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大利最棒的十部電影
一偷自行車的人。二。洞。三八部半。四天堂電影院。吳美麗人生。六海上鋼琴師。七。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八燦爛人生。九聽見天堂。十完美陌生人。
❷ 3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推薦
FILM
3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推薦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1895年,義大利就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05年,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分別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
義大利電影以浪漫和迷人而聞名,電影中的角色往往能夠反映義大利人豪爽不修邊幅的性格,又能看到當地的美麗景色與美食;做為一個義大利語的愛好者,通過電影了解當地文化,滲透語言學習,不失為一個寓教於樂的好方法。
電影名錄
(排名不分先後)
1
《教父》
2
《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可以說是義大利電影中經典之作,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拒絕任何形式的劇透,我只想說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經典電影。
3
《燦爛人生》
兩字之差,同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也翻譯為《最好的青春》、《緣來如此》等,影片長達6個小時,講述了一個義大利家庭兩兄弟的不同際遇和一個精神異常的女孩之間的故事,不但講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反映了世界的巨變。
4
《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也譯名為《傳奇1900》或《聲光伴我飛》等,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在1900年的孤兒,一直生活在海上,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心愛的姑娘,他會不會因此而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他會怎樣譜寫他的非凡人生?
5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這部電影應該很多人看過的,也譯為《瑪琳娜》;瑪琳娜撩著波浪狀黑亮的秀發,穿著最時髦的短裙和絲襪,踏著充滿情慾誘惑的高跟鞋,來到了西西里島上寧靜的陽光小鎮。她的一舉一動都引人矚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顰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羨妒,她像個女神一般,征服了這個小鎮;而瑪琳娜的處境卻一步步地走向沉淪,十三歲的雷納多能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救這個深陷泥沼的女人呢?
6
《完美陌生人》
國語電影《來電狂響》就是根據這部電影改編的,講述了三對不同婚姻階段的情侶和一個宅男,七個人一起共進晚餐,晚餐時提出交出各自的手機,如果來電就公放讓大家聽到……最終,無數的婚姻瘡痍在這場游戲中被揭開,婚姻感情中哪些事情是不可觸碰的底線?又有誰能在謊言中自圓其說?
7
《天堂電影院》
在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非常喜歡電影,他與鎮上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員埃弗特成為了忘年交;兩人對電影有著深深的熱愛,埃弗特為了讓更多的人接觸電影,經常在鎮上組織小型的電影播放活動,在一次活動中,一團大火燒毀了設備,埃弗特也在事故中失明了,而多多就成為了鎮上唯一會放電影的人……30年後,埃弗特去世了,作為知名導演的多多回到了這個少時的小鎮……
8
《偷自行車的人》
這部電影1948年上映,講述了二戰過後,羅馬與很多城市一樣充斥著失業和貧困;里奇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海報張貼的工作,他用妻子的嫁妝換回了自己當掉的自行車,誰知工作第一天就被偷了,他尋遍大街小巷,最後決定以牙還牙,但是,他的運氣卻沒有其它小偷那麼好……
9
《豹》
1963年上映的電影《豹》,以西西里島為背景,通過薩里納親王這個中心人物的心路歷程,反映出面對風起雲涌嶄新時代的到來,身處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的浩盪潮流當中,原有權貴和貴族因此而沒落這一無奈而必然的命運。
10
《卡比利亞之夜》
妓女卡比利亞一直夢想和自己的愛人過上甜蜜安穩的日子;然而,單純善良的她在一開始就被男友騙光了錢,並被推入河中差點喪命;即使遭遇如此羞辱,她還是對愛情充滿希望。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卡比利亞幾乎絕望,影片最後,卡比利亞路過一群歌舞的青年,這時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這是對新生活的嚮往還是對不公的反擊?
11
