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風語者》影評
整個影片情節簡單冗長,基本沿襲了戰爭片類型的模式,劇情迂迴在戰爭及戰爭空隙之間。目的在於說明戰爭的殘酷性,這種殘酷性一方面通過戰爭場面的血淋淋來表現,一方面通過戰爭空隙的一些對話或者預設的一些小細節來表現。期間,戰友間要有些爭吵,也要開一些會心的玩笑,然後會歷經一系列或大或小的戰斗,那些平日都非常可愛的戰士們陸續犧牲。在最後的一場戰斗中,最最可愛的戰士為了保全大局,犧牲自己,全劇達到高潮。
為了包裝自己,影片在整體的情節上套上了「保護納瓦霍密碼員」的框架。但是這個主要的劇情脈絡不太明顯。我們所能看見的,依然是那些大同小異的戰斗場面。雖然吳宇森費盡心思設置了一些小細節,但是這些細節並不巧妙,落俗得很。比如那雷脫下戒指以防不測、亞喜在殺人之間猶豫……當安德森看到豪斯被敵人抓住,為了保全密碼他把手榴彈扔了過去,這一刻還是有點動人,只可惜,表現手法簡單異常,依舊是吳宇森慣用的慢鏡,還有安德森特寫的痛苦表情。這個場景在結尾時同樣發生在安德森和亞喜身上,這點觀眾早有所料。因此,當亞喜讓安德森朝他開槍時,我們心靈並不受到震撼。事實上,我們也無須震撼,因為在這一瞬間,吳宇森又沒能更進一步來挖掘它,僅僅讓安德森說了一句,「我們都會沒事的」,而後的情節又是平淡無奇了——英雄遭遇犧牲。
影片要表達的主題當然是戰爭的殘酷性,這一點在影片中也得到了一些相應的體現。這些體現當然是一些台詞和一些小細節的鋪墊。「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回憶」、「我是個他媽的好戰士」……但是這些台詞在演員們的嘴裡顯得不自然,一看就是導演教的,有著十足的預謀。至於細節的落俗,前面已經提及一些,這里我還要指出一點的是,一些細節嚴重脫離正常情節需要,只是簡單的架設。比如女護士給安德森寫信這一條敘事線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那些印第安的儀式在影片中更是突兀得很。而影片情節與細節的一些硬傷,這里就不再提了,許多評論也說了,大家都也看在眼裡。
影片把戰爭推向了前台,而不是當成背景來對待,這顯然較為冒險。雖然影片基本上延續了好萊塢慣長的「十分鍾一大高潮,五分鍾一小高潮」的方法,但是影片的高潮部分總是過於集中在一些大同小異的戰爭場面上。相對於《全金屬外殼》而言,《風語者》顯得毫無力度可言。同時,影片的節奏拖沓,尤其是片頭與片尾,帶有著明顯的硬加上去的感覺。
從影片的開始,我們便大致知道了故事的框架。英雄是一定要死的,否則闡釋戰爭的殘酷和宣揚白人文化的企圖就缺乏了力度。在這里,美國的意識形態企圖在影片中依舊悄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並不如《空軍一號》那般的巧妙,太直白太露骨。安德森把女護士給他的一瓶葯給了一位疼痛的日本小女孩,另一位戰士為了保護一位日本小孩,肩膀受了重傷。注意,這些都是敵方的後代,美國大兵總是那樣的心胸開闊,那樣懷攬世界。這讓我想起了我國早前電影中的一些高大全形象,看來美國大片也逃脫不了這個局限。同時,「保護納瓦霍密碼員」也帶有著明顯的白人文化高於一切的寓意。當然,這事做的比較隱蔽。
從故事的情節設置和視聽的手段來看,吳宇森顯然已經徹底好萊塢化了。如同呂克·貝松一樣,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後者在「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影片《殺手來昂》中表現非凡(我們總喜歡用「進軍」兩個字!),其後的《第五元素》明顯向好萊塢看齊,雖然「墮落」但反響還不錯。但是,到了《聖女貞德》,呂克·貝松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風格,沒有了以往的力度。
