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毛流浪記的影片評價
《三毛流浪記》評價該片是諸多系列「三毛」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它不僅僅描寫了三毛的受苦受難,同時賦予了三毛不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聰明機靈的不畏強暴的頑強性格,始終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使人們有理由相信,三毛和小夥伴們是有前途的。(新浪娛樂評)
他們必將可以等到勝利的那一天 。影片的風格並非一味的凄苦,而是保持了諷刺和幽默的漫畫特色。三毛和他的流浪夥伴在"四四兒童節"的遭遇堪稱其中點睛之筆。小演員王龍基活靈活現的表演,值得贊賞。
《三毛流浪記》是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的成就是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浪兒藝術典型,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善良的「三毛精神」,具且鮮明的時代特色。
貫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該片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
(1)三毛流浪記電影完整免費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
B. 電影《三毛流浪記》故事,為什麼說是起源於人間悲劇,結束於明星盛宴
著名女作家陳懋平,為何筆名叫三毛?對此曾有多種版本的解釋,其中有一個版本是她從小喜歡看漫畫家張樂平的作品,後來還曾特意拜訪過晚年的張樂平並認其為義父。
七、三毛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王龍基說,他拍完《三毛流浪記》之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他從三毛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導演嚴恭說,他和王龍基去流浪兒童聚集的大橋下觀察他們的生活,王龍基和這些孩子還交上了朋友,他們發現很多流浪兒童都有自食其力的想法和能力,雖然有人誘惑他們去小偷小摸,但很多孩子自覺抵制這種誘惑。
三毛身上有很多人性的光輝,他善良,拾金不昧。他勇敢,面對欺侮他敢於反抗。他有骨氣,不願為了物質生活放棄做人的尊嚴和朋友。
總之,三毛是一個有獨立性格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稀缺的優秀品質,他應該擁有也值得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他的未來也是我們的未來。
C. 哪有免費的《三毛流浪記》,好像是2006年播出的
中外合拍電影《三毛》(2008年)
手機游戲《三毛流浪記》(2008年)
特奧會吉祥物陽光三毛(2007年)
網路游戲《三毛歡樂派》(2007年)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2006年)
新媒體卡通戲劇《三毛從軍記》(2005年)
虛擬導游三毛(2005年)
電影《三毛救孤記》(2004年)
舞台劇《三毛太空漫遊》(2000年,香港)
電視系列短劇《三毛新傳》(1999年)
舞台劇《三毛流浪記》(1997年,香港)
電視連續劇《三毛流浪記》(1996,1998年)
電影《三毛從軍記》(1992年)
舞劇《三毛流浪記》(1990年)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1984年)
電影《三毛學生意》(1958年)
木偶片《三毛流浪記》(1958年)
電影《三毛流浪記》(1949年)
張樂平先生筆下的三毛,誕生於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畫,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報》副刊《圖畫晨報》上。早期的三毛滑稽幽默,調皮搗蛋,鬧出種種笑話,是上海普通人家的小頑童。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的20多家報刊畫報先後刊登了二百多幅三毛漫畫,還結集出版了單行本,三毛在當時就已經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漫畫明星。
文史學家魏紹昌先生回憶:當時「除了張樂平的三毛,還有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小陳,魯少飛的改造博士,梁又銘的弗先生,高龍生的阿斗,黃堯的牛鼻子,梁白波的蜜蜂小姐等等,這樣的長篇連載漫畫也有十幾種之多,不過畫得最成功和影響最大的,要數王先生和三毛這一老一小的一對。總的說來,30年代是中國新文藝運動史上的一座高峰,三毛,就是在這樣的文藝盛世之下應運而生的。」
