢書以來超人傳奇中與《基督再來》的相似之處,比如喬·艾爾(上帝)將佐德(撒旦)驅逐出Krypton星(天堂),卡爾·艾爾被一隻星狀外形的飛船(伯利恆之星)帶到地球,以及讓一對無法生育的夫婦喜得貴子等等。如果理查德·唐納能夠繼續完成這部《超人》,那麼劇情中將有更多內容與宗教有關,遺憾的是,他後來被解僱了,理查德·萊斯特(Richard Lester)取而代之,萊斯特對超人和神話沒有任何敬意。
·據理查德·萊斯特稱,他在接手本片之前從沒聽說過超人,因為童年時家人不允許他看漫畫書,一些人認為萊斯特因為缺乏對超人人物的理解而表現出不敬,在他獨立執導的《超人3》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理查德·萊斯特對理查德·唐納在首集《超人》中就樹立起的史詩片影像風格存在很大異議,並決定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當時正值唐納的攝影師、曾獲奧斯卡獎的傑弗里·昂斯沃思(Geoffrey Unsworth)剛剛去世不久,於是萊斯特打算將昂斯沃思拍攝的大部分膠片作廢,請來才能平庸的羅伯特·佩因特掌鏡,將影片的影像風格設定為漫畫書樣式,甚至故意打造一種平面感。萊斯特的電影經常用3部攝影機同時取景,兩部用來拍攝特寫,剩下的一部用來拍攝遠景,演員們經常對這種拍攝方法表示不滿,因為他們不知曉何時在拍特寫,攝影機無法捕捉到演員的最好狀態,本片中扮演洛伊斯·萊恩的馬戈特·基德爾尤其不喜歡萊斯特的方法。另外,影片的畫面色調也按照漫畫書的樣式設計。理所當然,萊斯特的輕蔑之舉遭到抨擊,票房也一敗塗地。
·2004年,馬戈特·基德爾稱現存的被刪剪掉的理查德·唐納版本的膠片足夠上映之用。1984年,ABC電視台曾經播放了長達30分鍾的《超人續集》的被刪剪畫面,其中大多都是由理查德·唐納執導的。
·在劇本最初的版本中,是來自首集《超人》中的核導彈讓佐德及其同夥逃出了「幻影地帶」。
·吉恩·哈克曼其實並未加盟本片,他的鏡頭都是羅伯特·唐納事先拍好的。
·在劇本最初的版本中,有4個逃脫的Krypton星匪徒,比後來片中多出一個擅於搞笑的傑克·艾爾。
·雖然本片拍攝幾經周折,但華納公司還是搶在1980年年底在歐洲公映,美國映期則推遲至1981年夏季。
超人第三集 Superman III (1983)
劇情介紹:超人回到故鄉參加高中聯歡會,他遇見了一位高中時的女同學,並與她一見鍾情。這時正發生著一場災難,超人因為談情說愛而延誤了救災行動,他感到非常自責。另一方面,野心的巨富利用氣象衛星操縱世界各地的天氣藉以控制市場,後來更讓電腦天才的職員設計了一座超級電腦對付超人。超人不顧危險,打敗了這台超級電腦,並抓獲了這名野心的巨富。
花絮:·影片開頭時的場景、大都會的市區是在加拿大的卡爾加里拍攝。
·片中羅斯·韋伯斯特玩的視頻游戲是專為本片設計的,而且最初十分逼真,但後來製片方要求游戲的電腦風格再明顯一些,以便讓觀眾顯而易見。
·格斯在影片開頭時設計的程序是不可能完成的。
·馬戈特·基德爾在本片中的出鏡時間只有不到5分鍾,對白也只有12句,這是她在《超人續集》拍攝中為理查德·唐納被中途辭退而鳴不平造成的結果。
·女演員Enid Saunders在本片中扮演了一個名叫米妮·貝內斯特的角色,這是導演理查德·萊斯特暗地裡開的玩笑,在他同BBC的長期合作節目「The Goon Show」中就有一個同名人物。
·影片最初片名為「Superman vs. Superman」。
·格斯在片中曾說:「I don't believe a man can fly!」,而首集《超人》的宣傳語恰恰是「You'll believe a man can fly」。
·編劇曾說,最初他們希望由阿倫·阿爾達來扮演羅斯·韋伯斯特,因為他們希望演員殘忍而不失魅力。
·當製片方首次透露片中的拉娜是單身母親之後,隨之而來的漫畫書很快對拉娜的處境進行了解釋。
