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LA走紅東北之謎:為什麼范德彪20年前就穿上了斐樂
這幾年,致力鑽研范德彪的「彪學家」們異常活躍,學術成果豐碩。
在這股「彪學復興」的潮流里,許多人後知後覺地發現, 范德彪還是位古早潮人。
他在劇中常見的一套穿搭,是穿上一件鮮艷的紅色Fila T恤,再披上美國東岸說唱大佬最愛的Pelle Pelle皮夾克,輔以高調張揚的大金鏈與墨鏡,是相當狠的Rapper裝扮。
《馬大帥》第一部開播於2004年年初。這意味著,范德彪擁有這件FILA T恤的時間,不會晚於2003年。
很多人重溫這劇時後知後覺,一拍大腿,感嘆: 彪哥這么早就穿上斐樂了啊!
畢竟在很多年輕人的認知里,FILA是這幾年才火起來的。
在虎撲論壇,一眾直男在「 不懂就問,FILA這牌子是怎麼火起來的? 」這個問題下討論得熱火朝天。
其中一位JRS的留言很有代表性——如果不是高圓圓的代言,真心不知道這個牌子。
最高贊的答案,一看就是玩鬧: 我感覺是我范德一彪穿火的。
針對這個問題,我也追問了一下自己。得出的答案是2000年左右——那會我是楊晨迷弟,買過他的海報,而他所在的法蘭克福的球衣贊助商正是FILA。
我對FILA商標產生清晰的記憶,正是從那張海報開始的。不過當時貧窮遠離消費主義漩渦的我,並不知道這個牌子是啥,中文發音該咋念,甚至還鬧過笑話——
有個女孩子來家裡玩,注意到這個牌子時,我犯起了懂王的毛病,裝起了大明白,跟她科普: 啊,這牌子是國際足聯的,國際足聯的縮寫你知道不?FIFA!
總之,雖然很多人早早就見過FILA這個牌子,但可能只是「相見不相識」。就更別提買它穿它了。
查看FILA在中國的「正史」,也會看到直到2005年它才正式進入中國。這就更讓彪哥的穿搭顯得超前了。
然而前段時間,一個85後東北朋友,發來一張他的小學畢業照片。
我點開一看,赫然發現——他的一位同學,穿的正是FILA T恤。雖然都是十二三歲的祖國花朵,但那碩大的字母F,綻放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位85後老哥的小學位於一個隸屬長春的縣級市,畢業時間是1999年。
這意味著 早在20世紀末,FILA的衣服就已經出現在東北縣級市了。 而在商業更為發達的東北地級市、省會城市,FILA或許已經頗為流行了。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我挖門盜洞找關系,最終聯繫到一位20多年前,就在長春的做外貿服裝生意的好大哥,掏出一顆華子,向他求證FILA在東北流行起來的時間。
結果好大哥告訴我: 啊,斐樂啊,我知道。老早了,98年左右這牌子就做起來了!
好大哥的回答驗證了我的猜想: 早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FILA就在東北火過了。
確認猜想後,我展開了一番全面深入的調查,然後發現:
我們重溫《馬大帥》時感嘆彪哥的穿搭超前,是因為我們既不了解FILA曾經的輝煌,也不知道東北其實很潮。
東北曾是亞洲最發達的工業區。而在1911年誕生的義大利品牌FILA,也曾擁有過自己的黃金時代。
在70、80年代,FILA就成了網球服飾的領軍者。旗下代言人名將如雲,不乏殿堂級巨星。比如11屆大滿貫得主約恩·博格,80年代的霸主貝克爾,9屆大滿貫得主莫妮卡·塞萊斯,4屆大滿貫得主克里斯特爾斯等等。
不過真正令FILA風光無限的,是90年代進軍籃球領域,重點開拓北美市場的決定。
1994年NBA選秀大會,格蘭特·希爾在第一輪第三順位被底特律活塞隊選中。那個賽季正逢喬幫主第一次退役,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決定打造下一個喬丹,而這個人就是格蘭特·希爾。
此時志在北美市場攻城略地的FILA,也十分看中希爾的潛力,搶先簽下這位新秀。
成為FILA代言人的格蘭特·希爾,在菜鳥賽季就表現亮眼,和賈森·基德共同當選最佳新人。在全明星賽的評選中,更是力壓奧尼爾,成為NBA 歷史 上第一位獲得最高選票數的新秀球員。1995年,他再度獲得了最多的選票,這一次他壓倒的是巨星邁克爾·喬丹。1996年,希爾又入選美國夢三隊,拿到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金牌。
如此兇猛的勢頭,也讓希爾獲得一個狠人稱號,「 最接近喬丹的男人 」。在90年代的NBA,這個綽號也可以替換成「最接近神的男人。」
不過說起令FILA徹底崛起的超級巨星,還有一個人可能會比希爾更為重要—— 他就是傳奇說唱巨星2Pac 。
1996年2月,他推出嘻哈 歷史 上第一張雙CD專輯《All Eyez on Me》。專輯內頁,他一身牛仔套裝,隨意又霸氣地靠著豪車坐在地上,腳下那雙Grant Hill 2的鞋底正對著鏡頭,紅藍色的LOGO格外吸引人眼球。
然而7個月後,就發生了令歌迷們至今仍然難以釋懷的意外。1996年9月7日晚上,2Pac和他當時的老闆Suge Knight一起看完泰森的拳賽後,在路上遭遇槍擊連中四彈,最終在9月13日離世,年僅25歲。
