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姊妹易嫁毛娃原型
姊妹易嫁毛娃原型是毛紀
《姊妹易嫁》是一部呂劇。主要人物是毛紀、張有望。簡要劇情素花、素梅是姊妹倆,素花自幼與牧童毛紀訂婚,長大後,因嫌毛紀貧窮,竟在迎娶之日,不顧舊日情義,拒絕前去完婚。
2. 電影巜姊妹易嫁》是什麼意思
簡單地說.易.顧名思義是替換.替代的意思.姊妹易嫁講的是妹妹替姐姐出嫁.
3. 80年代古裝戲曲電影
<姐妹易嫁>
不過,很多劇種都有這出戲,不知你看的是哪個劇種.我看的是呂劇,《姐妹易嫁》是呂劇一出很有名的戲。故事講的是:姐妹二人,姐姐從小與放牛娃定親,嫌對方貧窮,想要悔婚。後來放牛娃發憤讀書,考中了狀元,還裝成窮樣子來迎親,姐姐素花說什麼也不肯上轎。妹妹素梅一直在心裡喜歡放牛娃勤奮誠實,代替姐姐出嫁,等到姐姐知道真相,後悔也晚了。
這是呂劇的一出常演不衰的劇目。
4. 越劇姐妹易嫁故事情節
昌邑張有旺家有二女,姐姐素花,妹妹素梅。素花自幼與掖縣毛紀訂婚,娶親之日,因嫌毛家貧窮,竟不念舊日情義,拒絕完婚。妹妹素梅激於義憤,駁斥姐姐貪慕富貴,並感毛紀忠厚老實有才學,在老爹的提議下,願代姐姐出嫁。上轎之時,始知毛紀已得中新科狀元。素花羞愧難當,後悔不已。
5. 《姊妹易嫁》簡輕清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姊妹易嫁》簡輕清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天氣不錯,似乎也在給唐家的新開業酒店慶祝。
大廳里各色穿著入時的上流人士互相寒暄著,假惺惺的熱情著,幾個相熟的年輕男人在低聲議論著一個個進來的大家閨秀哪個更靚點,忽然都有些啞然無聲,「這是誰家小姐?」又有人低聲答「是丁家的大小姐」「哪個丁家?」「就是以前很輝煌的丁大慶,不過現在不行了」。
來者是一家三口,老先生老太太笑容可掬,慈眉善目,小姐一襲碧綠低領剪裁合體的小禮服,白皙的頸項被一條墨綠寶石鏈子圍繞著,微卷的長發輕輕盤起,溫柔的臉上帶著微笑,三人直到落坐還在被眾人行注目禮。剛坐穩的太太好象想起什麼,有些擔心的向門口張望,直到看到從門外小跑進來一個活潑的學生氣的女孩子,才低低鬆口氣。這個穿著白色可愛小禮服的姑娘是丁家二小姐。
主持人宣布開業典禮正式開始......
