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時空之旅
《宇宙時空之旅》講述了以新發明的科學敘事模式揭露宇宙的壯麗,並重新改造原始系列中備受贊譽的元素,包括宇宙日歷和想像力之船,帶領觀眾以最宏觀和最微觀的角度來審視宇宙。
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的約翰·格里爾遜最早稱呼出來的,他是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然而他並沒有給予紀錄片一個完美的定義,究竟什麼樣的作品能算是紀錄片,圍繞這個問題,眾多名家都產生過分歧。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對人為的扮演,甚至反對帶有表演的影片(故事片)。而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北方的納努克》卻是由納努克「真實」扮演而成,最後由現代文明重返原始生活的納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② 紀錄片推薦
紀錄片推薦有人生第一次 、尋味順德 、城市24小時。
《人生第一次》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4nxuqYoYUvLrz327u9DKYg
《尋味順德》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t8VgbBL0Z4BGsCIM_HP-A
《城市24小時》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y4Syic0rAAasFb_SAPRBw
③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五)
第五集:上班。 當我提起筆時,心心情格外沉重,遲遲不想動筆,依然還沉浸在片中的一些畫面里。
我本以為上班應該是比較高興的事,可是本片中講述的上班的事,卻讓我生出五味雜陳的感覺。
王紹軍,殘友培訓基地負責人,曾經是一個非常能乾的個體商戶。高三那年發現自己得了腓骨肌萎縮症,現在中年的他每天都與輪椅為伴,但他是一個堅強的人。他說:「像他這樣的人很多,難道就這樣等死嗎? 不行,我要上班。 」於是,他就用他做大蒜生意時賺的錢,創辦了一個「殘友培訓基地」。
他這里都是一些殘疾人,在這里經過培訓合格後上崗,成為阿里巴巴雲客服的一個客服人員。屏幕後的他們,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面容。
這里有電擊失去雙手的人,他是用雙腳在電腦前打字的。這里還有因車禍下肢癱瘓的人;還有先天性腦癱,小兒麻痹症等殘疾人員,都在這里接受著培訓。1分鍾必須打45個字,沒有任何人幫助,必須獨立完成。這里有許多經過培訓,已拿到上崗工號的人,他們本該離開基地的,可是他們卻都不願離開基地。
唐國立,殘友培訓基地的招生老師,他自己雖然也是坐在輪椅上的人,卻非常地樂觀開朗,還鼓勵每一個來「殘友培訓基地」的人,努力加油!
王燕釗,在培訓基地已經兩年了。他因車禍兩條腿癱瘓了。雖然現在還有些不愛說話,但已經開朗了許多,他也拿到了阿里雲客服的工號。本該離開基地的,但是一直沒有離開。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還不離開基地時,他靦腆的笑了。原來是有心上人了,這真是一大喜事。
周奕好,王燕釗的女朋友,也是有阿里雲客服工號的人。她性格開朗、活潑,完全沒有什麼心理陰影。愛說、愛笑,對王燕釗影響不小,讓王燕釗的性格也開朗許多。
因著他倆相依相戀,所以他倆一直在基地不願離開。因目前周奕好的媽媽還不同意他們倆的事,所以也是在王紹軍的不斷做工作下,周奕好終於下定決心帶王燕釗去她們家見她母親。王燕釗也終於鼓起勇氣,在中秋節去周奕好家裡見她的母親。
周奕好的母親很心疼自己的女兒,想給女兒找一個四肢健全的人,能照顧女兒。源於周奕好的堅持,也是源於他們倆確實很相愛,這次王燕釗的登門拜訪,終於贏得了周奕好母親的同意,真是可喜可賀!