《聽見天堂》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義大利男孩米克從小就夢想成為一流的電影大師,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他只能淹沒在巨大的黑暗當中。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喪萬分,彷彿活著已沒有了動力;盲校的唐老師一番言辭,讓這個少年再次聽到天堂,看到天堂。
12
《微觀世界》
高樓大廈見識過了,導演用不凡的拍攝技巧引領我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微觀下的蟲子世界,帶給觀眾的除了視覺的震撼,還有自然界無法向人類訴說的道理。
13
《郵差》
馬里奧專門負責小島上信件的發送,當愛上島上的美麗姑娘後,馬里奧經常跟聶魯達傾訴心事,並最終用詩打動了姑娘的芳心,二人結成伉儷。直到聶魯達離開小島,馬里奧仍然堅持著對詩的熱愛。他繼續寫詩,正打算在工人集會上讀詩,卻遭致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14
《愛在記憶消失前》
講述了一對患重病的老夫妻開著老舊的房車從馬塞諸塞州出發前往海明威的故居,在旅途中回顧人生的故事。
15
《拿破崙傳》
《拿破崙傳》分為四部曲,emmm……無非講述了拿破崙精彩的一生……
16
《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上映,電影以義大利維羅納為背景,講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浪漫美麗卻悲慘痛苦的愛情故事。
17
《歡迎到南方》
Alberto是義大利北部布里安薩的一個小鎮上郵局的頭兒,他的家庭並不和睦,妻子總是給他很多壓力。為了那個調去大城市米蘭的工作,Alberto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為此他甚至假裝殘廢。不過他的計劃並沒有成功,作為懲罰,他被調到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一個小城鎮,這對於一個北方人來說是一個相當可怖的噩夢。
18
《幸運》
幸運是她的名字。盡管面對破裂的婚姻,獨立帶著八歲的女兒,她仍深信幸運就在自己的手裡……
19
《奇跡》
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帶著四個女兒,在靠近海邊的獨立小農莊裡,依靠養蜂過著自給自足的獨立生活。然而有一天,一個德國少年犯在重新融入社會的初衷下進入到她們的生活里……
20
《黑羊》
講述了一位生活居住在精神病院的病人的回憶和故事,像是一次瘋狂的想像力之旅又或是人們對令人厭惡的具象化的無法克服的恐懼。
21
《是的,我們行》
影片講述了精神病人奮發自強尋找個人價值的動人故事。一個米蘭商人丟掉工作後來到來到一家精神病醫院工作,在那裡他組織精神病人們成立一個合作社,並堅定地相信他們都有自尊和自身的價值。
22
《十字軍》
十一世紀末期,羅馬教皇組織了一支軍隊,命名為十字軍,目的為了對抗佔領聖城耶路撒冷的撒拉遜人……
23
《卡桑德拉大橋》
《卡桑德拉大橋》是一部義大利、英國和西德聯合拍攝的影片,該片的拍攝手法與內容成為此後災難片的經典模式。恐怖分子闖進了日內瓦的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欲實施恐怖襲擊,受到了保安人員的阻擊。追捕過程中,警員不小心將實驗品鼠疫細菌打碎濺到罪犯身上,一名歹徒當場感染腐爛而死,之後……傳染年開始了……
24
《天倫之旅》
對於即將到來的旅程,斯庫羅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妻子去世多年,自己光榮退休,他終於要走出那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去看望闊別已久的孩子們了。在重溫親情的路上領略異國他鄉的景緻,這樣的經歷想一想都覺得……特別好……
25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
1974年上映,講述了幾個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上演了一場華麗的鬧劇……
26
《幸福的拉扎羅》
拉扎羅是一位內心單純的年輕農民,坦克雷迪則是一位驕橫的年輕貴族;在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身上會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27
《坎特伯雷故事集》
影片以赤裸露骨的敘事風格,反映了中世紀英國的社會百態。這部強調性愛作為反抗宗教束縛、爭取人性自由的電影,逼真的刻畫了一個個迥然不同的眾生相……
28
《金色大門》
西西里的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家人,生活窘迫不堪,由於聽信傳道者的言辭全家偷渡到了美國。大兒子薩爾瓦多結識了多次赴美未果的年輕女子露西亞,薩爾瓦多對露西亞產生了好感,但是母親極力反對,所以兩人只得眉目傳情;後來露西亞突然找到了薩爾瓦多,提出了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建議……
29
《十日談》
影片取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小說集《十日談》,導演從中挑選了8個發生在那不勒斯等義大利南部地區的故事進行改編,這些故事大多以揭露教會虛偽丑惡本質為宗旨,並鮮明地表現了對人性解放的肯定態度。
30
《八部半》
電影講述了一個電影導演在完成上一部電影拍攝後身心疲憊,到療養地休息,他讓情婦他一同療養,誰知情婦的言行不但沒有給他放鬆反而給他添加了更大的壓力,直到另一個女孩的出現……但導演最終不堪社會及眾多壓力,慢慢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說在後面:
emmm……真的很難取捨,3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無法涵蓋義大利電影的全貌,在篩選的時候也刻意穿插了部分有年代感的老片;像《流浪漢》、《警察與小偷》、《黑色鬱金香》、《瑪戈王後》、《夢幻之光》、《擦鞋童》、《奧德賽》、《日以繼夜》、《羅馬十一點鍾》、《狂人皮埃羅》、《阿依達》等等經典電影作品數不勝數,在這里僅選出30部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推薦給大家,希望能為喜歡義大利語的朋友們提供另一種學習的途徑。
❸ 影片《八部半》講的是一部什麼電影
《八部半》(8½)又名《八又二分之一》,是一部義大利、法國共同拍攝的奇幻電影,於1963年2月14日上映。該電影由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婭·卡汀娜、阿努克·艾梅等人主演。影片故事講述一個名叫吉多的電影導演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新影片,他在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與危機。為了拍片,他來到溫泉療養院,同時為影片的拍攝作準備。然而,他卻發現自己的創作陷入了危機中,他的構思模糊且矛盾重重。與此同時,他在個人情感方面也陷入了困境。影片的結尾部分,在一次毫無內容的記者招待會上,吉多鑽到一張象徵子宮的桌子底下開槍自盡。
劇情介紹
電影導演古依多(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飾)在完成了一部影片之後感到筋疲力盡,他來到一處療養地休息,同時開始構思下一部電影。他受到惡夢的困擾,精神不振,靈感也陷入停滯。他讓情婦卡爾拉(桑德拉·米洛 Sandra Milo 飾)也來到療養地和他作伴,但卡拉的到來反而增添了他的煩惱。此時,充滿朝氣的年輕女郎克勞迪婭(克勞迪婭·卡汀娜 Claudia Cardinale 飾)的出現,令圭多壓抑的世界乍現出一抹亮色。然而隨著圭多妻子路易莎(阿努克·艾梅 Anouk Aimée 飾)以及許多電影圈人士紛紛來到療養地,圭多不堪忍受個人感情生活的混亂與電影拍攝的雙重壓力,他的精神危機愈演愈烈,夢境與幻覺不斷侵入他的現實生活……
電影導演古依多駕著車,爬行般的緩緩移動著,他注視著窗外,產生了幻覺:他的軀體化做一股蒸氣逸出車外,在大地與天空之間翱翔……電燈陡地開亮,驚醒了古依多,原來是醫生和護士來為他做檢查。這是一個溫泉療養地,古依多在此進行電影劇本的構思。古依多來到火車站,一個裝扮艷麗的性感女人朝他走來,她叫卡爾拉。
他們來到旅館,一進房,古依多便急不可待地抱住了卡爾拉……古依多回到攝制組,一些女明星的代理人和一群記者圍著他,使他不得安寧。入夜,魔術師莫里斯做「傳心術」表演,選中了古依多,古依多被帶回了童年在鄉村別墅度過的時光……深夜,古依多回到旅館,守門人告訴他,他的妻子打來了兩次電話。古依多撥通羅馬的電話,本想只做一個禮貌性的問候,不料妻子對他不太放心,他便順水推舟邀露易莎到溫泉來。當古依多疲乏地回到卧室,幻覺又出現了。那位在他靈感中出現過的美若天使的少女出現了,她說她叫克勞迪婭。周圍靜悄悄的,仍是一片虛幻氣氛。克勞迪婭和古依多熱烈地吻著。恰在這時電話鈴響了,遐想被打斷,是卡爾拉,她說她病了。古依多急忙趕去,見到卡爾拉半裸著身體躺在床上,他輕輕地撫摸她,深深地陶醉了……古依多隨即想起一段少年時的往事。一次,有人提議去看一個叫莎拉吉娜的流浪女人,他們來到一個廢棄的碉堡前,一個男孩放下錢,莎拉吉娜撿起錢數了數,然後背對著孩子們,像發情的動物那樣撅起臀部,把裙子向上撩到腰間。孩子們正看得出神,突然教會學監來了,大家四處奔跑……
妻子露易莎來後,古依多邀請大家去參觀攝影場搭制的火箭發射台,向人們介紹了他即將開拍的影片。幾天後,影片卻停止了拍攝,布景不得不拆除。古依多坐在返回的列車上,把目光停留在露易莎身上,露易莎也盯著他,他倆彷彿用目光互相盤查……古伊多的眼裡出現了魔術師莫里斯,他的魔棍一揮,少年古依多領頭,後面依次排成「輪舞」行列,那是古依多一生中接觸過的所有女人:母親、妻子、情婦、風騷舞女……還有父親、監制人、主教、老年紳士、馬戲班小樂隊。他們會集在一起,似乎奔向同一個目標……此時,車輪正發出響亮有力、不可阻擋的隆隆聲。
影片評論
費里尼的工作,就是以《八部半》如陀螺般重復顯現的自我解析為軸心,把這糾結成一團的神話整理好,並分門別類。——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八部半》這部影片像是畫中有畫或像是小說中有小說,可以說是一部「電影中有電影」的影片,屬於具有雙重結構的那類藝術作品,其展現方式在於反映自己。——克里斯蒂安·麥茨Christian Metz
《八部半》所表現的並不是毫無誇張的自傳,而是個人的神話:一種揉合了幻想的生活。——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
————來自搜狗網路
❹ 請問大佬有九2009年上映的由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九》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zUcg8blUnMtbxxK98ev-Tg
著名導演吉多•孔蒂尼(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DayLewis飾)欲籌拍第九部影片,由於之前票房慘敗,讓他遭媒體圍攻,僅女記者斯蒂芬妮(凱特•哈德森KateHudson飾)沒有發難。製片人也不斷施壓,幸好有助理莉莉(朱迪•丹奇JudiDench飾)幫他解難。
❺ 《八部半》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八部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mP9PotvVg3iPlgK_jQ2uJQ
❻ 推薦一些奧斯卡獲獎電影