慶業酒會結束了,主人一一送賓客出酒店,輪到丁家四口出來,主人老倆口相視一笑,非常熱情的迎上去寒暄,並稱過倆日期登門拜訪。丁家二老笑著,往自家的……
6. 姊妹易嫁的介紹
《姐妹異嫁》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小說,主要講述,姐姐素花自小與牧童毛紀定親,但成年後,因嫌棄毛紀貧窮,不願出嫁。後迫於無奈父母讓妹妹素梅代替姐姐出嫁,誰知出嫁不久,毛紀卻狀元及第,前程似錦,素花後悔不已。
7. 一部古代電視劇 我今年23,是我小時候看的電視劇,兩姐妹先後入宮成了皇帝的妃子 後來反目成仇
《漢宮飛燕》 又名《漢宮秘史》
貧寒孤女成為皇後的傳奇故事 趙飛燕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美女之一,與唐朝楊貴妃共享「環肥燕瘦」的美譽。 她體輕腰纖,擅長歌舞,以「能於掌上舞」,而得名飛燕。 一代絕色佳人,幾番榮辱沉浮,多少情愛悲歡,盡現此片中。 西漢年間,孤苦無依的孿生姐妹趙飛燕、趙合德二人,流落長安街頭以編織草鞋艱難度日。美少年方子春同情並接濟這對孤女,飛燕對其一見鍾情。飛燕姐妹因其貌美,被當朝天子漢成帝的堂姐妹陽阿公主收入府中,教習歌舞。漢成帝駕臨公主府觀賞歌舞,對飛燕的美貌和出色舞技大為傾倒,決意將其帶回宮中…… 早已許身方子春的飛燕執意不從,以死抗爭。為救姐姐,妹妹合德冒名頂替飛燕入宮。但「姐妹易嫁」被識破,漢成帝軟硬兼施,必欲得到飛燕,飛燕被偽造的方子春已在邊疆戰死的訊息所蒙騙,為不牽累旁人,毅然決定入宮。 《漢宮飛燕》飛燕姐妹入宮後大得漢成帝寵幸,這引起了許皇後和其它嬪妃的忌恨和排擠。許皇後誣陷飛燕姐妹是娼妓出身,予以拘禁,並欲借太後王政君之手處死二人,幸有人通報漢成帝姐妹倆才得以保住性命,面對險惡的後宮斗爭,飛燕姐妹為了自身生存開始工於心計,玩弄權術進行反擊。 她們倆以姿色和舞技拚命取悅於漢成帝,阻隔漢成帝與其它嬪妃接近,二人又以厚禮博得太後的歡心;與此同時,她們私下裏在宮廷內外網羅親信,培植起自己的勢力。其後,飛燕姐妹利用皇室上下害怕巫術的心理,設計誘使皇後上當,許皇後終因「巫盅案」被黜,趙飛燕如願以償坐上了皇後寶座。 《漢宮飛燕》劇照當上皇後的飛燕雖盡享榮貴,但內心始終不能忘情於方子春。方子春從邊關立功回來,冒死潛入宮中與飛燕見面。兩人舊夢重溫,難舍難分。合德知悉後,為保住姐妹倆的性命與前程,逼迫方子春自裁身亡,飛燕為此痛不欲生,為爭寵於漢成帝,飛燕與合德長期服用含有麝香的息肌丸以保持身體窈窕。 但合德擔心飛燕先於自己懷孕,自己停食息肌丸後,卻一直未將服用息肌丸會導致不孕之事告訴姐姐。飛燕知情後,大感傷心,姐妹倆頓生齟齬,相互勾心鬥角。漢成帝年事漸高,亟欲得子立嗣。 喪失了生育能力的飛燕和合德害怕其它嬪妃生子,母以子為貴,危及二人地位,於是摒棄前嫌,一致對外。 姐妹倆設計將其他嬪妃孕育的兩個皇子一一害死,致使漢成帝無嗣可立。漢成帝因貪食春葯「回春丹」縱欲過度猝死在合德床上。 合德畏罪投太液池自盡。皇權更迭,朝政易柄,飽嘗世態炎涼的趙飛燕終於萬念俱灰,她茫然地來到太液池邊,向著五年前妹妹無奈的歸處走去……
8. 姊妹易嫁的故事傳承
《姊妹易嫁》的故事先是被清代的蒲松齡載入文學名著《聊齋志異》,後來,與蒲氏同處一朝的清代陽湖居士張烺曾將這篇小說填詞改編成一出傳奇戲,名曰《錯姻緣》。新中國成立後,山東省重點劇目研究會將其改編成一現代劇目,從內容到形式已有創新。山東省呂劇團成立後,又由李公綽執筆將其作進一步改編,從而形成了今天流傳甚廣的這部呂劇重點曲目《姊妹易嫁》,至今傳唱不衰。如今,《姊妹易嫁》已進入萊州市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小說到戲劇,枝節刪除了大半,整個故事濃縮到一天,場景幾乎盡取張府一地,矛盾更全集中於娶親一事,雖然內容簡單,卻緊湊規整,引人入勝。
