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解,這兩個蘇聯演員叫什麼啊他們演過什麼電影要是有影片資源就更好了😍
Natalya Varley( 194 7)娜塔莉亞·瓦爾列依,
代表作:
潰逃(1970)
大象音樂會(1976)
高加索女俘虜(1967)
Aleksandr Demyanenko(1937-1999)亞歷山大·捷米亞年科 ,
代表作:
Y行動和舒立克的其它冒險(1965)
高加索女俘虜(1967)
伊凡「雷」帝:回到未來(1973)
❷ 蘇聯生死存亡關頭,斯大林發布鐵令,看似不近人情卻成功拯救國家
二戰前期,蘇聯剛與德國瓜分了波蘭,完全沒想到在1941年,德國會單方面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調轉槍口攻打自己。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個師,550萬軍隊進攻蘇聯。
眾所周知,德軍自二戰開始後就一直慣用閃電戰,在蘇聯戰場上當然也不例外。德國借著絕對的兵力優勢和精湛的戰術配合,突然襲擊了蘇聯。
剛開始的幾個月,德軍士氣高漲,攻勢可謂勢如破竹,讓蘇軍的部隊一再潰敗,抵擋不住德軍的強烈攻勢。德軍在每次擊退蘇軍後,就會對那裡的人民進行搶劫,殺戮百姓,還奪走他們的糧食和財寶等。這種無惡不作的行為,讓前線的戰士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戰爭一直持續到了冬天,嚴寒讓德軍放慢了腳步,他們沒有想到蘇聯的冬天這么寒冷,根本就沒有帶很多的禦寒衣服,甚至很多的武器裝備都因天氣寒冷用不了。於是德軍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供應不足,士兵挨餓的現象,行進的路上自然遭受到了阻礙,以至於速度減慢了不少,同時也讓蘇聯看到了希望。
在開春的時候,德軍再次發動了進攻,很快攻到了斯大林格勒。在1942年7月底的一天,在斯大林聽完華西列夫斯基的匯報後,斯大林分析到,我們的裝備哪一點比德軍差,坦克、槍支還是人員,這些我們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部隊的紀律。
他想到德軍士兵的戰鬥士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是慢慢培養起來的。所以必須讓士兵意識到敵人已經用手掐住了咱的脖子了。隨後斯大林起草了一份命令,這就是日後人們常常提起的「第227號命令」。
在命令中斯大林明確了蘇聯的處境,告誡戰士們已經沒有了退路。重新規定,所有的軍官士兵等,必須有一個鐵的紀律才行。沒有上級的號令是不能後撤的,無論哪個級別,在沒有任何指揮官的命令下,擅自撤退就是叛徒,一步也是不允許的,保衛每一寸土地是每個蘇聯人的責任,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根據一份資料顯示,在此命令發布後,蘇聯護衛隊抓捕了3890人,有1189人被執行了槍決。雖然上千人因為此命令失去了性命,但最後的結局是令人興奮的,蘇聯人民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也扭轉了整個二戰的進程。
所以斯大林下達的第227號命令是正確的,在民族危難生死關頭,如果不嚴厲制止,果斷處決後退叛逃者,那麼潰逃的就不僅僅是幾十萬軍隊。很可能整個戰線會因此潰敗,蘇聯也會亡國滅種,成為亡國奴,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可以理解。可以看出斯大林並不自私,而是為了國家,為了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事實證明,確實為後來打退德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決定定性作用。
❸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1、解放(485分鍾,5部分)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70—1972年,拍攝了一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莫斯科保衛戰(358分鍾,4部分)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6分鍾)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部極具歷料及欣賞價值的巨作.是導演尤.奧澤洛夫的衛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42年夏季,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軍撒退到斯大林格勒進行頑強地抵抗雙動用200多萬能兵力,2千多輛坦克、大炮、飛機。最後蘇軍奪得了控制權,拖住了德軍主力,11月19日,1萬5千門大炮發出了震撼世界的吼聲:"蘇聯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反攻"這也成了二次大戰歷史的轉折點。濃烈悲壯氣氛破真實地記載宏偉輝煌的場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魯曉夫,葉廖緬科,羅克索夫斯基,希特勒,馮.