抗日戰爭剛開始,張樂平擔任救亡漫畫宣傳隊副領隊。1938年在武漢時,張樂平畫過幾幅宣傳抗日的三毛漫畫,後由於工作繁忙,三毛創作停止了八年。1939年春,漫畫隊兵分兩路,張樂平毅然擔任奔赴前線的漫畫隊隊長。抗戰期間,張樂平率隊戰斗在滬、蘇、鄂、皖、浙、湘、桂、贛、閩、粵諸地,這段經歷成了張樂平在戰後創作《三毛從軍記》的豐富源泉。這部作品是張樂平先生奠定自己大師級地位的作品。
1946年4月,三毛漫畫形象匿跡八年後出現在《文匯半月畫報》創刊號上,內容諷刺辛辣,針砭時弊。同年5月12日,傳世之作《三毛從軍記》問世於《申報》。這部作品以精緻獨到的筆觸,扎實的生活素材,合理又不失誇張的故事情節,詼諧幽默的藝術感染力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社會反響很大。
《三毛從軍記》既揭露了當時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一面,又反映了當時國民黨軍隊抗日的一面,這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後來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海峽兩岸由於各自的原因,均把該書打入另冊,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分別「解凍」。當《三毛從軍記》終於能夠再次面世時,又一次贏得了讀者的青睞和摯愛,內地的印數在短短的幾年裡很快就達到百萬冊。
199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電影《三毛從軍記》,該片贏得國內外多項大獎。2005年,中國戲曲學院、山東省話劇院聯合創作、演出了舞台劇《三毛從軍記》。
張樂平先生於1946年又創作了一部連環漫畫《三毛外傳》,1946年11月4日至1947年1月9日在《申報》上連載,至今已出版了多種單行本。《三毛外傳》風格接近於早期的三毛,藝術上更為成熟。主角三毛又成了城市尋常市民家的頑童,有趣和可笑的生活情景,卻又耐人尋味。
1947年年初,張樂平先生目睹路邊凍死的骨瘦如柴的流浪兒,內心在悲泣呼號:「這是什麼世道!」經過痛苦的思索後,張樂平先生開始以眼淚和著筆墨創作《三毛流浪記》。不朽的流浪兒形象三毛終於向人們走來了……
《三毛流浪記》自1947年6月15日至1948年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報》上連載,1949年1月7日和4月4日又發表了最後2幅。
經典漫畫名著《三毛流浪記》的核心體現的是人道主義。這部巨作無情地鞭撻了社會人間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無依無靠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樂觀、善良、機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流浪兒三毛迅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隨著報紙上的每日連載,大人小孩都為三毛的經歷時而憂愁,時而驚喜,時而傷心,三毛的命運竟成了當時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大事。廣大人民的關心,社會的巨大反響,激勵著張樂平先生不顧身患肺病,不顧收到的匿名恐嚇信,堅持創作下去。
1949年初春,宋慶齡先生領導的中國福利基金會舉辦了三毛生活展覽會和建立三毛樂園會,救濟了數以千計的貧苦兒童。漫畫人物三毛,為許多真實生活中的「三毛」提供了庇護和生存的機會。 1949年,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由王龍基主演的電影《三毛流浪記》,成為我國的經典電影之一,影響深遠。
半個多世紀以來,《三毛流浪記》以多種版本發行,總量數以千萬冊計,而且以幾種外文版本在國外發行。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三毛流浪記》是我國印數最多、最暢銷的兒童讀物之一,中國的孩子們是看著三毛的故事長大的。十年浩劫後,曾經被批判為「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的漫畫書《三毛流浪記》於1978年再度出現時,人們爭相購買,供不應求。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暢銷書排行榜」,《三毛流浪記》多次名列文藝類或少兒類榜首。