也許《風語者》對於一般大眾來說,還說得上是一部不錯的影片。但是對於經常看電影的發燒友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這其實也正是為什麼好萊塢的娛記和影評人們對它並不感冒的原因所在。因為,這一些對他們而言,顯然是太熟悉不過的了。
毫無疑問,吳宇森是目前華人導演在好萊塢混得還不錯的一位導演,幾年來,接連出了幾部票房與口碑都不錯的作品,很是為華人影人爭了口氣。但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卻看不到吳宇森的暴力美學標志(當然這不足以衡量本片的成功與否),但是,我們確實感受不到吳宇森想在影片中表達什麼,一切都太慣長了,一切都太直白了,白得像白開水一樣,什麼味道都沒有。
他已經失語了! 有點多哈。。。呵呵
㈡ 大家給推薦幾個比較好的電影評論網站
豆瓣電影 http://www.douban.com/movie/一樓的網址寫錯了,所以你可能進不去,這個網站應該是你想要的,裡面每部電影都有詳盡的評論
㈢ 經典電影評論(十段電影的經典對白和評論)
1.當我們這代人在游戲里砥礪成長,超越地域結交最真實的友誼,跨過虛擬收獲最純真的愛情。當游戲為代表的流行文化終於戴上光環,成為被傳頌的偉大故事,讓我們激動歡笑流淚,這意味著,一代人的怕與愛被認可了。
--《頭號玩家》
電影評論:我們在電影院玩了一次游戲,散場時卻哭得像個孩子。
2.死亡並不可怕,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請記住你愛著和愛過的人。
--《尋夢環游記》
電影評論:也許每年清明,我的親人們也會在世界的彼岸看著我,說:「哦,她又長大了!」
3.有些偉大的民族,你永遠不能低估!--《戰狼2》
電影評論:跟爸爸看這種帶著經典英雄情結的片子,感覺父親心裡也有一個天真熱血的小男孩。而我的心裡也有一個平凡的英雄,叫父親。
4.記錄是為了「記住」,不怨才能「不忘」--《二十二》
電影評論:其實看著她們的時候,我能淡然,甚至能在她打牌,她喂貓,她唱歌的時候微笑,覺得活著真好。但在導演的空鏡頭里,好像失去了力氣,我無話可說,我淚流不停。
5.當能失去的都失去了,你也就差不多長大了。--《狗十三》
電影評論:你知道什麼是「偽善」么?你讀懂了你就長大了。
6.兄弟,這世上就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現在是不是依然…
--《我不是葯神》
電影評論:我們今日所擁有的一切美好,都是曾經有人留著血把現實撕裂開來,用自己向毀滅之神獻祭,換來秩序的重建
7.真正喜歡你,會像這樣,抱著你。--《小偷家族》
電影評論:把殘酷偽裝成溫馨,然後再慢慢地剝開給你看,原來沒有人活得輕松,這就是枝裕和。
8.我們耗費了太多時間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去尋找自我的靈魂。我們連理解自身都做不到,卻想要觸手未來 去挑戰自然,或許生命本身,就是去聞一朵破碎的黃花,去觸碰拍打著翅膀的蜜蜂,讓煙霧從身旁飄過,讓雪花在手心融化。--《銀翼殺手2049》
電影評論:每個平凡的活的像一條狗一樣的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可現實的殘酷告訴我們,你還是那麼平凡,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也許,沒有靈魂也可以很好!
9.所有大人都是孩子,只要你未曾遺忘。--《小王子》
電影評論:願每個大人都只是長大的孩子,而不是小孩眼中奇怪的大人。
10.有錢人們用金錢來置換其他他們想要的東西:好的成績、一流的大學、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婚戀市場金字塔的頂峰......
而窮人們用一切來置換金錢:誠信、良心、尊嚴、健康和生命,愛與幸福,精力和時間,......