王紹軍鼓勵基地的學員,在這里學了一技之長之後,心態也逐漸恢復自信之後,早日踏入社會,與社會融合在一起。多長見識,多學習,能在實際生活中從容地生活。
社會上有一些年齡較小的殘疾人急著來基地,基地上一些呆的時間比較長的人,又不願離開這里。搞得王紹軍也很為難。他感覺自己有點顧不過來,心有餘力不足。他說,他五年腦梗了三次。身體上,有時感覺跟不上趟。
王紹軍不但要讓孩子們,在基地能學到一技之長。更重要的,還要為那些心裡處於低落、自卑的人,做心理輔導,讓他們能夠自信起來。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到了,這也是一年中,唯一一次允許基地的孩子們在這一天加班。日常排班,是從不排他們24:00以後的夜班的,只有「雙十一」這一天,允許他們24:00以後加班一次。
「雙十一」那天,他們忙的顧不上喝一口水,每個人都在回答著顧客的問題,有的顧客情緒不好,就會罵人,罵得很難聽。他們都默默的承受著,毫無怨言。
2019年的阿里巴巴「雙十一」那天,營業額達2684億。這其中也有他們極大的付出。
真誠地呼籲在淘寶、天貓買貨的親們,在咨詢或有問題,需要向阿里雲客服咨詢、反映問題時,請各位一定要和顏悅色,尊重每一位客服。不要謾罵,不要發脾氣,有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帶情緒。我相信當你們看到坐在輪椅上的他們時,你們一定不會這樣做的。 所以請尊重每一名阿里雲客服人員吧!同時也為阿里集團及馬雲點贊!
終於有一批老學員要離開基地了,基地為他們舉行了集體婚禮。一對對新人笑得很幸福、很開心。美麗的新娘,穿著潔白的婚紗,化著淡淡的妝,個個漂亮極了!新郎,身穿西服,個個瀟灑極了。真誠地祝願他們一生幸福平安!
在這一集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每一個殘疾人的自強不息,看到了每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他們,是那麼的努力認真,真的為他們點贊!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了不起的!尤其是創建人和負責人王紹軍,更是讓人佩服和稱贊!
2020年2月14日,王紹軍在辦公室突遭大火。 因獨自一人,無力脫身,造成全身62%的面積燒傷。目前他被緊急送往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救治。據了解,暫無生命危險。
鄭州慈善總會等社會各界力量,正在積極籌款。相關款項,將用於王紹軍的後續治療。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讓我心情非常沉重,讓我們一起默默祈禱,祝願王紹軍早日康復!早日上班!
「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想要有尊嚴的活著。」 這是故事講述人、電影演員韓童生,第五集上班的開場白。
④ 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看哭千萬人:人這一生,只欠父母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lDaptlgcDQvCNHhWfeaLvw
閱讀量:10萬+
標題拆解:
未加工前傳達的本意:表達年輕人與父母之間愛的虧欠
本標題如何渲染的:高分影片(9.2分(吸引讀者))+怎麼了(看哭千萬人)+觀點(即將所寫的對象(人)+核心主題詞(一生+只)+怎麼了(欠)+被陳述對象(父母))
比如:《最感人偷拍刷屏全網:生活太難,但總有人愛你》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ayYl4Sez5pG7bZeF9iISDw
標題拆解:熱點(修飾詞(最感人)+動作(偷拍))+怎麼了(刷屏全網)+觀點(即將所寫對象(生活)+核心主題詞(難+有人)+怎麼了(愛)+被陳述對象)
內容拆解:
說明:加粗黑體是拆解內容分析
開頭:
1.知乎高贊或熱點作為觀點引入作用分析。
來自第一篇文章:知乎上曾有人問:「人,什麼時候才真正的長大?」
為什麼要用知乎,引出話題,而不是自己說。
因為知乎上的話題更具有廣泛性,更具有代表性,增加話題的信服力,所謂你說的都不是,我只聽專家的和第三方的,而如果通過第三方來討論話題,相當於也是把讀者帶到文章里來一起討論。
來自第二篇文章:最近,一則新聞被人民日報點贊,視頻內容感動了不少網友。