漫畫《三毛流浪記》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除了王龍基主演的電影《三毛流浪記》之外,還有195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木偶電影《三毛流浪記》, 1996年和199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三毛流浪記》,2004年安徽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三毛救孤記》、2006年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總公司出品的26集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等。漫畫《三毛流浪記》還於1986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改編成長篇系列故事廣播,1990年被河南省歌舞團改編成大型舞劇,1997被香港明日劇團改編成舞台劇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張樂平先生滿腔熱情地使三毛進入了新的生活。《三毛的控訴》於1951年1月1日起在《大公報》上連續刊登。長篇連環漫畫《三毛翻身記》也於1951年5月5日起在《解放日報》上連載。後來,作者改為不定期發表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三毛組畫,其中《三毛日記》於1956年8月19日開始在《人民日報》上陸續刊登。《三毛日記》單行本則是組合了畫家自1950年至1992年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發表的類似范圍的三毛作品。
新三毛由原先瘦骨嶙峋的形象變成飽滿而健壯,伴著他的歡笑,做好事,愛科學,勤勞動,成了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好夥伴。
《三毛今昔》於1959年5月30日開始在《解放日報》陸續刊登。1961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今昔》單行本成了當時的暢銷書。
《三毛——在迎接解放的日子裡》(後改名為《三毛迎解放》)於1962年6月1日起在《解放日報》上連載,《三毛迎解放》出版過好幾種單行本,累計印數超過一百萬冊。
十年浩劫開始,歷史被顛倒了,三毛自然也逃脫不了厄運。闊別十年,三毛才重新露面。1977年6月1日《解放日報》首先刊登了《三毛學雷鋒》的幾個組畫。那個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三毛重又躍然於報上。
張樂平先生滿懷激情創作了一系列三毛連環漫畫:《三毛學雷鋒》、《三毛愛科學》、《三毛與體育》、《三毛旅遊記》、《三毛學法》等,這些作品顧名思義,就能看出大師對孩子的一顆赤誠之心。大師呼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回歸,渴望祖國的強盛。
《三毛愛科學》最早發表於1978年的《兒童時代》刊物上。《三毛與體育》自1978年1月20日起在《體育報》陸續刊登。《三毛旅遊記》在1980年第5期的《旅遊》上開始刊登。
1983年起,張樂平先生患了帕金森氏症,雙手顫抖,可是仍以堅強的毅力陸續發表了一些作品,三毛沒有停止生命。張先生表示「要讓三毛腳步緊跟祖國前進。」
20世紀80年代初,時常能在一些報刊雜志上見到單幅三毛漫畫。張樂平先生深感少年兒童的精神食糧還不豐富,努力想用三毛漫畫來引導孩子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茁壯成長。
1985年10月22日,張先生的最後一部三毛系列連環漫畫《三毛學法》問世,自《民主與法制》畫報創刊號起開始連載。
1990年1月1日《新民晚報》第一版一幅「三毛迎新圖」,標志著三毛跨進了90年代。1991年的支援災區活動中,出現了三毛義賣畫。
張樂平先生生前發表的最後一幅三毛作品,是作為《少年文史報》等單位主辦的「三毛杯」全國中小學生文史知識競賽的賽杯,於1992年1月15日在上海華東醫院簽名。
1992年9月27日,平民畫家、一代宗師張樂平先生與世長辭。但是,他給人們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留下了寶貴的民族文化。
據不完全統計,大師去世後,國內外出版各種版本的原著《三毛》漫畫書就已經高達60多種,新改編的《三毛》出版物也達10多種。三毛還以新的姿態出現,成了舞台人物、卡通人物、網路虛擬人物。三毛在當代依然擁有廣泛的讀者和觀眾,表現出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活力。據有關部門評估,三毛的無形資產達5.9億元人民幣,具有極大的潛在價值。
從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畫問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響力波及海外。人們喜歡三毛,因為他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社會內涵。在不同的時代,三毛給予人們心靈上的震動,精神上的鼓舞,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許多人都說:「我是看著三毛的故事長大的。」在中國人心目中,三毛不僅僅是那個只長著三根頭發的小男孩形象,更是一種民族形象。