·當克拉克變為超人時,等候在photo-booth旁的小男孩正是在1978年首集《超人》中扮演卡爾·艾爾幼年時的小演員。
·片中超人將比薩斜塔弄直的場景起初計劃在《超人續集》中拍攝,而片尾超人在太空中的鏡頭則出自1978年的首部《超人》,《超人續集》和《超人4》也都沿用了這個鏡頭。
·片中格斯竊取公司錢款的技術稱為「義大利臘腸技術」(salami technique),指利用電腦代碼操縱電腦從一個已授權的交易中捨去零星金額,並重新指定路徑將零星金額累計於黑客帳戶中的電腦犯罪技術。
·盡管本片完成於《超人續集》推出的兩年後,但克里斯托弗·里夫已經闊別超人的角色長達4年之久,因為他在續集中的戲份早在1979年就拍攝完成。
·本片是克里斯托弗·里夫第一次成為頭牌演員的超人影片,在第一集中,他位於馬龍·白蘭度和吉恩·哈克曼之後,續集中他僅次於吉恩·哈克曼。
超人第四集 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1987)
劇情介紹:超人的老對手——智商200的大壞蛋萊克斯·路瑟又來了。這次他干起了核武器走私的勾當,超人當然會來制止他,於是路瑟製造了一個核子人與超人對抗,兩人展開了一場宇宙和平之戰。
花絮:·影片的最初投資預算為3600萬美元,但在影片開拍前,Cannon公司陷入到經濟危機之中,影片預算被降到1700萬,創作人員不得不重新使用以前的特效。
·在《超人續集》拍攝期間被解僱的理查德·唐納曾接到邀請執導本片,但被其拒絕。
·一些曾參與前三部超人電影和《女超人》拍攝的特效技師在本片開拍前已經就位,但後來由於薪水糾紛而紛紛離開。
·根據理查德·萊斯特的傳記稱,萊斯特也曾拒絕執導本片,但他和唐納誰先被邀請現在不得而知。
·當影片由最初的134分鍾刪剪到90分鍾,製片方曾打算將剪掉的鏡頭用於「超人5」。
·第五部超人電影定名為「The New Superman」,克里斯托弗·里夫並非主演,而是擔任導演和編劇,但後來由於本片的失利而放棄。
·片中大量外景都在英國的Milton Keynes小鎮拍攝,因為經費緊張無法在紐約拍攝。
·本片在美國上映時刪剪了超人在莫斯科挽救一隊蘇聯將軍的情節。
·影片的票房慘敗讓Cannon公司也放棄了蜘蛛俠的拍攝計劃。
·最初,本片中有兩個原子人,但後來第一個原子人的鏡頭被刪剪,並計劃用在「超人5」之中。
·克里斯托弗·里夫答應第四次出演超人,但條件是製片方必須資助他正在參與的另一部電影。
超人前傳 "Smallville" (2001)
劇情介紹:Smallville是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平凡小鎮。1989年10月發生的一場流星雨,徹底改變了這個小鎮的命運:超人降落在這里並由肯特夫婦收養。10多年後,年輕的超人克拉克·肯特,就像任何一個情竇初開的高中生一樣,熱衷於擠弄臉上的青春痘,經歷著和拉娜的愛情馬拉松。不同的是,在成長過程中,他漸漸認識到了自己的宿命。
超人歸來 Superman Returns (2006)
在這神秘失蹤的六年間,其實「超人」是去自己的故鄉氪星尋找其他和自己一樣的倖存者,不幸的是,他一個人都沒有找到。當「超人」以克拉克·肯特的身份重返地球後,這個曾經得到過人們最大敬意的超級英雄,已經漸漸被世人所遺忘。人們甚至開始反思,「超人」到底是在拯救世界、還是製造麻煩?在反戰呼聲日益高漲的現代社會,「超人」的回歸無疑等於為世界的安定和平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這就是「超人」回來後所面對的尷尬局面,好像嫌他不夠煩惱似的,他一直以來的精神支柱——露易絲·萊恩在他離開的時候接受了《星球日報》老闆的兒子理查德了的追求,兩人已經發展到訂婚的地步。而「超人」的老對手萊克斯·盧瑟仍然蠢蠢欲動,這一回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讓「超人」失去能力的葯劑,只有打敗「超人」,盧瑟才能實現他要征服世界的野心。即使「超人」仍然會為多重身份和錯失的真愛感到懊惱、因無法擺正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感到茫然,但他依然會挺身保護這個對自己已經失去信仰的世界,義不容辭。