1、《綠皮書》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於2018年11月2日在美國上映,2019年3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佛萊迪·摩克瑞成名前在機場做行李搬運工。有一天,佛萊迪毛遂自薦加入羅傑·泰勒與布萊恩·梅的樂團,恰巧當天原本的主唱辭職,他用自己橫跨四個八度的超廣音域說服兩人,從此開啟皇後樂隊的搖滾傳奇。
佛萊迪也曾低落和迷茫,巨大的成功後所面臨的是樂隊的危機,但他最後成功地認清了自己,與自己和解。他尋回樂隊的成員們,燃燒生命中最後一股能量投入到「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演唱會的排練中,將生命最後的余溫奉獻給了他熱愛的音樂。
3、《無間行者》是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於2005年出品的警匪動作片,影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主演。
該片翻拍自香港電影經典影片《無間道》,講述了波士頓黑幫組織和警方之間互相培養卧底安插在對方內部,以及互相鬥智斗勇的過程;是警方和黑幫都決定展開洗底行動的故事。
(6)義大利電影八部半免費播放擴展閱讀:
《無間行者》角色介紹
比利——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比利和父親在波士頓機場打工,因為沒錢交保護費,父親被波士頓黑街的老大克斯特羅活活打死,比利就決定長大要當個除暴安良的警察,親手逮捕克斯特羅,為慘死的父親報仇。
❼ 急求《八部半》(又叫八又二分之一)影評
文/幽窗冷雨
看費里尼的電影,就像做了一場荒誕卻又真切非常的夢,潛藏在心底的孤獨、憂傷、焦慮、邪惡、快樂以及懷念和嚮往通通一涌而出,馬戲團式的布景、嘉年華會式的熱鬧嘈雜,與空盪的廣場、孤獨的靈魂相映成趣,在尼諾·羅塔輕快的音樂聲中,演繹著一幕幕笑里含悲的黑色幽默喜劇。現代社會里令人窒息的貧困、揮之不去的精神危機、不得安寧的思緒在費里尼的影像中,被凈化為一份漠然與坦盪。他拒絕批判,執著地用一種自傳式的情懷,呈現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描述著我們所不敢面對或者不願面對的現實生活,因此他讓真實變得荒誕,又讓荒誕變得真實,最終超脫表面的是非而直抵內心的本質。也正是這樣,戲劇化的情節對於費里尼來說不再重要,一種類似於日常生活狀態的結構應運而生,沒有固定流向的情節和沒有因果關系的人物活動,隨著角色的心理變化,在混亂多變的主觀思緒引導之下,迎來最終的結局。
費里尼的每一部電影,都能給人帶來意外和驚喜,他如此執著,又如此純真,如魔術師般千變萬化,以至於讓人無法確切的定義所謂的費里尼影像風格。在費里尼看來,電影就是生活,就是一種被視覺化的記憶,所以在他的影片中,沒有自以為是的炫耀和賣弄,沒有導演的刻意經營,一切顯得純粹自然。攝影機恍然不復存在,電影里的一切頓時與觀眾沒有了距離,不管是公元前的羅馬,或者法西斯時期的義大利,抑或是淳樸美麗的里米尼,看起來都如同在我們身邊,漫畫化的影像中,一種苦澀憂愁的情緒彌漫心境,然後是默默的沉思。比利·懷特說:「他(費里尼)是一個一流的小丑,有偉大、獨特的想法。」是的,只有小丑,才能在苦悶壓抑的世界裡載歌載舞、恣肆張狂,卻還能得到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者的掌聲。而取悅別人,滿是歡笑的臉上,那兩行晶瑩的淚珠,分明記載著小丑的細膩和不為人之的悲愴。從這點看來,有誰能比小丑活得如此多彩?
一、孤苦伶仃的底下層
早期的費里尼電影受新現實主義的影像是明顯的,這位曾參與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開篇之作《羅馬,不設防城市》編劇的導演,在執導之初,仍然被歸入新現實主義陣營,從與拉圖阿達共同導演的第一部片《雜技之光》開始,一直到1957年的《卡比利亞之夜》,孤苦伶仃的社會底下層一直是費里尼電影中的主角,從流浪藝人到小騙子,再到妓女,他們的悲苦生活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畸形情感,讓人憐憫不已。在表現手法上,多以外景為主,貼近生活,沒有舞台化的燈光和攝影陳規,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相當的紀實性,這讓這一時期的費里尼電影成為其電影年譜當中,最為接近群眾,最為感人的一部分。不過從一開始費里尼就不滿足於新現實主義所設定的囹圄,因此他表現底下層人們的悲慘遭遇之時,也不像新現實主義般停留於表象和直觀再現,而是通過人物在生活中的掙扎和絕望,透射出其備受壓抑的內心情感。《雜技之光》無疑具備了費里尼影像的主要特徵,馬戲團式的耍雜表演和笑中帶淚的情節從此成了費里尼影像的主要部分,影片的人物都渴望飛黃騰達,就如同那在舞台上扮演鵝的一人般賣力地表現,不過一切似乎從未改變。當最後火車上那位劇團團長如影片開頭般,又死性不改地勾引起同車的女人之時,一切便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圓。
費里尼對其影像中的人物一直都充滿著同情和憐憫,或許這位曾經流落羅馬,飽受沒有工作的飢寒交迫和一個人的孤獨苦悶的導演深切體會到底下層人們的不易和悲哀,影片中的人物也無一例外的帶著一種前途未卜的迷茫,他們不滿現狀,渴求改變,然而事實上他們又對突如其來的改變充滿恐慌,這一點在他的孤獨三部曲《道路》、《騙子》和《卡比利亞之夜》中描述得最為精彩。《道路》無疑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女主人公傑爾索米娜因為家庭的貧困,而被賣與流浪藝人藏巴諾,隨他學藝和演出。在奔走的路上,兩顆心卻在漸漸拉近。傑爾索米娜的純真讓現實顯得更為殘酷,藏巴諾的粗暴和不解風情,讓這段本該美好的愛情成為泡影,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可憐的人,一個弱智的少女和一個只識得用胸膛撐開鐵鏈的男人,或者他們的邂逅就早已註定是個悲劇。藏巴諾曾經讓人覺得很可惡,他粗暴貪婪、勾引女人、偷竊甚至殺人,但是當傑爾索米娜死去,當愛情不再,孤獨彌漫內心的時候,一切不再重要,那個蹣跚的醉漢,跪在海灘上放聲大哭的鏡頭,誰能抵擋那一份徹骨的孤寂?