為什麼要用人民日報點贊這種語言呢,用其它不好嗎?比如,最近,一個視頻內容感動了不少網友。讀者一看,管你啥視頻,無非是你自我感動,你感動不代表我感動,這就會自然而然地引發讀者的猜疑和不良情緒。而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名寫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該怎麼做,就是第三方權威性。讀者一看到人民日報點贊,就會突想:」唉,人民日報點贊耶,不會是什麼大新聞吧?「這就增加了讀者的探索慾望,而天生的不良情緒就不會被帶起來。
2.知乎高贊或新聞事例描述拆解分析
來自第一篇文章:
有個回答,想起來眼淚仍會落下。
有個回答是這樣說的—>有個回答,想起來眼淚仍會落下,注入情感,是文字更加地富有情感
為什麼用「落」而不用「流」,首先詞典里「流」的意思是液體流動,這是修飾本質的動詞;「落」的意思是物體因失去支持而下來。所以,使用落則會更加地生象形動。
「所謂真正的長大,可能就是徹底失去父母的那一刻開始。」
為什麼用 「有個回答」 ,原因是獲得高贊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回答,增加了觀點信服度。
為什麼會寫到「想起來眼淚仍會流下」,原因是為即將引出的觀點注入情感,引發讀者共鳴。
最近,央視網《人生第一次》紀錄片,打動了無數人。
引入熱點事件,什麼事件?《人生第一次》,怎麼了?打動了無數人。
年近八旬的戴華,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決定隻身一人搬到養老院。
被陳述對象,發生了什麼事?不給子女添麻煩,決定隻身一人搬到養老院
修飾年齡的詞:年近八旬,為什麼不用年邁,因為直接修飾去了,就不會留想像空間給讀者了。而是用年近八旬,則讀者看了就有空間去思考,這是名高齡老人。所以,寫作者要在文字上多留空間給讀者想像,寫的時候又把它寫出來。
在離開之前,她在空曠的房間坐了半天,小心翼翼地將桌上的灰塵擦拭。
離開之前被陳述對象做了什麼?坐了半天,講桌上的灰塵擦拭。
添加修飾詞,為什麼要使用空曠的這個詞來形容房間?原因是空曠的房間更能體現那種孤獨感,更具有畫面感。為什麼不說孤獨的坐了半天,這太直接了,讀者一瞟而過,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就沒了,就不會深刻,就不會有那種畫面感讓讀者去享受。
為什麼要用小心翼翼這個詞去形容擦的這個動作?原因是更加地生動想像。讓乾巴巴的文字有了靈魂,本身就是一個人在做著一件事,而如果乾巴巴的字去陳述,描述出來的就是乾巴巴的,而要文字活起來,就需要加入人的動作,讓文字擬人化,給讀者透過文字,看到的是一個人在做著一件事,而能想像成什麼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畫面。
她躊躇著,眼裡滿是不舍。
文字寫活了,接下來注入情感。被陳述對象做了這些事,都在體現什麼呢?不舍。為什麼不舍,接下來又繼續論述。
打包的時候發現以前珍藏的「心頭愛」都成了帶不走的「負擔」:鞋27雙,帶走7雙;相冊38本,帶走8張;證書10本,一本也沒有帶走。
心頭愛—>負擔。用平常的物品從側面來襯托出了被陳述對象的多麼不舍與無奈。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原因是情感更加的朴實,文字更加的貼合,讀者會很容易感受這裡面的情感。所以,一段文字哪怕寫的五彩斑斕,不如一句飽含的情感語句。這也是情感文必須修煉的一顆,需要不斷地去磨練自身的文字,如何在朴實文字中透出濃厚的感情,這就像朴實的父母對我們的愛。要寫成這樣,就很容易寫出使讀者產生共鳴的句子。
就這樣,戴華拖著簡單的行李,落寞地踏上了人生最後一條路,未知又迷茫。
她在鏡頭前微笑著唱,最美不過夕陽紅。卻在轉身的一剎那,偷偷抹了眼淚,那離去的背影既辛酸又無奈。
好在哪?反轉。如果我用:她在鏡頭前唱了一句,最美夕陽紅,然後轉身就走了。就很平淡,一點情感都沒有。
所以怎麼寫呢?(被陳述對象)+鏡頭前+(修飾詞)+動作,反轉:(與之前情感發生了變化)離去(轉身+(時刻)+(動作修飾詞)+(動作))
深以為然,父母太懂我們的不易,怕麻煩我們。
起承轉合句,前面陳述了被陳述對象這做了什麼,而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懂我們不易,怕麻煩我們。
之後加入銜接詞,以及陳述對象和被陳述對象,寫出之間的邏輯關系。