《All Eyez on Me》就這樣成了2Pac生前的最後一張專輯,而其成績也格外顯赫,首周銷量就達到了56萬張,1996年4月獲得5倍白金唱片認證。單曲《How Do U Want It》和《California Love》都曾經登上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的第一名。
多年以後,希爾在接受采訪時追憶起2Pac這張著名照片,並道出了這雙Grant Hill 2的來歷——
1995年年底,他聽說2Pac獲釋出獄並與死囚簽約後,想對他表示祝福,於是找到一位他們共同的朋友,委託對方送給2Pac一雙Grant Hill 2。
希爾沒想到,2Pac不僅穿了這雙鞋,還穿著它拍攝了專輯內封,並就此成為一張令人百感交集的經典照片。
而充滿故事的Grant Hill 2,成為FILA在90年代突飛猛進的最大動力之一。這款球鞋在1996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35萬美金,占據FILA鞋類銷售業績的10%。 而FILA也一度成為世界第三運動品牌,位居耐克與銳步之後;在籃球領域更是僅次於耐克的存在。
90年代的全球化潮流可謂轟轟烈烈。巨星雲集的NBA,憑借衛星信號在上百個國家直播;迷幻慵懶的西海岸說唱,也通過磁帶與CD回盪在全世界青年的卧室里。而成功融入籃球與嘻哈文化的各大運動品牌,包括FILA,也在浪潮中把工廠開到了東亞東南亞,並在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流行起來。
正是在這股潮流中,愛瀟灑、愛浪的東北潮男潮女們,認識了的風騷靚麗的FILA,開始了一場跨世紀纏綿。
世紀之交的東北大地,留給我們的記憶是五味雜陳的。在那場洶涌的下崗大潮中,只是生存這倆字,就足以讓無數東北家庭苦苦掙扎。
然而刻在東北人骨子裡那「鋼的琴」的浪漫,並不會被生存壓力完全撲滅。
自古以來,東北潮流青年們在穿衣打扮上頗有追求,形成一套獨特的美學體系。日常交流中充斥「精神」「板正」「立整」「帶勁」「窩囊」「尿(sui)當尿褲」這些形容詞,用來評判一個人的形象與穿搭。
90年代,東北青年之間流行一個口頭語,叫「 頭可斷,發型不能亂;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擦油 」,這就充分證明他們對於形象的重視。
本山大叔開導吳德榮說的那句「你過去那頭型呢?你得支棱起來呀!」,邏輯也是一個人要想振作,首先得把外在形象捯飭起來。
假如手裡握著一萬塊錢想證明自己過得不錯,東北人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買個貂,而不是做理財做投資。
當然了,不是每個東北人在穿搭上的終極夢想都是貂,何況大夏天的穿貂也不合適。在90年代,「運動服」「 旅遊 鞋」也是東北人聊起穿搭時的經常提起的詞語。
正是在這股休閑運動熱潮中,FILA進入到了東北潮男潮女的視野,並且一見鍾情,特別投緣。
至於為啥投緣,我個人斗膽分析一下,覺得有兩方面原因。
一個是FILA的獨特美學和東北人的審美眼光特別「對路」。
與其它運動品牌相比,FILA的色彩夠花、夠艷,不會輕易在人群中被埋沒。這很符合東北人追求「帶勁」「精神」的得瑟美學。
而90年代的FILA T恤,就經常在正中間印著碩大的LOGO,高調張揚,一看就是高檔的洋牌子,會讓周圍的小伙姑娘們投來羨慕的目光。
這個特點更加重要。因為在家底並不殷實的情況下,最忌諱的就花錢買了好衣服、牌子貨,穿出去卻誰都不認識,用東北話說就是「圖比」。
另一點,就是有兩個極具大哥氣質的男人,令FILA的Logo足以成為東北 社會 人的精神圖騰。
90年代中後期,東北城市的有線電視入戶率逐年提升,這意味著打開電視,就能看到美國的NBA,歐洲的足球聯賽。
所以,即便東北青年們看NBA時沒有注意到希爾穿的是啥,但卻很難忽略 意甲的「戰神」巴蒂斯圖塔。
彼時的巴蒂正處職業生涯巔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標志性的抽射力拔山兮氣蓋世,極具暴力美學色彩。加上一頭飄逸瀟灑的金發,不為名利所動、陪佛羅倫薩一起踢意乙的義氣,十分符合東北青年對於「帶頭大哥」的定義。
而巴蒂所在的佛羅倫薩,球衣贊助商正是FILA。
當時的意甲巨星雲集,有「小世界盃」的美譽,整體實力俯視西甲、英超、德甲。東北各大 體育 用品商店裡,必然少不了巴蒂這件FILA球衣,盡管十有八九都是盜版,但卻一樣可以提升FILA品牌的名氣。
再來說說另一個男人。
即便彼時的東北老鐵們,還不知道西海岸的帶頭大哥2Pac,但卻無人不愛香港的成龍大哥。
成龍大哥能夠立足香港電影界,並成功進軍好萊塢,靠的是一身真功夫,絕少使用替身,是個令東北青年無法抗拒的真漢子。
而在遍布大小城市的錄像廳里,他們會在《福星高照》里看到成龍大哥身穿干凈立整的FILA襯衫,並對胸前那個圓潤飽滿的F肅然起敬。
而在市場流通層面,彼時FILA進入東北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說起這個,就不能不提與東北有著頻繁交流的韓國。