底下層的悲哀,或許就在於陷落泥潭卻不知如何自救,《騙子》中的奧古斯多在某種角度看來是個無可救葯的人,而實際上他卻如此可悲,一次次地重復著那些可憐的騙局,當身邊的同伴一個個離去,然後又換了一批,他依舊不變,他終於想改變生活了,但並非立刻洗心革面,而是想先大撈一筆,最終被同伴毆打致死,這個騙子的人生也變得無比諷刺,他和那些被騙的人一樣值得可憐。《卡比利亞之夜》無疑便是描述那一群被騙人們中的一員。女主角卡比利亞是個卑微的妓女,她的單純和天真甚至可以和《道路》中的傑爾索米娜相媲美,夜晚來臨,她在羅馬街頭翩翩起舞,她的歡樂和自嘲式的言語,讓人印象深刻。在她眼中,妓女的行當也並無醜陋,她渴求改變,也只是想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在一次催眠當中,她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對未來的嚮往,顯得自尊而自豪,不過這一個夢想卻成了別人有機可乘的噱頭,卡比利亞的悲哀在於,她擁有著一份不屬於她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同她開頭被心愛的男人推落河裡一般,或者如同中間被某明星帶回豪宅,卻在卧室隔壁空度一夜一樣,她的夢想與現實格格不入。她的警覺性不可謂不高,然而堅信浪漫愛情的幻想終究毀了她,讓騙子奧斯卡有機可乘。
在孤獨三部曲當中,虛無的信仰和最終絕望一直是費里尼表現的內容之一,底下層人們對於幸福的追求,看起來都註定無果,就如同《道路》中傑爾索米娜的天使註定死去。《道路》和《卡比利亞之夜》中都有一個極為熱鬧的游神場面,我們的女主角也都如那一群同樣貧困的人一般,虔誠地為著自己的美好生活祈禱,但神力始終沒有顯現,困頓卻在進一步加劇,《卡比利亞之夜》中的描述更為明顯,在聖母神跡前的祈禱看來毫無作用,瘸子依舊是瘸子,悲傷者依舊悲傷,愛情仍然沒有到來。《騙子》對這一點有更為荒誕的描述,當假扮神父四處詐騙的奧古斯多接受著人們虔誠的祈禱之時,一切變得荒唐可笑,那些對著騙子祈禱幸福的人,竟是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二、從里米尼到羅馬的日子
里米尼,費里尼的故鄉,這里孕育了費里尼的青春和創作靈感,青少年時期的快樂和煩惱,富國電影院里的所見所聞,獨具特色的玩具戲偶以及多姿多彩的漫畫,幾乎影響了費里尼一生,也成了他不斷懷念和再現的內容之一。里米尼因為費里尼而別具意義,它在費里尼不斷抽象和懷念的過程中,最終變成意蘊悠遠的寄託和鄉愁。
《浪盪兒》里,費里尼第一次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記憶中的過去,里米尼的氣氛看起來如此封閉,卻又如此包容,人們在此過得慵懶而愜意,以至於很多人在不自覺里揮霍掉了自己的青春。影片中的那幾個浪盪兒似乎都安於現狀,除了莫拉爾多恍恍忽忽地感覺到了內心的空虛和孤獨,其他四人似乎都樂於接受家庭的供養。福斯托有能力生孩子,卻無能力當父親,他仍然不斷地勾引女人,製造麻煩。阿爾貝托似乎更滿足於現狀,樂於接受妹妹為家庭所做的犧牲,當妹妹為了追求幸福而離家時,他顯然憤怒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必須擔負起養家的重擔。里卡多夢想成為歌唱家,但卻從沒為此盡過一絲努力。萊奧波爾多雖然希望成為作家,卻時時為樓上的女孩心神不寧。里米尼的封閉寬容讓他們得到滋養,在了無新趣又惡俗不堪的生活里,走向周而復始的迷失。這部費里尼早期的成名之作,帶著極為明顯的新現實主義色彩,這種格調正好道出了費里尼離開里米尼的因由,當莫拉爾多搭著晨早的火車離開時,里米尼的人們仍在熟睡,而莫拉爾多,也就是費里尼,卻已然清醒。
如果說《浪盪兒》承載著里米尼的現實,那《阿瑪柯德》承載的便是費里尼記憶里的故鄉。有人說《阿瑪柯德》所描述的是費里尼對故鄉的眷戀和愛意,在我看來,費里尼更多的是在表達對於自己過去的不舍和懷戀,當經歷滄桑,在回首往事之時,過去的一切顯得優美而曼妙,所有的苦澀都化做甜蜜和坦然,所有的人都如此可愛真切,他們的淳樸,他們的缺點,看來都是一份值得寶貴的財產。如果一定要說鄉愁,那定是存在於費里尼的心裡,一個寄託著自己的過去和浪漫的故鄉。事實上,從各方面看來,費里尼都不喜歡現實中的里米尼,《阿瑪柯德》中的里米尼無疑是被抽象和提純的世界,一個現實里不存在的天地。當飛絮舞風,柔波拍岸之時,里米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人們歡天喜地,小鎮廣場上焚燒象徵寒冷與飢餓女巫的儀式,洋溢著一份古老的青春躁動,記憶里的故鄉,不僅有曼妙的四季,友好的人們,還有法西斯主義,謊言以及豐乳肥臀。費里尼描述的是一份單純與自然,一切都猶如過眼雲煙,一切都值得懷念,他對於所謂道德敗壞和正統教育有著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壓抑底下是不羈的青春。那個叫格拉迪斯卡的美麗女人,給人們多少幻想和失落,當人們因自卑和揣測而不敢接近她時,她卻只能孤獨地遠嫁他鄉,而里米尼卻依舊在曼妙的手風琴中,演繹著不朽的傳說和希望。葬禮過後,是歡樂的婚禮,於是春天又來了,一切周而復始……
羅馬對於費里尼來說也是值得懷戀的地方,這里的記憶甚至更為真切,更為美麗。這位導演從踏進羅馬的那一刻開始,就愛上了這片古老神聖的土地。羅馬無疑也承載著費里尼故鄉里的一部分記憶,於是《羅馬》中便有了青少年的反叛,法西斯主義的瘋狂,有了嘈雜的電影院,有了不盡的性幻想,有了包容一切的寬容與母性。那個象徵著青年時期費里尼的年輕人來到羅馬,經歷著這里的變遷,從普通家庭到戰爭,再到妓院……費里尼把遠古的羅馬,法西斯時期的羅馬和今日的羅馬,縱橫交錯地呈現於我們眼前,帶著對這個地方深深的敬仰和愛意,於是便有了地鐵隧道里遭遇遠古遺跡的場面,有了車禍,有了城堡,有了嬉皮士,有了示威者等等,這一切既接近又久遠,美的、丑的、喜歡的、不喜歡的,這就是羅馬。歡聲笑語的劇院裡面,台下與台上同樣精彩。費里尼說:「《羅馬》這片子里我想講的是:現在的羅馬和遠古時代的羅馬骨子裡是一樣的,兩者十分接近。」當片尾的摩托車群穿過羅馬街頭,游盪在雕塑、城跡之前時,與其說是在表現今古羅馬的不協調,不如說在表現古老羅馬的活力和向前發展的動勢。
三、背叛之殤
費里尼在1960年拍攝的《生活的甜蜜》是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這部片一反之前表現貧困與底下層人們悲慘生活的模式,轉而開始表現上層社會的精神危機,促使他做如此改變的原因,或許在於戰後義大利經濟奇跡的背後,隱藏著極為危險的精神荒蕪。在擺脫貧困之後,人們發現他們的生活並不「甜蜜」,精神貧困與空虛時時困擾著人們的內心,傳統與道德的淪喪,踏入現代社會的陣痛,讓這些剛剛走出物質貧乏的新貴族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錯亂和矛盾。費里尼用一個極為生動的開頭,展現了人們所面對的這種困境,一架直升飛機吊著基督的塑像在羅馬上空盤旋,這里費里尼的用意很明顯,上層社會的荒淫無度就發生在基督的眼皮底下,縱情取樂、沉溺享受成了社會的主流態度和追求,靈魂與信仰在此毫無作用,理性早已破滅。而另一架緊隨其後,跟著兩個不停拍攝,向陽台上的比基尼美女眉目傳情記者的直升飛機,無疑暗喻著一個嘈雜迷亂的大眾傳媒時代的來臨。在本能的縱欲和生存當中,混亂和絕望的情緒彌漫其間。《生活的甜蜜》是新羅馬墮落的寫照,在主人公馬爾切洛這位混跡上流社會記者的眼睛之下,一個又一個麻木的人輪番出場,偷情、背叛、聚會、脫衣舞……各種各樣荒誕的事情接二連三,而又如此真實接近。影片後面人們從海里撈出的四不像海怪,正是這種荒誕社會的真實寫照,猶如《阿瑪柯德》中在冬天裡異常開屏的孔雀一般,在這種社會底下,一切都見怪不怪。片中有一個知識分子史泰納,一開始以令人羨慕的形象出現,是馬爾切洛的榜樣和夢想,然而他最終卻親手殺死兒女,並且自殺。在表現體面的生活背後,竟是無可忍受的乏味和空虛,他的死去,也註定馬爾切洛出路的斷絕。影片最後,一群狂歡之後的人們來到海邊,馬爾切洛邂逅了那個清純的鄉下女孩,在呼呼的海風中他們無法溝通,他們終究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最後馬爾切洛的離開,標志著與過去劃清界限,因為那女孩就是費里尼所說的:「馬爾切洛的鄉愁和不再的浪漫。」