三毛,漫畫大師張樂平先生筆下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那寥寥幾筆、那三根活潑的頭發,講述著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講述著世人對人生、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嚮往。20世紀30年代頑皮的三毛,40年代從軍、流浪的三毛,以及後來獲得新生活的三毛,就如同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引得無數人與其一起品味世態炎涼,共同尋找和創造新的生活。
正直善良,自強不息,聰明機智,富有童趣的小三毛,將伴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榮獲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美術片獎、最佳美術片製作獎兩項大獎 。(2006.10報導)
紀念「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逝世14周年,《青年報》等劃「2006年中國城市風情三毛」這一主題,邀請上海四大散文高手進行闡釋。(2006.9月報導)
國家圖書館舉辦的館藏連環畫展,陳列珍品500餘件,其中1948年版《三毛流浪記》等書籍引得不少觀眾駐足細細觀看。(2006.9報導)
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了《三毛(四種)》精美紀念版套書,包括《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三毛解放記》和《三毛新生記》,分別為彩色版和黑白版。(2006.7報導)
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張樂平懷舊經典作品集》套書,收集了《1935年的三毛》、《三毛今昔》、《三毛日記》、《三毛新事》、《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三毛翻身記》、《三毛迎解放》、《三毛外傳》和《繪畫百喻經》共十種書。(2006.7報導)
6月29日至7月3日,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展在上海展覽中心展開。展館入口處巨大的顯示屏播放著動畫片《三毛流浪記》,位於展廳門口的中央電視台的《三毛》大型展區十分醒目。(2006.7報導)
6月28日至7月3日,「SAF2006卡通總動員」活動在上海東亞展覽館隆重登場。動畫片《三毛流浪記》展區,帶來最新的三毛形象和相關的衍生產品,並舉辦了「三毛回家」等活動。(2006.7報導)
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暨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在杭州市舉辦。動畫片《三毛》展區佔中央電視台主展區面積的五分之一,另有8個展櫃、140平方米的衍生產品展銷區,並發送手提袋40000件,引人注目。(2006.5報導)
《永遠的三毛》一書已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張樂平夫人馮雛音女士主編。(2006.4報導)
26集動畫片《三毛流浪記》於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開始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播出。(12點,19點和次日8點播放)(2006.1報導)
由吉林美術出版社獨家出版的動畫版《三毛流浪記》叢書,在全國范圍內上市銷售,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國產動畫圖書。(2006.1報導)
曾經出版了二十多種經典「三毛」圖書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在上海書城舉辦「三毛陪我過寒假」活動。(2006.1報導)
正在開發三毛網路游戲的成都斯普電腦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05年成都數字娛樂4項大獎:年度最具潛力軟體企業;年度最受期待網路游戲《三毛歡樂派》;年度最佳3D網路游戲研發平台;年度風雲人物徐偉。(2006.1報導)
據統計,動畫片《三毛流浪記》尚未播出,衍生產品簽約就已達近兩千萬元人民幣,這種情況在國內尚無先例。(2006.1報導)
104集大型系列動畫片《三毛》第一部《三毛流浪記》的首播首發式1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本次儀式由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吉林出版集團共同主辦,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輝煌動畫公司、吉林美術出版社承辦。(2006.1報導)