《姊妹易嫁》的故事自古至今,期間經過民間的傳承、孕育和發展,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為廣大群眾所接受,並得以繼承和發展。《姊妹易嫁》故事與其他民間故事一樣具有深厚的群眾性。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智慧、文明的結晶,得以長期流傳的人類文化成果。它有著堅實的根基和深刻的藝術內涵及價值。姊妹易嫁反映了當地人們的時代生活習俗和思想感情,並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它用簡朴的口頭語言刻畫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歌頌了張有旺誠信的優秀品德,深深地打動著人們的心靈,觸動著人們的情感,傳承著人類的文明史,同時為文化藝術創造了素材。它以歷史政治名人毛紀為主人公,使故事增添了傳奇的色彩和文化底蘊。
9. 《聊齋志異 姐妹易嫁》反映出的人情社會與司法不公
聊齋里的《姐妹易嫁》篇可以算是古時候的爽文,講的是掖縣毛紀(1463-1545 )如何成了高考狀元,最終官至宰相的都市傳奇。
開頭是:「掖縣相國毛公,家素微。其父常為人牧牛。」放牛,那是十成十的草根了。小說里,毛紀的父親放牛因避雨而意外死亡,可謂工傷,於是毛紀被好心的資本家,哦,不,是地主張某所收養。張某是「邑世族」,土豪,有錢,不但提供了毛紀直到大學畢業的生活費和學費,還答應嫁個女兒給他,所謂草根逆襲玩轉人生,美女佳人投歡送抱,爽吧?
爽文想寫好,套路不能少。蒲松齡那是高高手了,一波三折還折出了花。被指定充當新娘的大女兒可不像老爹張某那樣無腦,憑什麼啊,毛紀沒房沒車的。不嫁。張某的老婆其實也不同意,「既已有言,奈何中改!」奈何,「及親迎,新郎入宴,彩輿在門」,這時候反悔也來不及了。大女兒來個不聽不聽我不聽,張口彩禮翻十番。
有段時間網上流行個故事,說新郎在閨房門口被刁難,硬是沒辦法接走新娘,氣急之下,問一伴娘是否願嫁,伴娘答曰「我願意」。後續情形請參考《畢業生》本恩拉著伊萊恩從教堂逃跑的橋段。
中國的彩禮是自古以來了,伴娘在蒲松齡那會兒沒有,於是蒲松齡安排新娘妹妹出來救場。
這篇小說之爽,爽了好幾百年,還拍成了電影,編輯站在蒲松齡削瘦的肩膀上,把迎親安排在了中狀元之後,腹黑毛紀玩了好一手人性的考驗,倆女主刁蠻拜金與善解人意的強烈對比,男主一事無成與事業無限轉瞬間交替,即刻打臉,分手不過年,讓高潮一波更比一波高。
女性只有與男性共患難才能享受男性成功帶來福利,而自主決定追求幸福的女性因為選擇的錯誤而受到懲罰,女拳覺醒的今天,《姐妹易嫁》以及類似的伴娘故事依舊大行其道,說明距離真正的性別平等還遠。
毛紀的逆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除了新娘這一出,蒲松齡故事裡套故事,借一個旅店老闆之口,講述了毛紀考研一戰失利的至暗時刻。
旅店位於濟南東郊王舍人庄,在濟南東邊學子赴省城考試的必經之路上。王舍人庄距離市中心不遠,距離么,這么形容吧,房價如今也過萬了。