《八又二分之一》無疑是《生活的甜蜜》的繼續,也是一部費里尼坦誠某段時期所面臨困境的影片。片名並無太多意義,只是說明了費里尼在拍攝這部片之前,已經拍過七部電影,以及略等於半部影片的兩個短片。這部片帶有一定的自傳性,但又並非完全是導演本身。表現手法上,由於費里尼開始受到榮格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影片由一般的故事結構徹底轉向非情節結構,意識流手法的引入,讓這部片具備了前所未有的主觀隨意性,情節發展隨著心情的變化而找到極為適當的轉折點,現實、夢境、回憶以及潛意識交替出現,卻有條不紊,因為這種狀態似乎更接近於日常生活的心態。男主人公圭多是個電影導演,他所面臨的困境有兩個,一個是創作力的枯竭,另一個是與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影片的開頭同樣寓意深刻,在擁擠的交通之下,圭多煩悶非常,他掙脫汽車,飛向天空,而另一個鏡頭,他卻如風箏一般被綁著繩子,並且拉回了地面。這裡面影射的正是一種理智與情感,自由與壓抑之間的矛盾狀態,圭多被拉回地面,正如同片中那部無法完成的逃離地球的科幻片一樣,最終以無果結束,現實依舊。圭多與三個女人之間的糾葛頗有意思,與妻子之間的感情危機已經瞭然,與情婦之間又似乎只有惡俗不堪的性愛。當心目中的天使出現時,也發現只是俗人一個,圭多的理想幻滅,精神一片混亂。影片最後以一個由雜技團魔術師指揮的「輪舞」場面結束,圭多所有認識的人,過去的、現在的、死去的、幻想的通通出現,這裡面的荒謬不言自明,人生與無止無休的耍雜一樣,只是毫無意義的輪回。
關於精神危機的探討,《朱麗葉與精靈》仍在繼續,這部有著女版《八又二分之一》之稱的電影,把視角轉到女性身上,朱麗葉的感情危機,反映的正是社會精神危機里的另外一個側面,當丈夫背叛時,朱麗葉面臨前所未有的痛苦的恐慌,幻象、童年、惡夢時時困擾著她,為了擺脫困境,她甚至參加了朋友的性派對,但這一切毫無作用,對於一個軟弱傳統的女性來說,這裡面的痛苦難以言表。在現代社會裡面,信仰的破滅,悲觀的情緒中,人們所能做的,只是麻木的接受以及放任自流。
四、癲狂之夢
《八又二分之一》之後,事實上費里尼的自傳也告一段落,他說道:「莫拉爾多是《浪盪兒》里尋找生命意義的男孩,正是我當時的寫照。然後差不多就在我明白這種意義永遠不會找到的時候,莫拉爾多就演變成《八又二分之一》裡面的圭多了。我內心裡的莫拉爾多是在這個時候消失不見的,或者至少是對自己的無知感到不好意思而藏起來了。」之後,除了《羅馬》和《阿瑪柯德》隱約可見費里尼的影子,不過也成了一種回首和情懷了。癲狂的夢境此刻占據了費里尼影像的主要部分,它們如同一個個瑰麗的奇觀,展現著人們內心裡的歡樂與恐懼,超現實主義的布景,引導著觀眾穿越時空,領略古今,做著一個個現實里不可能存在的夢。
《薩蒂利孔》是尼祿時代貴族佩特羅尼烏斯所寫,該書一直到17世紀才被發現,本身早已殘缺不全,而這正是想像力豐富分費里尼所感興趣的內容,他所呈現的影像,是一個離奇怪誕又引人入勝的世界,迷信、詩歌、殺戮、漂游……這一切猶如斑駁的壁畫般帶著古典的華麗和文化氣息。影片中人物的張狂卻恍若今朝,費里尼所經營的那份頹靡氣息,與現實社會何其相似,因此借古諷金的意味也是十分明顯的。這一點在《卡薩瓦諾》中表現得更為清晰,費里尼自承這是一部18世紀版的《生活的甜蜜》,卡薩瓦諾無疑就是古代版的馬爾切洛,他空有一身才華,實際上用得著的只是他的性能力,而別人甚至他自己也只在乎這一點而已,這讓他變得麻木空虛,形同木偶,就如同那隻他常常帶在身邊的機械鳥一樣,影片的最後,讓他戀上一個木偶娃娃,說明的正是他本身的空洞,只有木偶才能與之匹配。這部片當然不是一般的人物傳記,實際上它只不過是經濟奇跡背後無限空虛的義大利現實生活的移植罷了。這種表現手段在1980年的《女人城》和1983年的《揚帆》中也有所表現。
費里尼的最後一部作品《月亮之聲》無疑是一部令人著迷的傑作,主角伊渥是個剛出精神病院的瘋子,所以他眼中的世界當然不再是真實,而是帶著扭曲與詩意,這個世界不同於現實世界,也有異於真正的瘋子世界,所以我更願意把這部片看作是一個類似於《女人城》般的夢。一個被扭曲的世界,看來正好反映現實世界的原貌,空虛與瘋狂並存,惡俗與虛榮齊飛,伊渥的瘋狂看起來更像是正常,他充滿詩意的幻覺之中,帶著一份令人嚮往的溫馨和柔情,這正是日漸冷漠的現實社會里正在消失和被遺棄的東西,然而伊渥是悲哀的,他的詩情,來自於他的瘋狂,費里尼說道:「當伊渥在片中發現不止一個女人可以穿瑪麗莎的鞋的時候——事實上是很多女人都可以穿——我覺得非常悲哀。不管他是任何歲數,都代表他已經老了。」於是夢已破滅,浪漫不再,幻想之中,月亮被俘獲到了人間,發出淺淺的悲鳴,這就是現實,一切因為瘋狂而顛倒,一切因為信仰的遺失而變得一片空虛……
總的看來,費里尼的作品是多樣的,他是一個注重內心感受的人,也不憚於袒露心扉,他的作品一次次地暴露出人性的缺點和恐慌,引人深思。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意蘊悠遠,讓人久久回味,人物的前途,社會的狀態,生存的意義等等,或許這一切源自於他本身就是一個真誠的人,於是他的夢,便成了人們所共有的夢。
轉自 豆瓣
❽ 求八部半百度網盤
《八部半 (1963)》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八部半》是由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婭·卡汀娜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63年2月14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電影導演古依多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影片時,不僅在創作上遇到困難,而且在感情上也陷入困境的故事。1964年,該片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❾ 不能讓人錯過的經典~~~電影~~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
《上帝之城》City of God (2002)
《對她說》Talk to Her (2002)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
《坎大哈》Kandahar (2001)
《尤里西斯的凝視》Ulysses' Gaze (1995)
《重慶森林》Chungking Express (1994)
《醉拳Ⅱ》Drunken Master Ⅱ (1994)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 (1994)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 (1993)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里歐洛》Léolo (1992)