電影版圖書《三毛流浪記》已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06.1報導)
據統計,2005年全年,五家出版社在國內出版發行的三毛漫畫書已突過百萬冊,共達1,174,100冊。(2006.1報導)
在北京新建立的中國電影博物館里,有19個與真人一樣大小的全身蠟像,其中就有王龍基扮演的流浪兒三毛。(2005.12報導)
為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藝術研究所,文匯報社聯合舉辦,評選出「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王龍基主演的三毛是其中之一。(2005.12報導)
為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由上海東方電影頻道、《每周廣播電視報》、新浪網共同主辦,由10萬多名觀眾參與評選出了「我最難忘的百部中國電影」,《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均榜上有名。(2005.12報導)
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新媒體卡通劇《三毛從軍記》榮獲優秀劇目二等獎、導演獎、舞美設計獎、燈光獎及演員三個表演獎,共計七個獎項。(2005.12報導)
由成都斯普電腦科技有限公司製作的網路游戲《三毛歡樂派》入選第二批「中國民族網路游戲出版工程」。(2005.11報導)
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亞洲電影回顧單元」,介紹了《三毛流浪記》等10部中國老電影。(2005.9報導)
三毛故事集錦——《三毛解放記》、《三毛新生記》(分為彩圖注音讀物和黑白本讀物)已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05.9報導)
「永遠的三毛——紀念三毛形象誕生七十周年」座談會8月8日在上海召開,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聯合主辦。(2005.8報導)
《上海Memory-張樂平畫筆下的三十年代》已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5.8報導)
《三毛誕生七十周年紀念——三毛之父張樂平》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承製。(2005.7報導)
「三毛誕辰七十周年紀念活動暨大型3D網路游戲《三毛歡樂派》發布會、多媒體視聽音樂會」於7月29日在成都舉行,70人陣容的四川交響樂團為游戲現場配樂。(2005.7報導)
《三毛形象誕生70周年紀念》地鐵紀念卡由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發行。(2005.7報導)
為紀念三毛誕生七十周年,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於7月28日19:00特別播出了正在攝制的26集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的一集樣片。(2005.7報導)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山東省文化廳主辦,新媒體卡通戲劇《三毛從軍記》(中國戲曲學院和山東省話劇院聯合製作)在北京天橋劇場公演。(2005年.7報導)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在其「上海神奇之旅」虛擬廳中,策劃發掘上海獨特形象資源,設計了新三毛導游形象,引入城市景觀演示。(2005年.7報導)
「影響過我們的漫畫《三毛》」(共4集)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05.7報導)
「南北湖杯」新三毛動漫創意大賽結果揭曉。(2005.6報導)
少年兒童出版社對其品牌書《三毛流浪記全集》、《三毛流浪記全集(彩圖注音讀物)》、《三毛從軍記全集》、《三毛從軍記全集(彩圖注音讀物)》,重新進行包裝後出版。(2005.5報導)
《三毛剪紙》、《三毛撕紙》、《三毛蒙紙學畫》、《三毛巧學計算》、《三毛貼紙著色畫》等三毛衍生讀物已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2005.5報導)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三毛全集叢書》,其中的「三毛在1935年」、「三毛外傳」、「三毛迎解放」、「三毛翻身記」、「三毛今昔」、「三毛日記」、「三毛愛科學」、「三毛新事」等已經出版。(2005.5報導)
《兒歌版三毛從軍記》由長春海威兒童出版發行公司策劃,白山出版社出版。(2005.3報導)