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韓國企業對東三省的投資規模急速增加。1993年,韓國企業對東三省的直接投資占對華投資總額的三成以上。到2018年為止,有4500多個韓國企業進駐東三省。
而1991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推動的圖們江地區開發與國際合作,促成了大量延邊朝鮮族人赴韓打工。1993年韓國實行「外國人產業研修制度」後,中國開始向韓國輸出勞務,其它民族的東北人在高薪的刺激下也開始赴韓打工。據韓國法務部統計,2002年,在韓國長、短期滯留的中國人超過了22萬人,其中東北人占據多數。
這種大規模的雙向人口流動,加上在韓從事美容美發的朝鮮族人為數眾多,自然會將韓國的 時尚 潮流引入東北,其中也包括流行服飾,其中之一便是FILA。
在FILA的官方資料里,可以看到自1991年成立以來,FILA韓國平均年銷售額增長超過 30%,穩步成長為集團基石。 1999年韓聯社的報道提到,當時FILA在韓銷售額位於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歐洲。
即便90年代FILA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東北的服裝市場依然可以買到FILA的衣服和運動鞋。
根據我好大哥的敘述, 當時東北的外貿服裝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廣東,二是山東即墨,三是遼寧大連。 而即墨與大連的許多服裝廠,都在90年代開始接韓國訂單其中一部分尾貨流入了東北的服裝市場。
至於假貨,就更加底蘊深厚、來源眾多了。比如在1990年上映的《本命年》里,我們就可以看到假冒的耐克鞋,這個鏡頭可以說是滄海一粟,時代的濃縮。相比之下,假冒名牌衣服的生產門檻就更低了。不怕買不到,就怕想不到。
總之,FILA與東北老鐵們之間的這段相約春風里、准備跨世紀的情緣,不論是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已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就具備了相當堅實的基礎。
如此看來,范德彪穿上FILA T恤,並非是超前之舉,只是還原了當時東北 社會 人的潮流穿搭而已。
商品 社會 的風向變得太快,最難的就是永立潮頭。
2003年,FILA的全球銷售額,幾乎滑落到1997年巔峰期的一半。盡管遼北地區著名狠人范德彪親自帶貨,也未能拯救FILA的頹勢。
而在中國,FILA也陷入苦苦掙扎的窘境。2007年,百麗集團成立Full Prospect購入FILA的中國區業務。然而這並未改變FILA的下滑軌跡,2007年及2008年,FILA品牌中國業務分別虧損1096萬與3918萬。
這段漫長的低谷期,也讓FILA消失在許多年輕人的視野中,成為一個小眾品牌。
直到2009年,FILA在中國才迎來轉機。這一年8月,安踏花費巨資從百麗國際手中接過了這一「賠錢貨」。
在安踏苦心經營之下,FILA中國被收購後表現驚人,復合年增長率超過50%。在2020年收益更是達到了174.5億,超過了安踏品牌的157.5億,成為安踏旗下最賺錢的品牌。
而在這期間,東北老鐵們依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成為FILA能夠火遍全國的主力軍。
他們對FILA的喜愛可謂是不棄不離,而FILA也以夠靚、夠艷、夠搶眼的美學屬性不斷滿足他們的精神剛需。
在東北,FILA的專賣店遍布省會城市、地級市乃至縣級市。
至於銷售業績,盡管沒有查到具體數據,但在「斐樂服飾有限公司」的公眾號里,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
說起(FILA的)東北區,那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生意第一,業績第一,運營第一。
打開快手、抖音,搜索斐樂或者FILA,粉絲最多的那幾個賬號也是來自東北的。
然而在FILA已然復興的當下,東北老鐵們,卻依然在苦苦等待屬於自己的復興。這種復興不只是經濟上的,還有文化影響力上的。
東北文化輸出這塊,90年代後以本山大叔為代表的鄉土文化過於強勢,而城市文化卻疲軟無力。 常年的刻板印象讓很多人,甚至東北人自己都忘了,東北也曾潮過。
而這段FILA與東北的當年往事,只是東北潮流史的一個縮影而已。
在此,祝福東北人可以再次掀起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時髦潮流,像董寶石在《 社會 老舅搖》里唱得那樣,讓全世界都知道:
從長春到夜幕下的哈爾濱,無論道里道外都是大明星。
2. 狠人話不多 功夫殺人技這個視頻是什麼電影
電影名字《重生》導演是下村勇二,該電影的編劇是佐伯紅緒,主演有坂口拓 ,近藤結良,齋藤工 ,長谷部瞳 ,篠田麻里子等,是一部劇情動作類的電影。該片於2016年9月24日在日本上映,電影時長106分鍾。