幕後製作:
[曲折的拍攝過程]
導演布萊恩·辛格絕非只是拍了兩部極其賣座的漫畫改編電影而已,他以角色為立足點,與以前影片只是對漫畫進行拙劣的模仿形成鮮明對比,他要求演員必須為角色加入一些情感上的色彩,而非只是穿著緊身衣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在2000年將《X戰警》帶到影迷的面前,終於讓漫畫改編電影告別了《蝙蝠俠與羅賓》所造成的尷尬局面,從此以後,大銀幕上的超級英雄開始「翻身農奴把歌唱」,在好萊塢撐起了一片天地,神奇漫畫也「母憑子貴」,銷量大幅度提高。所以不難想像,當辛格最終決定加入到《超人歸來》時,這部幾近難產的影片才算得以重見天日。畢竟在經歷了這有如詛咒般、將近20年的磕磕絆絆,再好的故事題材也變成了燙手山芋。
這一次,華納公司已經有了孤注一擲的決心,所以肯為《超人歸來》砸下三億美元的投資,然而,真正到達辛格手裡的其實只有二億五千萬美元,至於剩下的五千萬美元,都在換劇本、換導演、換演員的坎坷之路上打了水漂。導演人選從蒂姆·波頓到邁克爾·貝再到McG,最後終於在布萊特·雷納的手中塵埃落定。本來決定於2003年初開拍的影片,卻又因內定的「超人」人選尼古拉斯·凱奇受夠了整個過程的反復拖沓而轉拍其它影片,再一次被擱置了下來。就在資金、劇本、導演全員到位的當口,布萊特·雷納曾經接觸過裘德·洛、艾什頓·庫徹、保羅·沃爾克、喬什·哈奈特等多位當紅小生,除了拉塞爾·克羅想都沒想就拒絕出演「超人」外,其他人選方面卻始終無法達成共識……華納公司將無法決定演員人選的責任完全歸咎在布萊恩·雷納身上,他們覺得正是因為這個難侍候的主兒才會讓公司白白花掉了整整五千萬美元的宣傳費,卻連影片的毛兒都沒見到,於是,布萊恩·雷納遭到了被飛的命運。
正值布萊恩·辛格也對《超人》系列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他預計拍攝的《X戰警3》由於涉及到太多位當紅的明星級演員,一直無法成行……就號召力來說,這位曾挽救漫畫改編電影的傳奇導演的聲望當然要比只拍攝過《尖峰時刻》和《紅龍》等幾部中級製作的布萊恩·雷納響量得多,當確定了拍攝計劃後,辛格以最快的速度決定啟用長相酷似克里斯托夫·里夫的新人布蘭登·羅斯為新一代超人,同時還將《X戰警》的製作班底悉數挖了過來,轉投到「超人」的名下。20世紀福克斯對幾乎被端了老巢的《X戰警3》束手無策,只好選擇了「沒人要」的布萊特·雷納。值得諷刺的是,布萊特·雷納曾經是第一部《X戰警》的准導演——我是說,如果他沒被布萊恩·辛格挖牆角的話。
[超人+克拉克·肯特]
1979年出生的布蘭登·羅斯屬於七零年代正式步入「成年」的最後一批人,年近而立的他們已經磨掉了年少輕狂的痞氣,心智變得成熟,事業小有成就……然而,如果去掉「超人」的身份,羅斯只能稱為這一代的「後進分子」,1999年接演第一部電視劇以來,一直處在一個不尷不尬的位置:演了兩部肥皂劇,好劇卻只有客串的份兒;好不容易在一部驚悚片中謀到了一個角兒,看過整部影片後竟然不覺自己出現在哪裡……羅斯的家鄉是個只有6000居民的小鎮,父母都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從小就安靜寡言,像個大姑娘般容易害羞。五歲的時候被母親送去學鋼琴,不求成才,希望可以藉此樹立一些自信心,沒想到卻陰差陽錯地成培養出另一項興趣——表演,在愛荷華大學接受了一年正統的表演訓練課程後,就跑到洛杉磯「等待」機會,工作一直不多,卻過得滿足而幸福。