由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志社出版的蒙古文雜志《花蕾》,自2005年第1期起連載《三毛流浪記》漫畫,並配蒙古文說明。(2005.2報導)
《張樂平連環漫畫全集》系列叢書:64開本的《三毛從軍記》上、下,《三毛流浪記》上、下,《三毛解放記》上、下和《三毛新生記》共7冊,由譯林出版社出版。(2005.1報導)
《兒歌版三毛流浪記》由長春海威兒童出版發行公司策劃,白山出版社出版。(2005.1報導)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計劃出版《三毛全集叢書》,其中首期開發的《彩圖三毛全集》、《彩圖三毛全集袖珍本》、《三毛全集袖珍本》中的「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共16冊,首印二萬套,當月即被征訂一空。(2005.1報導)
上海市兒童少年活動基金會更名為上海市兒童基金會,王龍基(經典電影《三毛流浪記》主演,三毛公司副總經理)繼續擔任愛心大使(該會原有姚明、黃豆豆等12位愛心大使,這次又新增劉翔、吳敏霞兩位)。(2004.12報導)
由《兒童漫畫》編輯部與三毛公司共同舉辦的「新三毛」四格漫畫大賽共收到七千餘封稿件,現評獎結果已揭曉。本次活動得到了漫畫界、教育界很多專家、學者的支持和鼓勵。(2004.12報導)
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出版的《名人小時候》(三毛講故事系列叢書)榮獲2004年冰心兒童圖書獎。(2004.11報導)
安徽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兒童片《三毛救孤記》,自6月1日首映以來,累計在上海的票房已突破100萬元。這個票房成績雖然相對一些大片來說也許微不足道,但是對於國產兒童片來說,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出現票房這么高的情況了。(2004.11報導)
成都斯普電腦科技有限公司獲三毛公司授權,使用三毛形象開發、生產、發行、推廣和銷售網路游戲及單機游戲。(2004.11報導)
上海《每周廣播電視》報主辦「我的三毛情懷」徵文活動,投稿者自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到七十多歲的老爺爺,幾代人抒發了對三毛的情懷。(2004.9報導)
2004上海國際城市動漫畫展在東方明珠舉行,在「中國館」,張樂平先生的一幅真跡《大家照照看》(《三毛日記》的一個片斷)最引人注目。(2004.7報導)
"MACAGA2004在上海"漫畫、卡通、游戲展在東亞展覽館舉行,100多幅「三毛」系列作品彩色復印件,將觀眾帶入懷舊的時光隧道,感受「最文化」的漫畫。(2004.7報導)
系列動畫片《三毛流浪記》製片工作會議於6月17日至6月20日在北京舉辦,該片由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共同投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輝煌動畫公司策劃製作。(2004.6報導)
為慶祝「六一」兒童節,北京中國美術館特別推出「館藏張樂平漫畫作品陳列展」,展出收藏的《三毛流浪記》原稿。(2004.6報導)
由山東省話劇院與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合作的「新媒體卡通戲劇」《三毛從軍記》5月30日在新落成的中國戲曲學院「三維運動捕捉系統」現場舉行了媒體發布會,該劇計劃於2005年正式公演。(2004.5報導)
由安徽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三毛救孤記》(原名《盲人明眼》),於2004年5月29日在上海衡山電影院舉行首映儀式。(2004.5報導)
三毛講故事系列叢書之一《名人小時候》一書由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出版。(2004.5報導)
2004年中國海鹽南北湖旅遊節隆重開幕,其中一項活動是「新三毛」閑趣運動會,除了各項比賽外,100個家庭中的孩子在百米長卷紙上共畫以新三毛為主題的漫畫。(2004.5報導)
《三毛流浪記》越南文版已經在越南河內市出版。(2004.5報導)
《三毛》(百年經典.世紀珍藏:影響過我們的漫畫)一書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04.3報導)
北京萬卷中心聯合部分動漫專家和熱心讀者在出版社選送的優秀漫畫圖書中遴選出「十大優秀漫畫圖書」,《三毛流浪記》(少年兒童出版社)榜上有名
D. 電影《三毛流浪記》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三毛流浪記》的故事發生在上海.