(2)東北狠人大鬧首爾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影片簡介
內容講述一個特殊組織其中一名成員,無法接受該組織殺手從兒童開始培養訓練模式,摧毀組織後,帶走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小女孩,該組織恢復後,遭到該組織成員報復,於是與該組織廝殺,求得生存。
小店店員敏郎和小女孩早智住在石川縣的鄉下。一天在小鎮上發生了一場神秘的謀殺,隨後發現這其實僅僅是對敏郎之後遭遇的警示。
原來敏郎曾效忠於一個神秘的組織,然而他卻親手摧毀了這個組織,僅留下長官幽靈一個活口。幽靈於是帶著殺手們前來復仇,決心處決這個叛徒。敏郎也為了他所愛的人們而與幽靈決一生死。
3. 東北第一狠人,雪村
「也許可以說,他挨罵是為了說真話,真話是人們心裡有嘴裡無的,他們聽見就知道喜歡。只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市場就永遠不會拋棄雪村,即使再一次眾叛親離,也一樣可以把作品上網,一樣有機會再一次輝煌。」
「是的,這個市場早已拋棄了雪村,留住他的,是人民。」
——摘自雪村自述《翠花,上酸菜!》
2001年開年第一天,長篇喜劇《東北一家人》正式開播。
雞飛狗跳的七口之家、沒完沒了的家長里短,導演英達用整整120集的電視劇篇幅,描繪出了一則啼笑皆非的東北往事。
因為這部電視劇,東北這片神奇土地多了許多正向的標簽。
一首口號式的片頭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更是讓東北人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好感度直線上升。從某些方面講來,這是影視劇意料之外的驚喜,而這個「驚喜」的製作者,便是雪村。
雪村,這個曾經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只是讓人奇怪的是,僅僅3年之後,它便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似乎在《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之後,雪村再無讓人記憶深刻的作品。時代的潮流好像只是短暫地愛了他一下,熱烈的「流量之火」如同本山大叔口中的流星——「唰」,說沒就沒。
可惜嗎?可惜。
遺憾嗎?遺憾。
可這些都是旁觀者給出的答案,雪村自己倒半點沒有對曾經輝煌歲月感到惋惜的意思。
他想:
因為一首歌火了有什麼可驕傲的?自己這輩子,又不只是寫了一首歌。
雪村是個北方人,
9歲之前一直被父母丟在吉林老家。
因為年紀太小,
他對家鄉最深的印象便是「冷」,
以及逢年過節掛在牆上有著迷人微笑的豬頭。
他說,這些記憶都是自己從小挨餓受凍的證明,
不然好好的一個人,
怎麼會覺得豬在對著自己笑呢?
也許真的是因為小時候吃得不好,
雪村的身板一直很瘦弱,而且體質非常差。
童年時期他曾大病一場,
至於是什麼病,前前後後找了17個專家也沒能確診。
他只記得自己為此住了4年多的醫院,
而且每天要打4針紅黴素。
攝入葯物數量之龐大,
導致他的母親至今都在懷疑,
兒子後期的諸多行為,
是因為當初的紅黴素把腦子打壞了。
雪村本名叫韓劍,
他的父親叫韓靜霆,
就是那位曾經寫出《凱旋在子夜》,
以及「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的偉大藝術家。
曾經雪村也想靠著拼爹闖一回藝術圈。
某次他借著爹媽的關系參加了某台的春節聯歡晚會,
會後主辦方組織吃飯,
一位攝像師傅酒後對其說道:
「你丫是不是就仗著你爸到這兒蹭飯?」
雪村沒避諱,連忙點頭說「是是是」,
但由於酒精讓人目眩神迷,
對方壓根沒聽見他說啥,
直接當著眾人的面破口大罵道:
「你要是不承認,我就把你的XX割下來!」
雪村慫,
打那之後就再也沒跟外人提過自己老爹的名字,
包括在自己的自傳里。
雪村很小的時候就見過倪萍。
那時候後者還是「阿姨」,前者還是「男童」。
倪萍剛到北京的時候去韓家做客,
雪村受父母之命用自行車載客人去車站,
因為是初次見面,兩人又差著輩份,
所以一路都顯得有些尷尬。
可盡管如此,
這位漂亮阿姨還是成了男童心中的偶像。
十多年後雪村應邀參加了一檔節目,主持人就是倪萍。
在介紹嘉賓出場時她說:
「我第一次見他(雪村)時他又瘦又小,特乖還很聰明。」
雪村聽了特激動,
一是因為偶像記得自己,
二是因為終於有人能證明他的腦子,
真沒有被青黴素打壞。
雪村是個學霸,
小學跳級、名牌中學,
後來又一帆風順地考進了北大德語系。
雖然念到一半就「不知道為什麼」肄業了,
但雪村還是覺得挺驕傲——
好賴自己還考上了一回不是?
有人評價雪村「學什麼像什麼」。
但也僅僅只是「像」,
因為最後他一件也沒學明白。
不愛學,不吃苦,
所有的課外班都以哭告終。
童年時雪村學過不少東西,
鋼琴、繪畫、模型……
甚至還有看起來和他風馬牛不相及的琵琶。
你很難想像雪村彈琵琶的樣子,
但比這更難想像的是,
他竟然還學了10年。
北大、德語、琵琶、雪村,
刺激嗎?