起承轉合句,不一定是前面做了什麼,用原因起承轉合,而是靈活變化的。如果前面論述的是暖人事件,則可以提出例子中的核心主題詞,進行渲染寫出,在延申到其它方面。最後引出自己的觀點。
獨自咽下所有的苦,將沉甸甸的愛化為了成全。
起承轉合句,將離去的背影心酸又無奈透出的情感升華。
兩句起承轉合句,上一句解釋了父母這樣做的原因,下一句論述了父母為了這樣做,怎麼了。
如果換種表達方式:前面說完「那離去的背影既心酸又無奈」後,接著「來到養老院獨自生活。」
這確實能把故事情節說完,但讓讀者讀下來會怎麼樣,很平淡,讀者花時間來看你這樣乾巴巴的故事,還不如聽到有這么個故事,不如自己去搜來看看。所以,描述完一個故事,故事裡已經含有感情了,但這都還不夠,要幹嘛,升華,升華故事的情感,引發讀者的共鳴,用文字帶著讀者產生聯想,讓讀者覺得自己是在看電影,看到一個故事情節時,如何的表達自身的情感,是哭、是笑、還是嚴肅。而文字恰恰沒畫面讓讀者來得那麼快,所以我們就要解決這個問題。什麼問題?讀者再看文字時,潛意識的情感表達,但又不知如何表達,這就需要我們寫作者來幫讀者完成這樣的表達。這就是引發讀者共鳴的來源。
接下來就是通過對後面的故事逐步引出觀點。
去養老院或獨自生活,這是他們活了大半輩子,最後能為我們做的事。
這一句是即將寫被陳述對象換了一個環境的起承轉合。
如果換做,在養老院里,怎麼樣怎麼樣。顯然一下子就把故事一下子拉完了,這就會導致讀者缺乏讀下去的慾望。而作為寫作者,我們該怎麼辦呢?挖掘,一點一點挖掘事例中可以寫的點,而不是一下子就把整個事一下子把情感全部拖出來,呈現再讀者面前,而是什麼?一點一點的挖,並用修辭的語言去渲染它,讓讀者感覺還有很多沒寫完,還有很多情感沒表達完,直到表達得淋淋盡致,讓讀者感覺到滿意了,就可以停下來了,因為過多反而會讓讀者覺得你在有意表達,刻意表達,這就會引起讀者的反感。
但我們不知道,養老院看上去什麼都有,有電視、空調、洗衣機,但單單沒有最思念的兒女。
將新的環境有的和沒的形成對比,突出沒有的,也是被陳述對象最想要的,這樣形成對比更能突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換做:但我們不知道,養老院雖然設備齊全,卻沒有兒女的陪伴。
兩者一對比,前者給人的感覺是正在親身體驗一般,將所有的物,以及主人公的心中所想,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用文字有情感的表達了出來。而後者,則僅僅是停留在描述有這么些東西,有這么些人,冷冰冰的。
他們經常孤寂地坐在走廊,望著漂泊的白雲,一發呆就是大半天,有時還要眼睜睜看著身邊同齡人一個個離去。
描述畫面里主人公的生活,從而從側面襯托主人公此時的應時應景,所思所想。為什麼用此種方式呢?原因:一是有畫面感,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二是文章不是寫給一個人看的,是給很多讀者看的,讓不同的人看,對號入座,讓其產生讀者自身的情感,而不是寫作者一個人的獨角戲。三是將原情感還給主人公,主人公真實的情感才是最動人的,寫出來的語言才是最朴實的,也是最容易引發讀者共鳴的,天花亂墜的去描述故事,還不如真實情感的還原故事情感,認真的寫好每一個細節,將主人公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換做:來到養老院的她,隻身一人,孤獨的生活著。
看似有情感,會讓人感覺孤獨,但這卻是有意而為之的東西,讓人看了,你不是再向我傳達一個怎樣的故事,而是刻意的再向我傳達某種情感,無非就是說完這些,你要向我表達主人公的孤獨嘛,然後接下來要讓我做些什麼嘛,這就很容易引發讀者的情緒。
而前者的表達則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什麼問題?刻意而為之的傳達。作為寫作者,我並非刻意向你傳達某種觀點,而是用輕淡朴實的語言向你展示我看到的故事,剩下的留給讀者自己想像,是可笑、感動、悲傷這都全在於讀者讀了以後的感受。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情感的傳達會更加深刻,更能升華主人公的情感。
父母變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終極命題,我們無法迴避。
論述完故事,引出觀點這一點非常重要,銜接的不好,就是斷層的,短片的,讓人感覺看完了一個世界,又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讓讀者不清楚你想要傳達的是什麼,這就造成很大的誤區,所以銜接如何做呢?