王舍人庄在聊齋里記為王舍人店,這個名字最早見於金史,在宋代稱為王舍人庄,那時起該地旅店業就已經初見規模。熙寧四年,唐宋八大家的老八曾鞏出任齊州知州,孔子四十七代孫江西人孔武仲擔任齊州教授。熙寧六年三月,孔武仲之弟孔平仲來訪,途經王舍人庄,作《王舍人庄》一詩,可以佐證,詩曰:
西出齊州似不遠,晚留逆旅尚徘徊。
泰山一夜興雲雨,洗耳流泉待我來。
從詩里可以看到王舍人庄到濟南確實不遠,是否住下孔平仲還猶豫了,此地好處是多泉水,洗浴城眾多,孔平仲沒忍住開了一夜的車。
省城考試分兩種,頭一年是秀才的院試,次年是舉人的秋闈。都是三年一次。蒲松齡寫過《客邸晨炊》,描述自己到濟南租房,自己動手做飯。以蒲松齡的經濟能力,估計大多數考生也都有條件住到城裡,所以在王舍人旅店屬於臨時停留,並不是長住的宿舍,掖縣來的毛紀走了很遠的路,擔心趕路到濟南城門關閉了,乾脆在這里住一晚,是否如孔平仲般「夜興雲雨」就不知道了。從書中所見,毛紀此時已「補博士弟子」,此行為「應秋闈試」。三年後再次留宿王舍人店,二戰,勝利,成化二十二年( 1486)山東解元,由此可以推斷毛紀第一次到王舍人店時年紀約在20歲,不遲於19歲中秀才。
大約過了一百七十年左右,蒲童生也沿著毛紀走過的路來到王舍人庄,在旅店裡聽說了毛秀才的故事,覺得頗為勵志記之以自勉,他一生勤奮於考試,此後不知多少次 ( 最大數可能為10次)經過王舍人店,不知多少次用毛紀的故事鼓勵自己屢敗屢戰直至塗地。
也許正因此蒲松齡潛意識里有些記恨毛紀,蒲松齡筆下的毛紀有著一顆渣男的心,整天惦記著有錢換老婆,「富貴後念當易之」。
另外,毛紀還很小心眼,入常後回老家,「公以宰相歸」,前女友所在慈善機構維持困難,請求援助,毛紀嘲笑前女友眼瞎,「焉有福澤從我老尚書也。」原本答應贊助一萬元砍成了五千。
蒲松齡在《姐妹易嫁》的結尾語氣輕松地記錄了一件「小事」,說小,其實是人命關天的命案。無論毛紀一戰失利還是二戰勝利,旅館老闆都給他住宿費打八折包三餐。倆人因此有了些交情,後來,「店主人以人命逮系囹圄,公為力解釋罪。」
人情面前,人命算啥?
蒲松齡是個矛盾的人,聊齋里有些篇章揭露司法不公,而同時存在一些篇章對於官員利用職權照顧犯法親友不批評不反對,《姐妹易嫁》算是客觀中立,純為異史氏所錄史實。
那麼,毛紀幫助旅館老闆脫罪是否為史實呢?
我們來梳理一下歷史。
元末兵燹,山東人口銳減,明初形成的移民大潮中有毛紀的高祖毛士原,自淮泗之濱遷徙到了掖縣。到了明中後期,社會秩序穩定,移民家族逐漸崛起,毛家傳到了第四代毛敏,於景泰元年中舉,後官至杭州府教諭。
毛敏是否放過牛不得而知,至少到毛敏父親毛福英那一代,毛家還是白丁,毛敏小時候放個牛不奇怪,蒲松齡寫的也許是紀實文學。
毛敏中舉後按例申請在掖縣東門以里修建牌坊,卻被附近居民阻撓,萊州鐵腕知府崔恭都沒辦法,直到景泰四年王澍繼任知府才辦成。和崔恭不同,王澍不是進士出身,對於解元牌坊的政績比較飢渴,毛敏也出了些補償款才辦成,可見毛家當時並無多大財勢。
毛紀是毛·四代·放牛娃·特級教師·敏的第五個兒子,他出生時毛敏已經中舉十餘年了,不但有足夠的財力,還有足夠的教學經驗,把毛紀培養成解元。毛敏有六子,毛渠亦解元,官至太僕寺卿,掖縣有父子解元牌坊。
掖縣在明代是個解元批發地,除了毛家倆,另外還有倆。
毛紀有兩個兒子中進士,兩個中舉人,所以還有父子進士、兄弟進士等牌坊,掖縣科第、仕宦牌坊有60座,毛家佔了10座。到蒲松齡時代毛家有毛漪秀,順治十五年進士,官吳江知縣。
所以,蒲松齡寫毛紀為旅店老闆脫罪,其實是在維護毛紀湧泉報恩的正面形象,毛家光彩的一筆,否則以毛家的勢力小蒲存在一定的人身風險。
毛家有狠角色,毛紀裔孫毛久華,萬曆進士,在明朝就是個攪屎黨棍,曾經參劾毛文龍入侵山東!降清後擔任洪承疇的助手,推行剃發令甚力,死後入祀鄉賢祠。天理何在?