挺刺激的。
雪村很愛玩兒,從小淘到大。
小學的時候別人比賽踢足球,
隊友踢球,他踢人,
被人一頓胖揍不說,
還接連三次弄壞了借來的球,
最後還是爹媽親自上門,
又道歉又賠錢的才解決了問題。
可雪村知道悔改嗎?不知道。
大學肄業之後,
他去了《北京青年報》做實習記者,
耳後別著筆,嘴裡叼著煙,
他每天夢想成為一名大記者,
結果萬萬沒想到,
雪村剛向著理想邁近200米,
就被骰子截了胡。
彼時《北京青年報》還在朝陽小學的地下室,
經一位外國友人的介紹與傳授,
雪村愛上了搖骰子的游戲:
六個骰子堆一起,比誰的點數總和大。
沒什麼趣味性,但雪村卻玩得不亦樂乎。
上班玩,下班玩,
自己玩不爽,還扯著同事一起搖。
就這么玩了幾個月,
領導終於接到了關於雪村「聚眾賭博」的舉報。
當事人覺得委屈想辯解,
領導沒給機會,第二天就下達了解僱通知。
然而,
這可不是雪村第一次失業。
被報社開除之後,
雪村去一家台灣公司應聘,
賣「假首飾」。
入職前老闆承諾給他不少於600的工資,
待遇不算好,但他倒很知足。
當時公司正在忙著辦一個模特大賽,
雪村負責給模特測量「三圍」和抄報表。
得知消息後,他興奮得好幾宿沒睡著,
他想,這活可太帶勁了!
興高采烈地幹了一個月,
終於到了領工資的時候。
捏著老闆遞來的信封,
雪村仔仔細細地數了數裡面的票子,
92塊5毛6,有零有整,
但說好的600去哪了?
他氣不過找對方理論,
那人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最後還是雪村自己給公司找了個理由:
「可能是因為我把胸圍抄成腰圍了。」
帶著一肚子的氣,他辭職了,
臨了還撂下句狠話:
「王八蛋公司,
你嚴重影響了我和祖國寶島的關系!」
可有用嗎?沒用。
雪村又失業了。
在離開了那間「王八蛋公司」之後。
雪村把一家報紙的四分之一個版面承包下來,
然後劃成小塊的信息版四處兜售,
這段「自主創業」的經歷為他在1991年前後帶來超過2萬元的財富,
錢不少,
但雪村卻覺得這是與「恥辱」為伴的日子。
那種辛苦以及精神上承擔的壓力,
尤其是和人打交道過程中,
受到的侮辱、輕慢,
讓他覺得自己的自尊與自信
被按在地上反復摩擦。
所以當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時,
雪村決定翻身農奴把歌唱,自己當回老闆,
開一個女士內衣廠。
下定決心後,他自費去了趟南方考察,
沒成想交出的智商稅遠遠超過了創業基金,
錢沒了,夢涼了,
雪村再一次沒了工作。
雪村第一次踏足音樂圈,
是因為一場車禍。
1995年前後,雪村衣食無著。
百無聊賴的他騎著「大二八」整日流浪在北京街頭,
活得像個盲流,看著像個流氓。
某天他不小心撞上了路邊一輛嶄新的本田轎車,
想跑,但仔細琢磨了一下又覺得不地道,
點了根煙蹲在路邊等車主,
心裡念了二百來次「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後來車主來了,
估計是被雪村瘦弱的小身板蒙蔽了,
看著車禍現場不僅沒生氣,
反而問起肇事者有沒有受傷,
還極其熱心的要將其送回家。
雪村挺感動,
坐在副駕駛跟人嘰里呱啦地聊了一路,
就差把自家老祖宗的墳在哪兒告訴人家了。
臨了車主忽然問:「想做音樂嗎?」
雪村一愣,稀里糊塗下了車。
後來他才反應過來,
原來開車的人是戴軍,
就是那位靠一首《阿蓮》火了一輩子的主持人。
雪村一直挺喜歡搞藝術,
但因為找不到除了自己老爹以外的門道,
這個夢想被擱置了很久,
直到戴軍的出現。
那天二人分開以後,
雪村一個人在心裡盤算了許久,
最終還是找上了戴軍,
並通過他的介紹順利進入了「大藏文化」。
面試那天他和老總說:
「我想試著用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做些東西,
不管在這個圈子裡有沒有發展,
只要讓我學到東西,
哪怕掃廁所也行。「
老闆聽了微微一笑,說:
「掃廁所有人了,你明兒直接來上班吧。」
雪村在音樂這條路上最感謝2個人,
一個是恨不得把他掛在褲腰上,
走哪兒都想著為自己尋個機會的戴軍;
一個就是改變了他整個人生的「金大爺」,
《人民音樂》的編輯部主任,
國內最早的樂評人,金兆鈞。
雪村和金大爺初次見面時還不識簡譜,
開會時領導問他有作品嗎,
他點點頭從胳肢窩里抽出來一沓子紙,
人家一看全是歌詞,問譜呢?
他搖搖頭,
滿臉都寫著「我的本事不靠譜」的驕傲。
雪村挺嘚瑟,好在金大爺不介意,
拿著歌詞本飛快地翻,
直到最後一頁才停下來,然後哈哈大笑:
「好好好,這樣的歌我等了好些年了!」
看著金大爺這么激動,
雪村抻著脖子看了看那首歌,
哦,原來是《梅》啊。
雪村靠著《梅》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時因為編曲極度復雜且調子很高,
公司求了許多當時有名的歌手,
才找到一個能夠駕馭這首歌的人。
誰?