1.提取被陳述對象和陳述對象。2.提取通過例子所要傳遞的核心主題詞。3.論述被陳述對象與陳述對象之間的關系。
例如,本句中,被陳述對象(父母)+核心主題詞(變老)+陳述對象(我們)+陳述對象與被陳述對象透過核心主題詞折射出的是一個怎樣關系(終極命題)
換做:父母作為陪伴我們一生的對象,將一生最無私的愛都奉獻給了我們。
看似還可以,讀起來還不錯,但這就好了嗎?有那意思了嗎?並沒有。仔細來看。
首先拆解這一句:被陳述對象(父母)+核心主題詞(她們的愛)+陳述對象(我們)+關系(奉獻)
這與故事中父母變老,去孤兒院有關系嗎?的確有,但是重點嗎?不是,為什麼?因為我們傳遞的是我們這一生都在虧欠著父母,而不是傳遞父母把愛都給了我們,誰不知道父母的愛是無私的。而這一句難道就不行了嗎?不是,可以寫,但不是寫在這里,而是寫在故事裡,讓故事的情感飽滿起來。而作為故事與觀點銜接的句子,是要將故事的核心主題詞提取出來,論述被陳述者與陳述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觀點。
他們給予的愛,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總是笑著說沒事。
我們不知道,他們要的其實很簡單。
遲暮之年,能在碗中、熱湯內、夕陽下、相碰的茶盞里,人生最後的時光,靜默感受和子女相伴的人間煙火。
來自第二篇文章:
貴州凱里一名老人乘電梯時輪椅突然失控,失控的一剎那,兩名女子本能地沖了出去,硬生生用身體截停輪椅,救下老人。
而在陳述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地渲染整個主體框架,讓乾巴巴的東西活靈活現起來,即所謂的畫面感,給人一種看電影的感覺。
輪椅失控->輪椅突然失控,給讀者一種驚悚的感覺。
失控的時候->失控的一剎那,給讀者一種緊迫感
兩名女子沖了出去->兩名女子本能地沖了出去,體現人性的光輝
用身體截停了輪椅—>硬生生用身體截停輪椅,形容場面的嚴酷性,使發生的事更具有畫面感。
網友評論到:「她飛奔的樣子像極了天使。」
為什麼要加入網友的評論呢?原因是對於這件事,大家的觀點是什麼,大家對此件事的贊美是什麼,這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觀點,讓讀者看完大家的觀點,再來看自己的觀點,讀者則就會想的很深入。
是啊,我們活在世上,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起承轉合的句子,開始引出觀點。
但,有些人的出現,值得我們一生去銘記。
被陳述對象出現
因為,那些不經意的善良和溫暖,匯聚成一點一點的燭光。
修飾升華被陳述對象
讓你明白,即便生活太難,但總有人偷偷愛你。
得出核心主題詞,得出觀點。
⑤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十)
第十集:退休。 啊,好快!人生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退休後該怎麼度過每一天?該幹些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退休後上老年大學的人,他們的生活吧。
如果年輕時未圓大學夢,那麼退休後,來老年大學圓大學夢也未嘗不可。
四川老年大學,共42個專業,245個教學班,13,000多名學生。
楊敏,四川老年大學學員。喜歡國標舞、T台走秀。 原本是四川老年大學藝術團成員,不時還要出去演出。但最近楊敏要帶孫女,只好退出藝術團,專心帶孫女。只有早上把孫女送到幼兒園後,她才有自己的時間,抽空到老年大學跳會兒國標或者練習一下走秀。
今天是 詩詞課。童華容,四川老年大學學員。 10年前因青光眼並發症導致雙目失明。他老伴兒常尚惠,也是四川老年大學學員,他一直陪伴照顧著童華容。雖然童華榮眼睛看不見,但她上課很認真。認真地聽著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句詩詞的講解。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她會聽、會寫(會說)。