沒了金錢的外套
誠信、公平赤裸裸得稍顯狼狽 --《天才槍手》
電影評論:貧窮是原罪,善良與誠實是彌合現實和想像的葯劑。
㈣ 《亂世佳人》《飄》影評
電影資源評論領取哦
70年前的電影《亂世佳人》仍舊回味無窮。
演員的選擇,都是讀《飄》時所想像的模樣。
電影的開頭最愛這兩幅,盛世繁花,卻也如夢易逝。配上主題音樂,讓人彷彿真正身處那個曾經繁華如夢,如今卻已隨風飄逝的時代。
整部電影見證了思嘉從情竇初開的少女到精乾女強人的心路歷程。或許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思嘉終其一生為了她的土地-塔拉,為了她和她所愛的人再也不忍凍挨餓而不停奮斗,她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美國南北戰爭之後南方資產階級的創業史。
白瑞德是一個曹操式的利己主義者,卻有遠見和卓識。他不是所謂的正人君子,他固執,不擇手段,這一點他和思嘉臭味相投。
但白瑞德相較於思嘉,最大的優點在於他能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何去得到它。
思嘉人生中最困難的時刻白瑞德總會出現。思嘉卻毫無意識。
思嘉知道白瑞德離開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愛和真正愛她的是白瑞德,而並非艾希禮。從她兒時起,對艾希禮懵懂的喜歡只是成為習慣。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珍愛的永遠有恃無恐。
美蘭和艾希禮永遠散發上個時代道德捆綁的光輝。讓人很容易想到宋襄公。
道德和天性共存,既讓他們稱為老好人,又讓他們的內心痛苦而矛盾。
美蘭的死去,即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就像書里所說:「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只有歷經風雨,大浪淘沙留下的,才屬於未來。」
㈤ 影評,電影評論
你是那一本雜志社的惡心人
㈥ 《夏蟲國》影評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夏蟲國》精選影評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7分鍾的動畫短片 = 20噸 = 20多人 + 一萬塊石膏板
這恐怕是世上最重的動畫。
《夏蟲國》的故事來源於《莊子 秋水》:一個遙遠的國度夏蟲國,這里的人們春生秋死,"冰"是他們史書中記載的珍貴事物。像所有的英雄故事一樣,年輕的將軍、墨斗先生、力士,三人在森林中找到神木造了一艘大船,出海尋找"冰"。
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的湯柏華和他的團隊,在古籍中尋找靈感,將厚實的版畫賦予流水般的形態,講了一個還算完整的故事。在IP盛行的資本逐鹿時代,毫無例外的沒有激起什麼浪花,但就如導演所言:"我寧願慢一點,做點不一樣的。"這本身就是勝利了。
一塊石膏板調動起你的感官
把這17分鍾循環了幾遍之後,眼前是敦煌的飛天在上下飛舞。版畫斑駁的質地,一幀一幀的節奏,畫面徐徐展開,人物與背景動靜結合,古典配樂相得益彰。明明是2D的版面,沒有對白,沒有特寫,觀者卻在花的綻放中聞到了山野清香,在蝴蝶的飛舞中感受撲簌簌的花粉落在手心,在藍色的沙漠里迎頭躲閃海浪咆哮,最後故事回到原點,夏蟲國下起了雪,雪花中彷彿有冰涼的味道和悅耳的聲音。這些類似於通感的修辭,居然不是和現實無限逼真的畫面做出來的,可謂奇妙。
為什麼編劇大大們講不好故事了
看過的人很多會說看不懂,春生秋死的國家下一代如何接上茬兒?每一代人只能活三個季節為什麼有男女老少之分?三個人如何在找到一棵樹後搖身變出一艘豪華"游輪"?"海神"噴出的龍如何又成了"尋冰三人組"的神助攻?結局是什麼意思?
諸如此類。
編劇,或者說"講故事",原本是我們市井文化中很擅長的部分,最近十多年,電影和電視劇的市場是越來越賺錢了,但是"好看的"越來越少了。好不容易盼來個醞釀多年的情懷之作,邏輯上不知所雲,構築的世界觀最後收不了場,電影票價都對不起自己曾經的期待值,我說的就是《大魚海棠》!