唱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主題曲的孫國慶。
因為歌曲難度太大,
孫國慶進了六回錄音棚才把歌「拿下」,
過程很費勁,好在反響還不錯。
再配上由央視投資拍攝的MTV,
《梅》一下子就出名了。
憑此雪村和北京京文唱片公司成功簽約。
左手攥著合同,右手拉著媳婦,
他繞著沒有水的游泳池溜達了一圈,
一共170米,他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
仰著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雪村覺得那一刻連空氣都是甜的。
那是1995年,
華語樂壇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
雪村跟著「閃」了一下,
但卻沒能亮起來。
雪村在《梅》之後,就愛上了「音樂評書」,
也就是用說評書的方式去唱歌。
聽著有點不倫不類,可雪村很喜歡。
因為他希望音樂能對搞對象以外的事情上點心,
比如生存。
這之後,雪村立志要用歌曲提煉生活。
那些年他吭哧吭哧地寫了不少歌,
但全部石沉大海。
公司不支持,雪村只能自己拿錢製作。
刻好了光碟,印好了歌詞本,
他拿著碟挨家挨戶找發行商。
誰成想,若干個正規唱片公司的市場部員工,
幾乎異口同聲地給到了雪村這樣一個回答:
「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有人甚至更直白地對他說到:
「哥們兒,你要真缺錢的話,
我給你250,你走人得了。「
這話讓雪村自覺受到了奇恥大辱,
他對那人說,你早晚會後悔的。
對方笑,覺得他吹牛,
但當真的知道了被扔進垃圾桶里的歌叫啥時,
他倒覺得雪村這牛還是吹含蓄了。
為啥?
因為那首歌叫《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雪村很感激英達,
因為在最投無路時,
是他給了自己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那一年,英達的《新七十二家房客》開拍,
他預備找大藏文化合作主題曲,
而公司就把雪村推薦給了他。
倆人挺投機,聊了兩句,
便開始了此後長達10年的合作。
有一天,英達忽然找到雪村說:
「你有首歌叫什麼東北人,我覺得挺好的。」
雪村高興,趕緊湊上去說:
「您要覺得這歌有意思,能不能把它當片頭,
合作了這么些年,您老也讓我占點便宜?「
英老闆想了想,
見從前作風不良的人突然正經了起來,
他挺感動,點點頭說:「行,那就當片頭吧。」
一句話,所有東北人就都成了「活雷鋒」。
雪村可以算是中國第一代網路歌手,
他的那首《東北人》就是靠著flash動畫大火的,
那年他32歲。
因為這首歌,
他出了名、拿了獎、甚至還上了春晚。
「開始沒把上春晚當回事兒,
一上台看見那麼多人,我就緊張了。「
2002年除夕夜,
雪村因為太緊張,
帶著小顫音急赤白臉地唱完了一首《出門在外》。
大眾評價咋樣不知道,
但給當事人留下的陰影應該著實不小。
因為這之後,
雪村就很少在現場唱歌了。
2002年春晚雪村演唱《出門在外》
雪村很奇怪,
別人靠著一首歌火了都想著乘勝追擊,
他倒好,趕忙換了個賽道。
幹啥去了?拍電影了。
不僅自己演,而且還自己「導」。
2014年前後,
由雪村自導自演的驚悚、懸疑、穿越、玄幻、喜劇愛情類電影《卧龍崗》上映。
多名觀眾滿懷期待走進影院,最終評價:
「這部電影最懸疑的地方,
就在於豆瓣評分居然不能打0分。」
對於網友的評價雪村接受,可他不在乎,
他說:
「我拍我的,你看你的,你怎麼說不重要。」
簡而言之,
「我拍電影是為了爽,
你可以不看,但我不能不拍。」
很耿直,很朋克,
看來戴軍那話說的一點也沒錯:
「雪村不能張嘴,一張嘴就得罪人。」
雪村自稱自己是「人民的親外甥」,
因為他始終覺得人人平等,
可自己輩份很小。
「其實我這么說也是有很自私的目的的,
一旦真有什麼事兒了,
我可以最不要臉地請求大家幫助我,
因為我是諸位的親外甥啊,
我和大家沒距離呀!
您不拉我一把,您拉誰呀。「
雖然嘴上這么說,
但這些年觀眾從來沒見他出來求過誰,
他不缺錢嗎?不見得。
他或許真就只是不願意當舞台上的雜耍藝人,
或者說,是當夠了。
雪村其實也寫過很多歌,
但大多都被傳為「禁歌」了。
《湖南Mary》諷刺崇洋媚外:
Mary她是一個湖南人啊哈
整天陪著外國人開洋葷
所以起了一個那外國的名哪啊
我總對他說起我討厭外國名哪啊
她卻總說外國人的錢兒好掙
洋人和我們他有矛盾
矛盾總會轉化成階級斗爭
中國人何必要外國的名呀
我怕和你的孩子長了一對藍眼睛
《商品房》預言魔幻樓市:
商品房 商品房
上風上水帶精裝
高尚社區很高尚
十五分鍾到機場啊~
商品房 商品房
親山親水戶戶朝陽
高尚社區很高尚
僅售十萬一平方啊~
《小李飛刀》說盡世態炎涼:
小李飛刀這個人 特別的招人恨吶
都埋怨他出手太重 在他臨死那天啊
聽到了呼救聲音 恃武術奮勇向前
救出一個姑娘 自己卻沒了命呀
屍體往溝里一仍
有人說他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有人說他經常參與黑市交易
有人說他前生是佛 總得升天吶
那個姑娘卻沒再露面
《星期三的第二堂課》白描師生禁忌之戀:
王老師,我愛你 回答你提的所有問題我還沒接觸過愛情我的家在外地王老師,我愛你這些天你在我的夢里走來走去閉上雙眼,到處是你
《潘金蓮》借古諷今大談婚內出軌:
現在漂亮女人她經常離婚一部《金瓶梅》 話糙理不糙但是許多描寫不太干凈哎呀呀哎呀咿呀現在看來潘金蓮非常摩登我是一俗人 我是一俗人養不起這種招搖女人
《有了》打入「人流內部」,直指渣男鼻子破口大罵……
一不留神你有了 吃點東西就吐了
咱還沒結婚這不好吧 快上醫院別耽誤了
大夫他說有點晚了 已經超過三個月了
交了押金住院觀察 盼到了今天該數數了
一群老爺們在外面等著 不小心的不只我一個
那剛出來的是誰的老婆 那樣這樣的趕快扶著
這群老爺們算什麼 讓老婆這樣受折磨
今後做事要想想後 別在犯同樣的錯誤
太露骨,太風塵,太生猛,
有人說這是低俗,不叫藝術,所以活該封殺。
可這不真實嗎?這不生活嗎?
