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入大荒流「出自哪首詩
」江入大荒流「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意思是: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原文: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
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
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幻出海市蜃樓。
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白話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
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這時的李白,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緊接著詩人又以移步換景,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注釋:
(1)荊門:山名,位於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2)遠:遠自。
(3)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4)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5)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6)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7)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雲霞的美麗景象。
(8)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
(9)萬里:喻行程之遠。
中心思想:
詩中熱情描繪了舟行所見壯闊奇麗景色的同時,也表達了戀念故鄉的心情。景色的壯麗,體現了詩人心境的壯麗。一片燦爛前景,正展示在青年詩人心中。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漢飛將軍李廣後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後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後在江南一帶漂泊,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李謫仙」。
李白的作品想像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B. 李白和杜甫哪個是詩仙
詩仙和詩聖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一點,分別是李白和杜甫,這兩個人的詩大家應該都背過不少,倒是剩下的這幾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被稱為詩鬼的是唐朝的詩人李賀,他的詩大家知道的應該是《雁門太守行》,這首是高中課本里有的,還有大家聽過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是出自他口。
其實不難發現這些詩仙,詩聖,詩鬼,詩佛等等,很多都出現在唐朝,也側面說明了這個時期的社會發展真的很開放,非常的多元化,才能造就這么多名垂青史的偉大詩人。
C. 求好看的經典的言情小說
《桃花離》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5YmcvXIvrHds6D6X2-B8Sw
《桃花離》為沉默白紙所連載完結的穿越架空言情小說,總章節為第一百三十二章。
D. 亂世謫仙全集在哪看
B站。
在最好和朋友一起觀看本站影片,夜晚12點過後切忌一個人找亂世謫仙下載地址,或者觀看亂世謫仙全集等電視劇,否則,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
仙俠末年,群魔亂世,異界入侵,內憂外患,人族岌岌可危,非我族類,勢必當誅,試看廢體少年如何破而後立,醒掌殺人劍,醉卧美人膝,帶領人族走向輝煌。
E. 《謫仙》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RKIoEWPbeCg7pwqSGO1QHg
F.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上下片過渡句子是哪句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上下片過渡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翻譯:
起舞翩翩玩賞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的人間。
賞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高處不勝寒」並非作者不願歸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於從幻覺回到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佔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G. 林青霞和謝晉都是我喜歡的明星,他們有合作過影片嗎
林青霞曾說過,她很羨慕鞏俐,因為鞏俐有電影代表作,而她從影這么多年卻沒有什麼代表作。
《最後的貴族》結尾,四處漂泊的李彤問同樣是飄零人的白俄老人: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嗎?
H. 謫仙mp3百度雲下載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謫仙》收錄於專輯《七不詩》,由銀臨作曲、王爽冰作詞、黃雨勛編曲。
I. 嫡仙歌詞
《謫仙》。是王中易作曲,王瑩作詞的歌曲,有男女聲兩個版本,女聲版由伊格賽聽 、葉里演唱,男聲版由伊格賽聽、迴音哥演唱 。歌詞如下:
仙歌音玉笛靈,酒盞玉露清。
劍舞輕,瀟灑過白袍影。
新殿又細雕流金,聲聲箜篌鳴。
一筆濃墨留詩狂情,玉袍長劍堪風流。
稱謫仙瑤宮難留,去凡間紅樓斗酒。
多情眸,落墨詩卷又幾斗。
斟世間最烈的酒,卧長安巍巍高樓。
看盡天下何人可似他無憂。
(9)謫仙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擴展閱讀
歌曲解析:
歌曲表達了寂寞的仙界生活。在寂寞的瑤宮生活上千年,即使你是仙,長命百歲,也是非常無奈何寂寥的。
當仙人有什麼好?還不如我逍遙自在活在美麗的紅塵中。凡塵的生活,雖然普通,卻無拘無束。逍遙自在,就算人生短短數十載,只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無憂無慮,又何必去做神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