一個好故事,能引發多種不同的解讀。如果要我來將《夏蟲國》的前後邏輯串聯起來,我腦洞出的是這樣:一個受詛咒的國度夏蟲國,這里的人們入冬前就會陷入沉睡,第二年的春天醒來繼續從事生產生活,所以夏蟲國的民眾世世代代沒有見過冰雪。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將軍宣布他要去尋找上古典籍中記載的冰,於是他聯合象徵智慧的墨斗先生和代表力量的力士,用神木造了一艘出海的船,與鎮守封印的怪獸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打敗了怪獸詛咒解除,從此夏蟲國的人們在清醒狀態下看到了冬天。這是不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英雄主義大片情節?只要你手捧爆米花便可以在電影院和你家客廳里狗血與雞毛齊飛。
古典文學與傳統藝術要關心陪伴講現代故事
古典文學永遠是劇本創作的源泉。並不是沒有好的創意可寫,《雷雨》之於《黃金甲》,《哈姆雷特》之於《夜宴》,《唐傳奇》之於《聶隱娘》,本來就在改編古典文學入電影。《莊子 秋水》中寫道:"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夏蟲國》的團隊,就以一句"夏蟲不可語冰",營造出令人嚮往浪漫詩意。
傳統藝術形式永不過時。現在很少有人去美術館、博物館仔細觀看作品,敦煌莫高窟也只是因為它是熱門景點的緣故,版畫是什麼?大家更願意捧著手機。現代科技可以用電腦創造出一切畫面和音響,但是在瀏覽了那麼多的電影和動畫之後,震撼人心的卻是一部用版畫一塊一塊描畫出來的動畫短片,因為在每一幀背後,是凝聚心血與汗水的匠人之心。
1.有的人根本就是看不懂,卻為了拌個文藝相,使勁的誇,這樣子實在是讓我看得很難受。我覺得一件藝術品,它不一定需要所有人的認可,尤其是你的,你個人的認可根本不重要。藝術品,不需要你違心的誇耀。所以下次請記住,若非真心,請不要隨便亂誇,那不能顯示你有品味,只能顯示你很庸俗。
2.我個人對於故事的理解是:夏蟲國人是無法入冬的,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冬日(夏蟲者不可語冰,篤於時也)。故,三人乘船遠行尋冰,此為何?逆天改命。讀者:
答:因為他們的命便是春生秋死,所以他們的遠行不是尋冰遭阻撓,而是逃死遭阻撓。
故遇無常索命,遇四大天王降下天罰。
最後神木帶他們躲過天罰,逆天改命成功。然,也許因為地球是個球,也許是被季風吹了回來,走了個圈,周而復始。回到原地。此時天下皆冰,然再無夏蟲國人可分享見冰之喜悅。因為此時天地皆冰,卻了無人煙。冰不再貴,貴乎人也!
3.我的理解與感悟
有的東西,因為得不到而變得彌足珍貴。歷經艱險你終於得到了,才發現不過如此。
孩子:
我無法阻止你邁出第一步,我希望你邁出最後一步之時,不會是漫心悔意;更希望你邁出最後一步後,回頭望,不是一片空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反正我看完挺喜歡的。也看了兩三次
我覺得這部動畫的製作手法未必不是一個很大膽,很有想法的嘗試。這種原始的製作方法(石膏板)的確沒有電腦製作那麼流暢,多特效。看起來也的確是斷斷續續的。但個人覺得石膏板的粗糙和不「完美」的`繪畫非常好地表現出一種狂放不羈十分粗獷的感覺,和故事結合起來挺不錯的。
動畫表現出來的一種朦朧的美和留白的故事線也和中國傳統的思想相吻合,給予觀眾很大的自由想像空間。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這也是我認為這本動畫的精髓所在。B站評論區,豆瓣等都有很多見解。個人覺得《夏蟲國》表達了一種人生苦短,有了一個夢想就要努力去追,不管過程是多麼艱辛,不管這個夢是多麼荒誕。也許你會失敗,但你不會後悔。也許你最後回到了起點發現物是人非,但你也許會恍然間發現,你已經得到了你想要的。就像將軍最後回到了空無一人的夏蟲國,下一代子民還未出生,他可能也壽命不多,但他見到了雪見到了冰。當然可以有更多角度的理解。
我想說的是,藝術有各種形式各種理解,不要把一個作品套上條條框框去評價它。不然馬塞爾杜象的噴泉為什麼會被一些人視為藝術品呢。這部作品的優點就是它突破了社會評價的限制,真正用自己的理解去精心打造了一個獨特風格的動畫。
動畫看得不僅僅是特效,色彩,流暢度。不可否認《夏蟲國》是有點不流暢,而且有些堆砌元素和冗長的片段。但換一個角度來欣賞,你一定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精心投入的努力和敢於創新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是件好事。《夏蟲國》嘗試將其展現給現代觀眾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並不是說好的動畫一定要節奏快扣人心弦,故事線清晰主旨明確。我喜歡《夏蟲國》就是因為It is open to imagination. 和中國古代藝術中的留白一樣,這部動畫可以細細的品,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候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作品並且越做越好
這裡面蘊含哲學思想當然不是每個人的菜,不過如果拿這個去抨擊這本良心動畫就有點沒意思了
《夏蟲國》影評(四):最重的動畫——《夏蟲國》
在非常非常遙遠的南方,都快到天的盡頭了,有一個靠著大海的國家,這個國家叫夏蟲國。夏蟲國的人民只有三季度的生命,春生秋死。在他們的史書里,有一條這樣的記載:「冰——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可是問遍夏蟲國里所有的人,沒有一個知道這「冰」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一位年輕勇敢的將軍決定造一艘大船去尋找那叫「冰」的東西......