「脫離群眾的東西怎麼能叫藝術呢?」
「所謂大眾,就是偉大的意思。」
這么一看,雪村真偉大。
這話是他自己說的。
雪村說過這么一句話:
「除非因為有作品,
否則我永遠不會打擾大家。「
這話似乎便能解釋這些年他為何消失匿跡,
因為確實沒有作品,
或者說,
沒有他認為是「作品」的東西出現。
雪村出過一本自傳,
名字叫《翠花,上酸菜》,
裡面絮絮叨叨地說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話,
但有幾句很經典:
他說,錢是王八蛋,但我需要它。
他說,尋求認可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自己付出了所有努力。
他說,我希望自己能和我的歌一樣真實。
他說,
我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做個好人,
希望大家把我看成是個好人。
雪村最近一次參加非影視、音樂節目是在5年前,
主持人問他,近來過得怎麼樣?
雪村答:「家庭和睦,沒有糾紛。」
即,
我挺好,您甭惦記。
4. 狠人故事:轟動一時的東北二王,手持武器屢屢作案,最終落網
俗話說得好,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為人父母千萬不能溺愛自己孩子,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孩子遭到毀滅。 溺愛並不是愛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父母超過限度的溺愛,一味地慷慨給予,讓孩子很難遵守規矩和自我約束。被溺愛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只會想到自己,會認為規矩都是為別人制定的,與他們無關。
在東北的王家就有這樣兩個兄弟,王家父母在東北某中學當教師,從小母親對兄弟二人極為溺愛,還特別護短,以至於王宗坊和王宗瑋好吃懶做、膽大妄為。
念小學時兄弟二人就混跡在扒手中,在鬧市裡掏包行竊,漸漸開始撬門砸鎖、入室偷盜。
每一次事發,他們的母親都極力袒護,甚至扔下學生不教,帶著他們逃跑。因此,王氏兄弟已經把偷搶當作了家常便飯。
1983年2月12日中午,王宗瑋和王宗坊兩兄弟又做了一件大事。本來他們正在入室盜竊,不巧被人發現遭到圍堵,兩個人當場紅了眼,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事後母親提議他們跑路,先乘火車前往廣州,然後偷渡出境投奔國外的親戚。
1983年2月15日的晚上九點,開往廣州的47次列車,經過30多小時的行駛,進入湖南衡陽境內。
當時車上的人都已經昏昏欲睡,只有王宗瑋半點困意也沒有,他看了一眼斜對面,熟睡中的二哥王宗坊,又摸了一下褲兜里的傢伙,他總感覺有一絲不安。
由於正值春節,為了嚴防有人將炮仗帶到列車上,乘務人員開始檢查乘客的包裹。
誰都沒有料到,幾分鍾之後,一起大案即將發生。
當檢查到22號車廂時,貨架上的一個黑提包引起了乘務員的主意。
因為他在包里摸到了一個硬邦邦,冷冰冰的鐵器,形狀像是黑傢伙。
乘務員心裡一沉,在車上工作這么多年,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事,他確定自己沒摸錯,那東西十有八九就是黑傢伙,難道是同夥嗎?
此刻周圍都是人,乘務員知道萬一猜錯,自己一個人難以應對,他要保持冷靜避免打草驚蛇,於是裝作若無其事,轉身離開,接著找來幫手共同檢查!