博克,保盧斯等多個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西班牙共產黨人以及德國紅色合唱團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4、戰爭與和平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Lyudmila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Vyacheslav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5、自己去看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6、士兵之歌二戰期間,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VladimirIvashov飾)在衛國戰爭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的兩輛坦克而受到嘉獎。但阿廖沙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他幾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親(安東尼娜·馬克西莫娃AntoninaMaksimova飾)。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只有六天的歸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Zhanna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他們乘坐的火車被炸,他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阿廖沙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要返回前線。可這一去,阿廖沙就再沒有回來。由著名導演格利高利·丘赫萊依執導的蘇聯現實主義電影傑作《士兵之歌》,榮獲1962年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入圍1960年第1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得1962年第1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7、潰逃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金獎,前蘇聯電影學院獎列寧獎金。等多項獎項.可謂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史詩巨作.//影片拍攝於1970年,作品改編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麥克哈克.布格科夫的小說.影片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白軍的人性描述,差點遭到前蘇聯政府的禁映,經過導演的不斷努力,和政府內部分高官的支持,終於使得影片得以上映,影片一經上映便大獲好評!!8、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本片根據鮑瓦西里耶夫於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改編。影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又獲列寧獎金。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帶領一個排的四聯裝高射炮的炮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軍。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迦爾卡、麗達、索妮婭、冉妮婭、等五個姑娘。隊員們英勇犧牲了,受重傷的麗達不願連累准尉把兒子託付給他後飲彈自盡。悲憤的瓦斯柯夫一舉殲滅敵軍營,光榮完成了任務獲得援救。多年後,瓦斯柯夫帶著麗達那個現在是軍官的兒子來到當年他母親犧牲的小樹林,對所有的女兵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9、德黑蘭43年《德黑蘭43年》是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國合拍,片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電影語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1981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導演是前蘇聯的阿·阿洛夫和弗·納鳥莫夫,法國影星阿蘭德隆領銜主演。1988年由央視譯制並播放過該片。影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跨時空的手法記述1943年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期間,德國特工策劃的暗殺計劃被以安德列為首的蘇聯情報人員及時發現而遭失敗,然而協助安德列粉碎暗殺陰謀的瑪莉卻在35年後在法國被神秘殺害...影片題材宏大卻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蘇德特工鬥智斗勇的主線始終是淡淡地展開,沒有美國好萊烏大片的矯柔造作和嘩眾取寵。但同時導演卻運用各種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劇性愛情,使影片透著一股凝重的傷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影片的主題歌UnevieD'amour是當時法國歌壇鼎極人物CharlesAznavour的作品,歌聲悠揚而有充滿了傷感,而這也正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劉歡也曾唱過該主題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讓愛情長留人間」。