以此般詩意的文字開頭,湯柏華的《夏蟲國》,不是一部一般的動畫。它歷時兩年多,以萬余幅石膏板畫製作而成。
「我抱著一顆特別真誠的態度,用最慢最費力的方式向傳統經典致敬。」湯柏華如是說。
看了《夏蟲國》這部17分動畫的人都表示詫異: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位80後藝術家?
然而這部在國際上獲得六次電影節入圍的影片,聽過的人比看過的人多,只看到宣傳片段的人比看完全片的人多。很多人在豆瓣電影上目睹過這部9.4分影片的簡介,都苦於沒有地方看。值得高興的是,《夏蟲國》現在來到了深圳,於「1618藝術生活季」期間(2015.12.19-2016.2.28)獨家授權1618藝術空間放映,每天有三場免費循環放映。
Q:您的《夏蟲國》動畫短片在豆瓣上評分9.4分,網友們的好評如潮,這件事您知道嗎?心情是怎樣的呢?
湯柏華:這個我還真沒有關注過,首先很感謝網友們能給出這么高的一個評價。
從前在一些空間展示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也看過一些留言,那些好評讓我聽著挺受鼓勵的,所以感謝這些熱情的朋友。
因為我這個片子是2011年開始做的,那個時候還是大家頻繁使用微博的時候。我在製作的時候就把片子的一些進度發在微博上,引來很高的關注度。網友們表示對這種難得一見的風格很是期待。
那時也有人表示質疑,他們說懷疑這是個「坑」——可能覺得這么龐大的作品會有頭無尾。
我們都知道,中國動畫有一個很輝煌的過去,但是基於現狀,大家對於中國動畫的失望多於期盼吧。我也特別理解這些的朋友的懷疑。
於是我那時抱著一顆特別真誠的態度,對自己的作品寄予期望,能向國產動畫貢獻一份力量。最後,經過兩年多的工作,單純劃分到《夏蟲國》的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投入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最終它沒有成為一個「坑」,而是成為一個圓滿的17分鍾的作品。
所以這些好評,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肯定,也是我做好下部片子的動力。
Q:《夏蟲國》真的是一部讓人驚呆的作品,裡面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神話的元素,比如白鶴啊,酒仙啊,海神,四大天王以及神龍,讓人覺得您對中國傳統志怪文化研究很深,能否為大家講講《夏蟲國》的靈感來自於哪兒呢,或者說,為什麼會想要做這樣一個作品?
湯柏華:單純從故事上來說,它是來自於《莊子·秋水》里的那句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簡單來講就是人的局限性。莊子在文章裡面主要在談天地的廣闊,時空的無限與人類朝生暮死的有限性,它屬於人類共同的一種終極思考。
《夏蟲國》作為一個影像作品,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人會疑惑,你為什麼會畫在一塊塊石膏板上?在他們看來,這種樣式的動畫是「不科學」的做法,首先,它很繁復,石膏板是很笨重的東西。現在大家都在做三維的、無紙的動畫了,你為什麼還要去做一個純手工的東西?第二,它投入的時間、財力也很多。
那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覺得是出於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喜愛。
我的童年有很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寺廟裡面度過。
我的老家湖南瀏陽,是做煙花最著名的地方。煙花從火葯製作到接下來的種種加工,有其危險性,所以每年我們那兒都有挺多事故發生。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那邊就有一些宗教性的民俗——人們會寄託神靈庇護火葯順利生產,安全生產。基本每個村落都會有廟。
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山頭,就有一座供奉神的廟。供奉的是封神演義裡面的黃飛虎,其實小孩對這種視覺性和故事性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小時候很多時候都是看著師傅們畫壁畫,畫菩薩。有時候菩薩生日的時候,還有一些法事表演,聽過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所以這和我從小的環境相關,這些文化元素使我耳濡目染,它成為我血液里的東西,後來我念了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對傳統也特別看重。總結來說,其實是各種因素促成我去做《夏蟲國》這樣一個作品,以足夠的時間投入、慢與誠意的創作心態,還有我所認為很酷的方式(畫壁畫的方式)去做成它。
對於當代來說,我認為我這樣的做法也是一種對抗「流行」的方式,我並非覺得流行作品就不好,而是希望能夠做出更經得起時間考驗而保留下來的作品。在我看來,動畫片也是一種值得謹慎對待的藝術品,好的藝術品它值得進博物館、美術館,甚至流傳給後人欣賞和評判。所以我認為,動畫類型的作品應該進入到我們的博物館或美術館。
Q:您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的是什麼專業?在大學學習中的體驗怎樣呢?