《蝶戀花•四川老年大學》 /鶯鳥晨歌迎拂曉/西外金沙 學府師生早/步入校園相問好/精神抖擻多翁媼/翰墨丹青文史妙/科普諸門 生活真需要/拳劍管弦歌舞俏/開心學習人年少。
下課了,老伴常尚慧就是童華榮的眼睛,他牽著老伴兒童華容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就不斷地給她講看到的事情,尤其是新生事物。
回到家,也只有常尚慧獨自照顧童華容。雖然兒子住的也不遠,但他不願意讓兒子忙的跑來跑去的,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童華容說,她住院治療時,大部分都是老伴兒常尚慧在照顧她。她吃不下去飯,老伴兒常尚慧就一口一口地喂她吃。童華容不斷地說,她住院時,老伴兒吃了很多苦。她不知該怎麼表達,只說她只有下輩子來回報他了。
這就是夫妻牽手之愛,夫妻相伴之愛,這就是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夫妻之愛。
李永東、鄭義華,四川老年大學學員,他們學的是聲樂。 他們每天5:30就起床了,起來練聲,很認真,很用心。
吃完飯後就一起步行去老年大學上課。李永東說,每天背上書包,去上學的感覺是特別特別好,很爽的。現在又上學了!
李永東大半輩子沒有接觸過美聲、朗誦或者表演,在老年大學他第一次接觸這些,生命中彷彿被推開了一扇門。每一節課,每一門課,他都非常認真,非常投入,不斷練習。
曾經1983年,李永東夫婦下崗了。他們用僅有的積蓄辦了一個小工廠,做化肥的包裝袋。為了這個家,他們一做就是30年,到1989年就31年了。
他們的女兒在美國高校做教授,成了家。他們的廠子,女兒也沒法管,所以夫婦倆培養了幾個接班人,交給別人來打理了。
他們很開明,很理解女兒。鄭義華說,女兒她有自己的事,我們老年人有我們自己的生活,身心愉快就對了。他們很開心,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了,不用再工作了。
李永東很多才,還會拉小提琴,很有藝術天分。
現在我們國家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各類老年教育機構7.6萬余所,在讀老人1300餘萬人。
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56億,預計到2025年可能突破3億人。
「我都80多歲,接近85的人了,應該說我也倒了吧?我為啥不倒?」
「我就在這個老年大學沒有走,我反正就是不畢業。」
老年大學的學員七嘴八舌地說。
「我們做的披薩,比必勝客的還好吃。」
我們國家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如何讓退休後,逐漸步入老年生活的人,過好每一天,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課題。 如何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關注的。
「推開世界的門,你是站在門外,怕遲到的人……」,又到了故事結束的時刻了,好聽的片尾曲又響起來了。
「高齡學府哪家強,老年大學走一趟。」 這是故事講述人、演員張鈞甯第十集的開場白。
⑥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六)
第六集:結婚。 鏡頭聚焦中國上海浦東新區民政局。這里平均每天都有一百多位新人登記結婚, 登記結婚並不難, 跟辦一張銀行卡差不多, 但是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愛情是什麼?」 隨著鏡頭來到街上隨機采訪路人。有的說,聽說過沒見過;有的說,像煙花;有的說,像酒;有的說,像蛋糕;還有的說,像蓮花、像葡萄……像霧像雨又像風……。那麼,你認為愛情是什麼呢?
「你相信愛情嗎?」 繼續采訪著路人。有的說相信,有的說不信。那麼,你相信愛情嗎?