打開以後,果不其然,從提包里搜出了武器。
空氣凝固起來,周圍一片安靜,乘務員問「這黑提包是誰的?」
靠在車窗旁邊的大個子王宗瑋站起來,面無表情地說「是我們的。」
乘務員指著傢伙問「請出示有效證件。」
王宗瑋一面悄悄地將右手伸進褲兜里,一面招呼坐在他斜對面的王宗坊「哥,人家要看你的證。」
從睡夢里驚醒的王宗坊一下愣住了,所有人都在看著他,就在這緊張時刻,王宗瑋突然發動,右手從褲兜里掏出黑黝黝的傢伙,大聲呼喊,「不許動!」
霎時車廂里一陣混亂,王宗坊也趁機站起身拿起被搜出的黑傢伙,大聲說「誰敢動就招呼誰!」
王宗瑋和王宗坊背靠背,一隻手舉著黑傢伙,一隻手拎著提包,慢慢移動到下車口,但是車門緊鎖著,兩個人頓時無計可施,緊張得渾身冒汗。
眼前的形勢對他們十分不利,周圍一圈乘務員都虎視眈眈,若不是手裡冷冰冰的傢伙震懾眾人,王家兄弟早就被當場拿下。
令人遺憾的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司機突然來了一個緊急剎車,火車緩緩停下。王宗坊大喜,立即砸碎玻璃,鑽出窗口跳下車去,王宗瑋也緊接著跳下車。兩人從路基滾下坡,麻溜地爬起後,冒著雨急忙向南奔逃,這一次又讓他們得逞了。
1983年2月17日,衡陽冶金機械廠職工去看新分到的樓房,發現房內有兩個陌生人在吃東西,而且有個人手裡居然握著傢伙
職工們大驚,馬上下樓報告。被打擾的王家兄弟拎著傢伙,趕緊下樓,搶奪了一輛自行車之後倉皇逃跑。
次月3日25日上午,二王一前一後各騎一輛自行車,經過岱山檢查站時,被執勤人員發現,雙方開打。兄弟二人邊打邊退,再次奪車逃竄,消失蹤影。
1983年9月潛逃近七個月的王家兄弟已經作案多起,罪惡滔天。13日上午,江西廣昌縣有人舉報,發現兩名騎車男子行蹤可疑,體貌特徵和「東北二王」極為相似。
第二天上午,廣昌縣及附近縣人員全被調動起來,參與圍捕「二王」的工作。三萬多人,五重包圍的天羅地網向「東北二王」慢慢籠罩。
大戰一觸即發,二王被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宗瑋這個罪大惡極的人在受傷被捕後,嘴上還嘟囔著「我是好人。」
而王宗坊則撿起王宗瑋的傢伙,躲進了叢林持續頑抗,最終被當場打成篩子。
至此,東北二王,一死一重傷,全部被捕。而重傷的王宗瑋也於1938年9月18日,不治身亡!
王家母親一味放縱,這才使得極端自私、缺少正義感和責任感的兄弟二人走上 社會 ,釀下不可挽回的錯誤。羅馬是靠一沙一石來建成的,愛的海洋也要靠一滴滴水來匯集而成。自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憐憫心的 情感 ,是在他身上培養善良之心。培養善良仁愛之心,是父母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
願天下每一個孩子 健康 成長,成為父母的驕傲,國家的棟梁之才!
關注我,點贊評論轉發,下期故事更加精彩!
5. 電影《揚名立萬》全員狠人,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揚名立萬》講述的是一群鬱郁不得志的電影人因緣際會湊到了一起,並且籌劃拍攝一部關於上海轟動一時驚天大案的電影,並且藉此翻身揚名,卻不成想,在案件的背後的真相,遠比他們虛構的電影情節更加離奇,由尹正、鄧家佳、喻恩泰、楊皓宇、陳明昊、秦霄賢、張本煜、柯達、鄧恩熙等人主演電影。
伴隨預告片解鎖劇情新線索的同時,電影《揚名立萬》官宣由韓寒擔任監制,這也是他與劉循子墨在電影《萬萬沒想到》之後的再度合作。韓寒導演三部作品《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皆是有口皆碑之作,而獨特的韓式幽默也令其作品風格獨樹一幟。此次攜手「鬼才導演」劉循子墨為《揚名立萬》保駕護航,更令觀眾充滿期待。戲中戲、案中案、局中局、人外人,環環相扣,一場野心與良心的較量愈演愈烈。片中除了抽絲剝繭的懸疑元素,還伴隨著大量緊張激烈的打鬥,復古優雅的民國風里也暗藏殺機,令本片懸疑氛圍拉滿,看點十足。
6. 學校第一狠人什麼電影
學校第一狠人《馬大帥》。范德彪電視劇《馬大帥》系列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由范偉飾演。在該劇中范德彪被人尊稱為彪哥,本人則自稱開原第一保鏢、遼北著名狠人、開原市幾場著名惡仗的主打人。該角色在劇中以其獨特的形象、幽默的語言以及略帶結巴的講話方式,都成為眾多觀眾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7. 侯桂芬兒,你是個狠人啊什麼電影
你是個狠人啊出自電視劇《興風作浪3》
作為網路語的該詞,通常用來調侃某人行為舉止不按常理出牌,但往往能夠做到快准狠的一招制敵。
給人很厲害,很社會,惹不起的感覺,是如今常見的網路吐槽語。和「skr」梗結合在一起也常被用作「skr狠人」。
「狠人」這個詞的用法其實由來已久,而「是個狠人」梗作為網路語開始廣泛流行,被更多所熟知,是2018年才開始的事情。最早源自於一張相關「是個狠人」表情包的走紅。
8. 三兄弟大鬧首爾是什麼電影
三兄弟大鬧首爾指的應該是《三傻大鬧寶萊塢》。
劇情簡介:
十年之後,當年被蘭徹整蠱的「消音器」找了回來,他要帶著拉加和法罕找到蘭徹。在他被整蠱的那個夜晚,他和蘭徹打了一個賭,要在十年之後一比「事業的成功」。如今他拿著高薪、開著沃爾沃,自詡為「成功人士」。於是他便帶著「兩個白痴」按照一個模糊的地址便走上了尋找蘭徹的旅程。也許這更像是一次朝聖之旅。
旅途漸次展開,他們也在屢屢回憶著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蘭徹那離奇的身世和經歷也將一點一點被揭露開來。結果總是出乎意料的,在一個碩大的學校里,在笑眯眯的蘭徹面前,那個「成功人士」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腦袋。而當年和蘭徹一墜愛河的姑娘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