湯柏華:我學的是版畫系,是傳統氛圍最濃的一個專業。版畫系有一些特別值得驕傲的地方,第一是是出的藝術家特別多,第二是學術氛圍特別好,很多老師博古通今,從傳統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都能一一道來。老師們在學術上給了我們很大自由,例如我畢業作品做的並不是版畫,而是一個燈箱的裝置。至今想起來,我仍對這些優秀的老師們心存感激。
Q:可以說說對您影響較大的藝術家么,或者您特別喜歡的藝術家?
湯柏華:西方的話,我特別喜歡達芬奇。因為他是一個有很大氣象的藝術家。
東方的話,就有很多很多了,甚至是不知名的。但我特別喜歡宋代的畫作,畫作的巔峰時代,很多不具名氣的畫作都畫得不錯。
Q:可能看了《夏蟲國》的朋友們都會發現,故事裡面有三個人物:拿著弓箭的年輕將軍、騎神鳥出場的墨斗先生、挑水和班門弄斧的力士,是這三個人物一起去找「冰」。在這里讓人好奇的是,這三個人物的設置有沒有什麼寓意,或者有沒有什麼象徵呢?
湯柏華:我覺得可能還是用那句「一百個觀眾有一百個哈姆萊特」來回答吧。
我在這裡面確實有一個人物的「分工」:首先,將軍是一個開創者的角色,他象徵著勇氣、決心,是找「冰」這件事情的發起人;
力士則是一個力量型的的人,在找樹的過程中出了很多力量,而墨斗是一個智慧型人物,他是一個木匠,造船一事是由他來承擔的,他和我們先秦時期的「墨家」有些接近,智慧,並且善於手工製作。
當然,有很多觀眾都有自己的解釋,這是開放的。
我聽說有人還用佛教經典裡面的人物來解釋呢。
Q:夏蟲國的人本來沒有冬天,只有春夏秋死四季,但是在找到「冰」以後,夏蟲國下起了漫天大雪,在這里彷彿隱隱約約有層哲學隱喻,您會常常思考一些很終極的哲學問題嗎?
湯柏華:我特別愛看BBC拍攝的一些紀錄片,有關地球,有關人類的生命。所以我覺得莊子的宇宙觀特別了不起,他在以一種詩性的方式去講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當然會讓我去思考人的價值所在。
同樣,夏蟲國的人看不到冬天,但並不代表其沒有冬天,而是因為生命短暫。我想這是很有哲學意味的。莊子也講過,比夏蟲國的人生命更短的是「蜉蝣」的生命,它只有一天。如果說還有一種更神聖的生物來觀人類,也會覺得人類從早到晚、從春到冬這幾十年的生命非常短暫,非常有限。這裡面很容易讓人想到關於生死觀與時空的局限,它也是很多作品的命題。
Q:《夏蟲國》被稱為史上最重的動畫。我們知道您用了兩年多時間,一萬件石膏板完成,這一定是個很辛苦的過程吧?