家鄉小鎮那種恬靜、無欲無求的清爽氣息,賦予羅斯陽光般的笑容,淡定、從容的隨性。華納公司力捧羅斯,首先為他確定明星地位,但這種高調與羅斯的性格是完全相悖的,只是習慣性地默默接受命運帶來的一切。對於歷代「超人」的凄慘下場,羅斯倒是很想得開:「當你得到一些東西時,就會失去另一些東西。」畢竟有機會和「超人」扯上關系,即使只有一次,也是上天賜予的莫大榮耀。
就像例行公事一樣,任何一個「未來」的超級英雄都要接受體能特訓,不過布蘭登·羅斯空有190的身高,卻因為不良的習慣背部微駝,所以他的課程還包括形體課。由於布萊恩·辛格的劇本中保留了「超人」的飛行能力,羅斯大量的戲份都是藉助威亞的幫助完成的,被人抓來摔去更是平常事。在威亞上討生活,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工作量大的時候,羅斯連隔夜飯都吐了出來。好在小夥子雖然沒啥表演天分,卻有著肯埋頭吃苦的勤奮勁兒。
羅斯眼中的「超人」是一位來自外太空的移民,擁有著特殊的傳承、驕傲的血統,但也有著理想主義者的性格缺陷,將克拉克·肯特與超人分開來看,都是不完美的個體,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個沒有缺陷的超級英雄。
[超人女友=露易絲·萊恩]
當「超人」離開地球幾年,回來之後卻發現人們已經習慣沒有「超人」的生活了,覺得這樣過日子也沒什麼不好。而一直陪伴著他的露易絲·萊恩,也終於決定結束這種無休無止的默默等待,不但有了一名四歲的養子,還和別人訂了婚……凱特·博斯沃斯是八零後崛起的典型代表,未來十年,這一代人將會逐漸成為好萊塢的中堅力量。可是到目前為止,博斯沃斯所扮演的任何角色似乎都和「女友」兩字關系密切,包括她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奧蘭多·布魯姆女友」。但小妮子的上位速度絕對不容小窺,和凱文·斯派西共同出演的《飛躍海洋》,也是廣受好評,表演才能得到了肯定。可惜凱特·博斯沃斯天生一張娃娃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挑戲的范圍。就像這部戲中,博斯沃斯雖然特別帶上了顯得老氣橫秋的寬邊膠框眼鏡,還領養了一個拖油瓶兒子,卻仍然難掩那與生俱來的一臉稚氣。
露易絲在這集故事中有了很大的改變,她不再是一個等待保護的弱者,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一樣,開始享受這種沒有「超人」的平靜生活。在「超人」離開的這幾年中,露易絲從最初的心痛到振作,並重新為自己的生活方向定位——所以她決定放棄「超人」,不再視他為自己的惟一。博斯沃斯形容露易絲的性格定位有點像現實生活中的凱瑟琳·赫本:「在經歷了『曾經滄海』之後,露易絲更加懂得淡定生活的彌足珍貴……即使她內心深處仍然深愛著超人,女人有時候就是這么奇怪的動物,她最終選擇陪在身邊的,很可能並不是那個她一直思念的人。」
花絮:
·凱文·史密斯為影片創作了第一版劇本,在導演仍然是蒂姆·波頓的時候。
·布萊恩·辛格曾為裘德·洛量身定做了一個角色,但在裘德·洛退出了影片後,辛格並沒有找人代替他,而是將這個角色從劇本中抹掉了。
·布蘭登·羅斯為拍攝影片增重20磅。
·雖然沒有「超人」的競爭那般激烈,露易斯·萊恩這個角色也是經過了凱拉·奈特利、克萊爾·丹妮絲、伊麗莎·庫斯伯特和凱瑞·羅素,才輾轉到達凱特·博斯沃斯之手的。
·2003年萬聖節,布蘭登·羅斯參加派對的裝扮就是「超人」內褲外穿的那身藍紅行頭。
·在選角過程中,本來呼聲最大的詹姆斯·卡維澤被布萊恩·辛格當場否決,因為他的《耶穌受難記》實在是太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