《殺無赦》Unforgiven (1992)
《好傢伙》Goodfellas (1990)
《黑幫龍虎鬥》Miller's Crossing (1990)
《十誡》The Decalogue (1989)
《拿雅堪》Nayakan (1987)
《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1987)
《蒼蠅》The Fly (1986)
《歌唱神探》The Singing Detective (1986)
《夢想巴西》Brazil (1985)
《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Berlin Alexanderplatz (1980)
《我的美國舅舅》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
《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1980)
《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7)
《出租汽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 (1975)
《唐人街》Chinatown (1974)
《晝與夜》Day for Night (1973)
《教父,Ⅰ和Ⅱ》The Godfather,Parts Ⅰ and Ⅱ (1972,1974)
《天譴》Aguirre:the Wrath of God (1972)
《資產階級謹慎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
《俠女》A Touch of Zen (1971)
《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 (1967)
《穆謝特》Mouchette (1967)
《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 (1966)
《黃昏三鏢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假面》Persona (1966)
《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 (1964)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1964)
《謎中謎》Charade (1963)
《八部半》8 1/2 (1963)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滿洲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保鏢》Yojimbo (1961)
《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
《四百下》The 400 Blows (1959)
《熱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1959)
《詩人悲歌》Pyaasa (1957)
《成功的滋味》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
《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
《搜索者》The Searchers (1956)
《大路之歌》The Apu Trilogy (1955,1956,1959)
《夏夜的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 (1955)
《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 (1954)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1953)
《雨月物語》Ugetsu (1953)
《生之欲》Ikiru (1952)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
《風燭淚》Umberto D (1952)
《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孤獨之地》In A Lonely Place (1950)
《仁心與冠冕》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
《白熱殺機》White Heat (1949)
《漩渦之外》Out of the Past (1947)
《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美人計》Notorious (1946)
《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Paradise (1945)
《繞道》Detour (1945)
《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 (1944)
《青春樂》Meet Me in St. Louis (1944)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1942)
《公民凱恩》Citizen Kane (1941)
《淑女伊芙》The Lady Eve (1941)
《女友禮拜五》His Girl Friday (1940)
《木偶奇遇記》Pinocchio (1940)
《街角小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
《妮諾契卡》Ninotchka (1939)
《奧林匹亞》Olympia,Parts 1 and 2 (1938)
《春閨風月》The Awful Truth (1937)
《茶花女》Camille (1936)
《蘭基先生的罪行》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1936)
《孔雀夫人》Dodsworth (1936)
《歡樂時光》Swing Time (1936)
《弗蘭肯斯坦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
《禮物》It's A Gift (1934)
《娃娃臉》Baby Face (1933)
《金剛》King Kong (1933)
《城市之光》City Lights (1931)
《帶攝影機的 人》The Man With a Camera (1929)
《群眾》The Crowd (1928)
《最後命令》The Last Command (1928)
《大都會》Metropolis (1927)
《日出》Sunrise (1927)
《福爾摩斯二世》Sherlock,Jr. (1924)
(林凡)《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
《上帝之城》City of God (2002)
《對她說》Talk to Her (2002)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
《坎大哈》Kandahar (2001)
《尤里西斯的凝視》Ulysses' Gaze (1995)