湯柏華:「史上最重的動畫」——單純作為這個標題來說,可能是很「標題黨」的一個做法,因為我們的確是處在信息量爆炸的時代,如果不起一個好的名字就吸引不到人的眼球吧。(笑)
可是從這個標題來看,確實又是沒錯的。《夏蟲國》的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重的動畫。
的確,這部作品有一萬多件石膏板,原稿都用了一個很大的倉庫來儲存著。作為工作量來說,是非常大的。這部作品是我和我的公司(墨者文化)一起合作的,公司是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建立的,大家都是懷揣著一種共同的情懷——對好的作品的喜愛,對作品的精益求精。
我們大家確實下了很大的決心去做這一件「逆時代」的事情,困難肯定會有,但我們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渡過了這些難關,所以我挺感謝有他們的。
所以比起我們的熱情和誠意來說,製作過程中的困難都不值得一提。
Q:《夏蟲國》有可能在國內電視,或者影院播出的可能嗎?
湯柏華:首先它只是個17分鍾的短片。我們也打聽過,但是電視這邊的回饋是覺得它太短了。因為電視上多數是播放一些連續性的東西,很「流行」或「短平快」的東西,我們滿足不了電視台「快播」的這樣一種方式。而且在《夏蟲國》中任何一處插入廣告都是讓我不能接受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夏蟲國》整體風格很藝術,考慮到小朋友看不懂,而接受不了。所以僅在展覽、博覽會和電影節播放。在網路平台也僅有一個宣傳短片。
Q:接下來還有沒有創作其他動畫的想法,能向我們透露一下嗎?
湯柏華:接下來我正在做的一部動畫叫做《古鏡記》。它也是一部製作方式很傳統的動畫片,是用傳統水印木刻的方式做成的,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講的是人的慾望這樣一個話題,它將在16年下半年完成。
㈦ 僵屍新娘影評
僵屍新娘》影評
[也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們所懼怕的每一個孤魂野鬼,都是他人日思夜想卻天人永隔的親人或愛人,誰說人死後會變成厲鬼?他們也是帶著愛與祝福離開的……]
幾年前的一個電影了,大家都為維克多和維多利亞的為愛而堅持感到欣慰,更多的人為僵屍女孩兒艾米莉的悲慘遭遇,以及其心中對愛的嚮往,還有其最終選擇放手的大義所感動。
但除此之外,影片中另一個細節更讓我為之動容:當陰間的僵屍回到人間之後,我本想會爆發一系列的殘忍事件,然而,所有的僵屍並沒有在人間四處游盪,他們都去找到了自己的親人,去團聚,或去告別,用僅有的一點時光去傳達了自己的愛。
也直到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所懼怕的每一個孤魂野鬼,都是他人日思夜想卻天人永隔的親人或愛人,誰說人死後會變成厲鬼?他們也是帶著愛與祝福離開的……
編輯於 2020-06-20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贊同 1
評論
收起
大家還在搜
僵屍新娘影評賞析
僵屍新娘影評100字
僵屍新娘影評800字
僵屍新娘經典影評
僵屍新娘影評英文
僵屍新娘影評1000字
僵屍新娘解析
僵屍新娘小說
僵屍新娘專業影評
僵屍新娘豆瓣影評
僵屍新娘講的是什麼
僵屍新娘影評500字
僵屍新娘電影免費觀看
僵屍新娘大電影中文版
僵屍新娘劇情介紹
僵屍新娘影評3000字
僵屍新娘豆瓣評分
僵屍新娘觀後感600字
僵屍新娘影評1500
僵屍新娘觀後感300字
僵屍新娘觀後感2000
僵屍新娘電影結局
僵屍新娘電影觀後感200
動畫片僵屍新娘觀後感
僵屍新娘觀後感50字
僵屍新娘觀後感怎麼寫
僵屍新娘演員表
僵屍新娘大電影中文版
相關推薦
如何評價《僵屍新娘》這部動畫?_知乎
貼一個當年我還在中二時期看完電影之後寫的一段挺中二的感想----------------------------------------------------------------------------------... 僵屍新娘,是我,兒時看過的一部十分經典而又優秀的動畫電影,這么多年,再次回首,卻又有許多遺憾一則為,幼時不懂...
和我看電影之《僵屍新娘》-- 凄美的愛情故事_知乎
片名:僵屍新娘 Corpse Bride (2005)開篇語:穿越兩界的凄美愛情,就算眼淚散落到銀河化作繁星,肉身化作萬千羽蝶,也可以,照亮執著的有情人,拂去纏繞在你我間不潔的人性糾葛.劇情略介:男主角維克多,女主角維多利亞,還有死去的美麗...