10、一個士兵的父親農民格奧爾基·馬哈拉什維里收到了兒子高傑爾基在部隊的來信,說他因負傷住進了後方醫院。故決定去探望兒子,當趕到軍醫院時,兒子已經返回部隊。老頭子決定前往兒子所在部隊,就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由自主的參加了戰斗,最終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參加了部隊。當蘇軍戰士消滅了敵人沖入大樓時,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子終於見到了最後一面……本片曾獲第四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1966年度列寧獎金。
❹ 求蘇聯電影《潰逃》
在這里是得不到你想要的資源的。
到其他地方尋找可能的渠道吧。
剛才在網上搜了一下蘇聯電影潰逃,系統給出了很多推薦鏈接,你可以看一看。
❺ 尋找一部關於731部隊的電影 不是黑太陽 也不是黑日 是電影不是記錄片
殺人工廠
魔鬼部隊
一級恐懼
731大潰逃
731恐怖女體實驗
731細菌部隊
荒原城堡731 電視劇
731的夢魘 紀錄片
死亡工廠731 紀錄片
不僅是731 紀錄片
731部隊罪證 紀錄片
罪惡的日本731部隊 紀錄片
❻ 志願軍集結120門喀秋莎齊射美軍陣地,李奇微大驚:蘇聯參戰了
1951年1月2日清晨,新任美軍第8集團軍軍長李奇微給頂頭上司麥克阿瑟寫了一份新年賀卡,賀卡中李奇微頗有信心的向麥克阿瑟表示朝鮮戰爭形勢一片大好,要不了多久美軍就可以班師回國,結束這場戰爭,賀卡送出去後,李奇微像往常一樣乘坐吉普車出發去前線視察,但眼前的場景卻讓他有些難以置信,大批南朝鮮軍隊正四處潰逃,他們手中的武器丟的丟散的散,後來李奇微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當時所看到的場景:「我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我向上帝祈禱,不要再目睹這樣的情節」。
李奇微試圖阻止南朝鮮軍隊的繼續潰逃,但南朝鮮軍隊逃跑的卡車毫不減速地閃過了他,幾分鍾後美軍24師師長丘奇將軍向他報告了具體情況,就在兩天前的晚上,志願軍在西線突然發起全線進攻,中國人民志願軍集中100餘門火炮在主要方向對聯合國軍進行了短促而密集的火力覆蓋,上千道怒吼的火舌瞬間將聯合國軍固守的陣地全面覆蓋,連續幾十分鍾的轟炸結束後,志願軍經過兩天一夜的穿插追擊,至1951年1月2日,第一線的南朝鮮軍全線崩潰,美第1、第9軍也陷入了困境,而隨著漢城以東的南朝鮮軍的潰逃,漢城地區10餘萬聯合國軍的處境岌岌可危,隨時都有被中朝部隊從右翼實施包圍的可能。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李奇微極為震撼,但更多的還是質疑,因為據他所知,中國軍隊並不具備如此猛烈的炮火,從交手數次的經驗來看,中國炮兵所擁有的遠程炸彈都是些山炮、野炮之類的簡單火炮,這種裝備對全機械化的美軍來說不值一提,但這一次中國軍隊卻搞出了這么大動靜,李奇微實在是想不通中國炮兵的實力為什麼會提升的這么快,苦思冥想之後,李奇微只想到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蘇聯,眼下有實力抗衡美軍且跟朝鮮戰爭有密切關聯的只有蘇聯,考慮到蘇聯一旦參戰會引發的嚴重後果,李奇微不免有些緊張的詢問美軍在朝情報人員:「蘇聯軍隊參戰了嗎?」
李奇微的擔心不無道理,一旦蘇聯捲入這場戰爭,那必然會使這場朝鮮內戰迅速升級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較量,甚至還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李奇微所料,那天晚上對聯合國軍發動炮火襲擊的並不是蘇聯軍隊,而是志願軍第27軍麾下的炮兵第21師,盡管這讓李奇微懸著的心稍微放鬆了一點,但仍有一件極為頭疼的事情擺在眼前,那就是中國軍隊搞到了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那天晚上志願軍用來襲擊聯合國軍的百餘門火炮正是蘇聯產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的BM-13型火箭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研製裝備的一款輪式車載火箭炮,它有8根導軌,每個導軌上下各可以掛載兩枚M-13型固體燃料火箭彈,戰斗射程達8500米,可以彈射,可以連射,也可以齊射,16枚火箭彈發射的齊射時間間隔為7~10秒,BM-13型火箭炮首次實戰便在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大放異彩,蘇軍僅一次齊射就發出3456枚火箭彈,被德軍稱作「行走的斯圖卡」和「涅貝爾維爾法」的多管火箭炮完全招架不住蘇聯如此猛烈的炮火轟炸,由於BM-13火箭炮為蘇聯立下過汗馬功勞,所以後來蘇軍為了表達對它的喜愛,就用心目中美麗姑娘「喀秋莎」的名字來稱呼,那麼我軍又是如何搞到這種武器的呢?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實力極不對等的戰場較量,美軍不僅擁有極其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擁有打不完的子彈炮彈,還有各種志願軍見都沒見過的高 科技 先進武器,這些武器包括60炮、81炮、日式38野炮、37高炮、105毫米~203毫米的榴彈炮以及155毫米加農炮等等,這些武器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我軍所使用的山炮、野炮可以匹敵的,如果我軍沒有能壓制這些火炮的新武器出現,那麼接下來的進攻將會極其困難。