《重慶森林》Chungking Express (1994)
《醉拳Ⅱ》Drunken Master Ⅱ (1994)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 (1994)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 (1993)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里歐洛》Léolo (1992)
《殺無赦》Unforgiven (1992)
《好傢伙》Goodfellas (1990)
《黑幫龍虎鬥》Miller's Crossing (1990)
《十誡》The Decalogue (1989)
《拿雅堪》Nayakan (1987)
《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1987)
《蒼蠅》The Fly (1986)
《歌唱神探》The Singing Detective (1986)
《夢想巴西》Brazil (1985)
《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Berlin Alexanderplatz (1980)
《我的美國舅舅》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
《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1980)
《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7)
《出租汽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 (1975)
《唐人街》Chinatown (1974)
《晝與夜》Day for Night (1973)
《教父,Ⅰ和Ⅱ》The Godfather,Parts Ⅰ and Ⅱ (1972,1974)
《天譴》Aguirre:the Wrath of God (1972)
《資產階級謹慎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
《俠女》A Touch of Zen (1971)
《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 (1967)
《穆謝特》Mouchette (1967)
《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 (1966)
《黃昏三鏢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假面》Persona (1966)
《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 (1964)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1964)
《謎中謎》Charade (1963)
《八部半》8 1/2 (1963)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滿洲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保鏢》Yojimbo (1961)
《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
《四百下》The 400 Blows (1959)
《熱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1959)
《詩人悲歌》Pyaasa (1957)
《成功的滋味》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
《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
《搜索者》The Searchers (1956)
《大路之歌》The Apu Trilogy (1955,1956,1959)
《夏夜的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 (1955)
《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 (1954)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1953)
《雨月物語》Ugetsu (1953)
《生之欲》Ikiru (1952)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
《風燭淚》Umberto D (1952)
《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孤獨之地》In A Lonely Place (1950)
《仁心與冠冕》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
《白熱殺機》White Heat (1949)
《漩渦之外》Out of the Past (1947)
《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美人計》Notorious (1946)
《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Paradise (1945)
《繞道》Detour (1945)
《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 (1944)
《青春樂》Meet Me in St. Louis (1944)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1942)
《公民凱恩》Citizen Kane (1941)
《淑女伊芙》The Lady Eve (1941)
《女友禮拜五》His Girl Friday (1940)
《木偶奇遇記》Pinocchio (1940)
《街角小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
《妮諾契卡》Ninotchka (1939)
《奧林匹亞》Olympia,Parts 1 and 2 (1938)
《春閨風月》The Awful Truth (1937)
《茶花女》Camille (1936)
《蘭基先生的罪行》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1936)
《孔雀夫人》Dodsworth (1936)
《歡樂時光》Swing Time (1936)
《弗蘭肯斯坦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
《禮物》It's A Gift (1934)
《娃娃臉》Baby Face (1933)
《金剛》King Kong (1933)
《城市之光》City Lights (1931)
《帶攝影機的人》The Man With a Camera (1929)
《群眾》The Crowd (1928)
《最後命令》The Last Command (1928)
《大都會》Metropolis (1927)
《日出》Sunrise (1927)
《福爾摩斯二世》Sherlock,Jr. (1924)