《僵屍新娘》 為什麼陰間給人感覺更加溫暖,五彩繽紛……?_知乎
僵屍新娘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問題1片頭片尾如何解讀?蝴蝶隱喻什麼?片頭長鏡頭怎麼回事?2本片主題是什麼?對於婚姻,導演是什麼看法?男主為什麼要移情別戀……3大量鏡頭語言解讀以及本片的色彩的變化.為什麼陰間給人的感覺更溫暖,...
請推薦像《鬼媽媽》,《僵屍新娘》這樣的動畫電影?_知乎
laika公司(通靈男孩諾曼,鬼媽媽,盒子怪等),aardman公司(超級無敵掌門狗之人兔的詛咒等),另外這個公司還有其他比較治癒的比如小羊肖恩~Tim Burton系列(聖誕夜驚魂,僵屍新娘,科學怪狗),另外真人電影有甲殼蟲汁(又譯 陰間大...
蒂姆伯頓動畫電影得特點?《僵屍新娘》《聖誕夜驚魂》《文森特..._知乎
哥特風格.一種藝術風格,主要特徵為高聳、陰森、詭異、神秘、恐怖等,被廣泛地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文學、音樂、服裝、字體等各個藝術領域,哥特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復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
相關搜索
僵屍新娘劇情介紹
僵屍新娘影評3000字
僵屍新娘豆瓣評分
僵屍新娘觀後感600字
僵屍新娘影評1500
僵屍新娘觀後感300字
僵屍新娘觀後感2000
僵屍新娘電影結局
僵屍新娘電影觀後感200
動畫片僵屍新娘觀後感
僵屍新娘觀後感50字
僵
㈧ 電影評論400字(快)
母親河的吟唱 ——《黃河絕戀》觀後感
當天學校組織觀看電影《黃河絕戀》的時候,我甚至還心存抱怨。早在小學時候就已經看過這部影片了。現在又要重看一遍,實在是很無趣。
抱著無聊有乏味的心態,我開始坐下來觀看電影。既然是學校組織的,當然還是得認真對待的,況且還要寫一篇觀後感。影片是從一個美國老兵的回憶開始的,鏡頭旋即回到了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大規模的軍隊作戰,也沒有抗日英雄的慷慨就義。影片就這么以三個普普通通的抗戰戰士護送一個受傷的美國兵渡過黃河為線索展開了。
當鏡頭拉到他們發現全村的村民都被殘忍屠殺並回響起那些無辜的百姓死在種種酷刑下的時候,我霎時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是出於震撼還是對日軍的則憎恨?我已經辨別不出來了,只覺得喉嚨被什麼給卡住了,彷彿咽不下空氣。就算是久經沙場的勇士,也必定不忍目睹這慘絕人寰的一幕,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從無戰爭經驗更加體會不到戰爭殘酷的人.那一瞬間彷彿覺得自己已置身於那一時刻那一地點,周圍凝滯的空氣充斥著濃重的血的腥味。天地頃刻間已不復存在,只剩無盡的蒼涼和悲憤。
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供哀悼和痛哭,他們又開始了行程,來到了隊長黑子的家鄉。在那裡,戰爭的煙火暫時被人們忘卻,不知不覺中大家都已渲染在了幸福淡定的平靜生活中。憨厚的老人,可愛又懂事的花花,遠離硝煙的天空那麼明亮、透徹,靜謐的空氣中盪漾著淳樸的民風。
然而,平靜的生活再一次被打破,天空又陷入了陰霾。還來不及擺脫敵人的追擊,又捲入了世仇。最後,在民族大義面前,僕人的恩怨綞一筆勾銷。
正當他們准備聯合共同抗敵時,日軍卻早已准備好了埋伏襲擊。沒有多餘的時間了,只能強渡。靠著幾十個老人用生命換來的葫蘆,他們艱難的開始渡河。湍急的黃河水,窮追不舍的敵軍,為了保證秘密文件的安全,最終女主角放棄了渡河,給愛人留下了更大的生存機率,而把自己留給了母親河。
影片在澎湃的黃河水聲中結束了,不知何時大家都早已泣不成聲。我久久不能回過神來。影片帶來的何止是震撼,它激起了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汩汩流動的血液中的那份民族菪感和責任感。任何修飾的語言都在這種感情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是的,我們彷彿早已產、都置身於那咆哮的黃河水畔,傾聽著母親河吟唱那首民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