毛紀所為,放今天即使是敘州人也知道這么做是不合法的,只不過知易行難,或難於當庭撒尿,或難於脫褲放屁。而毛紀這么做了,得到的評價是「居官廉靜簡重,有古名相之風」,「為官循道行,榮祿如浮雲」。
一片贊揚聲中有幾個不和諧的聲音。准確地說是三個,按時間順序,明人王同軌(1541或1549--?)、清人趙吉士(1628年-1706)和嚴有禧(1694-1766),這三個人都講了同一個故事,嘉靖三年,擔任首輔三個月的毛紀就被嘉靖炒掉了。走的時候,毛紀留了兩口箱子給孝廉魏琦,過了十五六年,毛紀去世,後人萌官進京找魏琦要回箱子,都不知道是啥,打開一看,一千兩銀子。魏琦後怕說道「早知道是銀子就要放到卧室床下去,十幾年都別睡覺了。」
查重,三個人的說法幾乎沒有區別,相似度高達99.99%,王同軌和趙吉士都說箱子里有毛紀的賬本,證明錢是「俸賜之餘」。
比較行文,趙吉士抄襲王同軌,嚴有禧抄襲趙吉士實錘沒跑了。
與毛紀關系匪淺的魏琦確有其人,《嘉靖二十年會試錄》里有他的記載,山西平定州人,字德輝,時任直隸真定府通判,會試時為彌封官,正德已卯年(1519)貢士,即參加過會試的舉人。
身份地位學歷和年紀,魏琦和毛紀能成為朋友都顯得不可思議,他倆不太可能一起同過窗,也不可能一起扛過槍,那隻有一起......總之他們在一起了,在在王同軌的《耳談》里,這是一本暢銷書,裡面充斥著子所不願意語的怪力亂神,比如啥《大別狐妖》什麼的。《耳談》對明末小說影響較深,根據呂友仁和米格智先生的統計,「三言」、「二拍」里有24篇來自《耳談》,惜乎由於王同軌過於平鋪直述,這本書成了沒能發育完全的聊齋。
趙吉士是個舉人,嚴有禧是個進士,被他倆抄襲的王同軌是個例監生。
所謂例監生,就是通過納粟、納馬、納銀而成為國子監的監生。王同軌,字行甫,湖北黃岡人。別看王同軌學歷不咋地,他們家在明代至少有8個進士。關於他的經歷,《四庫全書總目》里把他和堂兄弟王同鼎混為一人了,變得混亂不堪。
晚王同軌五十年左右的山東人孫承澤除了兼任大明叛臣大順臨時工和大清貳臣,還副業收藏,順治十七年的夏天酷熱,67歲的退休幹部孫承澤宅家裡,把自己的收藏整理了一個目錄《庚子銷夏記》。
王同軌收藏了一塊「蘇子瞻海棠詩斷石」,經常拓片送人。孫承澤記述此事時順手記錄了王同軌的一個體制內的職務「蕃育署丞」----上林苑替皇上養雞鴨鵝的部門的二把手。王同軌後來在通政司擔任秘書,又跑到滁州在南太僕寺混了一段時間,最後到了江寧縣。
錢謙益敬稱王同軌為王江寧,但他只是江寧縣丞,也許是指王在南京太學讀過書。
以孫承澤鑒定文物的嚴謹,應該不會有錯,估計這就是王同軌在北京待了5年的緣由了。說實話這職務挺適合王·官二代·文青·同軌的,他不是當官的料,醉心於文藝,和同時代的許多頭部作家交往,有機會探索到毛紀隱秘的角落。
王同軌推測毛紀的動機,「始相國不以重歸裝,而置孝廉家,豈不欲以累子孫,而與人共之耶然棄之而始存,身後取之若外府,可謂善貽矣。高郵守楊太和汝燦談。」
《耳談》每篇最後一句都要交待情報來源以強調事件的可信度,而且線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否則王同軌講述一個他出生之前北京發生的異聞,難以令人信服。可惜我沒找到高郵市長楊太和的資料。