博俊,贇贇,一對上海新人, 領到證的那一刻,兩個人的開心又興奮。准備婚禮的過程是很繁瑣的,很辛苦的。贇贇的母親在陪著他們選婚服,辦采買,其中的規矩講究是很多的。贇贇的母親說:「我只有一個要求,婚禮上一定要有一套秀禾服飾。」
隨著咱們國家國學文化的復興。現在新結婚的新人,在婚禮上都會有兩套服飾,一套西式婚紗;一套中式禮服。很是講究,兩套服飾都很漂亮。
對於婚房的裝修,兩人更是用心用力,努力打造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林振梁,新加坡華裔;何佳夢,上海小囡,一對跨國新人。他們想領一張中國的結婚證, 便回到了上海。兩人辦完結婚證,當時就在領證廳拍了照,很興奮,很開心。
小林來到上海,看著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大早,便陪岳母去菜場買菜。回來後,在廚房跟著岳母學做菜。雖然有時岳母說的話聽不太懂,依然認真的看著、學著,岳母很喜歡他。
岳父大人,也在跟小林傳授著夫妻相處之道:「要讓女孩開心!」小林點點頭,「不用擔心佳夢,我會照顧她。」小林操著生硬的普通話,跟岳父承諾著。
佳夢從小的夢想,是在結婚時辦一場中式婚禮。如今找了一個外籍老公,這個夢想依然沒變。當佳夢試穿漢褂時,小林問:「這是什麼?」佳夢說:「褂。」小林說,他沒見過,以為是旗袍。
女兒出嫁,佳夢的爸爸、媽媽有很多的不舍。爸爸說:「以前看別人辦婚禮的時候,父母怎麼會掉眼淚?現在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也會有這種感受。」
佳夢出嫁那一天,媽媽一大早就起來,為他們煮好一種湯——五福湯。
新郎來接新娘了。為了叫開門,小林從門縫塞了一大把紅包。進門後還要表演各種節目,經受各種考驗,真是熱鬧極了。終於可以接走新娘了,媽媽端出五福湯,兩位新人甜蜜地吃著。湯裡面的寓意,自然有早生貴子這一項,聽得小林開心的直說:「龍鳳胎,龍鳳胎。」真是喜慶極了!
中式婚禮的場面,盡管程序已經簡化了許多,但對兩位新人來說,仍是一種挑戰。
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童聲唱讀聲中,兩位新人步入婚禮殿堂,婚禮唯美而又隆重,堪稱完美。
徐鵬,來自徐州,在上海打拚;孫瑋來自西寧,在江蘇崑山教書。 相隔兩地的一對,經歷了八年的愛情長跑,終於決定走到一起,在上海安家。
兩人的婚禮決定在徐州舉行。孫瑋的父母也從西寧趕了過來。婚禮籌備間隙,孫瑋的父親一直在叮囑女兒,有時說的自己都快淚奔了。婚禮那天更是如此,這就是父親對女兒的愛與不舍!婚禮隆重而又熱烈,很是幸福!
「您看中另一半的什麼呀?」鏡頭又來到了大街上,進行隨機采訪。有人說我看中她漂亮,有人說人品,有人說性格,更看重善良……更有說男人之美,美在大度和責任心……。這里有你的答案嗎?那麼,你看中另一半的是什麼呢?
在看這集片時,整個都是喜慶、愉悅的。無論是中式的,還是西式的,婚禮都是喜慶而又美好的。現實生活中,則是真實而又瑣碎的,是一天天的相處,是一點一滴的日子。
愛情是階段性的長跑,而婚姻是長久的慢跑。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 婚姻不是愛情的告一段落,而是愛情的真正開始。
婚姻需要有愛,需要有包容,需要有責任。 婚姻是愛情的延續。愛情是浪漫的,婚姻同樣也需要浪漫。 它是你生活的態度,是你點滴的儀式感和幸福感,是你生活必須的調味劑。
如何經營好婚姻生活,是一門學問,是需要學習的。 每個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可能是不同的,可是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幸福。所以要相互珍惜,相親相愛。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不知怎麼想起了這首歌曲——《最浪漫的事》。
「在遲暮之年,當你回首婚姻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初信誓旦旦的愛情,已變成現在朝朝暮暮的陪伴。」 這是故事講述人、演員郎月婷第六集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