考慮到這一點,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後不久,我國就與蘇聯方面取得聯系,希望從蘇聯購置一批新式裝備以備志願軍在戰場上壓制美軍,經過雙方協商後,斯大林同意為中國軍隊秘密組建一支喀秋莎火箭炮部隊,售價為8兩黃金一發炮彈,志願軍原48軍第143師改編為火箭炮兵第21師,全師裝備從蘇聯運來的120門喀秋莎火箭炮,每團24門,每營12門,每連4門,至此,喀秋莎火箭炮兵正式開啟了傳奇的殲敵生涯。
1951年9月1日黃昏,美軍第七師的兩個營按照慣例結束了對志願軍一整天的轟炸,並在剛剛佔領的後洞里陣地進行短暫的休整,然而,還沒等他們放鬆下來,遠處突然火光沖天,緊接著384枚炮彈如同無數條火龍從天而降,幾乎在一瞬間後洞里陣地就成了一片火海,上百名美軍在火海中喪生,負責此次炮火襲擊的是志願軍火箭炮兵第21師第203團,而他們用來打擊美軍的武器正是喀秋莎火箭炮,在24門火箭炮的齊射之下,僅僅幾分鍾的時間,美軍第七師的兩個營就喪失了戰鬥力,炮擊結束後,當27軍第79師第235團沖上敵人陣地准備剿滅剩下的美軍時卻發現陣地上只有兩名活著的士兵,很多美軍都被強烈的炮擊震昏了過去,一名活著的美軍士兵看到志願軍時還連連驚呼「你們放了原子彈」。
從天而降的密集炮彈打得美軍暈頭轉向,在和志願軍交手的這一年多時間內,美軍還從來沒有領教過如此神秘突然的炮轟,此時的美軍可能並不知道,這一次的炮擊只是個開場,因為讓他們更絕望的還在後面。
1951年10月初,炮兵第21師第202團奉命配合朝鮮戰場中線的第47軍作戰,47軍的當面之敵是美軍王牌師之一的騎兵第1師,在此前的戰斗中,美騎一師依靠火力優勢在秋季攻勢中進佔了我軍的添木洞陣地,並依託此陣地的防禦工事與47軍展開拉鋸戰,每當47軍炮火攻擊猛烈時,他們就躲在工事中死守,當47軍發起沖鋒時,他們又鑽出工事與志願軍戰士頑抗,這讓47軍極為難受。
接到命令後,202團迅速根據戰場形勢和喀秋莎火箭炮彈群密集、覆蓋面廣等特點制定了「誘敵出巢、爾後齊放」的戰術戰法,在反擊戰打響的當晚,先以普通山炮對添木洞陣地進行日常轟炸,然後再吹響沖鋒號營造志願軍又要發起沖鋒的假象,等到美騎一師鑽出工事進入陣地時,火箭炮兵202團再施以火箭炮齊射,當晚,在喀秋莎火箭炮的密集炮火中,美騎一師被炸死的士兵人數高達800餘人,火箭炮齊射結束後,沖上敵人陣地的志願軍步兵僅用了十幾分鍾就奪回了添木洞陣地,僥幸活下來的敵軍早已喪失了戰鬥力,這次戰斗喀秋莎火箭炮與步兵協同殲滅頑抗死守的美軍,無疑是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又一個絕妙的戰例。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第7師,南朝鮮偽2師向五聖山發起猛烈的進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敵軍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喀秋莎的炮聲再一次響徹五聖山的上空。1952年11月11日,炮兵21師第209團接到命令,協同志願軍第12軍31師92團的兩個營向537.7高地北山發起進攻,為了確保行動順利,炮火打擊精準,92團首先派出步兵戰士偵查戰場情況,等到步兵戰士報出敵方坐標呼叫炮火支援後,209團火箭炮部隊立刻以連營為單位對目標位置實施齊放,在喀秋莎密集的炮火轟炸之下,敵人沖鋒的步兵瞬間被湮沒,美第7師和南朝鮮偽2師傷亡慘重,不得不放棄對537.7高地北山的進攻計劃,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最終以我軍大獲全勝而告終,此役敵我雙方的士兵傷亡比率為2.3:1,喀秋莎火箭炮的出現極大的改善了我軍面對敵人猛烈炮火攻擊時的無助,然而,喀秋莎給敵人帶來的噩夢般的體驗並未就此結束,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戰,也就是金城戰役中,喀秋莎再一次讓敵人見識到了致命武器的終極殺傷力。
1953年7月13日,火箭炮兵第201團配合第68軍向盤踞在金城西南方向500.0高地和552.8高地的南朝鮮偽5師、偽8師、偽首都師發起進攻,此役第201團採用了一種此前極少使用的「前後配置」的巧妙戰法,所謂的「前後配置」就是指炮兵第二營配置在距敵軍前沿陣地僅有2000米的距離上,直接壓制敵人縱深的炮兵陣地,炮兵第一營則配置在距敵軍前沿陣地5000米的地方,這個距離可以有效的保證一營能夠直接壓制敵方陣地,為步兵的沖擊提供強有力的保護,在火箭炮兵和步兵如此緊密的配合下,我軍很快便突破了敵軍前沿陣地,重創了南朝鮮首都師,活捉南朝鮮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順便在轉移陣地的過程中用一次喀秋莎火箭炮齊射殲滅了前來增援的敵軍一個坦克營,摧毀了23輛坦克。
從入朝參戰以來,喀秋莎火箭炮兵累計協同步兵進行大小戰斗達30餘次,殲敵10萬餘人,擊毀坦克56輛,為志願軍步兵部隊的沖鋒提供了最為有效支援與保護,1953年10月,火箭炮兵第21師結束了歷時兩年半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全員撤出朝鮮戰場回到祖國的懷抱,盡管從此之後朝鮮再也見不到喀秋莎的身影,但它曾經創下的輝煌戰績卻長留世人心中,不管過去百年還是千年,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❼ 731大潰逃的介紹
電影《731大潰逃》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常彥導演,1992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