這個做法也被蒲松齡學去用在了聊齋里,只不過蒲松齡的證人都是淄川當地小名人,和王同軌那些大腕朋友沒法比,小蒲最終只能拼文筆。
需要說明的是毛紀後人去北京找魏琦要回箱子時,毛紀還沒死,身體倍棒,啥都記得,箱子沒忘,活蹦亂跳地一直活到了82歲,本來可以領嘉靖21年退休金。嘉靖記仇,毛紀退休時,不挽留,允其去, 馳驛 給夫廩如故事,用車、保鏢和退休金都保留了總理待遇,等到了嘉靖七年,《明倫大典》成,追論前議,奪官。
沒了退休金的毛紀愣是沒餓死,年登八十,德壽並懋。山東巡撫向上了此事,嘉靖才想起來自己曾經有這么一個首輔,賜以羊酒,仍月給食米四石,歲給人夫六名應役,以示優眷。
明朝一石約153.5斤,還是糙米,算兩塊錢吧,四石約1228元。
算這個賬是想說明毛紀不太可能用「俸賜之餘」省出1000兩銀子。
有說這是毛紀退休時嘉靖的優賜,毛紀喜歡記賬,他寫了東歸日程記,「嘉靖甲申秋七月二十六日,臣紀荷蒙上恩許,致仕還鄉,令有司給廩役,仍查癊錄一聞,遂於八月三日陛辭,復蒙面賜金幣寶鏹及衣一襲,皆異數也。」這些,只是比較有紀念意義,值不了幾個錢。
話又說回來了,皇帝賜的東西,不帶回家掛牆上供起來,還偷偷摸摸寄存在朋友家,唯恐事兒不亂?
王同軌說毛紀不想這筆錢拿回家拖累子孫,理由很牽強,難道讓子孫到北京拿到錢就不會受到拖累了?
嘉靖時期的明代投資還是能過山海關的,回山東更沒風險,毛紀為何要放在北京連利息都不吃呢?
所以說寄存魏琦那兒的銀子肯定有問題,燙手,不能暴露。毛紀一直耐心地等到風險已經完完全全消失了,才告訴了自己的孫子去取。
前面說過毛紀有六個兒子,本著一碗水端平的原則,襲蔭這類好事就給了最沒出息的小兒子毛集的三個兒子,毛集長子毛宏烈恩萌內閣中書舍人,去了北京,最有可能是他取走的箱子。
毛舍人拿著1000兩銀子走的時候,應該不知道這是王舍人店老闆為了脫罪賣房賣車湊出來的,毛紀精心編制的賬本上肯定不會說這個,睡在毛紀上鋪的蒲松齡也不知道自己無意中透露出了一條灰色的歷史痕跡。
慣例,附詩。
毛紀的詩寫得最好的大概就是《武廟輓歌》第二首了。
玉輦今何處,宸游事已空。
淚多湘水竹,悲切鼎湖弓。
汗簡千年後,鈞天一夢中。
空餘舊戎帳,金甲凜霜風。
王同軌的這首《行山中》實在讓人喜歡,雖然他不是聊齋人物,也附錄於此。
雨余林氣靜,山晚日光斜。
野店依孤樹,村橋卧斷楂。
馬嘶遙澗水,犬吠隔籬花。
白首鋤雲者,春風自一家。
海內昔全盛,歷下多巨公。 華泉高唱發,滄溟著作雄; 殷許相羽翼,倡和成宗工。 蕭條近百載,零落如飛蓬。 圖史付兵革,茂草淪鼓鍾。 攘攘游俠幾,白眼羞章逢。 有美二三子,拮據守雕蟲。 短褐揖長吏,青氈無宿春。 儒冠不復辨,斯文竟鴻蒙。 補苴備俎豆,締構及學宮。 憑高騁予目,疊蠛何巍楗。 霜嚴凋古柏,飆急響枯桐。 惟余華不注,萬古青芙蓉。尼山亦孔邇,孰使吾道東問號勞歌聊見志,寄語雲中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