《三毛流浪記》描寫三毛乞求到城市後的坎坷命運和遭遇,同時表現了三毛不斷尋找幸福和溫暖的辛酸、無奈、幽默的流浪經歷。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三毛流浪記動畫版》:講述三十年代上海灘成為了各階層人物實現淘金夢的搖籃,三毛——一個瘦弱可憐、四處流浪的苦孩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座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裡。一天以撿煙頭換錢充飢的三毛與同伴小癩子一同來到大娛樂場七重天附近,卻意外得到了糧油大亨吳子福的慷慨施捨;隨後吳子福於當晚神秘墜樓昏迷不醒,而吳子福與三毛的關系以及三毛的身世引起了新光日報記者侯逸文不擇手段的追蹤調查。為了聲張正義三毛結識了好朋友小芳,隨後經歷了擦鞋和賣藝的苦難生活。揭示了當時黑暗,人心冷暖自知的社會背景,引人深思。同時也呼籲當今社會的人們獻出能奉獻的愛與關懷,讓它們匯聚起來,成為溫暖的陽光去照耀那些處於社會黑暗下層人們的生活。
E. 《三毛流浪記》這動畫片講了什麼
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三毛》。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盡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結構了一組一組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總之,三毛聰明機靈、樂觀幽默而又不畏強暴的性格躍然紙上。三毛漫畫,受到了當時廣大讀者,特別是許多小朋友的熱烈喜愛。陽翰笙創作的《三毛流浪記》的電影劇本,盡管運用了三毛漫畫提供的許多情節,但還是一個嚴肅的正劇。後經過編導委員會討論、研究,大家認為這部影片應該搞成喜劇形式,盡可能與漫畫風格相接近。但此時陽翰笙已經離開上海,便由陳白塵代為修改;不久陳白塵也離開上海,又交給李天濟修改。最後,交由導演趙明、嚴恭寫出分鏡頭劇本,投入拍攝 。
F. 《三毛流浪記》小時候看過的經典搞笑片,請問多少人看
故事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
在解放前的上海,故事中的三毛按祖籍是江蘇省蘇州市人,故事講述的是舊上海流浪的兒童時期三毛,他的母親蘇州人士是大上海夜總會的一位舞女,與客人有關系才生下三毛,後因遭到迫害母親慘死,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
這個「三毛」是存在的,但並不是以一個人物為原型來塑造的。
G. 三毛流浪記
三毛是上海灘的流浪兒,他在撿拾煙頭時,同伴小拉利偷了菲菲小姐的錢包,警察誤認為三毛是小偷,大老闆吳子福替三毛解了圍。但隨後吳子福神秘跳樓,記者侯逸文開始就吳子福及其私生子事件展開調查。
三毛見義勇為,救下被拐的女孩,結識了做女傭的巧巧。為了生計,三毛擺攤擦皮鞋,結果不僅沒掙到錢,鞋攤也被人砸爛。一位走江湖的賣藝人收下三毛為徒,教他學藝。三毛學藝不精,還誤傷了師父。還沒等功夫學到手,師父又突然被軍警帶走……
H. 你看過電影《三毛流浪記》嗎,有什麼感受
我認為《三毛流浪記》旨在喚醒沉睡在人們心中的高蹈的信仰,堅持理念和抱負,固守華夏文明的精髓和根本,維護我們精神的純潔性,通過隱喻的方式抵達幸福的當下,通過靈魂的符號彰顯情感的光芒。黑白或彩色膠片構成的年代漸行漸遠。電影中的故事之於我們來說,何嘗不是另一種人生?透過膠片,我們看到美與苦難一起被鍛造,也由此使我們獲得看清自己、回顧歷史的教益的力量。歷史由人創造,卻又無時無刻不在以其民族傳統、文化習俗、思想觀念、是非愛憎等塑造著後人。
所以,三毛之後,王龍基以著名童星的身份拍過十幾部電影,可是王龍基並沒有就此走上演藝道路,他學的是電影文學,走的卻是工人階級的道路。1990年,王龍基出任中國印製電路協會秘書長。他在這一行也成就斐然,成為科技專家。在國內外許多報刊雜志上發表過近百篇論文文章,並在德國榮獲第九屆世界電子電路大會ECWC9優秀論文獎。同時,他還創建中國印製電路信息雜志社,擔任社長、常務副主編。
I. 三毛流浪記的大結局
相信90後和00後的漫迷對於三毛這個動漫角色一定非常熟悉,在國漫《三毛流浪記》中,導演用一個個無情的畫面向我們展示著悲慘的角色到底有多麼倒霉。說實話,逍遙君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平常不信鬼神。然而三毛的經歷卻讓逍遙君覺得這世界上可能真的會有上帝之手,控制的一個人的命運,要不然三毛為什麼每次都會遇到倒霉的事情。
吳家在一場大火中灰飛煙滅,富商和小禿子全部被大火燒死。在無盡的悔恨中,三毛痛苦地流出眼淚。在這么短的時間中,他經歷了多次生死離別,這一場普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經歷的災難,三毛卻在弱小時期經歷過很多次。這場哭泣實際上是要發泄出他從出生到現在所有的滄桑和無奈,命運對他是多麼的不公平,或許三毛都覺得自己是倒霉蛋吧。
J. 三毛流浪記電影除了1949年版,還有版本嗎 我記得小時候去電影院看過,但感覺不是現在網上搜到的49年版的
有49版的還有96版的!還有最新的就是08版的連續劇!你說的這些風行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